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这个绘本式的画风,果然还是动画、卡通人物能最大限度地表现所有魔法/超能力的设定和世界观。
我总是习惯用已有的观影经验去预判当下所观看作品的发展走向和主旨主题,最开始猜测这是一部关于人类发展与自然保护,万物共生的电影,如果真的是一部儿童向的童话电影,或者让现在的迪士尼去讲述这个故事的话,最后的结局大概是大家一起手牵手唱歌,魔法在歌声中萦绕,最后人与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可是出人意料的地方恰恰在结局。我以为狼行者和狼应该守在自己生存的森林里,像所有中国价值观所弘扬的“坚守”“乡土情结”一样,世世代代守护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可结局ta们背井离乡,一路高歌,周围是鲜花和微笑,前方是流水和白马,ta们在某种程度“抛弃”了从前的森林,去开拓和寻找新的居身之所,大可以上升到历史文化和民族价值观的角度去比较所谓的“海盗文化”“侵略和殖民主义”与“乡土文化”,但我仅仅是惊讶于ta们的洒脱自在:你看,抛去了乡土,好像也没有那么沉重,前方还有我们的一席之地。这份出乎意料某种程度上cultural shock了我好一会。
这部电影让我最感到无力的是为什么彼此之间都不能把话说清楚呢?为什么Robin不能清晰解释一遍她在森林的所见和在护国公城堡里的所闻,又为什么Mr.goodfellow不能冷冷静静地听一次女儿究竟经历了什么?ta们只是不停地大喊“No”和“go away”,只是自说自话地“I want to protect you”和“I want to help you”。为什么在城堡里明明有机会解释自己为什么被抓住,为什么坚持要让狼群全部离去却只是一遍遍大喊“让ta们离开森林!”,这种无力的观影体验好像老派爱情狗血电视剧遇到矛盾与误会时一方不停说“你听我解释”,而另一方只是甩头捂耳朵大喊“我不听我不听”一样。电影里的许多后续发展和泪水都是不会沟通的代价。可是话又说回来,语言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有力量么?说了,对方就真的会理解吗?听了,听者就一定会相信么?很遗憾,多数时候,答案都是否定:不同的个体/种族/类群难以理解彼此,这不单单是语言的问题,也不全是愿不愿意去认真倾听和愿不愿意认真去说的问题,还有那些不同生命个体对世界的感悟方式无法互通的隔阂,你看Robin也只有在变成wolfwalker的同类后才能真正明白和理解在狼行者和狼的视角中,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才能真正去理解ta们怎么闻到气味,怎么听到声音,怎么在夜间的森林里用四只脚奔跑,怎么在月下嚎叫,怎么在雨中感受雨的气息,只有成为你所成为,体验你所体验,才能理解,这就是共存这一命题的悲哀之处。
一起看的朋友说“结果ta们最后还是选择成为狼”,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不呢?如果是我,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狼,我会对世界有更敏锐的感知,我会更自在生活在森林里,即使代价是一遍遍被恬不知耻的人类驱逐追捕,一遍遍离开我的森林,而不是像那些可怜又可悲的人类一样,听到我们的嚎叫就跑回那个砖瓦铁栏构成的牢笼里,误以为自己是为大义道心,为信仰执念而死。
五分是打给美术和音乐的,剧情真的配不起这样美好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女主的沟通能力为0⃣️,不如狼女孩,男权的父亲看的人有点窒息,不听话的孩子和大人,让人感觉很无力很烦,这样的剧情怎么对得起美术和音乐啊……女主全程no.no父亲全程no no。
作者: Bind
时隔五年,导演汤姆·摩尔携治愈、童趣与标志性的民族元素回归,带来了爱尔兰传说系列的第三部作品——《狼行者》。
与前两作《凯尔经的秘密》《海洋之歌》相同,《狼行者》的故事与爱尔兰历史文化一脉相承。
