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跟妹妹一起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从开始到结束,电影院里的笑声就没停过。可能是平时工作太忙了,我对生活的要求没有特别多,一部电影,能让我开心,能让我感动,就已经很好了。
1.不会抖包袱的演员不是好演员
最好笑的当然是电影里,主演们一个又一个包袱。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接触过特别会演讲的老师。我记得他跟我说过,演讲要学会抖包袱,否则没人会听得进去你一两个小时的演讲。
电影也是一样,他们能够持续的抖包袱,在这1个多小时里,一直抓住观众的心,真的很厉害了。
抖包袱这件事,并不容易,它需要幽默感,需要思维敏捷,需要素材积累,需要表达,需要表演。
所以,我非常佩服,这部电影里一个个包袱,相信这些包袱呈现的背后,是每个演员的努力。
魏翔饰演的魏成功,怎么看,都是一个悲剧,可是放在喜剧里,他就显得格外好笑。
生活有好多苦,看的多了都腻了。
还好能讲个笑话,抖个包袱,难过的事情,也就不那么难过了。
2.红,是为了让大家看到背后的努力
马丽在采访里说:在这个圈子里,会表演的人大有人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观众看到。
魏成功这样的角色,不仅在演绎圈,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
只是有人,坚持了几年,就妥协了,放弃了;有人却一直一步一个脚印,等一次能够上场做主角的机会。
时代带来了太多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冲击性事件,可是生活中,大部分成名成事的人,其实都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努力。
在成功这条路上,有天赋的人,运气好的人,以及能够顺势而为的人,可能会缩短努力的时间,在某一个节点,爆发在大众面前。
但这只是生活的小概率事件,不足以成为我们为之狂热的目标。
看电影之前,在抖音里刷到,这部电影的演员们,做宣传时的短视频。马丽、魏翔、沈腾,三个人表现出来的情感和真诚,让人无法不去共情:光鲜背后无新事,不过是一个人,默默努力了很多年罢了。
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特别喜欢马丽说的一段话:真正的红起来,不是说红有多重要,红代表你这些年的努力,被大家看到,被大家认可,他才会有动力继续走下去。
所以,她希望魏翔红起来,不是因为表面的名利,是希望他能够得到更多的喜爱和认可,让他能带着这些喜爱和认可,继续更好的走下去。
3.每个人都有一次上场的机会
电影结束的彩蛋里,魏翔捧着花鞠躬,感谢大家给他机会,做人生中第一个男主角。搞得我感动到不行。鼻子发酸,眼泪即刻要往外涌,一抬眼,忍住了。
生活不易,早已是常态;追梦的人不易,更是屡见不鲜。现在他被大家看到了,应该开心才对。
在新年伊始,可以看到这样让自己开心的电影,已经很满足。在这份满足里,还有对整个团队和认真演戏的演员们,由衷的敬意。
坚持做好一件事的人,真的好酷。
人生好长,不要害怕辛苦。
年轻的时候,急于要一个个好的结果;
年纪渐长,才知道,心中有个执念已是幸事。
带着热爱走下去,坚持下去,像电影里的魏成功一样,像现实中的魏翔一样,当有机会上场的时候,能够好好把握住,能够酐畅淋漓演一场,你也是被眷顾过的幸运儿。
走出影院,就开始给身边要好的朋友PUSH这部电影了。想要开心的人,看着开心;想要感动的人,看着动情;想要真诚的人,看着欣慰。推荐大家去看啦。
最开始知道《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这部电影时,我是非常反感的,作为一个开心麻花ptsd的人,一听到这个谐音梗的片名就开始生理不适了。然而,影片的表现却十分超出了我的预期,整部影片整体质量之高评分绝不应该仅仅有6.9分,堪称开心麻花最佳。
整部影片不管从灯光还是布景来看都趋向于舞台形式,这样的设置不仅为演员在该片中浮夸的表演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能更好地将观众在观影时从现实中剥离出来。其实,从当代电影的角度来看,使用舞台式的拍摄手法其实是很不讨巧的,一是这样的手法会使观众对影片产生极大的距离感(尤其是受中式斯坦尼体系影响了几十年的中国观众),二是这样的拍摄实际上是十分考验从灯光、道具一直到DP、导演等剧组人员的基本功底的。幸运的是,该片在整个前期处理上还是十分优秀的。尤其是影片的灯光处理十分夺目,整个影片的光影效果都为情节服务得恰到好处。
