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吴君如所演绎的喜剧不如老一辈人演的吸引人,她演的都是比较夸张的感觉。以前的肥肥演的就让人觉得非常喜庆,让人百看不厌。而吴君如却是有点装疯卖傻的感觉,表演的痕迹太过明显,除了大嗓门让人记忆深刻就没有什么能让人记住的地方。有时候感觉她就站在那里反而更有喜剧的效果。不知道她是不是学表演的出身。
一、商业电影的观感其实只跟视听语言有关。面对审查制度,与其躲躲藏藏,不如一开始就借题发挥,告诉你鬼都是人扮的。于是剩下的时间便可自在挥洒视听语言。这是极其聪明的做法。就像在网络谈论政治需要委婉的方式,中国电影也需要尝试在几尽相同的框架下让观众获得本不允许的快感。 二、很多港片的梗,比如无间道、比如古惑仔、比如功夫,比如我左眼见到鬼。很难说是致敬还是抄袭,大概耳濡目染骨子里带出来的东西,自然而然用得顺手。解读和辩识的乐趣多了几分,新鲜感却未必有。虽然说世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路也就堵死。情怀这种东西是把双刃剑,用得多了,观众心里自个也就懂了。
电影从故事结构来看,不新颖,甚至可以说老套。看到编剧里有吴君如,看得出她对这部电影还是挺上心的,笑点很密,但是包袱又很旧,特别一些网络段子,过时很快的不知道吗?前半段一直笑不出来,心想坏了,按这个路子下去,又落入烂片的俗套了,没想到后面竟给了我惊喜,从搭人梯到沈腾出来后,笑点就不再那么尴尬了,自认笑点很高的我笑了好几次,他们抓了沈腾和岳云鹏到“地狱”审讯那段就真的很搞笑……
演员来说,好几个内地笑星中规中矩,连我很喜欢的张译都没有表现出亮点,不是说演的不好,是不够闪光,网红呢表现就那样吧。吴君如这类角色轻车熟路,自然信手掂来,恰到好处,可还是太港式了。岳云鹏,可能吴导就是想让观众看到标志性的岳云鹏吧,可是这样的岳云鹏我们已经见了太多次了,以至于前半段老感觉他在演自己,后半段跟沈腾互动的时候就好多了。沈腾一直很稳,状态一直在线。最打到我的还是吴镇宇的表演,每个状态都收发自如,不愧是影帝。
这部电影陈可辛绝对功不可没,因为有他的监制把控,电影中有些展现亲情爱情友情的地方,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没让人感觉太过。虽然剪辑、镜头、配乐的跳跃性,配上老式港片的味道,跟大杂烩似的,但没让人感觉乱,相信都是陈导的功劳。
我是看港片长大的,所以在这部电影看到好多经典港片的影子,应该是吴君如导演对他们的致敬吧。一开始长发女鬼电梯倒立,我想到了当年吓到我不敢出寝室上厕所的《山村老尸》。扮鬼遇到“真鬼”和扮僵尸让我想起了《人吓人》和林正英的僵尸系列。《古惑仔》不用说了,主题曲都出来了,吴镇宇提着刀走路时,模糊晃动的镜头就是原作的完美效仿。过人梯时梯子断了,吴镇宇徒手拉着梯子两端悬在半空中,《蜘蛛侠》(好莱坞电影了)有没有。同时说的“我是警察”明显的《无间道》。还模仿了《釜山行》(韩国电影)中爬列车货架穿过丧尸的桥段,这里成了走廊的电线上面。沈腾领衔的那段丧尸舞,有没有想到《功夫》里的斧头舞。吴镇宇和方中信后来在外面摆摊卖盗版碟,摆的都是陈可辛的获奖电影,还有吴君如的《金鸡》,10元3张,哈哈。还有本人认为最搞笑的,也是最良心的彩蛋,就是周冬雨和马思纯,该说是《七月与安生》的续呢还是番外篇呢哈哈,七月睡了安生的老公,而她老公竟是方中信……