1650年,因为森林中野狼成群,城镇的拓张受阻,护国公命令古德费洛来到爱尔兰全力猎狼。女儿罗宾跟随父亲来到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她想和父亲一起探索森林,成为最优秀的猎人。但父亲只让她呆在城里,去护国公的府邸当打杂的女佣。
然而不甘于现状的罗宾还是偷偷跑进了森林。在这里,她遇到了身为“狼行者”的女孩梅芙。梅芙和母亲统领着森林中的狼群守护领土,而化作狼魂的母亲最近却一直没有回来。
两位女孩相识的过程不太和谐:被陷阱绳索挂起来的罗宾误以为狼形态的梅芙要吃她,挣扎过程中绳索断了,罗宾也被咬了一口。
但纯真的她们还是成为了朋友,罗宾认识到狼并不是歌谣中十恶不赦的坏蛋。她想让父亲不再猎狼,可盲目的父亲只是责怪她又去了森林,完全不听解释。
事情此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被咬伤的罗宾也变成了狼行者。
面对执迷不悟的父亲和蛮横暴力的护国公,罗宾和梅芙要想办法寻找失踪的母亲,拯救狼群与森林……
就是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好故事,让观众轻易就沉浸在《狼行者》的单纯之中。珍贵无瑕的亲情、友情最终走向圆满,加上一贯的简约可爱画风,”治愈”二字就是对本片童话美的最高赞扬。
虽然《狼行者》的画风相比于《海洋之歌》缺少了绵软的唯美,但秋季的暗色调却符合猎狼的残酷主题,细节上的光影也有不少提升。
在童真的惬意外,导演汤姆·摩尔还为影片注入了更多关于自然和人性的思考。
影片中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直白,从头到尾都在上演一场大自然的反击战。 当人类砍伐森林挤占生存空间时,狼无奈地出来反抗。狼行者用善良治愈人类,希望他们知错能改,但结果仍是贪得无厌的行径点燃了森林也葬送了自己。
在这个直来直去的自然寓言中,贪婪的人类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
狼和人类的对立命运揭示了自然法则,而人与人、甚至人与神的关系则体现着社会中存在的牢笼式的压迫。父权、皇权、神权笼罩之下,片中的角色都有鲜明的自上而下的等级。
罗宾是父亲古德费洛的乖乖女,她被父亲以保护的名义牢牢困住;古德费洛是护国公的得力猎人,他怕自己办事不利被护国公惩罚,也担心自己保护不了女儿;护国公是痴迷于上帝的虔诚教徒,以上帝的名义驯服这片荒蛮的土地。
这种层层压迫在影片中有多次对照,以“命令”的形式反复出现:
罗宾偷偷去森林被父亲责骂,父亲因为猎狼不力被护国公训责,这都是因为他们未完成“上级”的命令。
但最上层的命令源于何处?源于护国公心心念念的上帝。
可上帝是沉默的、远离的,护国公信奉的只是心中的伪神,一种极端的宗教迫害,这也解释了为何他越是镇压叛乱就越多。
从人到狼,变化的不仅是肉体,还有应运而生的反抗精神。女儿反抗父亲,父亲对抗护国公,父权和皇权被颠覆。但外出时自始至终身披黑色铠甲的护国公无法得到救赎,正因那身黑铠隔绝了他与人性,是无可救药的极端信仰。
从各种版本的凯尔特传说来看,狼是故事中经常出现的角色,它们有被棍棒抽打变身为狼的王子、丈夫,有幼年被救后报恩的狼行者,还有向牧师忏悔,说有罪的爱尔兰人因受上帝惩罚而被英格兰人统治,并预言赎罪后的人民终会反击英格兰人的狼。
1911年出版的《凯尔特人信仰》更明确写出了与这部《狼行者》类似的“狼魂”概念,即人在入睡后灵魂化为狼,虽然肉体不可被移动,但狼魂所干的一切都会在回去后反应在人的身上。
不少故事中的狼并非以反面形象登场,反而展现出无辜和善良。这便是为什么《狼行者》中的变狼并非如一般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的狼人般疯狂,这种自然与人的结合象征着一种顽强的、打破牢笼的反抗精神。
除去自然、反抗的主题,导演还在影片中置入了不少巧妙的细节。
罗宾全名为罗宾·古德费洛,和英格兰民间故事中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妖精同名;
梅芙对应着凯尔特神话中的梅芙女王;
鹰的名字梅林可能和那位魔法师无关,因为“Merlin”意译过来指的就是灰背隼;
