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
电影主要在抨击知识分子的“虚伪”,只会动动嘴皮子,遇到和他的“知识”一样现实情景时,却采取了和他的“知识”完全迥异的处理策略。赵丹扮演的那个知识分子的形象也相当的脸谱化,口口声声的要“改造别人”,最终影片想要表达的却是:最需要改造的还是你们这群知识分子!因此,影片不小心预言了十几年后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知识分子改造运动,不过那场运动最终被证明是可笑的更是可悲的。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用,农民的作用,知识分子担当不了,知识分子的作用,农民同样也担当不了,各司其职,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否则,就是双重损害。
相比较前几天看的那部相当惊艳的1937年的片子,这部1948年的片子却是相当的流水账。以偏概全的说,社会前进了十年,电影却似乎倒退了若干年。
是不是因为离那一年越来越近了?
有人解放,就意味着有人被捆绑。
2 ) 遥远的爱
遥远的爱
亲爱的,对不起。我不能陪你了。千千万万的受苦受累的人民需要我啊。请让你的泪水,洒向硝烟战场,洒向千万个即将枯竭的生命,让混战平息,让悲苦消褪……永远爱你。
当萧元熙在卡车上哀伤地望着余珍之时,或许他已经忘记,他给余珍讲的第一节课了。那时,他意气风发,那时,他一心要改造妇女。他在给余珍上课时,小黑板上写着:“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那时,他把余珍从一个朴素又封建的女人改造成一个有知识、有觉悟的现代女性。他要余珍,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他心中理想的女性。
在那个时代,他是绝对的前卫了。为了个人的独立自由,他毅然放弃了刁蛮的女友。为了中国妇女的思想解放,他无条件地教育一个女佣。他慷慨,博学,有内涵。彼时,他是余珍心中崇敬的男子。彼时,余珍是他的最爱的学生、情人。
在两人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战乱来了。她看到了战士的鲜血,她看到了人民的泪水,她听到了生与死于混战中撕扯的痛苦呻吟,她感受到失去至亲的深深绝望。他爱她,他希望她能时刻在他身边。她也爱他,但她更牵挂着在苦难中挣扎的战士们。于是,她选择了离开,从原来离开他去开会,到后来只身留在上海,我们可以看出,她在慢慢地转变。其实,她正往萧元熙原本的理想女性的方向走着。只是,他被对妻子的占有欲蒙蔽了双眼,蒙蔽了原来那颗追求独立自由的心灵。在强烈的占有欲控制之下,他未曾发觉到,自己的心早已不自由、不独立了,因为他被自私的爱拴住了心灵。他感到痛苦,感到寂寞,其实,他是太执着。
太执着于这份小范围的爱,这份相守的情。他固执地以为,余珍将会永远守在他身边,余珍是他自己的女人。他忘记了,他曾对余珍说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他忘记了,他曾给妇女们上过“妇女与社会”这一节课。这一切,他通通忘记了。此时,他眼里只有她。他要她守着他。他要她顺从他。
于是,在余珍的转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萧元熙也在转变着。她从封建保守到现代前卫,而他,从现代前卫到迂腐封建。此时,她的心已不再属于他了,她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民。而他,却仍在狭隘的价值观、爱情观里兜兜转转。或许,电影中要讽刺的就是知识分子脱离群众的狭隘思想吧,而着重赞颂投身群众、舍弃小我成全大我的奉献精神。对于这部与1947年摄制完成的电影的社会背景下的教育导向我们是无可非议的,但对我而言,这样的人物形象转变,我是不太喜欢的,总感觉生硬。或许我是接受不了当年意气风发的萧元熙转变为如今形单影只、迂腐的狭隘的知识分子。都是因为爱的太深,爱的太执着了啊。余珍,当吴大姐叫她走的时候,她毅然离开了自己的孩子,而追随吴大姐投身于救助伤者,看到这里,我心里咯噔了。投身革命,投身祖国,确实是一件很伟大而崇高的事,然而,我并不赞同这样崇高的行为要以舍弃家庭孩子为代价。我更加希望,她相夫教子,以一个母亲的爱来维护家,来关爱这个家。当然,中国1947年那个年代,需要的就是能够敢于舍弃家庭,投身祖国的人,需要的,就是这份义无反顾。
我们不能对元熙有太多的谴责。他只是一个渴望被爱、渴望守护妻子的普通男人。而余珍,时代要求她成为这样的人,祖国也呼唤这样的她啊。
爱,从遥远到相近。再从相近到遥远。只是因为,你爱的是我,而我,爱的是千万个人民啊。
#南艺赵丹电影回顾展#看了大概十分钟才确定戴眼镜的知识分子是赵丹,千面人啊
反而是这部片子,让我感受到赵丹的演技了,他就应该多演演反派,总演伟光正,群戏时他不占优势呢!他好单薄啊!秦怡妈妈感十足。吴茵终于不是配角或是群戏,而是三足鼎立的表演空间,她的演技有了更大的发挥舞台!据说这部戏里,赵丹对秦怡因戏生情,可惜秦怡心属金焰,赵丹败给电影皇帝,也不丢人呢!电影就一个道理,与其说,不如做!不同步的人生态度,爱会消失!
中国版窈窕淑女(其实都是脱胎于萧伯纳的戏剧),赵丹和秦怡真的不太搭
秦怡美是美,但太端庄富态,天生一副母仪天下的样子,怎么也不像等着被PUA的纯情少女啊。倒是赵教授,一看就是少年装老成呢。
从两性抗衡到家国抗衡,时代的新妇女,也离丈夫的理想妻子越来越远;赵丹的萧先生并不片面,他满口妇女改造、国际形势令人发笑,而当他在大后方捧着妻子的照片时却也让人觉得可怜,知识分子的虚伪是真的,丈夫对妻子的感情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