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常突然的《非常突然》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看看游达志的《非常突然》,这部片为这句话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在面对三个到处作恶的悍匪的时候,几位探员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最后终于将火力强大的对手击毙。但是,就在他们以为剩下的两个大陆的劫金铺的是乌合之众,可以轻松解决的时候,命运却给他们全体开了个玩笑,最后竟然是在准备去happy hour的时候,和劫匪同归于尽。
忧患之中,最难的难关过去了,然而,安乐却一下可以将你在接近成功的边缘击跨。
无常,宿命,体现的淋漓尽致,很难让人接受又不得不接受。
2 ) 2个字:好片
杜琪峰、韦家辉监制、游达志导演,刘青云、任达华、黄卓菱、蒙嘉慧出演
《非常突然》让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它的群像刻画,就是结局的突然性和毁灭性,把97香港回归这一带有时代烙印的恐慌发展到了顶点。而对于大陆的恐惧以及北流的穷凶极恶则多少是让人觉得杜琪峰们始终带着带着有色眼镜,对于香港前途的不确定,一直保留着敌意到今天则一直没有改变(参见《以和为贵》对于选举的揣测)。虽然有人讲这说到底并没有太多意思,这说法有点像挠痒,或者说杜琪峰们的行为就是挠痒,无碍大局,只是不抓那么几下就难受。
当然因为所站立场不同,无法作为更有价值的论断。但是香港人对于大陆这种恐惧则是非常有时代意义的,的确香港回归这样的事情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有,表现在电影作品里出现了实在太多太多,甚至投射到整个大的电影圈,与1997年后香港电影的衰弱也不无联系。而这群人又无法积极投入融合的过程,自然需要把情绪宣泄干净方能解脱。
《非常突然》有着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以及阴雨的大环境,外景的固定,永远下不完的雨最后迎来了破案的喜悦,但是接踵而至的却是一个更大的灾难。
轻描淡写的温暖和爱情着笔完全消除不了最后的悲剧效果,进一步说这让结尾来得更为难忘。而这,正是多数人倾心喜爱的银河映像。
3 ) 突然有绝望的感觉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是在凌晨2点多,开始我把脚抬在电脑桌上,身体后仰着,可是看着看着,我已经开始把头凑向电脑了。
不多说其中的情节,整个电影的画面就是那种暗暗的灰青色,天空好像没有放晴过。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上天给那些人开了个大玩笑。仿佛可以看见老游在幕后在偷笑。
全死了,真的是全死了。
那个时候,我真的如中了子弹一般。深深的绝望刹那就弥漫起来。真的,原来我们都是那么渺小。真的不能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回想老游其实一直在暗示。我们总是忽视。忽视宿命~~
那个台词就是主旨:“我们带伞的时候不下雨,不带伞的时候却是常常下雨。”(大意)
我们常常说,风雨后就是彩虹,靠双手打拼。
可是,那天晚上,这些都是无奈。
4 ) 怀念一个叫游达志的人
第一次看游达志,我以为是王家卫。我住的那个城市里,一个当地的小电视台经常在半夜三更的时候找些港台片来放一放,那一次放的就是《两个只能活一个》,我没听过宣传这部片子,也不知道有游达志这样的人,但是导演驾御音乐叙事的语言让人吃惊,再加上镜头是那样的疏离,于是就往王家卫身上猜了。电影是从一半开始看的,大概是金城武第三次与阿PULE在酒吧相遇的那一段,阿PULE握着刀刃,淡淡的说,“如果再一次,这只手就废了。”
