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部用iPhone手机拍摄的华语电影(长片),不知道这个噱头是否为影片争取到金马奖提名的关键,也不知道这是否对影片的票房有所贡献。我觉得影片最吸引之处在于其背景完美映射出新冠疫情时期里的社会面貌,以及疫情期间人与人彼此交往的微妙心态。也许这并非影片拍摄的初衷,但是剧本的细节让人恍惚回到去年疫情爆发时的景象:空荡荡的街道、戴上口罩手套和身穿防护服的男女主角、极少出门而宅在家中的日常生活、频繁洗手和清洁家具的强迫症等等,这些描绘难免令人心有余悸。
这种外部环境并非引致角色心理障碍的元凶,但是去年好几部电影都在此层面上有过出色的暗示:阿莫多瓦《人类的呼声》中的女主角因长期独自困在家中而陷入对恋人的激烈反应,希腊诡异浪潮新片《苹果》描述了一种未知的疾病在整个城市里蔓延,导致人们突然丧失记忆。
意想不到地,这部《怪胎》与希腊诡异浪潮作品有一些惊喜的交集,其主题更与《龙虾》有不谋而合的探讨:是否两人要有共同点才能维持长久的爱情?影片前半段用略带幻想和童真奇趣的笔触勾勒出两个怪胎之间爱情的轮廓,方形的画幅设计可谓出奇地精准,一边指涉两人身患的强迫症,画面上的家具和场景呈现出对称的构图;另一边则暗示两人是不被世俗所理解的边缘群体。他们在相遇和相识的过程中共同对抗着危险肮脏的世界,努力维护着洁净的生活空间和习惯,并最终坠入爱河。
这对边缘男女的爱情延续了《龙虾》的核心主题:性格、习惯乃至缺点上有共同之处的两人才能维持完美的爱情。遗憾地,后半段退回到烂俗的出轨话题。导演利用画幅变形的手法(从方形变为宽银幕)暗示男主角摆脱了强迫症,重回生活正轨,却无意中打破了两人的情感平衡。但是剧本却没有深挖下去,而是沦为狗血连续剧的男人出轨情节,稍为模糊了爱情话题的探讨。
从这个剧本来看,维系两人关系的关键似乎并非在于强迫症,而是其中一方是否有定力免受外界的诱惑。这种通俗剧的表达使前半段建立起的妙趣感消失殆尽,尽管最后采用男女视点互换、重新演绎一遍出轨情节带来反转,但是这种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手法没能深化主题,只能回到人性自私和善变的惯用套路上,或用片中的一句台词简单概括:爱的时候,所有对方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的时候,那些缺点都将成为致命伤。
尽管后半段没能承接上前半段的惊艳,也暴露出创作者欠缺对爱情主题的深刻思考,但这部处女作依然彰显出导演廖明毅的功力,不论形式还是节奏感都有其新颖独到之处,这位导演的前途不可小觑。
很奇妙啦 看到电影名《怪胎》的时候第一就想到这首歌啦
「早知世界怪人也多 你是最合拍的一个」 也觉得好幸运噢 无论有多么的不同但是却还是可以遇见那个"和你一样"的人 可以在这个世界遇见契合的人是超难得啦 但大概"懂"这个字确实要建立在"相同情况"之下吧 无端想起很久之前自己写下的一句话 "保持同样的步调才能看到同样的世界" 当一方还在系鞋带的时候另一方的背影却消失不见了 这样大概也很难一起欣赏同一个世界吧 但好像很难评判对错 「会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吗」也好像是个无解命题 好像所有东西都开始有着保质期
