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两个月终于看完青之炎的小说,还一口气看了MAKING和电影,脑海中已经全是挥之不去的青之炎的片断了。真是一部好作品啊!由于看的是原文小说和无字幕的(下错版本了~泪奔),所以不知理解上会否有差错。电影110分钟要浓缩一本450多页的文库本的内容,所以做了多处删减河删改。
比如秀一有录下自己心情的怪癖和喜欢睡在透明玻璃框里的习惯。透明的玻璃框身事一个很微妙的表达,窄窄的根本容不下一个人的空间的玻璃框,秀一多次蜷缩着睡在里面,一脸茫然。那大概会有一种压抑,一种被束缚,不安的感觉吧,但大概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秀一安心睡着吧。
情节大致是相同的,但电影多处直白的内心表达却还是令我震撼。比如秀一从遥香口中听说那人原来是患有癌症时的挫败感和茫然无助,比如杀害石冈后,遭到老师和同学质疑与排斥时,在纪子面前乱摔东西,这样的过渡让我觉得很容易接受,原作中用很是微妙的语言带过了秀一的种种心情,令我很是怀疑,明明是一个17岁的学生,连着杀了两个人也可以如此平静吗?(这大概是我看不懂原作吧)
在电影前,我上网搜索了一下大家的评论,特别去注意了两个令大家很是感动的镜头,确实,那唯美凄惨的表达很是令我惊喜。
一个事遥香睡在玻璃框里,质疑哥哥:“哥,是你杀了那个人吧!”
“嗯”
“果然呢”
我说不上什么,但两人互不望对方,用似乎很波澜不惊的语调交谈着以上内容时,我惊喜于秀一的勇敢和遥香的敢问,那么悠静,那么黑的环境下,就这样的一问一答,然后戛然而止,谁也无法望向对方,谁也无法正视对方。
还有,就是秀一和纪子隔着玻璃用手交流的画面。秀一和纪子第一次去约会时就是去了水族馆。那里有一种海洋生物,无论你的手划向哪里,它都能追逐着,很是神奇。在秀一摔完东西大发脾气赶走纪子后,他无力的睡在床上,手无意识的就在玻璃上滑动着。轻轻的,想是在呼唤着那种神奇的生物。这时,有另一只手,隔着玻璃,在响应他,他一惊,从床上爬起来一看,是纪子。她的手顺着秀一的手轻轻的滑动,世界很静,只有他们,他们很近,只隔着玻璃,可他们却又隔得很远。但当他们的手划向同一个位置时,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那时一种共鸣,一种理解,一种愿意倾听的姿态。因此秀一哭了,终于。他不是神,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17岁的男孩,杀了人会胆战心惊,会焦躁会不安,会不知所措的男孩。他一直在强忍着的眼泪也终于在这一刻释放。
现在想想,原作描绘的只是他们两人肉体的融合,而电影则将之提升到一种精神,灵魂的融合。也正是这种精神层次的东西更能打动我。
喜欢秀一送纪子去搭乘电车回家即将进检票口的那个场景。秀一对着纪子说:“我杀了人”,纪子没抬头看秀一,也没应答,只是轻轻的将头埋在秀一的肩上,秀一没有抱住她,只是紧紧的握住她颤动的肩膀。于是,下班的人潮涌上来,将他们淹没在人群中,纪子离开,秀一目送着她,仅此而已。
虽然纪子和秀一一直都是这种淡淡的关系,没有H,甚至没有KISS,但我却能在这中看出一种凄美,一种永恒。
电影的主题大概就是秀一与纪子在离别时,纪子说的一句话吧。“我从来不觉得世界上有哪一个人是应该死的。遗憾的是不这样认为的人却有很多。”秀一抬头,望着她,无语。他错了,可他已无法再回头了。
而途中,警察官找到秀一妈妈,向她打听秀一的为人时,秀一妈妈说起了秀一第一次说谎的经历。这一段我没听得懂。但我却注意到他们眼前的一个场景。一个运动后大汗淋漓的学生,站在自动柜员机前买可乐解渴,可投币了好几次,饮料都没有出。安明海焦躁不已,不停的用脚踢打着柜员机,狠狠地。明明只是一件小事,却如此大动干戈。这不正从侧面放映了日本当代青少年的现状吗?
