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两遍《色戒》,下午一遍,晚上一遍。关于色戒的分析很多,讨论更多。前些天到处都闹哄哄的是这个话题。这两天似乎有些降温了。现在还写关于这部电影的文字未免有些过时。不过我无所谓,我向来都是个反应迟钝的人。而且,这是一部好的电影。
《色戒》是无关民族大义的,它只关乎人,关乎人性。从一开始,它的出发点就不是进行什么爱国主义教育。首先是原著,张爱玲传奇的经历与不合时宜的性格就决定了她费心写作修改了三十年的作品不会是什么爱国主义赞歌。然后就是更加明显的,原著中只是隐藏在文字中的香艳情节变成了活生生的画面。顺便提一句,在美国,《色戒》未删节版分级为顶级的NC-17(17岁以下绝对禁止观看),剪辑版也定到了R级(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陪同下观看);在香港,众所周知的分到了三级(未成年人禁止观看)。虽然剪辑版在大陆允许公映,但是这样的分级结果还是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影的票房成绩,特别是美国的NC—17,对未成年人禁止也就意味着电影的票房会大打折扣——青少年是电影的很重要的受众,而且这样的结果也使家庭集体观影关上了大门。这两点则会影响影院放映电影的态度,限制播放场次而将时间留给更能创收的影片。在其他的国家与地区,这部电影的分级也同样受到了类似的待遇。大陆虽然是公映了,那是因为中国只有禁与不禁两级,而且还有一个**(省略恶毒形容词若干)的广电总局。在影片拍摄之际,导演李安肯定是能考虑到这个问题的,可是《色戒》还是以这样的面目呈现在观
众面前,可以认为,李安拍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很有追求的。
这部电影的追求当然不仅仅停留在制作精良上。诚然,电影在情节的把握、镜头的运用、场景的调度氛围的创造上都是很精彩的。但电影所关注的是人性,也是电影海报上的那句话“色易戒,情难守”。
在网上有一超级NB的技术贴,将色戒的受众分为三类,这三类分别将色戒看做爱国注意教育影片或者间谍片(这部分人往往破口大骂汉奸电影无耻之极);情感电影,也就是不才所认为的程度;第三种看法就是悬疑电影,并且附上了复杂而充分的镜头证据。我自认看电影还没有达到第三种人群那样出神入化的境界,始终觉得这种说法捕风捉影牵强附会的嫌疑。当然,那个NB贴对于理解电影还是有不少帮助的,至少张秘书肯定是个不简单的人物,风光无限的易先生很可能是个傀儡(这一点在签字杀人那场戏中尤为突出)。当然,作为傀儡残害自己同胞也是不可原谅的,汪精卫在历史上也是傀儡,可他罪不容诛。扯远了,这里不谈国事,关于影片的抗日背景,后面能说就说。一部电影,如果只是作为一部悬疑片,纵使它的细节设置再精妙,也只能说导演或者编剧在讲故事方面很强悍。作为影片的中心点也是立足点的,还应该是它的精神内核。就像福尔摩斯探案集,它可以令全世界无数的观众为之痴迷倾倒崇拜,但是小说本身在文学史上也只能算是二流的作品;《等待戈多》什么都没有讲,却是公认的一流。我无意鄙视那种NB的技术贴,作者那种超强的观察力和对情节的分析能力是我所崇拜并且永远不可能拥有的。我只是怯怯的说一声,如果考虑到电影的制作和欣赏特点,那样看未免误入歧途。
我以为解开《色戒》的钥匙并不在与张秘书,更不在于司机和张妈那样的小人物,而在王佳芝在封锁线前回闪的一个镜头,那也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最为震撼的一个蒙太奇:王佳芝走在布置了假树的舞台上,流连于此,一个声音传来“王佳芝”,像是末日审判的法官在宣读名字。镜头一转,她的同学衣着干凈的站在高出,带着不可捉摸的表情说,“上来啊”。王佳芝一脸的迷茫。这个回闪不是简单的重复前面的镜头,它给出了更多细节上的信息。也许之前王佳芝的疑惑只是简单的不知道他们怎么都到了那里,可是这个镜头隐含的内容却在理解这部电影的时候尤其重要。
王佳芝放掉易先生的行为为很多观众不解,一个参加革命暗杀汉奸的人,怎么能因为儿女私情在关键时刻一念之差害了那么多人呢?其实,王佳芝对于革命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理解这个人物,自然绕不开谜一样的张爱玲。由于和胡兰成的一段风花雪月,《色戒》这部小说多少让女主角带上了她的影子,至少是受到了她的态度很大的影响。而电影因为其改编的特点则保留了这一影响。而张爱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不好说,但是从她和胡兰成的一段八卦看来,她是个浪漫不通人情世故的人,面对爱情,她就是个白痴,心中只有爱,什么都不顾了,虽然在她的作品中,她看的是那样的透彻。实际上这种态度也使得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超越了时代,她在里面并不代表什么爱国间谍,而只是代表女人这个抽象的个体,从红楼梦中走来,从杜拉斯那里走来,也从《简
爱》中走来。当然这也很可能是李安看中这个小说的一个原因。但是作为女人就可以为了自己的私欲出卖神圣的革命行动么?当然不行。
王佳芝的这个行动,是各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其实她对于革命没有什么特别的热情,即使是在那样一个革命热情在年轻人中如火如荼的年代。从电影中我们知道,她的家庭是不幸福的,她的出身以及父亲对她的漠视必然在她的性格形成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使她的人格实际上不怎么健全。而她由此形成的内心阴影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也只可能加深。而且故事发生的时候她还小,刚刚大学一年级,即使是在正常的环境下,心智也不能说成熟。可以说,王佳芝的内心是孤独没有归属感的,现实中她没有可以说心事的朋友,只能一个人在电影院流泪。话剧团的同学对她其实也是残酷的,在爱国热情的冲击下,在她不参与的情况下就决定牺牲她的身体,而且首先给了他们之中最为猥琐的那个
人。他对邝裕民有好感,可是“三年前你可以,你为什么不做?”关于破处的人选,那个技术贴也有很信服的分析。随便怎样,拿出台面的理由对她是在只是侮辱。她的心灵是很寂寞空虚的,甚至可以说是不设防的。这也是易先生可以钻进来的一个基础。她对暗杀的态度在电影中也是比较明显的,在话剧社决定暑期行动的时候,她差不多是被强迫参加的,类似那句台词“王佳芝,上来啊”。而第二次的主动参与,我认为和邝裕民有很大的关系。直到这个时候,她对邝还是很有好感的,邝对她也是,而且从电影中看来,彼此都知道。王佳芝的参与,也三年前邝的态度和作为有很到的关系。这种心里我觉得很复杂,有些由爱生恨,也有些赌气。再或者,她可能感觉到了,她无法拒绝(这个想法很邪恶啊很邪恶啊很邪恶)。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影片的主题已经第一次的显现了,这里的情,很是懵懂。至于易先生,虽然两人的身份很不一样,他们在内心深处,还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这一点在最后《天涯歌女》演唱的时候表现达到了顶点。
影片中的易先生,当然是个残害民族同胞的汉奸。很多评论说这部电影在美化汉奸。这些评论是有失偏颇的,但是片中的易先生却的确表现出了惹人怜的一面。片中没有直接表现他残害同胞,最后一个签字还表现出当傀儡的意思,还有最后王佳芝死后在家中的黯然伤神。易先生的内心也是同样空虚寂寞的,“你要知道,我很多年没有相信过别人的话了”,他的性格也是扭曲变态的。他不值得原谅却让所有观影的人对他不讨厌。一方面,这和魅力男人梁影帝党纲有关。另一方面,这种设定,也是让观众和王佳芝一起去体会这个过程中的“色”与“戒”,从而更加突出主题。很明显,电影中的所谓色,并不仅仅指女色。那些大骂美化汉奸的人,很不幸,他们真正的被梁影帝色诱了,没能透过表面的镜头去看人物。这种设定放在政治与历史的角度是不合适的,但是放在这里却合乎情理,它就是为主题服务的,真正的主角是王佳芝,主题通过她表现,梁影帝这方面当然也有表现,但更多的只是创造条件让女主角的表演去集中体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再次说明,电影无意关注民族大义,否则会有更好的题材。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污蔑了爱国的热血青年,让他们在刑讯之下逼供,让他们在行刑前没有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他们应该明白,这些人只是学生,最多也就经过了重庆组织三年的训练,能希望他们怎么样呢?抗日战争毕竟正式打了八年,如果每一个热血青年都能像烈士一样去战斗,像烈士一样在刑讯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精神,这
场战争哪里能拖到八年才结束呢?历史并不像红色经典一样令人激动。他们的表现,可能才更多的接近原貌。而且,他们做的,实际上已经无愧于革命者的称号了。为之努力,为之显出了生命,怎么还能强求在死前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些留恋呢?其实,更重要的,还是上一段结尾的那句话。这样的设定,也是为主题服务的。实际上周围这些人对于爱国行动的态度,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王佳芝的决定,王佳芝是聪明人,只是她可能没有觉察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王佳芝在临行前的表情很值得玩味,面对昔日的同学,现在的战友,她的表情一开始是有些愧疚的,可是在邝裕民的笑容之后,她像个烈士一样坚定。这部电影讲的是“情”,这个地方的“情”,耐人寻味。她对于这些人的感情实在是太复杂。所谓“情难守”,实在不只是爱情。至于抗日战争的背景,也在这里一并说明一下笔者的理解。它只是创造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让人物典型的性格有一个更好表现的舞台,从而更好表现主题。同样,只是关乎人,关乎人性,与民族大义无关。
最后要提的就是被剪掉的镜头了。没有看剪辑版,但是很明显我知道床戏肯定被剪掉了。另外,据说那个副官被爱国青年杀死的过程也被和谐掉了。暴力镜头表现了爱国青年面对一个活生生的汉奸之时心理的动摇和挣扎,这个合乎情理,也有助于理解这些不成熟的爱国青年,特别是邝裕民那声底气不足的大义凛然的训斥。他们毕竟还只是孩子。这个镜头对这些青年的理解很重要,被和谐了很可惜。再就是床戏了。几场床戏对于电影的理解实在太重要了。没有它,这个故事完全不完增,以至于很多人认为最后的失败是“一个超级钻戒引发的悲剧”,完全偏离了主题。也难怪那么多人从影院回来大骂李安居心不良。关于床戏,网上有较为细致合理的分析,不在此赘述。很多人带着道学的面具不敢或者不愿意面对这个镜头,捂住眼睛在指缝中只看到了色情,看完之后就
大骂导演有伤风化,大骂镜头不堪入目有损中国人形象,大骂汤唯梁朝伟没有羞耻感。这些人很遗憾,他们的观影态度影响了他们真正欣赏电影。或者他们真的纯洁,真的不敢或不愿意面对赤裸裸的身体,虽然那并不恐怖,也不丑陋,只是在压抑中透着哀怨与寂寞。
絮絮叨叨的又是一大篇,如果您看完了,感谢您的时间和精力。
博客:
http://www.mtime.com/my/spanisheyes123/
"在天涯论坛,一位热情高涨的网友以《开启〈色·戒〉悬疑迷案的钥匙》为题,从悬疑角度对影片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在这篇长达6万字的连载帖子里,作者对多处台词、人物、情节、背景、道具、特写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几乎如镜头重现。并对一般观众容易忽视的诸多细节进行了侦探式的分析和反复玩味,兴致勃勃地把李安这部文艺片当作希区柯克式的悬疑片,进行了另种解读......"
