1 ) LAURENT COUSON 2012.12.7-8北京音乐会
东岸EAST SHORE JAZZ CLUB
2012年12月7日、晚上九点半
江湖酒吧
2012年12月8日 晚上八点半
+ MANUEL HERMIA TRIO
http://wangbamusic.com
2 ) 我终于还是变成了一个为爱情片多愁善感的女人
当男女主角坐在钢琴前即兴对唱,两人眼中只有彼此的那种凝视,有了那么多曲折的人生谱出来的每一个字都唱到人心坎上,连着后面的剪辑片段我反复看了很多遍,每一遍都如同前一遍那么美的让人只能报以眼泪。世上怎么会有这么美的事与人,让我惊叹,这么美的事与人我没有经历过,让我伤心。这时我就变成了我自己鄙视的那种多愁善感的女人,看到爱情故事就要掏出手绢来抹眼泪。第一次觉得法语可以称得上动听。
我其实是羡慕嫉妒恨。女主角永远有一个怀抱可以投奔,无论是纳粹军官,美国大兵还是音乐家,因为她漂亮多情又敢爱敢恨,完全就是我的对立面,她的爱来的快去的快,却每一段都疯狂的投入,经历几段感情起落又因情人报复而险遭牢狱之灾,最后的情人问她还能爱吗?停下歌唱的那个吻代表了她的回答。
我想她敢这么奋不顾身是因为她从来没被人辜负,开始的胆子是上天给的,后来的胆子是情人给的,她是幸运的姑娘,永远是男人们争取青睐的女神。扬起一双小鹿斑比般水汪汪的眼睛就能打动纳粹军官,身陷险境时有两个小伙为她挺身而出,两人都爱她到情愿三人行,法庭上有了解她的律师为她当完美代言人。还在那样浪漫的地下酒吧拉她到钢琴边坐下,把心声毫无保留的唱给她。
我喜欢她额头上青筋暴露,显出一种岁月的沧桑,却只代表故事不代表衰老,我喜欢她深邃的眼睛,带着热泪凝视时的真挚与深情,如同无声的誓言,我喜欢她修长且直的眉毛,有种忧郁,惹人怜爱,经过那么多失败的感情,昔日的小姑娘成了一支带泪又带刺的玫瑰,但我觉得她那张写满故事的脸庞比任何时候都动人。而同样历尽沧桑的男主角就像个知音,眼神能看到她心底去。于是男人怂恿着观众支持 “我踏遍万水千山只为找到你”那样的沉重的深情。终于让女主角笑中带泪的又一次放开怀抱去爱了。
所以我更喜欢的是这样的男主角,钦佩这种爱的能力,理解这个爱情丰富到会让世人冠以荡妇的女人那种永远等待被爱的心。知道她此刻站在湍急的河流前却又放不下河对岸的景色,坚定的向她伸出双手。
因为每一个女人都是百分之百憧憬爱情的傻瓜啊。
他唱的那么投入,眼泪随时要掉下来。承诺就在这样美好的旋律里,扬手就能摘下满满一捧。我想任何女人都会放下所有顾虑,抓住他的双手。眼神里是不用道明的默契。
经历过那么多也许不能再爱的热烈与忘我,却能让人脸上总会有浅浅笑意,那就是生活的厚爱。
这是导演在拍了50年爱情片的解释,因为某个吻。尽管不是落在寂寞的你我的脸上,却依然让人心神向往,没了它可以生活,却没那么精彩。
而我的奢望则是在我已经鸡皮鹤发时,我也能有那么多故事可以回味。
妈的,这个脆弱的时刻。
3 ) 这是音乐剧!向时代致敬~ LOVE & PEACE & JAZZ ~
法语水平有限。对话基本只听懂30%,但正是应为演员的表演以及音乐的恰到好处的烘托和升华,咱也心领神会了。哈。
说几段印象最深的。OST试听请见
http://www.deezer.com/listen-7042617
▒▒▒1 开头的黑白默片片段,那首叫《film muet》,这个boogie-woogie的小钢琴是不是让你想到卓别林了~?
