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宁教我负天下人,一代枭雄添明仔
(严重剧透,非礼勿视)
这是一个枭雄的故事。枭雄的名字叫蔡明,啊不,蔡添明,添明仔。
添明仔的眼里常含着泪水,水汪汪的看着你,有时候像小鹿一般无辜,有时候像受伤的小兽一般无助,最后他砸断自己的手,捡起地上的枪,干净利落,一枪爆一个头。眼神里面没有任何感情,枭雄本色,绝不手软,没有废话,手起TM人头落!
我已经受够了诸多电影电视剧中的大反派得意时每次都一堆屁话,非要自带解说的把自己的阴谋诡计说完了再哈哈哈哈哈白痴一样笑上半天然后被男/女主角或者某个路人小弟背后阴一刀。
1.枭雄本色一,情商高,人脉广阔,感情充沛
首先,如果没有工厂的意外爆炸,这个看似有情有义的添明仔明显在贩毒界混得相当不错,各种兄弟干爹徒弟亲人,一个庞大的制毒网络。他掌握着诸多命脉和资源人脉,随便说出一两个就够警察们忙乎一把了。最后临死前不停的说,不停的说,全国各地,遍布网线,令人背脊深寒,那些表面都是如此普通正经的人,却都伸出了蜘蛛之丝团团相连。
出了意外,逃跑够快。老婆舅子就没那么好运了。你们安心的去吧,我会用火辣辣的mao爷爷纪念你们的阿门....
撞了车送医院,醒来一下了解状况,借机开溜。在警察开始搜捕的时候淡定地在门后喝茶观察。如此处变不惊。可见城府之深,心机之重。
逃跑被抓后,很快就分析清楚状况,当机立断,决定反水,做污点证人,我猜想,当时他就开始盘算,一有机会就反水了。只有活下去,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是一个典型的刘邦式枭雄。
即使面对自己的大敌张队长,添明仔也一副肺腑真诚一般给予帮助和合作,张队长急救毒品出来那一刻,必然是有一点动摇的,情商不可谓不高。
这种枭雄,平时很会做人,打好各种人际关系,给予他人恩惠机遇。
一旦危难关头或是利益冲突,当机立断背后一枪的速读比谁都快。他们的脑子永远是利益最大化的高速运转,其次就是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没有废话,哪里来废话唧唧歪歪,你是杀人不是杀鸡。
2.枭雄本色二:处变不惊,沉着冷静
【做坏人,也要做一个一流的坏人!】
欧美影视作品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经典的BOSS,比如汉尼拔,比如小丑,就算做坏人,也要做有追求有理想有内涵的一流坏蛋,而不是停留在表面,每次做坏事都要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妹,这里的哈哈一下就挂了。
比如《霹雳》系列中的人气杀手阴川蝴蝶君的诗号:
【坏人有坏人的气魄,规矩有规矩的眉角,杀手有杀手的角度,游戏有游戏的魅力!】
3.枭雄最大特点: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我想曹操这句话真是太适合添明仔了。既然开始反水,那就一反到底,不管是七人组标叔还是大聋小聋徒弟,既然已经对不起了,那就干脆送你们上西天,清清净净。绝无拖泥带水内心挣扎情义两难左右难堪,啊呸!有我命值钱吗?
电影院旁边坐了一家人,两个小孩,一男一女,老是动不动问妈妈,妈妈,他(添明)是好人吗?
看到最后添明仔杀了诸警察后大喊,妈妈他是坏人,他杀警察!
大家都笑了....
孩子你还小,这个世界上;
杀警察不一定是坏人,坏人不一定就杀警察..
警察抓的不一定是坏人,坏人不一定被警察抓。
我们小时候总喜欢看电影黑白分明,先分清楚好人坏人才能看得舒心,好人失败了受伤了会替他们难过,坏人被打败了杀死了大快人心,比如三国,比如水浒。
但是,换一个角度以曹操写三国或者高俅写水浒又会如何呢?
除开身份矛盾和杀戮,
其实所有这类生死相关的电影的主线只有一个——
活下去!!!
