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商业片或风景片,我给你三星,但是演玄奘和西行记,你凭什么?
首先,导演功力不足,对大唐西域记的精髓完全没有把握,对玄奘西行取经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完全没有掌控,属于走点拍点。
其次,黄晓明离玄奘还太远、太远,远到完全不能演绎!
再次,对大小乘的意义不清,电影几乎完全彰显大乘,贬低小乘而来,要知道,小乘是释迦牟尼佛口口相传而来,否定小乘就等于否定佛的宣说,大小乘只是发心大小不同,适用于不同的修行者,并非大就好,小就不好。
最后,杜撰的东西比较多,电影没有任何哲学成分或者感悟,表现哲学和感悟完全靠玄奘自己说出来,没有从画面彰显,这是最大的败笔。
总之,要是商业片和风景片,给你三星,要是演玄奘和西行记,你凭什么?
2 ) 一个人安静地看一部文艺纪录片
看了很多评论,都是吐槽黄晓明的,如果撇开演员来说,大家又觉得如何呢?
今天下大雨本来不想出门了,但是已经过了电影退票时间,想想反正离家近就去看了。
观影的人不多,厅也很小,不足十人。我坐在第四排中间,我一直坐在前几排,主要因为前排很少有人坐,可以安安静静地看电影,就是时间久了眼睛疼呵呵。
之前看到蒲巴甲的访谈提到这部电影,题材我很喜欢,纪录片式,情节展开缓慢,文艺风,适合安静地观看。最最吸引我的,是电影里的光影效果和配乐。中间有段是玄奘法师途径沙漠,空无一人,只他一人一马,孤立无援,而且是在极度缺水的状况下,我想任谁都会奔溃的,我深深感觉到无助与寂寞。
最后玄奘法师走出沙漠,又经历种种困难,才到达天竺,取得真经。
玄奘是执着的,整整19年,从大唐到天竺,再从天竺回到故土。期间遭遇了种种,虽然影片在心里描写和表演上不是很丰满(我认为),但是自己深入想想,还是为这种坚持感到深深地折服。
我想影片除了讲述玄奘法师取经的经历外,还想传达的,是不是一种坚持,一种勇往直前不怕艰难的精神。其实很多事情,要的就是一种坚持,但是很多人中途就放弃了。如果玄奘法师面对沙漠,面对官兵的压力,就那样半途而返,那么也不会有中国繁盛的佛教文化了吧。
西游记被广为流传,但是作为真实的取经过程,大家可能并不知晓。人无完人,同一部电影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接受。这部电影我觉得要观看者首先对题材感兴趣,至少电影的效果和配乐我个人非常满意。可以从电影中获得知识,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感悟,也可以从电影中获得欢乐。那样,就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3 ) 我们始终不懂怎样做传记片
《大唐玄奘》是我今年最期待的电影,没有之一。尤其是写过两部关于玄奘的小说之后,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影像化呈现。不过这个片子,实在让人失望,作为传记电影而言,是不合格的,又陷入了流水账式的人生段落式表达。
既然说传记,咱们就谈传记。就要有一点,细节真实,可惜,细节失真的地方太多。
1、石磐陀遇见玄奘,是在瓜州的寺庙里,不是在街上。他供奉给玄奘的,是一篮瓜果,电影里给的是什么东西?布料还是大饼?看不清。石磐陀杀玄奘,是在葫芦河边露宿,不是在屋子里,荒郊野地杀人,这才符合逻辑嘛。另外天啊,还挂满了葡萄。没记错的话,他离开瓜州进入莫贺延碛是在11月份。
2、赠马的胡翁是石磐陀介绍的,变成玄奘偶然遇见的。这样改是什么思路?或许是为了加入那个胡人少女?可是凭空虚构这么个女孩真的好吗?送别玄奘时还流了泪,什么鬼?这是传记片啊!
