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是真的鬼
《惹鬼回路》系列:七年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没看懂,那个时候我还小,只知道外国电影好看(有大场面、有稀奇古怪的人或者动物或者场景),尽管没看懂,经过这么多年,我竟然慢慢理解了,这是一部正宗的美国鬼片向现代进化的经典。这部电影亮点有三:一、恐怖氛围营造的好。统篇的冷色调自不必说,一个恐怖场景的推进与加深,重在对于细节的刻画,音效画面缺一不可。二、电脑特效制作的好。特别是对于鬼的特效,真心吓到我了。有一些美国鬼片,比如《范海辛》讲的是吸血鬼,里面的鬼,你看着也就是个鬼,但你不会从内心深处怕它。国产鬼片,《山村老尸》第一部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鬼的形象让我一个星期没睡好觉,厕所都不敢一个人去。当然,现在我不太怕山村老尸,说这话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儿悚。所以,最好别让小孩看鬼片。喜欢看鬼片的人通常都有这样的心态,越怕越想看,越看越害怕。三、《惹鬼回路》的剧本设置很好。电影的主角是一群大学生,这是一批游走在高科技产物前沿的人。手机电脑,这些电器设备的信号充斥各个角落,一旦鬼借助信号存在,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如果说七年前我看她,是图她稀奇古怪的场面,那么现在我再看她的时候,更注重对于电影内容的探讨。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鬼?电影中的鬼,是存在于电脑中的,它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存在人类世界里,能阻止它的只有红色胶带。它是一种电脑病毒,它还可以感染人。当你的电脑显示器出现“Do you want to meet ghosts?”,并且你点击和观看了,那么你就真的会见到鬼。情节类似日本《午夜凶铃》,却比午夜凶铃更好看。手机与电脑无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是它们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东西。当主角拔掉电源,却拔不掉恐惧带给他们的影响。死去的人变成鬼,变成一段电磁波,不能活过来,活着的人又该怎样活下去呢?
2 ) 其实还不算难看
演员都不错,女一号很可爱,美丽的烟熏眼...然而情节本身也太单薄了,完全没有峰回路转就直接一泻到底了一港...最后竟然还走起了灾难片路线,真是天晓得.
3 ) 美国式
写这个名字的时候突然想到麦当娜
这是个很新的片子 因为中天一直在promo 所以决心去拖了原版下来看
果真...就算它翻的是日本的片子 依然少不了美国式的无知惊吓
以为我们这种玩惯了心理恐怖的人看个鬼就挖啦挖啦吓得半死
不会了 现在最恐怖的不是美国式的电影 一下子鬼就从墙壁里冒出来(当然 有时走神的时候很容易被吓到) 而且我也不明白 是美国人单纯还是美国人很喜欢玩表面路线 因为不深沉 不麻利 整个影片每分每秒都在告诉你 下一刻是怎么样的 再下一刻是怎么样的
好吧 也许我的要求太高 但是这的确是一部不怎么样的爆米花电影 整个脸上就写着娇柔做作之类的词语 人的脑子里好象就是要吓人要吓人一样
日本人城府太深 玩心理战太厉害 所以说起恐怖片 还是要看日本的片子好
4 ) life turns to ashes, ashes turn to void
粗略看了下,美国版的回路在网民中口碑并不怎么样。有人说,这是翻拍给白痴美国人的恐怖片。我不得不同意这句话。为什么同意呢?因为整个片子没有任何理解障碍,或者东方玄学,或者线索谜题,正如某位网友所说,一泻到底。一泻到底的片子求的就是个爽字。那么这个片子爽么?首先,我没有被吓到,其次,惊吓的桥段并没有新意。作为一个恐怖片,这样可是差到没底了,对吧? 可惜答案是no, 我并没有觉得它差得离谱,甚至给了3分。
