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金年代,黄金女郎
最舒服的事情莫过于在无事可做的假日下午看一部黑白电影,男欢女爱,皆大欢喜。里面更有香车豪宅,美人如玉。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年代。那时候的美女可与现在不同。她们会穿长及膝下的宽幅裙子,有最动人的丰胸纤腰和长腿,会用缓慢而低沉的声音唱玫瑰人生唱月亮河。她们长着那样倔强的浓眉和宝光璀璨的大眼睛,在黑白胶片和历史长河里永恒地闪光。她们才是真正的黄金女郎。
这部片子不禁让我想起克拉克盖博演的《一夜风流》,穷小子搭上富家女和麻雀变凤凰的故事我总是百看不厌。而半个世纪前的电影剧情又是那么简单明了,仿佛就是插入了笑话和幽默然后掐头去尾的灰姑娘童话。爱情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地开花,简单地成果,在雪茄的烟雾袅绕和纪梵希华服的包装之下。
前不久终于才知道了纪梵希的真正法语读法,ji vong she,音韵优美,铿锵迷人。
可是现在我们总会问,为什么韩剧里的穷女孩子能背一个prada的包包到处跑?为什么Carrie Bradshaw写一个字1.25美元的专栏却能过着夜夜笙歌的生活拥有400双Manolo Blahnik鞋子?为什么总觉得他爱她而她不爱他什么之类的理由永远也不够充分?
是我们变得现实了吗?17英寸腰身的费雯丽、成为王妃的格蕾丝凯丽、穿着白裙子站在地下铁通风口的玛丽莲梦露,那些美女一一逝去,成为只伫留在银幕上的传奇。我们再也看不到真正的爱情故事,真正为了调情而存在的对白,真正具有男子气概的绅士和与之相爱的美丽女郎。教人荡气回肠。
不是我们变得现实了,而是时光已逝。那一个黄金年代和那些黄金女郎们都只能存在于遥远的记忆里。
2 ) 我不知道这句话该不该说,但我认为老版的确不如重拍版。
文/一刀
本来想借着鲍嘉和赫本的脸给个三星,但实在不忍心这样干。
艾森豪威尔时代的烂片是什么标准?这部片子就是了。
论演技,朱丽娅.奥蒙德和哈里森.福特的演技一点都不比赫本和鲍嘉逊色,尤其是奥蒙德,如果我敢说这是赫本人生当中演得最差的一部片子,那么我同样敢说她在对萨布里娜这个角色的演绎上,完爆赫本。
抛开演技,我们从整体对新旧版本进行分析比较。
先说说剧本。
其实光在剧本上,新版就完爆老版了。
新版本相比老版本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它能够用一些看似无用实则点睛的铺垫对观众理解、深入剧情作非常有用的补充。比如,通过描写萨布里娜(奥蒙德)在巴黎打拼的艰辛衬托其人生观和审美观的转变,进而为她在兄弟二人间的选择埋下伏笔。在老版本中,除了老伯爵安慰萨布里娜(赫本)的那一段,我们根本不知道萨布里娜在巴黎干了些什么,这让她回归纽约之后的种种表现过于突兀。而在为萨布里娜的最终选择做铺垫时,新版本分别用了故地重游、二人野餐、异域风情晚餐和夜晚漫步(外加一些勾心斗角的商场戏),让剧情显得合情合理,于是最终的结局也就在观众的把握之中。老版本...除了形式上的晚餐和萨布里娜(赫本)在车上唱歌的那一段(那一段的确是美如画,不敢当)...似乎也没有什么了...