3、所有人种的选择基本都有问题。蒲巴甲演粟特人石磐陀就不说了,胡人少女是汉族演员,虽然长得很像维族人。可问题就在这里,当时的新疆西域人血统,跟维族人没有丁点关系啊!他们应该是介于白种人和蒙古人种之间,如果选择哈萨克那边的人种,或许还能对一些。
4、高昌王麴文泰是纯正的汉人,这点对了。可他那王妃的语言是什么鬼?这个王妃有明文记载的,姓宇文,名玉波。是隋朝宇文氏嫁过来的和亲公主。当然不是炀帝生的。
5、高昌王写对了,龟兹国统统错掉。龟兹是印欧人种,当时的龟兹王苏伐叠是白人。那些个跳舞的龟兹舞娘,基本都是白人,带有一点突厥亚种的样子。人种我研究不够,可能说不准。但绝对不是电影里纯正汉人的样子。
6、红马驮着玄奘到了野马泉,玄奘不可能直接扑进去喝水的。佛家讲究三净水,用滤网滤过浮游生物才行。这匹马还有一个细节,要认真说,邹静之老师非疯掉不可:红马是留在了白力城,不是高昌王城。玄奘进入王城是在深夜。。。。我还是厚道点吧。
7、戒日王当年是50岁,电影选角太年轻了。他的妹妹罗伽室利是比丘尼,不是珠光宝气的大美人。戒贤法师和玄奘见面那年是106岁,患有严重痛风,即使拿着拐杖也走不动道。而且这大胡子虽然很好看,但实在不妥,应该是剃掉须发的。咳咳。
8、渡河翻经是回国时发生在印度河,不是恒河。这处细节实在过分,要知道西游记里可是当做一场大难来写的啊!
9、曲女城辩经会上,玄奘贴出来的不是《制恶见论》,那是之前写的,他贴出来的只有几句话:
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
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
喻:犹如眼识。
而且玄奘附带了一句话:谁能改掉一个字,请砍掉我脑袋。
10、玄奘在印度参观了不少景点,导演很老实,好像是实地拍摄吧。但问题是一千三百年前,那些婆罗门寺庙和佛教寺庙是人满为患啊,哪里像如今成了荒芜的遗迹?
11、最后一条,玄奘西游17年,回国是46岁。17年的时间黄晓明的扮相跟刚出关时几乎没有区别,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
其他的细节,只看了一遍电影,记忆怕有误差。但是仅仅这些细节失真,就让一部传记电影失色不少了。
第二个大的问题是故事问题,确切的说是传记电影的编剧问题。我看的传记电影不多,但是你看莫扎特传,飞行家,甘地传,巴顿将军,哦对了,还有牛逼的莎翁情史。以及社交网络。如果说华尔街之狼也算的话,那更是一大突破。我对传记电影的认知,是用一少部分的掠影看遍人物的一生,重头从一个核心事件入手,挖掘出这个人物最动人的地方。可是,邹静之老师基本上摘取了《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里的一些片段,根据时间线索一串,成了。除了前半部一个核心主题,矢志西去,纵死不回。后半部完全是零散的风光片。
4 ) 克服万难,不畏艰辛,才能成就理想
这部电影应该算是一个历史题材的影片。讲述玄奘不畏艰辛,克服万难,独自一人前往天竺取经并返回大唐的传奇故事。片中,着重展示了玄奘西行过程中的各种磨难,曾经甚至数次命悬一线:边境线上被烽燧哨兵当成偷渡者,差点命丧箭雨;徒弟石磐陀被心魔驱动,险些动了杀念;在干旱少雨的莫贺延碛中失去水源又迷失方向,差点命丧沙海……而这些都挡不住他坚定的脚步。最终,玄奘凭着内心坚定不变的信念,完成了这段不可能完成的旅程。
全片最为感动之处是高僧玄奘在最后一次磨难的时候,生命危在旦夕,识途的老马就仿若通人性一样,它可能记得这个主人在自己濒临死亡的时候还喂它水喝,老马就像是懂得感恩的人,在玄奘倒地不起的时候,老马迅速趴下,引导僧人玄奘爬上他的马背,载着他找到了那个湖。找到水源的那一刻,玄奘开心的跳入水中。
5 ) 真·取经故事
讲的是真·取经的故事,西行路上并没有妖魔鬼怪,所以也没有悟空沙僧和八戒,只有一匹马伴随了玄奘师父一段路,也不是白的。影片非常霍建起,摄影是要多美有多美,叙事是要多散有多散。晓明哥俊郎的下巴和时有时无的胡茬子存在感太强了,有点出戏,没法把他和玄奘联系起来。叙事给人的感觉就是,除了过沙漠有点口渴,玄奘一路上也没啥困难,西行取经之所以成功,其个人的努力是非常次要的。主要是以下原因:大唐帝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玄奘是普世价值的传播者/众人皆有信仰。 故事中有着情节,如果你打开脑洞关照一下现实的话,会很讽刺。玄奘在1400多年前就请求婆罗门解除一个奴隶的诅咒,结果现在印度的种姓不平等还无处不在。佛法真经主张各种信仰平等,玄奘把真经取回了长安,结果现在的西安有绿教各种闹事!
