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还是蛮精彩的,特别是侦查案件过程很悬疑!伊诺拉·福尔摩斯追随著名的哥哥夏洛克的脚步,开办了自己的侦探事务所,却发现女性职业侦探的工作没那么容易在事业四处受阻时,一名小女孩为她带来第一单生意。寻找失踪的女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此依诺拉开启了新的冒险之旅。我男票是真的很喜欢推理剧,尤其是福尔摩斯小姐系列总是能够对我们女性有特别的吸引力,而且第二部也没有让我们失望!还有最后成功逃狱的莫里亚蒂,以及直到片尾彩蛋才登场的助理华森,我觉得这些观众熟悉的人物角色给了开创第三部的可能性更多。
【短评真搞笑啊都拍福尔摩斯小姐了,不加性别议题还解构啥福尔摩斯“先生”,创造啥福尔摩斯“小姐”啊…还有啥《福尔摩斯小姐》换夏洛克当主角,别拍“小姐”了?不如你别看了,“先生”这么多版不够您看么?】
对于嘲子供向,可能还真说对了,一个未成年主角结交伙伴与家人和解开启冒险加入打斗化险为夷的稚嫩热血少年漫,一个反传统语境的新解童话,以女性话语解构的全新福尔摩斯——当名镇世界耳熟能详的大侦探有个同样聪慧、勇敢的妹妹那将是个怎样的故事?当以女性为主角的童话不再靠男人或爱情获得救赎,在这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要如何自我实现既而开创全新世界呢?…很喜欢这部母亲带伊诺拉越狱时说的一段“你们的目标是找到自己…你不靠别人也可以活得很好,但和别人在一起,你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既教了人独立,又教人不排斥伙伴,还告诉你可以完成了不起的事…希望儿时童话就有人来传递这样“简单”的道理…
我想如果只是想拍个推理侦探故事完全没必要给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造个离经叛道的妹妹和反叛出走的母亲,可以创造个新侦探或者直接夏洛克,既然把镜头对准福尔摩斯“小姐!”那必然想展开性别议题、开启权力关系变革。批判这片推理、故事幼稚…倒没问题,但因为性别议题,因为zzzq去批判的比起讲不出理由来些“倒也不是反对zzzq,但…”实际就大方承认在misogyny、racism吧…
这片就是在各方面玩一种很新的东西,打破长久的既定规则,将一切解构后再重塑,比如火柴女孩们罢工部分,工头说这世界一直是这样运作的,而Sarah高喊是时候对此say no了…以为是由夏洛克衍生出妹妹和母亲,实则告诉是俩女人塑造了夏洛克,母亲从小灌输独立,而伊诺拉给他带去伙伴…包括备受吐槽的拍摄手法—打破第四面墙跟观众对话,直接“反抗”传统镜头语言了…虽然这有些像反抗期少年为反叛而反叛,刻意且幼稚但却有种全新的生机勃勃,再加幼稚”推理“幼稚”打斗,“老朋友”看太脱线太理想主义,“小朋友”看“童话”就正好。
(最后很想说我们从小就在男性中心的故事中浸淫太久,仿佛那些天马行空机智无畏的推理or冒险故事是属于男人的,就像绘本女性画家都说:如果冒险故事主角是女性的话会限制自己的想象…我们看着这些故事长大的女性观众是不是也深陷那套话语逻辑,也变得不自主地以“男性”叙事、逻辑展开故事,或是比起“寻找自我”更把关注放在“帅帅的男人”“甜甜的恋爱”,而忽视很多作品背后的政治性和社会性,也忽视了自己的性别identity…别像评论里的男人一样去打压女性故事,别畏惧种族性别取向各种,就像他们说的“这些都不重要”“换男的也成立”,那既然如此为啥换成女人、黑人他们就跳脚呢?可见“人”的故事=“男人”“白人”的故事,以女人、黑人发生就“不正常”了。这也恰恰证明了性别、肤色不是不重要而是对他们非常重要。女人、有色人种的故事就是说少了,才让他们如此“应激”,既然如此 那消失在传统秩序里的东西就更要多说加,粗强调天天拍给你看,才能让其回归她该在的位置=一件普通平常“换谁来都一样”的事
创作当然是自由的。问题在于:当作品打上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标签,其中哪部分真实、哪部分虚构,确定没有误导吗?确定向观众说清了吗?
