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谈影片《黄昏之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谈影片《黄昏之恋》
范典/文(07年旧作)
从上次看完《龙凤配》后,我知道比利·怀尔德已经迷恋上赫本的清纯了。在他的影片中,女主角和男主角总是经历了一段挫折后最终结合在一起,《龙凤配》是三角恋,地位悬殊的爱情,而在这部名为《黄昏之恋》的1957年出品的黑白电影中,赫本与贾里·库柏俨然一对父女,年龄差距如此之大——1901年出生的贾里和1929年出生的赫本总共相差了28岁。贾里曾在银幕上饰演过西部硬汉形象,尤其是那部片长85分钟的《正午》使他声名大振。然而在《黄昏之恋》中,他虽已表现出绅士般的风流,但难掩其发福的身材和衰老的面容。为此,导演和幕后工作人员花费心机,把镜头作了滤光处理,并常常让贾里处于灯光昏昧的地方,赫本的脸本来就是票房保障的有力招牌,她总是毫无顾忌的站在最亮的灯光前。这样,贾里和赫本无疑跳脱出年龄的隔阂,演绎了一段令人难忘的“老少恋”,他们在某个下午,在“丽池”饭店的某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相拥跳舞。于是,我终于明白这个片名的来由——它与人的年龄有关、跟爱情有关、跟下午有关……
据说,当初导演第二次找到当红影星加里·格兰特,请求他与赫本演对手戏。而加里以年龄相差悬殊而拒绝参演。与亨弗莱·鲍嘉相比,加利·格兰特要更加英俊风流,可是他辞演《龙凤配》,又再次辞演了这部《黄昏之恋》,直至1963年,他俩终于在斯坦利·多南导演的《谜中谜》里合作了一回。在我眼里,影迷们期待他俩的合作,是基于一种审美情趣,而导演及制片商的几次“撮合”明显是冲着商业效益去的,像加里·格兰特那样的“孔雀”型的男演员,凭着资历和脸蛋摆架子,赫本一定有所风闻。她的表演没有冲破自身“美貌”所限,在之前拍摄的这几部影片,虽然好评如潮,也得到了大大小小的奖项,赫本的表演技巧明显没有更大的突破。尤其是看过《罗马假日》、《甜姐儿》之后,她的舞蹈、美貌已经显现一空,此时她已经结婚,神情中偶尔带上一丝成熟的韵味,然而眼神中的忧伤仍在。她又一次出演了“少女”,出演了她自己,以本色的美征服了观众征服了半个世纪之后的我。我想,有资历、名声更响的人,比如加里·格兰特会对这些嗤之以鼻,他眼里的赫本是个大概的形态:一尊名贵、工艺精湛却毫无价值的花瓶……而亨弗莱·鲍嘉在出演《龙凤配》时对赫本指指点点,完全是因他个人问题,他在政治问题上受到了困扰。对此,赫本却毫无怨言,多年后,她对儿子说:“也许他(亨弗莱·鲍嘉)说得对,我不适合演戏。”
我至此看过的赫本的影片中,她饰演的角色都清纯、善良,具有很好的修养,《龙凤配》中的莎宾娜在巴黎求学并爱好烹饪、《罗马假日》安妮公主贪玩、淑雅却老是上当受骗、《甜姐儿》中的女孩乔爱好哲学,在这部《黄昏之恋》中,她总是身背大提琴穿梭于巴黎公寓。
似乎她的电影与巴黎这座城市密不可分,《黄昏之恋》她饰演的这个学大提琴的女孩子亚莉住在左岸。影片开始,她的父亲夏弗先生站在水塔顶用高倍摄影机偷拍名人隐私。他的一段独白成了全片开头语,随着一组组镜头展现,那些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在接吻的巴黎男女,是不是浓缩了巴黎人浪漫、有趣的性格特征呢,这无疑给整部影片投下了浪漫的背景色彩。
