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警告
------------------
这是一部偏写实的纪录片,如当动作片期待可能会很无聊,观看视角是一直追踪跟拍,可以当成是一直跟着人物移动的透明人,个人体验不错。以下是自问自答。
1:为何男女主或其他人,没见拿起黑衣士兵的装备武器(那些手持木板棒球棍的,说你呢)?
2:为何只见民间人士与黑衣士兵对抗,本地驻军哪里去了?
3:女主姐姐家,为何黑衣士兵突然翻窗而入,如此突兀?
答:
1:壮汉男主是退役老兵,理论和实际来说都应该如此去做,拿起黑衣士兵的装备武装自己,如此他就不会死(胸口中弹,得不到救治,很短的时间就会死亡),他中弹的位置恰恰是防弹衣防护部位。只能是剧情需要。
2:从开头女主与弱受男友的镜头可以得知,这一步影片开始到完结,也就一个白天加上傍晚(天黑了,影片也完结了)黑衣士兵方必然策划良久。而美国城市不像国内,没有在城市驻军,正儿八经的陆军除非有调遣的紧急事件,不然都是国民警卫队去应对城市情况(而且是特大情况才会管,不然都是SWAT之类的去负责城市案件)如此就可以知道,调遣需要事件,应对谋划许久的叛乱方也需要时间,平息内乱同样需要时间。
3:仔细看,黑衣士兵拿的是狙击枪,就如同男女主刚出男主家,脑袋顶上那个黑衣士兵一样,是要建立狙击点。至于女主姐姐家是否在顶楼就不得而知,没有镜头。
。
总结:这是部不错的电影,比许多“爆米花情节”的影片还精彩,那些片子你看完转头就忘。这部片子就让你明白,如果你家门口发生战争,你是如何的无力。或,你可以代入自己为电影里的某个路人,去感受自己如何渺小。这是部很好的电影,落下浮躁的心去看看。
影片讲述一场突入起来的变故使全美国陷入混乱状态,女主与一名前海军陆战队军医的一起试图在危机四伏的城市中逃出生天。
影片的片名“布希维克”本是美国纽约一个区的区名,故事也发生在这个地区。整部影片的故事就发生在从女主下火车到晚上这段时间,影片一开篇没有任何铺垫,本来高高兴兴带着男友回家的女主一下火车就发现纽约已变成战场,男票也被炸死,这时观众和女主一样蒙圈,此后的情节就是观众随着镜头跟随女主一路逃跑、遇险、被男主所救、然后再一起逃跑。本片的一大特点是采用了与《鸟人》类似的“长镜头”方式“一镜到底”,晃动的尾随摄影和实时的镜头给人以非常逼真的现场感,让观众真切体验了一次普通人在枪林弹雨的城市暴乱中求生的境况。
影片对于发生战乱的背景是,德州为首的几个南方州武装叛乱意图独立,于是新的内战爆发。考虑到美国目前的状况,这个设定很有些现实背景。影片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南方叛军在意图占领布希维克时遇到了超乎想象的抵抗,原因是此地的非法枪支泛滥到严重出乎原来的预期,武装起来守护家园的居民让叛军吃了不少苦头,这一情节可是为美国的枪支泛滥合理化找了一个“反抗暴政”的非常好的理由。片中饰演前美军军医的大块头戴夫·巴蒂斯塔(《银河护卫队》里的“毁灭者”)居然玩了一把铁汉柔情,让人印象深刻,最后与女主一起忆往事时真情流露,颇有点“谁说硬汉不会演戏”的感觉。总体来说,这部风格鲜明的电影还是挺值得一看的。
之前看过很多关于反思战争的电影,但在大多的此类电影中我们都是以上帝视角看完整个故事,而这部电影所采取的第三人称视角的持续长镜头跟拍是以往反战类电影鲜有运用的,大大增强了代入感,其中有两个镜头紧张到令人窒息
第一处是主角在屋内,大门突然被敲响的时候,几乎可以感觉到女主沉重的呼吸喷在脖子上:另一处是在教堂门廊大家挤在逼仄的大门口,大门哐哐哐的被砸响,镜头固定在头部的高度,观影者此时就像是被挤在绝望的人群之中,眼前的大门随时会被撞开。
