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讲述了路星河本来想要在表演中向耿耿表白,没想到却被社团在表演前开除了。为了自己心中最爱的姑娘,与几位伙伴一起组建乐队。
故事发生在大四毕业季。路星河又准备在摇滚演出结束后向耿耿表白。结果在演出前六天,被乐队开除了。乐队负责人不仅到处宣传路星河被开了,还口出恶言。
路星河为了能向耿耿告白,组建了一个乐团,准备假唱。乐队的五个人,有代表大学生的一方,还有没能上大学的一方。
虚度了一些大学时光的路星河,没有人生方向而盲目投身考研大军的吴可,有经济头脑的黄山,放弃读书沉迷网游,靠打工度日的文双双,因家里穷被劝说放弃大学的白帆。
骗另一个要在耿耿所读大学演出的音浪乐队说推迟一天演出。他们冒名顶替,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被砸了场子,而且路星河还受到了警告处分。因此拿不到毕业证书,后来他们找了一间简陋的房子开始真正的排练。
他决定与乐队成员一起争夺校庆演出的名额,洗刷耻辱。但是现实问题重重。
首先,唯一会乐器的吴可要考研,忙着上补习班。文双双是网瘾少女,控制不住自己的游戏欲望。“师大马云”黄山的心思还不在练习上,加入乐队就是为了追文双双。乐队成员都好说,但竞争对手太龌蹉,有各种各样的损招。
举报社团里有非学生成员,不能在学校排练也不能参加比赛。路星河他们一伙人不得不进行请愿活动,到处求人举着牌子拍照。最后获得演出的名额。
吴可是他们乐队的成员之一,也是路星河的好哥们。她对路星河的感情不仅仅是朋友之交,更深深的喜欢着他。有次他们去KTV唱歌,大家都喝多了,她特意涂了口红他却不曾留意,正要向他表白之际把酒吐在了他脸上。为了给路星河过生日,吴可精心准备了一场生日宴会,只可惜路星河只把她当朋友,永远的朋友。
临近演出,他们的乐器被人砸坏。他们很远的地方维修,因为乐器太多,出租车不肯拉他们,还是吴可跑很远的路找到了一辆货车。
在货车上,路星河问大家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吴可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一名律师,不会结婚也没有男友。文双双认为自己会成为个家庭主妇,相夫教子,打打游戏,黄山认为会和文双双以后会结婚生子共度余生。白帆觉得自己会子承父业继续当厨师。
虽然他们按时到达了表演场地,但是保安不让他们进去演出,因为他们之前没有排练,换了其他的乐队。后来他们便在卡车上做了一场音乐,而且还在现场遇到了多次求婚失败的那个女孩……
电影最后乐队演出时,穿插了未来的他们。
多年以后,黄山成了有钱的人,美女在怀但看上去很焦虑,并不快乐;文双双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没有跟黄山在一起;白帆还是一个厨师,吴可没有变成叱咤风云的职业女性,而是成了家庭主妇。只有路星河一人还在坚持着梦想,继续画画。
路星河,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一个坚守原则的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青春一身热血,克服重重困难,组建乐队,就是为了那一个人————耿耿。 自由,敢为梦想去努力,拼搏,想尽办法战胜困难。我佩服他。为爱的人整整坚守10年,56次的表白,不忘初心。这样一个男人!不奋斗,不疯狂哪里叫青春。路星河,我佩服你!
大学生路星河在乐队担任主唱,想在演出时对喜欢的女孩表白,不料在演出前被乐队开除,他临时找来了不会乐器的四个人想要完成表演。经历了重重困难,他们收获了友谊、重新认识了自我,有了别样的青春体悟。
一场演出贯穿了剧情的始终,算是有线索有条理的,以及对各种问题麻烦的应变能力和处理方式非常棒,对我来说,还是很有启示的,那就是遇到各种麻烦各种问题,貌似已经是绝路了,但只要加上“我们必须演出”“我必须要完成”就一定会绝地反击,绝路逢生,达成目标。
再见了,路星河。
路星河,名字就像童话。我没有看过最好的我们,不懂耿耿于怀。我很羡慕路,他可以坚持自己的喜欢很久很久,当自己最好的姐们儿偷偷暗恋他,他也会及时点醒她,他是傻,真的傻,他将最好的自己完全奉献给了他认为最美好的事物,耿耿,音乐,绘画。电影最后他们的喧哗至上乐队演出时,穿插了未来的他们,文双双没有和黄山成双成对,白帆还是一个厨艺,路星河办了画展,吴可也是眼神寂寥,有过神采飞扬的青春时刻,生活的平淡总是让人孤独,就像绚烂的烟花慢慢绕成了指间弥漫的寂寞烟圈。人啊,还是要热闹一点,和朋友一起热血才好玩啊。
终于是属于路星河的电影,不用耿耿于怀了,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反而让很多人觉得毫无新意,情节混乱,有多少人的大学生活是真的按部就班呢?大学生活就是处于忙忙碌碌之中,完成一项工作,又来一项,甚至几项工作一起完成,做实验,写实验报告,考试,比赛,球赛,各种活动交织,忙的晕头转向却又乐在其中,路星河是让我们羡慕的一种人,韩子健百般刁难,老师百般设限,都没有击倒他。我们都想成为乐观,有主意的路星河,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时候能够不抛弃,不放弃,多数时候也就知难而退了吧。