——本文只谈历史和“改编”,不涉及影片其他方面或“推理成分”的剧透
看完电影后,笔者也对“真实历史事件”产生了兴趣,查阅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Loop: “Speaking about the film's historically-inspired storyline to Collider, director Harry Bradbeer said the Matchbox Girls' Strike of the late 1800s was a pivotal moment in the labor rights movement, with significance that echoes into the present.”
导演接受采访时表示,火柴女工大罢工运动“至关重要”[i]。
看完电影,完全搞不懂导演所说的“重要”体现在哪里。这场运动完全被电影肢解了,起因、经过和结果都没有交代。
历史上那次真实的罢工,以费边社一次会议上关于女性工作条件的演讲为伏笔,以一位社会主义运动者的采访为契机,以一篇曝光工厂恶劣行为的文章为导火索,以工厂逼迫女工签字不成进而开除女工为引爆点。
如果说真实的罢工以演讲为命运的开端,它远非以演讲结束。
影片中的演讲之所以被一些观众称为“魔幻”,是因为结合史实,想让观众们相信当时吃穿住都成问题的火柴厂女工因为这几句“演讲词”就肯让自己和家人挨饿,实在不现实。
1888年贝赞特的《伦敦白奴》中有如下记载:
一位女工说:“我们不要假期。”
当时工人们的薪资已然非常微薄,所谓的“休假”对于工人阶级而言无疑意味着饿肚子。他们不要假期,因为他们甚至不能在床上舒服地睡懒觉(通常一个房间会租给一个甚至多个家庭,孩子们直接睡在刨花上),睡觉也大概率会饿醒(贝赞特采访的女工们基本只吃面包和一点黄油,偶尔能喝咖啡吃果酱就非常开心)。他们需要的是工钱,要考虑生计——这样的现实让工人阶级不可能单纯到听了几句演说词就撂挑子不干。
“健康”并不足以让工人们下决心离开岗位。
影片中保留了白磷这一真实历史元素。倒是漏掉了白磷易燃。
在生产可燃火柴头过程中,白磷产生的气体会导致“磷毒性颌骨坏死”(“磷下巴”,“phossy jaw”),但有毒有害物质并没能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19世纪的医学条件刚刚能够诊断出一些慢性病[ii],白磷的禁止使用要等到1906年在伯尔尼签署的国际公约[iii]。而英国议会在1908年才批准该公约。资料显示,直到1898年,布莱恩特·梅火柴厂仍有工人罹患此症。虽然英国已经通过了《工厂法案》,要求所有病例一经发现立刻上报,但布莱恩特·梅火柴厂的负责人仍“对17例病例没有上报表示费解”[iv]。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工人们不会因为单纯因为面临疾病威胁就放弃挣钱的机会。
影片普遍存在对人物的低智商化处理,同样也对真实人物进行了低智商化“改编”。对比如下:
“萨拉”这个角色被刻画为“罢工运动领导者”,编剧带着观众们一起研究了许久她的情感生活——这对情节推进到底有多大作用?恐怕只是为了展示那首被歇洛克吐槽的“诗谜”。角色仅有的高光时刻是:不知如何混入的贵族舞会、登门拜访也没法表达的意见,以及几句不那么具有说服力的演讲词。
“议员”这个角色与其说太年轻就当上议员而无所适从,不如说是无所事事。结局被莫名其妙安排和警方合作,展露迷人微笑——电影不是说罢工女工们去威斯敏斯特宫了吗?后来怎样了?编剧是打定主意不让这位帅气的议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吗?
没有政治和舆论的压力,罢工可能成功吗?且不论如何改善工作条件,女工和家人们住哪里?吃什么?马克思写《资本论》还有恩格斯支持呢,电影里的“萨拉”和“玫伊”又在干嘛?