之前的电影大多是描写战争的残酷来作为反战的主体,而这部电影并没有太多的血肉横飞,甚至不少几场枪战都有很多水分,但正是这种身临其境的战争体验,让观影者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再强壮的身体也只需要一颗子弹就会倒下。
在Stupe死的时候没有悲壮的配乐,也没有矫情的临终遗言,这样随随便便我们看了一路的主角就这么死了,在结尾的女主死时也是这样,跟随镜头我们看到在战争中人命的轻贱,反倒更加让我们对战争感到厌恶。四周都是熟悉的街区,熟识的小卖部老板,每天通勤的地铁,可在战争时的这座城市却化为一座修罗场。
很难想象Dave Bautista可以在本部电影中身兼制片人和主角,WWE出身的他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演技也变得炉火纯青,将一个愤怒悲伤的老兵形象塑造的相当丰满
以下剧透:
大二学生露西带男友何塞至纽约布希维克区见祖母,但刚下火车,就遇到此处正遭到恐怖袭击。何塞要出地铁站探探情况,但刚出站口就被炸得灰飞烟灭……
露西在枪林弹雨中逃入一地下室,随即被两个黑人缠住要强奸,幸亏窜出一壮汉斯图布弄死了两黑人救下露西……斯图布是退役海军陆战队军医,告诉露西,这不是随机的恐怖袭击,而是有策略的入侵,不仅纽约,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都遭到入侵……
露西与斯图布冒着枪林弹雨躲进一学校,但这里有武装份子正在枪杀学生……
斯图布干掉其中两个武装分子,与露西逃至楼顶天台……斯图布疗过腿伤,给露西一把手枪,然后二人溜出学校……
街道上,除了入侵的武装分子,还有趁火打劫的市民混混……露西试图打死一匪徒时,手指被打断一只……
露西带斯图布来到祖母家,却发现祖母早已身故……斯图布缝合好露西伤口后,家里即遭到武装分子入侵……二人溜出到街道,露西执意要找妹妹,斯图布没法只得跟从……进入妹妹家,露西发现妹妹嗑药磕翻了天,外边枪林弹雨却认为是邻居在玩使命召唤……
谈话间,窗户爬进一武装士兵……
斯图布制服该士兵后,审问出惊人的消息:德州、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西弗吉尼亚、乔治亚州要独立出去建立一新的主权国家;劫持住居民后,逼迫总统屈服;但在纽约布希维克区,他们未料到会遭到如此顽强的抵抗……
接着,斯图布逼问出反叛武装的非控制区——皇后区格罗夫克利夫兰公园,联邦军队正在那里撤离居民。于是,斯图布带着露西姐妹向克利夫兰公园进发……街道上,居民在抵抗反叛联合军……
途中,三人走进黑人詹姆斯帮派的楼宇,被詹姆斯缴械……詹姆斯的母亲欲向约翰神父团伙提供武器,让斯图布与露西去通知联络神父,让其在自助洗衣房会合,但露西的妹妹比琳达被留作人质……
街道上,居民顽强抵抗联合军……
进入教堂,二人发现这里是抵抗居民的聚集地……露西找到约翰神父,神父却饮弹自杀了。于是,露西动员教堂了所有居民撤离到自助洗衣房,然后取得武器后,一同撤离至克利夫兰公园……然而,随即闯入联合军士兵,将教堂的人杀之殆尽……
露西与斯图布来到自助洗衣房,但没见詹姆斯……等待闲聊中,斯图布欲进洗手间,却被躲藏在里面的女孩枪杀而死……
等来詹姆斯,露西带着妹妹比琳达一同向克利夫兰公园撤离……沿途是枪林弹雨,露西勇敢地保护着比琳达……
但最终,露西为了保护妹妹,头部中弹牺牲……而动乱仍在继续……
很好看的一部片子,很好地反映了普通老百姓在乱世中的生存困境。
