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2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3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4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5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6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3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4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5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6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7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8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19 遭遇陌生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6:0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

一个电影,是让你知道故事的结局知道矛盾最终的解决更好,还是给你一个未解或者无解的方程式更好呢?

这部电影就是一个未解或者无解的方程式结局~看完会一直想每个人物接下来的发展,这可以叫做电影的余味吧~于是想起另一部未解或无解的方程式电影,一次离别,不同类型,后者带来的感受更复杂吧~

几个印象深刻的小细节(真的看过有一阵子了):1 依然超美的娜奥米沃兹居然会错意,但依然和班德拉丝说了心意 2 乔什布洛林敞开衣服露着肚腩走了半条街没觉得不妥,看到心仪对象挽着未婚夫出来立刻把衣服扣上了 3 同样是望向对面楼的女人换衣服,之前是在家里看到对面的陌生女子探身仔细的看,后来是搬到陌生女子的家看到前妻换衣服视线停留了下于是关上窗户

电影很讽刺,安东尼霍普金斯的故事好像在说:你以为自己缺失的东西追求的东西,真的能从别人身上找到?并且给予自己心理的满足吗?有的东西失去就是失去了,回不来了,比如青春,比如早夭的儿子。娜奥米沃兹的故事,讽刺的在于,你以为的暧昧情愫没发展成感情是因为你自己没放开,实际上源于对方觉得这只是交际连暧昧都谈不上。乔什布洛林呢,偷来的名誉地位,以此换来的新女友新生活,都会在随时醒来的好友的阴霾下失去原本的意味。以上三人最后都清醒了,也都过得不幸福不快乐,谁真的幸福了呢,娜奥米沃兹的妈妈,因为她始终相信那个骗钱的神婆,这是最大的讽刺吧。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怎样把它过好是个难题,怎样过好自己的生活,又不委屈自己,这个对于我们未解或无解的方程式可能需要用一生去解答吧~

2 ) 向死而生,永不言悔

五官虚化的汉尼拔丧失了威慑力,衰弱得几乎可笑。某夜他梦见了死亡,从此下定决心去改变自己循规蹈矩乏善可称的人生。可是后来,我们都知道,他晚了,改变太晚了。

在黑泽明的《生之欲》中,志村乔饰演的老公务员得知自己即将死于癌症,在绝望的挣扎过后,他下定了决心,用最后的生命去修建一个社区公园。他的愿望如此平淡,只因生而为凡人的无助与卑微。更为迷幻的是罗伯·莱纳执导的《遗愿清单》,大富豪帮助汽车修理工实现人生夙愿,天马行空却又令人神往。

愿望不难实现,人生却难以改变。这个世界充斥自欺欺人的语录,从无形的网络到有形的交际圈,控制我们的是强大而可怕的神秘力量。这个力量并不是俗称的命运,而是我们所处时代的囹圄。我们游移不定、脆弱不堪的内心随时会被周遭的世界撕裂、摧毁。人,永远比人们想象的更加无能。

看到类似于《临终病人最后悔的5件事》之类的知音文体,总觉得是一个冗长的冷笑话。即便将死,也不能刹那间参透人生,即便参透了人生,到头来也不再有改变的机会。即便这些文字使生者醍醐灌顶,数日后也是行者寥寥。

他人的只言片语无法指引我们,指引我们的只有夜以继日得来的体悟。当你下定决心改变的时候,并不是因为某人的一句话或是无意间读来的一本书,是因为你难以忍受的自己和这个粗陋不堪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你明白,终有一天你会将一切丢弃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万余日的旅途令你感觉生命的苍凉与美好。

所以当多数观众都对霍普金斯饰演的老阿尔菲嗤之以鼻的时候。我却对他充满了惋惜,这老伙计所作的一切并没有什么错,他的遭遇并不说明他的愚蠢和罪有应得。他唯一的失误在于时间,假如早20年他开始尝试现有的一切,也许便能更加幸福快乐。

我有一哥们,他今年25岁。一年前,他告诉我:他不想再被女生发好人卡了,因为尽管他不断地对女生示好,却一而再地被女生Pass。后来他开始拜泡妞专家为师,一周四次去夜店练习,半年后,他连眼神都变了,女孩见了他不再是冷漠和麻木的表情,而是变为两种极端:或者极度厌恶或者性味盎然。这哥们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周旋在众多辣妹之间,从此不再形单影只。有些人会认为他学坏了,甚至更多卫道士和女权主义者会群起而攻之。可我却由衷地祝福他,他是我的朋友,我希望他能获取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即使在外人看来是极其浑蛋的人生。