护国公虽然没有全名,但拥有“Lord Protector”这一称号的代表人物无疑是奥利弗·克伦威尔。他曾于1649年率领军队远征爱尔兰,因为好战暴力而军功显赫,在战事上立下汗马功劳。但同时他也在晚年设下11个军区,用警察统治来监视人民并迫害异见人士。他是国家功臣也是军事独裁者,是在英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争议性人物。很明显,《狼行者》选择了他不光彩的那一面。
最后要提的是贯穿影片始终的歌曲,十分切题的《Running with the wolves》。这是挪威歌手AURORA的早期作品,清澈空灵的歌声伴随罗宾和梅芙穿越森林,旋律的感染力让人沉浸其中。
影迷们可不要错过这次畅游爱尔兰的森林文化之旅,与狼同行的它,是这个冬季不可多得的温暖。
从《凯尔经的秘密》到《海洋之歌》再到这部《狼行者》,不得不说,汤姆·摩尔成功绘制了自己的凯尔特宇宙。
粗粝的笔触和如梦似幻的画面,仿佛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绘本,有种返璞归真的纯净。在故事上,没有太多复杂的人性,直来直往,也没有旁逸斜出的情节,真就像说给小孩听的睡前童话故事,又带着说给大人听的凝重和沉吟。在这样的故事里,有波涛汹涌的大海和英勇善良的小soldier,再加上异域的环境、古老的时代和凯尔特音乐特有的情调,整体给人通透澄澈干净、振奋却也忧伤的感觉。
影片故事发生在1650年,当时正是英格兰殖民扩张的年代。女主Roybn本来与父亲Bill在英格兰过着自由自在的捕猎生活,但他们随着护国公来到爱尔兰,在护国公的高压统治下,狼被描绘成奸佞邪恶的敌人,于是号召全城人一起出动猎狼。父亲成了压抑与机械的猎狼人,而他的女儿被他软禁在家,美其名曰保护她。
失去自由的Roybn一直不甘心,渴望再过上打猎的生活,于是她每天在家练习射箭,并且期待着偷溜到森林里和父亲一起猎狼。终于她等到机会偷溜出来了,却发现打猎已不是她想象的那回事,森林里潜伏的“狼行者”Mebh友善而纯真,于是Roybn对狼、对父亲、对护国公的态度都发生了转变……
影片可以从很多角度进行解读,比如说环保题材,比如说后殖民时代对于殖民统治的思索等等。我想先讲两个细节:
其一,Bill告诉Roybn,不要到处乱跑,因为城里的孩子很讨厌他们英格兰人,事实上确实如此,街边的“野孩子”对Roybn的敌意很重,从他口里得知,因为护国公把他的父亲抓走了,而Roybn的父亲还在为护国公效力。
其二,那位不过说了几句护国公坏话的牧羊人,是被禁锢在断头台上的。
因为动画还要给小孩子看,所以这些部分展现的都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毛骨悚然又万分悲哀的时代背景。
关于这部动画我最想讨论的是这句台词,相信这句话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不陌生: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经常从Roybn的父亲里听到,到后面Roybn面对Mebh的冲动,也对她说出了这句话,可见父亲的行为已然潜移默化的影响了Roybn。
但其实这句话所体现的思想不光反应在Roybn父女上,它是贯穿全片的,潜藏的另一处,是护国公对全城老百姓的态度:消灭狼、驯化狼,把森林烧光建立城市,把所有不满的声音戴上镣铐,老百姓的生活就安宁了。护国公在为老百姓好。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相信中国的孩子没少听父母说,可是他们真有多少是为了孩子好呢?更多的是希望孩子听话,丢掉独立思考,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和谐社会”。
长久以来,关于美丽新世界应该是什么模样,我们一直听到两种声音,一种说关闭所有不一样的吵闹,让不同的鸟儿唱同一首歌,这个世界就完美了;另一种声音说,我们的世界应该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前一种声音不习惯后一种的吵吵嚷嚷,觉得成天这么吵完全不能带来进步;后一种声音不习惯前一种的桎梏与束缚,觉得深陷牢笼无力解脱。
可是进步是什么?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和发票?还是方方正正的手机和电脑?进步的人还记得上一次听鸟鸣啁啾是什么时候吗?