影片中出现了大量了迷影桥段,不论是致敬《雨中曲》的歌舞片段还是音乐《天才白痴梦》的运用,都表现得十分不错,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桥段与剧情衔接十分得当,丝毫没有令人尴尬的地方。而这些迷影桥段也扣紧了影片激励广大电影人不忘初心的核心主旨。尤其值得说的是《天才白痴梦》的那一段戏,出色的蒙太奇运用将情节与音乐几近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令观众观看时极易产生共鸣。另外,片中几个声画对立的片段在效果上也是可圈可点。综合来说,整部影片在视听语言方面可以说没有什么硬伤,整体水平绝对远在及格线之上。
该片是魏翔第一部担任主角的影片,魏翔在片中的表演虽仍有许多可以改进的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瑜,其喜剧天赋仍然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从戏剧表演的角度来看,夸张又不浮夸,富有张力又未过于卖弄,喜剧效果可以说是符合绝大多数观众的预期的。影片有些细节处理还是略显草率,但在情节上毫无多余之笔,可以说除有些情节展现的稍有蜻蜓点水之嫌外,其他每一场戏的设置都在为推动主线故事发展与表现人物而服务。
整体来说,《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一部肉眼可见的诚意之作,也是一部十分neat的喜剧影片。鲁迅先生认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而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喜剧的基本首先是要好笑有趣,很好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这部影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做的十分不错。电影里的很多情节设置可能对普通观众来说产生的共鸣相对较少,但是相对还是很容易打动基层电影从业者,作为一名摄影生,几乎是边笑边哭看完整部影片的。如果说伍迪艾伦的《子弹横飞百老汇》是将电影从业者的艺术理想撕碎的话,那么《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就是将它再重新构建起来。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是一部倾注了剧组人员心血的影片,是一部真正用心去拍了的影片,在各种快餐文化横行的今天,我们的确需要更多这样的影片。
大明星米兰深夜被噩梦惊醒,听到房间对门魏成功练绕口令的声音,跑过去质问却被深夜美食的气味吸引。一贯注重身材的自己抵御美食的诱惑,回到了房间,却在下一秒听到敲门声。打开房门,一碗有着溏心蛋的阳春面摆在面前,它像深夜给饥肠辘辘的自己的慰藉,是她在连续几天的谎言欺瞒的高度紧张中,唯一获得的一次舒心与轻快,也让她下决心不能继续欺骗下去了。
这碗阳春面,漂着几片葱花,再平凡朴素不过了。它寡淡,却冒着热气,充满了人情味,是整个故事的转折所在。整部电影里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黑帮的纷争,有片场的欺瞒,有兄弟的背信弃义,有职场的伤感失意。但却在端出这碗面的时刻,瓦解了一切坚冰,为观众呈现出了一抹柔情。
仔细去看,温柔是贯穿在整部电影里的。小人物魏成功孤身在片场跑龙套,诠释的第一个男主角没有剧本,没有摄影机,所有观众和导演兄妹一样知道真相,看着他在电影银幕里使出浑身解数挖掘人物,雕琢表演。魏成功对角色越上心越认真,观众就看得越开心越想笑。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一切是假的,但银幕里的他以为是真的。
任务失败以后,魏成功又跑回片场做龙套,做替身,被人殴打,被摄影机无视。之前男主角的南柯一梦没有在他的履历里留下丝毫印记。但好巧不巧的,摄影机恰好拍到了曾经在酒馆里扮演杀手的那一场戏,被慧眼的导演发掘。当他们一起在幕布前看完样片,也是魏成功苦苦想看却没看到的样片,时间如同可以回溯,他一定又回到了那场男主角的梦里,梦里他是杀手卡尔,勇敢无畏,除恶扬善,跟老大歃血为盟,更重要的他是男一号,梦寐以求的主角。