于是就跑去附近租碟的小铺问,有没有王家卫的一个电影,什么样什么样的,开牒铺的女孩子被我问得一头雾水,就又说,是李若彤和金城武演的。那女孩子这才恍然大悟,跑去把《两个只能活一个》给翻了出来。这时我才看清楚,上面的导演并不是王家卫,而是一个叫游达志的人。
那是1997年的夏天,很多香港电影里都有一些关于回归的镜头,游达志也是,两个杀手一起去看庆典,女杀手就问男杀手:“你有点喜欢我?”男杀手回答说:“有一点。”女杀手就说,“我也是。”于是他们漫无目的在这个城市闲逛,手里吃着冰淇淋,他们打赌,看第二天谁会死去。结果女的输了,于是她说,答应我,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如果你不知道我死了,我就还活着。
大概就是这样的台词吧,年代久远,有些已经记得不太真切了,只记得那一年对香港回归后的宣传,被用得最多的就是舞照跳,马照跑,而对于游达志和爱游达志电影的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孤独的人照旧孤独着。
我一直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男人有一种思想干净整洁的印象。觉得他们缺少个性,比较中规中矩,心理上也鲜有阴暗的一面,相对比较简单。这大概是由于风光片和新加坡电视剧看多了而得来的误会。游达志是个意外。几年以后我在网上看到了他的照片,很像我的一些新马的朋友,干净而整洁,蓝格子的衬衫穿得平凡而中规中矩,若是没有看过他的电影的人,一定不会知道,这个人是个异数。如果再推广一点,也可以说对于整个华人导演群体来说,他算是个异数。到目前为止,他只拍过四部电影,我找来找去,看到了其中的两部,竟然已经算是过半,以至于当我跟人说我最喜欢香港导演叫游达志的时候,很多人会问我,游达志是谁。
游达志是谁,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除了他的电影,我们对他知之甚少。2001年的时候,他已经算是银河公司铁三角中的离经叛道之徒了,2002年的时候,有人还把他作为香港少壮派电影导演来追忆,到了2004年,游达志几乎已经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很少再听到他的消息,也不再看到他的新作品问世,而他的最后一部《废柴同盟》距离现在也已经快要过去两个年头了。
但是有趣的是,我遇到的人,对游达志基本上就是两种反映,一是不知道,没看过,二就是印象深刻。可见凡是看过游达志的人,至少都会和我一样觉得此人是有着难以掩盖的才气,除了被公认的结构和叙事等等优秀之处以外,我特别喜欢的,是他对演员的把握,和对音乐的把握。
一个好的导演,往往能让大家公认的演技很普通的演员在他的戏里光彩四射,至今为止,金城武碰到的最好的两个导演,一个是王家卫,一个就是游达志,因为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戏份不足,所以《两个只能活一个》是我看来金成武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和《英雄》简直不是一个档次。可见真的是导演的问题。至于李若彤,则更是让人在看了《两个只能活一个》之后,才知道她原来还很会演戏。而他能让他电影中的每一个配角演员都会在电影中表现脱俗,这在香港电影中,也只有王家卫能够做到。而无论演员在电影中表现得多么出色,却能够不让演员的光辉掩盖导演智慧的,这样的事情,也只有王家卫能够做到。
我一向喜欢对音乐有独特理解的导演,出了昆汀 塔伦蒂诺外,那个老坏蛋库布里克也曾经着实的让我震撼了一把,对游达志则是因为没有想到,女杀手第二次砍掉了PAUL右手的手指头,两个杀手一起在街上夺命狂奔,后面是一群追赶的人,追着追着一帮人却放弃了两个杀手,反到了便利店里去买冰块,因为断了的手指头如果不能保鲜的话,就接不上了。游达志的电影音乐,透着一股骨子里的冷和戏谑,他对音乐的驾御能力,在我看来,即便是在国际影坛,也有其独特之处,看似信手拈来,却处处显示着对音乐的把握精确,其黑色及幽默的程度,甚至可以和昆汀 塔轮蒂诺相媲美。那种感觉,绝不是在自己的电影配上两首好听的主题歌那么简单的。
