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多小时的电影整体略有些冗长,看完只感觉庆幸这件事不是韩国改编自己的真实事件(可能借鉴了邻国),如果这是真实事件,那2个小时,足以让数百万人受灾。
本片从某种不方便说的角度讲,算是恐怖片,核灾难发生后的瞒报、延报、不及时疏散反而困住受灾人员、没能第一时间处理反应堆,建核电站时没有考虑保护措施,每一条都是无法挽回的罪恶!
zt发言征集英雄去拯救无能的zf和全国人民,这画面有点震惊,果然是其他国家无法拍出的话题!
这块为家人和人民现身的大义其实拍的一般,有点略牵强,但是也能更突出主题。我觉得在众多场景中,男主妈妈跟嫂子的婆媳关系转变很亮眼,大灾和小情相呼应。金英爱老师演技真的好,母亲和奶奶的身份发挥的真好! 这部电影的意义除了宣扬英勇无畏的精神外,更重要的是让本土人民甚至世界都能了解核灾难的可怕,好好利用能造福人类,一个不小心就变成罪恶的潘多拉。
最后一段的隔空对话,真的很好,那么长的独白,很考验演员台词功底和情绪。
查福岛核泄漏事故的资料时,有人提到这部电影,然后看了看评分,居然还挺高。三万多人评分能达到7.6。看完后,却觉得真的只是一般,没法给更高的评价了。(看来韩国电影评分的水分还是有点的。)
总的来说,本片展现了韩国电影典型的太过用力,每个人说话都是嚎叫,角色脸谱化严重,很多情节毫无道理可言。1. 既然都安排好客车疏散居民了,又不疏散远,然后把居民关起来,还要派大量警察看管。。就算是高层怀有私心,怕消息泄露,也不是这么个方法吧?有这个精力和人力,不先用在救灾上?2. 女主开着公交把对面道路占了,感觉是想体现女主的果敢,但是这操作更像是黑女主。3. 地震就那么稍微震了几下,然后核电厂就出这么大问题(既然后面那么大的场面都拍出来了,就不能把前面的地震场景整得像样点,也让后来核电站发生问题显得更合情理一些)?4. 场面是挺震撼,但是对于核电站的结构,出问题的细节,都非常不清晰,就草草几个镜头展示有地方漏水,然后反应核心无法冷却,然后去修补的工人操作失误,反而导致气压过高了,蒸汽管/水管直接爆了,但是具体是怎么的,给人一种很含糊的印象。5. 受了强烈辐射的人,已经大口吐血的人,不断来回来去,还能进行抢险作业,这种英雄主义显得不真实,很难引起真的共鸣。6. 总统这个角色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又好像很没实力,常常被隐瞒,又好像很正义,什么都要公开(真的不考虑民众恐慌?),又有点圣母,不准排放含辐射蒸汽,最终导致大爆炸,然后又突然颓废了(颓废就颓废吧,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身后那么高大的书架都乱七八糟了,,),然后女秘书一顿激励,突然又雄心复发,王者归来,掌控全局。然后最后的电视发言,直接说国家如何如何不行(就算国家处理得不好,在这时候这么说话真的合适吗?要道歉也是事情处理完后,而不是灾难中来这么一出),这样的角色,我感觉太虚了,还不如反面角色“总理”,至少他做什么事有他自己的道理,更像个真实的人。
有些同学把本片和《切尔诺贝利》比较,指出后者多么优秀。这确实没法比,一个是娱乐产业链输出的虚构的流水线产品(可能参考了一下福岛核电站事件),不能说多糟糕,离优秀也挺遥远的;,一个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高度还原事件经过,人物塑造丰满的精良剧集(当然,立场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有人觉得《切》黑了苏联,有人则认为很客观,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吐槽了挺多,估计也没人看到,但是如果有喜爱本片的同学看到了,请不要不高兴,毕竟这也就是我的一家之言。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不同,我觉得这电影一般,也不能否认别人对它喜欢,看到它的闪光点。
整体还行吧,可惜太多漏洞甚至说不合常理的地方 ,看着难受
那么大的辐射量厂长竟然能坚持一天,绿巨人吗?