比阳春面更动人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的片尾花絮,在一串演员们开拍笑场的花絮之后,突然看到男主角魏翔捧着杀青的花束流眼泪,感谢剧组。他说,“谢谢你们帮我完成人生中第一个男一号”,这一刻他不再是《李茂换太子》里可有可无的皇上,《你好,李焕英》里只有一句台词的职工,不再是之前演过的教练、经理、社长、村长等一系列连名字都没有的角色。他是魏翔,一个从业二十余年,岁数不小,长相一般,职业道路并不顺遂的演员。他是魏成功,一个只能在死之前给自己加戏,在养父母身边扮演孝子,疯狂想看到样片而做梦的角色。他也可能是每个观众,过着平凡而普通的人生,遵循着既定且一成不变的轨迹,却内心总有不熄火苗的人。
如果电影可以造梦,《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戏里帮魏成功造了一个梦,在戏外魏翔造了一个梦,也帮每位起身走出影院的观众造了一个梦。
开心时可以在雨中起舞,粗暴时像荒野的镖客,我可以接受你说我演技太烂,却不能接受这一切都是假的。没有镜头的表演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剧本的独白可以发自内心。我继续跑着龙套,扮演着被殴打的替身,把男主角当成一场旧梦。可是没有谁可以质疑梦的真实,它意外存在于胶片里,像一些曼妙的梦,支撑着人生。
好吧,我承认会选择过年期间去影院看这个片子是我的错。 先说下优点好了——万达影城的那个厅屏幕不错,画质音效挺好的,完毕。 私以为喜剧走两个方向,要么你让人纯粹的笑开心就好;要么就让人笑着哭,哭着笑这就需要讲故事的人有很强的共情。 如果说,开心麻花之前《夏洛特烦恼》之类还能占到一个前者,那这个影片就真的是…啥也不是。 影片沿袭之前的取名方式,但确实正片内容致敬了星爷的电影,致敬了雨中曲,致敬了很多影片,就是跟《这个杀手不太冷》半毛钱关系没有,甚至都让我开始怀念星爷《回魂夜》里cos的里昂。 在评论里看到一个豆友的说法很赞同,电影、喜剧、开心麻花他们的作品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自带一种傲慢,狭义的认为所有批评的声音都是偏见。如果说中国电影刚开始是谦虚到过分甚至带有一些自卑,伴随着资本的流入和整个社会产业的发展,他们已经在跟观众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始桀骜的输出,甚至让个人感觉到一种精神上的侮辱。这个,不限于电影。
说回到影片。
首先是笑点,真的,我找不到让我真正会心一笑的点。一个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杀手会这么失手?一遍遍重复就是搞笑…这个真的太好笑了。已经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剧情,马丽一出来,观众就知道了肯定会找那个演员来冒充,后面不断的煽情就是为了后面马丽的不忍……真的,放过人类吧。
整个影片看到最后我想,导演自认为想要升华的点应该就是里面魏成功这个小人物对于演戏的执着和追求。
但是,这,演的是啥。星爷演出的是一个戏疯子,突出的是对演戏的执着和追求;到这里变成了个真疯子,突出了脑筋不太好使和表演的浮夸造作。
都是跑龙套都是底层小人物的打拼,为什么今年的拍出来会让人看着这么生气?何谈感动?
综合而言,还是傲慢所致。说同样的故事,星爷的电影就是现实生活场景的呈现,而这部影片从一开始就告诉你它只是摄影棚里的一个笑话。不可比,不可比…
最后应该都会说下对电影的希望和愿景,但真的累了,也不想说了,就这样吧。
以上
我一直都觉得喜剧需要一种天分,之前我觉得最有天分的是星爷,与其说是天分,不如说是天才。后来星爷退居幕后,开心麻花的沈腾又出来了,沈腾是有天分的,他的天分在于表演的松弛,不过他不是星爷那种天才,但我喜欢他的喜剧表演。
但是开心麻花其他人却没有给我这种感觉,因为他们的表演都过于紧绷,有一种随时憋着大招要逗观众笑的紧绷感,但是这种紧绷感却破坏了喜剧节奏,每一个包袱抖出来之前,那种夸张大声生怕观众不明白这是一个包袱的用力感,无疑对包袱本身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点名批评黄才伦
今天11点看了魏翔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实话实说,在含腾量为零的麻花喜剧里,全场观众都笑的超大声,自此除了沈腾外,开心麻花又多了魏翔这个秘密武器。
他的表演风格不同于沈腾,有一股神经质,以至于他扮演的杀手卡尔确实不太冷静,反而很神经。虽然片名是谐音梗,但是无比契合影片杀手的形象。