文明急迫前驱的大踏步革新,在这部影片里,被春天、美梦和自由瓦解了——影片的背景是1650年,可它所讨论的问题,却是我们现代人亟需面对的。
如今赛博朋克风正在成为流行,它为我们描绘的就是对未来世界的解构:科技并不会带来长足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贫富差距愈拉愈大,机械化和无处不在的监视让城市变得冰冷,罪恶丛生,游走在街头撑着雨伞穿着黑色风衣的杀手反倒送来了渺茫的希望。这种末日幻象的流行不是偶然,而是人们在充分回顾过去后对未来产生的笃定的展望。
当我们愈发习惯于文明的驯化时,我们已全然忘记,我们也是从自然里走来的动物。我们的血液本该是流淌着活力的,我们不必羡慕狼对月嚎叫时野性与不羁的样子,只要我们愿意放弃一些东西,我们也是可以自由在草地里奔跑,伴着蝴蝶和花香,在超我的升华中享受灵魂的永恒的。
所以汤姆·摩尔为我们编织这一篇又一篇的童话,无外乎是想让我们从后工业的时代里走出来,抛弃身上那些被工业和数字化所异化的自我,在自然里超越,与自然融为一体,听一次老树的诵经,看云卷云舒。拒绝一次文明的驯服,反叛一次那些总说着“为你好”的人,你不必负起任何责任,“质本洁来还洁去”,浪漫地活一回。
那些总嚷嚷着太累的人,真的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我们不是要快速地迈向不可知的某个目标,我们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享受“此刻”,不是么。
终于还是决定开个自己的公众号:Imagine Heaven。
【太长不看】:延续画风,画面精美,配乐惊喜,值得一看。
【前排提醒】:不讨论剧情,本人也热爱《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谈谈插曲,简单谈谈观后感,欢迎讨论。
【观看途径】:在等Apple TV+的过程中发现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线上影院Bell Digital Cinema已经上线了这部,等不及的朋友可以去购票观看哦!(感谢贴哥让我这么早就能看到)网址:TIFF Bell Digital Cinema | Wolfwalkers tiff.net(无字幕,但英文较简单,部分台词有口音,影响不大)
-
如果你看过而且喜欢《凯尔经的秘密》或者《海洋之歌》,也就是导演汤姆摩尔的前两部作品,《狼行者》依然不会让人失望。
在等待电影时,我期待这部电影将会讲述的爱尔兰风味的故事,期待它充满几何线条的画面,期待它恰到好处的配乐——这些都是《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中最吸引我的部分。
看完电影,我会说,还是内味儿,没辜负期待,味道好极了。
1️⃣配乐的惊喜
让我惊喜的是,除了一如既往优秀的Bruno,这部电影的插曲还采用了挪威女歌手Aurora Aksnes早期的歌曲《Running with the Wolves》,Aurora在2015年发布这首歌时才19岁,她曲风独特,灵动又有野性。
(P.S. 《冰雪奇缘2》里呼唤艾尔莎的北风的声音“the voice”就是Aurora配的哦)
《Running with the Wolves》这首歌,从名字来看就无比契合主题!(歌词和曲风也很契合)下面摘录一部分歌词:
......
I walk alone I'm everything
My ears can hear and my mouth can speak
My spirit talks I know my soul believes
But we're running out of time time
For the echo's in my mind cry
There's blood on your lies
Disguised up and wide
There is nowhere for you to hide
The haunting moon is shining
I'm running with the wolves tonight
......
你看!真的很合适!
特地为电影写首歌也不过如此!
其实在等待电影时我就很期待插曲,《凯尔经的秘密》中Aisling坐在窗台哼了一段咒语把白猫化成一缕风,特别迷人;《海洋之歌》则直接以一首摇篮曲为线索,一首歌送众神回家;《狼行者》中这首歌虽然不是出自哪位主角之口,但相当于描述了主角的心境(=゚ω゚)(这不算剧透吧)听着BGM我都想running with the wolfwalkers了。
2️⃣画面的呼应
场景还是内味儿。《狼行者》是汤姆摩尔的“爱尔兰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电影中的城镇也有着高高的城墙和被平面化的房子,树林里高耸整齐的树木,草丛中掩藏的石雕和石雕上的图腾......在场景上能感受到这仍然这于之前两个故事发生在同一舞台(当然并不完全一致)如果没有看过前两部,可以想象宫崎骏的动画中那个温柔的世界——不管故事如何变化,设定的背景如何变化,那些相似的点与点会让你把同一个世界的所有故事都放在一起想象。
在动物角色上,《狼行者》中出现的狼群,和《凯尔经的秘密》中的狼群就有所呼应。不过这里的“狼行者”和前作中的“林中精灵”不是一码事,《凯尔经的秘密》中精灵Aisling曾经变成鱼、变成鹿,白狼只是她暂时的化身,她象征梦、诗歌、春天和自然,跨越时间,很有超脱感———《凯尔经的秘密》中有些情节甚至有点惊悚。对比之下本作中的狼行者更像是人与狼沟通的媒介,替自然发声的灵魂,更接地气。如果你还记得《凯尔经的秘密》的海报之一——精灵透过树丛露出的笑脸——你可以在《狼行者》中看到相似的画面,也许这算是彩蛋?