-----《评论家之死 影评人的web2.0时代》 2008年02期《新世纪周刊》
http://www.gotoread.com/vo/6607/page704415.html
“这篇文字是个网络强人写的,是迄今为止,关于电影《色戒》的一篇最精彩的文字,作者一层层地剥开《色戒》的重重迷雾,看了不称奇都难,或者说,如果不看这篇文章,随便你是哪个,《色戒》是没有看懂的啊。凡是色迷,这篇文字不能不看!点击下面可以看这篇长达五万字的奇文”
-----写手“望福街”
“今天看了一个强人分析的《色戒》,我才发现对一件艺术品细细分析有多么重要,红楼梦如是,色戒亦如是.....两部作品都是深思熟虑反复掂量的产品。《红楼梦》从动笔到问世,绝非一帆风顺,也决非一气呵成。《色戒》小说创作的时间,跨度之长和它本身的篇幅之短,形成极为不对等的反差......李安坦白承认,在他的脑海里酝禳良久。似乎其时间跨度也可以说比如长达十年。上面只是表面,深入内部,则是又一个相似性。这两个作品里面都包含着作者隐含的身世,甚至是不可直面告人的,非常曲折苦涩的个人经历,非常有意思的是李安他本人承认,既有他的中年情结,又有他的某段情缘在内。究竟如何,语焉不详......你没觉得每次易先生和秘书对话都特别生硬吗?......没觉得最后张秘书说他已经关注麦太有一段时间,并且还有麦太在香港演出的报纸.....?推荐西班牙眼的超强解读....”
----网友BLOG片语
请看:
揭秘电影《色戒》
--- 《张秘书、郭司机、阿妈和书房---开启《色戒》悬疑迷案的钥匙》
原始位置
http://www.mtime.com/my/spanisheyes123/blog/1032930/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36018/
揭秘剧本《色戒》
----《"多余"的素材揭露出惊天的秘密—《色戒》电影与剧本之差异探究》
原始位置
http://www.mtime.com/my/spanisheyes123/blog/1029509/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40639/
揭秘小说《色戒》
----《妄狂无赖的"红楼梦"—小说《色戒》的人名解码和玄机探秘》
原始位置
http://www.mtime.com/my/spanisheyes123/blog/1029515/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40640/
“索隐派的某些深层机制被激活...基本方法是两个,1:文本细读 2:原型研究...才能从“假语存”中,揭秘出“真事隐””---刘心武语
即本文的方法:1:电影“文本”和剧本的细读;2:易先生王佳芝的原型研究
------------
张秘书、郭司机、阿妈和书房—开启《色戒》悬疑迷案的钥匙
■文/西班牙眼 spanisheyes123
本文脱胎于一个“悬念式”分段的连载长编,11.10日刊出后曾一度为天涯首页大图聚焦,娱乐版头条,上万网友日夜追看。修订版地址也获豆瓣首页推荐,并广泛转载。没办法,整理衍生的这个完整版文字确实过长,稍微唠叨繁琐,精炼些也许更好。建议看官慢慢地看,可以当作一部6-7万字的侦探小说,分次阅读。对于没有看过电影的朋友,或者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实在吃不消看屏长时间阅读,省去解析只想看个结论,便于更好的欣赏影片的朋友,请跳到本文最后的【笑话1】前,看【隐藏剧情梗概】和【总结一览】即可(警告:早早知道结论,对于看悬念小说是灾难的,后果自负)。全部一次性看完要三个小时左右,请不要荒废了工作,影响了身体。如果有前后矛盾或重复的语句,可能是修改没有统一的缘故。本文首发位置在天涯『影视评论』[精品文章]。豆瓣为文字最新整合版。文字以豆瓣文为准。个人愚见,必定有错误,也一定有过渡诠释,过于主观和牵强的地方。望看官务必选择接受,对电影自由赏析 。重大改动历史见豆瓣文最后。本人无意伤害任何方面,只对剧情感兴趣,如有误读,造成编导、剧组或某些方面人士的不适,望沟通,以做出调整。
--------
看官务必注意:对于
■习惯文字阅读,需要推理分析的朋友:
选择【修订版】阅读即可(推理分析正文)。看完后,对王佳芝被捕需要图解的,看看王佳芝被捕之谜图解版。然后,还有兴趣,再看看【图解版】,放松休闲;
■喜欢看图,嫌读文字太累太长的朋友:
只需看【图解版】,全是配电影截图解说,轻松很多,像看电影一样,一个贴就足够,而且多麻将戏与眼色分析和其它细节。【图解版】,分析不严谨,论证文字少,散乱,但内容最全,覆盖整个电影。
■只想看个结论的朋友:
本文最后,笑话前(《正文完》)的位置,看【隐藏剧情梗概】和【总结一览】即可
各版本和地址介绍在全文最后
-------------------------------------------
《正文开始》
本文,及里面提到的相关各文原始地址,均改动到博客:作者即悬疑片《色,戒》专题资料博客
http://www.mtime.com/my/spanisheyes123/,请去原始地址阅读
■文/西班牙眼 spanisheyes123
"易家地图...两个司机姓郭姓姚,郭给易太太开车,和阿妈下人都是易的同乡,司机不离车,不晓得是不是易的眼线...易回来就进书房..(谈一大段易,然后再停顿,突然说,引起观众注意,和别人的介绍区别开了)他有个秘书,姓张,(邝:什么名字?)还不知道(邝:你要当心!!)”。----王邝第一次接头台词 《色戒》
“张秘书...还有部里两个人...还有一些书房的东西” ----- 易太太最后的台词 《色戒》
“是吗?” 香港浅水湾餐厅约会 ----易先生台词 《色戒》
“留心的话,没有什么事情是小事” ----易先生台词 《色戒》
“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害怕?是不是”----易先生台词 《色戒》
“临出来才说头痛,让老曹回去接她”----易先生台词 《色戒》
“一开始,就觉得你们不太对劲”------曹副官台词 《色戒》
“我说气质好,不是教书的就是大学生”------易太太台词 《色戒》
“奇怪,日本人也在调查这批武器的下落” ---老吴台词 《色戒》
“日本人在查给重庆的那批军火”----张秘书台词 《色戒》
“不急...没有我的命令,不许有任何的动作” ----- 老吴台词 《色戒》
“我还能和他隔着一张桌子吃饭” ----- 老吴台词 《色戒》
“没有人比我更想杀了他”----- 老吴台词 《色戒》
“想像他压在你身上干那件事” ----易先生台词 《色戒》
“幸好欧阳机警跑的快”----邝裕民台词 《色戒》
“一个话剧社的..香港大学演过戏,还上过报”----张秘书台词 《色戒
“以后你勤来来,来了也有地方住,是吧”-- 易太太台词 《色戒》
“麦太太这两天头痛的不得了,拿些药给她吃”- 易太太台词 《色戒》
“有两组人,为什么”---台词 《谍中谍》
(特写)魔窟外张秘书的脸
(易家书房外)张秘书死盯王佳芝
(特写)深夜魔窟外张秘书的站立目送易先生车离开
(特写)(问早餐后)阿妈的背影
(特写)(送王佳芝去凯司令)郭司机的眼睛数次
(重庆情报站被破后)易默成深夜书房烧文件
(香港浅水湾餐厅)易默成打电话时映在玻璃上的警惕眼神
(被大陆版删) 一个比较好的地方:福克森路公寓
---镜头 《色戒》
悬疑鼻祖 希区柯克之悬疑大片《悬疑(译:深闺疑云)》
----电影海报 美琪大戏院
刺杀到底怎么失败的?门口里里外外都是什么人,难道有个16人的庞大刺杀团去刺杀易先生?大学生怎么全部都没有逃掉?有着特别通行证的部长上宾--阔太太王佳芝是怎么被抓的?邝裕民下楼去行动,易先生还没有到,易先生来了,你邝裕民为什么倒失踪了?和第一次珠宝店订戒指不同,王佳芝事发当天,无论在咖啡厅还是珠宝店,都没有看到任何一张熟悉的脸,邝裕民小组怎么蒸发了?
连曹副官都看出问题,业余的王佳芝缘何在易先生身边却一直没有暴露身份?第一次幽会真的是性虐待吗?王在魔窟外等易先生,提出要去办公地方去等,易为什么暴怒?老吴不是下令,刺杀停止,没有批准吗。要王长期扮演假麦太太,查军火,为什么刺杀又开始了?珠宝店里易先生看到两个特务,已经起疑,为什么还要上楼?那些军火又是怎么回事?
