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做什么不是为了下一代
片子当中最感动我的就是 Lucy 姐姐 那句”我的孩子将比我有更多的机会——说这句话让我很痛苦,但是这是事实。“
哪一个国家的人民没有自己民族的自豪感,愿意承认自己的社会不如人?而为什么一批又一批的愿意忍受移民程序的繁琐,种族间的歧视,重建生活的艰辛? ——为下一代人,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想这个可能就是Full of Grace 的定义,为了另外一个人可以自己做出牺牲。
那些从穷困地区扛着行李落脚在北京上海深圳忍受城管大叔呼来唤去,从事最脏最累最让人看不起的职业的那些同胞,何尝不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和城里人有同等的机会!
导演在洛杉矶长大,从小看到从拉丁美洲移民潮,这些不能够在美国政治和媒体上代表自己的人民,却占有美国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德克萨斯这四个省三分之一的人口。那么只能由美国人来为他们说话。
主人公的年轻美丽,加上勇敢和倔强的性格只是吸引观众的基础,真正的故事是在讲述她经历中的一个有一个的充满风险的劫难。让人时时刻刻为Maria的未来捏一把汗,为她的命运同呼吸共命运。
这些劫难是谁造成的呢?是邪恶的罪犯?霸权的政府?还是腐败的警察么?
我喜欢这种没有恶人,只有厄运的故事。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世界观。
故事里面没有坏人,就连毒贩都是基本上盗亦有道。Maria和这些命运凄惨的女同胞们,都是因为贫穷,社会问题,政治原因成为命运中挣扎的可怜人。这和《悲惨世界》中的人们不尽相同。
这个故事在美国HBO 电视网上播放。希望能够提醒广大本土长大的美国人,他们周围的这些”外来者“,经历过什么样的艰辛——或许也是在提醒他们,他们的父母或者祖辈为了这一代有”更多机会“,付出多大的代价。
2 ) 《万福玛丽亚》:万福,玛丽亚,你充满恩宠
人生陷入困境是常事,在《万福玛丽亚》中,我们看不见哥伦比亚浓郁的民族风情,听不见那大海温柔的叹息,唯一得知 便是生活在那种穷困环境中的人们。《万福玛丽亚》是导演乔舒华·玛斯顿的电影处女作,有过拍摄连续剧《法律与秩序》的经验,《万福玛丽亚》这样的电影也自然是驾轻就熟。平实流畅的叙事,客观冷静的记录,将每一位观众都引入一个罪恶的魔窟之中。当一个十七岁的小女孩怀着身孕决定运送毒品补贴家用的时候,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上帝死了。
生活大概远比电影要残酷。
每次看欣赏第三世界国家电影的时候总要做一番挣扎,在这些国家中,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真实故事在上演,大多数故事都是关于绝望和死亡的。导演在《万福玛丽亚》这部电影中,并没有刻意去强调环境的艰苦,而是通过人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对话和行为来展现哥伦比亚底层百姓的情困潦倒。在电影中,玛丽亚一方面受到残忍毒枭的欺压,另一方面受到美国海关警察的冷库对待,对于十七岁的女孩来说,这样的世界,除了残酷,没有更多的形容。女主角玛丽亚的视角和经历是整部电影的主线,观众只能跟随着玛丽亚来了解那个残酷的世界。从叙述手法上看,乔舒华·玛斯顿并没有可以的炫耀自己的拍摄技巧,反而用一种最真实简单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平铺直叙,运用剧情本身的张力来推动电影的继续,用演员的真实情感来充实整部电影。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配乐。以往,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配乐会成为烘托情绪的一种手段,而在本片中,所有的情绪和张力依靠的都是电影本身的剧情。
十七岁少女的人生挣扎是绝望和悲伤。
在任何一个国家,穷苦的人们想要出人头地,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十七岁的玛丽亚不仅要撑起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要尽量帮助姐姐来养活她的孩子。面对这样的困境,玛丽亚投射出来的是一种不符合年龄的坚韧。虽然导演一直将镜头放在玛丽亚身上,但是,纵观全篇,导演依然将哥伦比亚这个国家中的人民,为了生存而需要担负的代价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遥远的第三世界国家,玛丽亚这样的任务比比皆是,年轻气盛的性格和低三下四的工作处境相互冲击着。他们拼尽全力想要得到自己渴望的成功。导演在本片中并没有过分夸大哥伦比亚的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而是用写实的手法,旁敲侧击的让观众了解到哥伦比亚的绝望和悲伤。
整部电影除了玛丽亚的选择和坚持之外,更重要的问题则是所谓的美国梦。在美国式资本主义商业机器的压榨中,他们都认为美国便是掘金圣地。当他们冒着危险来到美国的时候,得到的是冷漠的海关,怀疑的态度。哥伦比亚的毒枭将她们作为运送毒品的工具,而美国司法机构却将她们视为危险的所在,到最后,她们拥有的只是被人宰割和永无止尽的折磨。