吴君如的电影导演首秀,不完美,但是很多细节处还是能看到诚意,个人认为及格吧。可能是考虑市场,束手束脚,很多地方做的不够大胆,这也是很多北上香港导演的通病。希望香港喜剧也好,大陆南北派喜剧也好,多多磨合,早日找到更融洽的表现形式,为我们带来更好的喜剧作品……
《妖铃铃》上映以来,口碑两极分化,但有一点是影院观众的共识——沈腾和小岳岳很稳,承包笑点没毛病。
岳云鹏2017年演了7部电影,一套风格吃遍天。但比起岳岳的以不变应万变,沈腾的表演风格却一直在调整。
2017年沈腾最引人注意的两部片子,《羞羞的铁拳》和《妖铃铃》,一个卷莲门副掌门,一个无良地产商,都不是主角,都光彩夺目。
但我不知道其他观众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这两个角色都位高权重,发福的脸上常带倦意。
我挺喜欢沈腾,所以笑的时候有点心酸。
1、舞台十三年
第一次记住沈腾,不在央视春晚上,也不在那年国庆档爆满的影院里,而是在话剧舞台前。
2011年开心麻花巡演《乌龙山伯爵》,当时在深圳华夏艺术中心,沈腾还没今天这么国民度高路人皆识,一舞台都是年轻演员,只靠演技功底分彼此。戏里男主角谢蟹对女主角玛丽莲喊“静秋,我是老三,你还记得那棵开满西红柿的山楂树吗?”全场爆笑。
当时我和影评人黄啸挨着,黄老师看完盖章:演谢蟹的演员着实不错。饰演谢蟹的演员,把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小人物从城市小开到犀利哥的荒诞经历,生生被倒错生活逼到在坟地嚼了两年鲜花,演得很有层次。回家特意百度:姓沈名腾。
2012年开心麻花再来深圳,巡演《索马里海盗》。这次主演不是沈腾——沈腾是导演。这部戏阵仗更大,14人同台飙戏,武装直升机都搬上舞台了。
当下很多人只知道喜剧演员沈腾,不知编剧和导演沈腾。但他驾驭群戏的功底、对商业大场面的追求和把控,都是成熟商业导演的做派。什么时候沈腾执导电影我一点都不会吃惊,不如说,他到现在都没导过一部电影,才令人惊讶。
从2003年《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左小山”到《今天的幸福》“郝建”再到今天喜剧电影定海神针,他厚积不止十年。如果以2016年沈腾主演的《全明星版乌龙山伯爵》为界,那么他的舞台打熬历程是13年,演出次数以千万场计。
张译和沈腾的合作历史恰好也是13年。《妖铃铃》上映后,张译接受采访说了一句话描绘沈腾:“我跟沈腾是2004年就在一起拍戏。他现在的表演和过去2004年的他完全不同。我看到他今天的表演,就会脑补他这13年的成长轨迹,他经历过一些什么,他思考过哪些问题。所以我觉得沈腾老师的表演对于我来讲,是活化石式的。”
现在在微博上喊沈腾为“腾妹”的大批粉丝们,可能未必看过他早期的舞台剧。连我自己回忆起2011年那场《乌龙山伯爵》都心有余悸:沈腾加马丽什么级别啊,说看就看了。
但如果可能的话,真的很想看看沈腾早些年的表演是什么状态。
想看到他成为“活化石”之前,那些曾经存活在他身上,而又在十几年演艺生涯中逐渐被剔除、割舍、封印的东西。
想看到那颗山楂树上,曾一度满开而又摇落的“西红柿”。
2、笑点与电影感
笑点是不能解释的,但电影感可以。
从《心花路放》的酒吧老板到2019年将上映的《疯狂的外星人》,沈腾参演电影9部。
