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在猫眼上评论这部电影不太好,某位青岛的朋友留言说他觉得非常好,“你这个娘们有病”。为什么我要强调是青岛的朋友呢,因为我不知道他那句“你这个娘们”是青岛朋友称呼女性的普通方言,还是骂我。若是骂我的话,看来他对我的评论非常生气了。
既然有人觉得特别好,那我就说说我为什么觉得不好。
这部电影有非常值得表扬的地方,女主小时候的部分拍的非常好,节奏轻快,安排巧妙,小姑娘刚进入正常训练的时候,从手足无措到样样第一。尤其是长“我们是战士”那段,可以说简直完美了。
但是,在女主长大了之后剧情急转直下,仿佛换了编剧,换了导演,换了剪辑师,当然摄影师灯光没换,镜头效果还是那么美。
小女孩成长为窈窕淑女,剧情进入中段,这是一部电影最关键的地方。女主凭借自己的实力和炙手可热的花滑男选手搭档,接着剧情开始崩坏,女主和男二从滑冰场滑到了床上(咦?????)好吧,日久生情男帅女美,在一起没毛病,并且他们俩在一起的镜头都非常美,非常ins风,非常MV,除了感情发展有点快,其他没毛病。
在一切看似很完美的时候,因为要推动剧情,必须要给女主一点挫折,在女主与男二比赛/表演的时候,男二计划向女主求婚,并且要做一个从前没有做过的动作,这导致了剧情重要转折,女主受伤,无法站起来,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修养。这时候,男主出现了。男主是一名冰球运动员,特点是帅!逗比!能歌善舞!看到这里我觉得男主的人设非常好,郁闷、失意、心思细腻的女主遇到开朗、逗比、神经大条的男主,优雅的花滑遇到有些野蛮的冰球,冲突出来了呀!这种冲突简直可遇不可求,可以大大的做文章!可是编剧导演不这么想,女主前教练被男主无意中打伤,她要求男主一定要让女主站起来,要不他也别想上赛场。于是男主以他逗比的方式开始治疗女主,虽然看起来根本是在虐待女主。女主腿开始有知觉,不过这么几日,女主对男主说出了“我要你陪在我身边”这样的话。(咦????女主你和前男友断干净了吗???)然后就是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男主和女主开始了他们非常开心的二人生活,这段时光占了很大一部分时间,那么导演是如何处理这段的呢?首先,男主来段rap,唱的不错,拍的很好,很棒的MV,然后是男主演唱抒情歌曲,这其中的场景包括游乐园、玩具熊、夕阳下两人互相依偎,镜头太美了,随便截图都可以做海报,又一个超棒的MV!一部电影里非常重要的中段,推进高潮的中段就这么被毁掉了!
当然,剧情还是要继续,那就必须有一个转折点。原来男主在六岁的时候学过花样滑冰,但是时间不长就改学冰球了。男主就靠着六岁那年的所学,和女主完成了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女主被治愈了,决定重返赛场。此时,之前消失的男二出现了,女主前教练表示只有和男二滑才能得奖。这个时候,剧情推向了高潮。女主有心理阴影,在赛场上摔倒。检查后医生说是心理原因,男二说退出,女主坚持滑,结果到了比赛时间,男二没有出现,女主绝望的在冰面上哭,这时候,男二出现了,代替男二和女主滑冰。全剧的高潮出现了,这也是这部电影最崩坏的地方,女主哭着问男主你为什么来?男主给了好多理由,女主不满意,男主吼:因为你没我不行!女主得到了正确答案,喜极而泣。(我?????)结局是男女主成功滑完了,男主因为不是运动员擅自进入取消比赛成绩,但是他们俩都很高兴,在媒体和众人面前拥吻了。这就完了?看电影的人都以为还有什么后续,直到保洁阿姨出现……
一部电影,无外乎人物和剧情。就人物来说女主形象停留在浅层次上,感受不到女主的内心,从女主成年后开始,也就是电影的中段到结尾,女主不是一个主动人物,不是人物推动剧情,而是剧情带着人物,试问这样的一个人物怎么可能有深度呢?比较《黑天鹅》《百万宝贝》观众能感受到女主的内心,她想要什么,她的困境是什么。
剧情节奏崩坏,冲突尴尬,总体感觉编剧导演在偷懒,唯一认真的就是灯光摄影,哦还有配乐师,配乐什么的都不错。所以整体观影感觉像是男主超长MV,而不是一部有血有肉有情节,有人物的电影。
因为有花滑因素加成,我在猫眼打了10分,豆瓣是四星。
对于不了解花样滑冰的人,这部片子可能就是披着运动元素外衣的爱情片,说是励志也好,狗血也罢,反正套路满满还很俗。
而在花滑粉丝的眼中,虽然也能感受到片子的一些硬伤,特别是后半部分明显不如前半,但与此同时,所有花滑独有的亮点我都能get到,毕竟观看这项小众运动多年,很容易产生共鸣。
比如,毛子国花滑圈的爱恨情仇,选手和选手之间,选手和教练之间,教练和教练之间的drama很多。现实冰坛中,优质的双人滑和冰舞男伴相对稀缺,所以看到影片中男二海选女伴试训时,就满有感慨的,当年Ilinykh说过Katsalapov小时候特别优秀,很多女孩都想和他搭档,最终K男选择了I女,姑娘超级开心。不过令人唏嘘的是,这段黄金冰舞搭档四年前作死分开了......