2 ) 毒战
《毒战》并不是一部很具有银河映像风格的电影,但处处却体现了银河的标签。 而本片真正的特质,就是反传统、反类型化。在以往的香港电影中,无论正邪双方都充满了兄弟义气,比如《英雄本色》和《龙虎风云》。过去港产片的黑帮是这样的,洪兴的陈浩南,东星的乌鸦,和联胜的Jimmy仔,《枪火》里的阿鬼。他们要么够帅,要么够狠,要么有钱,要么有心计,而在本片中这一切都没有了。片中所有重义气的全都突入齐来的死亡,反倒是最没有义气的能够活到最后。而香港黑帮呢?以林雪为代表的七人组,是何等狼狈,各个光杆司令,要什么没什么,而作威作福的蔡振标和蔡永昌,反倒是七人的傀儡。对比传统港产片,又是何等讽刺呢?
3 ) 八成功力的入关之作
“华语警匪片宗师归来”——CCTV6评价《毒战》。 这里的宗师指的是杜琪峰导演——个人风格鲜明的香港导演之一。《毒战》是杜氏风格片进入内地的开始。银河映像目前为止票房最好的电影。 警:执着而忠诚。匪:残忍而冷静。 褒扬、讽刺、黑色幽默… 情节曲折、节奏干净利落,最重要的是写实。中国公安大学图书馆官微说,此片感动了真警察。 《毒战》最具冲突的地方并非枪火闪耀处,而是某些看似平静的画面。比如,粤海二位警察千里跟踪毒贩到天津,拿毛票零钱交过路费。最后无钱返乡,所有警察翻兜凑钱送他们。与此同时,毒贩们正在烧两袋真钱祭同伙。鲜明的对比引得观众席里一片唏嘘… 枪火这么犀利的片能过审,靠的是缉毒警这条线。 台词利落,最后的枪战也很短,喧嚣转瞬即逝让人无暇反应结局。看完之后随敬意一同升起的是难以名状的酸楚。电影播放过程里,观众无人离席。灯光亮起,大家才吁了口气。皆因此片叙事流畅又有意想不到的地方。 ps愿见银河入海之后,过江龙再腾细浪。
4 ) 大佬依旧,有他的地方就是江湖
前两天是杜琪峰导演的生日,记得官博为他庆生,题目就是“大佬依旧,杜导生日快乐”。今天再次翻看他的作品,这部《毒战》不能不说。
《毒战》是杜导进军内地后在内地上映的第一部警匪片,拍摄历时半年之久,2013年4月2日起内地上映,短短一周便票房过亿,口碑,票房双赢,是杜琪峰导演内地首部票房过亿的影片,同时也破了内地警匪片的纪录。媒体,影评人给出定论,“这部影片将是内地警匪片短时间内难以超越的标杆”。“重口味,经典枪战片,很难想象这样的影片能通过内地审查”……一片热议声中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地位。
纵观杜琪峰的导演生涯,警匪片是他身上的烙印,枪战激烈,情节紧凑,画面逼真,针毙死刑犯,火烧人民币,人体藏毒,飞车,撞车,一系列的惊险场面数不胜数,影片效果也往往使观影者手心出汗,双脚发抖,全程无尿点,大呼过瘾。所以票房口碑一直很好。
一根雪茄,一把手枪,一身休闲,这就是公众对于杜琪峰片场的一贯形象,金像奖,金马奖,在创造了香港黑帮警匪片的辉煌之后,年过半百的杜琪峰又将目光转投内地,2013年《毒战》在内地警匪片破纪录的表现,过亿的票房已为这位香港重量级的导演打开了胜利之门,站稳脚跟,继而开辟新的辉煌已是指日可待。风云变幻,斗转星移,江湖仍在继续,大佬风采依旧!