世界在变好的那一刻也变得视角更大(很妙啦 那么拥有更多除日常之外的活动好像也算顺其自然 可是也就是这么的顺其自然 然后曾经说好一直不变的开始慢慢发生改变 直至曾经全部崩塌 但还是希望啦! 大家都能遇到那个"古怪也好 平庸也好 在我看来 都很可爱"的人儿啦:) 所有的flaws都可以变成merits而不是fatal啦 (那会是正中红心在心里偷偷放烟花的事情吧❣️
[建议BGM:罗小黑《怪胎相投》]:)
工整的劇本,成功執行了三幕劇。
《怪胎》宛如好萊塢盛行加入奇幻元素的賣座浪漫愛情電影,沒想到臺灣可以不透過青春/校園/熱血等本土賣座元素卻依然可以執行。原本以為劇情發展會如預期發展至結尾,導演竟做出反思安排,拉高了劇本格局。
林柏宏與謝欣穎在前半段的喜劇段落也表現地恰如其分,可愛逗趣成功引發觀眾的哄堂大笑,後半發展亦揪心地創造出投射共感。(儘管有實力,兩者是否具備票房吸引力,我認為這有待商榷,畢竟愛情片很吃卡司)
文本的同質性擴及本片了些微酷兒、女性電影命題。像是同性戀與雙性戀的相戀、出櫃者與櫃內者的交往、男女的職涯發展不同等等,這都明指出《怪胎》不單單是純粹的愛情劇。
真要挑毛病的話:
1.這部片是不是iphone拍好像沒差別,(除非是為了節省拍攝成本),我看到入迷沒發現電影到底是何時比例改變,也不像《親愛媽咪》有那種震撼力。(《我不是潘金蓮》的比例變換也沒玩好〉)會這樣說是因為,畢竟iphone拍攝只能當作新聞行銷點操作,但以臺灣觀眾來說,我個人覺得這無法說服人購票進場,反而更某程度會讓覺得電影「便宜」降低進場意願,愛撿便宜的臺灣人最愛以「划算」評價每一件事物。用iphone拍攝可能只在影展入圍有加分效果,或增加被看見的機率。
2.承上,攝影組幕後名單只有四人,看得出人力節省。這限制了《怪胎》的鏡頭魅力,例如情侶爭吵橋段無法透過對攝影調度發揮出演員實力,反倒限制表演框架;同理,無法做出大幅度的場景移動,必須快速分鏡切換來表演,這在前段喜劇段落或許可行,但後面認真戲情節時,減損了力道,有點可惜。
-20200701觀賞於台北電影節
前一半有多甜,后一半就有多伤心。iPhone真的是太出片了,这长片居然拍的这么好,前一半竖镜头完美表现了男女主二人世界的美好与甜蜜,随着男主打开门强迫症消失,镜头变成了横版,这也就是说,他们的世界要出现其他人了!
后一半男主真的是渣到要痛骂一顿,不过最后归为一场梦,看的倒是舒心了一下,虽然紧接着是女主视角。
我身边有这种强迫症人们,我能理解到电影所表达的含义,希望每一类人们都能找到能接受彼此的人们!
用手机拍摄短视频,已成为近年来记录生活的一种普遍方式。
但是,你想过用手机还能拍电影吗?
早在2012年,纪录片《寻找小糖人》由于预算等问题,就有近10%的内容是通过Iphone4拍的。
最终,此片荣获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
2015年,全程使用手机拍出的《橘色》,在圣丹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
2018年,同样是用手机拍出的惊悚片《失心病狂》,让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到手机视角、紧凑空间下的刺激氛围。
在国内,也有不少导演尝试过用手机拍片。
比如陈可辛拍摄的《三分钟》,以及贾樟柯拍摄的《一个桶》等等。
可惜的是,他们都只是以短片的形式出现。
相信有不少观众都好奇且期待:
国内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第一部全程使用手机拍摄的长片电影?