亚莉与父亲一起住,她平时在学校学习大提琴专业,与一位男同学相处甚好。她的父亲夏弗先生是一名私家侦探,常受雇于他人调查一些男女苟且之事。他把这些独家搜索来的资料分门别类锁在柜子里,却不意被自己的女儿翻来阅读。这一次,夏弗受雇于一位疑心甚重的富豪男人调查他偷情的妻子。夏弗调查的结果是,那位妻子总是与一位名叫法那肯的企业大亨单独呆在一起,在“丽池”酒店的某个房间,每日下午唤来吉普赛人组成的四人乐团,然后演奏一些华丽、悠扬的圆舞曲,有一首名为“意乱情迷”(有待考查),演奏完这首曲子,乐团便离开了,只剩了这位太太与大亨单独相处。这位醋劲大发的丈夫在私人侦探夏弗的住所听完了报告后果然大发雷霆,并扬言要开枪射死那位大亨。这时躲在另一间房间偷听的亚莉得知消息后,在学校课余时分打电话去报警,却遭到拒绝——理由是巴黎每日在发生成千上万的谋杀案,当一件事情还未有结果之前,出动警力是一种人力消耗——于是亚莉决定单独出动。她避开那个守在门口怒火冲天的吃醋丈夫,从阳台爬入法那肯先生的房间,道明了原委。当然,她跟那位夫人调换了角色,夫人从阳台逃走,而她与法那肯先生用巧妙的演技骗走了那位怒气冲冲的丈夫。之后,法那肯爱上了她——在他眼里,她是一块嫩肉,没有事故的沾染,毫不理会他的感受,他一向被人谄媚顺从养成的自高自大受到了挑衅。
第二天,亚莉在下午又与之见面,原因是他要离开巴黎了。她帮他整理行李的方式是,像孩子一样跳到箱子上,然后把鼓囊囊的皮箱锁上。分别时她已经爱上了他,从他外衣口袋里拔下一枝康乃馨聊作纪念。再次重逢是在音乐会上,亚莉用望远镜看到了他,当时台上正在演奏瓦格纳的《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中场休息时两人相遇,弗那肯邀请她第二天到丽池饭店约会。恰好亚莉的父亲带回一件雪貂大衣,说是替客户存放在家中。因为亚莉听闻了太多法那肯的桃色新闻,聪明的她打算戏弄他一番。于是她将雪貂大衣藏在大提琴盒中,到公寓时换上,并向弗那肯先生吹嘘她接触过的富有男人。果然弗那肯受骗,在几天游玩、接触过程中,他不时向她追问那些男人的来历,而她总是能够讲出他们的细枝末节来,不由得他不信——其实那些讯息均来自于她的“个人图书馆”(即她父亲的调查案卷)中。在她给法那肯先生的录音留言中,她总共留下了她接触过的19位男人的身份职业,法那肯先生崩溃了,她的不愿透露姓名、对自己底细的了如指掌、外表纯净,却与如此之多的男性有过暖昧关系造成了她在他心里的印象——神秘。于是他去土耳其浴室洗澡,碰巧碰上那位扬言要枪杀他的吃醋丈夫,并把夏弗先生的名片递给他。于是故事终于到了揭开谜底的时候了,其实对观众来说,这不是什么悬念了,但我们很有兴趣看它如何表现,如何收尾。
法那肯先生找到夏弗,当时亚莉正在卫生间洗头发,剧情很巧妙的卖了个关子,然后等次日夏弗先生找到法那肯先生那儿,将自己女儿的资料交给他时,终于说明了底细。并请求法那肯先生不要伤害这样一位纯洁的女孩。到了分手时刻,亚莉强忍泪水,表现出那种随意的符合她扮演的那种“风骚”女性身份的大度,但是法那肯先生感受到了她心中的忧伤,当她跟着火车边跑边向他说自己有很多人追求、让他不用担心之类的话时,他再也忍不住,一把将她揽上火车。他们不久便结婚了。
故事似乎编得天衣无缝,但是我总要怀疑一个有着过多绯闻的男人,对待一个对自己了如指掌的女孩会否动情。大多男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人隐私,而不是将自己透明的呈现在他人眼里,更不用提像法那肯先生这样有名有地位的男士了。而亚莉小姐显然是个吃饱了饭、善良过了头的人,她甚至不甘冒生命危险从阳台爬过去向一位互不相识的男士通风报信……这个故事之所以编得离奇动人,正源自这些机缘巧合性,如果两人不是通过一种奇妙的、惊心动魄的机缘见面,我想那位风流成性的钻石王老五法那肯先生就不会对她产生深刻印象。在这部片子中,贾里·库柏很好的演绎了这位风流大亨,但是被一个小女孩耍得团团转似乎缺乏说服力,这不是贾里的问题,而是编剧的问题。我认为赫本饰演的亚莉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父亲干私家侦探,她耳闻目染了很多离奇古怪的富人生活,因此会对这些生活产生想象,也由此培养成一些虚荣的坏脾气,当她存心耍弄法那肯先生时被其识穿,当法那肯先生离她而去时她突然醒悟自己正在深爱着他,而夏弗先生也适时出现,说明了一切,但这时已经无法挽回她的初恋……如果影片按照我的方法去演绎是否更合乎逻辑呢?