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功夫片是拿来爽的!
什么叫武打片?在我看来这样的影片才叫武打片。他绝对不同于飞天遁地以幻境取胜的武侠片,也不是以尔虞我诈以剧情取胜的江湖片。武打片就是小时候看了以后,热血沸腾,拿起根棍子就当武器来,呵哈,呵哈的感觉。当片尾五郎报了一箭之仇后,没有表情的说出四海是我家时。我早已被前面几场精彩的打斗撩拨得情绪高涨。不由跳了起来,我靠,这才叫功夫片。功夫片不是拿来哭,拿来笑的。他是拿来爽的!
2 ) 影片过于偏重打斗的细节 对于情节却忽略了
影片过于偏重打斗的细节,对于情节却忽略了。
五郎是金刀老令公杨业的第五子,故称“杨五郎”。官封宣威将军、殿前司马、步军都指挥使。金沙滩一战中只剩下自己单独应战,最后寡不敌众,削发假装僧人逃过追兵,但其后往五台山为僧。五郎上了五台山后,智聪禅师和他大谈佛经,并说杨家虽有功于社稷,但在战场上杀戮太重,以至遭受灭顶之灾。劝五郎全心修佛,减轻罪孽。于是五郎从此出家,潜心修佛,为免一 身武艺失传,便将杨家棍、杨家刀、杨家三十六路梨花枪等杨家传统武术传于杨家子弟。在此基础上杨五郎还发展了其他的僧人也加入,也为五台山培养了一批护院武僧。
3 ) cr.东邪影视
全本老武打电影《五郎八卦棍》,杜岗雨执导,“陈真”梁小龙被封杀多年后的复出之作,管宗祥等主演的动作片。影片讲述了北宋初年,杨五郎抗击辽兵入侵中原的故事,1990年上映。 平心而论,本片动作还行,故事勉强过得去,但梁小龙的扮相就一言难尽了(其他角色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受制于年代所限,怪力乱神也就罢了,特效实在是渣得一逼。 我还是更喜欢梁小龙的陈真扮相,哪怕是火云邪神也能接受,这个委实别扭。 不如刘家辉那个版本的五郎八卦棍。
4 ) 十年后才看完这部片
记得十年前找到这部片,看了开头金沙滩,舞台剧的感觉太强,没看下去,如今看武侠片多了,对于那些演员都比较熟悉,刘家良的班底功夫都是直来直去、一板一眼,属于比较耐看的套路,另外还有一部梁小龙演过的五郎八卦棍,儿时看过印象比较深刻,带着蓝光的棍法,反派武器是铜钹和带刺的狼牙棒,更符合自己对辽国武器的想象,而这部戏里反派的武器带了弹簧的缠绕功能,更实用,而狼牙棒成了五台山打野狼的武器,感觉有点奇葩
5 ) 故事连接上稍微差了一些
邵氏时期刘家良的武打片打斗设计得真是有板有眼,没有后期和成龙合作醉拳那么花哨虚假,这部《五郎八卦棍》在香港电影史上也很有地位,不输于张彻的《独臂刀》,只是故事连接上稍微差了一些,但部分台词设计是张彻的武打片比不上的。刘家辉、惠英红还都真是刘家良捧出来的,一个干弟弟,一个第一个金像奖影后,刘家辉光头小和尚造型也是英气逼人,成为经典;惠英红年轻时很俊俏滴,身手也不烦。
6 ) 八卦棍的叹息
动作设计独具一格,硬桥硬马中融合了许多场景、道具的使用,比如杨五郎离别时和主持在大殿中的斗棍,应该是刘家良武指设计的巅峰作品了。 惠英红年轻时英姿飒爽又不失俊俏,男装扮相和何莉莉、郑佩佩比可谓春花秋月,各擅胜场。
剧情和表演都有硬伤,这也是刘家班的武侠/功夫片始终在二三流徘徊的原因。 剧情大框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是推动情节的各种小片段实在找不到什么逻辑,让观众只能不断说服自己“好吧,可能情节需要……”才能看下去、大量的对白生硬,木讷而粗糙,也不知倪匡到底出了几分力。 傅声的表演说一句洒狗血已是客气了,从他之前的表现看不该如此拙劣,可能也是导演问题吧。
7 ) 小摘几段我喜欢的争辩段落吧
杨家父子被人陷害后,五郎侥幸生还,逃到一处破屋,遇见了一位并不陌路的陌路人:
“皇上已经下了圣旨,说我通番卖国。”
“既然皇上都说你是卖国贼,你还回去干什么!”
“我不能眼看着大宋江山……”
“你要忠!国家不让你尽忠!”
“那杨家的血海深仇……”
“你要报!潘美得势你势孤力单!五郎,常言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还是学学我暂时抛开一切……”
“不行!”