易太太和麦太太其实并不熟悉,在香港的最后见面还是闹翻了,但是一到上海,就邀请到家住,处处关心照顾体贴,难道就是为了打麻将方便?易太太为什么不怕自己耽误用车,要司机送王佳芝去约会?那些麻将太太们的眼色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剧情角度,相信99.9%的人根本没有看懂这个电影,而且是那种彻底理解错误的没看懂。导演巧妙的就是,让这99.9%的人都心满意足的以为看懂了,反而让那火眼金睛的0.1%总是觉得还没有完全看懂。而从意识形态角度,是差不多100%的人没有看懂。这是一本必需攻略才能真正看懂的电影。
李安制作了一个华人电影史上的绝代“Matrix”,他在色戒电影里,同张爱玲在小说一模一样,藏了很多很多东西,而且有的藏得很深,需要多次让观众观赏影片,才能发现。使得一些喜欢破案的“福尔摩斯”式的观众,去研究那些隐藏的细节,去解迷索隐。李安的这部电影,在这方面,做到了前无古人也许也后无来者的水平,有点像Matrix怎么也难分析透的感觉,值得各方面深入解析,反复推敲玩味。这是一部将要传世的,完美的,复杂的,精雕细刻的作品。
色戒,表面上是爱国谍战三级片,实际上是情爱文艺伦理片,然后是一部隐讳的历史政治寓言片,最后才发现更是一部极致隐藏的超级黑色悬疑片。如果我说,易先生从一开始,无论香港还是上海,就知道王佳芝是特务。那不是很谍中谍,很惊人吗?这能是张爱玲吗,全不是了。难道这个电影有几个层面,可以分开看,每个层面都是不同的电影,别急,我只能说不但要有证据的有说服力的,而且导演(编剧)有明确提示前后能呼应的,而且还要圆的出的,这三点都得站稳。
爱国谍战三级片:色戒可以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经典主旋律。不少人还真的是这么看的,一路刺杀汉奸的美人计,也很好看,最后姑娘紧张,汉奸狡猾,功亏一篑,烈士赴刑场,敌人都流泪,表现了爱国青年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散场后,我听到一位大爷说,过去都是暗杀成功的,这个片子比较特别,是描写暗杀失败的。我想,李安一定高兴的,这就是这部完美的作品,在各个层次、各个受众都自圆其说的超级特性。所谓三级片,不必多说。
情爱文艺伦理片,这是普遍的认识。是明写刺杀实写男女情爱,是可怜可悲的王佳芝易先生的色戒。不管是王佳芝和易默成,还是郑苹茹和丁默邨,还是张爱玲和胡兰成,评论汗牛充栋了,我就不再这议论了,本文只谈悬疑。说一句题外话,“默成”,是易先生的名字,片中出现了四次,名片,签名、书房墨宝和办公桌上印章。意思是躬行不言默而成事。语出《易.系辞上》:"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合成为易(易经)默成。默成又是丁默邨和胡兰成两个原型名字的合成。躬行不言默而成事,又是易的个性和后面我要揭露的"默而成事"的谜底。仅仅从这个名字设计,王蕙玲和李安真是有神灵相助了,是天堂里的张爱玲吗,她还给了原著小说啊。原著中的名字-佳芝-呢?就是戒指的意思,在上海话里读音完全一样。
历史政治寓言片,这个不是一般观众能看出来的,极其复杂,大概需要学术界去研究的。一些学者在研究,李安到底在这部电影里,有没有藏入他自己的政治观念或者诉求。电影里面邝裕民在排练的时候说,“左一点,再左一点,还要再过来”,极具深意。封锁线上老百姓的话语,也是别有味道,那深渊和大学生的痛苦呻吟,是否是有用心的电影叙事呢?不少电影语言反映出,李安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战难和也不易。至于电影藏了什么历史观和政治观,是否许多角色和镜头都代表或象征了现实中的政治符号,寓言了国共内战和政治斗争等等,不是本文关心的。
超级黑色悬疑片:或者侦探破案片等等,就是希区柯克式的主题。再悬疑的片无论悬多久也要最后解疑或给出明确提示的,如《后窗》《蝴蝶梦》《七宗罪》等,观众是明确知道悬疑了,即使糊涂也能够很快自己或通过他人思考出来。但李安就是不解,倒引起了我的兴趣,变成留给观众猜谜破案搞研究了。这是1895 年卢米埃兄弟发明电影以来,第一部也可能是最后一部要观众自己破案研究的电影,是让所有人完全看懂后又慢慢发现完全没有看懂的电影,藏下的材料必须不能让观众起疑,还要让聪明人事后能够严密合理的推导出唯一的隐藏剧情。这个技巧,不仅令活人咋舌,也令死人炸尸(有些夸张)。李安王女士“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巧妙得把它藏起来,藏的很深,和小说手法一样。藏的过份,观众已经基本看不出是悬疑片了,舒舒服服看完拉到。这也造成我的推理分析肯定也有欠缺和错误的地方,有些也只能是合理推测,有些还要继续解析,但是我相信肯定是摸到了,文章会逐渐更新完善起来。如果你说,“没这回事”,或者你已经解答了上面的所有问题,就不必往下看了。至于黑色,就是荒诞、讽刺、无奈、悲观、哭笑不得却发人深思的意思,你看完就知道了。
李安导演加上编剧王蕙玲女士其实是重新搞了一个新的李安版《色戒》,凌架在张爱玲的意思之上,借这个场子,却实实在在讲了一个自己的新故事,或者他们从小说里揣摩出的新故事,也许是因为张爱玲的盛名,也许是在悄悄等待观众的发现,影片主创人员事先、事后都选择沉默。最要命也是最令人佩服的就是,做了这个超级大手术以后,影片主题、主干逻辑和主体情节都已经完全不同了,除王佳芝外的主要人物都已经翻天覆地面目全非了。但李安巧妙得设计了一个水面,水面上看起来,张爱玲的场子却还完好无损,刚刚好还是那个小说《色戒》,原著得到了相当的尊重和表现,张迷和普通观众都在水面上看电影,必定心满意足、啧啧赞叹。但水面以下,是更为庞大的一个故事,李安把它整体的沉了下去,埋了下去,故意不让人看。本文的目标,就是把水排干,让整个冰山露出来,让大家看看,它--李安版本、李安主题的色戒--到底是什么个样子。
凡是特写,必定应该有此人的呼应剧情,张秘书、郭司机、阿妈均在电影中特写,书房也特说三次,却都无相关剧情,岂不可疑。这是一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作为李安的作品,不应该再设计多余的镜头和台词,特别是引起观众留意又不交代和下文的。那么张秘书就是这么个人物,他其实是本片最重要的钥匙,是导演故意露出来一点点让我们琢磨的。如果他不重要,那么影片前面所有涉及他的特写和台词都是多余。如果他重要,那每一个镜头和每一句台词都极其重大,都相生相扣。
电影无非图像(镜头)和声音(台词和音乐等),我就从镜头和台词为线来串,这样有电影做依托,有说服力。光说结论很短很容易(见最后【隐藏剧情梗概】),没有啥意义,关键是让大家“欣赏”影片是如何巧妙埋藏和伏笔的。只能用长长的文字把这些东西一一掏出来。一些细节介绍,不论说服力的程度,我全都平面的拿出来亮相,让读者看到和选择,我甘愿牺牲点细节推论上的可信度,影响并不大。只找最强的证据,做死结论,也不是本文的主要目标,万一那个细节其实是真实的暗示呢?不夸张的说,李安这部电影,每个镜头(甚至每缕光线)和每句台词(甚至每个字),都是“(特)别有用心”。
解色戒之谜,先使用张秘书全部的镜头(戏)和台词来串,一般按电影顺序。张秘书一开始就出现了,这个观众不注意的所谓小人物,其实是个大人物。大家记住,悬疑片侦探片的关键人物或者凶手往往是貌不惊人,最不引人注意的人,不止张秘书一个,片子里有八个小人物有大问题。同时,当你陶醉在那些必要的台词上的时候,一定忽略了上面列出了部分“多余”的台词,电影中的一些台词,你越感觉多余、奇怪,越忽视它,这个台词则必然越重大,而且往往极其重大。在这部电影中,李安搞了一些诡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开了,或者被无意中搞晕了,使得那些小人物,小台词,小眼色,小神情一个个悄悄的躲过你正迷醉于男女情爱的耳目,李安让它们慢慢得偷偷串在了一起,终于形成了一个更惊天动地的隐秘故事,但却让你心满意足的离开电影院时,而浑然不知。电影里也说“只要留心,没有什么是小事”。下面,我还是边描述,边表达结论,这样方便,大家不同意觉得唐突的话,不要着急,其他呼应的证据,我会在后面场面的描述时再强调分析。本文对王佳芝的称呼时王时麦,王=麦,没有统一,请辛苦分辨,有时“只当她是麦太太”。
这就是一场发生在电影中的“阳光下的罪恶”,我也许就是那个大胖子,抽着烟斗,慢慢给你们说来,像做逻辑题一样,推的太复杂,假设过多也不行。你也不要在细节上太认真,主要逻辑正确就行。清清楚楚,凶手就是他们。虽然凶手们还在狡辩。你们就是一屋子的客人,开始一定怀疑,最后也许信服。
----------------------
电影开始放映...色|戒...易先生影业公司...伴随着一段悬悬疑疑的音乐,揭示出它其实是个悬疑片.....
张秘书 第一场
特工总部地牢到门口
(由于影片是倒叙,实际在时间上是倒数第2次出现,已经是刺杀案的当天下午2点半了,张秘书也看了表,他也在琢磨时间)
告别易先生时李安就给了张秘书特写,导演告诫那些聪明的观众就是这个人物不寻常。注意,一开始和走到地牢门口两个静态画面,李安的摄影方式,就表现了他是易身后高于他的一个阴影,这样的镜头语言绝对不寻常。这一场表现了虽然他名义上是易的秘书,职务不算高,但实际上他是日本高层(直通宪兵队三浦司令)通过伪政府高层下派在易身边的高级人员,监督配合他的工作。易很多方面要听命于他的,易自己也知道,虽然极度讨厌他,但是没办法,他和日本人把易当作傀儡操纵,外面的人看或者表面上看,坏事都是易做的,易是汉奸恶魔,但实际上都是张和日本人的意思,张秘书是一个纯汉奸。大家发现没有,表面上这个秘书是不停为易出主意,问意见,实际每句话都是和易唱反调,语气强硬。他步步跟随,每个询问似乎都是命令,后来直接导致易不能下楼看王佳芝,不得不忍痛签署命令杀害最爱的人,自己是傀儡,留王小姐在身边,这场“假戏真情”自己闹砸了。
易以免得犯人痛苦,”给他一个痛快“为理由,实际上是保护重庆的利益,也保护自己(这后面要谈),要求张秘书杀掉重庆的特工(党校的同学),以免落入日本人手里。张表示不同意,“你怎么交代”,完全不是一个秘书的口气。抬出日本人来,要“追查给重庆的军火”。接着强硬的直接通知易先生晚餐取消,明天自己去见三浦,三浦自己或秘书总是直接找到张秘书下达指示。易听到日本人对军火起疑,低头有些紧张,没有反驳,脸色阴沉,吉凶未卜。因为张秘书几乎是命令他,first thing tomorrow(明天你第一件事情),英文编剧给外国人的提示在本片中要强的多,大家可以想想为什么。下午到晚上,他空了,他要王佳芝约她出来。马上张秘书问他回不回办公室,他说有约,这个约是临时决定的,张秘书看表,望着远去的易,若有所思,有些担忧。
易先生回家进门照镜子(留意导演安排的不同,过去照的时候都是看看自己的鬼脸汉奸脸窝囊脸很紧张,现在抹抹头发比较轻松,与过去的心情大大不同,汉奸身份没变,这和爱情无关,分析见后面书房场)。这才下午2点钟多,就离开部里了,可见他心已经飞了,他说过,上班“我想着你,心不在焉"。麻将场上易用眼神提醒王佳芝,马太太(易送过戒指给她,也搞过男女关系,眼神)有点看出他们的关系,要注意。也暗示王离开,南京西路老地方(凯司令外)见。这显然是突如其来的变化和约定,虽然过去也有过约。此时,王其实在打麻将,所以尴尬的找借口离座,否则事先就会说好,廖太太可以接上。其它太太都很不高兴,没有这么做事的,李安表示了这个突然性。王明白地公开告诉易约在3点,电影绝就绝在好多信息都是在公开场合约定和透露的,当时的时间电影也表明了,给了钟的特写,2点52分,像不像悬疑片了。
订戒指和刺杀肯定不是同一天,王穿了不同的风衣,已经是几天以后,不超过两周(王说“下周日搬出”),订戒指时印度店员后面的钟表示是个下午,而且手工镶嵌的完美作品,不是立等可取的。五个大学生和两个刺客,事发时一共7个人,这很重要,没有多的人了,枪是全员分发的,邝的命令是全员收到的,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变化,还没有电话来,都在屋子里呆着等。那王佳芝在咖啡厅内外看到的那组人(一共5人)是怎么回事,没有一个大学生和老吴人的脸?她自己也很疑惑!
大家开动脑筋,对了,是新的一组知道易要来的便衣特务。谁知道他们有约,大家再想想,易先生王佳芝自己知道,太太们可能知道(比如马太太看出他们的猫腻),郭司机知道,阿妈知道,还有张秘书也知道,因为易告诉他“还有个约”。所以这组人可能的结果是,易自己派出的(为什么?),或者是张秘书自己或者被某人通知后派的(为什么?)。但是不可能是他们同时知道,并派出的,这在张秘书最后一场可以证明。张秘书神神秘秘的特写,以及易先生神神秘秘的说“晚了”,晚了很多,太阳已经下山,这么多敌人特务在,大学生是不是在王喝咖啡的功夫里已经被抓了?珠宝店那组陌生特务又是谁的呢?三组人了啊!老吴知道吗?谁提前通知了他这个约,这新的两组也可能是他增加派出的?为什么要新派出这么多人,这两组人来干什么呢?