可以想见,亚莉小姐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了艰辛,她必须忍受一位风流成癖的丈夫,而且她的婚姻建筑的根底是她的初恋,她没有完全享受青年时代的起伏波折的爱情坎途就奋然嫁给这位花花公子,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从这一点看来,她无疑是单纯得彻底,像一个爱情白痴,或者说她是极具虚荣心的女人。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否象征着她的爱情刚一开始,就已经走到山穷水尽了呢?难怪故事发生在巴黎的黄昏,虽然浪漫,却不免充斥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唏嘘哀惋。
有一个细节,不知观众注意到没有,当亚莉救了法那肯先生一命后,急着离开,却向他坦言自己不喜欢年轻的男人,因为他们冒失、自大。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完全是在讨好法那肯先生,并且向他暗示自己喜欢的正是像他那样成熟的老男人。她曾在父亲搜集的资料里看到他的相片,当时惊呼他像极了林肯总统,赞他英俊。正是这种好感导致她下意识中去讨好他,奉承他。这样,转念一想,我们就不难猜到亚莉那种潜意识中活跃的虚荣心,她不喜欢那个和她一起学琴的年轻男人,虽然他家境好,出身好,但那是一种平静、呆板的生活象征,她冀求的正是法那肯那般充满浪漫、被人追崇、跟踪调查的生活。她喜欢那些乐团围绕身边,喜欢他调情时将她的高跟鞋藏在口袋中,喜欢他在不明原由的情况下吃她那些男人的醋。她的聪明,换个角度来说,不比《名利场》中的夏普小姐弱小。因此,编剧强调她的纯洁,我觉得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这部片中,奥黛丽·赫本没有在演技上超越前几部作品,她年近而立却依然扮演着清纯少女,但无人不为她的美貌动情。看来故事开头那段冗长的独白完全没有什么必要,就像大家都知道奥黛丽·赫本要出演什么样的角色,巴黎的浪漫无需注解,这早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实了。
瓦格纳
http://baike.baidu.com/view/8233.htm
《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特利斯坦与伊索尔德》
http://baike.baidu.com/view/362613.htm
黄昏之恋
http://www.dyzdy.com/html/movie_article/2/2773.html
贾利·库柏
http://www.cyworld.com.cn/club/album/list.php?startpos=2&clubid=202000011136&folderid=32
2 ) 奥黛丽赫本 Ariane的追夫手段
Ariane这个角色告诉我们绿茶婊和奶茶妹是可以合体的。心机girl可以单纯,单纯girl可以心机,心机是手段,单纯是内心。作为一枚高龄少女,这诱夫手段,快点get起来。
这个剧确实一片俗气,而且很不真实,我已经看了够多对它的吐槽了。但我觉得它自有可取之处,至少,它有一个点具备操作意义,那就是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少女Ariane的追夫手段。