因为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恶棍,那也是因为我厌倦了“好人”的生活。

3 ) 死神来了

看成熟导演的作品,往往就是看一个人生观。

他的人生观决定了他的叙事、他的题材,甚至镜头的长短、机位的选取。这一点也不玄,看得多了你自然会知道。

比如伍迪的这部作品,有大仰拍、大俯拍么?没有。有什么特别的技巧?也没有。唯一比较“技巧化”的是中间那段吵架的长镜头,不过一般观众肯定看不出来这是一镜到底的。旁观、冷静的叙事态度,荒诞、悲凉的故事内核,却套着轻松、愉悦的外表,一出“喜的悲剧”。

有评论说这部片子是伍迪的“老一套”、“重复”,当然你泛泛这么去看主题、风格什么的,是有一部分跟以往相似。但这种结论毫无意义。首先这片与伍迪老儿大部分“自己出演+自已唠唠叨叨”完全不同,也与“伦敦三部曲”+“午夜巴塞罗那”不同,它是一种比较冷静的多线叙事形态。我近半年重温了三十几部老头的片子,像《遭遇陌生人》这种形态的片子,老头拍得比较少。你不能因为都有个话外音旁白,都有爵士乐,就说这是“重复”。扯淡。

说偏了,回头说这部电影的中心,就是展现了“生活的喧哗与骚动”。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没什么深度”。其实深度这玩意,有时候是躲在“现实表层”之下的,是靠观众自己挖掘的。当然这个“表层”一定要足够强大,足够扎实,形成自己的体系。《遭遇陌生人》就是这样的电影。

看最近的“动车事件”,其实也体现了某种“喧哗与骚动”,各种角度、各种声音交叉延伸,活生生就是一幕黑色荒诞剧。在国内不能拿这个当题材来拍,但伍迪艾伦的这部片子,反映的内涵其实也一样。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普遍性”,只要你挖到了人性于世的规律,拍什么都可以反应现实和社会问题。

回到开头说的,对这部影片喜欢与否,其实就是一个人生观问题。你是否认同导演的人生观?是否认同生命充满着自大的、盲目的满足(霍普金斯那条线),看似美丽却是绝望,越挣扎就越陷越深的希望(作家出书、老婆开店那条线),永远是看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霍普金斯与作家的外遇),生活中那些阴差阳错一厢情愿(老婆与老板的恋情、红衣女与男友),看似不靠谱中的靠谱(算命线),看似靠谱的不靠谱(所有理性挣扎人最后的失落)……等等生命中那些表面如意、实际并不如意的事件。

这些大多是不开心的、悲惨的,但老头儿并没有用哭哭涕涕的方式来表现。相反,他是有种抽离的说故事的感觉,而观众,也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故事,没人会把他们当成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事。伍迪艾伦一向阻止观众对银幕世界的过份投入,无论是拿手的人物直对镜头说话,还是大量运用的叙事画外音,又都在向观众说着:戏不是人生,人生如戏而已。

所以,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事件具备了更“抽象”的特质,它当然可以不发生在英国、美国,可以发生在中国,或是任何地方,也就是更接近艺术表达的“普遍性”,而且毫不留情。导演通过对“故事”和“人性”的掌控达到了这一目的,每条线索的发展、交叉与融合,几乎炉火纯青。我认为是伍迪电影在多年的叙事经验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像老头儿以前的绝大多数片子都有一个“Happy Ending”_即使不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Happy。但这部影片Ending的几条线都很悲凉,甚至是达到全剧悲凉的顶点,唯一的称得上团圆的地方,就是那对“老年算命人”的相依了——而这种圆满恰恰是基于一种在影片中最不靠谱(被女儿女婿所不屑)也最不着调的方式。只有盲目的信仰才能让人觉得内心平和,面对现实的努力只有失败与徒劳,只会淹没在生活中,淹没在更多的“喧哗与骚动”里。这似乎是老导演在阅尽人生后给出的领悟。

