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将军之夜
看完阿拉伯的劳伦斯之后立刻下了这部,完了我觉得劳伦斯和阿里简直基情四射啊啊啊啊。
之前看过阿汤哥的《行动目标希特勒》,有种互为对照的感觉,挺有意思的。不过这两部电影都是好莱坞的,还是没有德国那味(阿汤哥不说真的看不出是个德国军官……)。 感觉缺点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就是节奏比较拖沓,缩到两小时内会好一些。其次,人物动机不是特别让我信服。为什么格劳上校那样追求正义?电影中他好像一点犹豫不决都没有,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追查,从头到尾也没有太大的转变(如果说是他天性如此的话还不足以说服我,背后还是要有更深层的动力好一点)。为什么坦斯将军要杀人?因为他变态?因为战争?感觉导演有想往这方面引导的意思,但还是不太够。(当然也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我看的资源翻译太傻了,错字一堆,差评)。最后,感觉导演想达到的效果有点多,既有悬疑,又有战争,政治惊悚,有点没有重点(我看着格劳上校在人家发动政变的时候跑去问人家案情我都替人家着急)
优点也有不少。配乐不错。两位主演的演技好就不用说了(彼得奥图尔演变态真的厉害)。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导演对于战争带来的牺牲和一桩谋杀案间的比较。一桩谋杀案尚且有格劳上校为正义奔走。战争,不正是更大规模的谋杀,其元凶却只需坐几年牢,还能安逸的生活,甚至成为上层人士。最后杀人如麻的坦斯将军,并非因为战争中的罪行而受罚,反而为谋杀案而自杀,何其讽刺!
2 ) 一窥战争对社会秩序的考验
看这部片子是冲着彼得奥图尔和奥马尔沙里夫去看的,没有让我失望。
秩序井然的社会里有警察,而战争年代谁是警察?当杀人不再需要偿命,尤其是对于将军一类的高官,他们挥一挥手就能抹杀一个生命,甚至只是出于自己病态的喜好。像Tanz将军在多年以来不同地点用相似的手法杀了三个妓女,他在证明什么?看到梵高的自画像,他又为什么几近晕倒?每个人都在试探自己能做的事情的边界,这种边界在战争中被模糊化了,Tanz甚至可能都不认识自己了,但他还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活着,靠murder完全手无缚鸡之力的妓女给自己“回血”。其实这也适用于当今社会,有钱或是权利地位高的人,同样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只手遮天,摆弄他人命运。
人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的法律要求,哪个是真正的标准?当政党并不稳定时,它的标准又是否需要遵循?戏中制造出的多处戏剧化的冲突,比如在反叛军官以为希特勒被炸死之后,反叛团体立即建立新的政府,企图以叛国罪抓捕希特勒的拥护者Tanz将军。成王败寇,有的人在大势已去时选择站队,他们愿意顺势而为,也不会去强求真正的正义对错,他们攀附在势头好的那撮青草之上,像蝗虫一样苟且偷生;而也有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是非标准,比如奥马尔饰演的格劳少校,他说“我不以叛国罪抓你,而以谋杀罪抓你”。在他的眼里,即使你杀死的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甚至是社会阶层最低等的一个妓女,你也是有罪,而有罪就要受到惩罚。无论你的官职、级别、或者社会阶层。而他又是多么的天真,所以难逃一死。
结局其实相对理想化了,当一切真相大白,Tanz就是真正的凶手。添加了宿命论的元素,像极了《阿拉伯的劳伦斯》中劳伦斯救回士兵而最后又亲手枪毙他的情节。而现实是,多少如Tanz将军这样的人躲过了最后的裁决呢?换句话来说,如果最后希特勒没有死,或是纳粹扭转了战局,Tanz是不是还能继续只手遮天,对这样的判决视若无睹呢?
3 ) in the mood of 。。。the war
熬夜看东方电影频道,在凌晨3点左右把这部电影看完了。记得以前什么时候好像扫到过一眼。现在可是看全了。整部片子对二战气氛的重现真是考究到极点。
1、把变态杀人案和刺杀希特勒放在一起,把二战时发生的谋杀案和65年法国发生的谋杀案放在一起,多线并进,可是纹丝不乱,了不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还原了二战时期德国上层军官的众生相,有骑墙投机的盖布勒将军,心事重重想有一番作为的卡伦伯格将军,还有 以梵高为镜的坦兹将军。当然还有克劳上校。在战火纷飞的战场,成千上万人死去都属于正常的战争年代,还有人为了被占领地区一个卑贱的妓女碎尸案而锲而不舍,向官衔远高于自己的将军们进行询问和追查,而这个人是德国军官,无论是编剧还是作为四十年后中国观众的我,都觉得合情合理。你能想象有这样的日军军官吗?
