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改编自唐笔记小说《博异志》中的《敬元颖》一篇,在原作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扩充。
首先是主人公陈仲躬,原作里因修学而找一处僻静之地,他一开始就知道古井溺人之事,但是因为“靡有家室,无所惧”,这是典型的识破神怪的主人公的特质——正直无畏。所以陈仲躬在看到井中异象之后仍能凭自己的意志摆脱诱惑,也正因他有此品性,才让古镜选择向他求助,引出后面的剧情。之后陈仲躬的主动性就稍弱,一切节奏由古镜掌控,陈仲躬只是一直在执行,当然他的好意得到了回报,免于一死。虽然古镜曾许诺“世间之事,无所不致。”但陈仲躬后来并没有获得钱财或宝马美姬等物质回报,而是修学大成,文战累胜,成为大官,好像和古镜能招致万物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更像是陈仲躬因为自己正直勇毅的品性而最终达成人生目标,加上他与古镜并未产生任何私人感情,所以他与古镜的相遇相别也只是人生中的小小插曲。
而电影中的陈仲躬首先就是带着一个明确的目标——为母抄经,由此直接拓展了两个外部环境——家族和宗教。也衍生出了多位配角,书童、老仆、母亲(代表正统意识形态)和老僧(代表宗教信仰)等。故事立马就丰满起来,而陈仲躬的形象也在众人的衬托下显得饱满立体。天真又容易惊慌的书童衬托了他的冷静无畏——在夜里怪声、工人坠井,童子逃回家的情况下依旧坚定在此抄经,老仆和母亲衬托了他的叛逆——选择了一位“非人”伴侣,老僧则衬托了他的天然人性——沉浸爱情而忘却“戒女色”的忠告,这是反教条的。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古镜一开始化为明艳女子娇语求怜香惜玉,被陈仲躬怒斥赶走,而第二天则衣着清丽,水岸抚琴,琴声泠泠,女子一言不发,也不看陈仲躬,演奏完便迅速起身准备离去,陈仲躬忍不住开口挽留,在琴曲上寻找话题,两人才得以共处。这强调了陈仲躬并非贪色之徒,而是被风雅之事所吸引才产生好感,也使得古镜感到他与别人的不同,而越发不忍下手毒害。当然这也削弱了陈仲躬原作中异常坚定的性格,他会克制不了自身天然的情感而亲近女子。电影中陈仲躬第一次在井中看到女子的美貌,半个身子已经探了进去,千钧一发之际,是脚不小心提到了水桶才清醒,而原作中是凭自己意志离开从而“识破真相”的。当然如果不这样改动,不把主人公的异于常人的品质稍微削弱一点,一场浪漫的邂逅也就无从开始了。
相比陈仲躬,古镜的形象做了更大的改动。原作中古镜先是在井中显现美貌女子形象魅惑陈仲躬不得,而趁毒龙朝会时期井水干涸,前来找陈仲躬寻求帮助。陈仲躬派工人下井捞出古镜后,古镜再次以女子形象出现感谢,并请求陈仲躬第二天搬家。搬家三日后,原先的古井塌陷,并波及了院中房屋,相当于反救了陈仲躬一次。之后再无交集。
原作中花了较大的篇幅强调了古镜的特殊之处,它是音乐大师师旷所铸的十二面镜子中的第七面,名为敬元颖,师旷铸镜严格按照日月时序,敬元颖便是七月七日午时在首阳山前白龙潭所铸。镜背有二十八个古文字,每个字掌管着二十八宿,还有日月四神兽之图。这些介绍看似与故事情节无关,但作者花了如此大的力气细致描绘镜子的由来和形貌,就是在表明古镜出身高贵,有很大的能力,本不应成为妖魅。
电影中坠井的都是贪恋美色的男子,小书童因为年纪尚小不通人事,只知道害怕才幸免于难,而原作中坠井的人并不只于男性。陈仲躬刚搬进去的时候,就有一位邻家前来打水的少女常徘徊于井边,最后溺亡,如果古镜只化作美貌女子,何以魅惑少女?陈仲躬也有同样的疑惑,他问了敬元颖,古镜回答说,它能任意赋形,随它要蛊惑的对象的喜好而变,这点耐人寻味。镜子通常来说,像剑一样是属于法器,如“照妖镜”的设定,能照见真相,显现原型,克制魅化。小说中照井也就是照镜,井水和镜面的功能融为一体,人不能看井水,也意味着不能看镜子,镜子里照不到自己,更照不到真相,只能看到自已欲望所显现的幻象。但是这面镜子是上古宝镜,并且背面的文字和图案都具有标准的符咒功能,何为丧失其能力,反而妖魔化,扭曲了本来的用途?
