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扮演英雄,有人扮演匪徒。所有人都像是临时群演,不停变换着身份。但一旦有人开了枪,事情将无可挽回,那个人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你会夺走他现在的一切,以及将来的一切。 西部某座荒山脚下,两个退隐多年的老牛仔和一个聒噪的青年正躲在高坡的石头后面向下射击,他们的目标是个农民,在石头后面边躲他们的子弹边匍匐前进。其中一个老牛仔曾经可以准确射击天空中飞鸟的眼睛,现在却没有勇气再向人开枪,另一个老牛仔接过枪来却打了空枪。 “你打中他没有?”牛仔身边的青年一再焦急地询问,他是个高度近视。 现在枪里还有两发子弹。 老牛仔瞄准许久,又空了一发子弹,他没有空最后一枪。 那农民倒在地上没有迅速死去,他捂着伤口不停喊着:“给我点儿水!我在流血……!”“我中枪了,给我点儿水!”“求你了给我点儿水吧。” 农民的伙伴只敢躲在石头后面,连头都不敢探。 最终连几个杀手都看不下去了,老牛仔喊道:“给他点儿水该死的!我的老天啊……我们不会开枪的!” 于是这个农民临死前终于喝上了一口水。 《不可饶恕》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农民及同伴在大威士忌镇殴打妓女并导致妓女毁容,警长小比尔凭着对妓女的轻蔑态度以及刚愎自用的性格将案件草草了结,引起了妓女们的愤怒,她们凑集了一千美元邀各路杀手将两个罪犯杀死报仇。综合来看,这简直是西部片的常见模板,但如果仅以这种模板,《不可饶恕》不可能荣获第六十五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等殊荣。 如果你没看过西部片,去看克林特.伊斯德伍德的镖客三部曲,如果你看了许多西部片,去看克林特.伊斯德伍德的《不可饶恕》。1992年,一个西部片已经没落的年代,城市牛仔伊斯德伍德拍出了一部反类型电影。 提起西部片,我们总要想起一些经典场面,正午的荒凉西部小镇,镇民们的注视下,两个牛仔背靠背站着,风滚草从脚边匆匆滚过,他们向自己身前同时迈步,突然回身拔枪,砰砰两声枪响,其中一方倒地。或是小酒馆里,正义的大镖客甩了甩披风用左轮手枪以神速将敌人撂倒。纵使有一些反类型片,片子里一定也有叼在嘴里的雪茄,电光火石之间的对决,精准到发质的射击,我们总能看到传奇,我们的脑海中总有对荒蛮西部和左轮手枪的美好幻想。
但《不可饶恕》给了我们一个罪犯,不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西部游侠,而是一个不再年轻的臭名昭著的杀人罪犯,他杀过女人,男人,老人,孩子。杀过趴在地上的人,手无寸铁的人。他甚至自己都记不清了,因为他从前总是醉酒。算来算去,他好像是整个电影中最罪大恶极的人。 至于公平对决,性感的英雄,魔术般精准的射击,《不可饶恕》更是嗤之以鼻。影片中没有传说中的1V1对决,浪费的子弹更是比命中的多,警长小比尔告诉传记作家(他写的传奇西部枪手传记都是传说,吹嘘,和放屁。):“快枪手确实不容易,但更必须的是头脑冷静。一个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的人,不会在枪口下惊慌,不然他就得命丧黄泉。”这听起来是不是更像是现代的冷酷杀手,不再有那种西部传奇的浪漫气质。 你说:现实一点儿都不浪漫。 是的,因为现实一点儿都不浪漫。 或许浪漫的一点是,这个昔日的恶名远扬的罪犯,生性残暴的小偷,杀人犯威廉.穆尼因为遇见了善良的恋人而被感染,十余年内再也没杀过人,甚至连骑马都已生疏。他的恋人没有因这个罪犯而死,或是因为复仇而死,她因为天花而死。 而在她死后,失去束缚的威廉,因金钱的诱惑再一次拿起了枪。 