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花开

爱情片中国大陆2002

主演:周迅夏雨朴树李明舒耀瑄

导演:高晓松

播放地址

剧照

那时花开 剧照 NO.1 那时花开 剧照 NO.2 那时花开 剧照 NO.3 那时花开 剧照 NO.4 那时花开 剧照 NO.5 那时花开 剧照 NO.6 那时花开 剧照 NO.13 那时花开 剧照 NO.14 那时花开 剧照 NO.15 那时花开 剧照 NO.16 那时花开 剧照 NO.17 那时花开 剧照 NO.18 那时花开 剧照 NO.19 那时花开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4

详细剧情

他们的故事发生在大学期间,最美丽的岁月和最难忘的画面,都在迅速铺开。高举(夏雨 饰)在女朋友出国后迎来了一个乐队合伙人张扬(朴树 饰)。他们生性自由散漫,一天在礼堂顶上看着刚入学的新生,遇见了欢子(周迅 饰)。欢子在人群中耀眼的美丽让他们倾心,并开始了攻势。高举出于友谊第一的考虑,同意只在周六才和欢子一起。三人之间依稀的感情始终在青葱岁月里暗暗流动,他们在青春里,或许都有自己随心所欲的率性和幻想。

长篇影评

1 ) 我们的那些花儿都哪去了?

2006年3月19日

情节交杂,时空穿插,岁月如梭,高不再举,张亦不扬。

从我们指尖滑过的岁月,不再来,也再也不回不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忘记,或者,不要忘记,可是这两者我们都不能做到。
所以我们才会有那些莫明汹涌的情绪,所以高晓松才会拍这部片子。

这部电影里,高晓松在追忆他的清华岁月,他的游荡的学生时代。所以他拍了这部长长的MV,一如当初他写《同桌的你》、《恋恋风尘》、《青春无悔》,都是许多的情绪积聚在他心里,拍出来,写出来也就解脱了。

2000年时候的周迅已经不再年轻,可她在电影里还是重新回到了十八九岁的时光。
2000时候的朴树正是当红的时候,可他在电影里却没说几句台词。
2000时候的夏雨,跟2006年时的夏雨没有多大变化。

而2006年的高晓松却不再是学生们想象中的那个含情脉脉的男人了,这个快四十的男人开始玩起了RAP,甚至言必称“老生”。

都变了,也都没变。对自己变化的内心,谁都没有勇气直接面对。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说:
我还是当初的我。
我没有变。
改变的只是我们的记忆。

青春的时光是不会变的,唯一在变的,是我们能记住的青春岁月越来越少,能记住的少年梦想越来越模糊。



2000年5月


2000年5月,在离高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我看了高晓松的书《写在墙上的脸》。
我是从那里知道的这部电影。
那本书,我从来不认为是一本好书,随书附增的高晓松CD作品集才是我买的原因。
《那时花开》的片首曲就是在那张CD上听到的。

“那些飘满雪的冬天
那个不带伞的少年
那句被门挡住的誓言
那断被雪覆盖的再见”

没有再见,也没有誓言,青春再不会重来。

2 ) 我只能写成一封情书

这个片子,我是一定要打五星的。
2007-04-28标记“想看”,这是我在豆瓣标记的第一部想看的电影。

1 我可以把五星全部打给朴树。
我如此长情。2000年前后,从某本杂志第一次认识韩寒起,从某次全国大学生毕业晚会认识朴树起,我对这两个人不离不弃爱了十几年。
我实在没法想象那个沉默得有点自闭的朴树在镜头前演戏。
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看他。
戏份不多,有一脸青春痘见证青涩模样,有和欢子令人心动的小缠绵,有和高举狂扫吉他的乐队排练,有笑得一脸无辜的街头卖唱。
彼时他正和戏外的欢子恋爱,1999年他过得很快乐。
我关注并喜欢周迅,始于朴树。这是我的爱屋及乌。
2006年,毫无预兆地,朴树结婚了,新娘是个叫吴晓敏的上海姑娘,媒体说她长相酷似周迅。当时我坐在网吧,看到这条新闻,完全体会了什么叫做黯然心碎。