影片中崭露头角的女主被教练推荐去莫斯科和男二试训。立刻联想到了不少现役俄罗斯花滑运动员都来自小城市,天资出众或小有成绩后才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那样的大城市,寻找更好的教练团队和训练条件,多数人都是非常不易的,在莫斯科只能租很小的房子。
搭档两人时不时滚床单,这在花滑圈也很正常,电影女主在与男二组队后顺利成了一对。现实中俄罗斯很多双人滑和冰舞搭档都谈过恋爱。万世巨星刚组队时两人还各自有男女朋友,但没过多久他们踢掉恋人然后在一起了,当时看过一个新闻评论说,任何俄罗斯男人都不会对身边的美丽姑娘(即使是搭档)无动于衷。而在北美,运动员(相对而言)会将职业和个人情感分开,这点与毛国就不太一样。
影片中的比赛服装也有些眼熟。男二开场的服装cos万世巨星的假面舞会;女主服装像谁一时想不起来,不确定是不是Ksenia Stolbova。
商演节目往往更具张力和艺术感,特别是很多俄罗斯选手总是编一些奇奇怪怪的表演滑。女主男二的白雪公主从妆容到编排表演都很戏剧化。
女主和男主都来自伊尔库茨克,这个地名在花滑圈超有存在感了。伊尔库茨克是西伯利亚工业重镇和交通枢纽,而且紧邻贝加尔湖。可以说,每个去贝加尔湖旅游的人都要飞去伊尔库茨克,从北京直飞可能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吧。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最深的湖泊,俄罗斯男单在亚古丁普鲁申科之后多年没落,不争气的新生代男单被观众形容"掉入"贝加尔湖。后来,无论男单女单双人冰舞,每当有俄罗斯运动员比赛表现不好或是状态下滑,网友便用"入湖"一词生动描述。
除了花滑比赛和运动员特质在影片中写实体现,俄国的地方训练环境也让人倍感熟悉。男主刚出场时和队友打架,然后不小心误伤了女主的教练。冰球和花滑共用一块冰场,也是很常见的情况。
小萝莉的训练流程和培养储备相当惊人,为了控制体重,女孩儿们只能吃营养糊一样的食物,日复一日枯燥训练,最终能脱颖而出的终归是极少数人,竞争实在残酷。
其实这部片子在花滑技术动作部分着墨不多,也不够专业,单跳2周捻转2周就能参加世界大赛实在不靠谱。但无论如何,对于粉丝来讲,多一部讲述花滑的电影终究是要支持的。而且,即使摘掉所有花滑滤镜,电影前半段(前1/3)的节奏和观影浸入感相当棒。
最后,差点忘了说,打冰球的男一很帅
第一,小人物也会有大作为
一个没有丝毫天赋的小女孩,从小就有着花滑梦。即使母亲去世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最后, 一个人在飘雪的夜里练习滑冰,获得了教练的赏识,进入花样滑冰学校。
即使进入学校后也没有松懈,刻苦锻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成绩,终于在各项比赛中名列前茅。
第二,不要怕摔倒,爬起来就好了
无论是伊尔库斯克的花滑学校,还是莫斯科花滑选拔,娜佳都被队友排挤而摔倒。但是她没有手足无措,只是拍拍身上的灰尘又站起来了。
谁都会摔倒,让别人笑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爬起来,继续!