前段时间,这部特别的华语电影,终于诞生了——
导演: 廖明毅 编剧: 廖明毅
主演:林柏宏 / 谢欣颖 / 张少怀 / 钟瑶 / 钟政均 / 钟岳纯
上映日期: 2020-08-07(中国台湾) 片长: 100分钟
这是国内首部,也是亚洲首部全程使用手机拍摄的长片电影。
它曾在今年的台北电影节上进行首映,获得了不少好评。
在上个月底公布的金马入围名单中,它成功提名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新导演等奖项。
不仅如此,它还是今年在国际影展上荣获最多奖项的台湾电影:
包括意大利乌迪内远东影展观众票选水晶桑奖和紫桑奖、富川奇幻影展的亚洲电影奈派克奖、加拿大奇幻影展观众票选奖等等。
此片的导演廖明毅,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六弄咖啡馆》等影片的执行导演。
在这部长片处女作中,他还担任了编剧、剪辑、摄影等多个职位。
而这部看起来奇奇怪怪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浪漫而奇情的故事。
男主角陈柏青,是一个严重的OCD患者。
OCD全称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强迫症。
每天早上7点30,他会准时醒来按掉闹钟。
被子要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细节也不放过。
刷牙的时候,每颗牙齿都要刷七次,不能多也不能少。
打开衣柜,全是同样款式的衣服,以相同的间距被排列在一起。
就连吃早餐时的餐具,也要摆放得足够整齐有序。
洗漱和早餐完成后,就到了他一天中最重要的环节:打扫卫生。
从家具家电到地板墙面,每个角落都要擦无数遍,一粒灰尘也不能沾染。
作为强迫症重度患者,他认为只有经过自己仔细打扫的家才最安全,外面的世界都肮脏又危险。
由于职业是兼职翻译的缘故,陈柏青可以与外界隔绝,整日呆在自己舒适的家里。
但到了每个月的15号,就成了他的“灾难日”——
他不得不出门去交水电网费,购买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每次出门,都必须要走相同的路线,相同的步数。
一旦这种规则被打破,他就会极度紧张,然后不停地洗手。
这天,陈柏青像往常的15号一样,穿好雨衣、戴好了口罩和手套,外出采购。
在地铁里,他撞见了一个和自己相同打扮的人。
经过陈柏青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女生也是OCD患者,甚至比自己更严重。
她会在超市偷东西,但只偷不吃,否则就浑身难受。
此外,她一旦在外面呆了三个小时以上,皮肤就会出现过敏。
两个有着同样病症和怪癖的人,就这样相识相知,从朋友逐渐发展为恋人。
刚开始在一起时,他们也曾互相鼓励打气,尝试各种从未做过的事情,向自己的病症发起挑战。
比如,一起去吃路边的脏摊、一起去捡垃圾、以及接吻。
但很快,他们就都败下阵来。
这些在常人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却成为强迫症患者内心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比如接吻这件情侣间再正常不过的小事——
即便他俩已经做好了洗漱、嚼口腔糖等多重准备,但最终还是因为嫌口水脏而放弃。
两个不被世俗理解的“怪胎”,开始放弃治疗。
他们共同对抗着这个危险肮脏的世界,努力维持着两人的舒适区域,并达成了完美的默契:
晨起一起打扫卫生,白天共同完成翻译工作,到了晚上就躺在床上述说各自心事。
虽然每天都一成不变,但却简单而美好。
然而,幸福的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某天早上醒来,陈柏青的世界发生了变化——
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强迫症消失了。
他第一次不怕脏地走到外面,第一次用手接触泥土和虫子,也不再恐惧外面“肮脏且杂乱”的世界。
一夜之间,陈柏青从强迫症重度患者变成了正常人。
他开始外出,开始工作,也不再怕脏,甚至变得有点邋遢。
而依旧是强迫症的陈静,始终陪伴着他,井然有序地打理着家里的一切。
两个因为强迫症而走到一起的“怪胎”恋人,却有一个人率先恢复了正常。
他们之前那种微妙的平衡与默契,也在悄无声息中发生了改变。
渐渐地,陈柏青开始变得早出晚归,对陈静漠不关心。
到最后,他出轨了公司的女同事。
愤怒且失望的陈静,也曾想过改变陈柏青。
她走遍各个医院,甚至找到神婆求助,想要恢复陈柏青的强迫症。
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
在激烈的争吵后,她选择离开和结束这段感情,成全陈柏青的新生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以为这是一个俗套的悲情故事。
但是画面一转,剧情发生了反转——
陈静在床上惊醒,原来陈柏青的强迫症好转,只是她的一场梦。
当她走出房间才意识到,真正强迫症好转的那个人,其实是她自己。
接下来,梦中陈柏青的经历,会在她自己的身上重演吗?
她会外出工作、认识新的人、然后出轨吗?
她会两人之间的默契和平衡,成为这段感情中的背叛者吗?
甚至,她现在所发生的改变,会是梦境中的梦境吗?