5 ) 这才叫港片的最好活法
路边荒草丛生的马路、烟尘满身的车辆、远处冒着浓烟的制毒工厂、一个满脸灼伤,一边逃跑一边呕吐的毒贩、猝不及防的一次车祸、手机屏幕上的多个未接来电,一场又恶又邪的警匪交锋即将拉开序幕。
本片堪称华语电影尺度的一大进步:开头的体内藏毒和令人作呕的拍毒镜头;爆炸后血肉模糊的惨烈景象;“碟中谍4”式的身份互换;卧底警察吸毒后的症状体现;制毒工厂的运作流程;毒贩拿着红闪闪的真钱烧来祭祀;以及结尾真实残忍的枪战和第一次对注射死刑的正面描写。可以说,在尺度方面,《毒战》开创了内地电影的一大堆先河,也为后来的众多犯罪现实题材的类型片点通了诸多道路。
在人物描写上,本片也极尽真实之感。缉毒警为了追踪毒贩,在车上的一天一夜里只能吃泡面、在水瓶里撒尿,换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车解手,为了卧底成功只能以身试毒,帮同伙凑路费是都是几十几十的凑。还有几个战术细节也很用心(比如最后枪战拿车作掩体,没有躲在车门后面而是躲在了引擎后挡子弹),这一众细节的堆积,最终让电影的成熟度更上一层台阶。
尽管本片的题材和故事背景都是发生在内地,但无论从镜头语言、人物表演、演员、配乐和故事基调来说,这都是一部非常“香港”的电影,更确切来说,这片骨子里就是一部妥妥的杜琪峰式港片。杜琪峰这一次终于走对了路子,他把他擅长的场面调度、群像站位、警匪对决的形式感、荒诞而又荒凉的人物命运、大陆与香港关系的种种暗示,这一切能在从前银河映像里看到的,在本片里也能看到。在内地严格的审查机关的层层监视下,杜sir把他所独有的风格和野心都给注入到了这部作品里。可以说,这才是港片进入新世纪后的最好的活法!
至于反派蔡添明,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他就是全片的精髓所在。一开始他与警方合作,供出毒品交易的流程,仿佛他是真的要戴罪立功一样。中间为亡妻流泪、不向警方透露毒贩背后势力这两点似乎又能说明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只可惜,前半段这个角色给我们的好印象,在结局全部被粉碎的一干二净。
首先,这个角色是个彻彻底底的利益至上者。利益至上者往往非常精明,且有大局观。一开始为了保命,蔡添明肯定是真的想要通过戴罪立功来换一个死缓的结局。可能他是真的知道工厂里有暗道的,那也是他逃跑的最佳机会(当然也不排除他真的不知道的可能),为什么要舍易取难呢?可见,他当时是真的在争取死缓,抓住哈哈哥,交出工厂,再抓一个假标叔,这功劳足够争取一个死缓了。但形势的变化实在是出乎预料:大聋小聋逃出工厂、特警死伤惨重,这时为了换取警方的信任,必须说出假标叔身后的“七人帮”(他之前不说七人帮的事不是因为讲义气,而是因为这是他的一张底牌)。而这时,再求死缓已经不大可能,所以唯一的路就是在最后抓捕“七人帮”的路上制造混乱,自己才有脱身的可能。从蔡添明最后把火并的地点选在小学、诱骗货车来接头、关键时刻开走校车好让警匪两头打个照面....综上所述,蔡添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活命,他是一个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丢弃道义的人,而他的运筹帷幄和神演技更是让他在无形间掌控着局势,控制着所有人的命运。
不过片子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人物的形象塑造是够了,但性格描写完全不够。片中无论是警察还是毒贩,都有着形象单一刻板的特点。以孙红雷为代表的警方大多都是那种为了让歹徒伏法奋不顾身的那种,没有更多的单人的性格特点;毒贩那边也大多都是脸谱化的角色塑造,单纯的恶与狠,除此之外就不多了。把这部电影比作一张画纸的话,那么只有蔡添明这个形象是被勾勒并上色的,而其他人大多只有一个基本轮廓而已。