似乎很悲哀,但看这部电影能真正感觉到透心凉的观众,我相信不多。一个是因为它的“讲故事”特征,也因为整部电影的温暖色调、轻快配乐,那些对生活细节的温柔照顾(比如作家与红衣女在下雨的中午出去吃饭),包括全片最鲜艳的颜色给了红衣女……等等细节又让人觉查出导演对生活的热爱。是的,伍迪艾伦一向都是个矛盾体,他热爱又惧怕生活。虽然随着死神的逼近,他会越来越悲观,但他的另一面也会忍不住跳出来对抗自己。这部《遭遇陌生人》也正是这样的产物,所以影片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部“悲的喜剧”。

这不是一部会让你全情投入,但却会让你有思考反应的好片。如果你是那种会思考“在死神来了之前自己一直都干了哪些傻事”的人,那这部电影就是属于你的电影。

在听老头儿的历年电影原声,所以顺手写下了这些,为这一部容易被忽略的杰作。

4 ) 就当是一场梦,醒了很久还是很感动

还是伍迪老爷子一贯的风格,讽刺中带有黑色幽默。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爱老爷子的这种风格,电影的写实似乎映射着芸芸众生真实的生活,真实到我太爱了。

莎士比亚说过: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何尝又不是这样呢,做梦比吃药管用。有时生活给我们出了难题,我们寻求自我安慰,寻求感情发泄的出口只能靠做梦,或是麻痹自己,或是鼓励自己。生活又何尝不难呢,有多少时候,我们会处于崩溃的边缘,或是陷入麻痹自己的死循环。

电影还是那么的讽刺。剧中的老头霍普金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与妓女的激情中,以找回自己对生活的希望和激情,当他开始后悔,又回去找他的原配海伦娜时,她已经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寄托在还深爱着自己已故的妻子的算命师。莎莉的老公被住在对面穿着红衣服的新邻居深深吸引着,当他以为自己的朋友已故时,便窃取他朋友写好的书,以为自己终于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然而发现他朋友并没有死。这些熟悉的情节就像普通人平时吃饭一样那么平常却又那么真实,讽刺。

当我们被生活压的喘不上气的时候,当我们的情绪急切的需要寻找一个出口时,当我们拼命的想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时,陌生人也许能拯救我们一时,但是不会拯救我们一世。

是,生活往往够难了,我们需要把我们的内心修炼的多么强大才能去承受生活加给我们的一层层压力呢;我们的内心又需要多自由,才能真的逃离这些琐碎的日常,坚定而又享受自己真正自由的灵魂呢。

5 ) 伍迪艾伦与莎士比亚

如果有一天,两鬓渐白的父亲忽然染起黑发,不修边幅的母亲重新爱上打扮,新鲜感荡然无存的妻子的面庞无端恢复了往日的红润,不思进取的丈夫开始没日没夜地辛勤“加班”——无论你是木讷的男人还是直觉敏锐的女人,你是否感到自己的生活正在发生一些并不美妙的变化呢?
伍迪•艾伦的伦敦第四部曲抛开了惊心动魄的阴谋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转而将视线集中在了一个英国传统家庭及其生活圈中的小人物身上。导演通过他们在婚姻危机中的世象百态,试图借用莎士比亚悲剧中的虚无主义揭示人类本性中的悲剧本源。正如开场引用莎翁《麦克白》剧中的那句话,原文大意是:生活就是戏台上的疯人呓语,除了愤怒就是喧嚣。
出于剧作家的身份,莎士比亚不止一次将人生比作戏台:演员在舞台上极尽所能地造作扭捏,在演绎本不属于自己的角色的同时,迎来接踵而至的低谷和高潮,而最终总免不了黯然落幕。在《威尼斯商人》中,莎翁也借安东尼奥之口将人生比作舞台,并用“飞蛾扑火”比喻那些总是因物质或欲望而招致悲剧打击的人。
本片的线索围绕两个充满婚姻危机的家庭展开:Sally夫妇和其父母Alfie夫妇,Sally和Roy是故事的主线。除了Helena以外,其余均为不满现状、对生活和激情尚存憧憬的人。Roy是第一个在生活中寻求变革的人,放弃当医生的机会,立志当作家。殊不知伦敦是寒士街的故乡,出版作品的门槛高高在上,一个医学专科的学生弃医从文在这时就有些飞蛾扑火的味道。
此外,Roy偷窥邻居,充满占有欲,最后带着邻居姑娘去聚会;Sally仰慕老板,欣然赴约,还不忘记透露消息给同事;Alfie不但要满足自我需求,还总是洋洋得意于自己老夫少妻的组合——纵观三人,尽管年龄、性别、地位不尽相同,但在变化、艳遇到来时,都表现出惊人一致的贪婪和虚荣,于是在目的渐行渐远继而变得遥不可及时,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正如莎士比亚的几部悲剧都将寓意隐含于结局之中,艾伦第四部曲的结局也是如此。除了Helena一人外,Alfie如不妥协势必再次离婚,Sally面临着更大的危机,Roy的出轨蜜月也不容乐观,莎士比亚说,familiarity breeds contempt,老夫老妻之间淡薄的感情终究敌不过外来的新鲜诱惑,可当这份新鲜沉淀到锅底后,谁又能担当起经营俗务、相濡以沫的另一半呢?
然而艾伦并没有让电影结束在这个悲观的气氛中,而是将镜头转向了可爱的Jonathan,这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这个角色身上闪现着对感情的“随缘和惜福”。相对于写书人Roy来说,Jonathan是个卖书人,或者说爱书人。如果说此处的书象征了生活和婚姻,那么相比屡作新书屡受挫折的Roy,他更懂得如何爱护和保存他的旧书,懂得如何珍惜幸福。而“随缘”则表现在他和Helena对于轮回转世的深信不疑。前世做过“埃及艳后,圣女贞德”,此生扮一回平民,享受平淡,白头到老,亦无遗憾。当一个人学会了满足,悲剧便无处容身。