剧情很搞笑,可以说每一场戏中戏都会让你笑到飙泪,魏成功给自己➕的那一点点小设计和全场所有人都听得到的内心独白,每次都喜剧效果爆炸。
但是整个影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却是魏成功被活埋后挖出来,点头哈腰笑着喊谢谢吉米哥,我杀青了。那一瞬间我恍惚间想到了星爷,随后紧接着一段天才白日梦的bgm想起,一瞬间想到了星爷的喜剧之王,那时我还小,看喜剧之王只觉得单纯搞笑,如今在回想也满是心酸。
对于杀手而言,如今的我能感受到那种心酸,但是我依然感谢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认真搞笑,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喜剧如果不好笑那就太搞笑了。
本来没想写出这么多文字夸它,但是看到很多看都没看,直接说看片名就是烂片的,心里难免气闷,就像影片里的导演对魏成功一样,你根本不会演戏,一个死跑龙套的,很心酸,你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里要什么深度,要什么感人至深,不好意思可能会让你失望。
我安利的只有一点,它作为一部喜剧,很好笑,表演包袱都很自然,对于我来说足够了。以后我会一直关注魏翔这个演员,因为他那句谢谢吉米哥,真的太触动我了
改编自三谷幸喜《魔幻时刻》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可能会是春节档口碑“逆转”的影片。起初,大家疑虑的理由是:原版过于经典,甚至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最佳迷影喜剧,本土化改编,真的能成功吗?
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影院,得出结论:这部电影并没有浪费原版的IP,甚至有几段戏改得更加好笑。
在尊重主线、没有魔改的前提下,《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剧情线索和笑点上都做出了对应的本土化设计,并且简化了角色关系,笑果是成功的、密集的。只能说,有质量的翻拍,同样需要在很多细节处下功夫。
戏里戏外,《杀手》都设置了电影与片场的双重情境,表现出电影与片场之间互文性的兼容特征。
在片中,它讲述的故事是:一个潦倒的群众演员魏成功(魏翔饰),在阴差阳错间得到了女明星米兰(马丽饰)的“赏识”,被邀请出演一部“非常规拍摄”的新片的男主角杀手卡尔。
但实际上,这个非常规的“片场”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看似与自己演对手戏的黑帮老大哈维哥实际上是真老大,而老大的手下吉米也暗藏鬼胎。在危机四伏的阴谋下,这个虚构的片场闯入了假戏真做的现实当中。
而当最后一幕结束之时,镜头突然间拉远,展现出了绿幕的背景。原先的小镇布景与码头景象,原来都置身于摄影棚之中。硕大的摄影机置身在演员面前。
饰演魏成功的魏翔感慨万千。在这个“片场套片场套片场”的“片场套娃”里,他述说着自己与电影主创的“三年之约”。情到深处,不由自主地哭了出来。
以此而言,除了是一部实打实爆笑的贺岁喜剧,《杀手》还有它作为“元电影”与“半自传电影”的一面。
所谓“元电影”,指的是本片是关于拍摄电影的电影、解构电影的电影。它反射了电影自身的制作过程,并且致敬了大量影片,比如《教父》、《雨中曲》、镖客三部曲。
而所谓的“半自传电影”,则是指魏翔在戏里角色与戏外遭遇的合二为一。自2005年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他从影23年,积累了大量龙套角色的经历,才等到这次春节档电影男主角的机会,来证明自己。这对于魏翔而言,付出了不知道多少的奋斗和努力。即使受尽冷眼,但他仍要抓住每一次细小的机会。
通过对电影与片场之间关系的反复呈现,《杀手》最终解构了二者的关系。
在第一个层面上,它是片场本身的套层结构。通过片场中的指涉性互文,电影将小镇场景中的生活与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电影世界打通,串联出一个就算是意大利黑帮割据,都丝毫不显得跳戏的“现实与片场”混合物。而小镇里多次出现的港口,也与好莱坞犯罪片中芝加哥的港口相似。
在第二个层面上,它是现实与虚构的对峙与融汇。魏翔戏内角色与戏外身份、经历的互文,进一步让这层解构关系落地。正如许冠杰在《天才白痴梦》中所唱到的:“人皆寻梦,梦里不分西东,片刻春风得意,未知景物朦胧。人生如梦,梦里辗转吉凶,寻乐不堪苦困,未识苦与乐同。”这段被本片征引了两次的歌词,倾诉出了“风景只在想象当中”的创作感悟。这是令人在观影前没有想到的。