19岁少女追老司机兼钻石王老五,终极武器一定是她的纯情,这个设定几乎是老少配官配没错了。这个剧里也是,但并不只这么单薄。最后Ariane楚楚可怜追火车那一段,老头子终究一把揽她上车宣告沦陷,如果说这是少女的纯真打动了老司机,那两人第一次分别时,少女也是楚楚可怜地向他要了一朵临别小白花,放在鼻尖仔细嗅着,又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久久送别,也够纯情了,但老头子就是头也不回地走了,而且第二次见面时,他居然想了几次都没有想起她。Excuse me?按照套路,就算当时离别,但也应该是“那个纯洁纤细的身影,淡淡地留在记忆里。“ But,人家真的就忘了……可见,仅仅是单纯、纯情什么的,是不能撼动老司机那颗老心的。
很显然少女也意识到这一点。她很聪明的地方在于,她思考问题很善于从对方出发,然后去进行调整。第二次在舞会上见面,她知道老司机忘了她,并且看到他在她和他带来的舞伴中来回看了几眼,选择了那个舞伴时,她便知道仅仅”展现真我“是不行的,”真我“并不一定有用,你还是得投其所好。于是,她思考他是什么样的人,也回忆和总结他喜欢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并且模仿她们。第二天,女孩就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姿态出场了,一种并不是她自己真实模样的姿态,一个风骚、情场老手、难以被征服的年轻贵妇。
在这个新人设里,一开始她还是在观察、试探。第一回合效果不错,她也找到一点感觉,回到家围绕 anklet就开始新一轮的计划,打算第二回合,用脚链这种当时新奇的,贵妇和熟女竞相追求的潮流继续颠覆他。不过,她实在聪明的很,她并没有打算又以第一次那种优雅贵妇的姿态出场,他不喜欢单一,于是这一次,她玩儿着风骚,却打扮成少女,一举一动都是少女,人家说什么都要小小顶一下嘴,把鸡腿放进别人衬衣口袋里,这举手投足的,又纯又骚。
升级版人设很成功,并且她还总结出两点:他的嫉妒心是可以继续利用的 & 顽皮一点效果非常好。顽皮是她的本色出演,这个趋势很好,至于老司机的嫉妒心,在她跟炮灰男同学的对话里可以知道,她将这作为主要突破口。于是我们可以看见第三回合,她留言猎物清单啦、爬在地上找鞋子啦、用鞋子敲老司机的头啦,种种行为,恰到好处。值得一提的是,她列出清单的时机是在老司机接到其他妖艳货的电话时,她不当面说。结合她一贯的神秘作风,比如万事说一半,准点就走人,可以看出她还很是摸准了吊胃口的点。
最后一回合,老司机反手来了个釜底抽薪,让她措手不及。她一下子就龙门卸甲,从初入江湖的情场小黑马变成了被抛弃的无辜小猫咪。最后追火车,这就不重复说了。只一点,她最后又回到了索要一朵小白花的人设,放在鼻尖嗅着花花儿,水汪汪的大眼睛送别着,同时追火车。终于,老司机沦陷了。你说他是被少女的纯情打败的吗?最后一幕看来,是的,如果少女不表现出这纯情无助的一面,他真的就走了,毕竟,火车不等人。但仅仅是纯情吗?不是的。Ariane用来打败老司机的,是出于纯情的感情,但是抛开纯情的姿态,用他喜爱的风尘感和性魅力去跟他斗,最终又归回纯情,不掺虚情假意。
但,还是挺狗血的。
说实话,这还是太小说了。这种事要发生,前提是这个老司机要也要虽老却正。电影里这个老头子,虽然私生活乱的很,别人自杀他也很轻看,简直是个混蛋,但他是有纯正的一面。电影里的神助攻老爸知道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以侦探的身份向老司机提了很多建议,老司机一概拒收,还闭门谢客。但当老爸以父亲的身份向他提出一个请求,“She is such a little fish, put her back into water.",非常有仪态地向老司机提出放女儿一条生路,这时老司机严肃起来了。他一言不发,却当机立断决定走人。他的决定,是出于对父爱的敬重。所以,他虽然混蛋,却是一个敬重真爱的人,这样的男人现实生活中很少,即便有,这种人更注重的也可能是精神契合,而绝不是简单的女性魅力。所以,故事就是故事,狗血就是狗血。