第一张专辑的文案里,他写“只沉默,不说话,这不快乐的生活,我的9w台灯”。我至今保留这个怪怪的网名。
第二张专辑,他写了短短两行字感谢所有相关人士,最后是“谢谢女朋友”。
苍天,这个世界上我唯二嫉妒的两个女人,都是上海人。我现在对上海这地界充满敬意。

2 高晓松导演。
他去年导了一部戏,《大武生》,主演是大s,韩庚和吴尊。我想我会去贡献票房,如果我能赶得上。
这几年他出现,多是评委,不过我已经不上心了。
某年超女,他舍李霄云力捧江映蓉,看得我大怒——天知道我喜欢李霄云就是某一瞥之下看她安安静静自弹自唱了一曲《白桦林》。
又一年超女,他终于力撑曾轶可——还算你有眼光,否则我简直怀疑你当初怎么能看上朴树。

高晓松谈朴树:
“朴树在我们家给我唱歌,结果一下我就傻了,特别的好,特别好。他说我要攒钱,卖歌攒钱自己做唱片。他说我觉得音乐圈里的人都是傻×。”
出自cctv1一个关于校园民谣的纪录片,高晓松接受采访的原话,字幕清晰配出“傻×”。我截图8次,把这些话一字不漏保留下来。
大概就是95年前后的样子,94年他刚从首师大退学。
我自己是一枚循规蹈矩之极的乖乖牌,我爱的男人却不是善茬,都他妈是现世行规的叛逃者。

其后两个人有很多音乐上的合作,直至这部电影。
对于我而言,这个世界上的一大赏心乐事是,我喜欢的人们,他们互相喜欢。
比如说上面这俩。
比如,韩寒对朴树的欣赏,从当年的“我是金子我要发光的”开始。
比如,韩寒称高晓松是“高中时期的偶像”,他喜欢唱“开始的开始,是我们唱歌”。
比如,高韩握手言和——当年“高处不胜寒”,我怄得晚上差点不能睡着,手心手背都是肉哇。(我唯一不满的是,你老人家干嘛安排韩少和陆老师喝和解酒。。。)
再比如,今年所谓的韩方大战中,一波一波比我还上心的老男人们——其实韩少才是直男真爱啊。

3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去年以此为题写了一篇长文,为小悦悦事件。
人在海外,看这样的新闻,常常半夜狼嚎,离抑郁症只一步之遥。
如花者,美女,青春,爱情。
年轻的时候能用17种语言说我爱你。
爱你可以陪你去死。
誓言,就是用来破坏的。

开篇老狼唱的《月光倾城》,收尾朴树的《那些花儿》,为这两首歌也值得五星。
他们说14、15岁听的歌,决定了你这一辈子最爱的歌的类型。看来很准。

“她们就象是从我们手指尖上滑过的那些叫做岁月的东西一样,偶尔还会涌上心头。 ”年轻时的高晓松写这类台词,简直手到擒来倚马可待。
这段话同样出现在他那版黑色封面的《青春无悔》的文案里。
我当年看得差不多可以背下来了。最记得他说,“三个九年过得颜色分明,像放了许久的鸡尾酒”。我看得心折,止不住遥想自己的27岁。

那个当年以为非常遥远的27岁,我不久前才和他别扭会面。
这个生日的余威犹在,我至今仍在“不能接受”和“头皮发硬”中。
更糟糕的是,我没有底气说这样骄傲的话。

4 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
法语的 Je t’aime,朴树发音比夏雨标准。后来他的第二张专辑出了一首法语歌 la perte,直接促成我在大学转系读了法语。不知道他的第三张能带给我什么。
夏雨终于和袁泉结婚了。结婚照在他们的母校拍的,幸福洋溢。即使看照片的闲人如我者,也觉得爱情美好。
周迅人称周公子,再烂的片子有她在的地方也容光焕发。情史丰富,几段感情路天下皆知,萝莉身御姐心当如是。祝她幸福。
高晓松在上《玫瑰之约》时,带着他三天闪婚的娇妻,冯祺形容此女“魔鬼的身材天使的脸蛋”。在后来,他娶了一个80后老婆,小女儿可爱至极——大言不惭“为改变老高家基因我容易吗”。
你看,还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姑娘,就吃这一套。