再说说人物刻画。
老版本中的萨布里娜不仅形象(这里的形象特指人物性格的表现)过于单薄(其时赫本演技过于稚嫩也是原因之一),而且内心活动的变化更是深不可测(这里是贬义)。比如,我们压根就不知道萨布里娜(赫本)是从什么时候对拉若比大少爷(鲍嘉)产生好感的,直到全剧终我们也不知道这种好感是如何转变为爱的。当我们看到鲍嘉那张自从《卡萨布兰卡》之后就没变过的老脸,我们只会在心中爆粗:“卧槽!高冷的女神是怎么看上这个挫脸的?!”(这里没有黑鲍嘉的意思,鲍嘉粉请勿喷)。
而《新龙凤配》里朱丽娅.奥蒙德和哈里森.福特的对手戏则是全剧最闪亮的看点,大少爷和小女仆二人从相知、相识、相约到相爱,其内心活动的丰富表现和恬淡而性感的暧昧气息美如画,进而奠定全剧缓慢的基调,并带动剧情的发展,这恰恰是老版本里最欠缺的(如果你认真观察老版本,你会发现其实在男女主角的对手戏中,感情和气氛的交流是非常少的,给人一种冰冷的感觉)。
最后,关于选角。
或许老版本最大的败笔,就在于导演选择了奥黛丽.赫本,然后又将她放在了一个与她的气质完全不搭调的角色上。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赫本,这部片子只会更烂,而没有最烂,例如,我们就看不到赫本在火车站里那优美动人的身姿了,我们也无法听到伊迪丝·琵雅芙的成名曲《玫瑰人生》了,我们也永远不会知道赫本的歌声是这么迷人了...可惜,老版本最大的亮点,也就这些了。
而新版本的角色选择,我觉得不仅没有降低角色的格调,而且独具匠心。朱丽娅.奥蒙德作为演技派演员,其风格趋于内敛和低调,恰恰和奥黛丽.赫本光彩照人、清新脱俗的出水芙蓉类型截然相反,但这也是我认为她比赫本更适合萨布里娜这个角色的原因。萨布里娜作为仆人的女儿,本身就属于小家碧玉而非大家闺秀,如让赫本来担任这个角色,其天生白富美的高贵冷艳只会抹杀其他角色的光辉和鲍嘉的演技(事实上的确被抹杀了)。而朱丽娅.奥蒙德和哈里森.福特的组合,我只能说太登对了。成熟稳重事业男和内向闷骚文艺女,有哪种组合会比它更善于互动,更适合这样一部闷骚文艺片呢?
一部片子的好坏是将剧情、演技、角色气质和角色刻画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而绝不是看脸打分。个人认为老版本的《龙凤配》类似于现在流行的偶像电影,明星脸众多但剧情如渣,虽有个别亮点,但一俊难遮百丑,而《新龙凤配》与之相比,更有资格被列入经典爱情电影和男人求爱必修影片之列。
再说一点关于赫本的。
在拍摄这部电影时鲍嘉曾经嘲笑赫本是没有演技的“花瓶”。其实赫本出道时的演技,尤其是在《罗马假日》中的表现,是很不成熟的,但当时她也是以小清新面目出现,所以一鸣惊人。不过作为当年最佳,我觉得赫本名不符实,归属她也只是好莱坞当时人才凋零的偶然,她在《罗马假日》后拍出一系列烂剧,就证明了这一点。而赫本在演技上取得突破并真正实现多元化和丰富化,还是在拍摄《蒂凡尼的早餐》前后的事情。
撰于2014年9月21日
3 ) 只要她就够了
这部电影有着典型的美国模式,富家公子和灰姑娘,加上音乐和纪梵西设计的服装,没有什么高深的意义,没有人性和残忍,每个人都是好人,结局很开心。这种电影有什么不好?起码你在看的时候,不觉得时间流逝,这可是很多所谓艺术电影最难崴故的。
而且还有她。只要站在那笑着,就好了。对,现实很残酷,这我们都知道,导演们就不用再加大笔墨渲染了吧,难道非要提醒我们“别忘记人性的丑恶啊,别忘记生活的不公啊”才是真正的艺术?鲍嘉和赫本年龄上似乎不太登队,但他们的火花,却很出人意料的可爱。生活很无奈,所以我想看电影。
我不需要教导。因为我们每天的生活,比电影残忍的多。我不需要你们告诉我。我想忘记。所以,我选择在她的微笑中,继续我可怜的没梦。
见鬼的艺术电影。
4 ) 我们都在船上等待那个人.
当电影开始时,那首熟悉的音乐就想起.我原先以为是David会和Sabrina在一起,其实不然,而是另外的一段更为佳话.
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一切世俗世界所带给人们的利益与障碍之间的冲突,才使得所有的至情在这些利益和障碍面前如此不堪一击.人们为了自己的所得却做着不得不做的事情.可惜一旦真的感情来了,其实是挡也挡不住的.电影教我们如何做到让自己的心不后悔,而在现实中,也许我们就学会了电影教给我们的那一套,也许,我们也只是在心里想一想.
