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喜欢不仅仅是好看
和《第六感》类似,直面内心恐惧的探索贯穿了全剧,只是这真的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艰苦到大白天的把我脆弱的心脏吓得不轻。
即便是在现实社会里,还记得那些交流么?我们已经很相似了,但不同的价值观还是让初次见面的人们惶惑在彼此的世界里。
米兰达成熟、理性,在丈夫的帮助下成为了一个出色的犯罪心理医生。只是,他的丈夫是个“上帝”。
变态到处有,屏上特别多。在这里中西有个小类似的地方。类似于东方鬼片,无法付诸理性的表达,只能借助于超自然,火花四射。
不同的是,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性超越了一切伦理法则,因此最后总能凌驾于一切被掩盖的罪恶之上,我想那就是自由。
因此影片有大段的篇幅表述濒临恐怖崩溃边缘的米兰达。最重要的不是正义得到声张,而是米兰达的感觉。不仅仅是事件,更是人。
又一次诡异的袭击之后,米兰达在车内大喊,what do you want from me?看到这,我内心的恐惧被一扫而光,忍不住欢心鼓舞起来,haha,face to face with ghost,with evil.
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山穷水尽无路可退的时候,扔掉包袱扔掉自我,忠诚于感觉,这是最后的路也是唯一的路。
2 ) 人只会看到他愿意相信的事情
人鬼殊途,可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电影都把鬼描述的很强大,很可怕,一个人在拥有物质体与精神体结合状态的时候都不能怎么样,更何况是在失去了物质体,只存在精神体的时候。像《第六感》中一样,鬼找到人,仅仅是因为他们需要帮助,而电影中的鬼如此强大,她需要吗?一直不明白影片中关于克洛伊被恶魔强暴的情节与主线案件有什么关系,难道仅仅是为了证明超自然现象的存在,但为什么通过恶魔的纹身能说明另一个凶手有相同的纹身,难道这都是瑞秋干的?
“你没有在听”“你只是用你的理智在思考,没有用心去聆听。” 理智的判断,与内心的呼唤,谁才应该是主导,有时人似乎仅仅简单的把他解释成规则与人性的选择。聆听的不是话语,而是话语所传达的意思。想起在《超时空线索》里面有一句话“假如你要向别人说一件他不会相信的事,你会怎么做。”“我会试试看”要永远抱有希望,努力去做就行了。
“这就是他所看到的世界”一个扭曲模糊的世界,这有时也是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被自己的理智、感情与世界观扭曲的世界。记得莫泊桑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既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不是那么坏。”你所看到的,所判断的都已经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已经被你的大脑所加工过的世界,也许,这也算是“道可道,非常道”吧!
“你不能信任一个认为你是疯子的人”信任在此时似乎是相对应的。
3 ) 继续陷在俗套中的欧美恐怖片
恐怖片总得有个恐怖之源,在这方面,超自然现象首当其冲。这就站在科学的对立面了,科学总是号称能解释所有的自然现象,而且他们又否认有任何超自然现象。然后你还得恐怖,不能是那种让人温暖幸福的超自然现象,所以宗教又从超自然现象里排出出去了。宗教总是让人感到幸福的,就算是那种对神的敬畏,那不是毛骨悚然的可怕。
于是这就是欧美恐怖片的两个逻辑:要么反科学,要么反宗教。这个电影站在了前面的一队里。可在这之外呢?似乎就没有什么了。电影就简简单单的告诉你,科学不是万能的,那些心理治疗师们也会最终相信鬼神的。
而且,电影对这一点的强调也显得那么突兀和不自然。让人感到些许传教似的压力。他们传的是教,不会告诉你什么科学道理,只会告诉你科学不起作用。这里传的是鬼,直截了当的说,你看,科学不管用,科学到头来还得屈服哦。
可是为什么呢?他们就是不说。
4 ) 一个关于“鬼影人”的故事
一个关于“鬼影人”的故事
------解读《歌西卡》
女主人公米兰达(哈莉•贝瑞)是一名优秀的犯罪心理学医生,在丈夫开设的一家治疗精神病犯人的监狱工作,然而米兰达婚姻与爱情兼得意的生活突然在一天之内完全颠覆……