当然也可以说是反战片,因为对普通人来说战争就是最大的动乱。但是这部影片中还不能算是一场真正的战争,它只是发生在了普通人身边的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动乱。 影片好就好在完全的真实性,因为使用了长镜头跟拍男女主逃命的过程,所以用的是动乱中普通人的第一视角,而不是给观众的上帝视角,用这个来给予观众真实性的体验还是挺有创意的。
你会发现动乱来的突然而又莫名所以,作为普通人还完全不知道什么情况就被裹挟其中,平时作为权威信息来源的政府往往在混乱开始的时候就是支支吾吾或闪烁其辞的,普通人的信息来源在动乱发生时往往是被切断的、或者是受到严格管制的,因而也就是闭塞而莫名所以的。脑筋转得快的就根据自己看到的先为自己的生存行动起来再说,脑筋转得慢的或者运气差的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死了,比如女主的男朋友,比如镜头中形形式式死去的群演。
但是即使聪明、果敢、强悍、外加好运如男女主,作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来说,是没有一般电影中的主角光环的,因而也是随时会丧命的,影片结局真实体现了乱世中的人命如草芥,要活下去并不容易的主题。
影片开始于突兀的混乱,结束于女主的死亡(男主之前已经死了),剧情上可以说是相当完整有始有尾了,也充分反映了影片的主题,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认为影片没头没尾、主题不明的?
就这影片你完全可以代入一下现在还正在肆虐的疫情。你自然是你自己人生影片的主角,现在假设你处于刚爆发疫情的中心,那么刚发生时你所处的突兀、混乱、无知的境况比影片开头时的男女主要更好些吗?又比如你算是当地有些能力的人物,然而也不幸感染了,到处想方设法地想要活下去,通过各种途径想要得到那个可以让你活命的床位(进入那个直升机撤离点)而不得,最后还是不得不在自己的家里或看诊路上成为了那挂在墙上的相框,其情形与片中结尾时男女主的丧命有很大的不同吗?
影片中反复点题的,男女主一直在说的,“我们只是要活下去”,也一直在挣扎着要活下去,然而乱世中,这两个草民最终没能成功。这么鲜明的主题不明白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没看出来,还是现在混豆瓣的人的智商,因为电影看得太多看傻掉了?
至于其他如种族歧视咯,枪支泛滥咯,国家撕裂咯,都不过是影片为这个主题设立的一个故事的背景罢了,根本不是重点,居然还有人在那里煞有其事地分析讨论,也是醉了。
影片立意鲜明,表现主题的手法新颖,节奏又非常紧凑,让人很有代入感,演员的表演也没有拖后腿,是值得拿一个高分的。
一头雾水的开局,随着长镜头都被卷进了这场莫名的争斗。 女主慌不择路躲到了男主家,被小流氓威胁,被男主搭救。他们一起前进,在楼顶他教她用枪,她的手抖得够呛。半路一群流氓欺负路人,她“见义勇为”开枪不仅没打中还失去了无名指。
被包扎时还哭着,以后结婚了怎么办呢。
祖母死了,她要去找妹妹,妹妹还是状况外――被隔壁邻居使命召唤吵醒的。他们从小兵那得到消息,那个公园便是非武装区,一个或许可以活命的地方。 在洗衣房,是一个暂时的安静之处。然后一场谈话,背景声依旧是枪火。 他们破涕为笑,他表示暂停一下去个厕所,他的生命却永远停止了。 很突然,很无力,对方是个躲在厕所里的恐慌女,她也是无辜的。 接下来就是向非武装区进发,依旧是长镜头,此时女主已经可以毫不犹豫地开枪,使用手榴弹了。
然后还是被击中。
他们都只是想活下去。