虽然说又用了乐队这个比较俗的素材,好像没玩过乐队就没有过青春一样,乐队成为了一个具象化的青春符号,这点确实比较缺乏想象力,美式电影中,橄榄球成为了一个符号,青春校园剧里有,拯救大兵瑞恩这种影片中也有,难道中国校园就没有能用的了吗?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那真是与课堂为伍,泡图书馆,打游戏是生活的主流,好像拍成电影,也没什么可看的,这很不路星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就是我给这部网剧四星的理由,挺好的,还可以更好。
看过《最好的我们》,对路星河的印象自然是很深刻的,我还记得当初《最好的我们》大结局的时候,当时大家心疼路星河还上了微博热搜。
看这部剧的时候,看到名字,我以为他最后会追上耿耿,弥补上《最好的我们》里面对耿耿星河的遗憾。但是剧情并没有这样发展。看到路星河跟吴可的感情线,我以为按照往常的套路,他会最终被她打动,然后成就电影里的一条爱情线。但是很明显,也没有。
对于这两点的话,我很欣赏这个设计。首先对耿耿星河的话,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你再好终究不是我等的那个人。坚持了这个观点,并没有因观众的呼声而改变原来的走向,这点我很喜欢,虽然我也很惋惜耿耿星河。再对吴可的话,也是同样有路星河的风格,没有依照以往的套路,描上这条情感线,很自然,很舒服。这点我也是非常喜欢的。
电影的主线就是青春的无所畏惧,迎难而上。映照了当代青年身上的阳光无畏的气息,我很喜欢这种正能量的感觉。路星河的乐队几经受挫,临表演时被踢出乐团,假唱当场被揭穿,自创乐队被对手举报有非本校学生,终于开始表演乐器被破坏,乐器借到后又进不了场。他们一路成长都遇到了很多困难,他们一次次被打趴,一次次站起来,最后路星河也悟出了他们表演的意义。
乐队的五个人,也不仅仅有代表大学生的一方,还有没能上大学的一方,虚度了一些大学时光的路星河,没有人生方向盲目投身考研的吴可,大学里就开始创业有经济头脑的黄山,放弃读书沉迷网游打工度日的文双双,因家里穷被家人劝说放弃大学的白帆。他们每个人都代表着生活中不同的青年,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际遇,却交织在一起碰出了别样的火花。
最后的结局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梦想,都在年轻的时候幻想过自己的未来,可是谁也猜不透未来,谁也看不到。但他们都知道,在他们的现在与当初的梦想存在的差距之间,至少他们梦过。在经过社会经历的洗礼之后,他们还可以回想起当初那个疯狂热血的自己,感叹:我也有那样的一段时光。
那是我们正年少,
梦想的热度刚刚好,
后来我们谁也没猜到。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再见是再一次看见;
再 见是告别。
本片叫做《再见路星河》,既是再见,也是再 见。从片头路星河补考就告诉我们,他不是耿耿于怀中的配角了,这是属于他的电影。他的形象开始丰满,不止超人会悲伤,那个无所畏惧的路星河也会有无奈。
应该说全片就只是从《最好的我们》的第14集的片段衍生出来的电影。喜欢绘画的路星河,在那集里上台给耿耿唱了歌。这部电影作为那集的延续,继续讲述路星河和音乐的故事,不像电视剧里,作为观众。我们是从耿耿余淮的角度来看路星河的,不同于路星河在《最好的我们》里表现出的那种洒脱,随性。其实在耿耿看不见的地方,处处受到排挤,处处碰壁,为了给她一场演出,被乐队开除后,豁出去假唱。那么高傲的路星河在耿耿面前低到尘埃里。我们都想成为乐观,有主意的路星河,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时候能够不抛弃,不放弃,多数时候也就知难而退了吧。终于是属于路星河的电影,不用耿耿于怀了,很现实的一部影片反而让很多人觉得毫无新意,情节混乱,有多少人的大学生活是真的按部就班呢?大学生活就是处于忙忙碌碌之中,完成一项工作,又来一项,甚至几项工作一起完成,做实验,写实验报告,考试,比赛,球赛,各种活动交织,忙的晕头转向却又乐在其中,路星河是让我们羡慕的一种人,韩子健百般刁难,老师百般设限,都没有击倒他。
第一遍看的时候,我也不喜欢这部电影,跟很多网友的感觉一样,这是一部给本不存在的角色创造的一部本不该存在的电影。
静下来一想,就像前边写的那样,超人也会有悲伤,路星河也会有无奈。这部电影描述了他不那么洒脱的那一面。光鲜的背后必然存在着不愿让人看到的颓唐。感谢导演给我们送来一部很生活的电影。
从路星河的角度写完了,从观影的角度,这是一部很一般的电影,如果不是借用了IP,这就是一部普通的追求音乐梦想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导演们都是艺术系毕业,没经过普通人的大学生活,亦或是普通人的大学生活不易搬上荧幕,导演们觉得没有乐队好像没上过大学,无音乐不大学,成为了一种形式,而在我们广大观众来看,没有几个人的大学生活与乐队相伴。不源于生活生活的电影,真的很难引起共鸣。反思自己的大学生活,那真是与课堂为伍,泡图书馆,打游戏是生活的主流,好像拍成电影,也没什么可看的,这很不路星河。