张秘书 第二场
易家(书房门外到楼梯)
(王佳芝打入上海易家,张秘书第一次登场)
张秘书和易回家,正要在书房办事,突然看到,易开始没有准备去看太太们,听到一个女人的声音奇怪地转身去麻将房,问候了这个女宾往书房走,还再转头,可见这女子不一般。他在书房和易办完事情站在门口盯这个女人,王佳芝刚刚开始扮演麦太太,此时“表演”上有些生疏,向张秘书打招呼和走楼梯进行眼光交流的时候不是很自然,张秘书下楼还一直盯着这个从来没有见过但是老板却这么感兴趣的神秘女人,而且这个“太太”见到他这个高级特工表现有些不自然,不合理,在楼梯上作为一个太太根本没有必要再那样往下看人,好像心虚有鬼的样子。李安几乎给了特写,头是一直跟着的,表现了张的起疑。李安藏的就是,从此开始,张秘书其实已经起疑,着手调查,甚至去找全港的报纸。但是,易一直都不知道张秘书在调查。
张秘书 第三场
电车(没有出面,在台词中)
(这里采用刘心武法:))
这是一段揭示迷案最重要的台词,就是王佳芝接头时候在电车上对旷裕民说的"易家地图...两个司机姓郭姓姚,郭给易太太开车,和阿妈下人都是易的同乡,司机不离车,不晓得是不是易的眼线...易一回来就进书房.(谈一大段易,然后再停顿,突然说,引起观众注意,和别人的介绍区别开了)他有个秘书,姓张,(邝:什么名字?)还不知道(邝:你要当心!!)”。大家好好琢磨,这段台词厉害啊,什么意思,复杂了去了,而且最要命的是,张秘书,郭司机和阿妈三个小人物,李安导演先后都给了特写(司机是眼睛,阿妈是背影),都安排在影片最最开始登场亮相。郭司机出场最早,起“长官官邸”字幕的时候,他在和别的长官司机聊天,(沈)阿妈第二个出场,接过馄钝,监视控制这个家。都在影片的第1分钟里。很快,张秘书和易一起登场,头影还高过他,最后两人一起收场。司机和阿妈则收场于两人护送王这个被监视者离开易家,王前往案发现场,再未回来。这也是第一次重点提到这个“书房”,随后电影又有两次“神秘”书房的台词:“不要再进这间屋子”,“还有书房的东西”,这些后面都会分析。
前面说了,张秘书是个高级人物,比易的能量都大,直接汇报给日本人。即使在表面上,也是特工总部(魔窟)的2号人物,大事都参与,已经在调查跟踪王佳芝,跟踪邝裕民(必定是王暴露的,反证出王被张秘书调查,估计就是从这次电车相会开始的,这在张秘书最后一场可以证明),但是没有什么行动,他要继续观察,也许能钓大鱼。所以李安说“要当心”,要大家当心这个人物。可是谁(包括剧中人和观众)都没有当心,造成悲剧(观众的悲剧是没有看懂电影,再化冤枉钱)。
分析这段台词,如果说设计前面的台词还是好理解,说张秘书的一段就很奇怪了,停顿后突然来了句“他有个秘书姓张”,而且要命的是邝还问他的名字,一个秘书问他名字没有什么意义,是导演再加台词和时间让我们留心这个秘书,如果这个秘书寻常,这个台词简直多余,而且再加“你要当心”。大家要理解导演(编剧)的良苦用心,钥匙全在这句话里。
“(郭)司机不离车,不晓得是不是易的眼线",可以肯定,这个司机是眼线,要么是易的眼线,要么是张秘书的眼线,自己家的人,给太太开车,不会是易的眼线,送王佳芝去约会导演给的司机眼睛“邪恶”的特写,显然不是易的眼线。所以只能是张秘书的眼线,因为”要当心“的是张秘书。阿妈呢,自然也是张秘书的眼线。当然,也就是日本人的眼线。至于姚司机,是易的心腹,也算他自己的特务,知道他的许多秘密,没有给任何“邪恶”的特写,无需讨论。“郭给易太太开车,和阿妈下人都是易的同乡”,意思就是郭和阿妈是一路的,是张秘书的眼线。李安是想说,“司机不离车,不晓得是不是张秘书的眼线",但是不敢啊,否则电影院一片胡乱,口哨四起......
张秘书 第四场
特工总部门口(深夜)
王佳芝多等了两个小时在总部门口,车后面摆摊有特务,盯着车。张秘书和易先生出来,李安又给了张秘书特写,目送,警惕若有所思,他其实是魔窟真正的主人。张显然看到里面的女人王佳芝,不是易太太,深夜等这么长时间,意味什么,这能呼应结尾的“这是因为,你和她的关系”,让普通观众理解,张秘书清楚他们的关系,包括爱情和肉体关系,因为是老板情人,香港的老熟人,易先生这么小心有经验的人,相信已经审查过,所以没有调查,后面知道的都是拷打问出来的。但仔细一想,易其实没有理由发这么大火责怪张秘书,其实张秘书有什么责任和惯例要提前调查老板的客人呢?所以,一定是普通观众理解有误了。
当然事实是,更早的时候,张秘书就都知道了,不是第二场戏(其实是第一次见面)后就开始调查了吗,也开始跟踪王和邝了,当然也知道了王佳芝的名字和岭南大学话剧社,这个女人就是一个假麦太太。香港已经沦陷,调查很容易,报纸上的剧社报道,照片一定有他们的合影,邝也在里面。他已经调查清楚了。就是不行动,为什么,后文有分析。
易上车(这场易的戏解析后面还有,极其重要),短短几句台词,密集的谈到他,注意李安的手法,不断刺激我们--“张秘书”。“我上班想你,张秘书说我心不在焉...看着张秘书嘴巴张着,我根本没有听到他说什么”,“我和张秘书下去...”,告诉我们,张秘书是个部里上班贴身的,令人讨厌但是重要的人,易在心理上和他是对抗的,但是没办法,他直接通日本人。张秘书能批评自己的老板心不在焉,够厉害了吧。“我和张秘书下去...我认出是我党校的同学”,显然这是大案。
最后的戏都在追这个案子。他的同学肯定是对方主要干部,级别不低,大案张秘书都是在场的,这个案子牵涉一批失踪了的军火,张秘书代表日本人在追查。易和这个同学显然是认识熟悉的。他怕这个同学最后受不了招供,片头的戏就希望“给他一个痛快”。因为已经被张秘书他们打的不行了,“血喷了一皮鞋”。“我看到他(上刑),说不出话”,同学的落网,他应该很难过。他和这个同学的感情和好恶,大概可以判断。书房墙上生机勃勃的革命军人的照片,也许是军校或者党校或者北伐期间留下的,也反映易的青年生活。老吴和老易甚至张秘书都曾年轻过,都可能在军统呆过,甚至他们比邝还爱国,还革命,也曾经追随孙中山和蒋校长,南征北战。邝-吴-易,就是一个男人的三个阶段,李安说的。
张秘书 第一场
特工总部地牢到门口
又回到第一场,这才是顺序的,这是最高潮的一天。2点半左右,他去约会了,张秘书目送他走,(张秘书这段时间的活动,省略见后文),这么多天都没有事情,刺杀不管进行否,都会无疾而终,他心里有数。但傍晚居然事发,易老板不知从何得到第六感而莫名其妙的狼狈奔出一个张秘书心里也有数的现场,大感意外,易的车逃回到部里,两人命令封锁,他也走了,没有按常规去封锁区,而直接带着樊罗两人去了易先生家,瞒着易先生搜检了大观园,女当家吓的人都快瘫了,她知道出大事了,丈夫本身也出大事了,打牌表面上谈笑风生、强做镇定,等待丈夫安全回来。关于如何从一个老吴(重庆高层)要求的长期扮演麦太太的卧底工作,变成一次突然形成的意外刺杀,后面有分析。
张秘书 第五场 最后一场
易办公室-南郊石矿场
这当然是电影的大关键,每句台词都不多余,极其重大,我不能现在就解析,因为还有些内容没有交代,现在突然说,大家接受不了,张秘书的最后一场将与易先生场合成,先放放。现在我必须去易先生(连带王佳芝)的戏了。
镜头回到四年或者三年多前,回到香港,回到大学生们演话剧居然演到了易家的黑铁门外。曹副官下车去敲门。
易先生 香港 第一场
易家铁门外-中环(逛街)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是那个时代的名人名言。
表现编剧和导演的政治立场也许是有些,一点点,为汉奸翻案或同情。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个青年时代冒死刺杀满清摄政王(已经明确等候凌迟处死了,和文天祥一样在牢里天天写诗,写下上面谭嗣同式的名句,恋人陈壁君苦等),全中国青年的榜样,孙中山的最亲密朋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的实际作者,大概不会出卖中国。也用这句话,表示邝裕民也恰似年轻的汪精卫,摄政王如易先生,并无不同。当他过了中年,他也可能是“汉奸”,这些都是男人的不同阶段而已,被不同的历史观和官家解读。
比较剧本,电影中删剪了大量涉嫌丑化学生、嘲讽“爱国”、美化汉奸的戏,可参见本人文之解析 《"多余"的素材却能揭露出惊天的秘密——《色戒》电影与剧本之差异探究》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40639/
大学生演戏怎么演都是假的要命,业余玩票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漏洞百出。易先生带着墨镜,也许是李安要藏一下的,否则他看到麦先生那个鬼样子,眼神该如何。呼应后面的裁缝到约会的戏,易不断问麦先生的情况。易伸头到车边,当然看到和审视了里面两个年轻的陌生人(一共四个,陪买东西逛街要这么多人?连麦先生都来?)。麦先生紧张的可能连农民朋友都看出来了。连曹副官这个五毒俱全的粗人“一开始,就觉得你们不对劲”,记住是“一开始”,易先生当然可能起疑,“慢慢看看你们搞什么鬼-曹副官”,一个成年的特工头子总比副官厉害吧(包括以后的张秘书,也是“一开始”),易戴了墨镜,所以我不能肯定说易先生从现在就注意了,到麻将和裁缝戏我再说。眼神说明,曹副官起疑是在妓院,他答应找工作口气却是拒绝。连窗口的妓女看到门口的学生都起疑啊!(也通过镜头转换,表示王未来也是“娼妓”)曹磊声音又大,镜头中有人关窗,弄不好曹还真看到了门外一大帮同学。学生业余到了惊人了,全体都等在妓院外面?当然曹很快就搞清了,他介绍麦太太麦先生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玩世不恭,要慢慢看把戏,迟迟不说破,非要易后面找他问,埋下了丢工作的祸根。
买东西的戏也比较滑稽,一大帮人陪。连易太太都稍稍起疑,一路问那个早就满头大汗,最后被王和同学赶下车先走的假麦先生(同学再没有让他出现,个人情感他是暗恋王的,李安给了三次镜头),易太太觉得邝的气质不符,不像来找特工事情做的。连太太都起疑。最早起疑的是易太太保镖,邝手足无措,他玉树临风的气质太暴露。这也提示,为什么老曹和易一直不处理,因为他们明显不是专业特工,是爱国大学生,不宜处理。
还要介绍一下背景材料:现在是在英国人的香港,不是日本人的。汪精卫从重庆逃到河内,发生了刺杀,曾仲鸣丧命,汪逃到香港躲避起来,招兵买马。记住,历史背景很重要,否则戏不对了。“香港由易先生负责”,当然是主要负责汪精卫一家的安全和招兵买马的工作,所有的人就是深居简出即可,没有太多能力去刺杀跟踪搞特工。他们都是香港的客人,只谈政治。军统特务河内杀错了人,目标始终只是汪精卫一人。其它人还没有到汉奸这个份上,只是追随者。陈公博等一大批人都在香港,没人去刺杀他们,蒋介石不是傻瓜。要知道,比起那些“千秋万代在嘴边”的人,易先生根本不算什么,没有人(包括戴笠他们)要杀他。他们不是一个政府或者武装集团,易先生没有什么特工总部,办公室,天天就是家、小集团会议处和其它休闲。警惕性和上海不能比,是比较轻松的。要命的是,有些大学生要杀他。