但是关于结局,我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主线剧情基本就是警方抓捕毒贩黎振标,后来反派突然又变成了跟市井百姓一般的“七人帮”。在最后蔡添明为了逃脱死刑,口中还在不断透露着全国各地的毒贩信息。这一刻开始,本片的暗线才显露出冰山一角:有更多的毒贩在全国各地躲藏,不断的贩卖毒品,可能都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而且他们还有自发形成的毒品销售网络,一个密不透风的网络。电影里所被抓捕后死亡的那些毒贩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相比于单纯的反派成功逃跑,这才是一个更加令人绝望透顶的结局。
6 ) 毒战的人物评价和也许以及但是
剧情分析,有轻微剧透
去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接洽过一部犯罪类型剧,故对公安部和广电对于此类剧种的审查有一些大致的了解,这也为我分析《毒战》的创作思路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们看影片的第一场戏——收费站抓捕戏。其实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前十分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你要在十分钟内构建出人物,事件,世界以及节奏。换句话说,这就是什么人做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并且用最快速度将观众带入观影情绪的十分钟。不仅是观众,包括演员和导演都会以这十分钟来判定这部剧本的价值。
古天乐开车撞车引发了观众心里的疑问,而抓捕戏表明了孙红雷的身份以及电影的主题,既是毒品……等等,在开篇的12分钟内,我觉得我只是跟随着剧情在听故事,却无法完全进入这个故事,这里少了一样东西,就是人物的构建。
《虎胆龙威3》一开始2分钟便发生了爆炸,威利斯4分钟处登场,然后剧情没有飞快的往下发展,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穿着汗背心宿醉中的抠脚大汉,观众心里立刻会出现两个疑问:他是怎么落入这般田地的?这样的抠脚大汉能拯救世界吗?
举这个例子的原因是它跟《毒战》开篇的结构是类似的,是同一种处理手法,但我们唯一看到对人物构建有帮助的场景是古天乐的反抗以及放下手术刀的特写镜头,这事实上是为数不多为古天乐成为反骨仔的铺垫之一。但这是一部双主角的影片,我们在孙红雷的身上发现不到任何可以进入人物世界的门口,我们看到的仅是他将古天乐与贩毒事件的并案推理。
好在剧情十分精彩,直到那场让人拍案叫绝的“哈哈哥表演课”才让我们正式的进入剧情,可是进入观影节奏情绪的节奏与开篇的节奏严重脱节,这显然是不匹配的。
上完“哈哈哥的表演课”之后是孙红雷的cosplay,这场戏惊艳的设计了一个吸白粉的戏剧阻碍,孙红雷的选择让人物变得稍微清晰了一些,好,在这个第一幕高潮我们理清了两个主角的人物。
古天乐:贪生怕死之徒,只是他背后似乎隐藏着什么潜在的欲望。
孙红雷:为了让歹徒伏法而奋不顾身。
银河的片子最不担心的就是剧情,杜琪峰、韦家辉、游乃海这个组合总能给你营造出足够的悬疑,而且一场功能性戏他们总可以想出少见或者没见过的表现手法,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十分流畅,在这个时间段里也出现了古天乐第二个人物构建的剧情,当它拿到了枪后的选择。古天乐人物为之后的行为所作出的选择在逻辑性上得到了完整,在揭露的一刻观众已经可以有足够的信息将他前后的反应做对比。
但反观警方这边,我对于孙红雷的喜欢越来越少,他遇到的事件只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加强:吸毒——牺牲;不睡觉——执着;办案雷厉风行——果断。这些东西的价值都是一样的,孙红雷这个角色的塑造就像一张白纸,用马克笔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的涂画,而古天乐的白纸上已经有了线条或是轮廓。