这些问题,就有待每个观众去自己想象和解读了。
作为一部手机拍摄的电影,《怪胎》无疑有不少局限。
比如在画幅、光线、景深上的限制,肯定无法和专业的摄影机相比。
但是,廖明毅却巧妙利用手机的特点和优势,把《怪胎》打造成了一部个性十足的电影。
首先是在画幅比例上,电影前半部分都是1:1的正方形。
两位主角被强迫症“框住”的人生,被直观地呈现了出现。
到了后半部分,随着陈柏青强迫症的消失,画幅比例从1:1变成了16:9。
他豁然开朗的人生改变,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怪胎》在构图和色调上也十分值得一提。
片中有大量对称构图,既符合了强迫症的主题,又让观众极度舒适。
色调上,运用了大片的蓝、红、绿等颜色,极具视觉冲击力。
从前半部分的怪癖与奇情,到后面俗套狗血的出轨戏码,是此片遭受诟病的主要原因。
但实际上,《怪胎》就是一部借由OCD这个特殊的病症,来阐释恋人间亲密关系的电影。
正如电影最后那句点睛之笔的台词:
“爱的时候,所有对方的缺点都是优点;不爱的时候,那些缺点都将成为致命伤。”
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什么“怪胎”,在不爱你的人看来,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奇怪。
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怪胎”,只不过在爱你的人眼里,却灿如星辰大海。
*本文作者:阿怪
非常喜欢!!!
无意中在电台里听到介绍这个电影,因为说是用iPhone拍摄的,然后就一直想看一下,然后一直忘记。
在本该在好好备考的今天晚上,一口气看完了,妈的,看得我心里一惊!!!
刚开始以为轻喜剧爱情故事,两个精神强迫症在同一件事儿惊奇相似,及其合拍,简直天造地设,天作之合。不禁感叹,啊,老天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每个人都会有他专属配搭。
在我认为剧情会像其他类似电影,两个人会互相治愈,携手共赴更好的明天时,哇…这个转折点忽的就出现了,在某天某刻,不经意间……
然后后半段,突变来袭。消失掉的OCD可以代表任何现实中感情存在的问题~故事老套,但是把十分老套的爱情发展通过ocd一种疾病现象隐喻出来。嗯,很精彩,而且,结局也很意味深长。
而且注意看还有1:1画面比例跟16:9电影画面比例的大小切换,这种呈现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事件开始转折了。我也是到后来才意识到,哎,画面大小变化了。
总而言之,我好喜欢这个电影。男主憨憨的,女主也超级漂亮,饱和度极高的大块色彩看起来非常舒服,很久没有让我猜不到过程,也猜不到结局的电影了!!!情理之中,意料之中,酷。
我很喜欢。
裱起画像,盒中挑战,肮脏接吻,算卦符水,社会规训,新冠背景随人心“正常化”后逐渐崩坏掉一个OCD爱情童话,我要是你也一样,是否该在伤害发生之前结束一切?……鸽子出现前的4:3画幅叙事蛮趣怪可爱,画幅正常后,故事也逐渐回归到规范化的无聊狗血,所以正常人类果然不适合恋爱吧。PS:在台湾做翻译收入好高的样子?
除了手机拍摄,骨子里还是小清新爱情片,颜色使用得很突出。整体前半部更好看。
明艳的色彩,一派鲜活特异的南国风致。画幅比和明暗变化,1:1本身给人一种完美不缺的感觉,16:9则是一种大众随意的。非常新奇的切入点,一种开放的讨论,一面精致的影像。能从电影里感到很大的导演的真诚。依旧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但是加入OCD之后就是一种自我重视的体验。说起爱情,我们嘴上谈着都是谁都知道的言论和感悟。但是这个电影很直接地让我们看到自己在情感里的各种异类举动和想法。同时也看的到,寂寞和距离的累积总会把情感逼到死角。就像你站在爱人身后,你本有足够资格上前,但是时间拉开距离和面对着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会把你定在原地。我们都很怪啊,各有自己的执迷和任性。上升到这个层面看,有没有OCD,是男是女,交往一天还是三个月,冷寂还是欢愉,我们都一样。