除了麦先生的表情,易太太的起疑,大学生的拙劣表演和不符合的气质,以及曹副官后面“一开始,就觉得你们不对劲”,影片没有明确提示易起疑了,因为一切才开始。
易先生 香港 第二场
易家(麻将-红中场)
萧太太(何赛飞)当晚要和易上床,李安表达了。易太太知道(不一定知道是萧),但是也没有办法,注意眼神。导演的意思是,首先你发动色情特务攻势,目标必须好色和不忠,这场戏表达清楚了,可以勾引没问题。也同时全面向观众传递组织伪政府的进展,易要升官,汪许给他部长级别,如果他能跟汪回国的话。一个厨子跑,何赛飞全家逃到半岛酒店,可见老萧级别之高,好像都有性命之忧。这就不研究了。大概是伪政府要成形,人人自危。汪太太明天来吃饭,易已经是一线红人了。拿了红中,说中了,夫人情妇都庆祝。
易先生 香港 第三场
海滩到易家(麻将-留电话场)
“再不杀要开学了”,个把月了,麦太太去了许多次了,输了好多钱,见不到人,没易的行踪信息,没进展,大学生练射击不耐烦了,王要立功为邝解困,她是唯一的希望,除了女色,没有别的手法。很快,戏剧也发生了。台风吹伞翻,暴雨中遭遇,假麦太太成功发了一次骚,拿走了易先生的白手巾,私自发动色情攻势。邝打入失败后,指望她去接近易太太,套易行踪,没有说过色情的事情,是王自己决定,因为”这个男人有点和想的不一样“,一个月来,她穿着旗袍打扮入时,过着上流社会太太的日子,有些入戏了,分不清了(后面约会戏就更清楚了),小说里还要清楚,她对自己的姿色一直沾沾自喜,12-13岁就知道男人喜欢她,少女都这样,不搞情报也要勾的。台风大雨,约会取消,本不参与麻将,易3缺1上了桌。麦太太漂亮早清楚,和其它太太很大不同,纯洁青涩。刚才被雨中被你女生触动的感觉还在,李安的加戏合情合理。有些开始喜欢留意这个女子,再开始喂牌。第3次喂了,麦明确要过七筒,你不能再出,所有人都受不了这个7筒除了易先生,太明显了,气氛开始突然紧张。
插播(再啰唆一次,对不起。所有太太戏,麻将评弹戏细解,见天涯图解版,防止有些转载不注明来源和进行地址介绍,这里半路说明,本文题目为《张秘书、郭司机、阿妈和书房---开启《色戒》悬疑迷案的钥匙》,位置1:天涯【影视评论】栏目的[精品文章]内,位置2:豆瓣《色戒》电影评论的前十名内有最新修订版,署名西班牙眼 spanisheyes123,豆瓣帖子前有天涯的全部地址介绍,帖子后有修改历史
http://www.mtime.com/my/spanisheyes123/blog/1032930/)
戏剧又发生了,从易先生方向,麦太太明显勾引了他,所有人都知道易家有她的电话,否则她怎么过来打麻将的。装傻慌慌张张不自然的留下电话,她的手臂是怎么摆的,演戏演的过分了,要么是特务,要么是性饥渴,李安就是这样设计的,本来就是在外面演话剧吗,又不是特工。她想干什么,易先生吃着绿豆糕记下了,准备去探探。连曹副官都有耐心,“看看你们搞什么鬼”,要等到最后的搬家时刻。那么,儒雅轻松、高瞻远瞩的易先生当然更加有耐心。这是英国人的香港,气氛还是轻松的,他要自己探探。7筒打出后,易太太觉察到易对王有意思,叫你别写你还在写电话,生气了,不做衣服了,王没有婚姻经验,幼稚得还没有搞清这个变化。
一句惊人的话出现:“易先生喜欢的是不打折的英国料子”,直接和易太太叫板。她和易太太一起买过料子,这可能是解说,当然是没错,易太太说过。但别人正在否定。这个时刻,气氛紧张,对方已经生气了,你根本就不能再说话了,还在说易先生如何如何。还在顶!注意,李安安排,这是第一次和易交往超过1分钟,谁能说出这样的话,王佳芝彻底暴露了,演砸了,暴露的不是特务身份,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原因要在这次牌局一定要勾引到易先生的急切做派。当然对于等待了一个月的小集团,这是异常难得,再不勾引的话自己的心上人邝裕民就要“自己找机会下手,后果由我自己承担”了,她可不忍心让自己的心上人冒这么大的险,所以她不惜破绽百出都要坚持勾引到底。易先生都受不了了,说道“是吗?”这是李安的暗示,不一定是起疑,是一种注意和抵抗。
很快,还居然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胡牌,出风头,太太们都生气,朱太太气得直接翻这个特工头头的牌,易还是做筒子牌,朱这个老情人知道易喜欢她了,有个无奈的表情。他也的确和麦搞了鬼。这场蹩脚戏过后,易太太再不让她去了。不管如何,在硝烟混战中,成功把电话留下了。易先生也决定了。她演坏了,太太再不能让她来了。汪精卫带队,高级汉奸们已经紧锣密鼓准备去上海了,但他要在香港剩下的休闲时光里去探探这个有趣的“麦太太”。当然,“色鬼”想,如果不是特务,她就是一个可以大搞特搞的饥渴女人。这次长戏后,易现在开始怀疑她是特务。
易先生 香港 第四场
麦宅(电话)-裁缝店
易从来就对常来的,有姿色,风骚的太太-别人的太太-感兴趣,这个麦太太更是创了记录,第一次交往,就发了情,易当然觉得奇怪。易先生不久就要走了,离开寄居的香港,去展开新的人生,无奈的人生。他要自己探探这个美人。过了几天,也许就是第2天,去了电话。海滩郁闷到午餐跳舞之欢乐,说明王回去后表过功劳,易先生上钩了,电话对面是吵闹的一屋子人还有舞曲,很快却又鸦雀无声,更起疑了。都是业余的漏洞!约在裁缝店,看来没有危险,打发走了曹副官(当然也有可能是暗语,事先说好曹来一下后,然后中午离开去调查麦宅)。开始调情。“你决定”。什么人可以决定一个男人的衣服,已经把她放在情人的位置上。大学生业余,当然没有对裁缝打过招呼。易问裁缝,裁缝想想,其实也就这个把月做些衣服,谈不上平时都在此做。回答犹豫,易疑心加重,注意表情,没有释疑,这么高级的特务怎么能这么容易混过。“穿着”,开始喜欢这个姑娘了,身材真好。
易先生 香港 第五场
浅水湾餐厅
这是重头戏,一举奠定:易知道了,这是个假麦太太。问些问题,看她如何回答。饭前打了电话,李安摄影方式神神秘秘,音乐恐怖兮兮,玻璃上易的投影,眼睛怀疑的盯着远处的麦,表示在谈这个女人。声音是曹副官一直在汇报解释什么,时间很长,好像是说...我也在慢慢的看...。普通的电话没必要这样处理,偷情也没有必要给曹电话或叫易太太。回来说的话全是逻辑矛盾,易说“让老曹回去接她,去给医生看看,临出来才说头痛,我看是打牌打的。”曹还没有所谓“回去”,哪里知道的这个太太临时出来的头痛,易说谎了,当然是让曹解释这些人的来历,并让他马上调查。老曹其实应该已经知道一些情况,但是电话里必定装傻不敢说,否则不被骂死。易其它餐厅都是三心二意,这个地方显然一心一意,人少安全,当然是易太太不知道的,大概是专门对付情人和其它私密约会的。那么上面那句话所谓易太太要来吃饭,更说明是谎言。
这边亲自审问,随后就是一连串对王的,风度翩翩的质疑。易是胸有成竹。假麦太太从来没有来过这种地方,一个姑娘的心扉打开了,迷乱了,对易,没有爱,但是不一样了。杀他也不难过,两人才开始。第一次约会,勾引的太过分了,为什么,要开学了,要把专业特务半年的事情办完。对方在勾引,谈女人在家没事干的问题,好了矛盾了,易马上发难,“今天打电话过去,没有打扰你吧”,然后狡猾得托着下颌盯着王,易审问玩味着,面对猎物他老谋深算,仔细观察着异动。现在可好,王佳芝是一片混乱,神色马上慌了,身子乱动,语言不畅,叉子都碰歪了,两只手紧紧揉搓餐布。由于业余,这个事情她早忘了,没有想过答案。还算机灵,好不容易圆过去,理由是一大堆丈夫的朋友来陪她,看住她,刚才她不是还在说规矩的在家里,没有乐子。诸位,这是什么理由,前后矛盾,你会信吗。易彻底放弃她是个饥渴的麦太太的幻想。李安给的台词是,完全不信的一句 “是吗?”和神色。对于这个有阅历的人,特工头子,一切告诉他,对方在说谎,那么对方就是一个色情特务,一个彻彻底底的假麦太太。
钢琴响,菜来了,易先生开始彻底将计就计了。享受一个美人伴随的晚餐。麦每句话都在勾引,表达上床的愿望。黑的地方不去、说菜难吃等都是掌控话语主导,玩弄小学生于股掌。他喜欢这个姑娘,逼姑娘说谎也是乐趣,不断的质疑又开始,谁让早先那个麦先生像个傻子一样的表演,居然在回答中还在勾引,没男人在家真好,难道今天一定要上床不成,易开始觉得有趣。再问,王没有太多麦先生的资料,只有三个字,”进出口“,她害怕回答下去,开始反扑,结束了质疑。他肯定了,就是一个假麦太太。一句重大暗示台词出现,“留心的话,没有什么事情是小事”,这么一大块唇印,易把什么都看在眼里,包括王从香港到上海都没有注意的口红问题,也许是王在香港上海都使用的普通口红吧。不管那个时代有没有防水唇膏,女人们不可能喝东西都是这样的,太无礼了。难道宋美龄在开罗会议喝东西都留下口红?宋庆龄在霞飞路招待友人喝咖啡是这样色情的?上流社会的太太不能是这么样的,不慎留下,特别是留下明显的一大块唇印,当然需要清理干净,否则放在客人面前、餐桌之上何其难堪,成何体统。台词接着的镜头就是口红,易看到眼里,有个会心的眼神,你说能会什么心,不就是一个未受训练的业余特务吗。所以,这个口红问题不是色情或者其它的含义,特别是第二次口红,完全没有意义,根本就是暗示,王从许许多多小事上、言语上都暴露了身份。
李安这里开始铺垫易最后的转变,易不是一个坚定的汉奸,他对伪政府没有什么信心,他们“恐惧”,自己也恐惧。对自己做的事业是不太认同的,前途未卜,随波逐流。注意了,注意了,一句重大台词出现,开始阴沉的审问,“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害怕,是不是这样”,一个太平香港都市中的商人妻子,需要怕什么吗,这个台词是个巨大的暗示,他问这个特务,你不害怕吗,我可以要你的命。王早就喝晕了,居然反问“你哪”,易被幼稚特务逗乐了,只能说你(这个特务)真聪明,打牌不行还天天来。这也是漏洞,就是打牌不行还天天来,不太正常。香港戏里就胡了一次,“都不知道自己胡了”,看手法,简直不会打。在上海,更加厉害,是大输特输,“跑单帮的钱都输完了”,不断要钱。这就是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耗在别人家的特务,太太们当然高兴,老易第一个就怀疑你有问题,简直不正常。王回答,我就能赢你,事实是,确实这辈子,他只被她赢过。也是本片的题眼之一。
业余特务处于危险都不知道。抽烟喝酒,劲上来,已经分不出戏内戏外了,迷糊了,做麦太太真好。他也还是喜欢她的,这么幼稚的特务,从哪里找的,怎么冒出来的,应该不是军统的。打死他也没有想到,是岭南大学一群话剧爱好者而已,一个暑期作业,可惜没有去“杀几个容易的”,而是易先生,这个最难的。
易先生 香港 第六场