“我【导演】和Jack Thorne【编剧】都熟悉1888年大罢工。”
“And the Match Girls’ Strike of 1888 was something that was known to me and [screenwriter] Jack Thorne. Not a widely known story, but we knew it was the very first industrial action by women in history.” [vi]
与上述声明相对,电影丝毫没有体现大罢工导火索之一的著名报道、文章作者、罢工的过程和胜利如何取得。这令人不禁思索,编导究竟是完美回避了真实历史,还是真的除了“1888年火柴女工大罢工是历史上女性领导的第一次工业运动”这句话之外一无所知。
导演称,这一部影片他想让女主伊诺拉“到工人阶级中去,到同年女性中去”(“I wanted to put Enola into a very different world. I felt that having spent her time with an aristocrat in the first film, I wanted her to be immersed in a working class world with lots of other young women of her age.”)。[vii]
作为非历史专业研究者、非专业影视评论者和非专业剧本研读者,笔者可以想到多种“让伊诺拉到工人阶级中去”的情节,比如:
- 制造贝赞特和工人阶级之间的互不理解,安排女主乔装为女工,协助贝赞特的采访调查,成为著名报道的贡献者之一。由此可以引出女主被诉诽谤,法庭戏多受欢迎啊,歇洛克也可以一展(格斗术以外的)风采,顺便印证一下华生的说法。
- 也可以安排女主因主张女性权利而被捕。那个年代不乏因此被捕入狱的女性,英国甚至专门通过了被戏称为“猫鼠法案”(The Cat and Mouse Act)的法案[viii],允许女性犯人回家休息,等养好身体再继续服刑。
或许编剧和导演认为,争取妇女选举权女子(suffragettes)仅仅着眼于中上阶级的女性,所以才让女主接一个工人阶级女性失踪案,执着破案,却对工人阶级女性争取权利没起到任何政治作用。
简言之:如果有人这么改编秦始皇统一中国:嬴政登高远眺,振臂高呼,顿时中国得到了统一,普天同庆。观众也会觉得这是在扯淡。
电影以活泼勇敢的少女作为主角,却显得她只会惹祸上身。虽然有个议员男朋友(或至少是议员朋友),却想不到借助其政治力量。
尽管这部电影的主旨之一是“团结就是力量”(难以理解一位给自己女儿取名字是“单孤”的女性,会让女儿长到十四岁才第一次告诉她这个道理),但女主华丽转身之后并未和朋友一起各自发挥长处变得更强大,而是让朋友以短板和自己一起挨打。
定位给儿童、青少年的书籍和影视作品,大多需要出现冒险元素。这对于塑造独立人格而言有鼓励作用,可以理解。但,并非所有不理解孩子的成年人都是混账,也不是所有“冒险”都能全身而退。
同样,定位给儿童、青少年或家庭观看的电影里需要出现浪漫元素,可以理解。但,并非任何情节都必须和恋爱有关。导演和编剧并非不懂“团结就是力量”。他们只是安排女主等妈妈救自己于囹圄,等哥哥救自己于水火,不让女主动脑筋想想,贪婪的资本家该怎么对付。
对这个问题,安妮·贝赞特早有答案。正如她在1888年那篇著名的文章中所写——
“让我们奋力争取触到【这些资本家】的良心(换言之:他们的钱袋子),让我们至少不要助纣为虐,抵制他们的产品。”
导演称:“今天,女性们仍然需要相互支持——她们在伊朗就是这样做的——要团结起来。”“Women are still having to stand with each other — they're doing it in Iran right now — to stand up as a group.” [ix]
艺术作品关注女性角色、聚焦女性视角本是好事,笔者乐见其成。但本片中,导演和编剧却没有将历史上相互支持、团结起来的女性完整地呈现出来。
与此相对,影片呈现的是中上层阶级女孩子的任性和莽撞——而这个角色本可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独立思考、虽然有限但仍非常可观的人脉资源,设法帮助弱势群体争取权利。
与此相对,影片呈现的是工人阶级女子的异想天开——而真实历史证明,工人阶级女子非常现实,该次罢工的目的性也很强(即便最初目的不明确,也在推进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起来:表达诉求、要求改善工作条件)。
不仅如此,片尾字幕称“火柴女工大罢工是由萨拉·查普曼领导的”。下面截图的中文翻译完全正确。原文即为 “The Match Girls strike, led by Sarah Chapman (…)” 意为“这场罢工的领导者只有一名,此人是萨拉·查普曼”。
电影的情节可以虚构,当然可以进行艺术化处理。但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其片尾的说明性字幕应该是还原历史的。
否则,还是直接写上“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为妙。
看到这里,不了解相关历史的观众恐怕都会认为罢工运动是萨拉·查普曼独自领导的,并且一罢工就取得了胜利。
如前所述,事实并非如此。
片尾的“真实的照片”也并不完整。下图是笔者能找到的较为完整的图片。遗憾的是最左侧女性的面部仍不完整,结合照片右下方的黑框和左下侧不完整黑色框线,可能这并非完整的原片。
很明显,在片方看来,这场“至关重要”的“真实事件”中,安妮·贝赞特不配拥有姓名。她甚至不配在片尾露出一张完整的脸。
既然是一部肯定女权运动、鼓励女性独立、赞扬女性发挥自己聪明才智解决问题的电影,实在难以想象为何对安妮·贝赞特只字不提。难道不是她听演讲之后亲自采访火柴厂女工了解第一手信息?难道不是她发表文章,号召抵制布莱恩特·梅?难道不是她积极募款,为罢工提供经济保障?难道不是她为女工出谋划策,成立罢工委员会、安排与议员见面、施加政治影响力?
