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用沉默、彈鋼琴回答問題
看到海報的時候決定看看這部電影。一個人給自己背負這麼多不累么?看到情節我才知道緣由,哈哈大笑。
其實她很享受。
成長中的一些心理障礙,讓她用沉默、彈鋼琴回答問題。
在樹林里一隻鹿看著她跑步那段挺有意思,與前面的情節相比有些荒誕。遇到守林人之後就沒有什麽臺詞了,但是活得自在。兩人微笑,散步,伐木,彈鋼琴,最後在樹林里做愛,之後芬尼開車離開。
它不像平常看的法國電影那么浪漫主義,還有,法國電影喜歡讓人穿紅色上衣。
2 ) 世界上人那么多,懂得的人却少之又少
题外话:我觉得心灵的伤痛,要治好的最好的良药就是一个能懂得自己的人。一些事老憋在心里自己琢磨,一旦没有好好消化掉,就容易结成伤疤。而伤疤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沉淀,有一些就成为了挥之不去的难过记忆。片子当中,女孩和那守林人并没有语言交流,但他们通过肢体语言,通过互相观察,从自己所知出发,渐渐了解了对方。这就是精神上的懂得。有时候我们把这种人看做垃圾桶,把所有不快所有狼狈都倾倒到那里,有时候我们把这种人当做一种归宿,并产生爱情亲情友情或难以忘怀的一面之缘。有时候很感叹,世界上六十多亿人口,要说一块大石头砸下来都指不定能砸中多少人的世界,我们大多数人仍觉得孤单。自己与外界的不同,已经随着年纪的增长慢慢收敛在心里,这样的感觉就是孤单。懂得的人,或者叫做知己,如果能有一个这样的人,那就应当好好珍惜。不过没有知己的人也不必暗自叹息,因为知己的确让人感到幸福,可疗伤和面对现实的人,始终都是你自己而已。
3 ) 《明眸失神》Les yeux clairs
嘿,法尼,快过来,球掉进去了,快来帮个忙。法尼不情愿地从草地上站起来,趔趔趄趄地走了过去。她换下男孩手中的枝干,用心去拾水中的球。在掉到水里的那一秒她才知道,她只不过是被人耍了。湖水浸湿了她的红毛衣,花裙子,浸湿了她狼狈的孤独。法尼大踏步地踩过嫂子正在整理的园艺成品,或是在她们独处时,故意打翻对方刚刚斟满的茶杯,法尼挑衅地拉扯眼前这个人的头发,直到对方回身,与她厮打成一团。开饭了,法尼在哥哥的空盘子上放一只新鲜的活蜘蛛,数知小腿快速地移动。哥哥轻轻用手掸去这个不速之客,继续自己的谈话,仿佛见怪不怪。在咖啡馆里,一个客人弯腰捡起掉到地上的物品,法尼迅速地将盘中的点心藏到自己嘴里,可没人注意有什么异常,她失望地离去。法尼常偷窥着别人的亲密举动;摆弄一支自己吹不响的中号;在烂醉中勾搭男人,再在调情般的追逐中抓狂地跑掉。一个坡腿的年轻男子努力地将彩色椅子一把把搬出院外,法尼索性帮他把所有的椅子背起,一次性运到目的地。像一只友好的五彩刺猬。一切都很浪漫,只是法尼已经30岁了,她在生病。电影的后半部像是无声电影。陌生的奥斯卡帮助法尼换汽车轮胎,他们语言不通,所以干脆什么都不说。法尼躺在地上扮死,又假装用看不见的铁锹铲土,一系列无实物表演过后,奥斯卡开车把法尼带到了一片墓地,她蹦蹦跳跳,神经质地寻找父亲的名字。法尼坐在一只装满水的木桶里,在阳光下沐浴。或是将自己埋在布料中,优雅地敲击旧钢琴上的黑白键。后来的某个时刻,奥斯卡在小路上尝试亲吻法尼的唇,犹如动物交配前的试探,纯真,明媚,灵动。Nathalie Boutefeu的表演跟片中的阳光一样清新自然。明眸失神,适合蜷缩成一团,静静地看。
4 ) 五彩刺猬
女孩明显有恋父情结,她把对离世父亲的爱与期许,安置在哥哥身上。有了婚姻生活的哥哥,忽视了妹妹。无论女孩用何种古怪伎俩都无法得到哥哥的注意,哪怕她自我伤害。