喜欢看电影的影迷都知道,电影是时空的建构与叙事的艺术。电影内在的生命,是其艺术魅力的来源。而这来源的本质,即是想象与虚构。就像在《杀手》中,仿真的小镇构筑出了电影造梦的色彩,虚构的杀手与枪支被真实替位而产生杀伤力。
在《魔幻时刻》的原版中,这个议题被一个老演员用言语讲述:“在白天与黑夜之间,太阳消逝的短暂瞬间,能看到世上最美丽的景色,那就是魔幻时刻。”这个时刻美好却易逝,是属于电影的时刻,因为它的短暂与非现实感。
而在《杀手》中,这个议题被魏成功这个角色在后半段的几个人物转折点所包裹。这个角色逐步迎来了反转,也让电影的内核真正立住:为了抚慰朋友的父母,他表演已故的朋友整整五年;在受到米兰(好心的)打击奚落后,他恍惚间看到月光下退潮时的螃蟹;最后解救米兰的“终极大戏”里,他用“人形立牌杀手”、“生日手榴弹”等片场道具混淆现实的情境。
这些桥段,都有着笑果之外的戳心之处。它们共同揭示出,我们对电影的爱,其实也是对生活、对梦想、对情感的找寻。这是《杀手》沿着《魔幻时刻》的轨迹,想要继续倾诉的表达——
现实里,龙套群演的生活多是失败的、跌跌撞撞的。魏翔走到今天,不得不说已经是个奇迹。演员之路布满了艰辛、无奈和一个个小机会。而身处片场,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无法看清自己所身处的影视行业体系的全貌。《杀手》中那些拍电影、做演员、发生在片场里的故事,归根结底,是生活的现实与艺术的边界发生混淆与模糊的时刻。
电影这东西,扒开来看,里面是一片残酷的天真。而这,实际上就是大众之所以爱看电影的理由,因为银幕是我们生活的“渐近线”。电影这种艺术的“魔幻时刻”,正在于它是虚构的真实,如梦般朦胧,只在想象当中。
开心麻花的戏,你要说好看吧,看后又记不住任何,你要说不好看吧,毕竟你也跟着笑了。就像吃了安眠药,做了很多梦,醒来一个也记不住,可是钱却花了。
说不好看吧,有些桥段确实跟着笑了,但要说好看吧,却又觉得有点违心
因为是翻拍,原版又实在太出众,抱着不太高的预期进来,没想到看完倒觉得还不错。在我看来原作的好建立在两方面,一是对电影诚挚的爱,二是通过荒诞来解构这种身份错位制造的冲突。这一版节奏更紧凑,加强了喜剧感。同时在演员魏翔和“演员”卡尔之间形成一种身份的互文,放大了这种“未知生活”中的“已知”。没有剧本的演出,所有人陪你胡闹只有你蒙在鼓里,甚至不知道演下去结局会如何,这些都是“未知”。但是作为自己这出戏的主角,无论是否有观众都尽力演好每一个角色,甚至要以一个不算完美但也善始善终的ending pose谢幕,这些都是“已知”。在我看来,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靠着这一丢丢执念,在努力抓住这一点“未知”中的“已知”。细细一想,这其实是这部喜剧里伤感的地方,也是原作里没太拍出来的部分。
去年就听说试映反馈很好,原版盛名下本有担忧依然被翻拍优化程度惊喜。改编删繁就简把中段不好笑也不走心的两男争一女无法做戏的情感支线删去,重点放在令人信服的励志主题上,完全弥补。本身喜剧技法足够优秀,笑点精准控制,如此导致无废戏,让好笑的地方更好笑,通俗简单有效。这群喜剧演员演三谷幸喜舞台式电影再合适不过。原片名指夕阳西下自然光就能拍得很好看的摄影词汇,而这版将不冷静的杀手置于“善用自然光隐藏摄影机”的戏剧冲突里爆发高能笑料,惊声尖笑中从《教父》致敬到《雨中曲》从昆汀调侃到一众港片,一出纯正的摄影机不能停式的元电影和迷影文化喜剧。而最电影的还是,一直演配角的演员首次演主角,演的恰好就是从未演过主角的演员被骗去演主角的故事,有着和去年《你好,李焕英》一样穿透银幕的感动,虚构不过现实,现实不过虚构。
伟大的喜剧其实都是悲剧,这部剧只能说是无聊剧
在看,感觉前半段逻辑就有问题,节奏掌控不到位,故事推进莫名其妙,远逊麻花人马的其他电影。加一星主要是希望魏翔这样演员能推陈出新,也比较喜欢本片的艺术风格
有的情节是真的尴尬,电影的有一些镜头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借鉴了哪些经典镜头,但演员的精神让人很是佩服,他是真的很珍惜这个男主角的机会,很用心的在表演
喜欢电影的看看有趣的小梗,纯粹看喜剧的到处都是小笑点。节奏不错,很考验演技,而且演技也经受住了考验。最重要的是,这电影明白自己的功能,没想教育任何人。让人放松地进入,放松地离开。
春节档图个乐,这要是放在了别的档期就是个烂片无疑
又让喜剧片给整哭了,当魏翔说出“这是我第一部男主角”的时候,那种心酸我想所有的喜剧人都能体会吧!