不过无论如何,咱Ariane赫本的手段不简单,咱作为一枚高龄少女,还是可以get起来。Ariane这个角色告诉我们绿茶婊和奶茶妹是可以合体的。心机girl可以单纯,单纯girl可以心机,心机是手段,单纯是内心。大概的攻略就是,想想他是怎样的人,他这种人会喜欢怎样的人,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是怎样的人,怎样才能让他get到自己,追人,不是他get你,是你get他。这么一想,我之前的战略都是错的,哈哈哈……
最后提一点,其实我觉得让整部片子升华的,是神助攻父亲。他的父爱,让人有种“这是亲生女儿吗?”的疑惑,真的是很难得。只是父爱什么的我管不了,就想想怎么把自己喜欢的人搞到手,这比较实际。
3 ) 怎样将《黄昏之恋》做成热门直播贴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在,可以有很多种标题。例如:
《私家侦探之女爱上了情债累累的风流大叔》
《我17,他45,我们每天下午都在酒店房间里做爱》
《未成年萝莉与成熟怪蜀黍的纠结情事 更新:我们在纽约结婚了!》
《我是音乐学院的学生,男友是乐团的长笛手,但我却喜欢一个猎艳无数的欢场老男人……》
……
大叔风行的年代,无论是在小小女人帮、不靠谱女青年还是咆哮组,一般来说年龄差个5-15都不是什么问题,但相差28岁之多还是相当少见的,所以一旦开播,盖楼速度绝对是非常可观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楼主(在这里指代赫本饰演的艾莉)码字速度快的话,相信不到一小时,就会因为群众呼声太大而需要建多层电梯。至于开播顺序,我们可以假定有以下三种方式:1.像电影那样顺着时间发展往下说 2. 完全的倒叙,从一楼就表明两人已经修成正果了,然后是万能句“你们有什么好问的”,接着开始回忆 3. 各种插叙,既可以从救了法兰肯一命开始,也可以说“男友送我回家,我心里想的却是丽兹酒店那个激情缠绵的下午”,更可以直接抛出“大叔从美国回来了,我还是像以前那样每天下午见他,你们骂我吧”此类的话,再慢慢进入正题。
不同的标题和不同的叙述方式,所造成的传播效果是不同的。比如直述和倒叙,这两种方式在刚开始较容易获得路人的支持,而插叙则有一定风险,因为在事件已经展开但未尘埃落定的情况下,大家在会先在心里对楼主进行判断,类似贴上一个标签,然后再结合故事情节、文笔水平等因素进行考虑自己要不要继续跟帖。选择第一种方式的楼主会先收获一堆同样幻想萝莉蜀黍恋的路人粉,但故事进行一半很有可能被反转,更多的人会骂她三观不正、男友虽然无趣但也不能这么玩弄感情、对大叔她是纯属倒贴,说到底骨子里还是爱慕虚荣云云。倒叙的楼主则可能最早得到一堆同样处于老少恋状态的路人的支持,而且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么就尽一切可能将自己洗白,不仅要美化两人的交往,语言风格最好也比较成熟,带着某种洞若观火的大气,并不断强调诸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感悟,努力将帖子往励志人生方面打造。至于走博眼球插叙路线的楼主,白莲花肯定是当不了了,也别想着去扭转,干脆就亮出“老子是个碧池那又怎么样”的态度,架势要坦荡荡,不编造不遮掩,以麻辣风格应对卫道人士的责骂(当然吵多了还是要表露下自己真的受伤了,这点很重要!),只要态度不改,尽管放心——总会有脑残粉认为你是真性情,当最后爱你的人跟恨你的人一样多时,也就不愁不出名了。
--------------------------------------------------------------------------------------
