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蝙蝠侠:元年》:一段革命友谊的开始
一般看来,可以将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视为DC漫改电影重新崛起的开端。这三部电影的火爆不仅带动了DC与华纳对真人电影的进一步开发,而且还反哺到了二次元领域,使得蝙蝠侠动画电影呈现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模样,更原创、更精致、更丰富的特色成为了新时代蝙蝠侠动画电影的特色。《蝙蝠侠:哥谭骑士》、《蝙蝠侠:红影迷踪》都各具亮点,上下两部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更是堪称经典。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讲述起源故事的《蝙蝠侠:元年》。
《蝙蝠侠:元年》改编自弗兰克·米勒的原创同名漫画。提到弗兰克·米勒,应当说熟悉美漫的观众无一不晓,《蝙蝠侠:元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罪恶之城》、《斯巴达300勇士》等重量级作品奠定了其在漫画圈的地位。如果说1986年出版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归来》塑造了一个激进而强硬的老年蝙蝠侠,并为神化蝙蝠侠,令其成为DC最强者开了风气之先河,那么后一年出版的《蝙蝠侠:元年》则为蝙蝠侠这个人物的起源作了重新设定,是蝙蝠侠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作品。
这一前一后两部精彩作品的诞生,使蝙蝠侠的人气有了极大的提升,挽救了从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蝙蝠侠漫画的低迷销量,同时亦让蝙蝠侠的整体风格回归到了最初黑色晦暗的基调,而且更具现实主义色彩。蝙蝠侠面临的敌人比从前更加狡诈、疯狂和强大,而他自己的精神创伤也一再被强调,变得越来越孤独彷徨,日益走向偏执与黑暗。
对布鲁斯·韦恩而言,最大的精神创伤是什么?无非是年幼的他和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时遭遇歹徒,并当着他的面残忍地杀死了他的双亲。我们在许多关于蝙蝠侠的影视作品中都看到过这一幕,那个夜晚深深烙刻在他的心灵上,成为了他永恒的噩梦。《蝙蝠侠:元年》中,在外漂泊历练十余年的布鲁斯回到哥谭,自以为找到了拯救这个罪恶都市的方法。但现实让他更加失望,第一次走上街头打击犯罪便以失败告终,想要搭救的妓女(未来的猫女)反而帮着皮条客对其拳脚相向,而收了保护费的警察又开枪将他打伤,无比的沮丧和痛苦几乎使他崩溃,更甚于儿时的黑暗记忆。
遭遇挫折的不仅是布鲁斯,还有初来乍到的詹姆斯·戈登。本片的故事分两条线齐头并进,而且虽然挂名「蝙蝠侠」,但戈登反而是戏份更多的POV人物。从来到哥谭警局履新的那一刻起,戈登便已然觉得这是座令人绝望的城市,到处充斥着混乱腐败的气息,政客、警察和黑帮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尤其是自己所在的警局,非但不是维护城市安定的卫士,居然还成了罪恶的渊薮。正直的戈登自然不可能与他们同流合污,于是遭到了同僚们的威胁乃至围殴。
一如《蝙蝠侠:元年》的画风,它的最大优点便是写实。英雄并不完美,英雄也是凡人,包括布鲁斯·韦恩和詹姆斯·戈登。前者有自己的焦虑、无助和彷徨,直到受到一只破窗而入的蝙蝠启发,才重新振作精神,找到了打击犯罪的方式。后者亦然,事业迷茫的时候甚至还陷入了与女同事的婚外情,并被黑恶势力抓住把柄作为要挟,好在他及时醒悟、向妻子坦承了一切。
虽然都站在罪犯的对立面,但毕竟戈登与蝙蝠侠的立场不同,戈登一开始还被警察局长指派前去拿获蝙蝠侠。然而在追捕的过程中,处于人生低潮的戈登逐渐了解到了蝙蝠侠的所作所为,也认清了在哥谭执法中警察力量的有限。作为警察他必须遵守法律,但蝙蝠侠却不必。不仅他需要蝙蝠侠,哥谭市也需要这么一位黑暗骑士。因此,两个不完美的人、两个同样渴求正义的灵魂开始惺惺相惜,最终成就了一段伟大的「革命友谊」。