麦宅-上海(三年后)
天黑送假麦太太回家,再进一步看看她怎么做。首先肯定的是,易对王还是有些动心的,主要是天然的男女吸引,比如容貌身材肉体等等。也有其青春幼稚的因素。下车,走向门口,李安不敢给任何暗示,易是否看到房子在熄灭灯光。否则,马上戏就乱了。可以说,易走上来的一路,灯都没有灭干净,在这样的黑夜,大学生业余到了什么地步。李安没有暗示,我只能说没看到。
那个年代,女方主动,勾引到了猖狂的地步,让一个这么个男人把车打发了,主动邀请人进屋留宿,这样的举动,和一个大学生或者清纯的太太的气质完全不符,完全就是业余的演戏。如果你们接受不了假麦太太早以暴露的事实,那么,从问裁缝,到两轮质疑,到不上楼,直到易离开香港,他对这个麦太太就没有放心过,保持着高度的怀疑,这总是没有问题的。延续到上海,当然也不可能突然就放心了。香港还假意问问,回到上海,“你从来不问我的事”,根本没有必要问,老易清楚的很。这样,再从逻辑上反推回去,王在香港早已经暴露,应该是无容质疑了。
第一次就要一夜情,这个房子有问题,那一屋子的家伙可能根本没有走。缠了半天,当然不能上楼,易走了。还有一个业余的大漏洞,易送她是临时决定,这个刺杀显然事先并没有完全说好,她不能保证同学已经准备好,她如何敢和他进门,这和3年后她在珠宝店外没有确认同伴到位一样,那次终于发生了悲剧。从她回家卸妆到爽快的问-和谁上床,之间一本正经的说了一批话,全是”糊弄“同学,判断错误。装的很专业,说老曹不是易的人,不知如何判断的。她说,易约了地方,地点很隐秘,可能老曹都不知道。易怎么可能提前约死一个所谓隐秘的地点,逻辑矛盾了。易根本没有说过,无非是拿西装的时候,再可能约她。易不上楼也被误判(其实是识破)。姑娘还说,要是他再打电话过来就是认真了,一本正经的表示,等于我同意要做他的情妇了,也是误判。这个台词其实比较奇怪,易先生打电话怎么能够表示你同意做他情妇了呢,其实就是向同学告知,自己准备好要做情妇了。
浪漫约会的场面历历在目,女大学生陶醉着,还没有醒,也分不清戏内戏外了。不爱这个男人,但绝对不讨厌他,还有种久违了的父爱。第1场购物回来她说“太累了”离开小集团会议,脱袜戏到主动抽烟,同学特别是赖秀金都感到奇怪,公车上是被动的,现在是主动的抽烟。人一彩排,上了戏装,顾盼生辉,这感觉马上不一样了。她是有些入戏了,喜欢这个少奶奶角色了。从香港到上海,李安给了很多王看电影,喜欢电影的戏,她经常看哭,她太需要爱,太需要做梦,太容易入戏。生活中的王佳芝是枯燥的无爱的,而戏中的麦太太却是丰富的有爱的,给她最后入戏太深而“快走”做铺垫。
赖秀金显然在这个破处阴谋中扮演最主要角色,甚至是根本是提出者,大学生走去阳台,她“恶毒”使眼色让梁先滚一边,说明她是主导。她要好好劝王。小说写了,有人在这个阴谋里别有居心。这种事情,男生想不到这么快,才约会啊,也绝对不能自告奋勇,这时候一定是听女生的意见。李安从她水池边恋邝表白和电车戏吃醋开始,逐渐铺垫好她的问题。她讨厌王,看到易约出王后,立即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然她提议已经脏了的梁去做,美其名曰要有经验的,把王污染后,邝也许像欧阳一样改变,讨厌王,她也就成功了。
李安明显安排电车抽烟戏来完全对应这个留白的破处讨论戏,揭示出玷污王的主使和“凶手”。赖秀金诱使王佳芝堕入其作为“搞艺术的人”的恶习:吸烟,而在王被诱后,她又立刻将王抽过的烟(代替王)转赠车上的其他学生轰抢(玷污),均欲一亲芳泽。她决定交给梁闰生,梁抽完(玷污)以后,欧阳抢到,被赖又抢回去重新控制了这个香烟(王佳芝)。邝裕民一直是旁观者。那么在破处戏中,赖完全是控制者,邝一言不发,梁/曹/欧阳,曾经积极讨论,欧阳一定提过反对意见,甚至说过,虽然其它人没经验,也不见得非要梁上,为什么自己就不行(抽烟戏,只有他和梁两个抢到了)否则曹磊那句,麦先生吃醋从何而来。邝还盯他们俩制止这个玩笑,说明刚才发生过什么。因为在破处争吵中大家看到欧阳喜欢王,和梁争执过,最后小赖拍板,女生意见优先,还是梁润生上,邝最终还是一言不发。
比较剧本,电影中删剪了大量赖秀金的戏来隐藏她,可参见本人文之解析 《"多余"的素材却能揭露出惊天的秘密——《色戒》电影与剧本之差异探究》
http://www.douban.com/review/1340639/
梁闰生为她做好了身体上的准备,她也接受了,当然本来指望是邝。她没有拒绝,只是自暴自弃遗憾的积极准备,大白天还加班加点努力自学性技术,她和同学怄气隔阂了。她要准备好迎接易先生给她新的体验。她对这些同学把她当作任务的工具非常不满,还不如易先生对她温柔。她要这个假戏,每天起床化妆等侯。接(好像抢)电话看她着急的,这是李安镜头语言清楚表达的,她没理由这么着急,除非心理上已经脱离同学去入戏。这也有了后面巨大失落的心理基础。对邝裕民,是极度失望甚至恨了(小说是恨)。
噩耗传来,汪精卫集团加速投敌,易先生接到通知,紧急追随前往上海。易先生国家大事为重,早就把这件事情扔了。你姑娘想去机场送,不可能也没必要。注意这个西装,易车上答应是打电话叫王一起去的,然后偷情,但是事实上没有,王一直傻等,不对情人告别兼补偿性最后一“搞”,不合情合理。说明根本就没有打算再找她。当然是后面曹副官给了他报告,暑假的大学生,王的名字也知道了,有危险。100%确认了有危险,易先生这么小心谨慎的人,当然没有再敢继续。也就是,他们忙着破处,那边早没有见面打算,这很荒诞。作为朋友,送飞机是很正常的,拒绝当然代表易太太和先生都不让她去,一个是因为发现暧昧,一个是因为她的假身份。
曹副官,引狼入室,被解雇。王佳芝“就是傻”,这才从戏里醒来,这个身体的准备白弄了。曹副官遭遇10刀和邝的一个扭断,这血凛凛的一幕,彻底粉碎了她的梦,和所有参与者的青春,杀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曹副官其实早已报告,他的告密台词表情很虚很搞笑。邝为了永远不存在的“告密”,激动杀人了,也荒诞。而且,曹只是来玩玩逗逗,只身来,就说明不是非常认真,而且早查出底细,大学生,没有军统背景,否则不是找死,他说的是改邪归正,邝问了他钱的事情,他顺着要挟,不是认真的,一人一个金条?逗逗,也许他们有后台。还笑嘻嘻的看着麦太太。双方冲动对冲动,杀了这个本不应该死的小保安。邝正在郁闷削刀没有杀到人,曹撞了枪口,说什么汉奸做事等等,都是为冲动找借口。李安为什么找个喜剧演员演,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一场玩笑一样的荒诞戏落幕,重庆军统把五个人收了,去了大陆。王没有回学校,后来去了舅妈家,还是那个爱看电影的学生,但是已经有些沧桑了,青涩完全没有了,有战争颠沛流离的因素,也有寄人篱下的因素,更有这次教训的因素。她回归平凡,不再化妆,生活更苦,没有爱。父亲带着弟弟不再要她,上次香港看电影之前就收到父亲的“抛弃”信,听到寒夜琴挑(Intermezzo)里面那个父亲说要对女儿负责任的话,哭的要命。舅妈把她的房子买掉,还借口给她读书。老卢燕更坏,“你还让她读书”。没人爱她,她是可怜的,但还有梦(还爱看电影),可惜这个梦又接在过去的老路上了,一直走到石矿场。易先生就算到了上海,再派人来调查这些人,这个房子,也不可能了,曹副官之死应该不知道,失业了嘛。易很快接了特工总部部长的职务,配了张秘书和成千上万的特务,开始魔窟生涯,大学生假麦太太,估计再没有想到过。
电影海报 --悬疑鼻祖 希区柯克之悬疑大片《深闺疑云》( suspicion 片名单词本身完完全全就是“悬疑”的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片子的海报特写,清清楚楚。要命的是王看的其实是另外的一本电影---《月夜情歌》,那个海报反而不清楚。大家好好琢磨一下,导演搞的什么鬼,为什么误导观众(让不少观众认为王看的是《深闺疑云》),什么意思,不是暗示《色戒》这是个悬疑片是什么?
3年后...易先生和张秘书回家,没功夫去看太太,正跨进书房的们要办事,张秘书看着易先生,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传来......
易先生 上海 第一场
易家(王成功打入)
易先生是汪伪政府的特工部长,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日子。易完全是个傀儡,连家中的司机和阿妈都被张秘书收买了,用来监视易先生。老吴是重庆政府在上海的特务负责人,易曾经批准杀害过他的家人,所以吴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前仆后继地暗杀易。
注意这个帘子,戏中出现很多次。估计长官官邸住家-卖国汉奸们的巢穴-都是如此。“恐惧”,他说过。其它地方都是比这里“更好的地方”,这里就是一个地狱,每个房间都是黑黑的,见不到窗户。门口枪手如雨,也免不了刺杀刺探。进来,一定要拉上帘子。只有最后一场戏,没有拉,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办,习惯早忘了。看了镜子,这是3年后的易,他是外人眼中的大魔王,他“不一样”了,他已经是野兽了,汉奸,恐惧而且绝望,他不认同,动摇,但身不由己。那眼神,那表情,残忍的样子到了家还没有消去,注意,对比香港饭店约会的易和麻将桌上的易,轻松和优雅,能调情也能喂牌。
上楼,走向书房,太太们在提一次偶遇,反正每天进屋,她们都是啰啰嗦嗦的。和张秘书到了书房门口,听到了,想起了,吓了他一大跳,乖乖弄地东,她不是那个设计杀我的女大学生吗?注意表情开始异常紧张,回忆展开,易转身,不管张秘书,走过去,果然是她。见到,想微笑,他已经不太会笑了(注意表演),首先问麦先生,核对一下这个假麦太太是否继续谎言,3年前就发动了,现在才实施,好厉害。不要说,这次是绝对的重庆特工。查都不需要查,再也不要问。她要干什么,易倒是喜欢她的,笑了。边回头走边回忆,再转头,简直是个奇迹,老吴太厉害了,到家里来要我的命,真危险。又见面了,眼前一幕幕开始走,裁衣,约会,离别...
跳过张秘书戏(分析过了)。前面一段易太太台词交代他的工作和辛苦,是提着脑袋得罪人的生活。易回头的时候,这里也有易太太的一句“做戏给你们(包括观众)看”,表示易现在对麦打招呼就在做戏(他明明知道王是特务),也提示易以后在做假戏,这绝对不是一句过场台词。听到女人上楼了,住家里?太太什么意思,怂恿我和她交往?(见最后易太太的秘密部分)他想,马上上去看,果然。也看到一箱西药丝袜和香烟。王这时候已经是有了阅历了,教训过了,成熟了,也短期强化一对一训练过了,资料很全,什么帐号电话住址结婚纪念日的,一点都不慌,在香港,所有人只会说三个字-“进出口”,?