▒▒▒2 纳粹指挥部门口的《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和《du chaud dans les bras》。那个手风琴啊,怎一个怀旧了得。一瞬间就把你带回40年代的巴黎。
▒▒▒3 《theme de simon》,Simon在家弹钢琴的那段。琴声一出来,你突然想起了《海上钢琴师》里1900为船上偶遇的那个姑娘即兴演奏出的那一段。同样都是“theme”,同样沉重而深刻。同样是类似“引子”一样的小曲。而这首可以算作后来,也就是电影同名曲《ces amours-la》的前奏了。
▒▒▒4 《blues de la liberation》,诺曼底登陆、伞兵帅哥空降、纳粹的高射炮、丛林战…喂,等等!靓仔你空降下来为啥拿的是照相机(此刻的吐槽点实在太多了)!?伴着这种big band式的欢快曲子,影片的小高潮降临。你还来不及回想《拯救大兵瑞恩》和《兄弟连》里面二战欧洲战场有多么残酷的时候,华丽谢幕。大兵已经在酒馆里泡着妞了。
▒▒▒5 《bebop au black and white》,黑与白的比波普…没错,就是酒馆泡妞那段。当时酒馆里的伴舞音乐。那个小舞,跳得之欢快呀~
▒▒▒6 《simon au conservatoire》高潮二。标题为----挡不住的爵士魂。
战后Simon在音乐学院好像是参加一个晋级考试,台下坐着的都是老学究。嗯,咱来古典的。咚咚咚,丢溜溜,咚咚咚,丢溜溜,老学究们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之间,仿佛一股哀愤的圣光击穿他的心脏,也不知道被谁灵魂附体了。手指开始在键盘上跳起来。老学究们脸被拉长。所有的音符都开始雀跃。就像《追忆似水年华》里面那块饼干一样,用一首变奏的《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作为引子,西蒙所有的感情就在那一瞬间爆炸开来,追忆似水年华。所有的往事历历在目。分离、爱情、战争、压迫、苦难、和平。
我不得不承认这一段太赞了。音乐太他妈给力了。整个人的心都被带入进画面中的那些沧海桑田爱恨情仇里。而关键的是这是首表面上非常欢快的曲子,如果你单听音乐的话,绝对想象不到乐者心里竟然想到的是这样的画面。而在影院里,你的心随着琴声和画面一样起伏跌宕激昂,然后试图控制眼泪。
弹罢,转身,走人。也不管那几个评委样的人。轻轻的我离开,你爱听不听。老子死了都要爵~
▒▒▒7 《bebop de simon》,Simon我爱你~ 吹完小号吹钢琴。哦,错了,是弹。
▒▒▒8 《les deux oncles》法庭后的传讯室里。Simon为了鼓励女主角哼唱的那一首。高潮三。画龙点睛之笔。浅浅的哼唱,带着隔壁坐着的警官都喜上眉头,摇头晃脑的。伴奏突然袭来,女主角开始追忆似水年华。无数的片段开始闪耀,掠过。就像一场焰火一样绽放开来。沉重的主题,欢快的节奏。成长、邂逅、感情、爱人、亲人、朋友,如白驹过隙一般闪现、爆炸。让你不禁感叹生命就像焰火般灿烂而短暂。华丽的音符如雪后的暖阳一样洗尽你的全部忧伤。冬去春来!