2、看完片子,不禁为当时电影工作者的严谨态度折服。根据内容,这部片子应该是在许多地方取景了。比如坦兹将军在华沙演习,使用火焰喷射器,用大炮轰炸楼房,当时是冬天,从房子里逃出来的人被击毙时滑倒在路面的冰上;而44年7月坦兹到巴黎时,风和日丽,人们又是轻俏的穿着打扮。我看这部片子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满眼望去,尽是穿德军制服的人们在军部、在舞会上。。。不禁暗自思忖,这是什么片子呀。越往下看,越有味道。编剧的严谨、周密,导演对节奏的把握,使整部电影呈现多层次,大容量,快节奏的态势。现在即使是好莱坞电影,谁能在150分钟里表达这么多东西,而且还有条有理,前后呼应,不坑爹的呢。想来想去,好像只有《色戒》了。好东西真是只可意会, 不必言传。想想几场麻将戏有着多么丰富的内容。
3、这是一部地道的英国影片。最后让坦兹将军自行了断。就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让犯罪者保有最后的颜面,也是一种仁慈吧。但是当时的罪犯也有骨气,坦兹将军更是军人出身,才会干脆地自尽,不拖累他人。当时的人毕竟是有些体面的。
4、那个法国警察就是《老枪》里 的男主角哦。戏中罗密施耐德的医生丈夫呢,一人单挑占了他家园、杀了他家人的德国鬼子。
4 ) 将军之夜:无关战争,只有正义
最开始看这电影时我觉得70年代悬疑片的导演编剧水平好低,竟选这么一个诡异荒唐的题材,在二战纳粹的占领区调查一宗宗德国将军实施的谋杀案,而且那个将军还是个疯子!其实岂止奥图尔大爷是疯子,奥玛沙里夫演的格劳少校还陪他一块疯,而且比他还疯,甚至疯到丧心病狂要赶在刺杀希特勒的政变者到来前一人义正严词地要以谋杀妓女的罪行逮捕他!结果被还比他多懂一点变通本性的彼得一枪崩掉 临死还被扣上跟他八辈子沾不上边的叛国者罪名,而讽刺的是 真正属于巴黎德军军部政变分子的盖布勒和卡伦伯格将军倒逃脱叛国处决 能在20年后一个在全世界忙得东奔西跑另一个坐在自己庄园里悠闲的写回忆录
到了影片最后才发现导演还有原著根本不在谈战争,无论是在华沙还是巴黎或者战后的汉堡,战争只是一个背景,重点不在战争而在犯罪本身,在42年的华沙,当面对毗邻战事最吃紧的东线还有肆虐的波兰游击队这一大堆问题,作为占领军,谁会有兴趣处理一宗卑贱的波兰妓女谋杀案,即使她真被所谓一个将军所杀。很明显自战争开始后克劳少校就始终游离于战争之外,在接到一个貌似白痴的波兰证人的口述后,就丧心病狂地把华沙仅存的三个将军----毫无疑问都是他的上司进行刑事调查,可他的调查对象甚至没有兴趣陪他一步步玩下去:一句随意的命令,就终止了克劳少校的调查 盖布勒将军被自己在华沙军部的地位还有女儿婚事的问题心烦意乱 当然没心情接见一个古怪的小少校,而卡伦伯格将军此时在策划着另一起谋杀的罪行---谋杀元首的罪行,防着别人知道还来不及呢就更别指望会协助调查此事了;而本案的真凶,那个洁癖强迫症加SM杀人狂的坦兹将军,此时华沙占领军的人把他和他的尼贝龙伯师当成拯救战局的英雄还来不急呢,谁会想到他们崇拜的将军会是一个开膛手杰克似的杀人狂呢。
与那个惯于见风使舵碌碌无为的风流贵族盖布勒还有强迫症患者坦兹相比,卡伦伯格在开头被我认为只是一个关于抱怨自己意见没人理睬的乏味的可怜虫(想想同样是单身+将军,世故的盖布勒将军夫人甚至想都没想过把女儿介绍给他),如果他这种将军在二战期间充斥纳粹德国的军队,估计今天也就不会冒出这么多的德粉了。可我错了,原来他的平庸只是韬光养略,只要看后来在刺杀希特勒的计划中他在巴黎的军官团里的活跃表现,还有在刺杀失败后居然能全身而退就可以看出这个老家伙不是那么简单。尤其重要的是,他在本片中其实是一条暗藏的线索,除了那个只会在不同时期一个劲虐杀妓女的坦兹,卡伦伯格在片中起的角色可比他有趣多了,是他把本片最走运的小白脸哈特曼(因为他不但在本片中如他所愿在战争中幸存,还顺便泡上将军的风骚女儿而且居然能从疯子坦兹枪下幸存和尤丽亚在飘满猪臭的法兰克福乡下双宿双飞,难归他最后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对坦兹幽怨地说将军你不该放过我)带进参谋部 从而促成一份完美奸情外加间接推动着坦兹向着更疯狂更血腥的方向发展,另外他的一纸命令把正义偏执狂克劳少校调到小资情调的巴黎,使他在两年后偏执症再次毁灭性爆发前至少有一段平和美好的日子(希望他在此阶段没遇到其它谋杀案)卡伦伯格将军,我在此替克劳谢谢您了。