在诺兰拍摄《蝙蝠侠:侠影之迷》之前,华纳曾有计划将《蝙蝠侠:元年》搬上大银幕,由原著作者弗兰克·米勒编剧,并让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执导,但遗憾的是连剧本都已基本确定的情况下最后又被华纳放弃。据弗兰克·米勒透露,华纳管理层想要的是那种合家欢式的蝙蝠侠电影,而不是一个偏向黑暗的故事。当然,后来大量借鉴弗兰克·米勒作品的「黑暗骑士三部曲」还是打了华纳自己的脸,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位漫画大师的不凡功力。
♑
2 ) 大约是猫女和戈登的元年吧
不如电影好看,也不如后几部动画好看,毫无重点,虽题为蝙蝠侠,但把重点分散到了戈登、猫女身上,而给蝙蝠侠的戏份很少,剧情方面强行用报时的方法加强紧凑感,无关的剧情讲得太多,比如双面人亮相、戈登外遇、猫女偷窃,而在重点剧情上又非常快地跳过,比如一条线被顺藤摸瓜,逐渐供出警界丑闻导致原局长被抓等,总之节奏非常混乱,猫女和戈登的性格较为明晰,而蝙蝠侠反而弱化了。还是系列剧的老毛病,非要通过扯双面人和小丑来唤起大家的共鸣(其实这部和他两根本没关系),这种本身的剧本讲不清楚却需要左挂右靠的电影算什么东西
3 ) Year one.
I do this not for money or fame. Nor even responsibility. I do it for Insecurity. I have to protect my family, my friends, and my fellow citizens.
Everyone has a family, even the bad guys. Especially the bad, well-armed guys.
I never thought such a prosperous place as Gotham city could be such a depravation. But now I have to believe it, and, change it.
Partners with the same ideal are crucial. they may have weak bodies, but must have strong wills.
Batman is not a superman with super powers. He is just a human being.
4 ) 忠实度90%
《蝙蝠侠:第一年》,顾名思义是布鲁斯·韦恩刚刚成为蝙蝠侠的故事。作为一切故事的开端,讲述了蝙蝠侠、戈登、猫女等人的来历,是一部让读者了解蝙蝠侠世界的作品。
原作漫画由弗兰克·米勒编剧,大卫·马祖凯利绘画,是蝙蝠侠漫画的经典,其他漫画家遵循的圣经。诺兰的《Batman Begins》电影里也借用了不少其中的桥段。
而这部动画版,就是对原作漫画的再现。
人设完全是按照原作来的,比较偏写实风,所以布鲁斯初看可能会有点不习惯。猫女保留了原作中的形象,同样没有强调肤色,但更清楚的点明了她的职业。戈登这个形象则非常到位。检察官哈维·邓特倒是比原来显帅……
动作场面很犀利,比如赛琳娜和布鲁斯打斗的一段,以及“黑色黎明”一段整体都非常流畅。
在尺度上,DC的OVA动画已经越来越成熟,不忌讳飙血和大量的XXX字样,也出现了可卡因这个词(不过毕竟还是动画片,没有出现直接吸毒的场面)。
唯一的缺憾是原作中弗兰克米勒使用了大量的内心独白,动画实在无法一一照搬。当然,主要的情节还是使用了画外音来交代心理的,但相比原作那种话痨完全不算什么了。因为删去了一些独白又要保留原作里按日期叙事的方式,导致剧情衔接上显得有一点“跳”,感觉似乎交代得不够的样子。但这也许只是因为我对原词太熟的缘故……
大概因为考虑到这是蝙蝠侠的青年时代,蝙蝠侠/布鲁斯的配音选择了本杰明·麦肯锡。他配蝙蝠侠的声音还好,配布鲁斯则略逊一筹,尤其布鲁斯中枪时的画外音显得得太“平”了——毕竟不如凯文康罗伊这种蝙蝠侠专业户。
剧情相当忠实原作,大部分镜头和台词到了几乎和漫画一字不差的地步。不过整体而言并不是100%照搬原作,毕竟要把信息量如此高的一部漫画压缩成一个小时的动画,相当不容易。
---------以下剧透---------
动画省掉了一些台词,主要是心理活动和一些画面上已经有所表现的场面,这个见仁见智,个人比较不爽的是蝙蝠飞进书房那段,删掉了经典的那句“我要成为一只蝙蝠”——这么关键的一句台词居然没了!编剧吃掉这句难道是为了想抖个包袱吗?拜托,看这片的谁不知道布鲁斯要当蝙蝠侠!
