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美国人真的不会喜欢这样的绿巨人吧,走进电影院想看一部传统的特效漫威电影,结果被一个披着绿色皮囊的巨人灌输了两个小时东方哲学,而且最后发现superhero竟然这么悲剧。突然想到张黎拍的《武动乾坤》,观众以为是一部逆天改命的玄幻爽剧,结果是披着玄幻皮的哲学命题。这种对于自我表达的追求和讨论,是像李安和张黎这样的导演很难放弃的吧。
李大师真的很执着于展示人的困境,人与环境、与他人、与自我的格格不入,十几年前的他也还是喜欢讨论父子关系、父女关系,绿巨人是非常“李安”的电影。
很喜欢的几个镜头,当bruce第一次变成绿巨人,摧毁了实验室,撕毁一切之后转身,蓦然和父亲第一次对视;晚上躲在树后和女友对视。这两个镜头都没有对话,镜头节奏很慢,给了足够的时间让彼此靠近和试探,以及用眼神交流。心怀怒气的绿巨人在这个号称是自己父亲的人和自己爱的人面前,努力想要维持最后一丝清明和尊严,努力想要证明自己的无害。
另一组很喜欢的镜头是bruce出逃之后在沙漠峡谷间飞跃,天地间感受到力量带来的快感和不受束缚的自由,就像他说的,i like it。从bruce到绿巨人的过程,也是他探索与自我关系的过程,是从外在到内在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中探寻。
影片中有很多画中画,可能是为了匹配漫画感,其实个人觉得不是太有必要,而且转场显得有点土气。不过这是一部内容大于形式的漫威电影,恐怕也是唯一一部把superhero的内心一点一点剖开了给人看的电影。在复联已经完结的现在再回头去看绿巨人,就会想,到底有谁是自愿变成superhero的呢?在成为superhero的路上,他们每个人都失去了生命中宝贵的一部分,大多数时候,他们也并没有其他选择,其实这也是普通人在生活中会面临的问题和选择。李安的视角看的是月之阴面,阳光下的阴影,不那么讨喜,但是永远存在。
上世纪90年代左右,漫威由于濒临破产将旗下英雄的影视版权贩卖出去,因此进入新世纪以后,好莱坞各大影业都开始拍摄这些英雄的真人电影,其中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比如《蜘蛛侠》《X战警》系列等。
不过,并不是所有漫威英雄的银幕征途都那么顺利的,比如今天要说到的《绿巨人》。
绿巨人浩克的版权,最初漫威是卖给了好莱坞巨头环球影业,而当初漫威将英雄卖出去时,条约都有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倘若电影厂商没有推出这名英雄的电影作品,则版权将自动回归到漫威手上,比如蜘蛛侠的期限是5年。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进入世纪初后环球影业很快就将浩克的个人电影立项,不但投入了足足1.37亿美元的成本(当时福克斯的《X战警》成本才7500万美元)还请了著名导演李安执导。
李安的实力自不必说,2001年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自己后来还两次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然而,《绿巨人》在2003年上映后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
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网里影评人的评分勉强及格,而代表观众口碑的爆米花指数却仅仅29%。
票房成绩更是只有2.45亿美元出头,对比其1.37亿美元的制作成本,加上宣发费用以及分成,显然亏损不少。
而《绿巨人》的成绩也导致环球影业不敢再碰浩克这名英雄,间接导致后来版权回归漫威的故事(不过环球影业依然拥有浩克电影的发行权)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就不明白了,1.37亿的成本在03年已经算是非常高了,且还是著名导演执导,为何最后成绩如此不堪呢?