3 ) 青春就是我不爱的一切与我无关

昨天看了这部电影,其实主要是冲着朴树,夏雨,周迅和导演高晓松去看的。

关于片子的情节,我看不懂,所以也没办法叙述。有时候看电影也许不是看电影本身,而是看自己的生活。 支离破碎的片段,过程当中掉进了回忆的漩涡,不禁泪流满面。

欢子的家在山脚下的原野,有棵挂满娃娃糖果风铃的大树。他们的梦想是去乡下教书,张扬会说十七种语言的我爱你,他们用摄像机记录他们的梦与青春,高举说他们要沿着长城一直走,能走多远走多远,然后在那儿露营。三人行的日子,周一至周五欢子是张扬的,周六是高举的。他们跳舞,关于假面舞会,认识的不认识的,直到人群不知不觉散去,散落一地面具...

后来他们毕业,分开,发誓以后不再见,发誓以后谁都不认识谁。也许青春就是疯狂的,荒唐的吧。张扬再没离开过欢子出走的地方——那张卡片,五十年有效。高举和欢子相遇,最后准备一起自杀。

很多片段。很多奇幻。很多假人。假人也许代表那些无关的人吧。就像高举问欢子“如果我没死,你怎么办?”欢子说,“去找张扬。反正这世界我只有你们两个。”青春,一切我不爱的都与我无关。

最后的场景,高举张扬在火车站台上见面,张扬问高举去哪,高举说:“地狱,你呢?”张扬回答“天堂。”

高举,欢子,张扬,最终谁死了,我不知道,也许这就是高晓松特意安排的吧,关于结局,也没有必要知道。

当火柴点燃,想起朴树的《那些花儿》,“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想起我们分别的时候,谁都没有互相送别,也许就是因为害怕分别的场景吧。她们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还常常想着10年以后会不会在见到,呵呵,三个国家,想想,真的很有意思。

又想起那时候听的一些歌,一些校园民谣。记得给他听《同桌的你》。他说,小时候觉得这歌特傻,现在听,感触颇多。怀念他的给人无比安全感自行车,听说丢了,但还好记忆没丢。

还有朴树的《我去2000》。去迷笛之前,在豆瓣上跟我年龄一样的朋友说她跟一般人都有代沟。我说我也是。她说她听朴树,听张楚,听老狼,我也是。而且我们一致认为《我去2000》《恋恋风尘》《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最好。真的说不好,总是感觉开始的时候音乐比后来真诚,或者更质朴。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不够宽容,不能接受变化。有时听歌和交朋友一样,只能在某种特定的场合,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心情之下会喜欢。

对于曾经的怀念,就让它们尘封在记忆中吧,当看到某个人,遇到某些事,梦到某个瞬间,只要我们还记得,然后微笑或是流泪,其他的不必奢求。祝所有我爱的和爱我的幸福...

4 ) 当所有碎片成灰,我们重来……

疼痛焦躁得想要死的时候,就想起了这部电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隐约记得他们三个人有过约定,谁违反了就要死去。当时我无论如何搞不明白有什么事会这么重要。现在终于知道了。是青春啊,青春就是让人疯狂、让人虚妄、让人不惜粉碎一切、燃烧一切的事,它让人痛苦、让人迷惘、让人不顾一切狂奔,一直奔向死亡。

张扬、欢子、高举,朴树、周迅、夏雨。他们三个最后谁死了,我一点都记不清楚。这部电影在我记忆中早已支离破碎,只剩下几桢色彩鲜艳的画面。欢子旷野上的大床,废弃的铁轨,散落满地的面具,高举穿着长衫,片头的黑白默片……而每一个碎片又能轻易的牵扯出无数隐秘的记忆:

1.雷雨夜晚和朴树苍白的脸
电影开头有一段甜蜜的默片,黑白。朴树黑的礼服,周迅白的婚纱。在一个旧的院子里,朴树笑着抱起她,在她耳边说话。跳出黑屏,手写体的字幕。大约是说着“我爱你”的话。
后来就跳转到这个雨夜,她暴烈执拗,走的义无反顾,朴树站在窗口,闪电下定定的脸。他承诺她任何时候都可以回来,而他自己从此不再走出那扇门。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们违背誓言换来的爱情。在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院落里,这爱情曾甜美丰盛,让他们不再孤独。可哪怕是用死换来的爱也不能持久,在敏感脆弱的时代,只有不断的爱、背弃、逃离,在不断的得到和失去中,尝到纵情的苦涩和散场后的茫然。

2.欢子旷野上的家
周一到周五,欢子属于张扬,周六,属于高举,周日,属于她在旷野上的家。金黄的田野,蓝沉沉的天,燥热的空气,没有门的门框,欢子在田野中间有一张床。红色的格子床单,布娃娃,风筝,她摆成大字形仰面躺着,穿着花裙子尽情玩耍。

直击心底的生存感和直击心底的孤独。无限敞开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世界。她在人前欢笑、哭泣,她爱着并且被爱,可她还是要回到这片孤独之中,做个无家可归的小女孩,等待天压下来,等待植物焦渴的生长。
等待一个人到来。

3.假面舞会,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高举丢失了欢子和张扬,他大喊,狂奔,很久以后找到了他们,遇见了这场假面舞会。阴冷的天气,荒僻的景象。《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郑钧诡异慵懒的声音,带有一种摄人的魔力。人们梦游般的跳舞,轻轻摇摆。高举站在人群中寻找,所有人都是同样的笑脸,隐藏在面具后面的世界中,只有高举是暴露的,无措的。人们双双起舞,又不知何时离开,散下满地的面具,和凌乱的被践踏的高举的记忆。

4.录影
他们三个在一起的时候录了很多影,把DV放在前面,三个人一起在镜头里说话。欢子总是最活泼,她大笑,介绍他们每一个人,她说张扬可以用很多种语言说我爱你,朴树就轻轻的说je t'aime。后来她和高举要自杀时也录影,穿着他们多年前的衣服。高举说如果我死了你没死那你怎么办,她说我就去找张扬。

又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青春一定要死。
答:因为青春充满了漫无边际的孤独。我们寻找爱,寻找温暖,寻找一个能进入自己世界的人,也寻找能进入别人世界的入口。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找到了,我们安定下来,互相拥抱,歆享无尽的甜美,纵情的亲吻和歌唱。但转身之后,唯有孤独。欢子的孤独,张扬不能泯灭;张扬的等待,是时间静止的绝望;高举的现实和疯狂,走向没有尽头的旅程。当所有人在原地消失,记忆也慢慢风干,关于青春的碎片燃烧成灰,什么都不曾发生过的时候,又有新的人在演着他们的故事。

-----------------------------------------------
印象里,高晓松说,这部电影原本是写给老狼和郑钧的,结果等到拍的时候,他们两个都不再是青春年纪了。所以就成了朴树和夏雨。

2002年,老狼发行《晴朗》。专辑最后一首歌《月光倾城》。我喜欢的要命。同时喜欢的,还有专辑里老狼的话:“感谢所有的朋友,日子和等待”,和“有一天,当所有的碎片成灰,我们重来”。
2004年春天,我折了很多纸飞机,把这两句话写在翅膀上,从教学楼最高的窗口扔出去,忧伤的等待青春到来。

5 ) 青春是个虚词

这个片子要趁年轻看。
可以想象,如果我早几年看到它,一定会三呼万岁,五星力荐。可是上研后,内忧外患之下,对“青春”这样的字眼十分过敏,审美疲劳,就好像每次治病都用青霉素,不会犯错,不会要命,但生理和心理都有微微不爽的抗药性。我已经有点烦躁,把青春当成一罐万能的理由。
所以,其实我很想装酷,甩个三星。
但是,里面很多很棒的细节,我很爱,比如开头的默片和布置在田野里的床和房间。

“青春”大抵就是一种自残自愈的病吧,年轻的时候,趋之若鹜,过了一个年纪,嗤之以鼻。小时候,天天想着从机器猫的口袋里淘宝,长大了,这些把戏都成了笑柄,还嫌不高级。
我就是不太清楚,青春它到底是真实存在的一条路,还只是一块无人接近过的路牌,那些所谓的青春的伤疤和痛楚,到底是一扇必须打破的窗子,还只是一朵遮瑕的窗花。
青春啊,它到底是个实体,还是个虚词?

