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16 18:33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既然是方生即死,朝花夕逝,你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时间和尺度是我们赖以感知世界和自我的坐标体系。
人对一百年的体会和一颗树或一座山对一百年的体会是否有不同?
蚂蚁和蜜蜂对他们社会的体会是否与我们对我们自己社会的体会不同?
无疑,这部电影不是以人类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切的。
把时间加速了几十倍上百倍,
绝大部分的场景都是俯瞰或全景,
这决不是人的感官所能为啊。
以这样的时间和尺度坐标来看,
一切我们毕生执著的,
就像是无限流动中微不足道的微尘。
这是上帝眼中的景象吗?
既然看起来壮观无比的城市也会破败轰塌,
既然人们每天的忙碌无非就是机器中的一种物质流,
你又有什么好执著的呢?
不过矛盾在于作为人类的观众或者导演,
永远只能用人类的价值观来分辨这一切,
就像这部电影里出现的各种符号,
以及由剪切达到的各种比喻的用意,
都指向一个基于人类价值观的预言:
毁灭。
上帝是人创造的,其实是人类价值代言人,
所以他动不动就一会要拯救人类,一会要毁灭人类。
可是如果真的有一种意识,能从这样的时间和尺度坐标系来看待我们的一切,
那个意识会有怎样的价值观呢?
就像你不会太在意屋外一个蚂蚁穴里每天上演的八卦故事吧?
可是蚂蚁又不是你,怎么知道你不在乎呢?
2 ) 无法逃避
我竟然有耐心将这部80多分钟,没有任何对白,没有惯常情节,只有音乐和画面的电影看完。跟《2010环游太空》是一个类型的记得当时是快进看完的,可能Koyaanisqatsi的音乐还不错(很佩服导演对节奏的把握),所以耐心看完了。对这类影片,真是没太大兴趣。
不过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城市化、全球化、现代化生活的反思倒是恰如其分。跳出人类,以一种上帝一样的眼光超越时空,俯视现代城市中的人类,觉得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突然变得很可笑,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类就像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可笑可怜而不自知。不过看臆想完自己是上帝后,还是一样回到人类的世界,做回一只小蚂蚁,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品质的生活努力往上爬着……
人想用城市来逃离自然,结果让自己陷入机械无法自拔。
3 ) 赞歌?悲歌!
导演历经8年制作完成的一部非叙事纪录片巨作。以下为个人理解:影片首先以一位翱翔于天际的自然女神俯瞰大地拉开帷幕,伴随管风琴奏明的磅礴曲调带我们了解了一众瑰丽自然美景;接下来又插入一位拥有“全视之眼”的上帝观察者视角,逐一带领观众领略人类如何用勇气和工业挑战自然改变世界(土星五号、臭鼬工厂、流水线生产、为优化通行效率而生的立交桥和摩天大厦),与此同时间断性响起一个以霍皮词语ko.yaa.nis.qatsi为单一旋律不断重复循环类似弥撒的歌曲。一边是对人类工业文明的赞歌,一边是对人类文明犹如寄生虫不断贪婪吮吸地球营业的怒斥;辅以插入工业文明繁荣的背景条件下因为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高度社会分工导致的失去希望和无助的芸芸众生相,反映了当时身处人类灯塔“黄金时代”众人的迷茫和纠结。1小时处开始不断加快二者播放速度直至二者相融而无法看清影像,影片以一次宇宙飞船发射升空失败作为终章,一块不断冒火坠落的飞船碎片犹如伊卡洛斯,在天空飘荡翻滚直至跌落大地...最后的最后,一副巨大的末日壁画(应该是的8,猜的)冉冉升起
4 ) 疯狂导演拍出的疯狂电影
首先,应该感谢这个城市选择播放了这么一部电影。看完后,我对它的评价就是一个词,“great”。
当然啦,就像标题所说的,这是一部疯狂导演拍的疯狂电影。说他疯狂,是因为整部电影,没有台词、没有演员、没有故事,有的只是一段段毫无关联的拼接的图像和配乐。在一个喧嚣的时代,要人静下心来完整的看完这么一部电影,不得不说是一个很疯狂的想法。就如今晚在广场,人来人往。有人对其根本无视,有人会在经过时瞄上一眼,也有人会选择驻足观看一会儿甚至坐下来欣赏片刻而后又离去,完成观影的人寥寥无几。那么,勇于拍出这部电影的导演以及这部电影本身,自然也是疯狂的。
