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2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3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4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5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6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3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4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5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6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7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8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19 朝花夕誓(日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8:41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伊奥鲁夫的城市中,在这里出生的人们拥有无限的寿命,外表却会定格在15岁的模样,玛奇亚(石见舞菜香 配音)就是这样一个土生土长的伊奥鲁夫少女。一天,为了抢夺永生之血,梅萨蒂军乘坐着古代神兽对伊奥鲁夫发动了空袭,造成了惨重的损失,玛奇亚的好友蕾莉亚(茅野爱衣 配音)被掠走了,和蕾莉亚一起失踪的,还有玛奇亚暗恋的少年克里姆(梶裕贵 配音)。

长篇影评

1 ) 学会没有悲伤的离别,笑对美好的人生

听说上海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动画《朝花夕誓》上院线了,在众贺岁档影片中也算独树一帜,又是我比较喜欢的日本少女漫,所以决定去看一下点映。像我这样80年代生人,对日本漫画是有情结的,我们小时候基本都是看日本动漫长大,比如《圣斗士星矢》、《魔神坛斗士》等等,但因为我是个女孩,其实更偏爱少女漫的类型,比如《花仙子》这样的。

记得在我高中时代,那时候很流行漫画屋,可以看漫画又可以喝饮料,还有一个个小包房,在那里呆一整天都不会觉得腻,看不完还可以借回家继续看,日本漫画几乎成了我四年高中生涯中惟一聊以慰藉的东西,可惜,这样的漫画屋在上海几乎绝迹了,究其原因,可能是时代的产物吧!2014年的时候我去台湾,发现台北还有好多这样的漫画屋,已经发展到还可以上网打游戏了,看着书架上整排整排的漫画,真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怀旧感。

《朝花夕誓》海报

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但少女漫依然是我心中不变的“初恋”。少女漫的设定要放在大陆来说,其实都有点狗血,但是在日漫里,这种“狗血”可以变的顺理成章,甚至欲罢不能。就拿《朝花夕誓》的设定来讲吧,一个永远不老的种族受到外来者的侵略,稀里糊涂下捡到一个孩子并养育了他,孩子一天天长大,但“妈妈”却永葆青春。终于,这种关系无法再维系下去,因为在凡人的世界里有生老病死,而在永远不老的种族里,面临的却是不断失去和一次次的离别。

美好的童年

《朝花夕誓》想讲的东西很多,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是“学会长大”,就像生性胆小的玛奇亚得学会做一个母亲;热爱自由的雷莉亚得学会放手;深爱着雷莉亚的克里姆得学会如何去爱;艾瑞尔得学会如何独立生活并且做一个父亲。这几个主要人物都面临着人生的难题和选择。我们这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但是在失去的同时你也在得到,而这些得到也成就了今天的你,就像玛奇亚对雷莉亚说的:“没关系,你是绝对不会忘记的。”“世界那么美,叫我如何能够忘怀。”而所有这些美好的回忆会让你变得更加强大,因为这就是爱的力量,而永远不老的“离别一族”也会找到并不悲伤的离别。这些与一个个个体之间产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会被写进他们的“昔日织”里面。

“离别一族”的家园

《朝花夕誓》中的“离别一族”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能力,他们不但可以长生不老,容颜不改,就像金庸笔下的“天山童姥”,还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布,而这种“昔日织”就像摩斯密码一样,可以将心事与密语写在上面,只有“离别一族”可以读懂,他们通过织布来沟通,也通过织布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在玛奇亚收养艾瑞尔之后,就教给他这种独一无二的本领,而年幼的艾瑞尔在一块布上织出了“妈妈”的意思,这份礼物玛奇亚一直珍藏着,哪怕在艾瑞尔成年之后离家出走、当兵成家,她也没有舍得丢掉这份回忆。对玛奇亚来说,这块布承载着母子二人的爱和情意。看到这里,不仅泪奔,因为我想到我的外婆,小时候我是外婆带我长大的,一直到幼儿园我才跟妈妈来到城里生活,而在我临走的时候,外婆拿着一篮子玩具让我常回来看看,玩具她会一直保留着。这块“昔日织”让我想到了外婆给我做的玩具,想到了我自己的童年。

盖着“昔日织”的艾瑞尔

虽然这部电影里的设定是“母亲永远不老,儿子逐渐老去,但是孩子一天天长大,拥有自己的生活,父母不再是自己唯一牵挂的人”这个普世情感却是很打动人的,相信做过母亲的人都深有体会。虽然我自己还未做母亲,但是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全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会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开始意识到外面的世界,母亲便不再是他的全部,而作为一个母亲,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放手”,这何尝不是一种“别离”,不是一种痛。孩子长大了,不再抱你也不再和你亲昵,转而替代的是疏离和叛逆,作为母亲,何尝不在心里流泪。而“母亲,是不可以流泪的”,电影中的这句台词写得太一针见血,我就从未见过我妈妈哭,哪怕生活再艰辛再难,她都不会在孩子面前哭泣。

握住玛奇亚的小手
捡到孩子的玛奇亚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离别一族”虽然拥有了世人羡慕的“长生不老”的基因,但事实上,他们很孤独,就像被诅咒了一样,一旦爱上一个人,就将孤身一人,其实说的是“如何面对失去”,当自己永远不老,身边的人都慢慢老去甚至死亡,如何笑着说“再见”。这部电影的时间线拉的很长,涵盖了艾瑞尔的一生,当看上去依旧是少女的玛奇亚去看望即将离世的艾瑞尔的时候,她在他额头上亲亲一吻,就像小时候那样,他还是她的孩子,而她依旧是他的母亲,他会照例说一句“你回来啦!”而她会说“路上当心哦,记得回来吃饭。”其实,他们都没有老,回忆永远停留在那一刻。

作为女性编导,我很能理解女性的节奏和逻辑性,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注重细节和感觉,所以在那些跳跃的段落里和长长的时间线里,唯一不变的是两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朝花夕誓》唯美的画风,精良的制作以及所传递出的人世间的“爱”值得在大荧幕上感受一回。

这个画面太美
夕阳,太美

2 ) 真正的孤独,不是失去外物,而是失去内心的一切

一个人怎样才算孤独呢?是《心灵想要大声呼喊》那种无法说出自己心声的那种隔离感?还是《未闻花名》那种不可见的无助感?又或是《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那种打个时间差造成的孤立感?

这些都算不上,因为这都只是一时的孤独,都有尽头,都有终点,也都有解决办法。无论主动也好,被动也罢,这些都能有一个鲜明的终点。那么,如果要突出孤独的主题,只要去掉这个终点,给人物以漫长的寿命,就能很好地来描绘这个主题了,而这正是这样的一个漫长寿命之人的人生物语。

玛奇亚——离别并非痛苦,只要留在心中便不孤独

伊欧夫人有着数百年的寿命,因为这长久的寿命而被称为 “离别的一族” ,所以他们远离世人,过着与世无争,用织布来倾诉自己在漫长时光中那平淡生活的一切和自己的情感,是一个孤独的种族。

对于这个族群,有着这样一个铁律,那就是不能去外面的世界。一旦出去的话,不论遇到什么邂逅,决不能爱上别人,一旦爱上,就会真的变成孤独的人。

是的,如果不想失去他人而孤独,那么从一开始就不拥有,这样也就不会失去了。这是一种胆小的做法,也确确实实能避免失去,但这样真的好吗?所以,主角玛奇亚带着我们去验证了这个问题。

在这个寿命漫长的孤独种族中,玛奇亚作为一个没有双亲的人甚至从一开始就是孤独的。尽管过着平稳安定的生活,尽管也有自己的朋友并十分开心,但每每看到别人和父母欢笑的时刻,都会由衷地生起一股孤身一人的寂寞感。

只是,在这本就孤立环境中孤独的玛奇亚却连这唯一的家园也失去了。对于这个内心本就没有支撑,却又失去家园,失去朋友,失去一切外物但又拥有漫长寿命的玛奇亚来说,死或许才是真正的解脱。但在这绝望之际,她发现一个婴儿。看到伟大母爱的她不禁从内心生出对母亲的敬仰,也决心要抚养这个婴儿成人。

这一刻,玛奇亚找到了内心的支柱,这个婴儿成了自己的希比欧(家园),与此同时,却也打破了不能爱上别人的铁律。玛奇亚爱上了别人,这种爱的力量是超越友情和爱情的亲情,是作为母亲这种对于本就是孤儿的她来说十分强力的爱。

“不论遇到什么邂逅,决不能爱上别人,一旦爱上,就会真的变成孤独的人。”