高考完的暑假,我唱《那些花儿》,以为我们那群人就是歌词里的花儿,而我会变成最忧伤的歌唱者。现在,我很想变得优雅,变得深刻,同时在不出卖太多底线的条件下,变得很有钱。于是,我不能太喜欢“青春”,因为青春有瘾,青春是伤,它有最充分的解释力,也是最不必要的妄想症。所以我要学会远离它,远离它浑身沾满的疑问、疯癫和冒险,再也不起誓言。
青春应该很贪婪,但青春的人不生贪念。

6 ) 晓松再次表明自己是性情中人

1。这个电影比我想象中好很多

我原先以为这是一个无病呻吟的,矫情做作的片子
但事实上这个电影很有趣,也很有内容



做作的不过分


2。浪漫和滑稽只有一线之隔。。。

浪漫是个很难拍的东西
有一点不入眼的东西,就会让人觉得很滑稽

这个电影,滑稽的不过分


3。塑料人显然是一个符号
我看到很多人喜欢这个符号--觉得寓意丰富。。。

而我觉得,塑料人只是代表“其他人”而已
青春是唯我独尊的
除了我们所爱的人---“其他人”是那么的没有特点和没有意义---

所以电影里很多配角都只有画外音而已

我们是那么的不在乎其他人的存在
---以至于非要把这一点着重的表达出来不可---

但是,尽管如此,我真的不喜欢塑料人这个道具
因为塑料人实在是不好看


4。这个剪辑到剪辑师手软的电影。。。究竟讲了个什么事呢?---
其实很简单,

高晓松想讲的就是---这就是青春

那个爱情大于一切的青春

那个为了浪漫的名义可以轻率的去死的青春年代

那个这一刻的感觉大于一切的青春

那个没有吃喝拉撒睡这种恶俗事务的青春。。。

世界的一切就是3人相互纠缠的一生。。。

残酷也是一种爽。。。。。。。


呵呵

故事,是不真实的,也没必要去较真
(相信晓松也没有想过去跟观众解释“他们为何会如此守约”这样的问题)


但是这种感觉却是真实的

这是我们曾经真实的冲动


要不叫“青春祭歌”呢


5。总体上觉得,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中国的话,感觉上稍有那么点不对路

因为就中国的大环境来讲
还没有浪漫到这个程度的气氛和土壤

所以,稍微有点别扭

以前这么个浪漫法的,似乎只有法国片里有
所以我个人暂时还一下子不太适应

最不合时宜的---恐怕不是草地里的小床和海边party
而是目前的中国哪个大学也不会开明到让学生作这样胡闹的毕业论文---还得到教授的支持
要不说中国没土壤呢


6。第一个镜头老狼的歌就极好

影片一开始的默片风格,一下就抓住了我

然后是夏雨称体重---给人1角钱---那人很诚信的说“找不开”
---开始有趣了

然后是有求必应卡,呵呵

然后是“三个郁闷的家伙”----哈哈。。。很逗啊
---因为名为“三个郁闷的家伙”的玩偶只有两个
(郁闷这个词真是百搭啊!)