按理说,一部电影如果双主角的构建上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很危险的,不过剧情的发展和转折足够多,它没有间隙让人停下来去思考,所以我们在观影期间会忽略掉这些问题,只是爆发时刻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当古天乐把车停在校园门口时,他的隐藏欲望彻底显露给观众(之前还有一个铺垫是故意隐瞒工厂地道让大聋小聋逃跑),人物弧度画完了(有的时候在犯罪或悬疑类型片里,人物弧并不一定是人物性格的转变或者他学到了些什么,也可以是隐藏的欲望在逻辑上合理的最终展示,但注意这条定律可能只适用于反派人物)。孙红雷金链汉子的人物就定性了,搞了半天在黑暗中的90分钟里我们看到的是孙红雷就像带着金链的欧迪在荧幕上追着加菲猫嘛。
当然你也可以说有着东方哲学的那场最终枪战戏高潮是对孙红雷角色的最终刻画。是,这个向埃里克·冯·施特罗海姆1924年影片《贪婪》(Greed,结局是主角在渴死前用手铐铐住了反派而不让他逃出沙漠)致敬的结尾确实是拔高了这个人物,但在这120分钟内我们只是反复体验了孙红雷的一种人物个性,它从一开始便是定性的,是没有转变的,这个结尾的情节的作用就仅仅是加强了剧情的戏剧性,而非把人物和戏剧性进行加强,这是很可惜的。
以杜琪峰和银河团队多年的从影经验,这些问题并不是他们发现不了,而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之前说到接触过一个犯罪类型剧的项目,从制片人的口中了解了许多底线,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主角。当我提出主角的不完整性是剧本能立住的根基时,制片人极力反对,说审查机构是绝对不允许公安人员有任何负面色彩的刻画的,我们这里不是说的坏警察贪污这些,而是一个真实的人在面对案件时产生的家庭压力、社会压力,生与死的恐惧或是麻木等等。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孙红雷这个角色塑造如此之平面了,反而在这样一个限制之下《毒战》仍然能呈现出如此之高的娱乐水准,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吸白粉,烧人民币,警察被大量射杀这些场面都看得我目瞪口呆,我在想这是怎么过审的?除了创作上的刻意规避和暗喻(审问时严禁逼供的牌子是个不错的讽刺),我想还有主创们不断去与审查机构碰撞和争取有关,事实上娄烨在《浮城谜事》上映前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但由于娄烨的据理力争他保住了艺术者应有的尊严,这些例子都是国内制片公司很好的榜样,既然被X,为何不换一个你喜欢的姿势被X?做缩头乌龟只想着如何去迎合审查机构,最后换来的是作品和原初衷的偏离导致的口碑崩溃,这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有很多的“也许”,也许这部片把背景换成香港,它能够更丰满,更完整。但是大陆在类型片的空白是迫切需要成熟并且高娱乐性的电影重建票房信心的,所以暂时抛开这些“也许”是必要的。
“也许”只是一个假设,不过“但是”却是发生后的转折。对于这部最大限度碰撞审查制度、开创大陆警匪片新标杆的影片,我想给予4星的评价是毫不过分的。
7 ) 港产公安的大陆质感