五郎到寺庙里隐居后,心中杀气太重,他说自己念不了经,不如做护院打野狼:
“大师,打这些凶猛的野狼,一定要打得他四肢凌乱,让其他的闻到同类的血腥,就知道死亡的惨痛,以后一定不敢再回来。”
“你错了,野狼虽然侵犯我们五台山的菜园,但是我们出家人有好生之德。我们不会杀生,只是打松狼的牙齿,就算野狼如何凶猛,都发挥不出他的威力。而且我们给他一个重重的惩罚,以后就不敢再侵犯我们五台山。而在这个护院所练的棍就是专打狼的牙齿,所以叫狼牙棒。”
“大师,你这么做是不对的,你们只打松了狼的牙齿,而不杀死他们,等狼恢复元气之后就会成群结队侵犯五台山,试问你们有多少僧人来应付这些凶猛的野狼呢!”
“杨五郎,我早就看出你凶性未驯!”
“大师,我得出发点无非是想做一个护院僧人。”
杨八妹中伏,五郎在庙里听闻后:
“主持,我要下山”
“阿弥托佛”
“八妹虽是女儿身,也挺身动干戈”
“干戈尘世事,与我佛何干?”
“佛祖也握降魔棒,何况弟子杨五郎”
“你在出家时,应无归家念”
“举头佛光照,低头念亲情”
“在佛祖面前,岂能破戒!”
武器有创新,打戏值得看。
(想多说的几句话是,傅声和汪禹拍戏的间歇开快车出了祸……傅去世,汪因为自责从此一蹶不振……这个戏后面的故事太沉了)
异常复杂的动作编排
杨家将的故事只是表面,背后对杀戮与复仇、自由与正义的思考才是核心,电影开头在摄影棚拍摄的金沙滩一战非常有戏剧的味道,刘家良通过对武术动作的细致展现避免了所谓的大场面,反而让这次战斗的悲剧和宿命意味更加凸显,而杨五郎也是一个非常有复杂性的角色,让影片在描绘动作戏的同时也让观众思考所谓的忠诚的代价,和刘家良的许多电影一样,佛教在人物命运中的作用是剧情转折的关键,但杨五郎终究还是成不了佛门弟子,因为国仇家恨给他套上了宿命的枷锁,他必须去完成复仇,这个故事才能圆满,在电影的短促的结尾却又让杨五郎最终的选择变得耐人寻味,他的放逐与其说是大仇得报后的释然,不如说是对所谓的杨家将精神的反抗,在牺牲自我报效朝廷的忠烈精神面前,个人的情感就不值一提了,我们是否就必须去接受这种命运呢?人终究需要独立地行走于天地
最后的“拔牙大战”值得一个金像提名,其他则为打而打、为惨而惨,表面热闹有余,实则无趣得很
当乐器变成武器……
年轻的刘家辉…从杨五郎到白眉,跨度还真大…
年轻的刘家辉真的很英气,现在已经瘫痪了还被亲人骗了上百万,祝他早日康复吧!
这是哥目前看到过的水准最高的邵氏作品,虽然其武打设计可能不能像《少林XXX》系列一样拿10分,但是摄影、空间构图、灯光、场面调度、动作连贯性、剪辑连贯性加上武打设计等综合素质能拿9分以上,在哥看来已经与当时国际上那些B级大牛可以并列了
海报挤得难受
可能是看过的电影里佛教人物最没有原则没有存在意义的一部了。本片加入佛教元素的意义在哪呢?为了炫耀世俗情感最终战胜并裹挟了佛教戒律与原则吗?片中的杨五郎既没有接受启迪也没有得到救度,反而搅乱了一切佛教文化的元素。佛教里有个词叫“谤佛”,很适合这部片子。
刘家辉的片子都不错
敢情当年还没武指的奖项,给刘师父最佳服装造型设计的提名,他片中造型还有刘海呢。李丽丽三十过中就演起佘太君,不过比起过去挤眉撅嘴的小丫头和后来永远忧心如焚的TVB老妈,这个角色太棒了。血战金沙滩拍得太小气,四四方方的小棚画一圈山,被“马踏尸骨不还”是踩踏。傅声情感充沛。配角热血也是可圈可点的群戏——尽忠,国家不让,家仇,要报!倪匡写得好。佘太君灵堂前拉回六郎,八姐九妹喊开门是漂亮的调度。剃度过程的太凶狠,而收敛心性比较平。木狼是奇趣。小红和元德马上马下的动作令人击节,刘师父好指导!客栈以一当十写实而惨烈,才得群僧助战将情谊推向高潮
非常有舞台效果。七个人头上都带了个葫芦,都成葫芦娃了。ps,狼牙棒可以用来拔牙呀~
= =N久之前跟小霸王一块看的某台播放,对着片子恶笑到肚子快痛死,整个狗血匪夷所思五郎剥牙棍~~~~
D9 S
刘家良的少林武道,惠英红英气十足,刘家辉俊朗乾坤,可惜傅声英年早逝。
这么多重口味一定是倪匡想的
太好看了。最后一场戏真是满地找牙啊。
我没想到这是傅声的遗作.........
“刘家良将功夫世界变成他的电影主题。师承南派少林功夫的他,只专心一意讲功夫的学问、传说及规矩,因此香港电影业的前提像是被他颠覆了:他不是以功夫为手段以拍片为目的,而是利用电影把功夫这个他所崇敬的传统记录与保存下来。角色都通过各自的武功门派,界定个性与表达自己。”——大卫·博德维尔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734774367/
这个也算250强?觉得一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