。。。

好玩的地方好像还有几个


7。那个在海边挖坟坑的老家伙很讨厌

太做了


8。“为什么那天你让我吻你”的那个男孩更讨厌

看得我一身疙瘩

太做了太做了太做了太做了



9。开头和结尾的火柴我极不喜欢-----------好像喜欢的人还不少

原因是点燃后被放大无数倍的疙里疙瘩的火柴头---模样实在恶心


10。我想结尾的意思,应该是周迅死了,而厦雨没死吧

这样比较有意思

周迅死之前有点小感动

除此之外不是很能投入


11。想想。。。周迅凭什么让两个小伙这么为她折腾呢?。。。

但是周迅的个人感觉非常是这个意思

简直是量身定做


12。电影里面一提到假面舞会

我就知道里面有隐喻

所以本能的很反感

而这个电影里出现了N次。。。

最反感的是第一次

就是田震做梦梦到了假面舞会

我大胆的说一句,这是不可能的

假面舞会没有流行到这个程度

还是那句---中国没有这个土壤

7 ) 再看《那时花开》

又看了一次电影《那时花开》,感受的不是电影里的情节,而是原先在看这部电影的场景。一切好像又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几个人一起在新街口的小音像店淘碟子那阵子。原先想看的电影大多在面儿上找不到,很多获奖的作品都没有上映,正版碟子很难找到。
那阵子我们经常到那家小店儿去,老板都混熟了。于是可以直接进后院淘,后院就是北京的老宅子,不到8平的房子,夏天倍儿潮,碟子有的都蹿了绿毛。老板说他经常到北影厂去偷“内部片儿”。那种碟子一般都用黄色的牛皮纸包着,上面还有“内部资料”的字儿。我们经常被这些字儿所吸引,后来才知道都他妈盗版商自己个儿印的。不过,那时也接触了《安阳婴儿》《小武》《西西里美丽的传说》这类在市面儿上见不到的好片儿。 当时我们还很磕,非艺术片儿不看。大片儿都是学校组织去看的什么《风语者》《珍珠港》,那时我们都说那些玩意儿就他妈一糟粕。现在想想,就是谁看过什么禁片儿谁就牛B,完全的虚荣心。
  有时看电影会有学习剧中人的欲望,记得那时一帮人聚在一起看贾宏声的《昨天》,觉得那人把帅都搁车上了,推帅了!那时几个朋友都开始飞叶子,我不敢,怕上瘾,他们就说我怂。我继续磕,磕电影,磕音乐,磕画画。后来很少跟他们在一起,有的人已经没有音讯,有的去了外国,有的和我一样上了学。
  《那时花开》也是那时买的“内部片儿”。就是因为喜欢朴树和周迅才买来看,第一次看看不懂,压根儿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只觉得那样拍片儿绝对有感觉,不知怎么着,后来自己写的那些东西里也有了这部电影的影子。当然我的那部片子因为很多原因而没有拍成,仅仅五个分镜彻底夭折了。

8 ) 我们的宗旨就是让不孤独的人孤独

老狼的《月光倾城》在看完《那时花开》后循环了很多遍,顺便循环的还有《一生有你》和《那些花儿》。每次都要感叹一遍,高晓松的朋友圈啊,有我最想要的样子。

其实自己很像活在世纪之末世纪之初的年轻人,喜欢流浪歌手,爱着诗人和摇滚,向往影像里的热烈与狂妄的青春,喜欢在旷野的单人床上幻想孤独,眼里只有自己喜欢的事物和人,其余都像是塑料模特一样,充耳不闻无视不见。

在片尾曲《那些花儿》出来后,演员阵容里赫然有周迅夏雨朴树田震几人,音乐制作里也赫然有张亚东老狼郑钧和朴树,好想回去,回到他们还没有老去的时候,回到那个“一生有你”的校园时代。

总觉得他们与我十分相近:

周迅是我最喜欢的国内女演员之一,别以为之一会贬低怎么样,因为我最喜欢的也只有两个;

她是牡丹,是美美,是明明,是李米,是顾晓梦,是凌雁秋,这里,她是欢子。

夏雨是让我欣赏的男演员,《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直惊艳着,也喜欢他爱人袁泉;

朴树老狼郑钧高晓松这几个人放在一起,总觉得是一个集体,不应该特定分开,这四个人,现场我是见过三个人的,除了高晓松,其余都有幸听过他们的演出。

在去年的上海,我一个人坐在地上看着音乐节大屏幕,流着泪听完了朴树的《那些花儿》,朴树几乎没唱几句,将话筒交给台下的我们。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where the flow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girls gone? where did they all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young men gone? where the soldier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 graveyards gone? where have all they gone?