银河映像四字在港片迷心中分量颇重,但对于大部分只从院线了解电影的观众,仍相对冷门。即使“后CEPA”的合拍片时代已迎来第十年,杜氏作品仍在大陆人气寡淡,偶有爱情喜剧能卖座一两回,最见功力的警匪片、黑帮片由于题材“边缘”,宣发不力(也确实难以开展)等,仍极少进入大众视野。《毒战》是杜氏迄今为止北上的最强一击,弃守狮子山下弹丸之地,拍起公安题材,叙事中心也全在大陆,加上海润卖力宣发,最大程度吸引了多层次观众,一扫此前银河犯罪片在大陆定位暧昧、不尴不尬的局面,有了准警匪大片的卖相。看片后做影院调查,普通观众中熟悉杜氏作品者确实不多,问及感受,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真实。
银幕的真实自然不等于现实真实,何况有些环节没法真实,比如片中描述细致入微的诱捕、追踪、特警突击等。映后笔者与请来当观影顾问的缉毒警官聊天,她肯定了影片执法流程的专业性,高科技化也是对现实的逼真反映,但再问及细节,警官便三缄其口了。想来《毒战》和国外某些“军事教科书”级别的枪战片一样,已经逼近保守职业秘密的最底线,再往细里“真实”,银河创作组就要面临牢狱之灾。警官还强调最夸张的,是片中几场枪战,有趣的是,观影调查表显示,观众大多觉得枪战才最“逼真”。
我国禁枪,眼下又是太平年代,普罗大众对“真实枪战”的概念多半来于两处,一是新闻纪录片,获得的印象是枪战是大量依靠掩体和玩了命跑位的残酷较量,是双方长时间稀疏的子弹交换,若学白鸽中风衣飘扬,或手持大枪怒吼狂扫的,都跟送死无异。二是《闪点行动》等以专业著称的国外电视剧,得到的经验是即便围攻两三个目标,也要调动数十倍警力,用重火力和场地配合,才有歼灭把握。长期被这两种视觉印象耳濡目染,自然不难对《毒战》营造的伪真实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信服。更有甚者,影片虽从《大事件》、《非常突然》、《PTU》等借鉴良多,但杜氏这次连一贯的最炫浪漫风都舍弃,拿手的俯拍和血雾一并缺席,镜语很朴实,一枪一弹都是直接呈现,令观众无法不接受那众不敌寡、玉石俱焚的撼人事实。唯有满画面噼里啪啦乱爆的火星,还像早年的银河作品,因为成本低廉而没钱布炸点,少了《大事件》的精良感,不知是制作疏漏,还是故意为之。
《毒战》里少有一根筋角色,粗线条不少,但举凡有名有姓的,多半不会“所见即所得”,这是往人性真相的“立体感”上靠,以揭示现实的镜像,也能制造悬念惊奇,是杜氏拿手好戏。你以为残疾人憨厚老实,他们就演一出喋血双聋的彪悍杀戮;你以为“标哥”城府极深,转瞬他就成了套在麻袋里的小绵羊;你以为香港七人帮深不可测,老大卖弄英文“高风险高回报”了半天,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被警察和古天乐轮着耍,命丢的要多冤枉就多冤枉。古天乐的配合与反骨交替拉锯,孙红雷一路突破我们对他吃苦耐劳敬业精神(杜导不愧最懂行情的北上导演)的估量,完成了一high到底、心无旁骛的单线破案叙事下,对角色的丰满化修饰。不少大陆片为了让公安和匪徒有“人情味”,务必安排其家人亮相,让警匪以父母、儿女等身份真情流露,生硬的打破单线条式的塑造,这恶习甚至在《导火线》等港片也存在,充分暴露了编剧刻画角色的有心无力,只能借助俗套来补完,该跟《毒战》学学。
《毒战》塑造了职业化、精英化、高科技武装的大陆警队,让我想起去年为香港警队大作广告的《寒战》。《寒战》警员对敌时总是一副有备而来、好整以暇的面容,了不起让郭富城熬个夜,而《毒战》通篇弥漫着尘土味,为侦破通宵不眠、数夜奔波,中途下车解决生理问题都是奢侈,比《寒战》多了一份不辞辛劳,观众也会从生活经验出发,觉得这样更具现实味。主旋律作品颂扬执法部门,往往喜欢拔高,一虚构就让人反感,《毒战》告诉我们塑造警队正面光辉形象,并不一定要与“和谐”、弄虚作假、矫揉造作挂钩,只要能把握艺术的真实,就能“歌颂并好看着”。
剧情在津海、鄂州和粤江来回跳跃,这是国人并不熟悉的地名,但在杜氏镜头下,让人很快记忆犹新。公路,高铁,几几出口的会面地点,津鄂粤字样开头的车牌,无处不在的道路标记,指名道姓的娱乐场所、码头、小学、医院、酒店,画面里还有现场表演的舞女和穿校服的小学生,不知不觉,故事讲得七七八八,两座城市也拍的声色盎然。老杜在香港就好这一口,实实在在的街道楼盘,有商店招牌和地铁巴士,人味浓郁,这一套原封不动搬到大陆,全不失鲜活灵动,是最没有南北文化隔阂的移植。想到前几年《长江七号》在宁波实拍,《硬汉》取景青岛,哪个都没好好运用过,反倒招来该地观众说拍的不像,蚀了好大一把米。