这里是全片的G点。尤其是她在脑海里和爱人们一起跳舞那段,黄包车小伙、纳粹、美国大兵、黑与白…跳得之欢快,这样的无厘头的搭配真让人有点哭笑不得(这里我说的哭是那种感动的哭法)。也不禁让人莫名其妙地联想起《虎口脱险》里那段凳子舞…好吧,在G点恶搞的法式幽默~锦上添花~
▒▒▒9 《final de ces amours-là》最后在录音厅里的交响乐版。也就是重回影片开头的场景。不过还有一个哭笑不得的场面,就是屏幕里放着印第安祖父跑得比马还快,管弦乐队卖力地演奏着…
至此,全片告终,伴着导演以往拍过的电影片花谢幕。
▒▒▒▒▒▒▒▒▒▒▒▒▒▒▒▒▒▒▒▒▒▒▒▒▒▒▒▒▒▒▒
后来查了一下,据称Claude Lelouch是一直想拍这样一部电影。花了40年写。片中那个后来玩电影的愣头青估计就是导演自己的写照。
总的来说,这是近期以来法语片里面难得的佳片。光看音乐就给五星!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不枉这40年),却丝毫不会让你觉得错乱繁杂。恰恰使得此片时代感非常强烈,而且无处不透着对于那些时代的缅怀和致敬。比如片中电影的诞生、黑白默剧、有声电影;二战,巴黎沦陷、纳粹宣传片、纳粹集中营、戴高乐的BBC演讲、盟军收复欧洲、风流美国大兵…再比如影片里的摄像器材的更新换代。美国大兵去看法语版的《乱世佳人》。女主角失手杀亲夫时,楼梯上的希区柯克的电影海报这些小细节等等。当然,还有那挥之不去的爵士魂~ (笑
▒▒▒▒▒▒▒▒▒▒▒▒▒▒▒▒▒▒▒▒▒▒▒▒▒▒▒▒▒▒▒
OST中未收录的:
10 片中还有一个女声版本的《Qu'est-ce qu'on attend pour être heureux》忘记在哪出现过,电台还是什么地方。不过至少出现了两次哟~ 这也是一首满赞的歌。
11 纳粹集中营里面,Simon伴奏,另一个男子唱的《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这个版本也非常出彩!而且特别适合当时的情节。当然,和预料中一样,唱完就给枪毙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没苦了我提心吊胆地担心他没唱完就给毙了…
OST最后的那几首应该是卡斯表最后的歌。都是比较有名的bassa nova歌曲的法语版。本来我是有意看完卡斯表的。无奈今天去看已经是这片子快要下线的时候了。每天只有中午有两场。而我那场整个影院里就我和背后一个madame两人…字幕放到大概一半的时候,我清楚地看见madame抹着泪离场,就剩咱一个人还真有点坐立不安。走吧。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影院里看完卡斯表还拍手,那是杀手们干的事儿~
4 ) 这样的爱……
“因为我美丽的眼睛!”敢爱敢恨的女主角,战争、种族、伦理,什么都抵挡不住爱情的力量。动人的音乐和法式浪漫情节,如此优雅地展示着那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真情。
爱情是电影的主线,却不是重点。实在很佩服导演,战争、政治、种族、爱情……甚至电影的发展史,这么多的元素炒在一起,出来的竟不是一锅大杂烩,而是一道精致的法式甜点。每个角度都这么细腻而让人回味,每个元素衔接得自然而不着痕迹。
5 ) 法国人的爱情
从《伊冯娜的香水》到《这样的爱》到《三年》,法国人的爱情是决绝而极端浪漫的,这样的爱情,与世界上任何一地任何一国对比,都旗帜鲜明。且不说萨特和波伏娃那样耳熟能详的经典话题,说决绝,有卡米尔,有阿黛尔雨果,极致而生命之爱;说浪漫,有波伏娃,有莎乐美,迷人而无法占有。
没有一个国家能那样极致极端对立性的演绎爱情,《这样的爱》里伊娃是属于大多数的那种浪漫主义爱路线的。法国这一类影视作品里的女性,迷人浪漫,但都来自于她们在爱情里无法让对方掌控,然而她们的这种无法掌控又来自于她们本生对爱情的领悟比别人更深痛和害怕。就像《携手人生》里凯特所演绎的法国哲学女作家,对真爱追寻、渴望,但因追寻渴望而深深明白的不得,矛盾的领悟,冲跨着她们建立平淡而普通的感受,她们无法深入浅出地假装不曾体会,爱不是心目中那样,在现实中,现实之爱残缺不美好,无法在肉欲与灵魂间平衡,甚至无法在物质世俗观与理想主义间生存,哲学式的敏感和思辨推至她疯癫而痛苦。