直到很后很后的后来,我看了这部电影,完全是冲周迅看的。

看过了很多说高晓松的处女作装逼炫技的评论,有的时候特别喜欢和别人唱反调。

你喜欢的我偏不喜欢,你不喜欢的我就喜欢了。

其实也不是故意抬杠,只不过,欢子张扬高举的故事这次真的打动我了。

很想把这部片子当做另一个版本的《阿司匹林》,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最后周迅和夏雨吃了什么药,是毒药吗?也不知道究竟谁死了谁第二天醒来,只看到了夏雨和朴树再次见面两人饶有趣味的一番对话:

“有票了吗?”

“有了。”

“去哪儿?”

“地狱,你呢?”

“天堂。”

“那来世再见吧。”

“我会想你的。”

然后转身交错,离开。

高举和张扬真是两个不同的人,连欢子自己都说高举是眼睛,而张扬是孩子。

高举在三人分道扬镳恪守诺言的时候开始了伪装者的游戏,午夜热线的陪聊者,投资拍摄的农民企业家,出租车司机,三个身份,改名叫高乐。

高乐,你真的是叫高乐吗?

提到高乐的时候我想到了另一部更喜欢的电影,鄢颇的《阿司匹林》里梅婷的前男友就叫高乐,说是和廉价香烟“高乐”同名。

高举和高乐,我还是喜欢高乐。

你要说高乐是孤独的,我就冲这名字,我绝对信。

变身农民企业家的高乐用方言推销着自己的产品,他说他们正在开发,用它可以怎么怎么样,只记得最清楚的一句是可以“骗姑娘”,他说它可以让孤独的人变得不孤独,也可以让不孤独的人变得孤独。

孤独和寂寞比起来好像清高了不少。

高乐三次问欢子,就像最普通的“骗姑娘”的方式一样,“你美吗?”“美”“你寂寞吗?”“我不寂寞。”

很想替欢子补刀一句说:“其实我孤独,我想念我两个朋友,他们一个叫张扬,一个叫高举,他俩是情敌,为了我。”

还是三人行的故事,友谊和爱情的矛盾却在高晓松们的青春里处理的如此文艺让人回想。

“周一到周五欢子属于张扬,周六属于高举,周日属于她自己的旷野。”

我喜欢她和高举在一起的时候,因为短暂而珍贵,他们总是去看电影,一部又一部,出来就嘻嘻哈哈的吐槽是多么难看,接着还是去看电影。

我想,如果现实中身边真有个高乐的话,我倒很开心。

因为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电影。


高乐假借给异国的女友蓓蓓写信对着欢子说“我爱你,高举”,欢子重复了一遍。

她忽然回过头来直视镜头,这一幕任何人都记忆犹新。

后来看高晓松的采访,他说就是那个镜头当时是那么让他感动,他在那一刻差点爱上周迅了,他说周迅以后一定是一个艺术家。

多次拿着电话的周迅,让我想到了后来《苏州河》里的那个摄影师在电话亭的一幕,“喂,呼两次26089,留言:速来黄河路”。

特别喜欢高乐和欢子在海边的一幕,喜欢生日蛋糕的惊喜,喜欢充满灵气的少女在醒来的清晨向辽阔的大海招手,自信的说,那艘船是一定是来接我的。

“我们就这样在一起了吗?”

“是啊。“

“不分开了吗?”

“那样会更快乐吗?”

在这里,高乐还是高举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要结婚了。

你看我总是分不清电影和真实的人。

后来两人在最后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旁白说:“看电影的人被自己看了,像一个悠长等待的结果是时间未曾流逝,而成长是忘记了提问的回答,然后是回忆比幻想还不真实,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生活是无法被记录的,但可以被歌唱,我们要歌唱了。”