3 ) 薄命佳人
最近看过三部电影,表面上非常不同,却又不得不让人联系到一处。《万福玛丽亚》(Maria, Full of Grace)说的是哥伦比亚少女铤而走险,偷运毒品到美国的故事。 偷运的方法是将毒品包裹起来,吞下去,倘若不小心,毒品破裂,立即就会死人。整个过程几死几生,不过还好,最后有惊无险,马里亚留到了纽约,面向一个完全未知的未来,因为回头无岸,有的只是无边的绝望。
阿富汗电影《摘下面纱后的少女》(Osama)说了个真实故事:塔利班统治期间,一个女孩父兄都在战争期间身亡,母亲失业,可是在塔利班政权严禁女孩在无男性家属陪护的情况下出门,所以根本无法去工作。Osama只好女扮男装出去找生路,每天都走在死亡线上。孰料不久,就被塔利班征去参加军事训练,身份暴露,本应判死刑,最后这个还未成年的少女被赏给塔利班一个妻妾成群的小头目,从虎口走向了火坑。片中女性的绝望让人触目惊心。现实生活也差不多,饰演女主角的演员电影演完后,命运仍然没有得到多少转机。想来魏敏芝比她还要幸运得多,好歹还去上了大学。
最悲惨的是柬埔寨的影片《插田人》(Rice People)。片中说的一户人家,只有一个男丁,却在犁田的时候踩中刺中毒身亡。种植和养家的压力几乎是灭顶的,让这个守寡的母亲神志不清。最让人感叹的还是下一代的命运,一季水稻还没有插完,父死母疯,大大小小七个女孩在近乎绝望的环境下,以血肉之躯阻挡命运之轮对自己的倾轧。此片画面优美,但人物命运实在悲惨,让人感觉如同十八层地狱,一层层在面前打开。更可怕的是,这不仅仅是电影,它是很多贫困地区女性的写实。
三部影片都把镜头对准了在生活中挣扎的贫困少女。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或是说,把美毁灭给你看。
相对于这些地方而言,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如若天堂一般。只是让人无法心安的是,贫困地区的女性,生存仍然非常艰难。比如农忙季节,农村的妇女一般情况下非但要下田下地干活,回家还要做饭,清早还要洗衣,有的还要带孩子。她们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条件,没有机会,也没有人关注。她们不会来上网,也根本不会知道博客,她们没有声音。可是她们绝大部分人就如上面三部影片中那些女性一样,十分坚强,也十分乐观,不管多少压力,即便自己的生活四面楚歌,也要努力创造一个新的未来,送给自己的儿孙。
这样去看电影,不知有无问题。朱光潜老先生说审美就要保持距离,无距离则无审美。可是我等俗人,免不了还要把距离拉近,看看这里头的真实人生。这几部影片都在国际上有很高声誉,可是大家宁可不看这样的片子。世间少一奥斯卡,少一金熊,少一金棕榈,太阳照样升起。让一些人在绝望的深渊中看到亮光,则善莫大也!
http://family.mblogger.cn/berlinf
4 ) 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演员表演真实自然。在看B超时露出像孩子一样天真甜美的笑容让我动容。而此之前都是沉重压抑,小小年纪就已沉稳世故。片子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陈述,没有站在道德的任何一面,每个人都有生存下去的理由,做着自己的选择。当人生活在不堪的最底层时,就很难有所谓正确的道德上的价值观。如果这部片子早几年看到,恐怕我是不会接受,觉得太过黑暗;而现在心智成熟可以接受到,不对别人做批判,但你可以,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5 ) 万福玛丽亚
影片的最后,玛丽亚转身走向赎罪的道路,眼神坚定,表情平静,美丽的锁骨上方是神圣的十字架挂坠
我相信,的玛丽亚已经找到了内心真正的倚靠和归属,在辗转于堕落的深渊之后,她心中的神,会眷顾这个有着坚毅品格的善良少女。
片名叫万福玛丽亚,如同女主角的名字玛丽亚,在影片中,宗教虽然没有被公开地谈及,但是却总是由始至终地贯穿在整部影片的背景中。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神明不是总是需要被时时提及和想起,但是在你需要帮助,在你感受到召唤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在你身边,给你力量。
6 ) 说出你的故事-女人
如果她老老实实在当地体面的花工企业工作,怀着孩子与不爱的三无男人凑合结婚。生儿育女,在那个村子里过完自己的一生。那该多悲惨。
村子里,产业单一(花),贫穷,闭塞,一眼望透自己接下来几十年的生活了,她的姐姐和妈妈就是写照。她17岁啊,都是做梦青春年华的时候,却要做着富士康一样的活,分担家庭无谓的重担,和不爱的人结婚生子,挤在小小的房间。
她的脸上确没有屈从的表情。
契机来了,因为和上司不合愤然辞职。这里注意,她的姐姐和妈妈知道后立马呵斥抱怨她,赶紧回去请求原谅跪舔上司恳请重返工作。而不考虑她是不是被上司欺负,她愿不愿意在那工作灯。总之一句话,我把你养大,现在不管死活,赚钱回来。
贫穷,贫穷让一个人没有了尊严,让人的价值判断都是功利的。甚至这个人是自己的孩子,亲人。
另一方面,她怀孕了。胆怯、平庸的男人和她想法不一致,分开了。注意,玛利亚很勇敢,她追求真爱,而不是随随便便找个人嫁了(像极了红楼梦的鸳鸯,贾赦娶妾),不爱就不爱,不爱就分开,就算孩子要自己抚养。这里的后果她很清楚。