我始终不明白格劳少校为什么要执着调查谋杀案的动机 就像卡伦伯格说的那样,全世界都要崩塌的时候他还在调查他的谋杀案 当然 导演设定格劳的角色就是在彰示正义无处不在 即时在战争年代 但为一个个渺小的个体维护公义在这样一个成千上万人为没有任何公理死去的疯狂背景下又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他们某种程度上说不是死于一次由一群坦兹将军这样的疯子预谋已久的谋杀么 就像影片中坦兹以演习为名在华沙老城进行的屠杀平民行动 又有谁为他们的正义奔走调查 主持公正呢 其实片中菲利浦探长也问过格劳这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本身就像正在发生的战事一样是没有答案的 格劳少校明白自己无法终止这场荒谬不义的战争 出于某种我也无法解释的理由 他也无法做到像卡伦伯格将军和他的同僚们一样为阻止这场战争谋杀更多人而去进行一场新的谋杀 他就像佛教故事中的慈悲的僧人 只能尽自己之力主持身边小人物的正义 我猜也正是他堂吉诃德式的执着而并不仅是配合释放了三名抵抗运动成员赢得了探长的尊敬 难怪奥马沙里夫老爷爷在6,70年代的英美影坛独当一面 身为一个阿拉伯人 不管是俄国医生还是奥匈皇储样样玩转 他把克劳少校德军华沙占领军情报军官演得惟妙惟肖 因为嘴上的鬍须剃光要不是招牌性的鹰勾鼻刚开头我甚至没认出这就是阿拉伯劳伦斯里的沙漠骑士阿里
配乐是本片的最大亮点,将一个叙述不够惊悚的悬疑片本应该表现的氛围营造的不错;两位《阿拉伯的劳伦斯》男星也自然是演技非凡。可惜的是,导演的功力不够,将“瓦尔基里”行动与3起妓女谋杀案的连接做的非常生硬,最后半小时之前,节奏失衡,没能成就一部经典。
拍了很多细枝末节,不乏味还节奏感很好。一个在战争中杀人如麻的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他只是因为战争罪坐牢十几年,却因为被发现谋杀了两个妓女被迫自杀。难道说有目的谋杀个人会比在战争中屠杀大量百姓更加罪恶吗?
性变态在人们心中比在战争中进行屠杀更加罪恶吗?
最讽刺的是奥马尔的角色,他竟然连元首是否遇刺都不关心了,在历史可能的转折点上还在一个劲打探案子的线索。本片虽然讲得是德国人的事但是充满了美国人的不屑和幽默感,谁关心历史?我只在乎真相!
看了30分钟才意识到这是Peter O'Toole和Omar Sharif的又一次合作 Christopher Plummer爷爷还客串了一下隆美尔 颜控很满足 哪怕觉得剧本稍逊
FHDY台;觉得一帮人顶着英国腔来演德国人的冷峻、精明、利落还只是体现了点皮毛,不过故事主题强调战争关系较小,主要是对人性的反思,这种事情确实在各个国家都会发生,在我国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最高将领的话语就是圣旨吗?就一定是绝对的正确?他就不会犯错?他毕竟不是上帝,是人;穿插刺杀希特勒
对战争与人的反思有,但是比较浅,结构有点乱,外加影片整体头重脚轻,收尾收的不太好。奥图尔的角色为什么一会儿是国防军将军一会儿又变成了党卫军?他演戏有种很奇怪的神经质以及紧绷感,看了他三个片都有这样的感觉。
在戰場上殲敵無數會被授勛歌頌,是一種榮耀;但在戰場外的行兇,只要是殺了一個人,就是謀殺罪。後段暗殺希特勒的事件對比妓女謀殺案的偵辦,不但感受到強烈的反差,甚至帶有某種諷刺味道,實際上卻是完成了整個故事的流暢度及合理性,沒有希特勒事件還真不行。一流編導、一流製作、一流演員!