听见了吗?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所以我只在电影里相信爱情。

有些感觉总是很奇怪,明白张扬,或者朴树,是欢子,也是周迅爱情轨迹里重要的存在,但潜意识里并没有笔墨写他。

他还是个歌者吧,拿起吉他看着欢子和高举在假面舞会后消失在铁轨的旁观者。

消失,遗忘总在消失之前。欢子和张扬消失在爬长城后,整整三天,却是过了一个年份。

消失后高举利用他的毕业课题,证明两个人认识的几率是十层关系的猜想,四处打听有人是否认识欢子。后来也没给出什么答案。但是事实是,梦里出现的人真的会醒来重逢。

张扬和高举的不同,就是一个被动和主动,一个等待与找寻的区别。

不能说欢子到底更爱谁,讨论这个问题就像他们三人的承诺一样毫无意义。

朴树对着电脑敲着很多很多文字,记忆涌上心头,他甚至幻想枪杀他们的照片,像对岁月叹息发怒不甘的预备嫌疑人。

电影开头和结尾都充斥了大量音乐MV式的黑白画面,沉默,快速剪辑,看不大懂的剧情。

事实是,这片子开头我承认我看的一头雾水,后来看录像带的DV开始,慢慢渐入佳境。

忽然有一个设想,如果这个故事给娄烨或王家卫去拍,又是一副什么样子?

如果给《那时花开》换个封面海报,不让它那么非主流一些,像《苏州河》那样,是不是会好一点?

很难想象,这片子也曾被当做是禁片。

感叹岁月的流逝,像“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年少不经意的我“”。

“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很想成立一个看电影的秘密组织,

宗旨是什么呢?

我们的宗旨啊,就是在一起,让不孤独的人孤独起来。

短评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1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看得要懂不懂 和青春一样迷茫。

14分钟前
  • 唐喜乐
  • 还行

小Z那年你戴着墨镜在深夜里对我说的话,在近巨鹿的那条小弄堂里,被她们揉皱了,揉皱了,随风掉进影像无底的盒子里。

16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那些花儿。。。是注定烙印这青春的痕迹

18分钟前
  • 柯不悔KOKIKA
  • 推荐

平凡之路

23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做作的片子

25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还行

很真的电影,没装

27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推荐

 青春真令人讨厌

32分钟前
  • icancu
  • 推荐

啦啦啦,開呢

34分钟前
  • 力荐

呃...

35分钟前
  • Ex
  • 还行

加油

36分钟前
  • 徐一
  • 还行

朴树

38分钟前
  • 露娜peace
  • 推荐

无法超越的经典之一。

39分钟前
  • 杨晴砚
  • 力荐

周迅空有一身灵气却为了各种人情债演的多是烂片,高晓松玩了一把形式主义但本质还是空洞乏力。OST还行,朴树那首片尾曲《那些花儿》不用说了比电影经典太多。浪费夏雨朴树周迅的青春怒放~~

44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还行

不知所云

48分钟前
  • ▲S▼
  • 较差

2012.8.18刚上大学时候看了好多遍那时花开,总看不懂还总喜欢看,刚才顺手点进去又看了一遍,被触动了神经,才感觉到过去很多年再回头看以前时光的那种。。。。。。

51分钟前
  • Norah
  • 力荐

我的下铺已经很久没有人睡了。

53分钟前
  • 大飞
  • 还行

曾经能背下剧本

56分钟前
  • 装饰泪
  • 力荐

对着照片开枪,却杀不死回忆。带着面具跳舞,却找不到舞伴。遵守诺言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换个身份入局。欣赏爱情的唯一方式,是将过往录成影像留存。那些岁月已经随风而去,执着等待的只有一个天真的孩子。那些花儿已经远如隔世,留在这里的只有一双炽热的眼睛。五天用来相爱,一天用来背叛,一天等待死亡。三人行必有我失。真想不到高晓松曾经是如此先锋,如此大胆。以默片开场,无处不在的塑料模特将生活的坚硬,化为一种梦幻的柔软,于是双秀园1号便以应许之地的姿态降临,中间穿插着出租车舞台剧,以及深海与鱼缸贯穿的狂想。车站的假面舞会是全篇最棒的一段,玩具火车突然变大,恍然间同学老师跟随列车轰然远走,只留下迷茫的少年独舞,还来不及弄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各自奔天涯。青春是一根火柴,点燃就是结束。八零后再也回不去的绝版青春。

58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推荐

朴树真萌

1小时前
  • Charli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