值得称赞的一点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线索“酒”,威廉在影片中不同的时段说过自己已不再饮酒。而失去酒精的他,行为就像个迟暮的枪手,谨慎依旧,但神勇不再。我们都知道——或至少隐隐意识到,威廉会再次饮酒,就像《黄金三镖客》中牛仔再次披起他经典的、标志性的披风,但当威廉真正拿起酒瓶的时候是如此的自然,甚至当我们注意到的时候他已经快将整瓶酒喝光了。 一瓶酒吞下喉咙,威廉再次回到从前,但又跟从前不太一样,他依旧要大杀四方,靠他的谨慎和冷酷——但不再是个残忍的劫匪、凶犯,他这回扮演妓女们的英雄,扮演他旧时好友的复仇者。 第一枪,他打死了酒馆的主人兼妓女们的皮条客。 警长小比尔谴责道:好啊,先生,你是个胆小的懦夫,你打死了一个手无寸铁的男人! 威廉回答:他应该武装自己的,因为他用我的朋友(的尸体)装饰他的酒吧。 警长:我不该是这个下场……我不该这样死去。 威廉:这与该不该无关,事实是这样。 警长:我们地狱见吧,威廉.穆尼。 威廉:我们会的。(扣动扳机) 谁是不可饶恕的,谁是该死的,谁是不该死的? ……在结局面前,这跟该不该无关。 坟墓没有向我们解释什么。
右手先生S x 猹鱼工作室
论精彩程度肯定是比不上大多数西部片的首先开头和结尾就欠佳。开头的退隐到被说服出山,中间挺莫名其妙就改变主意了,而理由主要只是了为钱,其次才是惩恶扬善而且到中期惩恶扬善也立不住了,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还是决定杀人拿钱,所以杀人主要还是为了钱,为了钱杀人固然很符合牛仔的作风,但这不符合金盆洗手多年自我救赎的迟暮牛仔的作风。结尾是顶级爽文,不老英雄为兄弟报仇绝地反击是全剧的高潮,但爽文看的爽是经不起推敲的。就算你怒火中烧但毕竟年龄摆在那儿深入虎穴,为兄报仇,毫发无伤,从容淡定,潇洒离去要不是克林特演自带牛仔情怀加分这结尾绝对会被骂。我最喜欢的是主角雨夜挨揍的戏,这才是一个年迈的牛仔该有的样子,那种深深的无奈。再说说情怀这东西,情怀大多数时候是最无理最蛮横的一个理由,喜爱一个事物却找不出理由来时,就可搬出“情怀”这把大刀。这些年情怀这个词已经被滥用到臭名昭著了,所以我挺讨厌别人拿情怀说事的,我自己也是我讨厌的人,这部剧固然不只有情怀但全片看完记住的差不多只有情怀
首先,伊斯特伍德想说的跟什么"英雄迟暮”没有半点关系。
表面上看,《不可饶恕》是一部”反英雄“的影片,但从更深层级讲,这其实更是一部”反暴力“的影片。 反类型片之所以被称为此,是因为其将类型片中经常出现的元素统统颠覆,那么观看本片就要做好所期盼的被一一打破的心理准备。我们通常所见的西部片是什么样子?两个牛仔相对而立,剑拔弩张,电光火石之间正义战胜邪恶?那么可以说,本片将这一点从头到尾的解构了一番。首先,主角就不是通常的惩恶扬善的牛仔,而是一个为了金钱的利益重操旧业的曾经杀人如麻的牛仔。显然一开始,导演就与传统西部片分道扬镳了,这里没有什么高尚的基础,只有最现实的理由。之后,影片又通过英国枪手和其自传作家的故事好好嘲弄了一番通常人们想象中的枪手对决。作家这个角色是很耐人寻味的,他很容易的就轻信了英国人夸夸其谈的对决经历,后来通过治安官之口才知道那不过是完完全全的吹嘘,英国枪手获胜完全是因为对手的愚蠢和坏运气以及其在对方手无寸铁时的冷酷无情。治安警长道出了对决的真实情况,粉碎了想象中的暴力神话。可以说作家这个角色其实就是映射那些媒体,轻信神话,为了迎合市场去夸大渲染事实,真正遇到暴力又胆小如鼠。当然,这些只是表层的反类型,显然东木头的野心绝不止于此,这一步仅仅是完成了”反英雄“,而他真正的目的是”反暴力“。