言归正传,越看到最后,我就越不安,因为我不愿意秀一像小说那样的结局。
当秀一得到警察的许可说可以有告别的时间准备离开警察局时,他轻轻的问了一句:“你的越野车学会了吗?”
“你看到了?”
“嗯,在海边时。”
“我将给小孩买游戏机的钱都用上了。越野车真不是便宜的东西啊!”
“为什么?”
“因为我想跟了解你!”
而之前,秀一的妈妈和秀一一起回家时,也是这样,也说要骑上他的越野车试试看。原来,这只是一种借口,越野车只是一种借口,他们只是想通过从秀一最喜欢的东西开始,了解秀一。
还有餐桌上温馨的早餐场景和纪子想要送给秀一的他30年后47岁的肖像时,我以为,这一切,能多少打动他,使他愿意坦然接受。
可是,尽管这些是他最爱的东西。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大门差劲的画。纪子裸体的素描。说梦话的狗。波本威士忌哈伯101.唱国语歌的王菲。齐达内的控球.....
可一切,都留不住他,他深知自己是罪恶深重的人,他无法勇敢到肩负这份罪孽继续活下去。他只是带上他最爱的越野车,骑上它,如无数个平日的早晨,骑的很快很快,风扬着他的头发,把他的衣服吹的鼓鼓的。天很蓝,海也很美。他只是在一辆迅驰而过的卡车面前。稍微的转了转车而已。
1 killing
终究没有完美的犯罪。
所以我知道,诸如《天才瑞普利》,《回归》里那些未被惩处的犯罪只是被导演排除出了叙事范围,想说的主题已经表达完整,没有必要让故事走到最后。
电影里明确包含了有杀人这类犯罪的情节,其主旨往往和正义感或是非观等没有多少关系,太过清晰的价值判断不必要去纠结。杀人并不是一个结果,一场预谋已久的计划的终场,而是一个开始,或是平台,继而让观众在随之衍生出的,被犯罪所影响的人们的层叠情绪中周旋或陷落。
当少年遇上犯罪。
于是脚本是有野心的,演员是有无限可能的,不稳定的年龄和暴力性事件的碰撞,可擦出的火花太多,用什么办法将它们一一理顺,并将之赋与一种冷静淡然的色调。
这是《青之炎》,2003年上映,蜷川幸雄导演,二宫和也出演的青之炎。
17岁的少年不堪继父对家中的骚扰,不想再见他对妈妈和妹妹的伤害,然后杀人的故事。
2 临界状态
只是一小段镜头,房间里的电视画面仿佛在放某种科普节目,解说,临界状态。
当带电粒子快速通过透明物质,高能量的带电粒子快速通过,会出现青白色的光。使用完的燃料或原子炉的炉心,会放射强烈幅射线物质周围,都能看到青白色的光。辐射线和辐射令人产生恐惧,人体也会产生辐射线,但不多……
其实电影里的很多段落,就是在临界状态中进进出出的故事,伴随着Nino所处空间的转换给出更明确的线索。
从食桌,到从车库改造而成的房间,再到自己时常蜷缩的玻璃箱子,把自己想法固定成声音收进录音机。仿佛一种微妙的收缩,外界的冲击渐渐隐形不见。
而这种消隐,随时又可以重新还原并放大,经一点刺激后,迅速将之前的什么极致念头重新席卷身体。
拿起棒球棍冲向继父的少年终究还是暂时退回了原位。
拉开车库的门,经典的夏日耀眼阳光射进来,与屋内的黑暗划了一条多明显的界限。外面是公路,山地车快速行驶,内心独白消散在空气里,那些暗处的意愿却未曾稀释。还有可以换到酒和看到漂亮女生的教室,随时逃离的画室,能供他藏下作案工具的,海边破败的渔船。
再平常的事物,伴随他一起跨过临界点之后,也变得面目可疑起来。
被逼到界限之外的后果便是谋杀的完成,之后再怎样佯装平静终会露出马脚,弱点被伺机的人抓住撬开这个犯罪事件的防范。