第三,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
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真的很需要这样纯粹的爱情——无论是顺境或逆境,无论富裕或贫穷,无论健康或疾病,都要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什么冠军,什么事业,都滚一边去,我要的是快乐。
第四,屌丝也能追女神
萨沙就是二愣子,最后能打动女生靠的是真心,乐观和执着。他身上有着其他人不具备的高贵品格。
最后,老娘豁出去了。女教练用半生不熟的英语,和裁判沟通很励志。
① 如果你厌倦了千篇一律的体育励志,《花滑女王》应该是你的菜。在赛场竞技的外表下,它的内核柔软而温暖。刻苦训练固然振奋人心,冰上表演固然华丽养眼,但让人眼泪夺眶的,还是那些真情流露的瞬间。
② 不像很多励志片,花滑女王娜佳没有天赋异禀,甚至在第一眼,她的花滑生涯就被教练判了死刑。这不是一碗讲述如何赢取胜利的鸡汤,这是一个展现如何面对失败的寓言——话说回来,所有厉害的励志片不都是如此。
③ 几个配角都挺出色,直到生命尽头仍在用善意的谎言呵护女儿理想的母亲,把“祖宗”和“赐我耐心吧”挂在嘴上、外冷内热的女教练,以及把奖牌和荣誉看作生命全部的花滑大明星,都寥寥几笔,就血肉丰满。
④ 而冰球小伙当然是最让人动容的存在,他脾气暴躁但内心善良赤诚,懂健身会饶舌很幽默,歪嘴笑时有点像哈里森·福特(难怪他喜欢《星球大战》),他甘之若饴当起了成功女人背后那个默默付出的男人。当心上人荣登花滑女王,他也成了当之无愧的黑马王子。
⑤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愣头青会头脑一热,为了某个她去拼死拼活流汗流血,但为了她而贬抑和诋毁自己,主动承受巨大的误解和委屈,只有少数真正的男子汉才做得到。当一个连半句侮辱都受不了要挥拳的男人,能面对她说出“我只是可怜你”的违心话,那需要惊人的勇气,和无私的爱。
⑥ 虽然很清楚故事的走向,我还是在快乐的结局来临前胆战心惊,幸好一切最终如愿:去他的冠军,去他的世界杯,我只想听你大声说出告白,然后我们一起,在众人的注视和祝福下跳完这一曲。
⑦ 最终娜佳明白了:赢本身其实很无聊,意味着你将错过母亲的生日、死党的聚会、妹妹的婚礼,以及深爱你的那个人,回过头看,这些都比赢重要得多。人生快乐的事,是跟那个愿意陪着你的人一起,走过那条你们坚信会通向赢的道路。
⑧ 每个人都会跌倒,只有少数人有斗志重新站起,这斗志唯有爱才能激发,而这道理,也唯有跌倒过才会领悟。
整部电影还是非常套路的,基本上就是刚开始有小挫折,后来克服了,又遇到大挫折,后来又克服的模式。
女主角娜佳小时候圆肩、脚也不好使,教练并不打算教她,说她将来只能卖香蕉。
结果娜佳的妈妈鼓励她,说教练觉得她很有天赋,天生就是冠军。
后面的剧情你用脚想都能猜到,她肯定可以克服身体缺陷,一步步成为冠军。
电影只是花了几分钟的时间讲述她训练的过程,画面一转,她长大了,突然就成为了高手。仿佛她一夜之间就实现了从0到180度的转变,毫无说服力。
她在几十个选手中脱颖而出,顺利成为里奥纳夫的搭档,主角光环不要太明显。
作为《花滑女王》同类型电影,玛格特·罗比的《我,花样女王》中,女主角塔尼娅从小就遭受不公平待遇,首先是母亲对她非常严厉,塔尼娅从小缺爱,受尽无数委屈。
母亲不鼓励塔尼娅,取而代之的是打击、批评,甚至上升到虐待的范畴,经常对她说脏话,以及大打出手。
塔尼娅出身贫困,父母离异,再加上买不起华丽的服装,也没有符合评委审美的外貌,即便是跳得再好也不能得高分,其它的运动员有完美的家庭、优质的服装、讨喜的外貌,即便是滑冰时摔倒了得分都比塔尼娅高。