撇开各国演员演德军故事的违和感的话还挺好看,从性变态谋杀案起步,中段格局陡然变大,如果战争让大规模谋杀获得嘉奖,那么至少让正义君临于小规模谋杀犯身上。奥图尔演这个变态真是,老让人觉得这位将军是不是深柜太久才扭曲...Omar剃掉胡子帅炸天,难以相认!(可惜他俩对手戏很少)
阿拉伯的劳伦斯之后黑白双帅的再聚首么。。这一片远非完美,在片子前部编剧部门可说是漫不经心的,不过难得到了后部,总算把两条线索有效的系到一起。以单纯人道主义/个人价值攻打纳粹的电影,少见拍得如此有力。只是,相比指挥家的故事那样直接道来,这种复调式的对照论述需要观众自己归纳才有结论
虽然片子挺长不过越看越有味道,在战争这个大罪恶之下的刑事犯罪是不是就可以无视呢,本片中的上校告诉你,绝对不是,犯罪就是犯罪杀人就是杀人,同样都要为此付出代价。李维克在二战时期曾经为美军服务,当二战结束二十多年后他拍摄的本片或多或少也是他对二战的反思吧。PS奥图尔的变态扮相还真是拽。
老实说这部电影的视点有点诡异,战争、悬疑、惊悚都用来定义这部电影的类型都过于片面,冷酷无情的杀人凶手和执着地追求公正的军官、战前与战后,Peter O'Toole那僵硬的病态面容真可怕……
在看过特技演员和统治阶级之后,奥图成了我选片时品质的保证,尽管这片看过有点小失望。和同类二战题材相比,它比不上柏林艳史的举重若轻,blue max的整饬恢宏,指挥家的不妥协。坦兹将军这个焚城如弹烟灰般的纳粹狂魔,找维斯康帝的小情儿来演,比奥图更合适。他太敏感,面筋抽搐也救不了他。
将军和少校是好CP
奥玛沙里夫非常赞,当然更赞的是彼得奥图尔,剧本其实只有8分,但是还是很赞
①温文尔雅,却又杀人如麻,神经质版的菊与刀②与梵高自画像对视,仿佛灵魂被吸入画中,身体震颤,表情抽搐③格劳少校执着于司法正义,但在纳粹的疯狂之中殉道就是必然的④片子平缓,但引人入胜
很好的故事,但拍得过于冗长,无关的细枝末节太多,相关的细节却刻画地不深入不形象。
就算全世界都在崩塌,無名妓女也不能白白被殺。以前關注點常會落在下墜的人為何下墜,現在更感興趣的是:那緊緊抓住一根側枝一片頁岩的人啊,是怎樣做到孤懸崖上又如履平地的?《將軍之夜》
回味无尽
国配。when a man is silent, it's because he's shy or because he has suffered, 忒讽刺,纳粹军官不关心政治倒钟情谋杀案,纳粹将军坐牢后释放却因个人谋杀妓女而自杀,战争中杀人难道就不算谋杀,女武神行动失败导致凶手逍遥法外,而天不藏奸,正义会迟到却不该缺席,英国人讲英语演德国人略诡异,一开始悬念设置颇有趣,可受害者德国间谍身份竟然只是巧合,还以为会跟女武神行动挂钩,整体略冗长,重心不稳,战后美占区洗白纳粹高官吸收进政府系统,前纳粹成员甚至可以公开聚会,
中了这对儿黑白双煞的毒·····彼得·奥图版的变态好可怕···软萌的劳伦斯毫无踪影,沙里夫阿里的影子却若隐若现·······
作为一部老式的悬疑惊悚片,化妆、服装、道具、布景等等一切细节都非常考究,看的实在舒服 奥图尔演技不是盖的,眉毛还会跳动。。沙里夫是真的帅。。乔安娜佩蒂超美,堪比斯特法尼亚桑德雷莉
前半段乍看就是个半吊子悬疑片,但实际影片重心还是落在疯狂的凶手和捕头的角色塑造上,同时完美带出华沙巴黎风物背景穿插战时战后时代变迁。台词精妙配乐完美。四星到四星半。列入可堪细品回味的老电影一类。
多行不义必自毙。坦茨将军嗜杀成性,在暗杀希特勒期间,他被安排休假,但他杀死妓女,最后在1965年由一等兵目击者的指正下,他暴露了,自杀。战争的残酷,个人的野心,最后逃不过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