李安是一名优秀的导演,但纵观他的作品列表,可以发现他比较擅长拍文艺片,当然,他也能拍商业片,但并不如以故事为重心的剧情片稳定。
说远的,1999年李安执导的《与魔鬼共骑》就在票房上遭遇惨败,说近的,2019年李安也拍了一部商业大作《双子杀手》,而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同样相当一般。
绿巨人浩克这种以破坏力、战斗力着称的美漫超级英雄,最适合拍的影片类型自然是以场面、视觉特效为卖点的爆米花电影,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故事、剧情一般都比较简单,但会有很多刺激观众肾上腺素的特效场面。
通俗点说,就是打得过瘾。
但《绿巨人》这部电影,李安并不甘心单纯拍成一部商业影片,因此将其重心摆在了文戏方面。
这其实是风险很高的一步棋,超级英雄不是不能走注重剧情的方向,诺兰后来的《黑暗骑士》就是商业、故事两面俱到的电影。
但也要知道,整个漫改电影史上,也只有一部《黑暗骑士》而已。
由于李安不愿意将《绿巨人》定位成纯商业片,因此导致后面出现了不少问题。
《绿巨人》这部电影的故事,对比漫画改动幅度非常大。
比如吸收人在原作只是一名普通的反派,但在影片里被改成是主角布鲁斯·班纳的父亲。
当然,李安这么做的意思其实很明显,他在90年代打出名堂的《推手》、《喜宴》与《饮食男女》都是讲述家庭的影片,别称“家庭/父亲三部曲”。
他特地将吸收人改成班纳的爸爸,显然是想从自己最拿手的地方去挖掘浩克的深度。
但很可惜,这个方向其实完全不适合绿巨人这名英雄。
浩克这个角色有没有深度?当然有,他是漫威人气很高的角色,且早早就推出了自己的个人漫画,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但他的深度,从来都跟所谓的“父子关系”无关,而是跟班纳---浩克这两个意识(甚至是多个)彼此对立却又不得不共存有关。
但即使要挖掘一名英雄的深度,也理应从最适合他的方向入手,而这些漫画角色都诞生了几十年了,原作漫画的画师、编剧等其实早就这个方向摆在眼前了。
好比倘若要细说蝙蝠侠的深度,那也不可能从伟光正的方向去挖掘,因为这个英雄的设定就跟伟光正没有任何关系。
当然,李安本身是打算从自己擅长的方向去阐述浩克这名角色的内涵,严格来说也不是不可以,但还是那句话:风险很高。而结果很明显,观众也并没有卖帐。
所谓的商业元素,从戏内角度来说指的就是一部电影里观众们想看到的东西。
而由于《绿巨人》的重心在文戏,因此整部影片的商业元素可以说少之又少。
电影总时长138分钟,班纳在第40分钟才正式开始变成浩克,而第一场正式的战斗竟然是在60多分钟以后,且打的是还是几只狗,场景又在黑夜,基本没有任何看头。
最终决战同样相当敷衍,没有任何设计,单纯就是双方变个身,然后你抱我我抱你,我把你吸收,吸收完太饱了直接撑死,结束。
事实上,电影侧重文戏并不是武戏就能敷衍对待的理由,尤其是浩克这种英雄,观众不见得会想看到他在整部电影都一直砸砸砸,但更加不会想等一个小时才看到他打几只狗。
除此以外,李安在影片里采用了所谓的“漫画分镜”的表现方式,在单一画面中经常会看到类似漫画框的镜头插入,因此大银幕屡屡会被多组镜头所割裂。
但这个表现方式,只能说是相当的失败,因为电影与漫画是两个载体,在电影的镜头语言里,空间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漫画式的分镜插入会破坏这个空间感,导致镜头的表现力大为减弱。
以李安的水平肯定也是很明白这点的,不过这部电影是漫改影片,李安显然是认为采用漫画分镜会让粉丝们更有亲切感。
但当漫画改编成电影后,其实受众早就不局限于那点漫画粉丝了,而大众对这种表现方式,显然也没有多少好评。
仅以一部电影本身的标准来衡量,其实《绿巨人》并不算很差。
但若果是以一部以浩克为主角的漫改电影的标准来看待,《绿巨人》就不能令人满意了。
真的觉得这是一部完全被低估的电影。电影里有一些恐怖的场景,半夜里昏暗的实验室走廊。而心理的那个浩克如果隐藏在某处,它就确实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