族群的铁律被巴罗再次提醒,但此时的本就孤独的玛奇亚遇到了这个孤独的婴儿,作为自己的救赎,她依旧坚持自己想法。

这个时候的玛奇亚才15岁,她并不理解这句话的道理,只是在此刻空无一切的内心中生发了一个信念,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动力。

但寿命漫长的玛奇亚终究会有面临这句话的时刻。她第一次真正面临这句话的痛苦是在兰格家的狗死去的时候,尽管她从一开始就知道,但亲眼看着自己所爱的人死去,仍旧抑制不住的悲伤起来。但看着自己亲手养大,已经变重的艾瑞尔,母亲的职责涌上心头,让她能更加坚强地面对以后的失去。

所以,尽管生活困难,母子也曾出现过矛盾,甚至因为自己的关系居无定所,两人的关系也不能言明,但这些玛奇亚都不在乎,她满心只有艾瑞尔的事,这虽然让那些痛苦的日子变得不那么难熬,但也让她拒绝了回归同伴的怀抱,甚至是兰格的告白,自己将自己孤立起来。

虽然玛奇亚自己倒是能看开,但这种关系对于艾瑞尔来说却是残酷的,已经成人的他深感自己的无力,借口当兵逃离了母亲玛奇亚。玛奇亚虽然不舍,但尊重艾瑞尔的想法,也接受他的出走,虽然坚定母亲信念后绝对不哭的自己在此刻哭成了泪人。

这是玛奇亚第一次“失去”爱的人,但这种失去没有死亡那么绝对,并且是自己主观选择造成的,所以相对缓和,而且有艾瑞尔给自己织的布中倾诉的感情,这也让玛奇亚可以时不时拿出回忆,以解心头的寂寞,并让自己在孤独中迷失自我时,每每想起艾瑞尔都能找回自己。

在这一次相对缓和的失去中,虽然玛奇亚再一次失去“外物”,但内心有所依靠的她已经不再是当初失去家园时那个绝望的自己。所以,尽管此刻的玛奇亚面临软禁的窘境,但也没有丧失希望,依旧认真地活着。

因为有了这样的过渡,那个曾经视艾瑞尔为一切的玛奇亚也得以审视自己,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审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因此,坚定信念拯救同伴蕾莉亚后,尽管在战场上重逢了艾瑞尔,她也义无反顾地跑向自己应去的地方。

但是,此时的玛奇亚只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她并没有放下艾瑞尔。

在帮助迪塔接生后,玛奇亚明白自己终究不是母亲,艾瑞尔也只是自己在失去家园后找到的新的“家园”,以此来代替自己原本的希比欧。大彻大悟的她找到艾瑞尔,告诉他真正的母亲当初是如何保护他的,并告知他正是因为有他这个“希比欧”的存在,才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实现了与他和自己的和解。即便艾瑞尔对自己叫出了母亲做以挽留,她也只是报以微笑。

这一次的审视后玛奇亚才算是真正意义上地放下了艾瑞尔,也是她第一次主动对艾瑞尔的放手。玛奇亚已经明白,只要内心有所支撑,就算失去外物,自己也不会孤独。虽是“离别一组”,但自己并没有失去什么,离别也并非痛苦。

多年后,玛奇亚找到垂垂老矣的艾瑞尔,在目睹他的死亡后,这一次是真正的离别了。玛奇亚回忆着自己和他曾经的点点滴滴,虽然再次嚎啕大哭,却也由衷地感慨“爱一个人真好。”

“出发了,为了迎向新的离别。”离别一族并不孤独,尽管自己寿命漫长,会经历很多离别,但只要对方还在自己的心中,离别也并非痛苦。而相比一开始就不曾拥有而让自己漫长的寿命中充斥着单调和重复,这种酸甜苦辣尝尽的生命才多彩斑斓。

蕾莉亚——内心的空洞才是真正的孤独

以上,单独从玛奇亚的视角看,对于如何处理漫长生命中的孤独已经有了很好的处理,虽然平淡,倒也算不上差。但这样的话就无法证明孤独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力量了,战胜这种力量需要多大的能量,更别提冈妈本身可是对这有深深体会的。所以,也就有了蕾莉亚这样一个镜像角色来对比。

蕾莉亚是一个热情奔放,自由洒脱而又倔强好胜的人,在被俘虏后面对能够飞天的龙也曾嘲笑过他们是胆小鬼,不敢飞离这里,终将会饱受思念的煎熬死去(也是在对自己说的)。这是她面对孤独的第一个阶段,反抗,却又力不从心,强烈地抗拒着造成自己孤独的事物,却又无法反抗。

作为和玛奇亚一样失去家园,失去一切的蕾莉亚,她没有幸运地遇到一个同样失去一切的人获得救赎,在自己的心中重新树立起一个如同家园希比欧的新的存在。这样的她此刻不仅失去外物的一切,内心也破碎不堪,只能在囚禁自己的牢笼中一处和家园相似的建筑物旁寻找安慰。即便倔强好胜又喜好自由的蕾莉亚在孤独的侵蚀下也逐渐迷失自我,不仅区服于作为一个笼中鸟,也甘愿成为一个代孕工具。

在自己的恋人克里姆和玛奇亚的第一次营救中,蕾莉亚已经逃脱,可她却因为自己已经怀孕而没脸见曾经的恋人。明明能够逃离,明明能够重获自己,可蕾莉亚因为羞于见人而将自己孤立,再度回到那个囚禁自己的牢笼。这是她面对孤独的第二个阶段,虽然能逃离目前物理上隔离造成的孤独,但想到以后归回同伴时自己已经愧对恋人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孤独,蕾莉亚选择了退缩,退回了那个物理上的牢笼。

蕾莉亚的彻底崩坏是在恋人克里姆的第二次营救中,目睹最后的同伴和恋人的死亡后,蕾莉亚连最后的希望也失去了,并且还算自己一手造成的。这是她面对孤独的第三个阶段,此时的她内心已经化为空洞,黑化之下甚至希望能抓回好友玛奇亚来疏导自己的孤独,甚至是浓妆艳抹,以此希望那个名义上的丈夫能碰自己。为了排解寂寞,蕾莉亚甚至无所谓任何疯狂的举动,只为能让自己获得一点点救赎。

当然,这一点点救赎也是有的,那就是蕾莉亚的女儿。虽然无法接触,但至少还有一个女儿作为幻想的存在,支撑着这个内心早已空洞,被孤独逼疯的蕾莉亚。

和玛奇亚满脑子艾瑞尔而活下去一样,蕾莉亚也只能满脑子想着女儿的事,以此让自己有事可做,让自己不那么孤独。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儿也成了蕾莉亚的支柱,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动力。在遇到曾经的恋人来拯救自己的时候,蕾莉亚不是惊讶于对方没有死去,也不是觉得自己愧对于他,更不是想逃离这里。此刻的蕾莉亚只是迫切地想见一见自己的女儿,看一眼支撑自己度过这痛苦时光的女儿,看看这个让自己勉强活下来的动力。

这个女儿作为蕾莉亚内心的支撑帮她度过了痛苦的岁月,但也因此束缚她,让她最终没有选择逃离,甚至再度拒绝自己曾经的恋人克里姆给予的逃脱帮助,并在明知彻底伤透他的情况下依旧眼看着克里姆走向死亡而不选择帮助他。

这就是蕾莉亚这个镜像角色的作用,一个曾经如此多彩的女孩在孤独的侵蚀下变成如今的病态,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希望丢弃太多,并一次次把自己推向火坑。而虐弱但小的玛奇亚却因为有一个好的心理支撑跨过艰苦的岁月逐渐变得坚强可靠。

在最后,蕾莉亚终于见到那个让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梅多梅尔,可不仅自己对她一无所知,她也对自己一无所知,自己至始至终追逐的都是一个幻影的存在。

一句来自女儿的“你是谁”让蕾莉亚彻底醒悟,那个心中的女儿彻底死亡,也由此解放了束缚着蕾莉亚的枷锁,获得内心的自由。蕾莉亚没有如自己所希望的去抱紧女儿,而是和自己的这份执念和解,接受自己的孤独,接受自己被孤独压迫下的不堪。倔强的她把自己曾经最好的一面告诉女儿,也终于做回自己,并勇敢地迈开步子,奔向好友玛奇亚。(克里姆你冤啊!这么多年都等过来了,再等她醒悟不就好了。)

不过,蕾莉亚这个人物刻画不多,有的只是片段,甚至人物动机在各个时期都十分割裂,变化的过程完全省略的,造成观众对这个角色的行为变化感觉莫名其妙,没有玛奇亚成长变化那么平和。虽然很多地方逻辑不通,甚至感觉有点迷,但作为和玛奇亚成长转变的对比,也充分证明了同样的孤独之人在获得内心的依托后和内心绝望的人生差别有多大。