既然用海水能快速降温,政府再傻都那情况了能不用?
逃生通道是老式网游地图是吧只能走固定的道,其他道路,堤坝下面都是图片,只能看是吧
总筒一直赖赖唧唧的,后来又像打兴奋剂了,太假
最后那个储存废料的漏水,修复措施就是纸杯漏了底下再套个纸杯? 首先这个纸杯不能再加水了吗?漏就只能堵或者干看着?
其次反正套个杯,方法不是太多了,非要封那个屋子的铁门?最后也只是铁门焊上,加上斜撑,能挡住辐射?
设计就么有考虑到会漏,铁门做个厚点的?
男主很快弄完炸药,那帮人焊了那么久的铁门,完全可以2人弄炸药,出来后再弄铁门
其实我看见不用炸,一边封铁门一边加水就行,不可能没法加冷却水的,水足够多下面的房屋充满水就行了
灾难片作为韩国本土具有较强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影片类型,一直受到韩国导演的追捧,近几年也出现过不少优秀的同类作品,从较早的《恐怖直播》与《流感》,到去年大火的《釜山行》和《隧道》,都是演员演技和剧本剧情同时在线的佳作,韩国导演也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灾难片拍摄模式。但不同导演对类似题材的深挖解读却渐渐趋于相同,电影主题无非是批判政府在对待社会问题时的不作为,和处理重大事故上的无能,而表现手段则是通过具有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角,来反衬政府的黑暗。《潘多拉》虽然论影响力不及《釜山行》,在格局上也没有脱离讽刺政府的老路子,却大胆地采用了反个人英雄主义的方式塑造人物,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灾难片的固有模式,为同质化严重的此类电影带来了新的可能。
故事发生在韩国南部一个以核电站为产业的小村里,居民们大多在电站做着枯燥乏味的工作。主角在赫并不愿过这种生活,梦想着有天能逃离小镇,但是经商失败后他又只能回来,混吃等死地在电站上班。这样一副颓废的模样不禁让人怀疑,他如何才能成为灾难片里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果然在事故刚发生时,在赫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逃跑,他的父亲和大哥正是因为核电站事故死去,所以他深知辐射危险程度,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然而公司高层将电站大门关闭,逼迫工人们回去处理事故,在众人乱作一团时,反应炉发生爆炸。废墟中醒过来的在赫为了救出受伤的工友,自己也遭受了辐射,之后本来已经逃出生天的他们,得知需要有人冒死进入核电站内部修理漏洞,否则全韩国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作为电站的工作人员,众人自愿进入抢修,而突发险情要让一个人必须留下,在赫为了拯救家人选择了牺牲自己,和炸药一同引爆保住了电站。
作为典型的英雄主义剧情,本片却刻意弱化了主角身上的英雄气质,反之放大了他身上懦弱胆小的一面。从一开始在赫就对核电站本身十分厌恶,亲人的死因加上生活的无望,导致事故发生时他本能地想要逃跑。而在总统发表国民演说,恳请志愿者进入电站时,在赫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不愿给这些官员卖命,如果不是他们的无能,灾难本来可以避免。最终让在赫改变主意的,不是国家利益至上的信仰,也不是成为英雄被人铭记的光荣,只是为了不让亲人们再遭受危险。就如同他一次次拼命从废墟中救回工友一样,身后的核电站有多大价值他不知道,但是对他来说都不如朋友价值更大,韩国五千万人的性命也不是不重要,但在他心里都没有亲人的安危重要。在赫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不是无所不能坚不可摧的英雄形象。有多少次观众已经习惯了接受主角带着光环改变故事结局,然后安然无恙地生还,这样一个“现实主义”的剧情,将有些跑偏的灾难电影拉回了正确的轨道,观众也并不是一味地从英雄主义中才能获得刺激。