我一直觉得游达志本可以成为香港影坛一个可以像王家卫一样的标志性人物。但是他没有王家卫幸运,新马方面的电影制作是可想而知的。而作为一个外来者,他在香港又没有足够的人脉和根基。香港人看电影是不用大脑的。所以当唯一的依靠银河影视也面对市场开始妥协的时候,游达志就只有两个选择了,一是投降,二是离开。他选择了后者。
我们当然不能说杜其峰携银河影像加入中国星集团,从此改走商业化路线,拍卖座片,大把大把的赚钱的选择是错的。我们也无法评说当年游达志选择坚持做自己,离开银河铁三角,回到新加坡去拍电视剧的选择是否是正确的。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无法用简单的一个对于错来评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游达志太认真了。太认真的人往往难以在香港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就连黄秋生都在当了影帝之后,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原来拍垃圾片时候的状态,否则就活不下去。可见游达志是不香港的。但是至少,我们还有理由怀念游达志这样的人。也有理由对这样坚持理想的人充满敬意,特别是当现在香港影坛到处充斥的粗制滥造的故事已经无法像当年那样打动我们的时候。有时候我会想起,早在七年前,就已经有人拍出了水平不差于无间道的电影了。只不过,当时大家都在看蛊惑仔而已。一概的挥舞着片刀热血沸腾的砍砍杀杀。黑色的幽默,精巧的布局,疏离的镜头,在那个时候不属于大众文化。
有时候我会想,王家卫的电影若不是一出道就明星云集,会不会有机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也是未可知的一件事。如果有什么叫做生不逢时的话,那么这就是。假如有一天游达志的电影能够像《大话西游》那样也拿到中央六套去放一放,说不定也会有起死回生的力量。好莱坞再强大,美国本土上还有一批为了理想而坚持拍电影的人,还有独立制片这码子事。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不是靠特技,明星脸撑起来的货真价实的电影。但是在香港,在大陆,以至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向游达志这样的人,却没有生存的空间。韩国电影现在开始崛起与世界。就是因为韩国人给了向游达志这样的人机会。事实证明,未必是庸俗的才能够生存。
七年过去了,偶尔有朋友叫我推荐个电影,我就会说,看看游达志吧,假如你们还能找到的话。因为我知道,他们是不会失望的。作为游达志的影迷,我不希望人们这么快就将他遗忘。我还是一直在期望着,有一天游达志能够归来,拍出更好的作品。华语影坛,也能够给那些游达志们更多的机会。这篇文章写下的时候,给一个朋友看,她也是喜欢游达志的人,大家就聊了很久。朋友说,前一阵子她有机会采访游达志,对他说,很多大陆的观众都很喜欢你,这让他很吃惊,大概是觉得自己不曾那么红过,这些年来,大家都应该已经把自己忘记了吧。朋友说完,我们两个都沉默无语,我写过的明星很多,但从没有一次像这样,特别的希望我写到的这个人能看到我为他写的文章的,但是这一次,我真的希望他能看到,听说他还是不得志,但是我十分的想让他知道,其实有很多看电影的人,是和他一样的,永远在渴望着不落俗套的生活。
最近,终于看到了非常突然,忍不住,想念……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个名字,记得这个只拍过四部电影的人。
5 ) 有伞的时候没有雨,有雨的时候没有伞
有伞的时候没有雨,有雨的时候没有伞。
这是我最喜欢的银河电影,尽管我不能专制地说这一定是最好的。
传统意义的警匪片,总是脱不了卧底,火并这些元素,从最初的《公仆》,《警察故事》到如今的《无间道》及一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电影,我们常常在想,怎样的警匪故事还能吸引我们。