片中还有一些修改,有的比原作有说服力,比如戈登为何会带着怀孕的老婆一起去询问布鲁斯;以及蝙蝠侠踢断柱子一段,动画里警察已经对着柱子开了许多枪,否则他用一条伤腿还能踢断水泥柱也太牛逼了。最后的追踪一段也加得不错,虽然加它的目的是因为影片结尾需要一个高潮,但对于观众而言看主角跑酷和扒车总比看主角骑自行车有意思……
有的修改则比较费解,比如特警布兰登为何要在战斗中把头盔取下来(只能理解是为了让观众便于区分他和其他特警)。另外原作里蝙蝠侠是躲在哈维的办公桌下,动画改成窗外了……也许是因为办公桌下太容易被发现,但窗外也说不大通,因为原本蝙蝠侠其实是被堵在哈维的办公室里了,如果是窗外他大可以直接溜走嘛。(哈维说的仍然是“You can come out”而不是come in,说明蝙蝠侠是躲起来,而非刚刚到来的)
片中还有一处穿帮,蝙蝠侠把猫救出来的时候戈登头上的绷带没了。
总之动画对原作的忠实度超过90%,有时候甚至太忠实了……另外的那10%,有的地方不错,有的一般。但无论如何,对于《第一年》原作的粉丝,本片都必看;不熟悉蝙蝠侠故事的人,这部动画也很是适合入门,同时也推荐看漫画版,解释了动画里没有提到的许多背景。
5 ) 两个国王的诞生
十一点钟躺在床上很想看一部短小精悍的电影,恰好翻出了这部蝙蝠侠元年。
整体感觉依然维持了dc漫画电影的高水准,台词逼格不落下风,真的打破了动画片拍给孩子这一概念-是一部成熟的电影,只是正好用了动画来表现。
电影主要是两条线,一部分是蝙蝠侠的成长,如何慢慢成为了暗夜里的保护神。另一方面是戈登,如何在正面成长,从不合群的执法者,掌握了警察的力量,二人的实力得以充分的展示,也为后来两人的强强联手,买下伏笔,带来无数遐想的空间。
台词和人物塑造保持了一贯的逼格,戈登和女下属有染堪称点睛之笔,把整个人物一下子就立了起来,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绝对正义,同样有瑕疵,但是在瑕疵之下坦荡荡。不过蝙蝠侠的塑造笔墨就显得不多了,尤其蝙蝠落在父亲雕像前那一幕,我很喜欢对蝙蝠丑陋的强调——因为蝙蝠侠这个角色本身也就不代表美好,所以这种丑陋格外能抓住人心,但是韦恩少爷从看到这一幕,到下一幕转眼就变成蝙蝠侠了,转变实在生硬,缺乏过渡,这一部分还是侠影之谜处理的更好。
all in all,维持了高水平,且有惊喜
6 ) 主要角色起源故事的电影
我看过的第1411部电影,《蝙蝠侠:元年》我给7.6分。 《蝙蝠侠:元年》改编自美国著名漫画家弗兰克·米勒,1987年创作的同名漫画。作为一部动画电影,《蝙蝠侠:元年》不仅有写实的画风,更有写实的内容。 《蝙蝠侠:元年》是一部讲述布鲁斯·韦恩,詹姆斯·戈登,哈维·丹特,塞琳娜·凯尔几位主要角色起源故事的电影,不论是蝙蝠侠的铁杆粉丝或是普通观众,都能从这部《蝙蝠侠:元年》中,了解许多重要的信息。
7 ) Welcome home,master Bruce
Batman Year One在蝙蝠的故事线,甚至整个DCU世界中的地位就不用再说了。我一直大爱这本漫画,倒不是因为它地位很重要,也不完全因为它情节很精彩,甚至也不是为了苦逼的警察围剿,虽然我喜欢它的理由也很俗套——因为Year One是一切的开始。
我喜欢讲述“选择”的故事,我始终相信人的一生有很多事情都是冥冥之中已经注定,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十二年的流浪之后,Bruce选择回到这个给了他一切,也让他失去了一切的城市,当年他在父母的墓前许下了一个誓言,现在他有能力,也有条件去信守诺言。
