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结合自己经验的过度解析
电影开始polly自己就说了:“我交过几个男朋友,但是,我无法和他们谈论所有我想到的和我看到的事物,所以这让我变成了一个老处女,和一个不成功的职业女性。但我是个忙碌的女孩,因为我有一个爱好,这让我非常的忙。”这一独白已经让我感觉预言了我的未来。
电影里的三个女人代表三种不同类型的文艺女青年,Mary是天赋者,外表也如真正的创作人一样叛逆,中性。天赋者往往是对现实不太认同的人,几乎是随心所欲的。polly平凡天真努力,爱幻想,没有天赋但执着追求,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那么如意。Gabrielle 漂亮富有,有话语权,对现实有掌控力,并且招人喜欢有魅力。Gabrielle 和Mary相互爱恋是合理的,polly倾慕Gabrielle 是绝对的。
我不喜欢最后画廊揭秘的部分,因为太过戏剧化。对于这一揭秘情节,我倾向于认为Gabrielle是个心机woman,借着酒醉利用了polly,要不然为何要说她女朋友的画是自己的。这一戏剧化的设定让Gabrielle 扁平了,原本我认为她应该是一个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游走的并且两方都兼顾得很好的充满了神秘和魅力的女人,这之后就真的只够泼一把热水了,这让这电影完全变成了polly的独白。
我曾经想过有没有可能有艺术家可以一边进行符合他/她自身时代的符合商业性的可以大众传播的受人喜欢的作品,让自己赚取功名利益生活优渥,另一方面在自己豪宅的暗房里默默的做真正忠于内心不谄媚的超脱时代的作品,从不将此公之于众直至死去。看到酒醉的吐露心声的Gabrielle 我都惊讶了心想卧槽已经被人想过了展示了,但是最后却不是,这让我失望了。
不喜欢戏剧化是因为生活本身已经很复杂了,能把它说清楚不容易。如果还是两枚文艺女青年的相遇和单恋,那就更复杂。如同给polly的那些想象情节,文艺青年自己本身就可以在脑内给自己加戏。这些情节和超现实的场景设计还原了对现实的意淫,与polly拍的那些现实感满满的黑白色照片形成了对比。我们渴望表达和发现的并不一定我们都有天赋去做到,这是所有做艺术的人和爱艺术的人的死穴。电影给了polly一个台阶下,让她撞见天赋者和权威者的不光彩,让她的善良正直天真得到了最好的释放。把偶像拉下神台拉入凡间的polly,似乎已经得到快乐和安心,并不是因为她通过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升华和满足和认可,而是偶像的堕落让她得以和之平起平坐。最后偶像来到她的家中,她给她展示了更多自己的作品,偶像并没有评论,只是眼中流露出歉意和愧疚,歉意是因为之前当着polly的面不留情面的自大的批评过她的作品,愧疚当然仍然是因为自己的错行。
电影没有再给时间给她评论,而是打开了一扇超现实的门,让她们三位走入虚构,也许她们和解了,也许polly再无创作,归于平凡。我彷佛看到自己如同polly一样的现实窘境,在心里给自己大大的捏了一把汗,因为现实中不会有任何上帝给我台阶下。
2 ) 那些深刻、那些相似
1"我爱上了她,并不是想和她亲吻,或者其他什么,只是爱她。"——亦简单如是的爱着那些老师们。
2幻想独自冒险(攀楼),然后身处险境(掉下来),最后化险为夷并拥有超凡能力(在空中飞)。——大概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套路的一种幻想。
3生日送一条被子。——被感动,温暖的创意。
4烧掉照片。——因一个人的否定而抛弃整个世界,只因此人是心中至爱。
5思索在被抓之前逃跑。——在事情发生后胡思乱想种种糟糕的可能发展方向。
喜欢女主原因是因为她很平凡就像自己 不善言辞 却常常脑海里冒出许多怪异的想象 默默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自己的小小世界 相信美好容易自我满足 单纯快乐地过日子 我想这样的人有很多
很特别的说话方式
An emerging art scene in Toronto, a socially awkward girl with love and eccentricity.电影难得地记录了八十年代Toronto的landscape,而影片中拿着相机做梦的Polly,真正诠释了why creativity is about daydreaming.城市空间中的白日梦,可以在电影中具象化、符号化,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多年后本片依然在加拿大电影中占据一席之地。放映后Patricia Rozema和Sheila McCarthy到场讲述电影拍摄制作的往事(Rozema进一步谈到lesbian love triangle在故事中作为backdrop的想法),也想告诉所有想讲故事人,make sth that is meaningful or fun or relevant to you, 所有的个人叙事与情结在某些时刻都可以让灵魂与灵魂对话。
"我爱上了她,并不是想和她亲吻,或者其他什么,只是爱她。"
unsuccessful career woman (‘career’ in as opposed to family) forever ❤️
对80年代末欧美小文艺青年就是这个印象 老派又前卫
3.5 Pride Month D5 "I think I kind of fell in love with the Curator.I don't think I wanted kissing and all that stuff, I just loved her."结局倒是有些惊喜的,本以为这段有意思的关系就会如此糟糕地结束。馆长的选角真的太棒了,演员真的很有魅力,然后跟着女主视角嗑馆长和年下的西皮,真好嗑。
Polly实在太可爱了吧!Polly、还有整部电影都非常异想天开,Intermediality (music, photography, painting)的运用,对艺术本质的探讨,不同media的叠加,颗粒感影像、割裂镜像等等,太有意思了!