《非常突然》是一个异数。一个走到最后走向另一个方向的故事,你不能说这是在情理之外的,然而它还是深深震撼了我。
电影的开头,三个内地人笨拙地打劫金铺,躲进居民楼,却牵出一伙悍匪。追捕的过程穿插了重案组警察:头儿,Sam,枪神,Macy,Jimmy,他们的个性和故事被交待得有条不紊。其中当然包括两个女性——女警Macy和快餐店老板Mandy的感情归属,说实话,她们最终倾心的对象是让我有些诧异的,但决不生硬,因为之前的交待中有线索可循。
有伞的时候没有雨,有雨的时候没有伞。其实人生常常就是这样,《非常突然》与其说是警匪片,倒不如说是伦理片,充满了宿命论与不确定性的喟叹。这样的电影,看过的人的态度会分成两种,要么觉得很惊艳, 要么觉得很无趣。很少有电影能让我看两遍以上,因为有的故事知道了结局就没有任何再看的必要了。第一次看《非常突然》,看到结局时非常难过;第二次看一个已经知道结局的故事,没想到会更难过。
电影中最巧妙的道具是Mandy的钥匙包,串起两男一女的感情线,可见老杜深谙此道,当然更为人所知的应该是《暗战》中的项链。
电影最后,似乎每个人都清楚了自己的选择。然而最后的枪战,却把所有的幻想掐断,包括剧中人的和观众的。game over, 一切到此为止。
今天想做的事,今天就要做;今天想说的话,今天就要说;今天爱着的人,不要等到明天才表白,因为谁也不知道过了今天,是不是还有机会。
既然我们不能战胜命运,就让我们战胜自己。
6 ) 非常突然
生命中,生活中,会有太多的突然,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你突然高了,胖了,恋了,累了,倦了,痛了,哭了,笑了。有时候你我都幻想有太多的惊喜,却不知现实是如此的直白,像一把刀刺入一个五彩的大气球,破碎后留下淡淡的空气。
《非常突然》是一部非常不值得推荐的片子,你不能看简介,影评,甚至连碟的封套都不能碰,它就是一个大气球---很遗憾---这次我愿意做一把刀。能遇到这么一本片子,是你突然的开始,简介的开始告诉你,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警匪片,你就义无反顾的点了播放,而放弃了继续看文字的冲动。
有时候选择是一种赌博,即使我以一个资深概率学人士的身份提醒你---选择只是冰凉的概率而已,也改变不了我们对选择的依恋。当片头出现“MILKYWAY"的时候,我开始变的平和,当出现熟悉的杜琪峰和韦家辉的时候,我选择了全屏。
如果有一部香港电影很经典,你会在主角之外,看到那许多熟悉的陌生人,如果一部香港电影很另类,那么这些熟悉的陌生人就是主角。
主角刘青云(阿森),一向玩世不恭,永远的高领毛衣。
主角任达华(Ken Sir),依旧不苟言笑,永远的黑色风衣。
女主角蒙嘉慧(Mandy),恬静,善良,闪烁着知性的魅力。
配角许绍雄(枪神),年过不惑,尚无后嗣。
配角黄浩然(Jimmy),年轻气盛,恋爱人间。
配角黄卓菱(Many),温柔大方,敬慕上司。
大多时候,我们都避免不了俗的命运,可是我想反抗,所以狠心删了那些好不容易用最鸟的文字所表达的剧情,在一个多小时里,我们看到了杜和韦的影子,
三个拿榔头打劫的笨贼---
光明正大的用最原始的冷器对抗高科技的防弹玻璃 --我们大笑
阿森用一盒饭讽制了大陆政府--我们苦笑。
四个持重火打劫的悍匪---
公然持枪在警察眼皮底下抢人-惊
为救同伙杀医生杀护士伤主角-怒
入屋强奸母女继而再杀婴杀母-悲
当你惊愕于影片对悍匪近乎残酷的直白描述时,温情的女主角在两个男主角之间用她的丢失钱包淡淡恋爱着,冲淡着那十几个警察的血迹。
终于到影片快结束的时候,我们终于等到了高潮,饱受压力的警察同学们终于成功发现悍匪的踪迹,在未等到支援的同时,以一场略显粗糙的追车戏,成功的击毙余下的三悍匪,在接近皆大欢喜的时候,还和我们玩了一把心跳,在悍匪身上发现了女主角的钥匙包(其实不是),而此时她已经失踪了好几天。在两主角疯狂的撞门的时候也揪紧了我们的心,当女主角意外的出现在门口的时候,悠扬的音乐响起,唔,差不多应该进字幕了---警匪加爱情,加上片中随处可见的小幽默,蛮好的一本片子。
