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潮》:靠海村庄,一个孩子骑着摩托车不停的询问自己是不是可以帮忙。当终于有朋友来找他做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情就像那枚炸开的炮弹一样兴奋。这时候即便吃着过期的便当也还是觉得满足。怀着被信任的使命感,和朋友一起骑着摩托瞎聊,到海边玩就是这个男孩找到归属感和被认同的短暂幸福;当发现钥匙不见了,所有的幸福一下子破没,男孩感到的是又一次被成人世界抛弃的深深的恐惧;和朋友隔着铁丝网在海边寻找,或许就暗示男孩和其他人之间的距离。结尾的长镜头,男孩的喘息声伴随着不断涌动的潮水声,愈来愈浓,一汩一汩的拨打着观众的心。FIRST最佳短片。
《野潮》
这部片子最特别的地方,但也是缺陷。在于它的以小见大。但只能作为优秀文艺类,却无法达到真正的力度。周围朋友一部分都觉得无趣就忽视掉,作为表达与传递作用的影视来讲,实在是不应该。
一部影片的组织的源头,来源于作者想表达展现的东西,这是本质,然后才有了对整个故事构思整个框架,最浅的才是表现手法。我们常常认为是表现塑造了影片,但是想要传达什么的本质,哪怕是对最细微部的感受与思考,才决定了镜头到底该从哪里切入。这一点与漫画的表现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
野潮的源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家乡的关系,也是一个独立的人的内心的放大。
在开头他到处去希望能帮助别人得到认可的时候,镜头中的大家都很平淡,做着一尘不变的活,当他问水上撒鱼食的爷爷的时候,爷爷说了一句“就算你做的比我好也不要,我做了几十年了”。老人不由分说不留余地的拒绝,便来于对自己工作的坚持与固执。故乡的淳朴与纯粹源于慢节奏,无变化。但这同样也是故乡的固执与冷漠。在主角与人发生冲突暗示交代背景后,中间有很长一段无意义切毫无亮点的片段,这个片段一直延续到他参与到与大家一起的工作中时,音乐的插入,故事开始有了情感与变化。音乐暗示了男孩内心的快乐,伴随着筛牡蛎的节奏,乡村开始活跃起来。
然后从接受工作开始一直到结束前高潮的部分,长镜头与大幅度都是对男孩与朋友的快乐时光的描画。这一部分的确是无意义的,他也不需要意义,他让我们了解到男孩只是男孩而已,他们都是孩子,不在于是否在故事里,那是他们天性的本质。但这一切直到他们在破旧楼房里的几句聊天而打破。
他只是孩子,很爱玩,他开心的时候会忘记父母以及不顺的事情,但当现实来临时,当他回到现实中,他只能沉默。
他只能选择把玻璃愤愤的丢到水中。
当他发现丢了钥匙时,他便更不止是从那段欢快漫长而又显得无比短暂的快乐里回到现实,但不止是现实,他还陷入了谷底。
他希望与父母不同,不受影响,被人接纳融入别人。他希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多余。他也怀念父母,但他也愿意不同于父母依靠自己得到认可,但一切都化为泡影。
白天的欢乐也都消散。
朋友无数次叫他他都一言不发的不回答,他的内心是纷乱自责的,所以固执又沉默。最后当他终于走入野潮里,他内心纷乱,他是快乐的少年,他走入潮水里,也从快乐走入到现实的泥泞与不可改变的存在中,潮水必定会涨起,但他仍要坚持着走下去,去寻找,去改变。
作者的聪明在于最后,在潮水中的寻找一直不停歇,只是分析镜头剧情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大部分都容易被人忽略,但之所以留给最后如此多的拍摄镜头便是要用特别,一种随处可见的特别,引起人们注意,去思考。它沉默,把感想的空余留给我们。
男孩本身的处境与个体所拥有的心理活动,以及现实对他的态度,现实对他的影响,还有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而且这些都随处可见,充斥在我们生活中。但作为个体与世界的联系能否对这个世界做出一些些改变,改变这些显而易见的灰色的无奈,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无论如何,片子还是做为参赛影片,但构想犹如无味的散文叙述。做为评比力度的确比较特别,只是特别之处能够引起关注与思考,值得肯定。不过不能将如此当做主食。
灰朦朦的色调,疏离感的远镜头,都与男孩压抑的心境,成人世界对他的拒绝相呼应。导演的叙事节奏把握的很好,一开始是乌云密布压得人喘不过气,之后两个孩子骑着摩托车在公路上飞驰,轻快的背景音乐加了进来,这时稍感透气又充满危机感。直到最后男主义无反顾的冲进野潮,影片进入高潮,他弃自己的生命安危于不顾,也要去捡的,不是钥匙,而是尊严,是来自成人世界的认同。影片在男孩冲进野潮捡钥匙的长镜头中结束了,只剩下男孩的喘息混着潮水的声音。他到底捡没捡回钥匙,我们不得而知。导演聪明。
8/10一刷,2022.10.31。完成度挺高。跟我自己的作品有点像,但比我拍的好多了。前半段有点被形式和技法的各种尝试的花样困住了,后半段镜头视点真正随意起来之后,观众那种视角的自由松弛带来的是和故事中的人物状态的更高程度的匹配,观看也变得轻松自由起来。这种东西再一直拎着观众到最后找钥匙的时候,人物的那种情绪状态和他的处境一下就可以跟前面有个很大的反差,自然而然就能在高潮的时候打到观众的心里。值得学习。
“世间最迷人的东西之一,少年的倔强和怯懦”
门上写满诅咒的孩子,没有庇护,没有关爱,连一点肯定,也没有。他沿途提供的帮助,像在发放廉价商品的传单,还没到对方手上,就随风飘走了。就只剩下倔强,那倔强让人粉身碎骨浑不怕的,陡然就有了勇气,有了价值,有了在心头给自己哭泣的角落。镜头下的景观与习俗,跟我老家那个多年不曾走访的同样说闽南语的渔村,有太多重合,就当是,故地重游了一遭。三星半。
很自然的短片,得奖实至名归,分段和节奏恰到好处,两个小演员的表演也很真切。急于证明自己、失落、玩耍、恶作剧、赌气这些行为都具有动机感,以钥匙作为电影里消失的魔术手法倒溯寻回,情感也很有张力。#17,11,11小口袋#
世间最迷人的东西之一,少年的倔强和怯懦
剧情的展开节奏很平均,但最后的倔强很动人。喜欢这种短片
一直就在想李可。
可爱的小故事
摄影风格简约而富有美感,一个动人的故事。
有台湾新浪潮遗风,不像一个本科毕业生的水准,有些阿巴斯的影子,结尾男孩迎着潮水拼命冲过去,让人想起四百击的结尾
少年成長滋味。終要有要獨自面對與抉擇的時機。雖然鋪墊伏筆很久,就等最後的爆發。卻不覺無聊。
结尾有加分。有种少年的气。
当时觉得没什么吸引我的,却记住了很多画面
完成度很高,但是内容有点少,太简单,不够打动
有一种电影叫台湾质感
原生态摄影和自然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但感觉导演缺乏基本的构图和调度意识。
自卑感驱动力
可以跟法國新浪潮對話的處女作!
看好他拿FIRST
人生还没有开始啊,就不堪重负。隐去原生家庭的图景,其影响依然支配着孩子。没有精心的美术设计,没有刻意的构图,一切白描,剪辑的结果也干瘪苍白,所有都是为了最后一段奋力游向彼岸那段长镜头。向一个想要得到拥抱的孩子涌来滚滚海潮,每一次与窒息相挣扎都浸满了怨言和呐喊,开放结尾。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