孤独的力量十分可怕,它能硬生生地把一个热血漫的主角(蕾莉亚)差点搞成反派病娇,也能让人在获得内心依托后即便是女配角色(玛奇亚),也能变得坚强可靠。两方对比,既凸显了真正的孤独的力量,也显示了内心有所依托之人能有多大的力量。

克里姆——爱上一个人,就会真的变成孤独的人

最后谈一谈克里姆吧!真是苦逼的娃子,他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和蕾莉亚+玛奇亚来做对比的。相对于两个女性角色打破族规而因为新的邂逅而获得继续走下去的力量,他是坚守族规,却也因为爱上一个人而变成真正的孤独之人,是最惨的,也是最讽刺的。

蕾莉亚和玛奇亚都是失去一切后把注意力转到新的地方,虽然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她们都通过自己获得了新的东西,并将之视为自己内心的支柱,由此展开了新的邂逅,开启新的人生。

克里姆不同,他谨遵族规,尽管在外奔波必然有所邂逅,但他始终都划清界限,心中想的只有蕾莉亚,希望能够回到从前的日子。虽然他在物理上失去了蕾莉亚,但蕾莉亚仍旧是他心中的支柱,支撑着他在真正意义的孤身一人的生活中坚持下去(没有所谓的儿女和同伴),忍受这痛苦的一切并想尽办法拯救自己的恋人蕾莉亚。

这种想法其实并不错,也不能说克里姆不成熟,不成长,只能说克里姆的格局还局限在以前的希比欧。他的内心支柱蕾莉亚也自始至终都活着,所以他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失去,也就谈不上寻找新的内心支柱了。所以克里姆并没有真切关注过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不同,尽管他可能是对这个世界接触的最深的人。

因为心中的信念从未变动,所以克里姆不像蕾莉亚和玛奇亚,都因经历过真正的绝望而不得不开启新的人生,也造成了只有他还保持着和当初一样的状态。

但是,爱上一个人,就会真的变成孤独的人。在故乡希比欧不存在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都长寿,是真的不会失去,但因为蕾莉亚和玛奇亚已经走向了新的人生,有了新的内心支柱而和他产生差异,造成心理上的隔阂,所以在克里姆终于解救蕾莉亚时,却因为得不到她的心而真正失去蕾莉亚。

再被蕾莉亚拒绝的那一刻,克里姆真正失去了一切。自己曾经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一厢情愿,自己所追逐的恋人也早已不是心中的模样。内心支柱轰然倒塌的克里姆看着眼前的一切,绝望的他无法或巧合(玛奇亚),或被动(蕾莉亚)的获得新的内心支撑,唯有绝望地赴死来摆脱这一切。

恩,其实挺像《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逐着自己记忆中的爱人,却不知对方早已改变。可盖茨比是怀着希望死去的,至少也算幸福吧! 克里姆却体验到了真正的绝望,明明自己只是想回到从前单纯快乐的日子,却到死也不明白两人为什么会改变(其实只是两人有了新的追求),只能含恨而终,死不瞑目,甚至得不到一丝蕾莉亚的怜悯。

相对于蕾莉亚和玛奇亚两人虽然爱上别人,但却没有变成孤独之人,克里姆身体力行了什么叫爱上就会孤独。因为失去不仅仅存在于物理上,即便能够拥有同样漫长的岁月,心理产生也分歧也意味着失去。

至此,故事结构上因这几个角色的互为对比达到完美,十分工整,也让这个命题显得更加可信。只是可怜了我们的克里姆,被ntr也就算了,喜当爹的资格都没有,甚至在爱人蕾莉亚面前中枪倒地也得不到她扶一下的资格,只能怀着孤独和困惑赴死,真是相当惨了,可见舔狗是没有好下场的。

3 ) 你是我的“希比奥尔”

影视作品中,充当“见证者”角色的通常是老者。因为年龄代表时间沉积的厚度,在世上存活越久,就越多地参与到世界的动荡起伏中。《朝花夕誓》把人的寿命拉长了成百上千倍,创造出长生不老的伊奥鲁夫族,让其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沧海桑田的见证者。

伊奥鲁夫族生活在世外桃源,擅长纺织,他们以记忆为线,情感为梭,织出一种名为“希比奥尔”的布帛。希比奥尔不仅是精美绝伦的纺织品,更是伊奥鲁夫人的日记和历史书,承载了他们漫长的一生。在影片中,希比奥尔则是最重要的道具,出现在每一处重要的情节点,充当了主题的象征物,叙述的节拍器。

因为寿命恒久,伊奥鲁夫族见证了许多天赋异禀的种族从辉煌到陨落的过程,因此又被称为“离别一族”。他们就像立足于时间河流中的大树,看着万事万物从身边流走。在这种设定之下,《朝花夕誓》的故事仿佛一卷希比奥尔,架构庞大,人物关系如丝线交错,角色故事线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这句老生常谈,在电影中以一种庞杂壮丽的方式被展现出来。

或许寿命的长短决定了种族的命运。蝼蚁一生劳碌,分秒必争;人类满足生存需求之余,对虚度光阴充满了恐惧感;而虚构作品中拥有永生属性的物种,则难免陷入孤独落寞之中。当十五岁的伊奥鲁夫少女玛奇亚收养了人类男婴后,“两个生命频率截然不同的种族如何共命运”成了比“少女如何抚养男孩长大”更令人揪心的难题。

从嗷嗷待哺的艾瑞尔抓住玛奇亚手指的瞬间起,故事就难免一种悲情的宿命感。除非孩子夭折,人类父母总是会先子女一步离开。而玛奇亚,注定在拥有艾瑞尔完整的一生后,再眼睁睁地看着他走向衰老和死亡。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先为玛奇亚彩排了这个结果,那只名叫奥诺拉的老狗去世了,兰格兄弟将它埋葬,在幼年时学习了生命与死亡。狗的一生只有十年,人之与狗,不就是伊奥鲁夫人之于人类吗。

艾瑞尔在玛奇亚的照顾下,渐渐长成了少年,而玛奇亚此时仍是十五岁少女的模样。影片至此并未回避一个尴尬的问题——没有血缘且外表年龄相似的男女,该如何定义彼此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家是母子,对外宣称姐弟,外人则以为他们是私奔的情侣。进入青春期的艾瑞尔也开始对这段非正常关系心生逃避,不再称呼玛奇亚为“妈妈”,并赌气说“我从未把你当母亲看待”。

在经历了心碎的争吵后,玛奇亚和艾瑞尔生活开始分岔,成为两条偶尔相交的道路。艾瑞尔成为一名士兵,保卫王国;玛奇亚接受了儿子离开的事实,准备去另一个地方开始新生活,却被突然出现的族人克里姆掳走,因“不能脱离族人的命运独自幸福”这样荒唐的理由被关押在地窖中。

数年分别之后,玛奇亚终于在战乱中与艾瑞尔重逢。此时的艾瑞尔,已经和青梅竹马的蒂塔结婚,并即将成为一名父亲。一系列阴差阳错间,玛奇亚在炮火声中亲手接生了艾瑞尔的女儿——自己的孙女。至此,不难看出,《朝花夕誓》影片文本可提取的主题,几乎都是成对出现的,如死亡与生命,失去与获得,离别与相遇,遗忘与铭记。而这一切,因为长寿与短命的鲜明对照,都变得更为深沉和厚重。

玛奇亚安置好蒂塔和新生儿,又赶去照顾受伤的艾瑞尔,就像多年前照顾小婴儿那样。她依然容貌如初,而艾瑞尔的外表已然像她的长辈了。经历了这一切,她不再像从前那样渴望艾瑞尔永不长大,留在自己身边。她坦然转身离开,让艾瑞尔走自己的人生道路。艾瑞尔望着她的背影,终于又喊出了“妈妈”,这一声呼唤,是对玛奇亚的慰藉,也是对自己过去与未来人生的笃定。

影片中的另一段亲子关系与玛奇亚母子形成了微妙对照。伊奥鲁夫族的蕾莉亚,被迫嫁给梅扎特王子并生下女儿梅德梅尔,之后被监禁数年,不得与女儿相认。以为恋人克里姆已死的她,靠着对女儿近乎偏执的思念,撑过了孤独无依的岁月。孩子在乱世之中,总是会被赋予更特别的意义。艾瑞尔之于玛奇亚,是孤苦岁月的陪伴;梅德梅尔之于蕾莉亚,是被囚禁日子中的精神支柱;而艾瑞尔的孩子,则象征着轮回,短命的人类得以通过繁衍和传承实现永生。