字幕并没有出来,疲惫的同学们准备去“Happy Hour"庆祝了。在到酒吧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两个落网的笨贼,啊~,我们差点把这两个活宝了忘了---这次他们学聪明了,买了丝袜准备套头上再次抢那 家金行,英勇的同学们开车冲上去,故伎重施,围捕曾经拿榔头的两个笨贼。
让我来告诉你这时候的影片时间,大约离结束还有5分50秒--
让我告诉你一个细节,在消灭悍匪后,温柔的下属澄清了他和任达华的情感误会,决定向Jimmy表白。
让我再告诉你一个细节,四十多岁的枪神突然发现自己老婆怀了三胞胎,但他又有个二奶,在去酒吧前,他告诉刘青云已经想好决定了。
让我再告诉你一个细节,阿森和Ken已经决定去酒吧好好谈谈关于Mandy的问题
哦~~,还有一个差点忘了,出发去酒吧前,枪神嘟囔了一句
有伞的时候没雨 有雨的时候就没伞
差不多快END了,如果你乐观,你不用想也知道是个大团圆,你看的电影都是这么演的。如果你悲观,你想会不会有个配角会发生意外呢,总有些电影是这么演的。如果你很悲观,你想是不是有个主角挂了让女主角伤心呢,至少有些电影是这么演的。
我很善良,我很见不得人伤心,但对于电影我不想掩饰什么,我喜欢简单,直白,直刺人心,不留空白。
是时候拿起那把刀来刺这个大气球了。
我在动刀的时候,会像古龙小说的侠客一样,故作轻松的告诉你---你疏忽了一个细节,在你后悔-羞愧-崇敬-解脱的目光中,我背转身去,风吹过我的长发,我吐出的每个字穿过风刺入你的心中。
你忽视了一个人
谁
游达志
你闭上眼睛,很安详,没有遗憾。
好吧,告诉你,我出刀的时候,就是那把AK击中刘青云的时候
再提醒你一下,我收刀的时候,四个主角和两个笨贼全倒在枪下
从此,游达志绝迹于江湖。
一开始把抢银行的三人轻描淡写,突出那个落网笨贼让人以为这一伙都很弱。中间讲到未落网两人是没犯过大案的猎户,一方面加深对两人弱的印象,一方面猎户身份又成了伏笔。到最后几分钟就确实来了个措手不及。电子乐配得相当好。
配乐优秀 关系真复杂 意外的颠覆
情节上,1998大陆悍匪来到港埠,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难不让人产生政治联想。故事上,两路匪徒,一队差人,主三角次多角两段恋爱线,枪战略舞台剧化(尤其最后一段)。选角上,任达华倒也凑合,但似乎总不太在戏内,二十来岁的蒙嘉慧绝对是主角气质,刘青云甚佳,许绍雄的枪神开枪极妙。配乐甚为出彩。
下雨时大家以为有事,怎料却无事,晴天时大家以为没事,怎料却出事了。这就是人生。——任达华《银河映像,难以想象》。 依旧是银河早期的冷调风格,不时的黑色幽默供出了韦家辉参与编剧的事实,那是游乃海的冷峻也难以掩盖的才能;唯有两者融合得当,才可能将宿命的虚幻与现实的凶残切入的不显突兀;非常突然后细想,依旧预料情理中(日后2人合编的很多作品依旧适用于该理论)。虽然本片整体表现确实比较[低调],但冷酷起来还是令人心寒,完全延续着当年的“特色”——98年银河出品的3部片无一不是主角全灭。而故事的前提设定后期的《大事件》有所沿用,原本不算高明的爱情戏居然也被安插的别有韵味。至于游达志,参与完几部制作后便离开电影界,杜导让其继续挂名导演其实已毫无必要,本片的基调已尽是他的骨风,还有那最后的[无常],倒更像一种[宿命]
想起曾经的某个午后,小至和我一起,看到电视里对港星刘青云的采访。问他,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那个黑黑壮壮的有酒窝的男人说,想卖冰激凌啊,因为来买冰激凌的都是好心情的人。如果碰到一个小孩,多给他一点,他就会很开心。这是一份很高兴的工作。我们笑。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有时候感觉似乎不太正常。我们都是病人。没有人可以治疗。
片名剧透,很多人都说惊喜感少了,但最赞的是九十分钟里两组匪一队警、两条“三角恋”,像是随心所欲地跳着舞,到后来才发现每一步都不是无意义的。雨天没伞,晴天有伞,世事无常。