以上是纯吐槽,多年没写评论的我这次是实在忍不住了。怀德是我喜爱的导演,但电影却让我觉得别扭,甚至恶心。这种不适不仅是道德上的,更多的体现对导演用纯情来包装肮脏堕落引起的反胃感——赫本每次铁定随叫随到,和古柏在一起时无非就是谈论她那些不存在的男朋友们,尤其是在结尾,当赫本追着火车奔跑,告诉古柏她会有多想念他时,一切甚至开始显得可笑无比了:他迷恋的只是脸蛋和肉体,而她已然全无尊严,这是一件多么shitty的事啊。至于片中无处不在的乐队,湿热恼人的“Fascination”伴奏,以及赫本那极不相称的丑陋发型——我想我是不会第二遍看《黄昏之恋》的了。
4 ) 生搬硬套的爱情故事
与《花街神女》一样,只喜欢影片的开场。巴黎街头不同年龄职业的情人之间的亲吻镜头配合老怀尔德的画外评论,相当生动诙谐。但影片整体却很平庸。
首先是选角不当。以库柏的特色和表演风格,他更适合去演《蓝胡子》那样的去捉奸的丈夫,而不是被捉奸的花花公子;奥黛丽赫本扮相上在装清纯,但对两性关系态度和行为上却又像个熟女贵妇。感觉非常不搭。
人没选对,情感发展也处理也牵强附会。库柏第二次见到赫本一开始根本没认出来。这是花花公子本性的真实写照,同时也说明外表清纯的音乐学院女学生并没有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可后来当赫本编出十八个前男友的谎言时,他却像是情窦初开醋意十足的大男孩?两人莫名其妙的坠入爱河,让离别前的伤感显得格外的矫情做作。
片中有很多地方在学刘别谦。比如捉奸。《蓝胡子》里精彩捉奸以前写过,这里让我们看看《深宫怨驸》(Love Parade)是怎么做的。丈夫破门而入,妻子开枪自杀。痛恨交加的丈夫捡起手枪指向奸夫。枪响了,人却没倒。弹夹是空的,女人在装死!而这意外结局反让夫妻重归于好。
这场戏最好笑的地方依旧在于角色行为的颠覆性:奸夫与丈夫一起研究手枪;奸夫当着丈夫的面替女人拉上拉链……相比之下,怀尔德的捉奸戏中规中矩,缺乏新奇感。并且那只小狗多余而且不合乎情理:男人居然不认识自己老婆的爱犬?!当然,他不能认识!否则赫本的伪装就失去了意义。
对门的运用,也没有抓住刘别谦喜剧的精髓。阻断观众视线不显示给他们看,本身只是一种形式。更关键的在于情节是否足够有趣和含蓄。比如《尼洛契卡》中表现三位俄国特使如何被巴黎纸醉金迷腐朽生活所腐蚀情节。门开了,一位卖香烟的年轻姑娘风风火火的跑出来跑下楼。她怎么了?为什么要跑?不清楚。别忙,稍等片刻脚步声响起,三位卖香烟的姑娘兴冲冲地跑上楼来进了刚才那间屋子。这段情节精妙之处,就在于女孩的职业!即非服务员,也不修指甲,而是挎着箱子卖烟女郎!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屋内三个俄国佬无论有多大烟瘾一个女孩箱子里的烟也足够他们抽的。可她却跑出去又叫来两个同行来。所以她们要卖的不是烟,而是……
怀尔德手下那三个吉普赛乐师,虽然也没少门里门外进进出出。可这些动作本身对屋内老库柏的风流艳遇有何含蓄的暗示或评论?没有!他们只是在进进出出。但吉普赛人所演奏的小提琴曲本可成为一个重要戏剧元素。如果运用得当,它应像《公寓春光》里的碎镜一样释放出极大戏剧能量。只可惜比利怀尔德后面整得零碎太多,一会儿脚链、一会儿皮衣,使得侦探老爸早在旋律之前就已经隐约察觉到与库柏交往的女孩就是自己的女儿。
比利怀尔德的喜剧电影普遍较长。两个小时左右属于家常便饭,抻到一百三十分钟、两个半小时也不稀奇。长的原因有很多,老比利卖弄噱头、话唠式的编剧风格便是其中之一。例如本片中赫本打电话报警时接电话话那位警察老哥。“夫人,你要知道,巴黎有七千家旅馆,二十二万套房间。每天晚上至少有四万间里发生着你说的这种事。如果每个地方我们都排一名警察过去,那就是整个巴黎警察也不够呀。恐怕还得动员消防队、监狱,甚至童子军。不过我可不想让那些穿着短裤的小男孩们卷入这样的事情……”本来你不受理就挂电话呗。不介,比利怀尔德非要借这个只露一面的龙套之口,调侃一把巴黎的夜生活!一个龙套都那么爱白话,主角就更不在话下,赫本的那十八个男友名单在片中就重复不下三次(怀尔德真觉得它很好笑吗?)。如此一来,这电影没法不长!