我想,所有的女孩们都会坐着类似于灰姑娘的梦,在这里,灰姑娘的名字不再是辛德瑞拉,而是Sabrina.每个灰姑娘都在等待王子带他们逃离人间的那一刹那,去一个没有人看见他们的地方,享受只属于他们彼此的眼神.也许灰姑娘还有一点独到之处,就是他知道这个世界的残酷性以至于到失望的来临她谁也不怨,只是默默地离开,默默地承受.当然,童话故事里,王子会不忍,于是就又回去找灰姑娘,和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现实呢?也许这样的王子不复存在吧.
我们都在船上等待那个人.我真希望这个世界还会有童话,会有那样的王子值得等待,否则,这个世界还会有什么呢?
5 ) 只适合旧时代的爱情
最大的看点当然是赫本和美丽的纪梵希礼服,几乎每一次亮相都堪称完美!简直就是仙女儿~
至于演技,客观评价实在是一般。看惯了现代电影里的特写,即使是三维的动画,也努力去展现每一根汗毛或细纹;所以当回首黑白电影的时候,感觉每个人都只是端着。不理解为什么爱情就在一瞬间降临,遇上一个人可以改变一生的梦想,这当然可以用缘分或命理来解释——只是从电影里,我们感觉不到情绪的暗涌,或者说很难感同身受。
剧情也是如此:司机的女儿貌似回家以后也不用干活,只用约会就可以了?富家子弟为了家族联姻,心甘情愿将美丽的女孩儿拱手相让?至于另一位富家小姐,难道也同样天真的非君不嫁么?要说孩子们是青春激情,恐怕家长也不会这么简单的答应吧~
在现代社会里,单单用天真浪漫肯定吸引不了男人,尤其发生在身份悬殊的恋人上。所以,这样美好的故事,只能发生在旧时代的荧幕上。
6 ) 为什么不童话?
卑微的司机的女儿爱上主人家的花花公子儿子,然而要进入隔墙之外的华丽生活对年轻姑娘似乎是摘月,自杀不成功的女孩去了巴黎这个具有非凡魔力的城市,再度归来,女孩已经摇身一变为优雅天使,花花公子甚至没能认出这就是和他在同一个屋檐下住了20多年的那个不起眼的女孩,父亲仍然劝告女儿不要企图摘月,姑娘只是微微一笑,“我当然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向我奔来”,当然故事并没有到此就嘎然而止,这只是一个开始。
天真的故事使人看的由衷的高兴,当然奥黛丽赫本的演出和魅力也使这个故事有信服力,这样美丽的轻盈的有着一双母鹿般温柔清澈眼睛的姑娘,有着制造童话的能量。女主角从巴黎脱胎换骨回来之后,每一套出场的衣服都极其经典,这是奥黛丽赫本和纪梵希合作的开始,这部影片也使在美国籍籍无名的纪梵希一夕成名。当然不要较真一个司机的女儿怎么买得起这些价值不菲的衣服,性与城市的服装设计师就如此回答过观众质问Carrie的自由专栏女作家置装财力的问题,“Take it easy,Just for fun”。
这个时期的好莱坞黑白片非常有人情味儿,虽然人物有点儿脸谱化。这个电影里面最喜欢的一幕是Sabirina坐在汽车里和Linus回家,Sabrina慢慢的唱起了一首歌,带点思考的犹疑,初相识的喜悦,我非常喜欢赫本的声音,低沉但是迷人,第凡你的早餐里面,赫本唱了一首《月亮河》而使这首歌更流传开来,就像《罗马假日》使西班牙广场更闻名遐迩。美丽的东西总是相得益彰的。
女主性格傻傻呆呆女主光环。但男主性格竟然是心机攻先河,显得弟弟傻傻好可爱。最喜欢老爹的每一场戏哈哈哈。富人的幸福喜剧啊看完心里也好放松。
不去讨论赫本的美貌与服装问题,影片整体颇为舒服,笑点掐得很精准,鲍嘉的硬汉气质与冷面幽默也搭调;身份、语言的倒置,细节处的呼应,都很有意思。
依然迷人的黑白色调 依然牛B的台词功夫 《玫瑰人生》牛B 鲍嘉牛B 赫本可就有点傻B了。。话说赫本公主是天底下最接近女神的人 亦是最著名的花瓶啊 看她演戏真累。。而在总体上 本片也稍嫌浅薄 完全不能代表怀尔德的水平