因为她不是工人阶级?因为她强调过罢工并非出于自己的策划?但她撰写的文章、募集的资金、筹备委员会、寻求媒体和政治支持的举动,无疑对罢工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观上是否策划罢工,不影响对于客观上对罢工起到的作用。
因为她是社会主义者?笔者在撰写本文过程中曾作如下统计: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Enola Holmes 2 Match Girls Strike”,约有三百万条结果。排在首位的20篇文章中(十余篇在搜索结果中反复出现),12篇提到了安妮·贝赞特。对其的称谓包括“社会改革者”(4)、“活动家/女权运动者”(4)、“社会工作者”(1)。一篇肯定安妮·贝赞特“在火柴女工大罢工中起到了比萨拉更主要的领导作用”(CBR)。仅有一篇称其为“女权运动者,社会主义者,慈善家,并有其他众多称号”(“denofgeek”: a women’s rights activist, socialist, philanthropist, and much more)。剩下的一篇没有对其进行任何描述。
另外,以关键词“福尔摩斯小姐2”及“安妮·贝赞特”进行检索,只有一百万条结果。
这部影片真不该拿“女性独立”“工人运动”“真实历史事件”“真实历史人物”来当噱头炒作,又进行这么一系列经不起半点儿推敲和查证的“改编”。
就该老老实实说:这部玩福尔摩斯哏的少女冒险电影(本系列最新),大量惊险动作场面,集结实力派影星“大超”、 “海姨”和“卢平教授”,高颜值男女主甜甜的恋爱让你合不拢嘴!
起码大家看得舒心啊。
主要参考资料:
1. 《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19世纪的世界》 (National Geographic: The 19th Century),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著,李恋晨译,现代出版社,2013,ISBN: 978-7-5143-8418-5
2. 《企鹅欧洲史7 竞逐权利 1815-1914》(The Pursuit of Power: Europe 1815-1914),【英】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ISBN: 978-7-5086-9650-8
3. 《伦敦白奴》(White Slavery in London),【英】安妮·贝赞特, “联结”周刊(The Link), 1888,http://www.mernick.org.uk/thhol/thelink.html
4. “火柴女工大罢工”,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education/resources/what-was-the-significance-of-the-match-girls-strike-in-1888/the-match-girls-strike-source-3a/
5. “1888年火柴女工大罢工”,雷纳德新闻报(Reynolds's Newspaper),1888年7月8日报道,大英图书馆(The British Library)馆藏资料://www.bl.uk/learning/timeline/large106451.html
6. 《1888年火柴女工大罢工:新工人运动的诞生》(“Matchgirls Strike of 1888: The birth of the new Labour Movement”), 萨曼莎·强生(Samantha Johnson), 2018
尾注:
[i]“Enola Holmes 2’s director explains the impact the matchbox girls factory strike had on the film”, Looper, Nov. 4, 2022,//www.looper.com/1086959/enola-holmes-2s-director-explains-the-impact-the-matchbox-girls-factory-strike-had-on-the-film/
[ii]《企鹅欧洲史7 竞逐权利 1815-1914》(The Pursuit of Power: Europe 1815-1914),【英】理查德·埃文斯(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译,中信出版集团,2016,ISBN: 978-7-5086-9650-8, p. 426
[iii]维也纳联合国档案(United Nations Archives at Geneva)
[iv]英国《每日纪事报》(The Daily Chronicle),1898年6月2日报道
[v]“火柴女工大罢工”,英国国家档案馆(The National Archive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education/resources/what-was-the-significance-of-the-match-girls-strike-in-1888/the-match-girls-strike-source-3a/