哥哥无法理解妹妹,感觉只是无可奈何的累。
哥哥深爱的嫂子被女孩当成外人,嫂子的外遇被女孩发现后,女孩对嫂子表现出来的敌意终于吸引到了哥哥注意。
和哥哥对峙,然后女孩离家出走,驱车去德国的某片墓地看躺在那里的父亲。
剧中一幕,女孩背着多把椅子,使她看上去像只五彩刺猬。沉重的包袱使人变成刺猬。喜欢这个隐喻,还喜欢女孩那双灰仆仆的白色运动鞋。
到守林人奥斯卡出场的那个由远拉近的长镜头时,我深吸了口气。因为看了电影简介,怕这个和女孩靠肢体、眼神交流的男主人公不对自己胃口。不过真是不错,奥斯卡身上的毛衣我觉得好好看啊。
女孩的神经质、生僻的活泼在奥斯卡眼里都是美。
后半段有点像魔幻故事,镜头下的森林太美了。脱下红色毛衣后,穿碎花裙的女孩和奥斯卡像森林的一部分,和谐而美妙。
哦,忘了提贯穿剧中的钢琴,似隐晦而激烈的内心独白。
5 ) 最后我看到灯亮了
她看到了嫂子偷情,她用她的方式去对抗,然后出逃到一个地方,一个森林里,那个受林人不会说法语,于是变成了一部默片,后来她流眼泪了,后来她开车走了,去找她爸爸的墓了,后来刹车灯亮了,车也停了,后来电影就放完了,故事不知道怎么样了。
6 ) 落字
就是,這個,她最后有沒有跟他,車子中再不能有他么,那些干干凈凈的椅子還有沒有,干干凈凈就是冷冷清清。
一個老小姐的故事,還有病,什么病,到底是什么不清楚。旁人不清,她也便是“不清”。把些自己最開始知道的清楚慢慢地消失,模棱著就變為了家人眼中的不清。需要男人,開始知道,她不是他們眼中“病著”的么,便從此不需要男人身體。這其中半途出現的小伙子,我感覺他很冤枉,這樣好的薄板體子,難道只為給她個海報上的象征,遞遞五顏六色的輕巧椅子而存在包括她在內的眼么?實打實走過去了,那么輕,那樣輕啊,我看著是,這倒是遠遠地看,他就已是美了。
她和守林人最后到底有在一塊還是接觸肢體后啞然斷開,那段該抒情就走近的鋼琴零音符背后,好像在告訴,她只會是一人走到黑,到底。我不是太有感受,對兩個難得生好感的人,驟然相聚,戛然離身,像葉子,落下,如再無風,就永飄不起來。
我是深刻體會這種憾事的人,所以說啊,不講寫,是落下,憑空遺落幾個字,孤零零,卻相當穩重
7 ) 总有一个人,能听懂你的话
对这种情节怪异的电影,我总是有着说不出的好感,例如《绿茶》《走到底》,《过年回家》,《有话好好说》。我所谓的怪异当然不是指荒诞诡异,而是另类。就是说,在大部分电影里我们看不见这些东西。
而事实上,这些东西总是唤醒我们的知觉,用一个我们从未思考过从未触及过的现象让我们恍悟,它们一直都存在。因此,另类的电影剧情也一直存在。
《明眸失神》的海报是我在看完电影以后才看到的,不禁莞尔一笑。导演高明,女主角坨着众多五颜六色的椅子的画面在戏里不是重点,但是用它做好报确是恰到好处。这正能反映出女主人公的与众不同。
女主人公是一个神经有点问题的老处女。她在父母双亡以后一直浑浑噩噩的生活在哥哥嫂子家里。虽然哥嫂都很迁就她,但是她的生活状况却是一团糟,她自己也痛恨,因此她有时歇斯底里,有时偷窥,但是她始终孤单,正所谓明眸失神。但是,其实这仅仅是因为她没有遇到那个能与她沟通的人。奥斯卡就是那个人,虽然他们彼此语言不通,只能通过肢体语言进行交流,但是却交流的那么顺畅,甚至超过从嘴里吐出的语言。他们相处的那么和谐,那么融洽。
所以,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多孤单,不管你是否憋闷,请相信,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能听懂你的语言,并且他会用最好最善良的语句安慰你受伤的心。
8 ) 好么?