“有伞的时候没雨,有雨的时候就没伞。"在读书的年代看过两遍,时至今日再翻来仍觉得是佳片一部。这部戏的绝大部分演员都是港片中我十分喜爱的,主题够鲜明,配乐够精彩;那个非常突然的结局,也并不让我感觉突兀刻意。忠告:如若你没有看过此片,强烈建议你最好不要看影评与介绍。★★★★
突然,的确非常突然,银河的一部作品,没有特别繁乱复杂的一贯剧情编排,但仍然不能提前知道故事结局,那种突如其来的变故可以使人想到很多东西,为人的、处事的,总之是关于人生的,任达华和刘青云的组合,不错。再赞一下蒙嘉慧,虽然没有大红,但很喜欢她。
"有伞的时候没有雨,有雨的时候有没有伞。"前八十分钟我都以为自己在看港剧,最后十分钟彻底把我弄傻了,真特么非常突然啊!可是想想前头埋下的各种明线暗线又心服口服了,今天要做啥就赶紧做,明天谁可预知?开年第一片,蒙嘉惠那时候真漂亮,
【B+】算是银河映像早期对于其自身特有风格和主流商业的一次“不完美”的融合案例。相比于《一个字头》和《暗花》,这部《非常突然》对于命运的态度明显更加混乱,却仍旧保持着极高的宿命指向性。开头警察、蠢贼和悍匪的三方设计实在是秒不胜言,也是我个人认为银河映像电影序列中最富趣味性的开场。中段大段的感情描写很明显是倾向于市场的考虑,对我来说有些过于鸡肋。大段大段的雨景对于氛围塑造起了很大作用,要是摄影机的品质再好一点,让雨滴清晰的显露在画面上就完美了。结局实在是,类型片中的反类型,预料中的突然,不可知论下的宿命论。再回过头去看看那句台词,“有伞的时候没雨,有雨的时候就没伞”,实在是影片本身的最佳注解。
结尾太棒了 但也太惨了
非常突然,片如其名。一个紧凑的开场以焦点事件引出所有核心人物,再用极有效的戏份在最短时间内建立起众人群像,最后是标志性的宿命式结局。惊愕之余,只有一声叹息。一部处处透出可爱的悲剧,游达志成功挑战了巧合叙事的极致。蒙嘉慧在片中角色属性及功能与《暗战》几无二致。
银河经典。曾经有个导演叫游达志,现在已经沦落到拍TVB恶俗武侠剧了。
配乐太赞!雨中浪漫枪火激战蛊惑疑云靠配乐串的天衣无缝,剧本和执行力让人有学院般的亲切感,不自觉一路大喊有趣。就在你以为皆大欢喜疑云揭开时,一切才刚刚开始《非常突然》!15年后的毒战瞬间弱爆。嫌它太刻意的人自己框在思维定式里,电影本就是一个梦不必一味市井,银河从来不缺刻意更不缺经典。
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
“非常突然”的结局没有预期来得震撼!感觉有那么点…看片名就能全部料到的!唉……Expect The expected!
黑色警匪片。当警察就别忘了穿防弹衣。别小看了射雕的。
看到结尾处,我目瞪口呆~~
枪战场面调度比不上后来的《枪火》和《大事件》精致耐看,只能算中规中矩,倒是主要角色的情感纠葛值得玩味,这也是我觉得片名“非常突然”其实蕴含了两层含义。一处当然是片尾同归于尽到目瞪口呆的惨烈宿命论;另一处就是情感线的表露,自认为接收到的讯息其实只是一厢情愿,当面对面的表明心意后陡生原来如此之感。情感和命运就像全片弥漫的阴雨天气一样看不透,人啊想要恰到好处的带把伞有时候真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影片的剧情头绪就好像林雪对那顿美餐的评价:好丰富!丰富到会让人觉得是不是塞进了太多东西?你看,两伙劫匪同时出现在同个街区;钟队与陈森同时中弹并被防弹衣救命;曼迪的钥匙包刚好与劫匪车中同款;向上司汇报工作碰巧廉政公署进门抓人……虽然林雪的喜蠢易擒与其两位同伙的“猎户”身份算是不错的伏笔铺垫,可总体而言基于巧合的构设还是过于密集不知节制,一次两次效果或许不同凡响,四次五次以后就拐向了叙事操纵,对世事无常的影片主题形成自讽,更弱化了扣题的大结局的震撼力!是,它非常意外,可前面整的意外已经太多,狼来心理见怪不怪,观众很难再与蒙嘉慧的悲情孤影产生共鸣……三星半。(黄卓玲真的1979生人拍此片时才19岁?决计不信!分明长着三张轻熟师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