我发现我这个人有点毛病,看电影之前不能看影评,因为看了就影响自己看电影,所以从来不看。但是这次我发现我毛病大了,看电影之后也不能看,看了一些乱七八糟的解读之后就会忍不住想写上几句,可见以后也不必看了,但是这次就算了,已经中了招了,就随便再说几句吧。
看《色戒》里的的王佳芝,让我想起很早以前看《爱情白皮书》的时候,挂居保和成美说过的一段话,那时候他解释他为什么会和他现在的女朋友在一起,挂居说,因为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是个酒鬼,所以自己从小没人爱,也不那么可爱,所以特别希望有人爱,甚至到了祈求的程度,一旦有人施舍了他一点爱,对他好一点了,就会不顾一切的想报答对方……
于是想,日剧虽然浅白直接,但有时候到也是有好处,这样大白话不拐弯的说出来,到是没有几个人听不明白,但是李安是大导演,大导演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话绝对不会直来直去的说,要靠你自己去发现,但是李导前面铺垫了那么多,遗憾的是竟然没有几个人注意到,倒是其实前面的东西太细节了,一般观众没有对细节留意的训练,所以眼睛就都看着那大钻戒。说白了,王佳芝的心态,无非是挂居的那几句大白话而已,其实女人真的好简单,人性也好简单,故事也没那么复杂,复杂的只不过是看客而已……
王家芝,介整个就一倒霉孩子啊。娘,不知道哪里去鸟,爹,也是带着她弟弟跑掉了,把她一个人扔在内地自生自灭,她等着她爹来接,结果人家在国外结了婚,寄了张照片回来,照这情形推断,平日里这姑娘在家也不太招人待见。这么个乱世,这么个活法,能当亲人的,也就这么几个同学了。对于这么个姑娘来讲,那就是组织,集体,归属感,那就是家啊,所以,当王力宏提议搞什么刺杀行动的时候,她怎么可能不跟着呢,这小孩哪能想那么多,不跟着是不是不想混了?况且还有王力宏那么个帅哥在里面。况且还是“爱国”行动。
介帮子倒霉孩子啊,可愁死我了!那个刺杀行动简直就是瞎胡闹嘛,还“在不杀就该开学了!”。闹吧,闹吧,最后闹砸了吧,一帮小破孩子傻眼了,四处做鸟兽散,王家芝再在上海遇到这帮人的时候,亲戚卖了她的房子,施舍似的给她上个学,除了这个,啥也没有了。这孩子挺老实的,也挺明白的,就忍者,这个时候碰到老同学,那还不和终于找到组织了一样,何况后面又有了靠山,又是爱国的教育,又许诺可以去英国,又可以估计也说了保证安全之类的话吧,当然一猛子就扎进去了。
其实这故事结局大家早就知道了,最大的看点是看李导怎么把这事儿给说圆了,这压根就是假命题,所以说李安确实厉害,在前面就用种种质疑和模糊了所谓“爱国”行动的意义,爱国,的确没错,但是具体到这次刺杀行动上,对于这群倒霉孩子,和在这个倒霉姑娘的心里,到底有多少意义,杀姓易的一人足以救中国?还是说重庆方面的老刘后来那狰狞扭曲的脸能让姑娘内心焕发有多少爱国的理想?另,这老刘太不会忽悠了吧,看我党把广大人民群众忽悠成啥样(具体可参看江雪琴事迹)。不得不批评中统的同学们都太阳春白雪,不懂得做好基层宣传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佳芝这倒霉姑娘最后有这种举动也真是太正常不过了,谁同她肌肤相亲,谁为她的歌声流泪,谁给了她一间公寓,谁给她买大钻戒,谁跟她深情款款的说,放心,哥哥我罩你。(注意,全世界的女人他都不给买,就给她一个人买)……
更何况,伟仔那叫一个帅,一个酷。(此处播放背景音乐:如果这都不叫爱……)
都是简单的道理,看很多影评拼命分析爱国和性欲这事情,越分析越复杂,觉得好可笑。李安的电影就是李安的,咱不说郑萍茹,不说张爱玲,就说生活本身,说这个电影本身,我觉得这是对一个导演最大的尊重。搞那些对比,很无聊。我最喜欢这个电影的一层,就是,人,一个很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当把她放置在一个动荡的大环境之中,在被身不由己的,来自外界的,内心的和身体的力量的推动下,所产生的荒谬,和无比真实之间的对比。就像以前自己也写过的那样,所有伟大的作品,最后的指向,都只有两个字,虚无。
我们就是靠咀嚼虚无,战胜虚无的。这就是这个电影,现世的意义,是关于无论在什么年代下,一个人存在的永恒意义。
顺便说,李安是非常会利用演员的家伙啊,现在看,汤唯用的是非常成功的,这姑娘大器晚成,估计早年不顺利,磨去和很多棱角,身上特别有那种蔫巴人干事儿吓死人的劲头,能够在试镜的时候一咬牙,在李安面前脱个精光,可见这姑娘不简单。的确有王加芝的感觉。而且众目睽睽之下,她又有一种天然的紧张,怯,正是符合这个角色,而当年章子怡能出演卧虎藏龙,李安分明是看上了她身上年少轻狂的劲头,那时候她年纪轻轻的一张脸上,就有一股纯天然的戾气,这是演不出来的,而且越老越明显。包括王力宏,我看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演什么,不过现在想想, 其实满合适的,邝裕民实际上就是那个时代小团体的小偶像的那种,也是一稀里糊涂的傻孩子,从头到尾,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吗。在看电影之前就忘记在谁博客上看,说王力宏是一说RAP的,搞得我一看到他张嘴就想笑,李安为啥让一个流行歌手来当革命青春偶像,太有荒诞感了,他是故意滴。介就素个坏人!
不过这个道理,我是很久以后才明白。我不明白的只是,为啥女筒子们都在用张爱玲的调调来写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好多人说看了这样的影评都哭了,可惜我每次看到“他终究是爱她的吧……”这样的句子,就笑到不行。
总结一句,李安,老狐狸,死啦死啦的狡猾的说。
当年轰动上海滩的“郑萍如丁默村案”,在经过张爱玲、李安的两度演绎后,成为一段全球闻名的情色事件。一样的“色,戒”,一样的情节,有着三种文本、三种气场、三种内容不同但程度相当的惊心动魄。
1939年,上海名媛郑萍如刺杀汪伪特务头子丁默村未遂,惨遭杀害。
郑萍如生于1918年,父亲郑钺早年留学日本,大力支持孙中山、黄兴的革命事业;母亲木村花子来自于一个日本很有地位的武士家族,多次利用自己的身份掩护丈夫的革命事业。抗战初期,郑钺夫妇回到上海,他们的女儿郑萍如很快成为十里洋场上的名门闺秀。
郑萍如绝非寻常美女。由于父亲与重庆国民党中央政府特务部门关系密切,她十几岁就已成为情报人员,凭借美貌与智慧周旋于血雨腥风之中。她曾将汪精卫准备叛逃的情报通知了重庆方面,也参与过绑架当时日本首相近卫文闾的儿子近卫文隆的行动。不过她最著名、也最惊心动魄的壮行,是行刺汪伪特务头子丁默村。
根据史料记载,郑苹如通过美人计赢得丁的信任,两人频频约会。1939年12月的一天,丁默村电邀郑苹如晚上一同赴宴,郑趁机撒娇说要买一件大衣,将丁诱进海静安寺路戈登路口(今南京西路江宁路口)一家名叫“第一西比利亚皮货”的店堂内。然而,老奸巨滑的丁默村在郑试穿大衣时发觉有异,借掏火点烟之际夺门而出,疾奔扑进停在对面马路的防弹座驾,幸运地逃过一劫。
郑萍如由此暴露了特工身份和行刺目标,很快就被76号逮捕,不久之后被押赴沪西刑场。根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行刑当天,郑苹如打扮得如花似玉,穿了件金红色的马海毛羊毛衫,披了件毛皮的大衣,头上还插了一朵花。面对行刑队,22岁的她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打我的头。
1979年,张爱玲的小说《色,戒》在作家落笔29年之后,终告出版。
《色,戒》刚发表的时候,学界就指出这个故事取材自当年的“丁默村郑苹如案”,极少写文章为自己作品辩护的张爱玲为此专门写了一篇《羊毛出在羊身上》,指明这个故事“是有来历的、有背景的”,由此默认了这个说法。
小说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些热血的大学生在沦陷后的上海试图刺杀汪精卫伪政府汪伪政权某当权人物易先生。王佳芝使出美人计,经过两年的布局,几经周折,行动即将成功。然而关键时刻,王佳芝在易先生为她买钻戒时突然发觉,“这个人是真爱我的”,于是放了易先生一条生路。易迅速以铁腕手段枪决了包括王佳芝在内的所有当事人——“他一脱险马上一个电话打过去,把那一带都封锁起来,一网打尽,不到晚上十点钟统统枪毙了。”
张爱玲将女主角刺杀汉奸未遂的原因解释为“爱情”,如此安排让小说《色,戒》从诞生之日起便备受争议。不过从张爱玲本人的经历出发,人们很容易找到她之所以这样写作的原因。毕竟,她深爱过的胡兰成,就是在汪伪政权中任职的高级汉奸。
更何况,张爱玲从来没有被家、国、民族等大概念的迷障所引诱,她关注的始终是在滚滚红尘中穿行的男人女人——他们哀伤的命运,他们卑微的抉择。她熟悉大都市的繁华与畸形,漠视乱世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众人眼中慷慨激昂的宏大事件,在她看来只有平淡无奇的男女之情。
不过小说《色,戒》并没有太多的拥趸者,即使在“张迷”之中。如果说在《金锁记》等早期作品中,张爱玲描述男女之情时有一种精致的聪明和刻骨;那么在《色,戒》中,她已完全认定了爱情的绝望与荒芜。在小说的最后,张爱玲安排易先生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王佳芝,但仍然要将她处决,因为他觉得,“他们是猎人和猎物的关系,是虎和伥的关系,是最终极的占有。只有这样,她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如此冷酷而残忍的爱情断言,在中外小说中都是罕见的。
一万字的小说写到尽头,是,没有爱。
2007年,著名华裔导演李安的新片《色,戒》亮相威尼斯影展,惊世骇俗。
张爱玲在原著中蜻蜓点水般几笔带过的爱欲情节,成为电影《色,戒》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将近三十分钟的露骨情欲戏,让美国人给这部电影贴上了“NC—17”的分级,让威尼斯影展上见惯了欧洲情色片的外国记者乍舌不已,让中国的娱记们戏言:“以后一说到蔡明亮,李安笑了”。
李安其实有其它的选择。张爱玲区区一万个字的小说原著自然很难扩展成一部电影,但他完全可以向故事原型——“丁默村郑苹如案”——的时代中寻找素材。那个年代的上海,鱼龙混杂,群雄逐鹿,上海滩三大巨头——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76号三大天王——李士群、丁默村、吴四宝,个个都非等闲人物;再加上中统和蓝衣社以及其身后军统,王亚樵的暗杀队,其多方厮杀的惨烈程度丝毫不让正面战场。如此一个宏大神秘的背景,完全可以为一部电影贡献丰盛的人物、情节与种种旁支细节。
然而,李安没有那么做。
他固执地扎根于张爱玲的文本中,并通过自己的理解扩充原著中欲语还休的内容。许多导演能将一个宏大的故事拍成一部90分钟的电影;而李安擅长做的恰恰相反。他喜欢拍摄一个短小的故事,抒情而缓慢地将这个故事扩展为一部人性的史诗。