回路的源头要追溯到黑泽清。黑泽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剧本思路,我觉得他得感谢日本的当今社会,高度电子化,数码化的一个社会,在银翼杀手这样的片子里面我们就窥见一斑的dystopian future city. 于是黑泽清就有了想法,当然是如今许多媒体学者,亲法兰克福学派知识分子都会赞同的一个想法,那就是人在高科技下的异化和疏离。
而很不幸,这刚好是我比较欣赏的一个立意。我说的是欣赏,不是全盘同意。对于高科技反乌托邦社会这样一个命题我还没有资格来作居高临下的总结和声明。但是我喜欢这个命题带给我们的警钟和思考--前几年美国学者Sherry Turkle就已经著书论述过的,将整个生活,人格都寄托在网路空间的Second identity。这样的科技侵入和替代,无可避免的后果就是影片里面寓意性的四肢淤青以至于幻化成尘埃。Life turns to ashes, ashes turn to void. 被强制“数码化”了的黑客们,电脑依赖者的角色们纷纷以生命做了祭品,献给数字化的恶鬼世界。在片子里面,这层意味是通过一个无法控制无法清除的电脑病毒来表现的,只要存在数字通讯设备的地方,病毒就能够穿越阻隔,来到你的身边索命。
当然,这样的设定一定是强硬的技术悲观主义者的成果。但是现实世界难道比影片中的世界要好很多吗?如今网络虚拟空间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符号,唯独没有真实的“人”。身体和实体性的交流情境的缺失,身份认证的弱化,感情的冷漠,让很多人的网络虚拟生活成了"孤独的狂欢“。
在这个层面上这部片子还是有一定内涵的。只可惜,这种内涵可能只能在黑泽清的原版里得到充分展现了。美国版的回路没能少得了俗套的逃命鸳鸯感情戏,灯光熄灭惊吓戏,厕所鬼影悬念戏。只不过,除开这一切不足,片子的灰蓝色调和冰冷死寂的布景营造得还是可圈可点的。 放过美国人吧,这只不过是一部翻拍的惊悚题材的teen flick.
5 ) 网络不能代替真正的生活
看此片的第一眼,女主很漂亮,唯一不爽的就是怎么看怎么像我们的辅导员,然后,感脚题材挺不错的,没来豆瓣之前还真不知道是翻拍的日本的。自觉美国的网络应该比日本发展的多吧。此片的时间不算长,情节还是安排的挺紧凑的,剧情也还挺好,个人挺喜欢这部电影的。
其实这部片子还是挺具有教育意义的,确实很多人一旦离开了网络就茶饭不思,玩起游戏就废寝忘食,活的如同行尸走肉。网络一方面使得通讯更加快捷,但是大家显然并没有花在互相联络感情上。
另外,估计受到了哈利波特的影响,总觉得那些从电脑里面飘出来的所谓的病毒电波不管是攻击还是长相,都和吞噬怪有异曲同工之妙,整个剧情走向也挺美国化的,末日情节,走起了灾难片路线,其实让我说的话本片就是一部科幻灾难片。根本就谈不上恐怖,真正恐怖的是那些沉沦网络的,完全忘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生活,真正的人生。
6 ) 当然你也不能说它渣
跟我之前猜测的差不多,美版《回路》成功做到了中规中矩地讲出了一个扯淡故事。
用自己的方式几乎解决了你在日版中的所有疑惑:恶灵的由来,红色胶带与房间。改编之后的美版基本上是普通的一年八十个的校园恐怖片,也就没啥内涵性可言。如果非要我们拔高出一个主题来——那这次真的可以说是科技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带来的疏离感(结尾女主独白点题)吧。
不过既然也看完了就简单说一下片子的改编。
因为日版那种孤僻宅氛围和孤僻宅主题全都摒弃,换来了一个很清晰的故事:两个电脑宅发现了一个神奇电波频率,没想到那是一种幽灵形式的智慧生命体,被俩人放出来后开始感染人类。而红色家用胶带大概由于颜色和材料的原因恰好可以阻止这玩意传播。当然你用胶带也只能笼城,没法彻底阻止幽灵病毒(姑且就先这么讲)肆虐。于是世界完蛋,幸存的人类在没有网络讯号覆盖的区域田园牧歌。