以及本作中出现的鸟(是猫头鹰吧?)也会让人想起《海洋之歌》中的反派使者猫头鹰(=゚ω゚)
在观影时会被画面震撼到。用发着光的线条图腾表现灵魂或者力量,有宗教的神秘气息。这些线条流畅和谐的美感让人屏气凝神,那种流动感在被几何线条切分的画面中显得格外动人,颇让人想起咱们以前的水墨动画电影......2D真的有它独特的魅力啊!在表现“自然力量”这点上,只比前作做的更好不会更差。
3️⃣主旨
本人并没有多少关于爱尔兰民间传说故事的知识储备,因此很难剖析其中的隐喻。作为一名普通观众,为了不剧透只能浅浅谈谈感受。和前作比较,《凯尔经的秘密》讲述一件艺术传奇的诞生,中间有冒险和继承,有友情和亲情,也有关于侵略的思考;《海洋之歌》更加唯美,思考城市的冷漠,描绘亲情和爱情的力量,试图抚平失去的痛苦;《狼行者》则主要勾画了人与自然的矛盾,用一条友情线和两条亲情线串连起来,最终交织出结局。剧情不算意外,大可轻松欣赏,可能会联想到宫崎骏的《幽灵公主》《风之谷》。因此如果真要批评本作剧情欠缺点力量,稍显老套,也可以接受。
✨暂时就这么多啦!欢迎看完的小伙伴一起讨论(=゚ω゚)即使不在电影节观看,苹果的apple TV+很快就会上线,听说已经有中国公司在洽谈引进了?希望早点上映!!!到时候再去补张线下票!!!
祝导演长命百岁,希望这个团队长长久久,就算爱尔兰三部曲结束了还继续合作产出精美的动画(质朴的期望)
英格兰的殖民者在爱尔兰开疆扩土,其中一个方式就是要消灭狼群。狼群是可怕的,所有爱尔兰人都害怕。消灭狼群是英格兰殖民者Lord Protector带给爱尔兰的一个愿景。但是狼群是不是真的如此可怕,它们杀人吃人?至少在影片的世界并非如此,相反的,狼行者作为狼群的领袖,她们一开始就救了一个人。而且假如狼真的如此可怕,那么在人类社会与狼的社会之间建立一个阻拦,彼此互不侵犯,这是一个更合理的方法,所以不是客观层面的狼群多么可怕。
如同现实世界殖民历史时期一样,殖民者需要创造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这个借口多数是传递上帝福音或者帮助未开化的地方发展。其实这二者是统一的,就是所谓的带来文明。狼群作为文明的对立面,它就自然地成为一个可怕的存在,而狼的可怕加剧了爱尔兰人民的恐惧,这种情况下Lord Protector就可以通过消灭狼群来塑造他虽身为殖民者但他更是保护者的身份,合理化殖民主义及同化爱尔兰。所以狼群是不是真的可怕不重要,重要的是狼群在人类社会和文化意义上被塑造出来的可怕。
Robyn和父亲作为生活在影片中社会的人物,很自然地,他们就继承了这个文化。相对的,父亲作为成人,社会化的程度更高,所以狼的可怕对他的影响就更深。这就是一开始当父女谈到狼时,父亲明显对于狼更害怕。当一个人害怕一个东西时,本能的反应是躲起来避开它,但是Robyn的父亲作为一个捕狼者,他的工作就是捕狼。捕狼是他维持生计或者在这世界上立足的基本,如果因为害怕而不去捕狼,他可能遭受的惩罚的比狼的害怕更惨痛,所以他不得不去。
Robyn想成为一个捕狼者,这可能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在母亲缺失的情况下对父亲的模仿。父亲白天出门捕狼,晚上回来,父女寥寥数语之后休息,一天天这样重复。Robyn与父亲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捕狼就成为一个她可以和父亲多相处从而获得父亲认可的一个途径。尤其当母亲缺失的情况下,父亲的陪伴与认可是她唯一可以得到的。这与她后来说的如果是妈妈的话,她就可以理解相吻合。
所以,狼对于Robyn和父亲来说,无论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是他们害怕但是又必须要去面对的。所以狼群就代表了人类自身的恐惧,人类害怕自己的恐惧但是却又无法彻底与自己的恐惧切割。
作为狼行者,狼从人的身体里出来发生在人睡着的时候,这就像是现实世界的梦境(白日梦的本质不是梦境,是幻想)。梦境在人睡着的时候出现,而梦境的本质是人在睡着的时候,人的意识层面放松,而潜意识的内容就自己跑出来。意识层面涵盖了人所处的社会规则,在影片中这个社会规则就是狼是可怕的,狼是要被杀掉的,或者只有身为人才是安全的。所以当狼行者醒着的时候,意识层面的作用就不会让让狼出来,而当睡着以后,意识层面的规则放松,狼就自然而然出来了。当Robyn的狼出来以后,爸爸身为屠狼者自然要杀狼。爸爸最不接纳的东西就是狼,而她变成了狼,爸爸就彻底不能接纳她。在妈妈已经不在的情况下,爸爸的不接纳对她而言就像是会被爸爸杀掉一样。这其实就是一开始她作为人类时的恐惧。狼行者的狼出来的过程就是真实世界人做梦的过程,而梦境作为潜意识的反射,它映照的其实是人自己内心身处的世界,噩梦代表了人的恐惧,那美梦就是人的愿望。