无论什么电影,只要他一出现,就是高能画面,成为点睛之笔,而又不夺他人光彩;无论什么电影,只要有他参演,就可以放心买票,哪怕一分钟也能承包一年笑点,总能值回票价。
《心花路放》里,沈腾戴着顶可笑的帽子,开了间夜色酒吧,很多人是凭声音认出他的。第一次和宁浩合作,宁浩还是偏保守,给他安排了一个段子多、动作少的角色。但就算只是坐着讲台词,沈腾也能用声音发挥演技,把段子讲得让人记忆犹新:“胖子你把脸转过去,再转过来,已经是第二次见面了”,“我这院里下雨下雪下冰雹,就是没下过手机”。那次演出后,宁浩跟同行盛赞了一圈沈腾做事靠谱儿。如今沈腾能加入中国喜剧电影第一大IP宁浩黄渤“疯狂”系列,除了国产喜剧电影笑点担当地位稳固之外,也是上次攒出的善缘。
《滚蛋吧!肿瘤君》,沈腾在片子里演白百何前男友,在熊顿生日当天劈腿被抓。按理说在电影里演劈腿男友不是一个很攒人品的事,换句话说就是“败观众缘”,但沈腾演这种猥琐小人物抱头鼠窜的形象很可爱,像大人在玩小孩子的游戏。
《夏洛特烦恼》已经被人说得没处下嘴了。“一秒24帧,23帧都是满满的演技”,这是观众的评价。无论它三观上有多少争议,起码有一点没得辩:那一年满电影院都是青春校园题材影片,但没一部比沈腾穿越回到中学那一段校园生活真实。沈腾与亡母重逢时抱着他母亲大腿不撒手,泪如雨下又笑容满面抬头,换个演员来演可能得恶心死了吧。在四十平米小屋中,沈腾和马丽的对手戏,是大银幕上的年度高光时刻。
《羞羞的铁拳》里,沈腾不担纲主演,但他跟团队一起出席了路演。发布会上他对媒体说,“没有你们就没有《夏洛特烦恼》,没有你们就没有《驴得水》,这点成功你们给予了我们太多的帮助,我这次就是来站台的,为我的好哥们艾伦站台,为我的好搭档马丽站台。也希望大家能够把更多的关注放在那些还没有成名的开心麻花优秀队员身上。麻花有太多太多有才能的演员,按照表演才能来讲,我只是麻花的第二梯队。所以各位,请举起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这些人成为巨星之前的样子吧。谢谢大家。”
——就很多时候,打动你的可能未必在戏里,更在戏外。
3、喜剧之眼
懂得喜剧的人,一定更懂悲剧。用友邻猫小三的话说,“因为喜剧和搞笑一定是建立在对悲的洞悉之上的,这就是为什么纯粹的肢体搞笑不好笑。”
喜剧是温柔的、可以承受的悲剧,是一支重骑兵换上轻骑兵的装备,以幽默替代碾压式冲击。但当他一旦换回重骑装备,你将被他全面击溃。
在《欢乐喜剧人》的半决赛场上,沈腾曾饰演过一次卓别林。
在别的团队都采取保守战术的时候,他却带着开心麻花直接背离了“小品”作为“语言类节目”的定义,跳出了“唯包袱论”的窠臼。整段戏没有一句台词,以黑白为主的画面逼格高到天际,让人惊觉“小品还能这样演!”
沈腾最后摄影机前一个眼神,把多少人直接看哭。
那一刻的他,已经率领麻花团队跳出了胜负场,登上更高的山。
直到那部综艺节目的最后一期,其他几队的三板斧基本都砍完了,只有开心麻花还意犹未尽,七十二路散手未使绝,还能醉笑三万场。
很难想象沈腾不表演的话会去做什么。
这是中国电影的好时代,好艺术家生逢其时,是观众有幸。
铃分,因为太过难看而忍不住笑出声来。
我旁边的大哥笑得像打鸣,我怀疑他是片方花钱雇来的。
惠州站,陈可辛导演跟阿如那特地过来宣传,真的是辛苦了。。可是我想说:陈导你那么有才,可是你还是没能阻止吴君如...