遗憾的说,自己并没有完全的看完它,因为我迟到了20多分钟。对于一部差不多80分钟的电影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但即使是这60分钟,也已经让我震撼。由于这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在场面、效果上,与好莱坞的特效大片相比,场景无法相提并论。但无论大片们怎么刻画,也赶不上它的细致与真实。如在播放那段对建筑进行定点爆破的影像,胶片的速度被导演明显放慢,然后在大屏幕上展现出来的就是,高大的建筑,一点一点的,逐步被扭曲,渐渐在扭曲到一定程度后,整幢大楼开始倒塌。而那种扭曲,给人一种很有震撼力的艺术感。在影片的片尾,导演展示了一次行事故的全过程。看着那枚火箭升空,然后箭体出现火苗,之后终于在飞行一段距离后爆炸。看着那片依旧燃烧着的残骸在空中不断下落,胸中不免有一丝悲凉。
OK,胡言乱语完毕,改日再做修改。
这部纪录片吸引自己的两点是,很喜欢80年代的美国城市,快,纸醉金迷;二是节奏感控制得很好,从前面描绘悠然的大自然,到中间越来越快的延时镜头慢慢牵动观者情绪,到似乎刚好要透不过气时节奏变缓变慢,记录此种快节奏社会图景下个体的状态。其实在看的过程中一直联系到特别像现在的中国,一个物质爆炸、信息爆炸、娱乐爆炸的时期。
虽说是失衡,但却能看到另一面,或者说在我个人看来,如果描绘失衡,是否应该是更多可以体现人类为了追求更好、更便捷、更享受的生存方式而对自然的破坏,那应该突出的是大规模的制造、污染、植被及生态破坏、战争....影片很多地方让我感觉到的,倒反衬了人类文明的繁荣。
看完这部片的确会感受到个体的渺小,片中的八十年代,仅是主要在NYC或者LA,看着地铁的人流流动、工厂的流水线、街头的车流,其实会有点心悸,我们只是在世界另外一个地点重复,成为人类无止境的贪婪和追去享受中去创造的一小部件,支撑着生存。而那也只是八十年代,到如今,又有多少波人流被淘汰,更新。
唯一提醒我回到主题的地方是最后火箭发射陨落的场景,前后呼应。暗喻所有的繁荣和过度最终都会陨灭于宇宙,而且是那么渺小。
大银幕重看,遗憾降星,真正喜欢的或许只剩下最后一章以及分布全片星星点点的幽默感,曾错误地将电影定义为外星人视角,而事实上它只是看清“现实”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无力俯视,于是一切都变味为“现象”,也就缺少了看到人的能力,那作品要传达的又和雷吉奥批判的资本主义/科技主义牢笼有何区别?格拉斯的音乐再轰鸣,我内心也只能毫无波动,要知道在同年,克里斯·马克拍出了《日月无光》。
本片可与《天地玄黄》互为补充,《天地玄黄》呈现天地自然的壮丽之美,而本片突出机械世界的冰冷荒谬。
Trilogy的第一部Koyaanisqatsi。其他两部名字没记下来,因为都太奇葩了竟然是什么Hopi语。果然纪录片都是带有某种宣传目的的手段,虽然所宣传之物不同,创作年代也不同,但Koyaanisqatsi利用slow motion而不是Man w/ camera的fast cutting达到了某种效果,以一种非人的姿态观看着世间万物。
1.司空见惯,或许影片还有仅存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世界在30年前就是如此忙碌糟糕,当下几乎完全没有变好,而在30年后可能依旧如此;2.影片95%以上的素材均可在中国获得。
摄影师Ron Fricke广阔的视角下充满了神一样的美感,导演节奏把握非常精准,即使没有语言,完全靠glass天衣无缝的配乐来推进,观众也犹如在看歌剧一般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带入进去。Qatsi三部曲的第一部,来自伟大的80年代,来自先锋艺术最辉煌的年代。
看了一半的时候觉得寡然,哪想42-66分钟全程高能,跑步机上high出了花。这中段节奏奇佳,Philip Glass的配乐功莫大焉(继续追)。相比这一段愉快跳脱对工业社会人的物化机械化类比剪辑,前段原教旨返自然与后段天谴论都显得陈腐与虚伪些个。