这是怎样一个环节,如此自由地让女性深入地体会爱情于现实就是一个伪命题,因而法国人总是情深特别高地明白爱情是不存在的浪漫,却又时而被拿来做精神危机抵御现实的残忍。他们放纵爱,因为他们知道那不是爱;他们痴迷爱,因为他们知道唯有爱不可得。
这样的情商之爱,在其他电影中真的很少见,爱之深恨之切不能算,那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领悟,对于法国人的那种,几乎是疯子的论题领域。法国人的浪漫只有法国人自己可以谈,极端现实,又极端理想主义浪漫。
现实时,爱人们可以是床上的性伴侣而已,可以只是金钱利益权利交融的战友而已;浪漫时,爱人们是思念着未谋面就疯狂欲死的约定,爱人们是牵着手奔跑着就可以赛过时间量过距离的一生。法国人的爱情,只有两面:现实,浪漫。
这种对爱的演绎法,俨然是戏剧界里最戏剧的爱情表演形式,只有在法国人手里,它表现得行云流水般自然不造作,深深感染看客和故事本身。无论为不为故事情节叫好,法国人的爱情演绎方式极端刻骨铭心,不悲不伤也能刻骨铭心,让人恨不得一生地想要或者逃避。
正如伊娃那样,他们很容易对爱绝望,又很容易对爱重生。然而她们自由,然而她们高尚,然而她们没有世俗,然而她们不为欲望。
6 ) 爱如斯,已无憾
很浪漫的一部电影,在不经意间点过深刻如命运之类的话题。
有很多人觉得伊娃滥情从而使得这部电影不值一提,我想这也许是他们的认知不够到位。
二战的大背景下,一切都渲染紧张仓促。伊娃或许只是想找寄托。她亦可以不顾一切,抛弃家国。她曾经在盟军将要胜利时却希求德国军官带她走……
也许是个人的原因,所以常被影片中的小细节所吸引,诸如伊娃在过尽千帆,回到法国后,与昔日恋人的那一番谈话,无奈地回答“我爱的太轻率”。诸如白与黑酒吧里躁动喧嚣之下,西蒙问她还相不相信爱情。又比如伊娃与那位德国军官最后的无声对望。还有之前在德国战败之时,德国军官待在房里没有出逃,只是默默地演奏起琴。以及更多。
当然,最主要是关于吉姆,这个偏执将近疯狂的人。爱他,并不只是第一眼的惊艳。
以上一切都是个人的喜爱。影片是由两条线交织而成。西蒙的一条同样引人入胜感慨万分不胜唏嘘。
总而言之,构思巧妙,发人深省。
7 ) 不怕爱错,只怕没有爱过
今天上海法语培训中心邀请作为学员的我参加他们的电影之夜活动,看了这部电影,还把男主角请到了现场.屋子不大,120分钟的电影从6点半放到8点半.席间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有各色人种,而且所有人都会说法语,除了我这个新手.电影可以说是女主角Liva的感情史混杂着男主角的成长史以及背景历史.
女主角的博爱令我真正见识了法国人.初恋男友,德国军官,2个美国士兵,最后是真爱的那个律师,一个一个爱过来.爱就在一起,不爱就分开,要是换做我,可没那种勇气.当然,要是没那样的敢爱敢恨,最后她也遇不到那个正确的人.
本剧穿插着法国从一战到二战结束后的历史.所以法国人看起来会比较有感触.不知为何在场的法国人看了开头修女脱了衣服追着教父跑的SM镜头会哈哈大笑...还有就是其中的音乐值得一听.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集中营里男主人公弹狱友唱的那首爱之余烬 Que Reste-t-il De Nos Amours,真的很有那种轻松而浪漫的法国气息.他完全吸引了我,也吸引了集中营窗外的一群人,所以当纳粹士兵一枪打死演唱者又一枪打死一位入神的聆听着时,全场一片惊呼声.纳粹以为自己能消灭艺术,到最后他们只消灭了自己.当然德国人也不见得不热爱艺术.那对手风琴搭档在巴黎的德军总部门口唱歌也没有人管,而那位德国军官在于女主角邂逅时不合时宜地吹奏的马赛曲以及生命最后时刻在炮火中的乐曲无不表现出音乐与艺术的不分国界.
最后男主角过来和我们打招呼,回答我们提的关于电影的问题,据他说最后一幕那个拿摄像机的就是当年导演的化身,这部电影是导演年轻时所经历的真事,经过一些艺术创作得出的.随后男主角又为我们当场弹奏了影片最后的钢琴曲,2分多钟的表演博得一致好评...当然散场后我主动找到了他提出了一个纰漏--2战时美国实行种族隔离,白人和黑人不可能一起参军,当然这是后话.