与刘别谦不同的是,比利怀尔德的幽默更多强调说的是什么,而不是怎么说的。因此观众记住往往是他的台词,而不是说台词的角色——比如上面那段话,我在敲的时候就已经忘记了那位警察当时的表情。你可以说这是一种风格特点,但也可说是编剧改行当导演后不太容易克服的弱点。
5 ) 当毛利斯苍老时
毛利斯·切花利亚Maurice Chevalier是刘别谦的御用,在刘别谦去世10年后,容颜苍老的毛利斯出现在刘别谦的门徒比利的Love in the Afternoon里。对于毛利斯来说,一切已经不止是下午了,他已日薄西山。
时间不过是从毛利斯风华正茂的二三十年代过去了个二三十年,那个被刘别谦认为僵硬严肃的贾里古柏成了演花花公子的主角,而那个全世界有史以来最typical的花花公子,却成了一个小心谨慎的侦探。
这个戏,看得让我心酸。
说实话,我觉得这个角色如果让同是刘别谦御用的Edward Horton来演还差不多,毕竟让花花公子来演捉花花公子的私人侦探实在太可惜了。
我觉得这部片子是有学习刘别谦的架势,也许在所有比利的戏里,这部戏是最明显的要学习刘别谦的。但是,虽然老比利把那句刘别谦会怎么拍挂在他家墙上,他还是没有掌握精髓。
开头那一段,如果是刘别谦,必须没有旁白的。我认为比利学不像是因为他不是默片时代过来的,他太晚了,掌握不了那种silence的技巧了。
绿帽子商人去杀古柏那一段,场景设计也是非常刘别谦的,门,门里走出来的waiter,走进去的女子,多像。但是刘别谦的门不只是单纯的摆在那里关闭空间的,他的门是衔接情节发展的,这一点上,比利的门就仅仅起到遮蔽作用了,有样子,但骨子里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后来waiter进门那段,有一点起到暗示情节的意思了,可惜的是,明明门口摆了那只赫本的大提琴,不必要大费周章的去拍一群人拎着家伙进门,就足以简单的暗示了,billy学会了2+2,却忘记了2+2其实是很简单的一道题,2+2=4,等价于1+1=2啊。
这部戏里有几处是可以见到比利特有的喜剧方式,比如对吵闹的小狗说,你该看心理医生了。但是从比利喜剧的角度看,这样的喜点不多,这部戏不是他的typical。换句话说,比利向刘别谦的致敬是一种trade off,我不能说是牺牲,但是是有损的。
票友有玩票的权利,天经地义,而且,只有比利这种钻石级别的票友,才可以玩的如此奢侈,用赫本、古柏和毛利斯玩票,就好像余叔岩、杨小楼陪张伯驹玩票一样。
所以,尽管我看得心酸,还是觉得这部戏是值得收的,有意思。
6 ) 请爱得真实
首先表明,我是不认同这样的爱情观的,而在导演那这是一个带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作为巴黎名私家侦探的女儿,奥黛丽赫本饰演的艾莲接触了各式各样的婚外情,在她的心里这些都是因爱所致。而这其中,年轻单纯的艾莲对花名在外的美国黄金单身汉法兰克充满了好奇,甚至是崇拜。为了让法兰克不被要持枪报复的婚姻受害人杀害,艾莲有了和法兰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同时艾莲也知道了法兰克对于真爱的态度——爱情只是游戏。你只把爱情当游戏,我也可以装作情场玩家。侦探父亲的秘密档案成了艾莲在这场游戏中的筹码,一个个借用来的故事稍加改动就成了自己的情场经历。为了不被父亲察觉的早归,成了法兰克眼中的神秘。对于真正风流成性的法兰克棋逢对手,还是一个如此明艳动人的对手终于让他动心了。最终法兰克为了知道得更多找上了艾莲的侦探父亲,才知道艾莲的真实身份有些惆怅的离开。本就应该是如此结局,建立在谎言上爱情没理由能撑到天亮。但是离别时刻追着火车再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收尾才是爱情片观众所希望看到的结局,因为爱情总会让人愿意想得美好些,不管着爱情是否来得真实。
如果我们去思考一下,这场拥抱以后的问题。是法兰克就此洗心革面做一个为爱忠诚的好男人,还是艾莲继续花样百出地去吸引法兰克的爱,我甚至不愿意用“爱”这个字。第一种更多的是不可能,第二种更多的是没必要,那么接下来要面对的好一点就是好聚好散,坏一点就可能是相互伤害。所以回到我想说的,请爱的真实,但是其实我更想说的是,请爱得现实。对于这样一个浪漫的到讨喜的爱情故事,可能并不需要思考这么多,既然要给你造一个美梦又为何要把梦敲碎了给你看。
唉,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7 ) 应该翻译成午后之恋
虽然这部电影三观不大正,不过那个大叔的确没结婚嘛,而且按电影的诠释,最后的确是真爱嘛,不应该批判。但是现实角度来说,这么一个小姑娘这么容易拿下风骚大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PS:艾莉爸爸也是真性情的一个人嘛,原先不同意的原因仅仅只是法兰肯不是真心爱艾莉,也就是说,如果是真爱,也没什么异议。法国人真是真性情,哈哈!