反之,韩国电影的老毛病在《潘多拉》中也体现了出来。近几年韩国黑帮片似乎走上了一条“与政府作对到底”的路子,《新世界》《阿修罗》《王者》,一个比一个血腥暴力,在揭露政府的黑暗面上早已不满足于旁敲侧击,而是赤裸裸的展现出肮脏。连灾难片也受到此类模式的影响,在讽刺政府无能上不遗余力,这次更是将矛头直指总统。且不说韩国政界是否真如电影所表现的一般,首先编剧在刻意追求戏剧张力的同时,就往往显得用力过猛,将官员刻画成了眼里只有个人利益的愚蠢形象。在《潘多拉》中,年轻的总统被老谋深算的总理架空了权利还浑然不知,总理事前隐瞒核电站漏洞,事后又再三阻挠总统了解实情,恐怕是觊觎总统的宝座。但是在国家存亡之际还打着自己的算盘,实在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国总理的做法。而在核电站废料即将泄露时,居然有高层阻止消防队救援,理由是浇了水核电站就会报废,损失谁来负责。真不知道他们是打算留着已经爆炸过的电站继续使用,还是等着看韩国人全部玩完。这种缺乏基本合理性的弱智剧情很难为影片增加亮点,反倒让人觉得有些可笑。韩国电影在经过近二十年的蓬勃发展后,已经在亚洲乃至世界电影圈占有了一席之地,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但是这种风格沉淀的,似乎只剩下对政府没有止境的抨击和频率越来越高的釜山骂人方言,这种表面上的形式主义。而在已有框架内寻求立意上的突破,可能才是韩国电影的当务之急。
《潘多拉》这电影拍得真是左。 男主怂,怂得彻底。但他临死前那一连串号哭着的絮语,痛骂了资产家血腥剥削的本质,否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根本执政合法性,揭露了国家机器"人造英雄"的虚伪与无耻。就冲他最后这几句话,我给电影满分。它比《挖掘机》《的哥》,更加接近韩国社会矛盾的本质。 他问,"我不过是想要一个幸福的生活,这很过分吗?为什么就这么难?"临死前他说,"你活着真是苦了你了。"从头至尾,他只是资本家们手下的一颗不情愿又无力反抗的棋子——哪怕是死,哪怕是成了英雄,这一切也与他的本愿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什么拯救国家?什么人民英雄?狗屁!我要不是为了我老娘我妹妹我嫂子我大侄子,谁他妈的愿意死! 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韩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斗争精神,令他们更加接近于"伟大"。
电影的前半段告诉我们,看似固若金汤牢不可破万无一失的核电站其实已是破绽百出,危机重重,问题不断,状况百出。核电站的领导是一个不懂物理、不懂业务、不懂专业的外行人,外行人领导内行人,导致他根本不知道各个工作环节孰轻孰重。而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各怀鬼胎,敷衍塞责,核电站从上到下没几个全心全意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影片的一个细节显示两个工人为了节省时间、远离危险,选择了直接捍接漏洞,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核电站管道压力过大,彻底爆炸。说明整个电站,从领导到同志,大家都只能是应付工作混薪水而已。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世界只能按照既定的方向走向黑暗的深渊,哪里有上帝之手呢。电影的后半段,告诉我们那些高大上的理想信念其实是虚无飘渺的,为了挚爱的亲人,为了永不忘记的誓言,做出自我牺牲的人,才是最终的救赎者。拯救了爱人,亲人,朋友,国家。
前几天多哈男双决赛的时候,刘国栋说李相秀打球经常会用力过猛,可能和民族情绪有关,觉得刘老师说得挺对
继汉江怪物、釜山丧尸、隧道塌方、致命流感、海云台海啸、特线虫入侵、摩天楼着火之后,这次核电站又爆炸,韩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
可以相信科学理论上的严谨设计,却难以信赖人治社会中的利害权衡;爆炸飞石灭城,群盲恐慌暴乱,最想离开的人选择了归乡牺牲,重返孩童时玩耍街道。韩国已将政治述求完美融合进电影娱乐性当中,也算是开拓了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这一万七千人也是我们的国民,为了其他五千万人,而要求这一万七千人牺牲,谁都没有这个权力。
韩国电影擅长的就是不遗余力地黑政府和国家机器,此片更是达到一个极致,岁月号事件之后这更是一种政治正确了。本来还不错的电影,但煽情太过度了,后半段完全拖垮了节奏,尤其是结尾,干脆点死不好吗?