名为《毒战》,又是合拍片,通常联想会描写贩毒分子无恶不作、吸毒者的可怖后果,预告片还曾给出误导,让人以为有古天乐吸毒、孙红雷戒毒的情节,进了影院一看,只能大呼上当,银河创作组和宣发方都太狡猾。影片着力于警匪斗智斗勇,没有对毒品毛骨悚然的描写,但通过灰色笔触营造出那个毫无人情味的犯罪江湖,让人倒吸一口冷气,其震慑力远比任何禁毒宣传片都有效。看完电影,你只会想离的毒品远远的,但那一份压抑阴沉的宿命感已经如毒品般缠上了你,无法摆脱。
文/方聿南
8 ) 《香港人》
《香港人》,这才是真正匹配《毒战》的片名。
太多人惊叹于此片直露的涉毒场面居然能够过审,然而真正弥足惊奇的,并非涉毒场面的尺度之大口味之重,而是潜藏片中的态度与审查当局乃至整个帝国的对立之尖锐程度。不难注意到,《毒战》中的香港黑社会七巨头,不再是港片传统里身手非凡冷酷拉风的黑超古惑仔路线,而是除了涉毒之外看起来与常人别无二致一弱二傻妇孺老幼的市民甚至“良民”面貌。津海港谈判一幕中,当谈判陷入危局,公安张队(孙红雷)假扮的大陆毒贩哈哈哥一脚蹬上桌,枪指本该凛然莫测的港方大佬标叔时,我不认为孙红雷展现的是公安的威风,毋宁说,那一刻居高临下把香港客踩在脚下的,可以是假哈哈哥,也可以是真哈哈哥,既可以是公安,也可以是大陆黑道,一句话,那就是“大陆”对“香港”的强势,不论是公安、黑道还是商人,“大陆”在“香港”面前,就是这么个强势。
如果《毒战》的心就这么大,那么它并没有在意识形态层面超出后九七港片普遍心结的“忌陆”层次。这次《毒战》或者说杜琪峰真正狠的地方,在于其对香港、香港人的狠,前所未有,无以复加。
这个“狠”字(严厉的批判性),集中在男主蔡添明(古天乐)这个角色上。作为香港人,杜琪峰聚力香港人的“国民性”问题上,颇有几分神似“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且不留情面。
蔡添明这个角色,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每一次面对强力(公安)碾压,面对求生机会,他都会毫不犹豫选择自保、不惜出卖,但又从未真正同心同德合作,也从不把手里有限的牌轻易出光,与此同时,他始终对亲情对兄弟对江湖对”香港“留有尽可能但也极其有限的余地,生死存亡去留分诀之际时,又一定会大难临头各自飞对不起拿兄弟当炮灰。他对北方势力的态度,与其说是投降,毋宁说是委蛇,与其说是抗争,毋宁说是挣扎。他聪明、入世、投机,敢于搏命,拥有适应世俗生存的一切心理素质和技巧,本能地不信任不认同权力,又总是陷入孤立自我的软弱境地。
如果可以用六个字来为蔡添明作谶,那就是:软骨头,爱自由。
以上虽一家之言,然抚翻二十年来往事,历历在目,各人自有体会。行文至此,想起多年前在杂志上看到成龙的几句,原话不记得,大意是:倘若世界上只剩下街对面一家店还有几块面包,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过街去拿的,一定会是香港人。
哈哈哈期盼了半年的片子居然这么脱线真是没想到啊!黄奕的演技真是充满了槽点,一个黑帮老大的女人熟练的使用“搓一顿”这种我家楼下批发冰糕的大妈都不会使用了的词儿真是充满了复古的气质呢。劣质皮草+闪亮亮的50块夜店裙真是一个合格的vintage范儿的黑帮大嫂呢!最后古天乐也太不巧了被铐住了吧……
画面好大陆连续剧呀,我都在感慨这真的是杜琪峰的电影么。在大陆放映的影片来说也算尺度比较大的了,配角们也是金灿灿。话说,这结局…既无逃出生天的畅快,也无死刑伸张正义的快感,味如嚼蜡。我内心一直在猜测是不是如《夺命金》为了应付和谐大神创作了两个结局?★★★☆
雖然只是國產山寨版的「槍火」+「神探」,停車場內一幫大佬走出來,還是非常銀河味;雖然只是惡趣味的小幽默,還是沒把觀眾當傻子;雖然不是古裝武俠,還是甩出了一批北上的香港導演幾條街。
好想甩出一麻袋星!