尽管摆明是来北上赚人民币,但好在没有盲目跪舔北方口味,想玩的基本上都还是八九十港产片(还有个人学林亚珍!)那套,再植入一段年轻人喜欢的丧尸片,看得出尽了想象力创造力,吴陈两公婆的聪明才智和生意头脑还是明显的。至于为什么这么乱这么尬(玩过《四面夏娃》的君如姐绝不止这点料),怪谁咯。
在光怪陆离的喜剧元素堆叠中,人物的情感显得过分虚假,为喜剧而喜剧,就像吴君如所说,过了。喜剧无根,欢笑的只是皮,而无神。但本片在内地创作环境的大背景下,以港式风格为模板,融合僵尸,丧尸等新元素,不失为一种鬼怪新说的好尝试。
【C-】笑点还是挺多的。但整个剧情还是太舞台化,没有真实感,尤其是煽情太尬。
这部电影这的尬到我了,感觉很杂糅,没有个性,笑点不高级而且梗很老,强硬煽情有点没头没脑,看演员表演感觉很累很疲惫撑不起感情我的情绪完全是垮掉的。。。ԅ(¯﹃¯ԅ)总之,我很早就想离场了,三个字来说就是不喜欢,对。
一部正片比预告片好看的电影,陈可辛是不会坑媳妇的,猛鬼大厦的格局,其实是中国内地的开心鬼+人吓人,梗和噱头都是港片的,七十二家房客、八彩林亚珍、朱丽叶与梁山伯、无间道等等;但在噱头之上的笑料是内地的,故事小节奏超快,用快节奏和笑料掩盖一些不足之处,有情怀也有笑点,3.5,星,个人挺喜欢这片
这简直欢乐喜剧人大电影啊,根本就是把一堆风格完全不同的小品串了串,恐怖、丧尸、犯罪什么元素都来,正常语速讲话的Papi酱一点都不好笑,不过沈腾那造型居然还有点崔岷植……
这片看得不值当,一开始真的恐怖,说是恐怖片也不为过,剧情很尬,笑点生硬,强行煽情。。。真的不喜欢╮(﹀_﹀)╭
它的节奏和我的心理节奏是不符的,整个电影谁也没能说服谁,融入对方的节奏,如果电影是一场交流,我们都是失败的。从制作层面而言,利用语言作为笑点之一的喜剧,主角却是配音,这都是导演演员不重视。表面上以类型层层深入来推进情节,却总是忽略更为现实和深刻的逻辑,是这类魔幻喜剧的通病。儿童片
居然还停留在八十年代的一惊一乍屎尿屁的搞笑级别 我都替你尴尬
各种反转梗,开始有点恐怖,但知道原委后,就觉得好笑了。我私人认为打扫布满血腥的厕所是个败笔。还有数数的地方。反转丧尸的地方,我没想到。沈腾确实厉害。下地狱那个地方反转也挺好。给个3⭐半是可以的。
陈可辛之前谈到吴君如执导的这部刚好及格,事实证明并不是谦虚。
3.2星。1.吴君如和陈可辛一定很怀念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2.岳云鹏为本片最高笑点。3.港普和东北腔的碰撞还算有趣。4.最大的问题是笑料浮于表面而刻意煽情又让本片情节节奏有非常严重的快进和断裂感。5.最大看点是《乱世巨星》《朋友》这些港乐以及非常复古的布光场景,说白了就是从港片时代取一瓢水
完全考虑逻辑的情节安排,有句俗话可以很好的形容这部电影:顾头不顾腚!多少次强行逆转,吴君如这位新司机玩漂移都是360度的大转弯,晃得我透不过气来。多少次强行套路,致(chao)敬(xi)了多少电影的创意?把港片题材嫁接到大陆,真的是严重水土不服,有点浮漂的笑料,除此之外,看完更多是反胃。
实在太傻逼,太胡闹了。一年到头,我也算是看了不少傻逼一星烂片,这是看得最生气的一次,简直现场就要气炸。。。
唯一的突破大概只有恐怖喜剧这环了,可惜在我们这里也只能打打擦边球。整部电影都非常儿戏,你可以说它是老港喜剧风,但始终没法接受这样胡闹的东西。剧情太过简单,基本就是一个小品的容量,感觉硬是兑水成一部电影。
其实这几星都给它确实让我和小伙伴笑啦~不过有些地方真的尬
一直对君如姐有着满满的敬意,也很喜欢她。毕竟香港电影黄金时代带给了我们不少欢乐以及难忘的经典角色,尤其是洪兴十三妹,望夫成龙等等,但不得不说君如姐真的不适合搞创作,多了啥也不说了,都是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