我的心里有一个浩克,他(能量)是那么巨大,当他出现、我就是个无意识的傻瓜。我似乎无法改变他,却可以找到他的开关,了解他,而这,需要比浩克更强的心理力量,也许还要找到很多历史的线索。(回忆过去)我也很努力了。第一次遇到这样一个具象化的愤怒形象。也只有他具象了,我才可以对他做点什么。不然就像荣格说的,潜意识如果没有变成意识,他就是你(我)的命运。
评论里很多人说漫威无脑不能被拍成这样,其实换个角度,被拍成这样的漫威是想表达什么呢?就成立了。
毕竟有什么漫威一定要怎样的规定吗?就算有,这规定也太无聊了。它只是个工具才对。要工具统治人可太逗了。
但是人也确实没有自以为的那么想要自由,看看浩克,他付出了多少,承受了多少,如果自由如此沉重,确实被控制是更轻松的一件事。
看看被嫌弃的松子。她的心里是否也有个愤怒的浩克。她没有认出来他。于是这股愤怒裹挟着她过泥沙俱下的生活。那是她想要的生活吗?也许她过生活的时候,只是如浩克一样,没有感觉,没有记忆。
李安活生生把一美漫拍成了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只可惜优等生这次终于摔了跟头。李安不是不懂美国(且看[冰风暴]),但这部片子和[伍德斯托克]说明他对大众文化的处理尚有问题;同时也不是因为他不媚俗或者太文艺,号错脉了而已。李安终究是Hulk一样的他者存在。真好奇Hulk的内裤是什么材质的……
节奏很不对。李安真是不适合拍商业片。但是赋予绿巨人如此忧郁的眼神,也太难能可贵。
李安的细腻确实不适合这种不需要脑子的电影
所以,这个故事就讲最强生化武器是怎样炼成的。有利的,就是超人,不利的,就是怪物。李安作为一个华人导演,影片里面确实有一种细腻的东西,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无关剧情,只是一种气氛。不过这也导致故事讲得黏黏嗒嗒的看得不痛快。
2012.08.23 破坏力好棒
李安每次都体裁不同,主题相同
当我听说这是李安拍的,我崩溃了……看来真是每个导演都拥有古怪的过去……
一点没发挥出李安的风格。|23.5.12重看,确实糟糕的一塌糊涂,感觉导演就署了个名一样,一点点也没看出来他的任何东西啊!尤其是像PPT一样的转场剪切风格,滥用到不适的地步,真的无法想象李安究竟为何要拍一部这样的片子?
只有东方人眼中的超级英雄才是悲情的;可我觉得这片太冗长了,而且剪辑像PPT。
-拍完卧虎藏龙以后拍绿巨人浩克 你有故意把武侠片的元素带进科幻片吧 -我没有啊 -那为什么绿巨人会轻功 -那不是轻功 那是他跳得高
D+ / 虽然小学生科教碟片一般的分屏很好笑,虽然自愈的虫合很好笑,虽然绿巨人的美术设计很好笑,虽然一毛钱的特效很好笑,虽然有些文绉绉的台词很好笑,但李安水平还是在线的。以及最后才发觉我看的莫非是《湮灭》前传?
恶评如潮,可居然把我看涌动了,丑陋的绿大个多么忧伤啊!
要是没有Jennifer Connelly就再扣一颗星
只有李安能把超级英雄类电影拍成这个样子。。。
这个大个子的故事没有各种没过小个子吸引人啊
东方人理解中的美国英雄,带着浓重的悲剧色彩,在披着的科幻外衣下,是李安对于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敏感忧虑
从没有看过一个超级英雄无时无刻不在逃。一个超级卑微超级迷茫超级痛苦超级渴望的超级英雄。
感觉李安在以一种七八十年的恐怖片风格去处理这部影片,怎么说呢,看着很不过瘾,不过结尾他父亲变闪电人的那几处定格实在是神来之笔。
有点怀疑自己是喜欢这出戏还是出于对李安的迷信。评论那么烂,可我还真是觉得不错。那个傻大个被世界抛弃,自己在空中大地疯跑的场景令人难忘
米国老师说:“你没看绿巨人?因为评价不高?但你要是喜欢李安,一定得看绿巨人,它和其他所有科幻片都不同。” 我笑。。今天忽然想起久远的建议。。可爱的安大叔,男主总是与世无争睁着迷蒙温柔大眼的样子。在卧虎藏龙里没飞够,安叔就让绿巨人也会了轻功。再次证明世上只有两种电影:奇特的,狗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