8.5/10。本质上还是《持摄影机的人》那套:无情节、无角色、无对白、无排演,完全由各种纪录到的画面搭配上各种配乐组成。电影前段是大自然,后段是城市,意在表现大自然的和谐美好和工业文明的腐化破败。影片配乐极好,城市部分的大量快慢镜头也很好地制造了疲累感(配合上配乐,快镜头制造了动感而压抑的氛围【正如导演眼中的城市生活】,慢镜头制造了压抑感)。但影像整体很单一且重复冗余,同一个点用同样的方式表达来表达去表达半天。
影片的一开始,我还在想看这种东西是不是浪费了一个半小时的生命。后来我发现,是一位伟大的电影人将这个世界浓缩成一个半小时展现在我眼前。我坐享成果毫不费力的就脱离了我坐井观天的世界,进入了一种新的维度。芸芸众生在宇宙中,自以为掌控着命运,其实只不过是万物运行之力下的一枚棋子。
感动,哭。音画契合度百分百,本来是当作格拉斯周边收的。曾深夜在异地的快捷酒店,看到窗外灯光,听到路上车声,清醒状态下,哭到不能自已。人类文明这么美,但最终会消失,非常非常可惜。机械化,工业化,失衡的现代生活,也都是文明之美啊。人类一定要走出去,这么大的宇宙,蝼蚁也要用力活着。
徐舫周说,画面能清晰阐释的,就不要随便上解说...这就是个典范,画面语言的运用已经精确到超出文字叙述的范围。曾看过一篇文章,人类发明了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摩天楼和高速公路。
受教了日常和奇观只离一个剪辑的距离 并且反而有种自己活在假象里的真实虚构的倒置(一个东西太真实就变得不真实&宏观和微观的交互 到一定阈值/盯一个东西太久就会想流泪 以及学会长焦的正确用法迷思1:纪录片跟vlog/流水账/国家地理 的界限在哪?2, 影像和音乐半随机组合 或许不需要内核?或者说 这个内核不需要任何叙事?前半段铺垫的冗长的自然景观 到后半段飞快的人类景观要惊掉下巴!像二维纸片上环行的蝼蚁 当摄影师的上帝之手把纸片立起 真的比看诺兰还刺激!整个观影过程头脑风暴找串联!911/当代爆破/playtime绿色的楼/2001/Andreas Feininger 5th Av/Archigram/Necrology人类下回再往宇宙发信息请直接发这部片子好嘛!
工业化和消费主义让这个社会变得如此歇斯底里,我们疲于奔命,却很少做出自省。盲目的时代,我们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一番:我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NB,很有几分neo folk的感觉,生活一经高速播放,就会模糊掉方向和目的,进而沦为一块未知用途的电路板,可贵的是电影没有到此为止,转而继续记录麻木茫然的生活,火箭升至顶空,文明瞬间崩溃,一切回归尘土。。。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so whats the point? 转过年来再看此片依然是安眠养神的不二之选。只要在适当时机醒来。就会发现他的伟大。
呈现了影像在组织高度宏观和抽象世界这个维度上的可能性。你可以说是一种影像的社会学、哲学。但因为Philip Glass的音乐,它也是一部科幻片,一首长诗,或者一部现代社会的神曲。
4.7/5.0“Interpol and Deutsche Bank, FBI and Scotland Yard, Business, Numbers, Money, People, Business, Numbers, Money, People, Computer World. Crime, Travel,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Crime, Travel, Communication, Entertainment, Computer World. ”——Kraftwerk「Computer World」
纯画面+音乐的纪录片大概是该片开始的吧,后来的《天地玄黄》应该受到该片的影响。86分钟,高佛雷·雷吉奥展现了从蛮荒时代到工业化时代自然与人的进化,自然日渐褪去,人类的科技与文明日益昌盛,最后,却是一个寓言或预言——创造科技与文明的人类也许最终逃不过“自爆”。
不错,顺便感叹一下汉斯季默21世纪之后创作的东西格拉斯早在80年代甚至之前就玩过了
#9thNBFF#1/10把这部所谓的“电影”放在NBFF里面简直就是作弊行为。
三部曲,CC逼格比较高的片子。墙推。画面一流,创意一流,像广告片、MV一样的纪录片,不要解说,不要字幕,画面音乐就够震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