这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明知道可能失败也不放弃,明知道不公平仍然坚持到底的信念让人非常感动。
反观《花滑女王》,你会发现娜佳真的太一帆风顺了,顺利的成为花滑选手中的佼佼者,顺利成为里奥纳夫的搭档,顺利地恢复健康……
整部电影中,她仅有的两次挫折,一次是表演中摔伤,一次是最后的比赛中摔了一跤。
然而她摔伤了脊柱,明明医生都说只有几千分之一的几率恢复健康,结果她很容易就恢复了,就因为她认识了新的男朋友萨沙。
因为爱情,她几千分之一的几率才能恢复的身体就好了。
而且这还不是电影里唯一的用爱发电的桥段。
最后的比赛中,号称最优秀的花滑运动员之一的里奥纳夫,都在和娜佳滑冰时发挥失误了;而多年没有滑冰的萨沙,甚至都没有临时练习的情况下,就和娜佳合作得非常顺利。
娜佳和里奥纳夫滑冰就会摔跤,和萨沙滑冰就不摔跤了。
难道萨沙随随便便都能比里奥纳夫滑得好?
对于竞技体育,本应该是非常残酷的,需要非常刻苦训练才能有所收获,甚至像《我,花样女王》的塔尼娅,即便是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仍然没有取得成功。
而《花滑女王》这种,娜佳和更优秀的合作失误,却和多年没滑冰的合作非常顺利,完全不合逻辑,完全是用爱发电。
而且娜佳和萨沙的爱情戏也非常生硬,感觉是导演强行安排他们在一起的,为了相爱而相爱。
娜佳口无遮拦,萨沙更是脾气暴躁,他们初次见面就性格不合,后来能化敌为友根本没有说服力。
现实中,情侣往往是刚开始很和睦相处,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后分道扬镳;像《花滑女王》这种从一开始的矛盾相向,到后来的互相相爱,翻脸比翻书还快。
尤其是娜佳都坐上了轮椅,萨沙还把她从山坡上推下去,丝毫不尊重病人。
恕我直言,这个玩笑我笑不出来。
即便如此,后来娜佳不仅原谅对方,而且说出“我想要的是快乐,没有萨沙就不能快乐”的台词。
能说出这样的话,你怕不是喝了5斤二锅头。
面对萨沙这样脾气暴躁,还不懂礼貌的人,连最基本的尊重病人都做不到,随随便便把脊柱受伤的娜佳推下小山坡,我不明白娜佳为什么会爱上她。
唯一的原因,那就是导演、编剧强行让他们相爱。
电影最套路的桥段,可能是当里奥纳夫回过头来找娜佳的时候。
里奥纳夫嘴上说着爱娜佳,当娜佳说她可能会残疾的时候,里奥纳夫就再也不联系她了。
而当娜佳恢复健康的时候,里奥纳夫又出现了,说娜佳想获得金牌必须靠他。但事实上,里奥纳夫也是必须靠娜佳才能得到金牌。
于是,娜佳需要在里奥纳夫和萨沙之间做出抉择。
电影再次沿用了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剧情走向,萨沙为了娜佳的前途着想,假装说他从来没爱过她,从而让她去找里奥纳夫共同夺取金牌。
这就好比韩剧中男主角身患癌症,不说出自己身患癌症的实话,反而说从未爱过女朋友,或者故意伤害她把她气走,美其名曰是为了她的幸福。
这种剧情第一次还好,看多了真的让人觉得太愚蠢,甚至有点恶心。
现实生活中,只要你爱着男(女)朋友,你肯定会说你爱Ta。
能做出“为了Ta的幸福,故意把Ta气走,让Ta找到更好的男(女)朋友”的人,要么是不存在的,要么是智障。
而萨沙就是那个智障,编剧也是那个智障,因为是他写出这样的剧情。
站在娜佳的立场上同样不成立,在她最需要里奥纳夫的时候,里奥纳夫不陪伴她,说明不是真心爱她,至始至终都在利用她。娜佳也说“我想要的是快乐”,说明她是一个感性的人,那为什么还会回过头去和奥纳夫这样的渣男一起比赛?