6 ) 生活,生活

《遭遇陌生人》是我看的第一部伍迪艾伦的电影,对海报的印象非常深,无论是观影前还是观影后都觉得海报非常好看。当时是慕安东尼霍普金斯的名看的,老爷子演的角色和以往都不太一样,但演绎得非常有趣、到位。这部电影伍迪艾伦本人没有参与演出,当时看完后觉得这部电影较一般,不过还是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具备了伍迪艾伦的典型主题——讽刺与调侃中产阶级。这部电影不用伍迪艾伦一直在那絮絮叨叨,因为主角们的生活已然是一地鸡毛。 莎士比亚说:“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影片的开篇语,概括了全片要讲述的故事,不得不说几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却还是在印证着莎士比亚的话语。 故事从海伦娜开始讲起。当海伦娜喋喋不休、很感性的走进算命师克丽斯托的房间后,算命师首先提出的是“付现金还是刷卡”这个最现实的问题,神秘主义或许是一剂精神良药,但终离不开物质财富的支撑。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爱出现一些玄幻的东西,在这部电影里是算命与通灵,《独家新闻》里是魔术及灵魂反世,《开罗紫玫瑰》与《午夜巴黎》里是穿越,这些玄幻的东西为影片增加了奇异的色彩,也因这些玄幻事物的神秘,映射了现实生活的一些不可测与荒诞。 当海伦娜开始讲述在她身上发生的故事时,画外音用简短的语言道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主要人物,在这些不长的叙述中,人物的关系和状态已经让观众一览无余。这些人物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希冀,总是自以为是地认为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机,便可拐个弯后就过上焕然一新的生活,但他们最终发现实际上那不过是另一团平庸与乱麻。相较之下,海伦娜就有些与众不同了,她总在担心和自责,却一步一步的拥有了较为美好的未来。 每当海伦娜出现在女儿萨利的家里时,罗伊与萨利就都处在一直运动的状态,看似是海伦娜的喋喋不休让他们厌烦,实际是以海伦娜的静态突显他们生活糟糕的乱状,这是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而不同的状态将引导他们拥有不同的人生。 此时的罗伊与萨利,为是否要孩子而争执,萨利找到了一份不错的画廊工作,却纠结着与老板的感情问题,罗伊虽然苦等出版商的答复,心却早就飘到了对面新来的邻居迪娅那里。我很喜欢迪娅这个人物,她是充满魅力的红衣女郎,若在其他导演的电影里,这个角色一般是会给主角带来些生活的刺激,然后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地离开,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伍迪艾伦绝不想给她赋予极富诗意的美好,迪娅也不能免俗,选择了生活的俗套,虽然电影没有明确表明,但观众已能猜到他们的后续生活将会如何发展。 “正当你以为一切糟的不能再糟的时候,命运会告诉你,有更大的麻烦在等着你。”不能说伍迪艾伦从未给过观众浪漫,我觉得《开罗紫玫瑰》是他献给电影与生活的情书,《爱在罗马》是他献给罗马与爱情的情书,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调侃中产阶级、调侃无所适从的生活状态时,总还是可以足够的尖酸刻薄。 当一个人找到了另一个人时,他以为生活出现了转机,但在一切看似步上正轨时,那位另一个人也在寻找新的刺激,每个人都不安分,生活看似充满新奇,其实只是乱麻上面加乱麻。