[vi]“Enola Holmes 2’s director explains the impact the matchbox girls factory strike had on the film”, Looper, Nov. 4, 2022,//www.looper.com/1086959/enola-holmes-2s-director-explains-the-impact-the-matchbox-girls-factory-strike-had-on-the-film/
[vii]“Enola Holmes 2 director Harry Bradbeer on its action scenes and Millie Bobby Brown”, Nerdist, Nov. 4, 2022: “I wanted to put Enola into a very different world. I felt that having spent her time with an aristocrat in the first film, I wanted her to be immersed in a working class world with lots of other young women of her age.” Source://nerdist.com/article/enola-holmes-2-director-harry-bradbeer-interview-action-scenes-working-with-millie-bobby-brown-sequel-watson-appearance-sherlock/
[viii]英国《1913年病囚暂释法》,“Prisoners (Temporary Discharge for Ill Health) Act 1913”,英国议会://www.parliament.uk/about/living-heritage/transformingsociety/electionsvoting/womenvote/case-study-the-right-to-vote/the-right-to-vote/winson-green-forcefeeding/cat-and-mouse-act/
[ix]“Enola Holmes 2’s director explains the impact the matchbox girls factory strike had on the film”, Looper, Nov. 4, 2022,//www.looper.com/1086959/enola-holmes-2s-director-explains-the-impact-the-matchbox-girls-factory-strike-had-on-the-film/
福尔摩斯小姐2,点开有剧透没看的建议别点开,首先我上豆瓣看了一下小十一的片酬好像像是1kw,就,不知道是不是说这个片子的片酬,但是,哇,好多钱啊(想必也看得出来我持之以恒的状态不是很好,完全在意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是,好多钱啊。)
2看完最大的感受是,就是,可能是因为我最近的一些亲身经历,这个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真的,真的好网大啊。你能很明确的在这个片子里清晰地看到一些适合于网络发布的标签式的元素。而且注意这里还不是LGBTQ,就我相信这个片子第一部立项的时候已经把主旨做的很明确了,感觉片方黑板上打着两个大大的便利贴,左边是女性成长,右边是卖CP,然后中间挂着亨利卡维尔的画像。于是在这个基础上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两部片子共同的特点:快节奏的漫画式的叙事风格,和比较像是出现在晋江综漫同人区的剧情。然后你也能明白为啥这个戏有女权了但是没有LGBTQ(至少现在是)。它的本质是个青春片的底子,而且是试图赚最大众的那部分人的钱的青春片。反正两部的剧本对我来说都一样,简单粗暴,咱也不说烂了。就只能说因为这个片子的悬疑和CP的比重哪边更重,非常明显。所以剧情上的简单也是情理之中吧,他用了一种更简单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去做他的主题。这个ok吧。看着觉得无聊的时候就让亨利卡维尔出来晃悠一下当男妈妈,你看这都拿捏得死死的。
于是我们看到尽管主旨是一个收到时代限制和家族阴影的女孩想要通过自己的冒险获得独立成长,但她的奖品还是一个出身名门相貌英俊的白人富家男孩,她最大的麻烦不过是在监牢里呆了两个小时,接着她的母亲干妈哥哥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拯救她。于是整个故事都显得像一个扣着命题作文写出的美好的童话,这个故事里连坏人都如此单纯,伦敦显得泡在真空的蜜糖里。你只要看着女主角絮絮叨叨地顺利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最后和帅哥打个啵,顺便再看看亨利卡威尔(我不想一直q他但是他的存在感真的好强啊)就好了。
整个片子像是一种轻松的打闹,所以演员们的表演也浮夸了起来,小十一两部片子都那样,亨利卡维尔也跟闹着玩儿似的。莫里亚蒂最后被揭穿了以后整段垮掉(但是我觉得这里倒是不是演员的问题是她给的那段戏和台词本身就挺emmm),小帅哥花瓶。卢平教授,唉,卢平教授啊,刚刚看完睡魔再来看这部片,怎么一直都是一个演法,毛六十的老前辈了,咋回事啊!