当Robyn跑出去见到Mebh的时候,她们一起玩耍,穿梭于山林之间,畅快自由。此时此刻Robyn依旧是狼,但是她不害怕自己是狼。因为在Mebh身边,她是完全安全的。同样都是狼,因为害怕不被父亲接纳而来的恐惧与可以被Mebh接纳的自由畅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自由畅快与影片开始Robyn自己在家里练习射箭的自由自在是呼应的。所以人也好,狼也好,当你可以安全地自由地做自己的时候,恐惧的力量就弱了,而鲜活的生命力就绽放了,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美梦。
但是当Robyn当夜见到比自己强大很多的Mebh的妈妈被捕而且即将被杀掉,同时她自己当晚差点死掉时,她不敢去见Mebh,也不敢睡觉,规规矩矩地以人类的身份生活,她其实害怕的是自己的狼出来。这是因为她作为一只狼,在社会层面上作为一个异类,她是会被抓住而且杀死的,这是对于被社会排斥而无法存在于世间的恐惧。Robyn将Mebh禁锢在笼子里,这与一开始父亲把她禁锢在家里一样,他们觉得这是的爱,而对方感觉到的不是爱,而是不被理解与接纳的痛苦与愤怒。其实这是他们接受了社会文化赋予他们的恐惧,而且他们将这个恐惧强加给他们爱的人,结果就是恐惧把他们推得更开。
Mebh一直都是狼行者,她的妈妈也是狼行者。妈妈作为狼行者对自己即是人又是狼的身份接纳,这保证了她会对拥有同样特质的Mebh完全接纳,所以Mebh才会真心地接纳自己。Mebh从笼子中冲出来,喊着这只狼是她妈妈,她一点也不害怕被当做异类而排斥甚至杀死,她要做的就是救妈妈,这是爱。同样地,当自己心爱的人面临危险时,Robyn和爸爸让自己狼的那一面出来,去保护他们爱的人时,恐惧的力量再大,只要爱的力量出来了,恐惧的束缚就失去作用了。到那时人也好狼也好都不重要,有的都是一样的鲜活且淋漓尽致绽放的生命,也只有到了这时候,人才可以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完整。
PS1:影片中狼作为人的潜意识的外化,代表了人最本真的特质。回到真实生活里,同样的特质出现在不同人身上他们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可能因为这个特质自卑就想把它藏起来,害怕被别人发现。而同样的特质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却可以怡然自得。特质都是一样的,他们不同的反应来源于他们的家庭尤其是以父母为主的重要角色是如何看待他们这一特质的。
PS2:另外,东西方文化的古代童话或者神话故事的架构很接近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原理,等我有时间可以写一下。
这部电影震撼了我,震撼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喜欢摩尔的风格,世界上只有一个摩尔,在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坚持原始淳朴的风格,用线条和颜色,而非立体和炫酷,像旧旧的小画书,极简,华丽,极简又华丽,两种风格揉在一起。
只有一个摩尔,只有一个我和你,独特就是魅力,是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世界无法忘记你,因你独树一帜,你是你,是不一样的锐利。
第二,喜欢摩尔的画风,自然的美被画笔提炼出来,摩尔只画灵魂,树的魂,花的魂,山的魂,水的魂,摩尔画出内在闪耀的美,那是眼睛看不见,来自一颗敏感的心。纯感受的画儿,或是以感受为主的画儿,教你用心去体会。人物是平面图,用角度姿势动作衣着,强烈的表达个性和内心,每幅身体都藏着一个魂,有善良有卑微有恐惧有暴戾,摩尔把他们画的淋漓尽致,我想通过一幅画解读我自己,我猜有柔软有恐惧有善良有无力,还有一股向上的力。
我喜欢欣赏他画的人物,精灵,美丽,战胜软弱的生命力。画的真好,那是灵魂之舞,真人无法演绎。
第三是心痛。中间一段心特别痛,电影里的女孩很勇敢,想着经历挑战和冒险,可是他的父亲总是阻止,不断的压抑她的生命力,女孩和他沟通,父亲听不到孩子的话语,他只听到自己的成见,没等孩子说完就说"不、不行、不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阻挡他就是阻挡生的能量,杀死部分生命力,勇敢的孩子多痛苦!