混乱之中,王子和国王丢下臣民逃跑了。蕾莉亚终于见到了梅德梅尔。在这个梦寐以求的时刻,她没有带着女儿远走他乡另谋生路,甚至没有上前紧紧相拥,她踢掉高跟鞋,几乎没有犹豫地纵身跃向大海。还来不及眨眼,巨龙腾空,玛奇亚和蕾莉亚现身龙背之上。世间最后的古龙,载着最后的两名伊奥鲁夫少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重见天日的那一刻,蕾莉亚立刻意识到,自由才是自己真正的向往,而被迫诞下的女儿,不过是噩梦中的一缕微光。现在噩梦醒了,执念消散,她想要更自由的、没有羁绊的一生。“再见了,梅德梅尔。我会在漫长的岁月中把一切忘掉。”

蕾莉亚选择忘掉自己的孩子,玛奇亚则选择永远铭记艾瑞尔。平静的岁月迅速流逝,玛奇亚再次出现时,仍貌如少女,而艾瑞尔已经是气若游丝的老人。她年轻娇嫩的双手握住儿子布满老年斑的手,静静地目送他离世。随后她走出房间,在蓝天白云下,在生机勃勃的草地上,用尽全力大哭了一场。悲伤,不舍,却也没有遗憾。她知道只要她还活着,艾瑞尔就会和她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正如她送走艾瑞尔时所说:“你是我的希比奥尔。”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的小女孩——艾瑞尔的外孙女,外貌酷似幼年的艾瑞尔;艾瑞尔的房子附近又出现了一条酷似奥诺拉的狗。一切都和过去不一样了,然而一切又和过去那么相像。时光奔腾,生生不息。生命虽有限,人在世上存在过的证据却可以恒久留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当我们同另一个人产生关联,总会在他的生命轨迹中留下痕迹。这些痕迹或深或浅,但放到一起,就能拼凑出我们斑斓的一生。那些带着我们的痕迹在世上生活的人,不就是我们的一段“希比奥尔”吗。

因为时间和地域跨度大,《朝花夕誓》充满了史诗感,但剧情上仍留下了很多值得想象的空白。如艾瑞尔如何与蒂塔重逢并组建家庭,玛奇亚如何度过地窖中的那些年,那个总是突然出现在玛奇亚面前的混血儿又有怎样的身世,骑士又是如何在默默保护着蕾莉亚给自己赎罪……期待未来会有续集或TV版,来解释这些迷人的悬念。

4 ) 互相交织而成为布

首发于「MOViE木卫」 公众号:moviesss

并不知道人称“冈妈”的冈田麿里,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格套路。

但《朝花夕誓》把女主人公设定为15岁的金色长发少女(目测年龄),那么,这就限定了观众必须以15岁的怀春少女风格,轻微玛丽苏去看待整部电影。

结果,灾变开始,观众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魔法少女想当妈。原来这不是爱情向的电影,而是亲情向的哭哭啼啼,眼泪洒落风中,蒲公英起舞。

细想之下,当妈的女主,是个很奇怪的存在。她的实际年龄,应该并非15岁,可是,她之后表现出来的懵懂,不问世事,又完全只有15岁。

织布

1

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懂,反正,我是不知道,这副标题什么意思。

甚至,《朝花夕誓》这名字,除了好听,朗朗上口以外(感谢鲁迅先生),我也摸不清,它是什么意思。

山谷

全篇充斥着一堆莫名其妙的设定,譬如女主是不老族,该族活在古希腊风格的一个山谷里,人人会织布。

然后就是这个织布设定,什么经线、纬线啊,大概就是会织布就不会老也不会死。布上面,有你一生的信息,OK,很仙有没有。

故事开始后,你慢慢就发现,原来在哪织布都是可以的。织布也用来传递信息,读懂对方内心,往复书简。

所以,该族人,其实是很好的情报人员?!只要看块布,有读心术?反正从头到尾,织布族除了不会老以外,真的啥特异才能都没有。

好可怜,难怪会飞来横祸。

围绕这个织布族,电影还有劈头盖脸就来的什么飞行族、黎明歌唱的那些族都灭亡了,只剩下我族(以及巨龙?)等等。那么,那个黎明唱歌的,除了听上去很美以外,到底是干嘛的。我不懂。

这些无头无尾的设定,也好似电影处理支线的方法,支离破碎,随心所欲,像那位女主找了半夜的长老,后来就不见了。还以为她能提炼一些金句,或者扭变下故事走向。

巨龙

抢婚线索,续得有气无力。与织布族公主相好的小哥,完全沦为被扭曲的,可憎棋子。总而言之,这条副线相当可怕,好像只为了结尾美美的一跃,

“跳下去!”

“飞起来!”

骑在银龙的背上……

还有那座主城,一会大炼钢铁的工业革命风,一会又奥匈城堡风,看得我迷糊。几个王国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最后攻打前夕的处理,简直是潦草到不行,视角混乱。

2

这部电影到底要讲什么?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或者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熟读《西游记》之类故事的,你一定听过这些。神仙那么快活,当然觉得时间过得快。做鬼的很痛苦,所以有时间的存在,就是折磨。

《朝花夕誓》有相对用心的地方,就是发现婴儿,并决定以母亲身份喂养后,他们在中世界田园牧歌的环境中,达成了母与子的关系。孩子学习如何成为孩子,母亲学习如何成为母亲。

当妈

尽管这给人一种相当强硬的收养和养成心理,可是,随着境况变动,当孩子长大,他们之间不再以陪伴形式出现后,关系发生了扭变。

母亲觉得自己不是母亲,儿子呢,不希望自己永远是被保护的那个儿子。

这一部分故事,是《朝花夕誓》最煽情的,让观众落泪的情节点。为了圆这个故事,编导甚至把又一个新生儿的降生,安排在了大战的风头浪尖。这样的平行蒙太奇很紧张,可是,也很俗套。尤其是大呼小叫,新生如死的嚎哭。

与主线母子关系做对照的,本来还有公主那边,被永远隔开的母女关系。血亲事实存在,但没有陪伴的条件,成为了痛苦的折磨。只不过,《朝花夕誓》显然没有什么耐心,去深化这条线。

在母子养成的主线上,《朝花夕誓》其实有个更大的命题,也就是生死。由于织布族不老等同于永生,那么,他们一旦与任何人类产生情感的依恋或羁绊,就会遭受离别之折磨,所以叫别离之族。

这是个很常见的设定,但冈田麿里显然把它搞得美丽、矫情又绕口。同样的,你也得适应那些西洋人的名字,欧洲的画风,虽然在日本动画片里,这几乎是幻想类的标配,代表着日本人脱亚入欧的终极达成。

王城

3

看懂《返老还童》,你就明白这电影了…

我看的场次,电影院一度骚动,前排的我,觉得很刺激(即醉酒失火夜)。

显然,大家无法接受那种关系的变化,居然该说出那种话,迈出不轨那一步——尺度是不是有点大。直到结尾,一次又一次的时间跨越后,电影才流露出来,原来就是个返老还童的设计。

人生大不过生死,关系不外乎陪伴。

好端端,清楚明白的一件事,干嘛要安上我大川井宪次的配乐,全用来上场煽情了呢……

飞起来

《线》 中岛美雪 1. 为什么,我们会相遇而邂逅? 这我们完全不懂为什么; 在什么时候,我们相遇而邂逅?  我们永远也不清楚是在什么时候。 在某处有着、开展下去的, 在远方天空下、两段人生的故事。   纵向的线是你,横向的线是我。 互相交织而成为布。有一天或许会有人, 因为它而感到温暖。 2. 纵向的线是你,横向的线是我, 互相交织而成为布。有一天或许会有谁, 受到它的包覆而不触及到伤痛。 纵向的线是你,横向的线是我, 能和适合自己的线交织, 人们会说真是有缘才能相遇。

说到底,电影要讲的事情,其实美雪阿姨这首歌都写明白了。

互相交织而成为布……受到它的包覆而不触及到伤痛。

这就是爱啊。

冈田麿里又是墨迹又是织布又驯龙高手的,她要说的,要表达,传递给观众的东西,就是“爱”而已。

你肯定觉得她母爱泛滥,恩,大家都这么觉得。

和适合自己的线交织

5 ) 母亲角色与长不大的男人们

这部电影里有意思的细节很多,想到什么就说一下,纯观后感。

先说一下不太满意的地方,整部电影过多使用同一种推动故事的方法,即某某在某地遇到熟人。这个手法里全片一共用了这么些次:

①玛奇亚在盗匪光顾过后的营地里遇到巴罗;②玛奇亚和艾瑞尔坐船时遇上克里姆;③玛奇亚在营救蕾莉亚行动失败后再次遇上巴罗;④玛奇亚和艾瑞尔在钢铁蒸汽城遇上兰格;⑤艾瑞尔遇上蒂塔并结成家室;⑥玛奇亚在战场上遇上艾瑞尔;⑦玛奇亚遇上艾瑞尔的妻子蒂塔。

这些遇见基本是都合的,而且遇见这个情节前后剧情或多或少有些断层,可能是有被删去的前因后果。但剧里过多的使用这一手法,就导致观感上觉得故事有些立不住脚。如果时长再给个半小时来解释一下可能会好很多,不过这样一来总时长就有两小时半了另外一个不太满意的地方是后期剧情速度有如跑火车,又多靠人物独白来表达人物想法,就显得不太精致,尤其是艾瑞尔突然宣言要当一个父亲的剧情,实在唐突感满载。


看完全片最关注的是作为副线的蕾莉亚线,她说自己因为怀有身孕而走不了这一段很有意思,有些观众觉得这是在物化女性,不过我觉得这段其实是展现社会和女性自身对自己设下的枷锁。蕾莉亚说自己有身孕而无法离开,又说自己已经无颜面对克里姆,这里虽然没有详细解释无颜的原因,但观众都能理解,是因为蕾莉亚已经怀有敌人的身孕,“背叛”了自己的恋人克里姆,因此无颜面对。

对于屏幕外的观众来说,蕾莉亚的行为是有些无法理解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即使她已经怀有身孕也可以逃走,没有那么多道义和“妇道”的束缚。但局外人虽然看得清楚事态发展,却也往往无法和局内人共情。套用俗气的比喻来说,此时的蕾莉亚确实是笼里的鸟儿,被关久了,面对打开的笼门也不会选择自由。

而蕾莉亚的蜕变和飞翔,就是整部电影剧情的最高潮,她和自己素未谋面的女儿相认后,纵身一跃跳下了高楼。蕾莉亚说:“我是伊欧夫人蕾莉亚,是个淘气鬼,疯丫头,假小子。而且……是自由身。”这个场景确实是极度有力的,有些人也许不理解为何蕾莉亚在和求而不得的女儿会面之后不是选择爱女儿而是选择自杀,殊不知母亲不是一定要爱女儿。

觉得蕾莉亚要无条件的爱自己女儿,无论是被当成货物一般掳去,还是被强奸,还是被囚禁,还是被强制无法和女儿见面——都必须爱自己的女儿——这才是“妇道”。蕾莉亚的台词里,说自己是伊欧夫人,说自己是自由身,但从没有说自己是梅德梅尔的母亲。她的纵身一跃,是对自己母亲身份的告别,是对自己自由身身份的肯定。鸟儿终究要飞出笼子。

是的,这是蕾莉亚对母亲这一身份给出的答案。


故事里一共有三位母亲,分别是玛奇亚、蕾莉亚和米多。 三个母亲的角色都很有意思,玛奇亚对艾瑞尔的爱确实是母爱,也确实超越了血缘关系,蕾莉亚对梅德梅尔的爱则全靠自己维持,最后告别的场景可以说是异常爽快,米多收养蕾莉亚的行为,虽然没有明确表现但其实也是母爱。

但反观故事里的男性,不得不说除了少数几个男性角色外全都是大猪蹄子,艾瑞尔则是尤其的大猪蹄子。艾瑞尔和蒂塔变成了家室,还成为了父亲,全剧除了三个母亲角色,就只有艾瑞尔这一个父亲角色。而他的表现又如何呢?当蒂塔临盆,而艾瑞尔先是逃避玛奇亚,随后又抛下临盆的妻子去赶赴战场,并且留了这么一句告别的话:“你保护好肚子里的孩子!”

孩子比妻子更重要。

唉,男人啊。

当艾瑞尔在战场上拼杀,而玛奇亚帮助蒂塔分娩时,我是真的看笑了。 男人觉得自己保家卫国就是为自己营造一个家,但当母亲和妻子需要他时他都不在身边。他当初信誓旦旦说自己要保护玛奇亚,但最后离开自己的母亲去参军;后来又信誓旦旦说要保护自己和蒂塔的家,但却抛下了临盆的妻子去保卫王都——而他的加入对于战局可以说是毫无影响。

无论战场是输是赢,他都在妻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离开了她。

如果艾瑞尔选择护着蒂塔到安全的地方,我还真的能敬重他是一个好的丈夫,但他选择了战斗,这在我看来,他依然是没有长大的孩子。有戏言曰男人至死是少年,但这真的不是一种褒扬,我们需要的是成人,而不是囿于成人身躯的孩子。说白了就两个字,巨婴。


竹马克里姆就是纯粹的巨婴了。当蕾莉亚说自己无颜面对克里姆时我心想,如果克里姆真的爱蕾莉亚,他就不会去计较蕾莉亚是否“被玷污”了,因为这并非蕾莉亚的主观意愿。当恋人被强奸,如果你真的爱她,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去安慰她,而不是发泄自己的精神洁癖。看克里姆后来的表现,显然他救蕾莉亚的行为已经变成了一种执念,也绝不愿意承认蕾莉亚的孩子梅德梅尔。最后克里姆的精神洁癖甚至发展到了玛奇亚身上,先是绑架了她(和梅萨蒂干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同),又剪掉她染了色的头发,因为这头发是梅萨蒂人的颜色。

最后克里姆要单方面和蕾莉亚殉情的行为也幼稚至极,伊索尔射伤克里姆后,原本要单方面殉情的克里姆选择了逃跑,他要是给蕾莉亚一个血的拥抱我还敬他是条汉子,但他就这么逃走了。

至于梅萨蒂国军团长伊索尔这个角色,感觉是没有写完,最后被俘虏的场景虽然是一个结局,但并不是人物弧光的收束。巨婴这个词我已经使用了两次,而第三次很适合给伊索尔用。一边绑架蕾莉亚,一边觉得愧疚,一边杀了蕾莉亚的同伴,又一边觉得愧疚,但并不见他做了什么事情。最后他放蕾莉亚自由,与其说是做了什么,不如说是什么都没做。


最后讨论一下结局。对于这个结局其实我是不太满意的,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故事就断在蕾莉亚和玛奇亚乘着巨龙飞向天边,感受是最好的。后面玛奇亚去看望暮年的艾瑞尔,感觉上实在是有点怪怪的。显然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母子关系,后半段也告诉我们子女终究要告别父母,而父母也终究要告别子女。蕾莉亚已经和梅德梅尔告别,玛奇亚和艾瑞尔其实已经告别了两次,她是没有必要也真的……不应该去见证儿子最后的结局,只要知道彼此都活在自己的人生里就够了。

而让故事显得怪怪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我不自觉的把艾瑞尔的临终场景和故事前半段、众人向老狗告别的场景联系起来。伊欧夫人作为生物来说实在太过优越,不会变动的相貌,长久的寿命,传说的种族,伊欧夫人是可以和神联系在一起的存在。黑白老狗对于乡下这个小家庭来说是宠物,也是同伴;玛奇亚和艾瑞尔的关系原本没什么问题,但在人类垂垂老矣满身老人斑的时候,伊欧夫人依然常驻青春,这种对比太过残酷,但残酷点不在人类的死亡,而在人类和狗、伊欧夫人和人类的关系对比上。

再说的直白一点,玛奇亚向暮年的艾瑞尔告别,显得艾瑞尔像玛奇亚的宠物。

这其实是一层不必被捅破的窗户纸,但冈田磨里选择了创作这个结局。

6 ) 给我的妈妈,玛琪亚

我们约定好了哟

妈妈,好久都没叫过这两个字了,都有些生疏了呢。不知道你现在还好吗?还在织希比奥尔吗?我是你的儿子,艾利尔啊,还记得我吗?我挺好的,就是老了。我现在住在以前和米朵阿姨、朗格哥哥他们住的那个小房子里,和你到过那么多地方,我还是最爱这里。春天满坡的蒲公英,风一吹过来,随风而去的蒲公英像满天的飞雪,一条小河从不远处流过,清澈见底。天好像永远是蓝的,永远有白云在上面流动。冬天来的时候,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还记得小时候吗,我最喜欢和奥诺拉到雪地里去玩儿,奥诺拉就是那条陪我长大的大狗狗,它是我小时候最好的朋友了,我们现在也养了一条和奥诺拉一模一样的狗。你看我,年纪大了,总是说着说着就说远了。小时候到雪地里去满地打滚之后,你就会用柔柔的嗓子喊我的名字:艾利尔,回家了。我重重答应一声,就会朝你飞奔过去,你抱住我,满满的一抱,拍掉我头上的雪,然后轻轻在我额头吻一下,说一声:你回来了。