想起赵丽蓉老师在小品《妈妈的今天》里唱的“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这就是海伦娜的丈夫阿尔菲面对的情况。让阿尔菲回心转意,重新念起前妻的原因,除了他与现任妻子性格、爱好不和,更主要的还是现任妻子太奢侈,让他债台高筑。再一次的,所谓浪漫,所谓感性,没有金钱,全白搭。 电影里有一个桥段我非常欣赏,是当罗伊搬到迪娅的住处后,他不经意间从窗户向外望,望到了对面以前自己的房间,看见曾经的妻子萨利将裙子脱下的情景,就如他第一次从对面看见迪娅脱衣服时那样美好、那样让他浮想联翩。我们总在从这头望着那头,到头来才发现我们曾经向往的事情在得到后,也不过如此,而彼岸却永远充满着诱惑力,哪怕你就是从彼岸而来。 罗伊成功拥有了迪娅后,他盗用发表的朋友的书也得到了一致好评,似乎从此就要走上人生巅峰,但伍迪艾伦绝对不会这么客气,这只是一个伪高潮。因为他的朋友并不是如之前所说的是当场死亡,而是昏迷,而且很有可能会恢复健康。罗伊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可我们知道他的生活或者说是不幸远没有结束。 回到海伦娜,通灵时的她和她新的伴侣乔纳森形成了对比,当海伦娜的丈夫离开她时,她觉得一切都没了希望,固步自封,甚至要自杀,算命师克丽斯托让她逐渐的摆脱了这种消极的状态,遇见乔纳森后,她决定翻开人生新的篇章。刚刚失去妻子的乔纳森则还没有摆脱忧伤的思念,不断希望妻子能回来,而这不是海伦娜希望的,所以这次海伦娜终于成为了推动生活前进的积极者。 影片的片名《You Will Meet A Tall Dark Stranger》,是罗伊讽刺海伦娜时说的,A Tall Dark Stranger指的是死神,这部电影里大家的确都遇到了陌生人,但没有人遇到死神。生活是如此的飘忽不定,如此的痛苦不堪,我们如何才能熬过此生?有的时候幻想比药物更管用,看似最不靠谱的两位——海伦娜和乔纳森却拥有了较为美好的结局,而那些“理性”的人们还都在各自挣扎。影片结尾,海伦娜和乔纳森坐在一片绿荫之下、一片绿茵至上的长椅上互诉爱慕,绿是希望,但四季也终将轮回,我们就这样过着一生又一生。影片给了我们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 伍迪艾伦是个永远充满智慧和幽默的老头儿,他可以把一切营造得很浪漫让你沉醉其中,但也可以把人性的虚伪、做作、荒谬、阴暗、矛盾、躁动通过他那机智而巧妙的台词表现得淋漓尽致,时不时地戳到你的痛点或痒点。我特别喜欢伍迪艾伦电影的配乐,无论讲述什么样的故事,是《独家新闻》里的谋杀案,还是《遭遇陌生人》里的生活乱麻,伍迪艾伦的配乐总是如此的优雅,既然生活已经如此不堪,我们为何不放轻松,哪怕是优雅着不堪呢?

短评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结尾句:“他们在苦熬”(They endured)。

5分钟前
  • 柏林苍穹下
  • 推荐

英式的幽默元素毕现,生活总是自己在造梦。

10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推荐

这大概是我看WA看得最意兴阑珊的一个片儿了。傻逼中产知识分子继续享受地活在美丽的大幻影里,只是他老头愈发悲观了。所有的爱情都是一种爱逐渐消失的过程,所有的婚姻都是一种信念逐渐泯灭的灾难,所有的人生都是一种意义逐渐无意义的徒然。而那美丽的红衣女子并非我以为的圣洁稻草,我很失望。

15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幽默十足的伍迪艾伦式爱情群戏小品。现实是否真的是个爱情杀手,而是否只有想像才能孕育爱情尽管那可能是瞬间的甚至不存在的?