复仇和惩恶扬善,这是通常杀人正当化的高尚理由,有了这些理由做基础,杀戮便成了一件大快人心,毫无不安感的事。本片中也少不了这两点,承担复仇这一任务的是那几个妓女,被复仇的是两个牛仔,且不论那个毁容妓女的当事人是否就罪大到该死,他的同伴,那个年轻的牛仔确实是没有做过一件事值得招来杀身之祸,他在他同伴向妓女施暴时在旁阻拦,后又因内疚而主动额外赔偿一只马,他最后被东木头扮演的杀手杀死了,显然这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正义“,再来看主人公的黑人搭档的死,他临阵后悔决定返回时被警长抓住后被鞭打至死,纵使他年轻时曾经杀过人,但也没有理由在很多年之后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尽管警长的目的是维持秩序,”惩恶扬善“,但这里面却也不是那么光明正大。再看看那些被主人公在酒馆杀死的人,警长,他该死吗?他是专横,但他并没有道德上的问题,也没有做过罪大恶极的事情,他仅仅是想在小镇上维持法律纪律。酒馆老板,他虽不是什么忠厚的人,但他也不该在手无寸铁下被一枪打死。至于那几个警长身边的助手,更是没有一个该死的。但是,他们都被干脆利落的干掉了。其实影片最后警长和威廉的那一段对话才是本片的点题之笔,警长说“他不该死”,威廉说”该不该死和这没有任何关系“,然后一枪轰了他的脑袋,我想导演想表达的就在这里,当杀戮开始后没有人管你该不该死,这是现实,不是什么英雄传说,这就是暴力的实质,这里面没有什么快意的复仇或者正义的惩恶,暴力就是暴力,他不顾一切,残酷无情,就像东木头在影片中所说的”杀人就是你夺走一个人过去以及将来的一切“。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主人公这样的大肆杀戮,他最后一定罪有应得,死在枪口之下了吧,如果导演这样安排,那么其实就又绕回到了”该不该死“的圈子里面,显然东木头绝没有这么简单,他让主人公平安的回到了家中,带着他两个孩子过起了平静的生活,这一切看起来这么的不合情理,但这才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不该死“的人死了,”该死“的人没死,一切看起来是这么混乱,要说的就在这里,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该死不该死“,这只是人们为了杀戮所寻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导演把这个一切杀戮合理化的基础连根拔起,击的粉碎,还原了杀戮的本质:非理性与不可控制,没有了复仇和正义,剩下的只是没有必要的流血。没有人有权利去判断一个人该不该死,罪恶是一个人内心的承担,而不是别人外在的指责,我想这也是片名的本意,主人公将在对自我的不可饶恕中安静的度过余生,而这期间,没有人会去找他”讨回公道“。
我为什么只给了4星,而不是5星,那是因为伊斯特伍德的缘故,东木头的气场太强大,愣是把角色演的正气凌然,导致大多数观众看完本片都对主人公产生一种认同感,而没有看清楚导演真正想表达的东西,这是表演形式和内容的不统一所导致的,也是本片的缺陷。
重温,观感比第一次更棒。这片太耐看了,剧作、表演、摄影、剪辑各方面都近乎完美、无可挑剔,反英雄而又重新建构了英雄,反西部而又重新定义了西部,并把西部片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无疑是东木最佳。
好看啊,不愧是奥斯卡获奖影片
娓娓道来的故事迎来了热血喷薄的结局,Eastwood在里面注入了满满当当的西部情怀,致敬也好,默哀也罢,你仅仅只会唏嘘:Ta早已不在江湖,江湖却依然流传着Ta的背影和传说。
你会知道,世界上有种人,有那么一种魅力。
Clint这部太帅了...完全被迷倒.在那个混乱的年份,价值观早已被颠倒,我没有看到任何人做出正义的动作除了Clint的爱妻.描写杀人的感受十分忠实,可能是这个类型的片子里比较特别的了吧,Clint在自己片子里也都始终提到这点.最后的混乱,只能被大恶征服,或许也是讽刺的地方.