不太理解这部片是怎么提名好几个奖的??
6 ) 觀《大唐玄奘》有感
說實在的,要不是居委會發優惠券,5元即可觀影,而且我爸對玄奘題材感興趣,鑒於普遍大眾對黃曉明演技的評價,我應該是不會專程去電影院花錢看黃曉明的片子的。不去看他是因為覺得花的錢不值得,然而我對黃本人并不反感,甚至曾經(10年前吧)還覺得他的平面廣告還挺帥的,也覺得作為一個為人大方的山東漢子,人品不錯也難得。但我既然看了這部影片,就還是要就片子本身談一談我的感受。
我不知道創作者對電影的定位是什麼,我覺得劇本有些單薄。它是按照玄奘西行取經的經歷,一個個城市、一個個困難、一個個收穫的順序來交代,好像流水賬,感受不到矛盾、感受不到高潮。就連在敘述玄奘於茫茫沙漠中出現臆想瀕臨崩潰和死亡的最大一次磨難時,我就覺得這個本應該是高潮的點,創作者卻沒有把它講好,本來可以很感動很升華的,我作為觀眾確覺得像在隔靴搔癢、尷尬得很。
所以,我只好自己為電影開脫:我把它當紀錄片來看,紀錄片不是故事片,不需要矛盾衝突。再加上該電影還有一個優點是畫面宏大優美,它如一副自然的畫卷,展現了大中國絲綢之路的壯闊和風貌,還有異域他鄉的風情。很大程度上,人們花錢看大屏幕就是為了體驗這種視覺效果,就因為這一點,我給2星。
如果沒有黃曉明這樣的大明星主演,換成其他人我都能夠踏踏實實的把這個片當做紀錄片來看,也不會苛刻評價;但是因為是大明星來演卻演不好,我就覺得真糟蹋這麼好的畫面。先不說曉明的下巴為啥越來越大越來越翹有礙觀瞻,他的表演還真不走心啊!我都能夠想到電影是要表現玄奘取經的堅定信念,連那個邊塞官吏、烽火臺的將軍和西昌國王都那麼努力的配合表現出被玄奘的堅持而震驚和感動的時候,但奈何曉明的表情就是或茫然或呆頭呆腦或詭異的微笑。我也只能低嘆,要出來一部好電影還真不容易啊,又要故事好又要景好又要拍攝手法好又要演員好,還真是難啊!