张爱玲的小说原著,对于李安来说,只是一个起点,或者说只是一个工具。他自己毫不讳言地说:“我不像中国读者那样对张爱玲有着天生的崇敬,所以提出修改意见的时候不会有太多的顾虑。”他最欣赏《色,戒》小说的一点,是张爱玲将女子性欲的愉悦写入一个充满男人气概和大男子主义的战争故事中,那“虽然是小小的一滴油彩,但是却泛起了大大的涟漪。”李安看重的就是这一滴油彩,并利用影像工具极力渲染那“大大的涟漪”。
对于性的欲望与压抑所产生出的扭曲力量,李安一直就是个精明的观察者,这一点从他过往的作品《断臂山》《冰风暴》《喜宴》和《理智与情感》中均可见一斑。不过他对于性的表达从来没有像在《色戒》中那般泼辣。按照李安的说法,张爱玲小说中那个看似轻率、没有理性的爱情故事有着不能忽视的神秘性,因此刺激了他作为一个电影导演的“情欲”。
于是,李安比张爱玲更淡漠那个“动人心魄的美人计”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型,而将大部分的精力投注于对狂暴的性爱场面的刻画中。王佳芝和易先生,只是一对绝望而自恨的男女,他们对彼此的情感摇摆于爱与极端的厌恶之间。他们出于本能不信任对方,又无法掩饰彼此之间纠缠刻骨的迷恋。他们的做爱方式是强迫性的、毁灭性的、带有强烈虐待狂色彩的。似乎只能通过最狂野、最极端的性,他们才能释放出本身最深刻的动机和最真实的人性。
于是,“色戒”就有了三个版本——郑萍如,用生命呈现美艳的青春与凄艳的牺牲;张爱玲,以曲笔写下爱情的解读与绝情的判词;李安,用镜头诉说黑暗的欲望与阴暗的人性。艺术家的两度诠释,将原本一个有关正义、热血、激情的革命故事,转变为一个关于爱情、人性、欲望的晦涩寓言。
在这个信仰渐失的年代,这种转变是如此的转变和必然。它越来越指向最基本的人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最无奈的空虚。
汤唯的眼神是色戒的一大看点。她在学生的时候,眼神就很飘离。她父亲带着弟弟离开,留下她一个人,后来又再娶,这些都在她眼神里有痕迹,好像不喑世事,又好像看破一切,又好像是浅浅地在恨着谁。其实她不是因为爱国而爱国,而只是因为她跟随着她的心在走。她看到了邝裕民,于是跟随他加入话剧社,跟随他加入幼稚的暗杀行动(特别是在海滩练习射击的时候,其中有人讲到,再不刺杀,就要开学了)。当她站在舞台上被其他五个人喊道"王佳芝"回头的时候,她的人生的戏就开始了。她是出于新奇,一些责任,冲动,有些迟疑,但是她还是伸出了她的手。
最初易先生给人的感觉只是神秘,不可接近的,同时的麦太太也是一心想着演戏完成任务。但是从雨中他给她撑伞开始,他们之间开始有了一点什么。她开始不光为了任务而演戏,她也在为了自己而演戏。打牌时他不断地喂她牌,连粗心的易太太都看粗了端倪。她在一边写下电话,他装着吃糕点记下电话号码。这之前两个人只有过短短的眼神相交和简单的寒暄,但是她就是为他来的,她知道。
试完旗袍后共进晚餐,这是全剧中Tony唯一被允许放电的镜头,易先生也说了全局中唯一一句稍微幽默一点的话,"这里人少,因为这里的菜不好吃"。然后他说他怕黑,他认识的所有人都害怕,但是她眼里没有恐惧。片子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她心里也是没有恐惧的,她爱她爱的,信仰她信仰的,死也没有什么可怕。我在想,出事之后她没有吃下毒药的原因,除了不愿意抛开她其他的同学不管之外,也是因为她灵魂中有这么一个无所畏惧的影子。
当她接到易太太的电话说他们要回上海的时候,她的眼里充满了无限的失望。她认为,如果他再一次打电话来,就是认真了。但是因为他们的离开,这个就无从证明了。而且她为此如此辛苦地练习了失身,所以她后来对邝裕民说,我就是傻。
杀人一幕后,大家都受了深深的刺激,特别是王佳芝本人。之后的三年,她都在麻木中渡过,这里又要说到她的眼神,在排队买米的时候,她的眼神是那么地木纳和迟钝。父亲抛弃她,寄人篱下,满眼遍地都是贫穷和凄凉,除了能够在学校在电影院找到一些生活的感觉之外,她的其他部分都是死的。所以当邝裕民再次找到她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易先生回家上楼听到了那个久违的声音,走到牌桌前看到她,他心里其实是在浅浅的笑的,一句"人回来就好"已经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他再次见到她的喜悦。
第一次幽会,他一直坐在幕布后面看着他。她想控制主动权,走过去,扔掉他嘴里的香烟,夹着他翘起的二郎腿,然后说,痛,头发,轻轻地按他坐下,然后走到远处脱丝袜。他不是一个能够受人摆布的人,冲过去扯住他的头发,把她往墙上撞,撕掉她的旗袍。李安说,他都奇怪为什么Tony会那么狠地撞汤唯, Tony解释说,现在的她没有了三年前与他共进晚餐的感觉,为那种美好的遗失而感到相当的生气。所以他残暴地对待她,当她转过脸来看他的时候,他还是承担不起她怨恨和疑问的眼神,又使劲地又把她的头按回去。事后,他坐在一旁抽烟,然后扔给她她的风衣,她一动不动。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她从完全的被动变得有了相当的主动权。她恨他,她唯一的武器就是用做爱来折磨他,让他精疲力竭,代价是容忍他像蛇一样往她心里钻。从她喃喃地神经质地对邝裕民说起易给她的居室里有女人的气味,女人用的东西的时候,她已经迷失在她的角色里了。这是组织对她的要求,忘掉王佳芝,一心做麦太太,她做到了,出卖了那个原来的自己。
汤唯说这个结局其实很幸福,和初恋情人一起死在自己爱的人的手里。我一直在想,易先生到底有没有爱王佳芝,王佳芝本人的理解是爱,很多人(特别是西方人)的理解是不爱,否则他不会签字让她去死。我猜不到李安的理解,因为他是男人,爱玲的理解是贯穿她人生最大的疑问,胡兰成爱她吗?
街市上人们急着回家烧饭,牌桌上太太闲话下次的宴请。没人关心一场波诡云谲的情爱,悄无声息轰然落幕,如床单上的皱褶,化成眼角噙着不落的泪。穿着,一件旗袍动了心;戴着,一枚钻戒动了情。他那么怕黑的人,却摸着黑和她走了情欲钢索。她如此无根的人,却把篱下当做家,把假戏当真情,淹进爱欲深海。
一个鸽子蛋的心意换一条命,女人是真傻,还是真聪明?
对,我是一个很在意细节的人,甚至有细节偏执狂的倾向。我喜欢王佳芝的嘴角总是倔强地微微翘起,在父亲寄来结婚照片她发去贺信的时候,在她为了王力宏那一心复仇的疯狂甘愿把自己最宝贵的给一个不相干的人的时候,在她接到梁朝伟太太电话的时候,在她和他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在她看到足以让世界上所有女人疯狂的“鸽子蛋”的时候,在她确认自己是真的爱上他救他一命的时候,她嘴角的弧度,堪称完美。
恍惚间,她相信他爱她。
伱演過一場話劇、愛過兩個男人、抽過三次煙、打過四場麻將、流過六次眼淚、換過十六件旗袍。可昰伱為甚麼都不笑了呢? 我很喜歡看伱笑的。
“快走”, 汤唯说完这句话转到梁朝伟特写, 梁表情数变(“表情数变”,这是我在看网络小说时经常吐槽的一个词,但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能够表现出来)从微笑,困惑, 到醒悟, 再到慌乱, 种种神情一闪而过, 梁朝伟在这里直接奉献出了影帝级别的表演。最后一幕, 妻子进来, 光落在梁脸上, 而眼中隐有泪光闪动…
也许他们有一瞬间是真心相爱的.但只有那一瞬间的假戏真做而已.
是个女学生时,她素颜也灵气十足;扮富太太时,她明艳不可方物。她真的是将才。
再看《色戒》觉得很残酷。王佳芝是因为爱上了邝裕民才加入了这个所谓的爱国计划。但这个口才甚好的爱国青年却不像他所标榜的那样勇敢。甚至连担起对心爱的女人在肉体上负责的能力都没有。而后她却发现易先生跟她想的确实不一样。易是个好情人嘛。至少她愿意为了他放弃这个计划。而这个计划的败露则意味着让她自己死。最后那些革命者面对死亡哭了。这个电影蕴涵的太多。很喜欢。
男人是政治的动物,女人是情感的动物。李安用床戏“将易先生的内心活动外在化,外显他的恐惧、他的愤怒和挫折。你可以形容一个人如何不具备相信别人的能力,但更绝的是让他在高潮时都不敢闭上眼睛” “如果说断背山是一段发生在天堂里的爱情,那色戒就是来自地狱的爱情。”——李安
汤唯一曲天涯歌女,彻底把我给秒了
父亲支付不起她去英国的旅费,舅妈卖了她的房子才让她读书,邝裕民喜欢她却把她推上最危险的境地。她要成全的是谁的信仰呢?是邝裕民和那几位同学的,他们在二楼喊“王佳芝,上来啊”,可从头到尾一位男同学损失了钱财,王佳芝失去了贞洁,邝裕民什么代价都没有付出。一刀一刀扎在曹副官身上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那这份信念也太可悲了。在王佳芝和易默成的交往中,王佳芝的血泪和哭喊中,易默成才能感受到真切活着的滋味;易默成残暴的性爱中,王佳芝才能品出一些被珍视的意味。王佳芝恨他,因为易先生她才会失去一切,可她真的爱他。易默成那样一个毫无安全感的人,却对王佳芝说“我相信”。在最后赴死的时候,革命者轻易的招供、惧死的哭泣都让这场革命变得可笑至极,只有迷茫的王佳芝平静淡然,不为革命,为爱而死。
一群涉世未深的毛孩自以为精心策划的刺杀计划造成了一个女孩的悲剧的一生,全片最佳背锅王佳芝。
“第一次觉得李安可怕,是看《色戒》。觉得害怕,不是那十分钟的床戏,而是因为电影里彻头彻尾的虚无——爱情是荒谬的,友情是虚伪的,亲情是荒芜的,国家是四分五裂的,革命是似是而非的,革命者更是不可靠的……只有性爱的快乐是真实的,而这唯一的真实恰恰又是不可说的。”—摘录
李安的控制、梁汤和几个配角的表演,台词,场景,摄影,剧本,音乐,都几近完美。非要挑骨头的话,大概就是抗日大背景交待不够,无法形成王佳芝愿意作如此牺牲的充足理由。
看完之后整晚都觉得很累,李安的电影我只看过中文的,所以感觉风格相差还不是太多,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很“细”,人物表情,布景,镜头移动,满满得都是细节,演员的发挥也是这么细致,每说一句话都意味深长,需要品味很久才能咽下去,这个故事情节本来就压抑,再加上这样缜密的拍法,感觉有点儿透不过气来。其实“卧虎藏龙”也是这样的细,不过里面穿插的几场打斗是很舒畅的内容,所以没那么累,“戒色”穿插的几场床上镜头,比其它情节更让人累了几分。唉,这真的是一场好电影,只不过没有情绪张弛的变换,让观众看得太辛苦了。
王佳芝的一生毁在两个男人的手里,为第一个男人献身,为第二个男人牺牲。
李安最大的成功不是拍摄了《色戒》,而是找到了一个王佳芝,一个有着隐忍闷骚眼神、永远嘤嘤喘息的王佳芝。
好一个汤唯
佳芝临死前面容很坦然,爱情就像有着超强药效的毒品可以使病危的人忘却痛楚。我想她不会后悔救了易,更加会庆幸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这份灵魂和肉体的束缚。她随时都在准备着结束这场必输的赌局,只因为她压错了时间,压错方式,压错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