妈妈,人老了,记忆就变得很坏了。但很奇怪,很久之前的那些事情,我却总是记得清清楚楚。我总是记得每次回来,你都会轻轻地吻我,像一件失而复得的宝贝,像我的每一次回来都让你充满感恩。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小时候蒂塔带着一帮孩子嘲笑我,说你总是鬼鬼祟祟的,我气急了,又找不到更有力的辩词,只好大喊一声我最讨厌蒂塔了!蒂塔后来跟我说,这句话把她气得哭了,之后想要去给我道歉来着,但你却带我走掉了。她说,她那个时候就已经喜欢上我了呢。她好后悔说了你的坏话,她也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最善良的、最温柔的,好像您是天上派来拯救我们的天使。

那次你带我离开,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不管去哪里,我只要跟妈妈在一起就好,有妈妈在一起就是幸福的。我不喜欢那个叫克里姆的叔叔,你们几个人在一起经常商量着什么,把我一个人忘记在角落里,你也不像从前那样和我亲近了。我想要回家。直到那天,那天你们深夜才回来,我听见你开门的声音,听见你走进克里姆叔叔的房间,你们在说着什么。房门没关,我踮起脚尖偷偷走进,躲在暗处听你们的对话。我听到他说:明明艾利尔会先死,明明艾利尔会让玛琪亚孤单一人。我心里一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隐隐约约地,我好像有些明白,想起埋葬奥诺拉的那天,米多阿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会死,妈妈也会。我好害怕。但紧接着我听到了妈妈的哭声,我顾不得多想了,冲出去想要保护你,对克里姆拳打脚踢。然后克里姆叔叔说了一句让我们都安静下来的话:能保护吗?你最爱的人。

我不知道保护是什么意思,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它,但等到我明白了它的意思,就是我痛苦的开始。

刚刚女儿叫我了,她怕我不小心睡着了,会被冷着。春天的季节真是让人昏昏欲睡呢。我喜欢这样的季节,暖暖的,空气中好像有你的味道。还记得在这间屋子里你教我怎么织出你们家乡的希比奥尔吗?我总是织不好,我也总是看不出你们在那上面织出的特别的文字。我只织出过一次希比奥尔,织出的是“妈妈”。你把它像供奉神明一样,挂在墙上,时时凝视,时时抚摸,你说它是我送给你的最珍贵的宝贝。好像一眨眼,我就长大了,但你还是那个你。一样的容貌,一样的身材,一样的嗓音。岁月好像忘记了你的存在,在别人身上刻下印记的时候,只是在你身上如羽毛般轻轻拂过。你告诉了我你的家乡,你不老的秘密,也告诉了我的秘密。但从那天起,我不再叫你妈妈。

我越来越不懂你了。为什么你要这么爱我?为什么你要为我付出这么多?我们甚至一点点关系都没有。在炼钢厂工作的人都说,我们是私奔出来的小情侣。妈妈,听到这话,我尴尬极了,但我已经没有小时候叱骂蒂塔的勇气那样站出来维护你,我只有选择什么都不说,只有选择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到你的头上。

妈妈,你也觉得那个时候的我,真是个大混蛋吧。要是我永远都不长大多好,我还是被你抱在怀里撒娇,一口一个“人家”怎么样怎么样的小男孩儿。后来遇到了朗格哥哥,他和你走得很近。工友都说,你会被他抢走,还说要不是看在我的份上,他们早就已经开始追求你了。在工友的怂恿下我喝了好多酒,是不是喝了酒就是大人了?喝了酒就没有忧愁了?我为什么会这么难过?是因为我非但不能保护你,还一再伤害你,是觉得你要被人抢走了,还是因为别人说我们是情侣我却因为真的有这样龌龊的想法而痛苦自责?你的容貌让我混淆了,你的陪伴和付出更是让我迷惑,可能那个时候的我还太小了吧,这些关于生死、感情的宏大,那么小的我如何能明白?

喝醉了,我要你吻我,像小时候那样。但把那张你珍视的希比奥尔从墙上蹭掉之后,你那么心痛的表情,让我愤怒,是什么让你这么爱我,这么不惜一切?连身为当事人的我都不知道。我终于明白了克里姆叔叔说的那句话,我要先你死去,留下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是不是对我的爱和陪伴才是你不幸福的源泉?我终于明白“保护”这个词后面的代价。我不知道如何面对永远不老的你,我在长大,别人在误会的时候,我是不是也会误会?我们再也回不去从前了。

喝醉了酒,我扑在你身上,你就大力给了我一个巴掌,油灯掉在了地上,烧了起来,我吓得酒都醒了,用一张希比奥尔扑灭了火,也扑灭了我被酒精烧得沸腾不安的心。我独自关在门里,你在门的那一头,还用讨好的语气跟我说,我们又要离开了。

我累了,不想走了。你从来都不是我的妈妈。我说了这么一句,我不想再跟你过颠沛流离的日子。我的存在只会将你陷入更加不幸的阶段,是时候要离开了。我保护不了你,没有我的日子,你可以没有牵挂,没有烦恼。但妈妈,那个时候我还是太年轻不懂事啊,我怎么知道,那个时候的你,除了我,什么都没有。我就是你的一切。

但我还是决绝地和你分开了,独自走上自己的人生,这次是我自己的选择。如果我的生命是你给予的,那么这一次的离别,是我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在没有你的日子,我要学会怎样坚强。等到我有足够的力量,再去保护你吧妈妈。

我这一生真的很幸运,仿佛上天冥冥之间的安排,在我最孤独的时刻,蒂塔出现了。我们相爱,有了孩子。我也要当爸爸了,好神奇是不是。我也终于找到了我深爱的人,我们一起变老,一起养儿育女,一起谈到你,这样的平淡又充实的一生,我不感谢上帝,我只感谢你。

还记得那天晚上吗?我们重逢的那天?外敌入侵,到处都是炮声轰隆和刀枪呼啸,到处都是受伤的人,到处都是血和死尸。我终于有了想要保护的东西。我选择的这个城市,有辽阔的疆土,参天的建筑连绵不绝,到处都是冷硬的线条,城市里弥漫着炼钢之后的飞灰,像雪一样洋洋洒洒,但飞灰哪里是雪?这里没有草地,没有花草香,没有潺潺流水。我不喜欢这座城市。可是这个城市里,有我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有我想要守护的人。我杀红了眼,我拼尽全力抵挡,每挡一下,他们的威胁就减少了一分,我不能停、不能退、只能战、只能赢,我要活着回去,家里有等待着我的妻儿。

而你我的妈妈,你救了我的孩子,我的妻子。像发现我的那个夜晚一样,你发现了我即将待产的妻子。你陪她熬过了生产的痛苦,你在旁边帮助她,给她勇气、给她支撑下去的信念。你看,你总是在救我,救我的生命,救我视如生命的人。我想要留住你,想要永远留在你身边,但这次是你决绝地走了。我已经足够坚强,不再需要你的保护了。你转过头,对我微笑,沐浴在晨光里的样子,我总是忘不掉。

妈妈,时间过得好快啊,总觉得那些枪炮声还近在耳旁,现在我的小孙女都已经跟我当年离开这里时一样大了,肉嘟嘟的笑脸,蒂塔说她长得很像我。如果你看到她,一定也很喜欢她,就像以前喜欢我一样。人家说老了,总是喜欢回想以前的事情。我真的是太老了呢,老得只剩下回忆了。不知不觉就这样一辈子了,蒂塔走了好几年了,我很想她,应该不久就能见到她了吧。不过在见她之前,我还想再见见你,再感受一下你的嘴唇落在我的额头,再听你说一句:注意安全啊,艾利尔,在吃晚饭前,要回来哟。

再见你还认得出我吗?我真的已经很老很老了。妈妈,我想睡一下了,在梦里,你会来吗?

w� &���k78

7 ) 冈妈的“暖心细节”:死亡是归宿,我们追求这么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都是奔着死亡而去的。

在中国的宗教里说,万物皆有定律,世间生灵若是活得时间久了,必遭天地诛灭,这是宿命。

若能逃过种种劫难,便会逃出轮回之苦,长生不老,但又必须不断经历“离别之苦”,这也是宿命。

如果结局是注定的,那我们追求的意义是什么呢?

《朝花夕誓》的导演冈田麿里我们并不陌生,之前她编剧的很多动画都属上品:很多人喜欢《未闻花名》的治愈,我偏爱《黑执事》,但无论是哪种,都喜欢用“异世”人物来说明关于“人世”的命理,而《朝花夕誓》便是如此。

1.