东方的哲学,西部的表现手法
憋着一大口气等着东木放大招还好他从未让我失望过。和老爷车连看有点恍惚,因为这俩其实就是同一部电影… 他真是拍了一辈子孤胆英雄,作为导演他特别明白自己咋样最帅(也确实很帅)。在传说中开始,结束后成为另一个传说,东木并不是要拍一个多刺激精彩的故事,而是诉说对逝去的西部英雄的留恋
最深沉的智慧和人格是沉默的,最伟大的力量是隐忍克制的。
“没错 我曾残杀妇孺 只要会动的东西我都杀过 小比尔 现在我来杀你了 为了你对我挚友犯下的罪孽 闲杂人等最好离开”
伊斯特伍德的间接描写、节奏控制和煽情渲染,总是那么细腻、隽永、火候精准。男人,老男人,劣迹斑斑的老男人,一样可以像他那样充满魅力。
没有纯粹的正与邪。EastWood总喜欢拿生死这个话题来装深沉,让人看得一眼便知,这部里面台词也很别扭,既没有观赏性,也没有艺术美感,只是在刻意追求特殊情境下的伦理哲学内涵。所以虽然捧回了小金人,却很难震慑影坛。
西部片最爱。英雄不会老去,只是渐行渐远。
他可以把悲伤深埋在心底不去辩驳,自认是杀人狂魔,独自一人走进那小酒馆打爆一票人的脑袋,在风雨中命令所有对准他的枪口后的人善待他的朋友和妓女,否则他会成为他们最恐怖的噩梦。然后,他就带着所有的传说,再一次消失于江湖。他还活着,但他已经准备好了和他杀的所有人一起下地狱。
最后的牛仔,ClintEastwood 总喜欢把坏人演成好人,这点最牛比
类型意义自然可记一笔,东木这么早就演壮士暮年属意外。片里诸多角色处理的丝毫不乱,衬哈克曼凶恶的英国杀手也背负英美民族性和华族血泪史、踉跄成行的刺杀队也包含杀戮自省和初哥豪气(台词好不然就俗套了)、买凶妓女也有分江湖道义。传记作者见东木泄愤时兴奋一笑的细节抓得好。先生存再复仇有提升
ClintEastwood这回演了我最爱的那种人物,当自己受到欺辱时,可以忍气吞声,但绝不容忍身边的朋友或亲人受到不公对待
太多地方隔靴搔痒,但西部片风格醇厚,所以不觉得有特别反类型之处,最激动人心的当然是……还用说吗,这是个自传,演员和角色融为一体,一以贯之伊斯特伍德的一生,能见证到一个依然在世的传奇,夫复何求。
如果爱情可以彻底改变一个人,那多么令我羡慕。夕阳下,一个男人弯着腰,一锄头一锄头的耕作,有谁会知道他曾经淋漓了多少鲜血。如果警长是个暴徒,如果杀手对爱情忠贞,对朋友义气,那样的话,决不饶恕。
对西部片的致敬与默哀
如同《好家伙》之于科波拉式黑帮片,东木头在全片前¾所做的就像斯科塞斯:冲刷掉传统同类型片身上的浪漫色彩,暴露其野蛮粗糙的本来模样;但他又在后¼以神话为其重新立碑,留下不灭的传奇;这也使本片甚至具有了元电影的特质,整个文本都可看做是对西部片数十载由盛及衰的隐喻和既已式微的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