像很多无法控制的连环事件,第二个死亡者是勒索他的往日同学,便利店柜台后的扭打挣扎,模糊不清的监视器录像,被一脸无害温和的警察反复查看,挖出更多的空隙。
即使在第二次犯罪之前有再多的挣扎,最后还是深渊,并不是一个人设置出的峭壁绝境。
我想起他们在恐龙博物馆里的电梯上,商讨如何从便利店里劫钱的计划——这个在后来被Nino强硬改变了的计划,长长的空旷的下行电梯上,镜头拉远景拍过去,他们不停地向上走,再顺势而下。
3 less voice
青之炎是沉默的,我不是指这部电影的台词少,而是主人公的性格设定,配上其所作所为,本身就是一个对外闭结的世界。
并非孤僻或者自闭,只是那少年走过临界断点后要面对的世界,那些自己的计划,行为,并随之诞生的责任,面对的周遭诸人的表情变化,都是他独自承担消化过来。
始终是一个人的Ninomiya,杀人是孤独的过程,对着收音机打定主意自己敲定合适手段,买到作案工具,在夏天面对睡得满头大汗的继父,心神不定地摆弄电线致他死亡,自己再大汗淋漓地回到学校,仿佛真的只是从野外写生归来。
警察不紧不慢地怀疑并盘察。
在杀了他的同学后后,妈妈接Nino从打工的便利店里出来,说想试着骑一下他的山地车。
妹妹察觉他和纪子的交往。
好像一切都和之前的犯罪毫无关系,那就能再瞒下去吧,像他念白的声音一样,分外合衬这个电影,在那样略显单薄的音质下,不急不缓地的叙述配合符合故事波澜不惊的步调.
也许杀过人后,所能看到的表象,也无非如此。
内心戏想想真是玄妙的东西,你如何能把观众带入你所饰演的角色的内心气场,这不是演员一个人的功力,也要靠导演留白的空间,辅助的情节发展来映衬。
这个时候,我是不是该认真地夸一下Nino的演技,有口皆碑的,自然,从细微处深刻把握人物内心,入戏,有感染力。
恩,或者我该更苛刻一点说,形容词单独扔出来都是苍白的,配合剧情的感受才来得深刻,推卸责任地直接扔下电影缄口。
我只是好奇时年19岁的他接到这个角色,会用怎样的方式揣摩体验。面对这样的情节,是挑战,说得轻巧都是机会,丰富人生体验,提供一个以后以此吃老本的机会(XDD)
大概这个过程,也只是生活中的他,一个人的内心戏,借着他的悟性和学习能力,我们看到结果就好了。
啊,面对核心问题时,我主动地想说得无力一些。
4 松浦亚弥
为什么要留单独的一段给这个姑娘呢,笑。
在看了Nino的几部戏和这部电影之后,忽然觉得,自己是不太适应他演出的感情戏场面的。
这是一个有点讽刺的结论,一方面对他的演技无比放心,而好的演员,也应该是不挑戏的,把不同的角色驾御出自己的味道。
也许是自己不太满意和他配戏的女优,或者更是觉得,Nino是一个比较My pace的人,很难和另一个女生营造出一种,很协调的带点甜蜜的恋爱氛围(恩,只是自己的感觉,也许也和他接的戏的类型有关)
所以,其实这部戏里和松浦亚弥的气场,实际是非常令我满意的。
不过也是和恋爱因素掺杂有限有关吧
呃,说出来也许会雷到很多动漫fan,好吧,我也会被自己雷到。
这戏里的松浦,让我想起凌波零。
电影里冷色调的松浦亚弥,没有多少表情,在玻璃箱外和Nino手指相碰,在水族馆里说起自家的会说梦话的狗,让Nino知道狗也是有想象力的女生。
聪明的角色,伶俐的洞悉力,于是Nino在车站前告诉她,我杀过人,她轻轻靠上他的肩。
即便如此,他也顺着自己心意,在自己的能力范围,用恰好的狡猾程度,把虚伪的证据持续下去。
不经意的,骄傲的,又心知肚明的相处方式,冻结在她最后对着油画的,那张压下所有悲伤的脸。
于是我那么着迷。
5 夏天
你在年少时的夏天,都做过什么?