大叔成功拐走少女的故事,傻逼兮兮的。。。
奥黛丽·赫本的演技略略差些,不过复古波点裙+小黑高跟鞋造型真是迷人!老比利您太坏了,蔫儿坏!越到故事最后越坏!刘别谦灵魂附体呐!
和室友一起看的,笑声不断啊,比利怀尔德很有冷不防的幽默感啊
如今看来略显老旧的故事在黑白影像之下是这么的唯美,有些地方也处理得幽默可爱。
已知加里·库珀1901年出生,奥黛丽·赫本1929年出生,求如果他们拍拖哪一年库珀的年龄是赫本的两倍?老师这题我会,1957年
2.5;冗长无趣,以稚拙的谎言挑动嫉妒,就能激发爱情并巩固成不渝的相守吗?分明是怀尔德为满足某些趣味设定的角色与剧情,相当无感。
赫本在每部片子里都只演她自己?或者说都只有一种人格——傻大姐、花痴女、身段优雅、头脑简单的花瓶?虚浮造作的演技,看久了真是甜腻生厌。台词还是一贯的好。男女主角互相打着机锋调情,喝着香槟,拥舞到天明——这种桥段,正是亦舒小说最憧憬的浪漫,师太年轻时估计受比利.怀德影响匪浅。
我在月光下触碰了你的手,下一刻,我亲吻了你,炫惑就此转为爱。
去巴黎的飞机上看的 看着海报选的没想到刚好切题 第一天的饭店就在丽兹酒店旁边 有幸亲自站在传奇酒店的广场上 赫本的衣服永远这么好看
有Audrey Hepburn忍辱的小猫一般追着火车,谁抵挡得住?
好莱坞50年代的老少恋与性暗示
傻姑娘恋爱的故事本身挺无趣的,况且同样的表演我们在《龙凤配》、《甜姐儿》甚至《窈窕淑女》中都看过了。有趣的是导演通过本作完成的对好莱坞类型片的批评,让人觉得值得推荐。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zkPfwZ_wBI/
这片子整体感觉一般,之所以觉得还不错主要是因为单纯演出了女孩子天真烂漫的赫本,花花老公子加里·库珀以及睿智可爱的父亲。似乎比利怀德的电影都有这样一个特色,那就是极尽能力渲染故事做全铺垫,然后在结尾的时候又结束的特别迅速,甚至带点反转再反转的味道,让人们压抑的情绪瞬间得到释放。3.5
大叔控花痴女拜金妹意淫教程
guys don't like get attached yet they get furious when your life is not all about him. so "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前半段的少女思春记+后半段少女的逆袭……前半段最后的赫本一手大提琴,一手白康乃馨的造型着实惊艳,后半段最后那一幕告白,即使连最冷血的人估计也会动容~~可爱的狗狗,可爱的父亲,可爱的乐队;但是剧情本身却没让人记住太多,甚至有些累赘~
小狗很可怜,乐队很敬业,爸爸真好。不如怀德的其它片子,逗笑的细节什么也不错了。最后追火车那儿的背景音乐有点儿太惨烈了。
如果最后Gary Cooper没有拉赫本上车那就是一部完美的电影!Billy真的是天才,怎么可以写出这么机智风趣的台词,设计出那么多可爱的戏(尤其是男主和乐队独自相处那场戏)。ps:A可以代表girl in afternoon!
情侣与洒水车的互动关系。如果是站定街边忘情拥吻无惧浇湿,这是比利怀尔德黄昏之恋视角下的法式浪漫;如果是洒水车在接近情侣时暂停洒水等驶过后再打开,这是天才编剧山姆森·雷佛森依照*刘别谦式触觉*所构思的别致情景;如果是情侣在前面跑洒水车在后面追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没法浇湿,这是艾默里奇又在拍灾难大片了……话说回来,为什么雷佛森的拍法不可能出现在怀尔德那片中,而且出现了也未必成功?因为它是对当下浪漫情景的一种弱化,焦点从情侣转移到了司机,在表现司机人性丰满。而法国人却在推崇极致!只是这个极致的对象是——爱,而非金钱权利和名声等世俗欲望。法影与好莱坞属于:主题对立,情绪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