这一切开始于影片开头米兰达对“女患者”克洛伊(佩内洛普•克鲁兹)的心理信赖辅导,画面中的克洛伊非常病态地叙述着自己即使在监狱也一直被强奸的经过,绝望地对米兰达说道:“对一个认为你是疯子的人,你怎能相信?”是的,米兰达认为她是疯子,所有人包括我在内都认为这是个精神有问题的疯子。也就是这样一句话贯穿着故事的始终。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米兰达在驾车回家的途中遇到了一个被火焰笼罩着的女孩,当醒来时已经在自己工作的精神病治疗监狱,同时被控告谋杀丈夫道格,每当米兰达试图冷静地分析以及回忆时,那个诡异的女孩就会出现,或指引或提示,所有的人包络曾经的同事朋友都认为她疯了,没有人相信她所说的话,而此时她体会到了克洛伊所说的不被信任的感觉。一夜之间,拥有幸福生活的米兰达面临恐怖的境地,陷入崩溃的边缘……
米兰达在展现孤立无援的处境的同时更表现出她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的沉着睿智,这对女主角的演技是个很大的考验,正如我所看到的,导演马修•卡索维茨对于演员的定位很到位,演员哈莉•贝瑞在监狱中表现出的时而癫狂,时而痴迷,时而病态,时而冷静,以及各种极端情绪的穿杂的状态,充分体现出她对米兰达这一角色的准确把握。同时,女主人公的惊叫,加上适时的恐怖音效,以及始终阴森,令人压抑的监狱所塑造出的紧张氛围,使得我的神经自始至终都被紧紧地牵动。
随着一番的嘶声揭底,米兰达在绝望地境地中试图寻找出事实的真相以自救。其间她发现神秘的女孩竟是丈夫道格的合伙人菲尔四年前过世的女儿蕾切尔,原来一直指引着她的是超自然的亡灵,作为一名相信科学的精神病医生来说,这一切就显得似乎有点匪夷所思。
作为无神论者的我,倒也认为在逻辑世界中有时候单靠我们的眼睛与思维是无法解开所有的真相的,所以在电影中,用灵魂来带领我们去寻求真相反而显得更加合乎情理,同时使情节的发展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世界上是否真的有鬼魂的存在?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所谓的鬼神之说只不过是我们心理活动的产物。但是,此观点并不适用在该影片之中。
随着情影片高潮的到来,米兰达逃出了监狱,也是此时,她在自家的地下室发现了丈夫竟然是性虐待并且杀害多名女性的凶手,顿时,又是晴天霹雳。冷静的米兰达在此时更显示出其过人的睿智,通过贯穿在剧情发展中的案发现场墙上留下的“not alone”的线索,米兰达联想到克洛伊在狱中被强暴的事情,进而很快意识到凶手不只她丈夫一个人,并且锁定在丈夫的挚友同时是监狱警官的鲍勃身上,通过与鲍勃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对其成长坏境和心理发展的分析,一切都明了开来……靠着机智,勇敢与坚强的意志,米兰达最终安全出狱,并且对同样出狱的克洛伊说道:“谢谢你,教会我如何去倾听。”
故事结局的那句话点出了令人深思的一句话“学会倾听”,是的,即使是对于精神出现问题的病人,倾听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需要用的不仅仅是脑,更应该是心……
5 ) 美版的“开天眼”
微博电影推荐了这本影片,据说看过以后可以了解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在电影领域我很有一些崇洋媚外,对于英美电影有一种景仰的心理,觉得他们拍出来的东西总是一不小心就成了经典。正好B站上可以找到本片的片源,于是我就看了。
好吧,我承认我错了。这本片子除了讲了一点鬼故事外,哪里有半星点的犯罪心理学啊,稍微搭上一点边的,也就是最后警长同米兰达的对话里提到几句事发之后他的恐惧和沉默,难道这就是犯罪心理学吗?老大,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其实此类体裁影片在中国影片中,严格来讲,是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中是相当常见的。不就是某个凡人开了天眼吗,在那个年代的香港电影此类鬼故事不要太多哦,美女们突然就可以看到鬼魂,然后一系列的谋杀、反抗,最后再留点悬念让观众们发挥下想像力。想当年,我就是看这些长大的,这本片子无非就是美国版的“开天眼”而已。我可以说在漆黑的深夜,我一个人观影,全程就没被吓倒吗?so easy啊!