然后还是死了。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拍的跟闹着玩似的。大吉大利差点吃鸡.i watched a lot of ER 瞬间出戏。
美国非法枪械的数量多难道心里都没数么……能不能来场说得过去的入侵与独立。女主最后一个镜头确实不错,小人物的命运不外如是。
开篇设的局足够有趣,“可是不应该有这么多枪”,后面全线崩,好端端一个局,彻底沦为男女主的私奔游戏。话说回来,平民在混乱局势下,也的确如他们这般惶然无助吧。
为了长镜头而长镜头。
我记得戴夫•巴蒂斯塔有种能力是讲动作放漫化,比如慢慢吃薯片,几乎于隐身一般的存在,用这个技能在这部电影里不是无敌了吗哈哈
额,米利坚人民开始演习内战了。
无大咖小成本制作,场面甚至有些捉襟见肘,但是题材很牛逼,配乐也不错。故事看似没头没尾,其实战争中小人物的命运多半就是这样。
勉强两分。这片子的整体气质和科洛弗系列很近似,紧紧跟随女主角的手持长镜头(前半小时的长镜头起码有三四个剪辑点)、突然介入而又不明所以的街头混战事件,不过这里没有外星人,背景是想要独立的德州派出雇佣军试图控制纽约布希维克区,结果遭遇意料外的当地居民反抗,结果全片就在信息匮乏的视角中,跟随女主姐妹俩和巴蒂斯塔的逃亡路,讲了一个没头没尾的奇怪故事。主线基本是主角三人组在雇佣军和居民的混站里东跑一下西跑一下,奔跑中遇上的甲乙丙路人并没什么主题结构上的功能性,混战的场面限于成本营造的也很一般(主要靠烟雾来烘托了),主线之外似乎有对恐怖袭击的心理治愈动机,但表现方式是让巴蒂斯塔坐在那里讲故事,可他的演技撑不起来。这片可能对媒体有什么偏见,这种程度的袭击里,媒体和美国政府几乎是全程隐形的
没头没脑的无故事性的电影,游戏背景般的情节,操蛋的结局,儿戏似的战斗,演技普通,氛围情绪美工细节都及其一般。一星半。
莫名开始,莫名结束,无政府主义下的战乱。长镜头不代表就是好电影好故事
这就是一个游戏
很酷 很喜欢 谁说主角不能挂
莫名其妙地发生战乱,莫明其妙地逃亡,莫明其妙的死亡。想不到的是男主居然是“毁灭者”德拉克斯,脸盲的我还真没看出来,真是觉得这个大块头是什么来头。
双亡
片头过后就是25分钟的长镜头。后续也是蒙太奇拼接的长镜头合租模式。这么做要提前排练,很考验团队合作啊。从头至尾,女主的经历可以大约概括成寻找家人,为了和家人在一起,所以不断前行。一路上见证了各种人,也得知了这场暴动的根源,类似国土分裂引发的州的政变。大街上随处是尸体,士兵谋杀平民,超市老大爷被抢还被无辜刺杀,邻居之间威胁互射。把纽约刻画成了一座沦陷于混战中的地狱,陌生人可能是陪你成长的伙伴,也可能成为你的死神。命运般的结尾仿佛是在揭示美国当下政体问题引发的举国性的混乱,谁能走到最后?
我觉得不行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过是又一部代表类似小布什家族等美国特定利益阶层宣扬持枪权的电影而已,看把你们吓得!两股战战了吧?人家自已国家为了利益在世界各地打仗不说,这里却又在为了对抗枪支管制而意淫这种傻逼情节的电影也就罢了,关键是万里之外事不关已的的神州大地还有人跪舔,也是奇事一桩了~
莫名其妙的烂,千万别看
地铁火人狂奔,街头路障狙击vs.old G driveby,古惑仔匪帮抢掠邻里,希伯来长胡机枪党莫洛托夫乱扔,学校瞭望,教堂杀戮,冷兵器游街,突然死亡……纽约客抵御德州入侵,Dave Bautista长镜头秀苦情演技,写实反类型,问你怕没
开头长镜头也就soso啦,但这是什么破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