父亲过于社会化,过于服从体制,为了安全,要求孩子也如此,可是,新生命如此蓬勃,有不可抯挡之势,老天生了她,就是要她完成一些事,压抑自己,与行尸走肉何异?每一次父亲的阻拦都让人着急,每到千钧一发之际父亲就出来坏事,几乎造成狼行者之母的死,父亲的口头禅是"我是为你好!",这句话非常讽刺,用这样自以为是的方式伤害着孩子的生命力,让她生不如死。
后来父亲说了实话,他说"我害怕,害怕失去你",说到底,在乎的是自己,自己不敢面对孤独和失去。
电影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尾,父亲理解了女儿,和她一起变成狼行者,一起战斗,过上自由的生活。这个结局差强人意,现实生活中很难如此,父母和孩子是旧世界和新世界,旧思想和新思想,占有和独立的搏奕,父亲会使用权威之力,控制孩子,孩子要么妥协,要么挣扎一辈子。孩子会惧怕权威,惧怕上级,这一切都来自对父亲的恐惧,由不听话引起的惩罚会让孩子记一辈子,每次犯错都会重复体验被惩罚的痛苦,他会失去自己,依附权威,依附体制,常常活在恐惧里,感觉到无形的力量在威胁自己。
西方人普遍完成了弑父(心理上),他们从古希腊的神话就有很多挑战父权的例子,所以,他们更加特例独行,勇于做自己。电影的结局也与他们文化相合,父亲理解了孩子,帮助孩子活出自己,变成新世界的支持者和建造者,这真是一次救赎,狼行者女儿活出了自己,生命力展开,非常强大,非强美丽,绝无病态和压抑,带动父亲走向新世界,心中的恐惧连根拔起,父亲也获得了新的生命力,生活变得美好幸福,这种幸福来之不易,是爱的力量战胜了恐惧。
爱是唯一的救赎,因爱行动,而非恐惧。
也许暗喻欧洲血腥殖民史,例如《勇敢的心》中,殖民者和原住民之间的斗争,当然,童话故事的结局通常是圆满的。感觉没有《凯尔经的秘密》和《海洋之歌》画风美妙了。
画面加一星,剧情最多两星。zz女主遗传她爸,沟通能力基本为零,说得最多的台词就是:“Nooooooo~!Nooo, you can't! Noooo, you're wrong!”只会这么喊就跟追人时喊“站住”一样,谁会听啊?好几次明明可以回头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偏偏要无脑莽一波上去:“Noooooo, you can't do that!”仍旧没有任何理由。
故事确实比较丼,但作画真是太神了:反透视,三维的绝对二维展开,魔幻。
怎么忍心给这么美的动画打低分,热评那个爹味的形容尴尬又莫名,不会写影评就不要硬套一些尬词词穷就不要复读机强调了,显得很没营养的重复,跟戳到玻璃心跳脚似的
本以为是部低幼的童话故事,一眼就能看见结局,但我错了,它有表达,如果狼是人自由意志的表达,那住在城里的人,就是被现世困住的我们,当权者用信仰和恐惧支配着愚昧的人们,当你觉得父亲有多执着、多不可思议、迂腐,那可能就是现在的你……
很常规的情节了,但是画面和音乐都好美。能当动物谁还要当人类呢。
从画风到剧情都碾压最近的一切国产动画。会是最大爆款的种子选手。
暗色下鲜明亮色的彩,无比绚丽夺目,对称构图,美轮美奂,真每一帧都是壁纸。感受狼的视觉听觉,配上优雅舒缓的歌曲,整个人都融化了。“这座城容不下狼” 铲除卑劣异类的人类反而沦为笑柄,要知道不被驯服的才是原始的、最有生命力的。在寻找同类同伴的旅程上,我们依旧可以“奔跑到旭日东升,驰骋到五彩纷呈”。最后感慨爱尔兰这个动画工作室,12年做只做了4部动画长片(《凯尔经的秘密》2009、《海洋之歌》2014、《养家之人》2017、《狼行者》2021)平均3年一部,全部入围奥斯卡。长期坚守纯2D的手绘动画,一贯的简约画风与饱满情感,唯美简单,神圣而有仪式感,每一部都很难不被打动。
Tomm Moore竟然在画风方面还能进步,真是太牛逼了。故事上稍微有点阿凡达化,但这画风,还要什么自行车。今年第一个五星。
以女性情谊对抗父权驯化的童话寓言体系。英格兰代表着护国公执掌下征服性的基督文明,而爱尔兰象征的是母系狼灵守护的德鲁伊信仰的绿林。当文明的铁蹄画地为牢,童谣变成意识形态控制的濡染,父权的阴影扩散到每一处家长制说教,每一根触及猎巫的神经,母女纽带建立的自然家园却始终以音乐代替语言,以非消耗的疗愈生产指向自由宽容的大地之心。天生是猎人何须缚我以女仆装束,驯服我,规约我,保护我,囚禁我的挂毯已被撕裂,我的灵魂从悬崖边纵跃而下,与你狼行驰骋于春日的原野,与星辰共眠,日落后漫游在文明边界之外绿林最后的岁月。然而今日不愿被驯服者可逃离藏匿的森林与洞穴业已销声匿迹,自我放逐之人无处容身。但逃脱的叙事仍被继续书写,在化身狼灵的梦境中,写给所有属于绿林的自由民,写给文明困局中的囚徒,现代文明中渴望出走的异乡人。