Polly的幻想段落都弥散着一种诡谲艺术的气息,一种戏谑嘲讽的幽默感。用电话听筒吸着摩天大楼向上爬,从高楼坠落的恐惧感;成为知识女性大谈弗洛伊德;在悬崖边野餐和远眺,听美人鱼唱歌;站在栏杆上走过枝桠蔓藤形成的黑白光影世界;化身乐队指挥,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中带着顺走的摄影机俏皮离场。导演毫无怜悯地讽刺了语言文本与艺术构筑的空洞而虚伪的后现代艺术及批评家,同时将对女性感性与知性的迷恋与欣赏抽丝剥茧。更难得可贵的是穿插的冷幽默,13号日式套餐的生章鱼,空空灯箱般的画作,送出厚棉被做生日礼物……最后,Polly心如死灰干脆利落将相机从护栏上反推下去的画面让人动容。
2022-06-17重看。从性格上来看,显得孤僻的怪胎是被正常人歧视的。从阶层来看,有钱有权的人完全掌握了话语权和定义的权利。波莉被情感蒙蔽了,她也被某一种既定语境判定为无才。完全丧失了自我,否定自己的自由灵感、天马行空。事实证明不同的人,看法完全可以不同。配乐是可以的。
挺有趣的,时间带来的质感。幻想也是一种能力……
谁说文艺青年不是治愈这个社会的良药呢?(polly是中学英文课本里鹦鹉的名字啊。看已注销用户的影评,好像在继承他的遗产。)
107/ Criterion Channel #1 好有趣啊 “Isn’t life the strangest thing you’ve ever seen” 在Polly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 又希望You don’t need more than what you have的 Polly就是自己
仅仅看了十分钟我就知道自己会打五星。古灵精怪天马行空。
快要到冲突的地方几乎要失去看下去的耐性,怪胎的奇思妙想在大部分人眼里就是挺闷的吧。结局呼应了她的梦境,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就明媚起来了。原本以为会是小秘书和馆长的爱情故事,但什么也没发生才合理。
结尾蛮灵的。。
beautiful name很有启发的feminist filmlove it!!
彷彿美版Amélie的女主角Polly嚮往自帶高級感的策展人,策展人Gabrielle嚮往絕對閃亮的才華,本應是有趣的人物設定,但就像已經31歲、而且還是從21歲就開始獨立生活的Polly居然還能這麼沒腦沒常識讓人看了尷尬無比,整部電影劇情矯情假掰老套而且(不論人物心理或者實際情況都)根本說不通。對攝影機自述的設計也用意不明。怎麼辦,明明可以發揮的很精彩,最後拍成這樣真心失望。—(還有就是Polly這種角色設定我以後要列為拒絕往來戶,天真可以,任性無知成這樣??我邊看邊手腳蜷縮好想問她你以為你誰啊。還有到底哪個畫廊會雇一個連translucent 都不會念的——真的是sweet imbecile——當秘書⋯⋯)
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用一种合适的心情,看一部合适的影片。
一头雾水的拉拉电影,跟它的各式海报一样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