如果你喜欢路星河,也可以一看吧,不能说是原班人马,也不能说是原汁原味,总归是个还算不错的尝试。
有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挺好的啊。
加一星是为了最好的我们。电影没什么好看,就像我们自己的大学时代也没什么精彩。写歌,看校园乐队,哈哈。如今工作快第四年了,祝那些还在坚持做音乐的同学们越来越好。
可能是正经看过的第一部网大,像秦教授讲的由于院线那些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拍成这样也算认真了。但这不可能是路星河,应该只是想让人们记起来他还会唱歌的王栎鑫。
说实话这片子应该打四颗星 不矫情 不尴尬 有情节有笑点 结尾还很现实 算是少见的国产青春片了 。但是因为必须支持我菲哥所以多打一星
青春片果然是一如既往的难看,无厘头,就是告诉我们长大和之前想象的不一样。幻想自己会变成一个忙忙叨叨、没家庭、没男友的女律师的吴可,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家庭主妇;幻想自己会在家带孩子打游戏的文双双,却变成了一个职场女性;白帆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继承了老爸的厨房事业;可能也就路星河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继续画画,还开了自己的画展。有一句话是挺对的:这个世界上太多非黑非白的事情了,也有很多似好非好的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不改变自己的同时,与身边的人“同流合污”。希望不忘初心,希望一直前进。
看了几步派生青春剧,就像喝了一些假饮料,摇滚乐是或多或少要触及一些阶层和反抗的命题。穿着鲍勃迪伦的食堂小哥鼓手和收银员网吧少女是个不错的设定,可惜网剧毕竟是网剧,不能期待来真的。
虽然我很爱耿耿余淮cp,但我还是选择了更现实的耿耿星河cp 然并卵 希望路星河不会执念一辈子
最好的我们的衍生剧,这个原来就不存在书里的人物因为太多人的喜爱而产生了这部衍生剧,如果说余淮是现实的存在,路星河就是一个梦想的存在,再见路星河,再相见时是否还是少年?
一个本来就不存在的角色拍了一部不该存在的电影
说真的看了那么多次路星河,都快忘了王栎鑫的名字了。年少时的梦想最终都会被现实打败。演员的演技都需要磨练。网络电影的话做成这样也算可以了。蹭了一波最好的我们热度的番外。又上演了一场追你的你不爱,爱搭不理的让你死去活来的校园爱情。大概王栎鑫还是更想让大家关注他的音乐吧。
缝纫机乐队的感觉,结局各走各路,有缘才相聚,有钱好办事。
2017年网剧《你好,旧时光》→ 2016年网剧《最好的我们》→ 2019年电影《最好的我们》→ 2017年网络电影《再见路星河》:未看过原著小说的我经网友提示才得知路星河不是原著小说里的人物,在网剧《最好的我们》里这样一个专情的富二代角色讨喜但挺不现实的,没想到还拍了个番外篇。话说,路星河在网剧中不是爱美术学美术,也就纪念一二九运动合唱比赛的情节透露他懂乐器会唱歌,咋在此片中尽搞音乐了?
看完了一个情怀的电影,当时看《最好的我们》的时候真的非常喜欢路星河了,但是呢更希望耿耿和余淮在一起。没想到后来17年的时候出了一部关于路星河的电影,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出现这部电影,没有给我们讲述路星河之后怎么样了?也没有讲述那个他在大学为耿耿做的那么多的事情,反而只是套着一个《最好的我们》的壳子演了一部关于路星河大学摇滚梦的故事。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弥补路星河的遗憾,会给他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局,会给他一个跟电视剧不一样的结局,但是并没有。其实如果电影把路星河和吴可写在一起的话,我反而觉得是给了路星河一个归宿,为了当初的情怀,还是看了下去。或许总有一个人在背后等着你,但是没有人会永远等着你。
男2先出了番外…看到路星河毫不犹豫的点开了。虽然跟剧里的男2有点差,但他是路星河呀。青春校园,其实还不错了。喜欢女主表完白后回宿舍的那一段。
整个剧情我就不多说了吧……音质奇怪死了,除了最后一首没有一首能听的,常德话那块笑了。
三星半 挺热血 不过说到底还是有钱
网络大电影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不知道甩那些靠网络段子拼凑起来圈钱的电影几条街。
感觉电影还可以,看到了耿耿,整部电影反应的大学社团中的事情,感觉也挺真实的!
很简单 可是看到了那个不羁的少年 还是一样的执着 努力 我喜欢这个样子的路星河
世事更迭,唯星河不变。如炙热的烈焰,永远闪耀,如冰冷的极光,久久环绕。世人不是不懂你的美,只是他们不敢触碰那些最美,生怕一点点,哪怕一点点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