8 ) 亲爱的这不是爱情
爱情是头顶的一道闪电,是眼中的第一束光,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拗,是令我负天下人决绝,这是我们歌颂向往追求至死以寻却绝不会出现的神迹,在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妥协,向感动妥协,你向孤独妥协,向年龄妥协,向社会妥协,向家庭妥协,于是,你成了时间的仆从,习惯的奴隶,相濡以沫总是胜过相忘于江湖,但亲爱的这不会是爱情而是生活。爱情是刺破苍穹的那一束光,是一刹那的花火,若不是太短暂便焚烧了自我。让我们忠于爱情,让我们归于生活!
ps,我喜欢最后一个男主的故事
再PS,只是因为短评写不下才写在这里,我拒绝承认这是一篇影评,因为文盲只配写短评
双线叙述剧情,流畅明快易懂。音乐好听。画面精致。演员也个个漂亮,演技自然。2个小时的影片该表现的都表现了,却一点也不觉得长。还有我喜欢的二战背景、党卫军和犹太人集中营。PS 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爽快大方直接,男人运也最好的女主角~~
她的爱来得快去得快,如此而已。这样的女人, 你该如何收服?
很有爱。
影迷人生
音乐配的很好听,除外依旧不温不火
飞机上看的,喜欢影片的色调,还看了2遍。
音乐好棒 真的是一部音乐剧我觉得 许多经典镜头 包括导演把自己硬塞进去来讲述llva的故事 不过llva代表的法国人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爱情来得快 但是时间持续的短 怪不得是浪漫之都 但是llva说了一句话让我很震撼 没有他们的死 哪来的我们现在的爱 真爱真的是需要寻找的
但凡上了年纪的老导演回味人生,都是厚重有趣,生命的沉重都在对命运的尊重中告诉后来者,其实生活永远都是美好的。
这个字幕弄死人。。。。。。。。。。。整整看了我3天,人物关系也理2遍。。。没什么大感觉。爱情至上的人太多情,旁人角度看,我还是不能觉得没什么。。。这次不知道是演得不好还是太写实了,不喜欢女主角。///上庭前,“你看,阳光多灿烂,太阳也站在我们这边。”
这是一部给影迷的情歌!
“这就是命运,而命运永远是正确的。”一个女人接连的周旋于不同的几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或许她是放荡,但这就是她爱的表现,只怪她陷得太快太深。十分十分棒的配乐,曲曲动人,始终串联着故事的进行;开头有些散,但随后便渐入佳境,使人入戏。略有回忆录式的结局也不会让人感觉突兀。★★★★
虽然前面并没有太多感触,不过结尾那一幕集锦式的电影示爱仍然很感人。印象中勒鲁什好像因为拍太多爱情电影在法国还收到过一些负面评价,不过这个结尾是有回击的。关于角色的故事,也是关于电影的故事,很多重要场合都有电影情节相呼应。如有雷同,纯属故意
四星半~原声很好
汇集了各种喜欢的元素
电影原声好赞,多线叙事风格,穿插倒叙和插叙。引用德国军官的话:爱能战胜一切。对于法语控的我来说无法抵挡该片啊
Franchement,vous êtes encore capable d’aimer quelqu’un.真的,你依然能够去爱 。不了解人生,怎么去了解爱。这样的爱,充满着争议,可它的确发生了,爱与真爱,那便是人生啊。PS:女主角很有气场!故事真的很是荡气回肠,精彩!
三星全为了配乐。明明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到处作怪的故事还拍的跟贞女巾帼似的,世风日下!
电影配乐超棒!
一星给音乐。
电影嵌套电影(史),在多维叙事的编织下,共鸣了主人公千回百转的爱情故事。那些遗落在时光里的,雕刻在胶片上的,深藏在美梦里的,留待观众自觉解码的“吻”,打通了这部电影的气脉。人类的近代史就这样与一个个爱情故事和电影史,串联了起来。电影原声,好像导游,代领着观众起伏情绪,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