我摊牌了,我不装了,我觉得就是春节档黑马!很好看很好笑!煽情也恰到好处完全不尴尬!是那种又有笑点仔细想想又很辛酸的荒诞电影。魏翔三次舔刀那里全电影院都笑没气了。马丽这样丰腴的样子倒蛮适合这个扮相,太美了。
不装了,我摊牌了,我觉得比原作好笑
结尾花絮,魏翔哭着说:“这是我第一部男主角。”倒是比剧里的设定动人一百倍。
很想多给魏翔一颗星,但是电影后面实在是有些垮
确实能让人笑很大声的合格喜剧,好在绝大部分笑点来自戏剧结构以及演员表演而非段子的拼凑,遗憾笑完也就完了。基本照搬了三谷幸喜原作「魔幻时刻」的第二幕,也因此保留了最爆笑的桥段,大刀阔斧改编了人物关系,加强了反派与矛盾冲突使影片更商业。最妙的是魏翔个人的境遇和银幕里的魏成功无缝打通,看着片尾魏翔痛哭流涕的杀青感言很难不被打动,他对这个角色也真的是毫无保留了。
如此垃圾的电影,没一点逻辑,纯粹是为搞笑而搞笑,问题是好笑吗?
喜剧张力是建立在“表演”二字上的。有人在演,有人没演,有人知道这是在演,有人不知道,而窥尽所有角色状态差异的观众,自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默。这招其实不新奇。应该说,很难得开心麻花在用脑子而非段子搞笑。舞台式布景打光做得不错。而既然他们演的就是烂演员,夸张就不足挂齿了。但是,不是幽默加冷就叫冷幽默,加黑就叫黑色幽默,也可以是冻得瑟瑟发抖和两眼一抹黑。其实可以更高级,但大概这就是开心麻花的选择。接下来就看市场的选择了。所幸马丽在,又冷又飒,像把靓丽的尖刀。她的状态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依然无脑插科打诨,她则冷嘲热讽动作迅猛,也只有她在这部黑色幽默与开心麻花的杂交产物中是圆融的。其实一贯如此,她是开心麻花的锚,负责了她参与的每部电影的情感重量,即便在昨晚的小品中。她真的该去演正剧……
虽然我无比讨厌开心麻花,但相比韩寒的恶心程度,这部电影至少让我开心一些~#大过年的,就不要添堵了
超出预期,非常标准且体面的商业喜剧片,没走下三路、不靠屎尿屁。龙套演员被骗去黑帮演杀手,很有《喜剧之王》的味道。全片把“跨频道聊天”的错位感发挥到了极致,迷影梗玩得也溜,甚至挑战了《雨中曲》,但没露怯,好看。最欣慰的是,不强上价值,几乎所有的哭点、燃点,都丝滑地落回于笑点。这是喜剧片的素养。中国人这一年过得太苦了,看的哭片也太多了,拜托多来点这样的喜剧片行吗?单方面宣布,哭片不许进春节档!
比电影还尴尬的是,大概是把三谷幸喜拍得那么段子吧。好笑不代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