足有五六场以上的戏让鄙人惊叫:好鬼搞嘢~
不!懂!杜!琪!峰!的!人!我!真!替!你!们!捉!急!啊!
喜欢这种专心讲故事的电影,老杜在《夺命金》基础上更进一步,摒弃了各种形式上的炫技,专注于人物命运。细节中隐藏的人物情感耐人寻味,处处埋伏的隐喻使这次北上充满各种解读的可能。残酷的结局让人不禁想起“无仁义”系列。港陆“毒战”,到底是谁在荼毒谁?
无仁义、无道义。影片本身有很多解读的空间,包括很多有意识的暗示。不过仅从这个结局,就已经值回这个分数了。不仅是反转,还深化了主题和人物,让你忍不住去回味之前的一些情节。杜琪峰电影的宿命感被植入到了内地警匪片的情境当中。难得看到这么惨烈的公安警匪大战。
拍成这样还能上映已属不易,银河团队将香港的那一套成功移植到内地。情节紧凑,写实够劲。如果是纯港片,相信能完美。古天乐演的真好,起码值得一个金像奖的提名。
北上的杜琪峰,终于为他的苍凉感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三星半吧。看之前看到此片被豆瓣一些影评人吹得天花乱坠,但看了之后挺失望的。缺乏味道、情怀和批判性。不过李菁和郭涛演的喋血双聋倒是有点意思。古天乐布了这么大一局拼命求生的动机原来只是单纯为了求生而已,感觉这样的情节设置有点虎头蛇尾……
片尾一堆男人打手枪,后来,他们全死了。
杜琪峰矢志不移地保留着香港人的骄傲,在他的镜头下,内地始终是个落后的村寨。这部电影不是不好,而是不释放,各种憋屈。看完之后,让人无比怀念《夺命金》的从容,说到底是情绪的问题。《夺命金》除了结尾都压抑,但结尾让整部影片情绪高昂,观众得到了释放。《毒战》则憋了半天到最后还差一口气~
港导北传的翘楚,也算内地警匪片的标杆了。对公安办案的深入描绘有如当年《九一八大案》的纪实性,各色桥段软硬兼施直挑电检底线,也消费了观众的猎奇心理。敌明我暗的「引蛇出洞」残酷写实,黑白两道的「群戏乱战」简单粗暴,文戏比武戏更适用内地。哈哈哥该找赵燕国彰来演。
公平地讲,海润的公关能力很强,杜琪峰需要这种互补,影片在极猛攻坚的扶助下呈现出强悍的姿态,受益的还是观众,个人比较满意,尺度有些意外
尺度前所未有之大,希望以后能够开创国产警匪片新标准。结尾略奇怪,估计不是导演本意——按照全片的黑暗系风格,必须是坏人逃走啊~~(另,如将7个香港人看成7长老的话,那古天乐就是护士长了,嚯嚯嚯~~)
杜琪峰让说相声的李菁去演哑巴对后者可谓是沉重一击
大部分时间都在汗毛倒竖、脊背发凉,最后从枪弹横飞的影院出来,灰土飞扬的晚风吹起黑色的围巾、黑色的头发、没系扣子的大衣,顿时觉得自己也杀气十足~(←_←)
真的太惊世骇俗了!真没想到合拍片能拍成这样!杜琪峰仍然是我心中的NO.1!!!除了钟汉良李光洁那两个角色有点多余,整个从前到后简直太赞了好吗!!!!!虽然我还妄想着孙红雷的角色能更复杂一点。严重推荐一定要注意结尾,不剧透。
钟汉良死的时候,电影院的女生一片叹息声,喂,你们够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