日版中相对都比较有问题的人物一刀切成了美式校园恐怖片大众脸主角,说真的除了女主角蛮漂亮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特质。我觉得这个片子在做人物的时候很可能整张纸上就写几个字:青春恐怖片男主角,青春恐怖片女主角,青春恐怖片炮灰(含黑人)若干。
然后我也不知道主创是确实比较欣赏原作桥段呢,还是单纯觉得用起来很方便,有不少桥段直接照猫画虎搬过来了。
在面前自杀的朋友。改得非常不怎么样。这个梗的点在于上一秒朋友还正常跟你对话下一秒就死了。然而美版你一开始就看到他很不对劲。
主角团队里的炮灰男在开启禁忌房间之后见到的那个走半路差点摔一跤的鬼(话说走半路差点摔一跤这种梗怎么想都觉得是比较搞笑,但是日版拍起来效果非常压抑)。在美版中差不多在同样的场景里出现,不过是一闪一闪过来的(也差点摔一跤)。
死了化成黑影的人。美版给了一个转化的过程,消除了日版刻意强调的突兀感,变成了个病毒感染故事。日版一般通过镜头摇移或者画面剪切完成(这也是黑泽清的惯用手法)。我是觉得日版效果好,不过也可以说美版是有钱任性就想做特效。
尖叫着跳楼的女性。这个基本属实还原,还找了个跟日版一样的塔,真用心。
电脑视窗中用枪爆头的男性。复制了,情绪积蓄不足。日版中爆头时依然是默片,美版则在爆头时出现了枪声。所以我说美式恐怖桥段啊……
头缠黑色塑胶袋的形象。日版中是春江,美版放到电脑视窗中了。还可以。
红色胶带与禁忌房间。这个与其说是大变样,不如说是完全逆转。日版而言,房间是“不能打开的房间”,美版我上面剧情处也说了是safe house。然后胶带的使用形式也是逆转的(日版:胶带从外部黏贴,封印用;美版,胶带从内部黏贴,阻挡用)。胶带贴门在日版类似一种仪式感的行为,而在美版中则是朴实刚健的都市传说后半截。如此改编的原因明显涉及到主题及故事层面了。
说到美版自己原创的桥段就low了,就是各种各样蹦出来的鬼脸和伴随着音效的故弄玄虚,也就是大家都懂的惊悚片low逼小套路。没办法导演大概也就这个水平和眼界,也不能指望导演和演员能驾驭得了日版那种山一样多的长镜头。于是影像上几乎没有任何新奇之处,这还能拍出个三部曲我也是惊了个呆。这个问题上我比较不同意说美版和日版风格不同的,其实就是美版档次比较低。
尽管没仔细看,但是总体感觉还不错
剧情缺少合理性 恐怖片不是弄点特效瞎人就可以的
据说改编自黑泽清的《回路》?
构思蛮不错的
看完幾乎都忘記了!!!翻拍 不怎麼好看 呃。。。還有就是那病毒好厲害噢 over。
一直不记得这电影的名字~终于在相关里看到了。。。貌似是在pps上看的。。有点吓人
唯一还有点感觉的就是片尾的结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我们更亲密,而不是依靠所谓的方式交流.
DVD压缩碟..........个人喜好,至少比2强老了。
原版我是没看过,看了这翻拍版我就后悔了,什么破烂剧情,太不伦不类了,只能靠突然出现的鬼脸吓人,就这样的烂片竟然还能连拍三部?
计算机使人们产生隔离感,隔离感同和社会关系既减少会导致自杀率上升(涂尔干),海量既网络信息但没道德指导。孤独感实体化成病毒拍得似生化危机了。
自己对着镜子吓自己的感觉。除了Bell在19分钟的惊艳登场,还真是乏善可陈……
很久以前看过这片,当时只觉得女主好漂亮,身材又棒。今天才知道原来男主是IAN,女主是MS里的MS小姐。真是大囧。剧情挺有意思,不过拍摄手法有些老套,总的来说还算不错的片,如果CB继续青春偶像剧多好,颜还是很正的
天涯看图398 回到没有信号的时代
像是真人版的噬魂怪,最后结局有点奇怪。Kristen Bell这里很美
其实这是一部都市寓言,飞速传递的信息,各类电子通讯设备,是潜藏在身边最大的危险。艳照门就是个例子。当女主把V3扔出车窗,危险才得以解除,并在结尾处表明,人们在没有这些通讯设备的情况下,生活的反而更和睦了。跟冯叔的《手机》异曲同工。
结局大囧,这是教育片么
还好做为蠢货 我只会用mac
立意点不错,电子信息的危害。
话说看到海报我就一直期望这是一个恐怖片来着。。。。
挺吓人的!看完之后觉得后背发凉,现在的网络啊wifi啊如此强大,来个这样的病毒真世界末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