6 ) 在夜色中落幕
可能是我在恐怖及悬疑方面的积累太少了吧,加上本身胆小,一个半小时看得我心惊肉跳。看评论很多人说一点也不恐怖,我真心佩服。 电影刚开头是一位阐述自己被迫害的精神病患者,苍白、神经质、歇斯底里,符合所有医生对疯子的定义。与之相对的是一位干练冷静的医生。 两人年龄相仿,而且就片尾卡洛伊恢复后的情况来看,两人都很美貌。可是,一张桌子却分隔出两个世界:现实与幻想。当然,看完后,我明白这其实是受害者与无动于衷的外界的分隔。 也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身受。可如果没有身临其境,也许我们应该放下姿态,不要随意地揣度和评论。 另一方面,我觉得真正可悲的地方,不是女主被冤魂纠缠却无人相信,也不是卡洛伊被变态折磨却被当做疯子,而是那些在了无声息中被摧残却不能为自己申冤的无辜者。 电影中,瑞秋能够以鬼魂之躯使真相大白,可是现实中呢?那张泛黄的寻人启事后,是否又是一番惊心动魄的故事?
影片在夜色中落幕,没有让人如释重负,反而在朦胧与诡异中令人难以释怀。 p.s.冲着唐尼去看的,毕竟这是他与苏珊结识的片子,不过妮妮的角色设定确实没什么发挥空间啊。除了几个不羁随意的动作和两句牢骚话,这时候的他,还没有之后的雅痞气息。只能说苏珊慧眼识珠了?看出了这个穿内增高的男人潜藏着两米八的气场。
你不信鬼,但是鬼相信你,鬼不是坏的,人才是坏的,你越是想证明,别人越以为你是疯子,米兰达不相信克罗伊,然后她体会到了克罗伊不被信任的滋味,然而克罗伊并没有报复她,反而帮助了这个不信任她的人,最后两人是相互帮助下离开了关押正常人的精神病医院。敌在内部,悬疑方面塑造的还行,不止一个,不是受害者不止一个,而是凶手不止一个,最后小罗伯特唐尼扮演的男主角也从不相信鬼怪改变了死板的思路,不过没想到的是,他去救米拉达,结果米拉达自己搞定凶手了,2003年,把女性塑造的这么强,很不错。本片也揭露了一个现象,心理医生除了喂药和一堆专业术语外,真的会用心倾听且信任病人吗,还是为了完成工作领工资罢了。
难得好看的美国恐怖片,不过真是借鉴了太多日本香港的桥段...