17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那些影评人:不能因为人家把一个主题讲了40年了就说一个主题不好,真相往往枯燥乏味...

21分钟前
  • yoshimi
  • 力荐

陌生人是逃避生活的一剂猛药,但并不一定是良方

24分钟前
  • 皮皮鲁西西
  • 还行

最后只好躺下来

2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昨天还看了伍迪艾伦的电影今天发现蔡徐坤歌曲海报抄袭了这部电影的海报,简直一摸一样

27分钟前
  • 猪猪的鼻子
  • 推荐

身边的人是深渊,陌生人则是幻觉;衰老是个悲剧,回头找寻青春则是地狱;生活或许会变得更好,更大的可能是根本不会。

30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再好的婚姻,其实都是一场伪装。ps,老男人寻找激情的后果是什么?有没有比自掘坟墓,自作自受,有心无力,老房子着火更惨点的词儿了?总之失败的男人一定要从无知女人的崇拜中找回自信,美其名曰找自己?哈哈~而这结果除了和他自己的想象不吻合之外,基本符合大众的逻辑。上帝还是公平的,阿门。

34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力荐

看伍迪时我常联想到耶茨,他们创作的母题都是中产阶级空洞而虚假的生活。只是在耶茨笔下这种生活就像是暗黑冰海让人绝望到底,到了伍迪这儿却成了荒唐的冷笑话。但我认为伍迪其实比耶茨更为冷酷。在他毫无怜悯,他对生活永远报以嘲讽,每一句台词都渗透了犬儒的世故。

37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老头抛发妻反被娇妻戴绿帽子 女儿色心在先弃夫追心上人示爱遭拒 女婿为钓富家女不义于朋友落恐慌 一家子到最后只剩虔诚信仰老太太善终啊 好不工整的知音体...

38分钟前
  • 蕊蕊
  • 还行

所有悲喜不必在意 所有扯淡都可当真 ……新瓶旧酒 但旧酒太够味儿

42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推荐

每年都能能看到一部伍迪艾伦的小情调、小感悟电影倒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4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个家伙好像从没想过拍出什么旷世大片,只是每次都按他自己的方式讲个90分钟小故事给大家听,而且一把年纪还保持着如此的高产,光冲着这一点也要追看下去。

50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仍旧是伍迪小老头近年来重复的男女爱情观主题,但这次的矛头则直指婚姻。未来是美丽和充满讽刺的,每个人都想遇到一个陌生情人,但是他们的结局却各有各的不同。你能从伍迪的电影中看到周围很多朋友的影子亦或是自己。

53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1.即使不玩炫技不够话唠,伍迪的片也充溢着迷人的气息。2.陌生情人与算命控,盗书出版与昏迷中的清醒。3.糯米和盖玛表演出彩。4.一镜到底拍吵架。5.布洛林望着对面前妻脱衣,尴尬地放下窗帘。6.易卜生[群鬼]毫不吓人。7.生活充满了喧嚣和骚动,可到头来没有任何意义。8.有时候幻想比药物管用。(8.5/10)

5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生活的幻影与真相---尽管是伍迪艾伦的自我重复,依然充满趣味与回味。

5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1.对面窗子里的女人总是比自家的女人来的让人幻想翩翩,得不到永远在骚动;2.千万别太相信那么花枝招展又比自己年轻十几二十岁的女人;3.“既然生活如此飘忽不定痛苦不堪,我们如何才能熬过此生?-----有时候幻想比药物管用。”4.结尾与众不同,丝丝线条还在衍生,生活正是如此...没有完结点。

6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早在《安妮霍尔》里,他就表达过对这个世界(喧哗骚动却又毫无意义)的费解和纠结,到《奇招尽出》的开头,几乎又复述了一遍。何以解忧呢?至此总算是给出了一个答案:幻想有时比药物更管用。是真理吗?这个时候伍迪艾伦已经七十有五了。

1小时前
  • 狄飞惊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