丢去那些被作业和不计内容的玩乐填满的暑期时光,仿佛被一个接一个的夏天催促着,升级升学,升到越来越现实的阶段,去看世态人心。
2002年,19岁的Nino君
出演蜷川导演的《青之炎》,一个杀了两个人的少年杀人犯,白衬杉背书包,骑山地车疾驰在街道上,后面驶来的有轨电车渐渐追上他。
在沙滩上不小心看到要调查他的警察先生,为了更了解他,也买了一辆山地车,摇摇晃晃地开始试骑。
在电影Making里,一天的工作结束后,staff问他马上还要去干什么,他说还要去唱歌跳舞啊,去录歌。
那年的专辑叫《Here we go》
他在夏con上弹吉他唱和Tsuyoshi前辈合写的歌,叫progress or regress
再多写一点,然后的20岁
他出演夏季的drama《stand up!》,伪黄色的青春喜剧,四个处男节奏明快的混乱夏天。懦懦的暗恋过老师的正平,成为他演过的各种17岁少年list中的新类型。
2003年,他们办的夏con,名字叫How's it going,在最后的琦玉场,五个人说了很多感性的话。其实以后的几年,会说得越来越文艺。
他的solo翻唱了柴田淳的《梦》,有一次唱到哭,也许追查现实根源,是很自讨没趣的事。
还有,他们当年出过一张单曲,也是《stand up!》的主题歌
《言葉より大切なもの》(《比言语更重要的事》)
歌中的第一句,Ohno唱到
切りとったメロディー繰り返した 忘れないように
言葉よりも大切なもの ここにはあるから
(仿若不会被忘却 反覆唱着截取下的旋律
因为比言语更重要的东西 就在这里 )
于是很多言语都不需要
有这样一个表情,就足够传递出很多内容。
http://photo14.yupoo.com/20071225/005314_1732415326.jpg
(重看青之炎后被刺激出的产物,隔了几个月鬼使神差地想贴出来)
画面的最后一幕,秀一骑这心爱的赛车飞速冲向迎面而来的卡车.........纪子听着录音带里秀一叙述的点点滴滴,平静的画着油画.....我是秀一,17岁,和妈妈妹妹住在一起,最喜欢的事情,油画,烧酒,画纪子的裸体....秀一清脆平静的声音在空旷的教室回荡,离开似乎也是一种幸福,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在17岁,白衬衫白球鞋,年轻美好的面容,永远不会消失。
连最后的自杀也是完美的策划,秀一的人生不完美,父亲早早离开,继父残暴,家庭温暖是秀一渴望却很少得到,希望完美的人生,即使是犯罪,只要完美的实现,那么就是一种幸福。当知道自己的谋杀计划并没有被发现,法医鉴定继父死于自然死亡,一切都在意料掌握中,秀一蒙着被子得意忘形的狂笑,那种开心是生活中无法获得满足的发泄。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只是母亲和负责的警察早已发现,是秀一眼神透出的冷漠,嘴里冰冷地否定死去的人是父亲的话语。
母亲对警察大叔说,5岁那年,秀一画了幅画--狮子口中含着所谓父亲的人头,那时的秀一,第一次说了谎话。沙滩上警察大叔骑着专门买的赛车,努力学着还是不怎么上手。纪子和朋友都为了秀一说了慌,虽然秀一什么都没说,只是两个人的对白都不同.....一切都看在旁人的眼里,只是秀一太沉醉自己完美犯罪的世界,忽略了身边的爱,那些默默爱着他的人。
为什么喜欢赛车?因为速度的奔驰,我像是抛开了周围的事物,超越着自己...秀一回答。没有什么特别,昏暗的灯光,透过玻璃箱子,看着光怪陆离的世界,听着德彪西的音乐,压抑的气氛让人透不过气。朋友说,德西彪的曲子能令你发疯,嗬嗬,我却能沉沉地睡去,秀一呢?我不知道。
离开的家的最后一刻,轻松地答应妹妹晚上要回来吃饭,和妈妈说一定要做最爱吃的煎饼,其乐融融。只是,大家的心底都明白这是最后的一天,能那么平常地说着聊着笑着,因为一切都已经破碎,所谓的完美犯罪。那刻的心底,揪心地痛,为什么不痛痛快快的大叫,拥抱,流泪,感清为何要如此克制,如此压抑,这就是现实吧。