《朝花夕誓》很美,画面很唯美:飘飞的透明经纬,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情节很美好:小小的艾瑞尔说“我要保护妈妈”,很美好,小时候的蒂塔用“挑衅”的方式喜欢人,仿佛看到了我们青春的样子,很美好;兰格说我想让你麻烦我的喜欢方式,那种爱的小心翼翼,也很美好……

在电影中,所有的配角都有很鲜明的人物特征,虽然有时候出场的镜头不多,但是每一个都能有着令人感慨的丰富的“人生经历”:克里姆关于幸福的偏执,只有一半伊欧夫主人血液的巴罗的洒落,想让玛奇亚麻烦自己的兰格,甚至是侵略“离别一族”的梅扎特军人伊佐尔,都能在电影中看到人物情绪的变化和心酸……

所以,塑造人物情节不一定要多,只要会讲,几个便足够,这点《朝花夕誓》做得很好。

而且在克里姆与蕾莉亚的“感情”里,有一个小细节:在电影最开始,克里姆和蕾莉亚半夜幽会的时候,蕾莉亚向克里姆靠近的时候,克里姆后退了两步,在这个时候的感情中,克里姆是主导,蕾莉亚是爱得更多的那个;而在最后克里姆在皇宫中见到蕾莉亚,向蕾莉亚靠近的时候,蕾莉亚后退了几步,这段感情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各自都得到了“成长”……

2.

剧中的玛奇亚跟希腊神话中的德墨忒尔很像。德墨忒尔是由大地女神分化出来的形象,她教会了人们耕种,是农业的守护神,同时也是婚姻、妇女和家庭的守护神。

在西方宗教中,德墨忒尔有着一头金色的头发,这与“离别一族”的头发象征类似;德墨忒尔有时候会坐在有翅膀的龙拉的战车上,电影的最后片段玛奇亚驾驭了最后一条飞翔的巨龙。

德墨忒尔的头上时而会带有一条丝带,类似于电影最开始伊欧夫高殿中飘浮的银白“希比奥尔”。而在剧中,大多数情况下,玛奇亚披散着飘逸的头发,有一个小细节,最后在梅扎特宫中奔逃的时候,她头上的几缕头发也绑着白色的飘带,她一直在询问“做母亲到底是什么样的?”,而在这里的时候,她应该已经找到了答案。

3.

在电影的最开始,是孜孜不倦的织布机,织造着“希比奥尔”。对于“离别一族”来说,“希比奥尔”是它们绵延不断的生命中,缠绵无尽的记忆,是那些记忆象征着他们“活着”。

而电影的最后画面是一朵开得正绚烂的白色蒲公英。蒲公英代表着漂泊,也是无法停留的爱,但是白色的蒲公英象征的是,停不了的爱、永不停息的爱。“生命的永恒”不是冈妈想要的表达,“爱的永不停息”也许才是冈妈对这部电影的注解。

一个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必有欢乐与痛苦,没有痛苦,就无法体现出欢乐有多愉悦,正是有了离别,才懂得相遇的可贵,而这些才共同组成了“人生”。

电影中最感动的部分,是依旧15岁面容的玛奇亚坐在已经双鬓斑白的艾瑞尔面前的时候,玛奇亚抚摸着艾瑞尔爬着老年斑的手说,你充实地渡过了自己的一生,你很努力。

恰若“死亡与离别”,如果结果是宿命中注定的,那么过程就很重要,死后我们无法感知一切,但是过程中我们感受一切。

我们都很努力啊,这才是意义。

8 ) 来说说到底哪里怪怪的

相信很多人看完片,第一印象都是:画面,精致到令人窒息;音乐,熟悉的川井宪次,一如既往的恢弘而温暖;细节,能想起不少令人动容的点,且前后也做足了呼应。可就是说不上哪里怪怪的。我稍微沉淀了一下,说说一介凡人对于神仙的揣度吧。

设定有些怪:

1.离别一族有些奇怪,为什么都是teenager?400岁的长老也是teenager like。看片尾彩蛋,还是有纯血小孩儿,而女主15岁就是15岁的样子,所以猜测应该不是线性生长,只是大家都自然长到teenager的形态就开始缓慢生长了。

信息量非常大的片尾彩蛋

2.离别一族应该不用吃饭,毕竟没人从事狩猎耕种采集,大家都在织布,也不知道丝是哪儿来的。在外界也能织,说明丝不是关键品,那就是技术咯。不过从母亲收留玛琪雅时的介绍:“这孩子是我亲戚的孩子,还会织布。”说明技术也不是关键点。

既然是谎言说明织布是个常识技能,不会被识破

那就只有承载信息的技术了,问题是这个技术像密码一样,别人又看不太懂。虽然儿子学会了怎么织“妈妈”,别人也未必懂吧,这个真的有市场吗?或许有吧,毕竟之前英语不是很普及的时候,有人喜欢穿引满了F-word的T恤而不自知,所谓的未知崇拜。

3.其他一些杂糅:其实能看到很多其他作品的影子,比如工厂那段很像大友克洋的《大炮之家》,黄发loli支身置于人间类似《大都会》,美人与消失殆尽的龙这不就是权游里的龙妈吗?

人设有些怪:浓墨重彩的两条线分别由离别一族两位少女展开,如果好好设计一下,可能会是另一部七月与安生,很可惜,二人都强烈的母爱迸发,又中途突然追求自由。设计上的重合非常累赘。

雷利亚线有点怪:一切起因在于傻缺王国想永保太平,找离别一族生育?能带来啥?一个永葆青春的皇孙?三条大龙,除去红眼一条,结果离别一族那么多人抓了半天就抓了敏捷值最高的雷利亚?(设定说是灭了族了,不现实,毕竟克雷姆也攒了仨小兄弟,加上本来就是要抓很多女的挑一下,估计充其量也就是灭村打散了,总不能抓了一堆,除了蕾莉亚,其他人都屠了吧,两条大龙也不好弄这么干净)雷利亚不就是想要娃吗,为啥怀了以后不跟着走?这段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礼教式卖身看的人很难受。皇族为什么不让雷利亚见女儿?雷利亚为啥中途要为虎作伥的让人抓玛琪雅?最后,明明之前就嚷嚷着想要孩子,结果刚见一面,孩子也想着和自己相认,结果她却“飞”了?雷利亚一共就三段大戏,除了最早这段设定以外,全都不自然。

找补一点:母性的莫名爆发几乎是贯穿全片的主旨,如果只根据剧情其实动机还挺薄弱的,无非就是玛琪雅孤身一人,其他人都家庭美满。不过这里长老和商人一直陪在她左右,为了让自己认同这么精致一部作品,勉强把他们仨找补成一家人也未尝不可。毕竟商人中间说走嘴,直呼了长老名讳,按照《好想告诉你》的风格,努力了一季也就能脸红心跳的勉强用名字称呼彼此,所以商人长老关系肯定不一般。

剧情很难令我共情的原因:长生不老的设定和吸血鬼设定重得厉害,终物语,月姬,都探讨过这个问题,而且谈的很深刻,也成功撑起了主要矛盾,相比之下,这一部作品就显得相当浅显,也处理得比较淡然。

有些太豁达了

说的是一个事儿,前两者都是不死之人融入到人类社会,站的是人视角,而这一部作品,最后则是让我们开启下一段旅程吧,站的是神视角,虽然玛琪雅哭的梨花带雨,但是作为人类观众,我只是感觉自己是神仙眼中一条狗,实在无法设身处地去揣测神仙们长生不老的孤独。

------------写在2019.3.1-2--------

当初写这个纯粹是一时兴起的吐槽,夹杂激动,不解,愤懑以及些许失望。万万没想到这么不严谨且不满意的影评能成为个人写过第二热的帖子。先谢谢各位关注,包括有用的,也包括点没用的。

由于大家的关注,我也看了看其他分析,也看了很多人好心的提醒,大部分解释得通,只是我提的几点好心人也没解答。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也不想一一去探讨了,毕竟我对这片子没有他们那么爱,也是说的各种心累,时间宝贵,直接说心得吧。

突然发现看这种片非常需要受众思维回路,类似我去听别的组组会,人家做组报,自然是会省略intro,在他们看来,那些是常识,多说无益,反倒显得冗杂,而对我来讲,这些都是必要的交待,直接接触前沿,自然会各种跳。

同理,那些来我这儿说剧情很自然,我没看仔细的,大概他们就是冈妈作品受众,他们具备自动补完冈妈省略的剧情的知识背景和思维回路,而我们没有。在我看来种种说不通的细节甚至有人认为引导的好,而我则认为很多铺垫不符合我的逻辑推理,剧情没有交待出我的预期。