本以为黑人女星在怎么打扮也很难改变我那根深蒂固的偏见,哈利贝瑞同学影片文静的扮相还不赖。关于为什么米兰达要杀道格,常规的科学解释不通,导演聪明的把原因归咎于死无对证的鬼魂之事。米兰达鬼魂附体干掉丈夫送进医院一直比较费解,但电影本身就不是很说的通,瑞秋如果可以附体米兰达是否也能附体
是在告诉我们善恶终有报吗?睡在自己枕边憨厚的丈夫,居然是那么一个变态。真够郁闷的!更郁闷的是她就因为选错了丈夫,被卷进了那样的恐怖中,真是够倒霉的!不过,她到是替那些女孩报仇了,伸张正义了。
包袱丢得莫名其妙..最后两女子成朋友不再反社会也古怪,突兀的片子。
有一点我很迷惑——那个警察怎么可能经常出入精神病房,保安和摄像头都是当摆设的嘛?让宗教文身这条关键线索出现得太刻意了。 (除了这个都还挺满意的,肿么大家评分都这么低呢……)
连环杀人犯的灵异版,总体还是不错的。片尾曲limp bizkit
和傻傻一起看的,精彩,悬疑效果设计的好。结尾也很精彩。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星评不好。我觉得挺好,至少它吓到我了。
HALLY演技不错啊~~独挑大梁!就喜欢这类来得不是很陡又有意义的恐怖片~~
就记得behind blue eyes 这片尾曲了
本片最大的亮点就是配乐,配乐超级棒!女主的演技也很好!嘛,影片里电力系统总是导致灯管一闪一闪的,真的很会制造气氛,也真的很烦哈哈哈。从心理医生,不相信患者的话,到变成精神病,开始相信病友,并且通过灵异事件,在引导下一步步接近真相。本片,还设置了一个人为的障碍,就是精神病院。从而导致灵异恐怖中,还要逃避类似狱警的追捕,逃出精神病院这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寻找真相。但是因为弹幕的剧透,反转的乐趣,真的会减弱很多。下一部恐怖片还是不要开弹幕了,反转是最大的乐趣了。
合格的恐怖、失败的悬疑,披着《惊魂记》外壳的《第六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强烈的视听语言进行包装,可骨子里却太过依赖于神经质的噩梦、幻想和惊吓。至于故事情节的骨架,完全是编导痴人说梦罢了。
挺精彩的,恐怖部分真的有吓到我,悬疑效果也设计的挺好,结尾也很精彩。
20080509《鬼影人》——歌特式的恐怖 一个人在醒来后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一段记忆,并且被告知在失去记忆的这段时间里,她去杀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如果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不会疯掉? 留意一下《鬼影人》的英文名字“Gothika”,会发现它和“哥特式恐怖”的英文名称“Gothic”非常接近,本片也有着有传统“哥特式恐怖”的心境:无助、孤立、疏远和不可知,以及不可琢磨的超自然现象。在传统的哥特式恐怖片逐渐不被人们看好的时候,东方幽灵、鬼怪越来越得到
首先我申明,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等看到贝瑞“疯”的时候我就猜到了故事的结局(恐怖片成精了自己)。不过这种早期的恐怖片,有一种怀旧的气息,朴实,自己独特的风格,很注重故事的张力和情节。PS:话说几个镜头着实吓了我一跳,胸口一直很堵。片尾曲好听,华丽啊!
小时候看过的片子,当时感觉是很不错了,剧情我现在都记得,而且有点女权主义的感觉。有鬼有悬疑有惊悚,题材不错,看得我是正义之血瞎沸腾啊啊啊!!
6/10。幽闭泳池、浴缸旁和咖啡泼洒得影像含糊的镜子这些意象,代表不愿面对记忆的恶魔、真相浮出水面以及对丈夫(从受害者变为加害者)的陌生感,垂直俯拍、隔着网格和慢速的镜头运动切换营造平静中暗藏玄机的基调,女主一会意识行为失常一会又机智逃跑本身就不合理,门卫凭什么借车钥匙放走她更讲不通。
其实还是不错的,哈利贝瑞的表演,以及编剧都谈到“人”,由鬼神如题,也一直在说圆,虽然并不是很有力,但其他都还是不错的。
克鲁兹演得其实比贝瑞好,她的角色也十分神秘。但很多情节让我摸不着头脑,女猪和鬼魂撕打一段到现在我也搞不懂她们干嘛要打,毫无逻辑。女猪在电影结尾处说:“你太相信逻辑了。”是啊,我也是太相信逻辑了,所以才觉得这个电影其实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