会让人想起告白的一部电影 蜷川幸雄很成功的调动了偶像女歌手和偶像男演员作为“演员”的演技 这位舞台大师的电影 情绪做的也很到位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秀一房间蓝色的光还有三次出现手部的特写 手部在蓝光的映衬下 像一团蓝色的火焰 充满诗意 关于杀人的部分则做的比较实 也是不大喜欢本片的部分 最后松浦亚弥的那个流泪的长镜头很有意思 也是导演和角色悲悯秀一这样一个年轻生命不可避免的可悲
结尾无比喜欢 配乐无比喜欢
狗也会说梦话 瘦瘦小小的少年胸口也会燃烧起青绿色的怒火 继父只是为了临死前见一见女儿的可怜人 同学所要的也不过是一些钱可以离开偏爱哥哥的父母 完美杀人听来像个可悲的冷笑话 可是我看到17岁的少年蜷缩在玻璃缸里绝望的伸向虚空的手 看到他奋力的骑着越野车不是脚踏车在马路上狂奔 听到他
他竟然喜欢王菲的中文歌和Tom Waits
二宫和也真是挺棒的,虽然这片子里所有演员的长相我都不太喜欢,秀一应该是忍成修吾那种,纪子最起码是宫崎葵吧,我单说长相。容易感动的人的抽风我算是领略到了,结尾最后几分钟,直接从三星升到四星了。当然,片子其实挺不错的,没有废戏,哪怕这故事不稀奇了,但拍的真是足够到位了。
少年的忧伤和愤怒飞逝在卡车轮下,我为他的经历无奈哭泣。。。二宫和也是个灵气的演员
虽然我有那么多喜欢的东西 却都不能继续下去了
二宫和也的表演值五颗星.
静静走向坍塌的惨痛青春,17岁孩子的孤独和悲伤。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抱着跳进深渊的绝望了吧...
二宫家的和也君演技超赞...!
明明还有如此之多留恋的事物,却不得不选择死亡。故作聪明毫无纰漏的作案却实际漏洞百出,少年你这又是何苦。。。ps二宫和也还是老了(只是衰老过程极其的缓慢)看着当年颜值巅峰年轻脸上带着些稚气&健气 笑起来一点褶子都没有的他,不禁感叹时光到底能放过谁?
3滴眼泪~~~
算是日本青春片里的佳作了,二宫和也最后那段独白我喜欢
二宫在这个片子里面,就像藤原薰画里的美少年,阴郁敏感柔弱,暴戾天真自负。片子很老套和简单,但二宫的表现值得我再看一遍,或许两遍。
多年以后青涩少年郎变成了天上有地上无的贫穷贵公子
要是十年前看也许会更喜欢吧。
我喜欢的东西:越野车、骑在越野车上看到的世界、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大门差劲的画、笈川的笑话、纪子的裸体素描、说梦话的狗、波本威士忌哈伯101、王菲的中文歌、齐达内的控球、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汤姆威兹的歌声、烤的焦焦的培根,没有洞的甜甜圈,吃了不会头痛的刨冰、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
那个忧伤的,已逝去的青春
在日语中,蓝被写做青,是天空的颜色。无论是《青と白で水色》、《青い春》,还是《燕尾蝶》里的青空,《莉莉周》里的青猫。有人说,青,似乎只属于日本。这是青之炎里轰然塌陷的青春。
我喜欢的东西:越野车、骑在越野车上看到的世界、妈妈煮的菜、遥香生气的脸、大门差劲的画、笈川的笑话、纪子的裸体素描、说梦话的狗、波本威士忌哈伯101、王菲的中文歌、齐达内的控球、库斯图里卡的电影、汤姆威兹的歌声、烤的焦焦的培根,没有洞的甜甜圈,吃了不会头痛的刨冰、永远不会变红的绿灯
说实话,对这种故事有点消化不了了,但这是我的问题。青春片能拍出倔强和孤独就已经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