临死还搞个电视直播废话吧啦败笔
韩国人民多灾多难呀,先是怪物,再是流感,去年先是隧道塌方,然后是丧尸肆虐,如今是放大的三星手机核电站炸了。一贯的套路,黑政府,黑既得利益者。
距离核反应堆爆炸20公里的釜山市受到了严重辐射,请继续观看污染事件下一部作品《釜山行》。
地震前夜,老鼠疯狂逃窜,核泄漏后,人们也如老鼠般鼠窜。灾难发生时,所有车辆都想着逃命,但总有一些车辆逆向而行。野兽总是独行,牲畜才会成群结队。顺流的方向总是拥挤,逆行的车道永远通畅。可是总得有人逆着人流前行,自杀性进入辐射的电站,合上潘多拉的盒子。路过破败的街道,想起孩提的样子。
大韩民国 电影 潘多拉。
音乐6 画面7 导演8 故事8 表演9 印象8 平均7.9/10 即使看了那么多灾难电影,即使熟稔于那么多煽情的套路,却依旧哭得稀里哗啦。影片对核电站的选材独树一帜,却也因此差点无法公映。角色无任何多余设置,可各司其职。大英雄的小人物化更贴近于人性与真实。节奏恰到好处,一些细节看出可谓用心之作。
上联:脑残师兄核电厂预言引灾难,下联:苦逼小哥弃女友悲壮救国家。横批:席八
核与人,下个世纪不知道人类都会带着防毒面具出门吧。
政府也是天灾的一种,韩国电影近年流行的经典主题。
类深海浩劫的设定,格局却到了国家层面。全程靠吼的釜山方言很是糟心,韩式套路的煽情也用力过猛,但灾难的完成度确实不错。7.0(人设最讨喜的还是护士小妹)
黑政府、平民英雄、狂煽情——韩国电影之日常,能拔高还挺难的,三星打住。最后煽起情来核废料都等烦了好么到底炸不炸啊……全程釜山口音分分钟脑补垃圾欧巴à~~~李璟荣又特么演个老混球儿烦死那张脸了。
全部是套路作祟,没有半点惊喜,太多韩式灾难片固有的模式,煽情过猛,主角全程靠吼,真是烦透了棒子这种扯破嗓子鬼叫的方式,节奏慢拍,结尾拖戏,唯一值得称道的优点就是将核爆炸和泄露的场面调度工作完成的不错,直指政府的内核主题也够直白,用伪命题控诉现实问题够新式,撒狗血的部分均千篇一律
结尾告别直播是灾难片里煽得最狠的一次,眼泪狂飙,唉。就算害怕脆弱委屈也要去,不是为了狗屁的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爱的人和孩子们,这就是为什么套路也能吸引人看完的原因。
同样是核危机题材,小到人物背景,大到场面调度,深至争议反思,都比日影《天空之蜂》好很多。不因“黑”政府而加分,那是普遍存的秘密,顺势由剧情需要而产生戏剧冲突,合理存在;尽管后半段强行煽情,作为商业片正向结束未尝不可。电站周边村民的抗议合情合理现实,享受成果的城市人不应冷视。
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把大规模人群恐慌(骚乱)拍得很到位,建议那些要处理这种情况的部门都看一看,我们的应急预案面对真正的逃命式的大规模人群恐慌,恐怕很是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