因为毒龙的存在。
虽然古镜掉入井中被毒龙所驱使是小说中明明白白讲述的事实,乍一看也没什么奇怪,但背后的真相很隐晦——毒龙并不是邪魅,古镜无法照其原形使其失去妖术,因为毒龙是天界的,它不是妖,它是神。
毒龙虽然自汉至唐间杀了三千七百人,但从未被天道所谴。它与太一神身边的侍龙交好,每次要求集会时,侍龙都会给它打掩护让它缺席,所以井水一直未干涸,古镜就得不到求助的时机。毒龙此次朝觐还因为河南大旱被问责,这就说明它是河南的水神,是负责守护河南的,但是它却好食人血,草菅人命,那古镜虽也为神物,被上古龙神所压制也是符合情理的事情了,是龙神的淫威或者神力才让它扭曲功能,幻化妖魅。当它脱离了龙神的控制后,和陈仲躬告别,说此去就不复显形了,证明幻化并非它的本意或本来的神力,而是毒龙施加的。
这口井从汉朝绛侯来此所穿,绛侯就是周亚夫,汉室功臣,却被陷害胁迫至死,古镜是被许敬宗的婢失手掉下去的,许敬宗在史上被定性为佞臣,古镜沦落到他的婢女手中,这一系列都隐晦表现了正直有能力才华的人被挟制,而做出不得已,违背本性的事情,最可怕的是挟制他们的力量并不是下层的邪魅,而是上层冠冕堂皇的角色。
古镜被救出后警告陈仲躬搬家,三日后古井坍塌,第一眼肯定想到是因为没有了古镜,毒龙吸食不到人血才暴毙。但是再回到细节,古镜是贞观年间才掉入井中,陈仲躬是天宝年间人,前后也就百年时间,而毒龙在这口井了呆了千年,不可能因为古镜的离开就灭亡,其原因应该还是指向因为河南大旱而被问责,所以古井的坍塌其实与古镜无关,但若不是救了古镜,陈仲躬不会搬家,所以陈仲躬相当于自己救了自己,善有善报,这就有了一个很漂亮的因果逻辑。
可以顺理成章地想象到,毒龙因为被问责而牵扯出与太一侍龙的包庇关系,触犯了核心问题才会被灭杀,而它素日滥杀无辜而成一己之私欲,或者挟制正直之士,是不管的,或者根本看不到。最骇人的是,这样的毒龙不止一条,光洛阳城内就有五条。
所以原小说的寓意比较沉重,也隐晦,古镜非男亦非女,是一神物,远在于凡人之上,就不可能与陈仲躬产生人类情感。解救之恩,凛然相报,再珍重告别,这就是唐人小说的明显特质,神怪亦犹侠义,离别非人力可阻,际遇杳然飘忽。
扯远了,拉回来。
而电影改编得就偏向于明清民间故事,加上了丰富的人情味。古镜的高旷神异大大减弱,能变化为少女就是“物久成精”的理念,其性情也是贪玩淘气,与花妖狐媚别无二致。书童和老仆穿插其间的互动更是增添了意趣,以老夫人为代表的传统理念的宽容,显示了新时代的人性解放,不再有阶级身份的束缚,这点是进步的一面。而老僧为代表的宗教含义则稍显牵强,将故事又代入传统的“宣佛”意味,抄写佛经就能抵挡毒龙,在新文化的背景下其实并不能引起共鸣。并且预言中的“戒女色”没有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陈仲躬打破了约定,但最终其本身并没有付出丝毫代价,宗教警诫意味不强。而且加上佛教环境后,毒龙依旧是向太一神朝觐,世界观颇为混乱。所以这是硬加的效果,为了让故事更加吸引人,人们习惯了以佛教为背景的以“打破禁忌”引发的故事,但从立意上看,没有超出原作,甚至更低。
但服道化很好,林青霞最美。
聂小倩变体,林青霞漂亮,长变焦风格,拍的不咋样。
青霞小妖鬟,曳杏黄衣裳,目眶冉冉动,七月七日生,千年后世劫,安禅制毒龙,古镜殒幽魂
男主太不带感了,林青霞年轻时候美得我泪流满面啊……
剧情很弱,不过青霞姐姐真的很漂亮
林家有女初长成,镜中一笑百媚生。
这片子在造型道具场景方面,是要卯足了劲儿的赶胡超李呀,太有志气了/如果祖贤是女鬼专业户,难道石隽是“撞鬼书生专业户”?
素素啊素素……你真是美得……!!!!难以言喻!!!
抄经的reference;宋导的火候;很邵氏但是还是很台湾;结尾曲
不到20岁的林青霞初现美人坯~12岁的庹宗华让人想捏脸
青霞演女鬼,容颜清丽,美无双,不输后来者王祖贤演的小倩。
遇到过那样的女子又失去她,我很担心他今后的感情生活。。。
青霞姐姐太美了,为了看史上第一大美人也要推荐
原来倚天屠龙里小昭的扮相就学的林青霞么?带感啊!
20岁的林青霞简直美得无法无天!这样的妙人儿添香左右,别说抄一百遍佛经,抄一千遍党章我都愿意。
“眉间一点朱砂,双鬓翳如鸦。”林青霞的女装没有男装的英丽,反而格外楚楚可怜。她在里面眼波如古井水,笑容也怯怯的,很有琼瑶时代的审美风格。看了评论才知道她应该叫“敬元颖”,我一直以为叫“镜缘引”来着。
女神永远那么美,可是我这个胆小到死的废柴还是有点胆颤心惊地看到一半就弃掉了,原谅我这么无能好么T3T
那老仆真不靠谱,给他家少爷在山旮旯里找了个破房子抄经,去的路上才告诉少爷说那房子死了好多人不吉利……
宁采臣和小倩是正太和御姐,陈仲躬和素素是大叔和萝莉;这戏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能贪图玩乐,误了大事;另外,恶势力就是无法无天令人发指啊。
真美。榻榻米、小碎步、唐开宝年间,原来如此。为了二十岁的林美人,也值得一看。
就像在看一本小人书,故事、剧情、衣着,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古朴而真实。还有那条惊艳到的龙,一直在想在那个年代这条龙是怎样做出来的。。像这样朴实无华连特技都没有的电影,怎能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