然后顺便一提因为历史原因和现在大家基本都上过化学课所以其实谜题的部分真的很好猜到,白磷火柴这个点你说很难吗?其实第一部也是一样的毛病,因为取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所以其实本身对悬疑谜题的编织是弱化了的。主创又没有做得更深,所以悬疑的部分真的挺弱的,甚至莫里亚蒂的名字的重构也很好猜,我觉得只要对福尔摩斯原著稍微敏感一点的观众很快就能猜到她的真实身份。
顺着说一嘴,我觉得黑人女莫里亚蒂,我是可以接受的,女莫里亚蒂也不是第一次啊,隔壁elementary找了亚洲女演华生(完了还不跟福尔摩斯走官方cp,就是气死你,诶),把艾琳和莫里亚蒂捏成一个人(但是事白女,我们一个戏里的少数族裔主要女性角色有一个就够了捏,科科,古往今来还是没变捏),不能接受的老哥认为是因为那个时代没有那样的黑人角色,那也没见你们喜欢黑女007啊是吧。女莫里亚蒂的问题在于这个反派实在是,看起来不怎么聪明的鸭子(剧本问题,换玛琳黛德丽来演也一眼只是可能她的演技能让你相信。不过反正其他人也不怎么聪明)。所以整个戏的感觉就像是在看女性主义文艺汇演,但是扒开皮会觉得和打着大女主旗号的玛丽苏电视剧也没啥差别,至少我的观感是一样的。但也挺好,起码多让各种各样的女演员有工作吧。
刻板印象的堆叠,刻板的侦探形象,刻板的大女主,刻板的女主他妈,刻板的女主她哥,刻板的好警察,坏警察,傻警察,刻板的精英贵族阶层,刻板的平民底层阶级,刻板的工业革命背景,刻板的伦敦街景,刻板的追逐戏,刻板的打斗戏,刻板的思考表情,刻板的调查和推理,甚至是刻板的反转和坏人,毫无新意,中规中矩,想讨好所有人,但挺失败,除了咖喱味华生,oh no。 风格也挺突然的,一会儿盖里奇,一会儿纸牌屋,一会儿韦斯安德森。 结局也挺科幻的,这种瓦坎达式的意淫和自娱自乐才是对革命和变革的背叛和亵渎。 调色挺好,各种有色人种齐全,戏份都不多,你懂的。 女主满脸写着我浅薄粗俗无理,无脑愚蠢至极,但没关系,谁叫俺是大女主,女拳至上! 就差把我是小罗伯特唐尼的迷妹写在脸上了,尽管一塌糊涂,一无是处,一地鸡毛。 亨超看上去不太聪明的样子,演技毫无波澜,没有感情的台词机器。 就这,别再拍续集了。
至少我觉得福尔摩斯小姐她这个系列电影做的还是可以的,反映出很多自由主义还有侦探所涉及的位置领域,在这其中展现出他们的厉害之处,而且我觉得作为侦探来说必定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你分分钟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但是我觉得成为这种侦探的话,你就会觉得有很大的荣誉感和那个成就感。
之前好像有个影视剧是以夏洛克福尔摩斯妹妹的身份出现的,名字叫欧洛丝福尔摩斯。在这部电影里,妹妹名叫伊诺拉福尔摩斯,她将与哥哥并案调查一起涉嫌贪污、造假、杀人的重大案件。
并且故事背景,是根据1888年火柴女孩大罢工真实事件改编,火柴厂以牺牲工人健康为代价进行创新和生产含磷火柴,导致女性员工牙齿疼痛腐烂脱落,面部肿胀下巴暴露,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器官衰竭和癌症。
女员工们大罢工事件为她们争取到了劳动环境和报酬条件方面的改善,但并未能阻止磷火柴的使用。一直到20世纪初,英国才停止使用磷来生产火柴。
编剧将罢工事件与政治经济结合,用来体现官商勾结草菅人命的黑暗面,故事讲得比较完整,就是结尾有点无力。毕竟在真实事件中,她们也没能阻止磷火柴的生产和使用。
火柴厂因何东窗事发?这要从东家之子威廉说起。
威廉与莎拉想曝光工厂隐瞒杀害女员工的丑事,以及其父与政府官员的交易,于是莎拉以女工的名义混入工厂,成功偷取登记簿上面的重要资料。为了安全起见,莎拉隐藏了起来。
小女孩贝茜为了寻找莎拉,求得侦探伊诺拉福尔摩斯的帮助。她混进工厂里调查,发现了登记簿有被撕毁的痕迹,也猜到是梅故意制造混乱帮助的莎拉。同时,伊诺拉还查到有个富家子弟在追求莎拉。
与人私奔?绝无可能,不然梅就不会劝伊诺拉离开这个不属于她的斗争。一定还隐藏着某种秘密,与登记簿那几页有很大的关联。
伊诺拉破译了莎拉的密信,来到目的地后却发现垂死的梅,又从梅口袋里找到一张乐谱。乐谱后期反转成地图的设计很不错,一般不会想得到。
此时格瑞警司也来到此地,巧合吗?未必。格瑞警司有点像电影扬名立万里黑衣人余皑磊,他自称自己的工作就是灭火,消除潜在的隐患。实则就是明牌告诉大家,我就是黑警,向金钱低头,为权贵做事。
伊诺拉被诬陷,轮到哥哥夏洛克出手了,那夏洛克在做什么?