不管怎么说,经历过战狼蛆的粪臭滔天,真心感觉该片支持者素质很高,既没有骂街,也舍得时间传教。只是一部成功的大众电影必然能够尽量照顾到更多人,而不会仅仅限于小众的自嗨,我作为非受众,只是站在个人角度为两个小时的隔应观感抒发一下小情绪,也就请各位拥趸多多包容。也请理解小众并不等于高级,也许只是口味独特,爽到就是赚到,解释冷笑话并没有必要(单押x3)。

最后皮一下来个真香预警吧,以后冈妈作品再火再热,口碑再炸,我也不会追,毕竟最热不过阿诺哈哪,国民级催泪弹,很多人眼中的经典在我看来也不过就是世界奇妙物语里的二十年后同学会,炒饭不咋香~

短评

哇我真的好喜欢玛琪雅和艾利尔中间颠沛流离的时期,玛琪雅说我不会再哭了,然后用力拍了拍自己,小艾利尔站在石墙上学着她的模样也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小肚子。艾利尔渐渐长成少年模样,周围人误会他们是私奔出来的小夫妻,那种暧昧迷离和少年的懵懂真的令人心动。她说是艾利尔织出了今天的我,他对妻子说是她所养育的我爱上了你。她说不论你如何呼唤我,哪怕不是妈妈也好,那都将会成为我的名字。明明是临终前的告别,她却说的是“我回来了。”往事随着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散去,然后依然是少女面庞的她上了马车,「为了与新的别离相会。」【好了煽情结束,扣掉的那一星对不起我就是三观不正喜欢玛琪雅和艾利尔这对,突然给我来一个已孕妻子我整个人在屏幕前嗔目结舌wtf?!还有女二因为女儿害死了竹马,之后又不要女儿我整个人也??】

4分钟前
  • 在你身体里冲刺
  • 推荐

本来是部可看可不看的片子,但我定睛一看居然是小妈题材,当即兴冲冲地买了早场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题材值得我早起)。可惜(当然)它在演到最危险(来劲)的阶段就及时(遗憾)刹车了,最后这条母子线还没将军和王妃线带感。不过真的有人能把这片当母爱片看吗?只要稍微有一点点想象力就能脑补得超级エロ啊……

5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日本动画真是有一种能把所有矫情都化为最美好柔软情感的力量,开始还觉得造作,越往后越打动人(不过中间段的伪骨科还是接受无能)政治背景加深了故事厚度,最后更将母子情升华为站在俯视立场,对人类生命意义的颂歌。你的一生是我的一瞬,而你的一瞬又化为我的永恒。

7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节奏很有问题。在我以为剧情只剩一半的时候发现时间才过了三十分钟。各种价值观被糅合得一塌糊涂,完全看不出各个人物内心的矜持与坚持。强行煽情的场面过多,缺乏细腻的过渡。唯一的亮点大概就是音乐了。

8分钟前
  • Sindy
  • 还行

中文版译名已经想好了:妈妈再爱我一次

11分钟前
  • xiaozhududu1
  • 推荐

我发现了,我和这里确实格格不入。年纪越大越喜欢看所谓瞎编的,矫情的,煽情的东西了。没有患上煽情反胃症和抽离欣赏病,我觉得我是幸运的。我希望我一辈子都能喜欢这样的作品。

12分钟前
  • 踏草之声
  • 力荐

年度最佳。岡田摩理式的《紅樓夢》,瑪琪亞在開場接連仰望布束(私密記憶)、跳入瀑布(活入集體)而後目睹血劍(他者惡意),三道束狀物便是屬於她族的的十二釵冊,諭示了這趟紅塵旅的悲歡──「愛上他人便是孤獨的開始」──及離合。完全想不到細田守能怎麼贏,恐怕今年唯一能與岡田較勁這一次的超水準發揮的,只有茅野愛衣又一次的角色演技爆發淋漓吧。

16分钟前
  • 焚紙樓
  • 力荐

太虐了,影院总共两人,我前排一个女生泣不成声,把我都搞难过了。

1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本来气愤得想给三分最后想了想还是四分。就冲小自由的お帰りのキスは?就可以苏到满地打滚,虽然心中三观不正难得还这么期待bghe,最后竟然给我来一个ntr?强行圆满大结局?一句妈妈让黑暗的小算盘完全粉碎。要是bl绝对是养成攻的定番,难道真的是因为影院正剧携家带口怕被投诉强行改爱情线?

21分钟前
  • 鲸鱼星的J先生
  • 推荐

有一个星星是打给音乐和制作的…不是冈妈片子差评专业户,客观的说整体没有剧毒但是冈妈这人对自己的原生家庭实在是心理阴影太大了她是逃不出来了所以不停地写“家族”元素,总之是冈妈喜欢的成长、人与人之间纤细的关系、青春、回忆这些元素的堆砌,重要角色思维方式我跟不上所以这片的煽情点没get到

24分钟前
  • Tyiya
  • 还行

她们像母子、她们像恋人、她们像姐弟,亦或者…都是。丝来线去,织出的何止是精美的布料,还有细腻如绵绸的情感。爱上一个人也就注定了分离后的孤独,光阴于她不过是记忆的承载,于你却是生命的沙漏。片子还是很感人的,缺点则是故事线太多,没能更好地糅合。 #21st SIFF#

28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我知道冈妈想表达什么,但节奏叙事太成问题了,我完全看不出男主的成长,就是刚刚还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下个分镜就“反正不是亲生的可不可以”……最后灭族的少女,被卖给别国的首领,特殊的发色,癫狂的不知道是不是兄妹的角色,最后还唤醒了祖传的巨龙………………好耳熟啊…………

30分钟前
  • 乡长
  • 还行

周围好多日本大叔哭了…仿佛只有我满脸wtf和黑人问号 再可爱也不能掩盖角色毫无逻辑 感觉作者只想让他们说些酷酷的台词

35分钟前
  • fruit_
  • 还行

瞎扯淡。每个人物都让人讨厌。但是说人家智障也不好。主线:神族少女收养的人族婴儿长大后爱上养母,但是却压抑自我跑去跟人族结婚生子,直到他老死前养母来看他才知道其实两人是互相爱。人都死球了一生遗憾有屁用。支线:神女被灭国仇人抢走强奸生下女儿,却天天纠结于自己得不到强奸犯的爱、人家只拿她当配种母猪用;口口声声要见女儿,但强奸犯死后她能自由见到女儿时,却选择丢下女儿一走了之。纯粹斯德哥尔摩是不是,神经病。

37分钟前
  • 雨宫萤
  • 较差

结束了吧?还没有结束啊?真的结束了吧?啊,竟然还有回忆杀,我的天!后半程如坐针毡,矫情堪比玛丽苏爱情小说,故事四分五裂,大部分人物不知道意义何在,这样的“最佳动画片”也是很厉害了。

41分钟前
  • 小明
  • 较差

这是冈妈在试图拯救日本生育率吗

46分钟前
  • ichigoichie
  • 还行

“你能守护自己最珍视的人吗?”以为是二次元动画,没想到如此的大爱大格局。如果不是中间一度拖沓,可以给到4星。“绝对不能爱上一个人,爱上了,你就会变得孤独无依” 离别之族一生都在跟别人离别,却教会了别人更多的爱与被爱。用织布交流的情感、亦母亦情人的暧昧、“我希望你给我添麻烦”的告白、希比奥尔的信念与传承…有一些惊艳细节,而最打动我的,是蒂塔那条线,从小一直嫉妒甚至歧视艾瑞尔,最后能和他成为爱人厮守终身,微不足道却道尽一生的忏悔和回报。“你爱的人织就了现在的你” 电影最后,纵身而跃的雷莉亚,腾飞的古龙越过城堡,过去一切的付出和等待不管结果怎样都已值得。时光流淌,奔腾不息,还有新的邂逅,编织出新的故事…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整个离别一族的设定也太蠢了吧,以女主来说,明明已经是个大妈了,虽说长得像个小孩,但是心智怎么也这么不成熟。他儿子六岁的时候就比她优秀了。母子情是重点吧,结果整部电影就靠结尾那一下拼命煽,中间花很多篇幅聊别的。哦,为啥要让他们去织布,有啥用?

55分钟前
  • 林文
  • 较差

这不就是最近推上流行的魔女收养小男孩的故事么……节奏很不好,感情铺垫不到位就拼命强煽,台词老套催眠,战争部分也讲得莫名其妙。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作为一个围绕时间的故事没有做好时间上的跨越感。

58分钟前
  • 小油飞
  • 还行

哭成泪人,第一次看剧场版动画哭的这么累。主题围绕爱与孤独,看的过程中有一种特别寂寞的伤感揪在心头。可惜宣传太少,很多人会错过的佳作。

1小时前
  • 狐狸不吃肉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