喜出望外,如果说第一幕仅仅停留在有趣,让人误以为只是普普通通轻喜剧的话,到第二幕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就探讨了一个深刻的话题:一段关系中的变与不变,它的原因、发展和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更惊艳的其实是第三幕,因为它没有停留在哀怨和控诉,而是有了一种以己度人的反思,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3.5 洁癖OCD、细菌导致的与外界隔离等设定,防护服、口罩等元素的全程使用,仅以家与外界的5-6个极少场景,都令人无法忽视与这部电影同生的新冠语境。整个电影非常追求形式趣味,但无论视听还是剧情,创设出的新鲜劲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后半段聚焦边缘人的怪奇之爱背后,揭开亲密关系逐渐流逝带来的沉痛与伤害,走向老套的议题。回过头看,基本还是一部靠表演撑着的电影。林柏宏主持前半段,把设定统统落地,之后多次切换形象与人格,令人信服。谢欣颖主持后半段,纤细的心境私语在情感上有穿透力,最后还来了个“《你一生的故事》时刻”。两个演员都很注重片刻的失神、失语、呆滞、静默带来的节奏感和力量,是爱情偶像剧的天花板演法了。
前半段是很可愛的愛情喜劇片,後半段話鋒一轉變成探討社會化與非社會化之間的隔閡,以及生活迎向變化的逆來順受,立場轉換,改變依舊是必然的,《怪胎》是一部執行的相當工整的實驗電影,但也許全片維持著像前半段愛情喜劇的調性,我會更喜歡。「我們都在尋找著可以懂我、瞭解我的同類」
7/10 这个世界有病菌、污染和僵尸,我们也有病。远处的天地我已毫无兴趣,只想和同类永远地呆在家里,让空净的滤芯和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打扫拯救我们。过分可爱,这片放在 Social Distancing 的疫情当下未免太应景,人人都是自我隔离的怪胎原子。叙事视点一直在 OCD 患者,从男性切换至女性,从方形切换至宽幅,但借由 iPhone 完成的视听尝试噱头大于实质。
無論怪胎與否,當兩個人行為節奏想法漸趨不同,難免有天由情人變成陌生人。
4.5星左右。比想像中更喜歡,前半段特別有趣也很可愛。「愛的時候,那些對方的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那些缺點都將成為致命傷。」很多很多的人在踏入關係之前,總覺得只要夠愛就能克服一切困難,可以為了對方而改變自己,對方也將因為愛而為自己做出改變,但又是否有想過,在不變的情況下,是否仍能維持一樣的愛?世界上亦沒有不變的事,可是在茫茫大海之中,又豈能去細思那些變與不變對愛情的影響,只是在踏入任何關係前,總得好好思考過,才能不後悔。然而在現代社會追求速食愛情的趨勢之下,這些又豈是容易的事,要有一個和你同樣認真、同樣想為一段感情負責的人更是一件再難不過的事了,與此同時我竟只能雙手一攤、聳聳肩,期待下一個遇見的人能如我一樣認真。
开始以为是两个怪癖的人相遇的可爱的故事,后来剧情急转直下好窒息,描述的亲密关系,感情里面的易变,家庭主妇的困境,渣男,厌倦,争吵,出轨,无力感,卑微,相互推卸责任,和女主强烈共情,想起之前的ex们,想起那种感情末期痛苦压抑的感觉,像恐怖片。
我的老天鵝,謝欣穎演技可以算的上是太好了吧?大驚喜!一直以為她是面癱一族,殊不知收放自如的很有勁。如果可以我想給這部六顆星。
前半段轻巧,后半段老套
所以,爱情里没有性,无法维持长久!
的確有不少可愛俏皮、讓人會心一笑的段落,但就是把短片拍成了長片。
3.5 前半段真可愛,使眼球舒適的置中構圖、亮黃配色,加上新穎題材OCD(雖然只是外殼),但可惜後半段的劇情落入俗套,若拍成短片更好。
两个人相识、热恋、冷淡、变心、吵架、分手,这似乎成了现代人爱情的必经之路,那只鸽子或者那条壁虎甚至OCD的背后就是你变了 就是你变了 就是你变了 然后所有的东西全然没有了任何意义。看似甜甜的爱情 到结局的旁白出现 才发现原来现实那么残酷。
吃出头发的路边摊、路人吐到鞋上的痰,还有爬到脚上的蟑螂,普通人也不可以......
以为患上相同的怪病,就能携手相爱。当他突然痊愈,她却不想康复。感情里谁变成了留在过去的壁虎,谁变成了向往窗外的白鸽。爱时所有缺点都是优点,不爱时所有缺点都是致命伤。患了相爱的顽疾,不能丢了自由的药引。中了解铃的诅咒,不能忘了系铃的侥幸。若爱情是超市偷来的巧克力,最终还是要还回去。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不要对他人报有过多期待。
吸引两个人在一起的频率如果不再一样,就会变成对方眼中的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