他正在调查一起政府资金不明案,涉及多个账户多家银行,在第一笔汇款一周前,有男子闯入财政部拿走了一份敏感文件。
不出意外,兄妹两的案子最后会合并成为一个大案,因为故事导向如此,靠直觉就能猜出来。这也反衬出电影推理部分较弱,没有什么精彩发挥。
果不其然,兄妹都有了新发现,还出现了熟悉的人物莫里亚蒂。这可以是夏洛克的老朋友了,一个智商不输对方的犯罪天才,只是没想到他也女体化了。个人觉得那个女黑人也不是真的莫里亚蒂,左右不过是个代号,兴许第三部又换人了。
全场比较扯的一段剧情,是福尔摩斯的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女儿炸墙劫狱,真不是一般的简单粗暴。这事应该夏洛克的哥哥来,迈克罗夫特福尔摩斯也是很猛的。
劫后余生的伊诺拉直接智商升级,虽然推理有那么一点牵强,但逻辑是说得通的。真理团与反派们的一段打斗戏没什么意思,最终肯定是邪不胜正,然后与大罢工事件做个结尾呼应。
美剧《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中,福尔摩斯的好基友华生,就改为由刘玉玲饰演的女性。如果哪天有影视剧,直接以女版夏洛克的形象出现,应该也不会太过惊奇。
这部电影对女性话题有着非常深的讨论~也戳中了我们一些影迷观众的共情点,内容以人物成长这一普世主题与当下观众达成共鸣。主人公伊诺拉以勇气与智慧打破了世俗的偏见,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全套剧照风格复古而且布光典雅,很有古典主义的韵味。整部影片都以女性为主,连莫里亚蒂也是女性,女权系电影崛起,真的要致敬独立自我的女性们!容内容丰富,剧情也特别饱满,尤其是每一个人的人物性格也特别鲜明,这部悬疑片既搞笑又欢乐,还有甜甜的恋爱也为影片加分不少。
看的时候脑海里都是现实中的镭事件,当时也死了100多名女性绘表师,她们透支自己的生命为了活下去,可残酷的是她们仅有的一切不过是资本微不足道的消耗品。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女工因为镭元素的放射性而染病直至悲惨死去,也有人因此不断抗争。不公的存在,抗争总是必要的,也不要因为势单力薄无能为力就选择袖手旁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电影非常适合当代的小女孩作为童年迪士尼公主电影去观看。公主可以自立,公主可以自强,公主可以因为喜欢去恋爱,但公主绝不因为恋爱就放弃自我与理想。还有想看福尔摩斯和华生那些人你们好像不是没有自己的电影和ip吧,福尔摩斯小姐就是福尔摩斯小姐,不想看就右上角,有本事就呼吁网飞给你拍新的,不用把什么都变成自己想要的,谢谢!
比第一集好一些,至少推理的过程是完整的,女工那块的女性觉醒也嫁接的不错。但真的受够了好莱坞为了女权、种族这些议题硬生生把属于白男的角色给改了,我们为啥会需要一个女性莫里亚蒂和黑人华生呢,你们就不能有点创作力给他们写点更适合他们的角色?