算爱情喜剧片,冲着赫本的颜看的,剧情还行,就是两位男主颜值不过关
重看发现了不少梗 除了玫瑰人生和“情伤的女人做舒芙蕾忘开烤箱” 还有那个露屁屁塑料吊床和赫本玩转椅 remind me of 猫和老鼠 | 女主老爹的阶级意识真的很“本分”| 亨弗莱鲍嘉老了还是男神额(。
怀尔德+赫本+鲍嘉+霍尔登的组合,黄金耀眼。赏心悦目的爱情喜剧,春节看这种有滋有味的电影真的是太对了。
"云想衣裳,花想容" ;Audrey Hepburn跟某人好像啊;Sabrina.1954.720p.BluRay.X264-AMIABLE;
这片子最喜感之处在于,一个孤独多年的钻石级老单身汉,以为可以凭借年轻时的泡妞技艺,一举拿下时尚俏丽的妙龄可人,并相信对方会更饥渴、更先一步坠入情网,自己却能坚如磐石,做到不动心不用情,挥一挥衣袖让云彩自己飘走。到底是谁更天真一点?鲍嘉拍这片子时55了,赫本芳龄25,各种气场不合。
怀尔德这人的心理真挺阴暗的,或者还是咱太保守了。我真不太懂怀尔德对赫本是一种什么情愫,黄昏之恋和龙凤配都是描述这个清纯的小姑娘找干爹的故事,看来巴黎的干爹特别多。然后鲍嘉那个角色,一个大资本家,说得自己要去拯救第三世界国家似的。总之这片各种毁三观啊,跟人家发达国家的观念还是比不了
。在相处中,莱纳斯和萨宾娜之间产生了异样的感情,戴维得知此事同莱纳斯大打出手,而萨宾娜也误以为莱纳斯的感情只是一个阴谋。伤心的她逃亡巴黎,不久之后,莱纳斯也踏上了追随她的路途
惊叹于赫本的美貌和气质
不提字字珠璣的對白,不提配角爐火純青演出(比如兩位老爹法國大廚優雅男爵-出場一次搶戲),不提赫本只在聖羅蘭拿了三件美服,不提節奏明快調度得宜無邂剪接,不提深情輕快配樂玫瑰人生, 只須看女孩的眼神和鮑嘉先生的眼神, 如不是鮑嘉夫人在旁盯住, 公主眼神要把大哥融掉, 大哥那雙能令褒曼小姐心碎的更不必多說, 冰冷的臺詞掩不住眼神的灼熱, 無怪說威廉迷戀赫本小姐卻一場空, 戲內戲外他注定會敗下陣來, 你看多場從容不迫安排多種事干的冷靜干練, 什麼是大佬, 什麼是男人, 才更反襯再強的男人也會在愛情面前敗下陣來.......絕代浪漫不在華衣美服, 而在那個感覺. 早在電視看過, 昨晚看大銀幕, 更多細節更感動......
不得不再次赞叹赫本女神的美貌,但剧情是败笔,不如她其他的经典作品。
啊,赫本的细腰啊,赫本的口音啊,赫本的la vie en rose啊,赫本的锁骨啊,赫本的下颌线啊,赫本的Givenchy啊,赫本的soufflé啊,赫本的爬树啊......头一次见双商如此之高的霸道总裁,为了塑料业,把自己玩进去了。如果你去了巴黎,不要带伞,不要带公文包,要压低帽檐,哈哈哈。【哔哩哔哩】(B.W.的片子开头的那一长段背景旁白真迷人)
啊啊,赫本的每一个镜头都想打五星,但在怀德的作品中,这部只能算中游。
总结起来就是50年代美国版减掉穿越的《步步惊心》……全程看鲍嘉,花痴他每个定格的镜头和吐字的发音,不过明显没有和褒曼北非时般配,和赫本配各种显腿短年差大,霸道总裁的气场还是得看腿长… 赫本里面的造型也是忒牛逼,一身黑加黑平底鞋放现在也是时尚
当一个女人老了,睡思昏沉,并没有人爱她的心灵,她一切亲密的人都离她而去,陪伴她的也许只有三件东西,镜子,珠宝盒,回忆。
鲍嘉说他拍这部片拍得难受极了。他认为赫本一点也不会演戏。
能把这么俗气的故事拍的这么好看!!!我们鲍嘉绝对就是那种言情片里让人招架不住的大叔啊!这样的高富帅才叫高富帅啊!哎呀好好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偶有Billy Wilder式的金句,但这种只会爱来爱去的片整体就是bo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