至于Gordon,我想他只是想选择做一个好人,一个好警察,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但一个如此正常的选择,在Gotham City这样的地方,都让他举步维艰。但他从未质疑自己的选择,虽然有些时候,他真的感到绝望。
这就是一切开始时的模样。他们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在等待,就像Batman Begins里面那个刚刚归来的年轻人,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地等不及打出自己的第一拳。就像Dark Knight里面那个虽然迷茫但仍然坚定的以为自己可以功成身退,让Gotham的白骑士接管一切的那个年轻人。这么说来,虽然在情节上相去甚远,诺兰同学的蝙蝠,其实跟Year One的蝙蝠真的是同一只。
他们那时候有挫折。被混混攻击,被警察围剿,被莫名其妙的姑娘抄袭创意(没错我说猫女来着),被群众当成无聊的谈资。但是每一个小小的成功,都会给他们带来希望。救了一个人,扳倒了一个腐败警察,端掉了一个黑帮,都能让他们觉得,是自己的努力,正在让这个自己深爱的城市慢慢变好。或者至少,对他们选择的路来说,似乎一直走下去,不久就是康庄大道。
可是人生似乎从来都不是这样的。康庄大道永远是海市蜃楼。人生真正的样子是一个接一个杯具。他死女友,死基友,死战友,白骑士变成精神病,微笑的不是天使而是小丑。Gotham City的罪犯全是精神病,就没个正常人,连毙掉一个给点心理安慰都没可能,精神病院大门还常打开,大家没事就出来散个步,再杀杀几个人。
再后来,他死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断脊椎,大地震,进监狱,人生正在寂寞如雪儿子还玩诈尸,诈尸就算了还添了中二病,后来他被烧焦,掉黑洞,泡池子,玩穿越……(但愿我把顺序搞对了吧,其实中间还有很多事,没有最苦逼只有更苦逼)
所以,我喜欢Year One。那时候,他只是刚刚做了一个选择,而且喜形于色。他时不时会遇到困难挫折,虽然偶尔沮丧,但仍自觉一切尽在掌握。那时候他不知道自己今后会经历什么,也不知道人生这东西根本就没有下限。他就像个刚刚跳槽到新单位的部门主管,老板面试的时候把工资吹到N高,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公司的未来全看你了!争取三年升总监!他兴高采烈,虽然新工作各种麻烦,但是还能Hold住!所以让我们就把这个镜头定格在这里吧,这就是Year One。不要去看他年底领年终奖时候的表情了,那时候Year One已经过去了。
人生给我的经验是,永远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whatever。诺兰那部The Dark Knight里,我最爱的场景和台词,不是小丑,不是白骑士,不是爆炸追车,不是兰博基尼,也不是最后Fox大叔看着各种爆炸的大屏幕华丽转身,我最爱的,是Bruce问Alfred“我该怎么办”的时候,Alfred静静地看着他,说“Endure it”。福克纳说过,生活就是一个Endure的过程,等到你学会Endure,而不是fight的时候,你就会从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P孩,变成Alfred那样充满睿智的老人了。