那如果说娜佳是一个理性的人,为什么最后不劝说技术更好的里奥纳夫,而是和多年没滑冰、还曾经故意气她的萨沙一起完成比赛?
反正她就一会儿理性,一会儿感性,编剧想怎么编就怎么编。
编剧:我反正就随便写写,你尽管猜人物性格,猜对了算我输。
里奥纳夫在娜佳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了,戈林同样是在娜佳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故意把她气走,她遇到的男人要么是渣男要么是戏精,编剧能写出这样的剧情也是很牛逼了。
整部电影充其量就是体育题材外皮包裹下的狗血三角恋,花滑根本不是核心,换成开饭馆、开奶茶店、送外卖,甚至手机贴膜、卖豆浆油条、烤面筋,对剧情发展也没什么影响。
因为它就是一部普通而且很烂俗的爱情片而已。
剧本极其粗糙,完全靠BGM来烘托气氛,假装自己很燃。
如果你关掉声音,你会觉得他们个个宛如智障。
一种是坚持的力量 。女主娜佳本来滑冰天赋平平,但因为她喜欢滑冰,妈妈就鼓励她,说她“会成为未来的滑冰女王”。虽然妈妈不久就去世了,但坚信妈妈所言的娜佳,通过坚持不断的冰上练习,终于感动了教练,收她做了学生。而娜佳拿出了百倍于人的努力,不断的进行练习。终于,她逐渐脱颖而出。而在娜佳意外受伤之后,在艰难的康复训练中,也正是因为坚持不断的练习,让娜佳重新站到了冰场之上。 一种是信念的力量。娜佳之所以坚持不断的练习,是因为她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妈妈告诉她的,“你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因为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滑冰者,所以娜佳通过不断地努力,让自己成为了最好的滑冰者。看着刻苦练习的娜佳,我不由得想起了科比的话,“我热爱比赛,真的。小时候在学校或家里遇到难过的事,我总会到公园,畅想自己的美梦。你可能也跟我想过一样的场景:为湖人效力,夺得总冠军,投进绝杀球,听着观众席上山呼海啸,你成为埋葬对手的英雄。我现在已经做到过这些,但在那时候,就已经重复过千千万万次,仿佛早已成为真实。在我还没踏上球场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到过了。”对于娜佳来说,她也是一样的,她因为相信自己就是未来的滑冰女王,所以她成为了花滑女王。
你可能会很少看俄罗斯的电影,因为俄罗斯确实不擅长拍电影,或者他们拍的电影根本就很难在国际上上映,可能这么说,这部电影难得在中国上映我去看了一下,我觉得确实拍的不错,因为这部电影确实拍出了一个花滑运动员背后付出多大代价,背后付出多少的努力,即便在面临了很多灾难痛苦之后最终成功背后那个冰球运动员最值得我印象深刻!
概述:这个电影讲述的是女主佳娜从小就迷上了花样滑冰,在母亲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一名顶级花滑运动选手的故事。
在佳娜的求梦过程中她遇到了帮助她事业一路高歌的搭档奥纳夫,两人也产生了爱情的火花。但是在最重要的一场比赛花滑世界杯中,佳娜不幸受伤,她的搭档因此离开了她,就在佳娜万念俱灰的时候,冰球运动员萨沙出现了,成为了相互坚强的后盾。
我认为这部电影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前半部分。其一是佳娜的母亲真的算得上是一位极佳的母亲,在教练否认孩子的天赋时,母亲却转身鼓励孩子:“教练夸你是极有天赋的孩子,但是还需要多加练习,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佳娜一直秉持着信念坚持把自己训练成滑冰场上的一名“战士”。
其二是前半部分的剧情紧凑,小佳娜训练时的坚韧与坚强无不打动着我,或许梦想的力量就是如此强大。
对于电影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小佳娜长大了,遇到了帮助自己事业的搭档奥纳夫,并产生了情愫,但是在女主受伤时,得到的并不是奥纳夫的关心,而是指责;因为自私的奥纳夫并不是真的爱她,只是想利用女主得到世界冠军。幸运的是女主遇到了给她自信的萨沙,即使没有了世界冠军,但是他们收获了快乐和爱情。
爱在跌倒后,俗在银幕前。就是一个很俗很酸的故事,看来战斗民族煽起情来比韩国人狠多了,什么逻辑,韵脚,通通不要。
俄罗斯人治瘫痪的方式真他妈牛逼,男主性格超好玩,但要我选还是选男二,穿白衬衫西装裤再配上那邪恶眼神滑冰太苏太苏太苏了!