#LFF2020# 看得很开心。将一个类似爱尔兰folklore的故事融合了现代语境的动画。电影想要讨论的主题非常多元,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个十分《阿凡达》的故事中自然主义式的讨论(不单单是环保,因为有大量的森林戏和角色的各种情绪融合在一起)。另一个主题——男权的批判被解析成不同的面态:英格兰统治爱尔兰的强权统治;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人/狼的身份转换(值得更多的讨论)。电影中两名小女孩在森林里的互动让人想起宫崎骏,还有表现狼/神灵的画风让人想起《九色鹿》《宝莲灯》,但其实画风还是非常西方的(墙上的光影有点表现主义的意思),分屏的设计也很像一种书面漫画的复原(很喜欢那个远景是地图近景是插画setting的设置,有种pop-up book、假3D的感觉)。结尾很圆满得很浓烈,但想到是给偏小朋友看的就还好。
【B+】子供向的受众绝不是给剧本开脱的理由,一切童真的价值观表达都被蒙上了腐朽好莱坞的廉价外壳,文化特征与美术风格都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它的遮羞布。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得称赞动画主创们的尝试,充分利用了2D手绘的特质。画面内部的远景部分并未遵守透视由近到远收缩,而是顺着银幕的方向上下垂直延伸。不仅仅只有画风像壁画,还介入了观众与银幕的空间关系让其更像壁画。除此之外,那些关键时刻通过黑边改变的画幅比例,增强“漫画感”的分屏设计,以及最终画面里未被抹除的铅笔线稿痕迹,当然是风格的取胜,也不断提醒着观众:这是一部由无数张「画」构成的「电影」。
怎么办,觉得不听话的孩子和大人都好烦...
奈德变成狼了!!!!
神一样的制作,智障一样的剧情……期间数度想砸电脑(不过还是下不去手给三星),卡通沙龙可长点心吧……
爱尔兰卡通沙龙第四作,在美妙的二维化手绘上又有创新,不同空间画风各异,城市是刚硬、阴郁(城堡甚至被描摹成了灰色的监狱)、均质规整、棱角分明(以直线、方形和三角等几何形为主)的,森林与自然则柔和、明亮、高饱和、连绵变化并充满曲线(自然形状)。狼行者入睡狼魂出体后的疾跑跃动场景如炭笔素描草稿,粗粝而奔放,生猛地传达出自由之味,灰化的环境与彩色的气味/声音轨迹线则将动物的感知视觉化。不过,故事与人物塑造深度不够,有些地方比较牵强粗暴(特别是父女关系的来龙去脉)。尽管剧作有不少[阿凡达][幽灵公主]的影子,但以女性为主角并以女女合作(潜在百合情)拯救母亲/自然及击败或收服(反驯化)父亲的设定挺有意义。结局太童话了,而一系列二元对立也使本片可轻易用生态批评、后殖民、酷儿、精神分析等理路读解。(8.0/10)
去年有幸造访过爱尔兰动画工作室“Cartoon Saloon”,甚至还跟他们一起开了年会。世上少有的能将当地地道的动画、历史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动画工作室。感谢汤姆.摩尔这样的匠人,《狼行者》就像当年看《幽灵公主》一样,也是一部反殖民主意的动画电影。这片国内也会上映,还是要看大银幕哦。
我真的要把这个爱尔兰工作室拉黑,从凯尔经到海洋之歌到养家之人,部部让我翻白眼。 谁能想到父女之间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正常对话?蛮横的爹味都快溢出屏幕了…(没想到这两个字都能戳到一些人的肺管子,看我的嘴型: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爹味)
这个画风太华丽了。
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惊喜连连,只能说导演拍下一部的时候我愿意捐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