可是我想,Bruce这样的人,是永远也学不会Endure的,他天生是一个斗士。不管是在烈火中永生,还是像Miller那部DKR一样,又或者在JLU第四季最后一集里面牙齿都快掉光,哆哆嗦嗦地捡药片,他都永远选择做一个强者,他拒绝接受命运强加给他的一切苦难和不公并且永不放弃地抗争到最后。或许这就是他身为一个普通人却能一直傲立于各种超能紧身衣英雄之上的最伟大之处——他告诉同样身为一个普通人的我们:永不放弃,从黑暗中发现希望并为之而战,不管那希望是多么的渺茫。
这也是我为什么如此爱他的原因。
节奏快,但不乱,非常干净。
非常喜欢 蝙蝠侠并不是主角 猫女这条线索完全可以没有 画风缺少了阴郁感
我向来觉得,漫画就该用漫画的形式来表现,真人版始终不够味儿。打斗场面动感十足的线条,大起大落的镜头运动,寥寥几笔勾勒的人物性格,都是动画才有的优势。另外一方面,看惯了迪士尼皮克斯之类,再看看DC的,硬汉粗糙式的画风倒是耳目一新。三星半。
阴暗、深沉、诡异,接近成人世界的动画作品,如同一部写实的犯罪片,动作打斗凌厉,节奏掌控最是出色,丝毫没有因零碎的日历叙事和时间上的大跨度而显得拖沓,唯独结尾因太忠实原著导致高潮稍弱,当然情感的递进仍是饱满而令人满意的
与原著符合度极高,我就纳闷了,老美改变自己的漫画都贼忠诚于原著,改变其他国家的东西就搞得面目全非
全片是由一些蜻蜓点水式的片段组成的,这种叙事方式本无可非议,但是角色的塑造也太薄弱了,角色们被塑造得比2D平面动画还要平。
完全忠实于Frank Miller原著的迷友宅向改编,甚至连分镜都没糟践。最大程度的将原作主视角叙事与大量心理描写还原于动态影像之上,令写实,冷峻,节制的基调跃然于银幕前,而对节奏,剪辑的处理也毫无生硬不妥之处。如果能在画面色泽与质感上再下些功夫,这将是迄今为止DC系最令人称赞的动画改编范本
忠于原著。
电影《蝙蝠侠前传》的蓝本啊!!!经典!!
戈登更像是主角
【4.5】Kevin Conroy legendary icon印象深远,只好不断催眠自己26岁的蝙蝠声音不会过于沉静。利用超声波召来大群蝙蝠脱身电影里也曾出现,漫画式日志叙事若不熟悉原著会造成结构松散的错觉,Gordon与Bruce的对立旁白双向进行敌友模糊阶段融合恰当好处,动作场面甚是给力。可惜一小时太短,总也留不住
总是感觉太仓促
片尾字幕穿插了原作漫画,跨越一个时代的历史感与传奇色彩扑面而来。
我可能是动画片的外行
戈登的第一年
170 和前传三部曲的第一部太像了 应该都是照着同一本改编的吧~
忠实再现了原作几乎每一个分镜,并且试图创造一种贴切的、可延续的风格——虽然失败了。只论作画量,Year One甚至还在TAS之上,但哥谭市不可能如此干净,更不可能有那朦胧而神圣的光源。哥谭市不会存在于CG软件之中,永远不会。
冷峻,深邃,饱满,在各大漫画人物的电视电影动画中是上等的作品;虽然是蝙蝠侠的系列,但却是以戈登警长的视角展开,给人以另类的观感;可以看出,诺兰的前两部电影中借鉴了大量这部作品中的设定。
黑暗的哥谭才是最原汁原味的哥谭!还是那句话DC动画比DCEU的电影强到不止几条街!原作漫画由弗兰克·米勒编剧,大卫·马祖凯利绘画,是蝙蝠侠漫画的经典,其他漫画家遵循的圣经。诺兰的《Batman Begins》电影里也借用了不少其中的桥段。而这部动画版,就是对原作漫画的再现。
猫女怎么长这样,一定是打开的方式不对,回想一下安妮的容貌,稍稍平息这份不适。高登市的黑暗诡异也是整个故事走向的基调。蝙蝠侠初次登场,布鲁斯第一次认清今后的道路。没有坚不可摧的身躯,只有一具血肉之身,没有超能力,只是初级装备。这是蝙蝠侠的成长,也是布鲁斯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