原力觉醒疗法、你只看过这一部电影吗、老妈护身符陪我赢了9场输了7场…哈哈哈,从第二任男友开始转为喜剧,俄罗斯民族啥时候也爱载歌载舞了…“我想要的是快乐,但没有他,我就没有快乐”
从艺术层面情感层面 都给我贡献了一部超出想象的电影 不得不给予很高的评价
感人吗?我只觉得尴尬。好看吗?真的不好看,只是拼接流畅而已。励志吗?假的不要不要的。
标准爱情戏的骨套上花滑的皮,体育本身是微乎其微的,任何人都能在一个月学会一切是多数体育片的通病。爱情戏的发展公式都在可预料之中,结局很美式童话,观众会情不自禁站在主角立场深受感动,编剧对每处情节点都掐算好了。最棒的是全片都被男主角带着走,如果不是他,效果会大打折扣。
爱在跌倒后
笑中带泪,很棒的电影。末尾的表演很震撼。
原来原力疗法不仅可以治手还可以治腿…最近为什么这么多花滑题材?明明是俄片,为什么看着这么像印度片?
励志温暖的故事,夹杂着爱情的温暖和鼓励,竞技体育的魅力总是不可挡。
歌舞插入最无违和感的正经电影,喊麦最好听的大龄中二男。老毛子骨子里还是很浪漫的,又浪又漫。剧情像是一部20集肥皂剧的压缩精华版。跟花滑的关系不是很大,主要是爱情。但是爱情来去得也都很突然。说故事的能力不来塞。然,最后的大合唱太加分了。女主好甜。
战斗民族的男友简直是巨型哈士奇,哈哈哈
毛子式的成长传奇没有美式如糖的腻味鸡汤,也没有曲折离奇的成功之路--一路不拖泥带水道尽娜佳的甘苦史(当然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删太多)。这里没有“即使失败也是第一”的温情,而是要努力成为一名“战士”的傲气。没有天赋却有态度的女主靠着刻苦、依赖还有爱情,三次从冰上站立起来--歌也好听。
三星半,之前在桃桃观影团与大家一起看的,现场效果很好,娱乐性很强,其实是部有趣又有些少女心的爱情片。
失望!一部包着薄如蝉翼花滑外壳的玛丽苏爱情,看到男主居然可以在未经教练指导下神奇跨专业完成托举女主等一系列动作后彻底无话可说。如果说前半段还算正常,那么真正男主登场后电影的画风就越来越诡异,最受不了的是这电影对双人花滑的亵渎,别人用一生的伤痛换来的成果被游戏般呈现,不负责到家了
看完冬奥会,就对这类运动极其感兴趣。俄罗斯作为一个传统冰上强国,此次没得参赛也是可惜,不过这部由俄罗斯拍的电影却非常值得一看,旋转跳跃的极致美丽。
大女主养成记,但真正的战斗英雄却是母亲与其貌不扬的冰球运动员男友,母亲在知道女儿并无天赋之后还鼓励她就是滑冰冠军,男友知道她无法恢复的情况下还一直想让他拿世界冠军,正如女主说的“如何才能让你这个榆木脑袋相信我无法再滑冰了”,战斗民族所有的“战斗意志”都是因为有这个榆木脑袋。
韩剧的内核 跟花滑没多大关系 还要蹭一波塔尼亚
正能量,比国内青春片高出好几个level。镜头节奏感强,演员演技没得说。台词也带着战斗民族的幽默。不错呢!冰刀划过冰面的特写简直不能更美啦!
坏的爱情能让你坠落贝加尔湖,好的爱情能把你拉回人生巅峰,对战斗民族的励志片表示绝望,煽不过印度,丧不过霓虹,彻底沦为好莱坞快餐式MV,好在男女主的颜值给了我一丝希望,原力小哥简直是毛熊本熊,男二是多兰x脸叔混合脸,女主真的像马良xLi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