贩毒,这是有着风险的犯罪,来钱快。为了钱,当然也为了孩子,她需要搏一搏。更让她感兴趣是看看外面的世界,高楼大厦眼花缭乱的国际大都市纽约啊。
准备就绪后,她坐上前往美国纽约的飞机,这里展现四个女人,或者说四种类型的玛利亚的面貌。老手一个,熟手一个,玛利亚一个,树墩子一个。结果,老手落网了,熟手意外事故剖肠子了。剩下玛利亚和树墩子了。
这里玛利亚为何看到熟手被杀后,带着毒品跑走呢?难道不知道这美国她人生地不熟的,她还带着毒品,语言不通,贩毒黑社会全国找她们吗?毕竟,毒品犯罪是很严肃的事情,掉链子没好下场的。
这里的过度,还没法理解。。。。
接下来出现的女人深深影响她,可能是一生。怀孕的姐姐,告诉她,她留在美国,不是不想家,而是留在这肚子里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一个贫穷山区出来的未婚母亲,不得不考虑她肚子里孩子。
她没有防备,相信胖子不会报警,她真心仁爱,出资送友归故里,她不忍,隐瞒实情真痛心。这里看到人性的闪光,这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女人,我很敬佩。这里树墩子是一个对比,当然也不是说树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人的选择很重要。
她选择留在美国,而树墩子回哥伦比亚,她没有选择继续贩毒,而是一个人打拼。
我在想,时常我们在城市里碰到的外地人,非本地人,都有自己带来的故事。我想去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的故事。
7 ) 万福玛利亚
也许你有时会这样设想,设想一个生存的绝境,没有父母,没有家庭,甚至没有可靠的朋友,一个人,两手空空,在漩涡一样的街道上走着,等待被吸入或者被粉碎。事实上我常常这样做。难道悲剧不令人激动人心吗?难道游离不正是心灵的常态吗?影片的最后,黑色的少女玛丽亚没有回黑色的哥伦比亚,她留在了黑色的美国。走私毒品的少女玛丽亚,死去的露西,雄纠纠争辩的胖朋友。真实到没有奇迹出现的电影,第三世界的脆弱心灵,美国美国。听胎儿心跳的玛丽亚,圣母玛丽亚,我们喊你的名字。喊你黑色的眼眸。
8 )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讲述的是一个哥伦比亚女孩玛利亚用身体贩毒(吞下一包包的毒品)的故事。影片的宣传语是Based on 1000 true stroies.
成千上万象Maria一样的女孩冒着死亡的危险走踏上了飞往美利坚的航班,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等待她们的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影片中Maria是一个当出生在哥伦比亚小村庄的17岁女孩,不甘于简单重复的工作和糟糕的环境,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结识了毒贩子富兰克林,她的生活即将发生改变。影片中Maria问已经“去过”两次纽约的Lucy, 美国怎么样?Lucy无不向往的说那里很美很整洁……,或许就是这样一句话促使Maria下定了决心,踏上了这条生死未卜的道路。
Maria身怀六甲,“带着”62袋海洛因来到美国,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换回了那本该属于她的钱,当她准备踏上回家之路的时候,又是Lucy姐姐卡拉的一番话,最终让Maria决定不在回去,因为卡拉告诉她,这里总是充满着希望总是有那样这样的机会,为了孩子当初的她决定留下,不管多难。或许这就是影片想要让观众思考的“题目”,是什么吸引了成千上万和Maria一样的女孩走上这样的“旅途”,又是什么让她们留下。
想起了Seven(七宗罪)里,老干探的独白:“海明威说: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Earnest Hemingway once wrote, "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I believe the second part. )
原来姑娘光漂亮也没用,还是得出身好
xzd 凯特琳娜·桑迪诺·莫雷诺
美女~
我只是不喜欢结局。
美女。
故事真实、平静、扣人心弦。一切不露痕迹。
这其实是个关于梦想的残酷命题,冷静的近乎冷漠。
非常好看.
竟然没有滑向更黑暗的结局。少女没有回到哥伦比亚是在情理之中
美国梦,中国梦,哥伦比亚梦。
04柏林最佳女演员/Alfred Bauer奖
关于选择。
2013Apr04,上海吴中路,IPAD PPTV。哥伦比亚
万福玛丽亚!玛利亚运毒成功,没死,钱也得到了,我的心总算放下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看人家招聘员工、包装毒品、细心指导服毒、运毒一条龙工程,相当技术活!社会大环境发展中、家庭条件太差,工作环境太差、搞个对象吧完蛋*的,这女主玛利亚要改善捉襟见肘的生活,运毒的确是最直接的方法。
平淡得令人揪心
还行吧。
贪婪 贫穷 落后 终于在最后肚子里的孩子那里看到希望
惊心动魄.
人家17的时候都早恋怀孕贩毒了,我17的时候还语文数学英语呢
震惊了,真的震惊了。把希望交给了“美国梦”也同样让我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