改编也就算了,本来可以好好结束,你非要剁脚带着一群女工离厂,离谱到飞起在那里年代,扣一颗
【C】比第一部更注重侦探与推理,夏洛克的戏份也更多,但故事依旧没意思,强硬的社会与性别议题(刻意塑造一个略显中年颓废孤寂、办案处于瓶颈期的夏洛克来反衬艾诺拉的形象;女性版的莫里亚蒂在结尾前只出场了几分钟,解密全靠口述;最后女职工们的觉醒罢工没有合适的大环境铺垫,输出全靠嘴炮;从头到尾对于腐败、压榨女工的探讨完全架构于儿戏般的正反交锋上,没能有更深刻的触及。不是把所有角色都改成女性就是女权,网飞这是吃准了政治正确的红利,真正的女权不会只喊着口号做着表面功夫,而很多人却都已被这种伪女权产品拿捏住了),无趣的悬念一直拖到了结尾,动作戏更是没眼看。既然结尾华生都来了,下一部就换亨利·卡维尔当主角吧,别拍什么小姐了。
案子其实不无聊 而且netflix实在太重视diversity了 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故事 主要角色集齐了黑人白人亚洲人印度人 这是有多怕观众投诉种族歧视才能搞出来的大杂烩 只是能别硬扯福尔摩斯一家吗 夏洛克就算有妹妹也绝对不会是喜欢说教的哥哥 编剧老跟他过不去干什么
比第一集更好看!不仅保持了女权议题,哥哥Sherlock Holmes (Henry Cavill) 有了更多戏份,221B再回归,很多Sherlock Holmes 故事里的人物也陆续登场!Enola的小男友Tewkesbury 伯爵的戏份也很多。更有妈妈等其他强大女性角色协助,整部电影从一个姑娘的冒险变成了群体组团破案,确实增加了看点。海报上也是人物越来越多,基本上就发展成为了“福尔摩斯”家族事业。Sherlock Holmes的那些老朋友们陆续登场,虽然很多换成了非裔演员,但其实安排得也很巧妙,很期待华生日后加入团体活动。这次的故事是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改编,很有历史意义。
19世纪末工人运动与女权运动比这玩意儿要残酷多了;彼时的革命奋斗,如今却只是迎合市场的素材……
比第一部好看了许多,推理不那么应付事儿,有点福尔摩斯原著的味道了,情书谜题、曲谱谜题、舞会暗藏玄机,很精彩。还提到了独立不代表不可以寻求帮助、结交盟友,是我喜欢的金玉良言,子爵多萌啊,不要不理子爵嘛。最后不是靠推理解决了所有问题,或许是悬疑电影的缺点,但却是女权电影的必然选择。内谁和内谁都登场了,再拍下一部应该更有意思。PS,解决了我看上一部时候的疑惑,三兄妹看来是同一个妈。
这是我见过最邪恶的一届苏格兰场(卢平教授负全责)。至少推理部分比第一部好很多,福尔摩斯家的女士们都好能打,兄妹俩的互动也很有意思~
这是在干什么…黑人莫里亚提和黑人华生…
虽然是子供向,但是这一部明显比上一部好多了,亨利卡依然扮演单身的英雄母亲,确实是妈味十足,最惊喜的大概是伊诺拉和小侯爵这对bg,是今年少有的阳间高中生恋爱了
各种buff叠满的新时代chick flick
其实我还挺爱这种复古手帐风(?)的画风哈哈哈哈哈哈(看着挺快乐),能不能继续拍下一部
无趣是原罪,拍成子供向还要硬塞各种议题,以及加什么动作戏,编导想告诉大家是猎魔人粉丝还是怪奇粉丝……
本片定位非常明确,面相更年轻群体的轻推理悬疑片。一些拿内容相对低龄化来吐槽的人还是小瞧Netflix了。因为年龄段再上升一截,很难比过《大侦探福尔摩斯》中的痞坏、性感、幽默、聪明而又能打的小罗伯特唐尼,更别说找到一位与之对应的女演员来主演。至少制片人对于产品定位是非常成功的,就如《纳尼亚传奇》与《指环王》的定位对比。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从人设和大框架以及世界观来看,本片依然是大小姐和大少爷在一个有安全保障的世界中打倒反派的侦探过家家的故事。只适合娱乐,不适合升华,所以强行插入的女性主义,让本片看起来像中学生作文的那种收尾。这和现今大部分互联网产品有个共同之处:内容跟不上形式。对比一下,《间谍过家家》和《蜡笔小新》剧场版就明显更有新意、流行元素也更多。黑人女莫里亚蒂,着实有点狠。
剧情逻辑很棒,女工团结一致斗倒邪恶资本家也喜闻乐见。我说这是史上最帅夏洛克福尔摩斯应该没人有意见吧,喜欢死兄妹的互动了。结尾登场的除了莫里亚蒂还有华生!说不上好,却十分轻松治愈。期待下一部。
亨利卡维尔,白男人生巅峰,不仅早早刷完了漫改电影主角的成就,就连参演女权主义影视作品的白男赎罪券也捞着个形象好气质佳的
网飞拍电影不加几个黑人做配角就全身难受
低幼版碰瓷福尔摩斯名头的悬疑剧情加上无数恼人聒噪的旁白,观感甚至不如第一部。和第一部如出一辙的爆米花片,很适合周五看 @Netflix
不仅福尔摩斯是女性,连莫里亚蒂也是女性:女权系电影崛起,致敬独立自我的女性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