我自动把黄教主的脸PS成何宝生。。。
1.长安遇上那烂陀。2.骑白马的不一定是唐僧,还可能是黄晓明。3.开场5分钟就能鉴定这是个烂片。4.措不及防的口音。4.莫名的有一种:根据西游记改编。5.人马情未了五一在家多睡会儿吧,反正到电影院还是要睡。6.琼瑶奶奶的台词写的都比这个好。7.看看预告片就挺好的,好看的远景全都剪进去了。8.我对
黄晓明演什么都是黄晓明,就这样。
简直是糟蹋高僧的名号。黄晓明来演玄藏,我想知道是谁的馊主意。
如果把这部片子当成“公路电影”是不是感觉会好很多!每次看到关于玄奘的材料,都觉得他是一个极其悲剧的人物:他万里带回来的瑜伽师地论和开创的慈恩宗在他死后没多久就基本上无人问津了,原因大抵是其复杂精细的风格不符合国人过于追求潇洒的性格。
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风物,各种元素完美融合,加上每一帧都可以截图当桌面的风景,实在是一部不错的文艺片(我的定义,非商业即文艺),感觉完全可以竞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按理说这种文艺的片子应该非常符合豆瓣的口味才对,不知道为何评分这么低,都是看见黄教主的名字就打低分的么?
看演员知分数系列
大家都好刻薄,虽然确实不太好看,但影片的态度还是蛮认真的,至于教主的演技不必苛求,已经比过去好一些了,虽然依旧面瘫但也不是烂得不能看。打四星是为这个题材,希望有更多的严肃电影出现在影院,剧组勇于尝试的精神还是值得鼓励的。至少有人愿意去做了,做得不好可以慢慢进步嘛。
主演感觉就毁了一半
1画面每一帧都美哭2王菲的《心经》配电影画面好听到哭3纪录片式的节奏,不过不会觉得无聊4扣星是因为黄晓明长相凶残,不适合演高僧。丑脸分分钟让我出戏。后半部分梵语台词和嘴型实在对不上,比起来迪士尼的原版动画配中文对白都能完全对上口型,实在是差了些职业操守。
整部片子的色彩还是很赞,还有纪录片的感觉,可能剪辑过(这片子拍个四个小时也不为过),取经的路上除了沙漠那段尤其感动外都很一般,甚至还没西游记让我觉得艰难。到天竺国辩经好像也没了。晓明哥这部片子算是蛮用心演了,可这张脸实在不像修佛之人,尤其是玄奘这种高僧
今天去看了 虽然对hxm的印象还停留在大汉天子 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 但是整个电影的氛围还是很不错的 在沙漠里“吃土”的那场戏hxm演的很有张力 大雨的屋檐下 他看向望着蜗牛的小沙弥的眼神 充满了悲悯 令人动容 !这部电影注定小众 但是细节及其考究 无论是妆容还是服饰 更不论那令人震撼的风光!
大唐穷游偷渡记。拼了一条老命,只为一场佛教论文答辩。这种精神希望当代大学生学习。
本来对这个题材很感兴趣的,点进来一看分这么低,被惊了一下。再一看男猪脚...不看了,送我资源帮我下好也没用,不看,再见!
这电影票房才多少,就这么多人在这里唱衰?那些个骂的很爽的我怎么不信你会去电影院看呢。。看来黄晓明真是自带大波黑子,但这部片子确实还不错,前面很一般,但是后半部分,感觉到他已经走进玄奘了
1.文艺大片啊,我艹,难得;2.本片该拿去申奥啊,我艹,太tm有人文关怀了,阿弥陀佛!3.黄晓明真是不辜负大家的偏见,用生命在证明观众对他的偏见是正确的,但是玄奘这角色不好演啊,毕竟玄奘不是凡人。不知换年轻些的梁朝伟演是何光景。
黄晓明有认真在演,但演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片子是想虐谁……
霍建起的问题仍然是在追求影像美感的同时,无法让自己的故事更富魅力,全片松散无趣。黄晓明的选择无疑是最大败笔,他完全无法演绎这样的角色,他的温柔与迷茫像个随时都要跑路的家伙,很难相信他会一人冒死西行十数年。而且,连印度语都是配音,口型都懒得对,相当应付,让人失望。
关于佛教电影,韩国、日本、不丹都拍过不好好片,而华语佛教电影,基本还停留在积德行善的层面,再就是些打来打去的少林武打片,跟佛学扯不上丁点关系。这部单从佛教电影的角度看,已经不错了,只有结尾处玄奘见到长安的瞬间,泪流满面,似有不妥,高僧修定,不至于像普通人一样情绪上有如此大的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