翻譯是『明眸失神』。其實影片並不如名字這般讓人感覺消極。
“失神”只是附屬的假象。因為Fanny有著那樣清澈純真自由的心 只是她的明朗有時很難被人發現。
Fanny.頭髮總是亂糟糟 看上去有些愚笨 面容已經微衰的三十歲女人 行為舉止卻如同頑劣少女。
整部片子一直是毛衣單裙球鞋的裝束。一副一點也不好看的眼鏡。
沒有什麽人喜歡她。她日常會給有癡呆症的老人打掃屋子 掙些零錢 當然 做的并不好 笨手笨腳的那樣 真絲的衣物燙壞 也不道歉 只是把破損的藏起。
她還自己學鋼琴 彈得也不流暢。
連草地上玩耍的孩童都會戲弄她 讓她幫忙撿球 然後把她推倒在水洼裡。
說的太具體就成內容簡介了。那樣沒意思。
法國片總是可以用一些小細節上的優雅來打動你
搬椅子的情節實在是要把我笑倒了。餐廳裡偷食別人的蛋糕也很有趣。
喜歡開車在林間的那段 流動著舒曼的鋼琴旋律 兩邊的樹 有一段密不透光 好像能聞到葉子的清氣 路口的打彎 掉頭。
他不會說法語 他幫她為車換輪胎 載她去她要找的墓地 當她在父親的墓前向PAPA介紹...Oskar 他脫帽 恭恭敬敬說了"Bonjour"。
認真的人往往容易招致歡喜。
他就是像個孩子那樣的 孤獨的守林人 住著小小的木屋 真正孤獨的人往往不會去在意自己的孤獨。他們有著習慣性的不為人知的樂趣。
她偷偷彈琴被他發現 他是由衷的喜歡那琴聲的 開心的鼓起掌來。他自己不會彈。
後來。
走著走著停下 親了她 手木訥的垂在兩旁。繼續走 她停下 再親一下吧。走著 又停了。
她和他不用說話。
她伏在他的身邊 流出淚來 於是我知道她要離開了 她果然開車走了 所以你看愛情這玩意兒 除了愛情 什麽都不是 並不是每個故事都會是“他們結婚了還有很多孩子”這樣美好的結局。
但是 最後一個拉近的鏡頭 車停住。
她最終還是選擇留在他身邊了呢。
明眸失神
轻缓,忧伤..
bonne nuit mon petit canard
喜欢这种现实与童话糅合默片风格的新故事体……伐木工人和疯癫女的故事
輕松小品。愛不需要語言~
马路上吻的好动人
杰罗姆波奈大概是个智慧又颇具耐心的两性关系调解员,像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和确定世俗男女姻缘的月下老人。他观察和剖析的关系样本多是矛盾重重的「三角」关系,这种稳固又流动的缘分在男女《邂逅之时》并不明显,但历经磨合,双方看待彼此的眼光也发生了改变,爱情之上仿佛未经双方允许便自觉加了一层「亲情」滤镜,这种由于「隔阂」带来的亲密感、疏离感和命运感就像怀孕女人的小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隆起」展现出来。显然,用《明眸失神》这个比喻既贴切又诗意,而老生常谈的婚姻故事在作者的触动下也有了童话般的新意:他将夫妻合力创造出来的问题用一个大活人代替——要么是富有建设性的孩子,要么是极具破坏性的外遇。而被父母抛弃的女主自然流落到了墓地,所以,在这段令人哀伤又欣快的「复调」乐曲里,最终死去的不是少女,而是问题。
好久没看闷片了,越看越起劲。很喜欢后半部分的默片
当红色的汽车沿着来时的路返去,我皱起了眉,然后车子停下了,屏幕黑了。
喜欢片中特定的韵味。一切看似漫不经心,其实都有迹可循。这是凌乱的现实,也是可触摸的诗意世界。影片前后反差极大,两位法德演员完全融入角色之中,都让影片充满着谐趣的色彩。
遇见那男人以后我就很喜欢,尤其是最后十分钟,公路上腼腆的两人,好美啊,实在正中下怀,反复看了很多遍。
半部默片 半部好片 各种细节 在鲁院观看的第一部电影
后半段很美
那个什么……
2007年6月11日 燕园421+安华桥 前半促狭空间的家庭斗争与后半茂盛树林中的无声交流形成反差 但实在闷骚
没高潮的电影
xzd
就说那个奥斯卡眼熟 原来是Der Krieger und die Kaiserin 里面喜欢sissi的那个色情狂嘛
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这电影太导演化了,而且不明白为什么女主角选那么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