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这部电影中的孩子们
虽说是一部恐怖片,在惊悸之余,还是欣赏孩子们的演技。
这些孤儿院中学习成长的孩子们是可怜的。他们就是战争的产物,饱尝战争的罪恶。在我们身边的孩子幸福地成长在阳光下的时候,他们却必须生活在一个炸弹旁。那个炸弹有心跳,是活着的,仅仅因为落在了雨中的泥土上而没有爆炸。它随时可能夺去孩子们的生命。但是夺去大多数孩子们生命的,不是这颗炸弹,它最终也没有爆炸,而是在战争中内心扭曲的人。
男主一号,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敢。当你坚信自己没有罪恶的时候,尤其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你不会害怕鬼。刚来的时候他受欺负,但是很快便与这个集体融为了一起。小伙伴们喜欢捉弄它,让他受罚,但他也不愿意说出和自己一起半夜下床的孩子。他起初见到鬼童的时候也有害怕,但是知道了事情的内幕后他小小的心也决定尽力去帮助鬼童,除掉恶人。他的善良令我钦佩。
男主二号,是一个亲眼见过罪恶的人,这造就了他与别的孩子们不一样的性格。在群体中他年龄较长,盛气凌人,被一些孩子们所畏惧。但在大家有难的时候,他却做好了一个尽职的指挥,用孩子们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战胜了恶人。影片最后,他带领为数不多的没有死于灾难中孩子们,离开了孤儿院,奔向那一片金黄的沙漠,未知的世界。
但我不禁要为这些孩子们的命运担忧。影片没有介绍他们最后的归宿。从孤儿院到小镇有一天的距离,他们就算穿过荒漠到达了小镇,或许也难以幸免成为战场上的一粒沙。即便他们逃过了屠杀,幼年生活的经历或许会影响他们一辈子。他们生命从开始便注定是不幸的。每想到这里我就会心痛。在战争中受害最深的,永远是孩子。
2 ) 《鬼童院》- 人性之罪恶
从故事来看,这不是一部特别好看的电影。 远离小镇,孤零零存在于田野深处的小孤儿院,没有被战争和炸弹摧毁,却被罪恶的人所炸毁。 孤儿院里的鬼魂,却是一个被害的儿童。鬼魂不会害人,人却会。在上帝(耶稣)面前,这个罪恶的人残忍地杀害了儿童,老人以及女人。他的灵魂,早已万劫不复。 残留下来的儿童和鬼魂一起,结束了这个罪恶的人的生命。儿童离开了孤儿院。 成为一片废墟的孤儿院留下了什么?是悲剧?还是幽灵? 悲剧总有一天会被淡忘,幽灵也总有一天会消散,只有人性的罪恶,还在亘古地持续... ...
3 ) 头顶的大雨和战机
孩子也有鬼魂,而且是念念不忘复仇的鬼魂。这个虚构的事实首先就让人不寒而栗。
说这个片子是反映战争中的残酷人性。我不以为然,战争是个背景,是个幌子。实际上,这就是男孩们面对的真实世界,危机四伏,过早地接触性和武器,善良的被戕害,软弱的被欺侮,他们必须尽快地适应一切,冷静地面对一切,而不能老把自己当孩子。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森林,得分清敌友,英勇无畏。
所以,这部片子是可以给男孩子看的电影。但什么时候可以给我的孩子看?我也说不上来,多大才能理解电影中的内容?这个问题就如同孩子哪一天就成了大人,父母永远说不上来。你以为的那个瞬间只是你以为的。孩子的长大,虽然不一定是在铁与血的洗礼中,但一定是要经历一些事的。
片中的小男孩卡洛斯,孤身一人来到孤儿院。虽然也偷偷在床上哭泣了一夜,但天生的乐观坚强,还有对人的善意,使他化敌为友,甚至变成了他的同盟。当然,这个敌人并非真正的魔鬼,而是另外一个本质善良的孤儿。片中真正的魔鬼就是那个已经成年的孤儿,并不是战争使他泯灭人性,因为同样处境中的其他孤儿,甚至他叫来抢金子的同伙都没有他这般丧心病狂。他是人性最黑暗部分的代表:视其他人如草芥,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当他最后被几个小孩子反戈一击,置于死地时,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拍手称快。好久都没见过这样让人痛恨的人了。
可是,他死了又怎么样?孩子们经此一役不得不长大了,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的丑恶,仇恨已经在他们心里播下了种子。有一天他们也会长大,也会面对蓬勃的情欲和攫取财富的物欲,他们是任自己的欲望泛滥,还是能控制自己内心的恶魔呢?作为孤儿,他们缺乏更多的引导和陪伴,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像那个长大的孤儿,对着父母和婴儿时期的自己的照片时潸然泪下,但是在向别人举起利刃时却毫不犹豫,犹如延寿杀死狱警的那几个犯人。
在观影过程中,我总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可笑想法:这些孩子多可爱啊,要是他们永远不长大该有多好。电影的情节发展给了我这种可笑想法沉重一击。是有些孩子永远长不大了,除了桑蒂,还有那些死于爆炸的孩子,他们会化为永远怀恨的灵魂,因为有人让他们永远长不大了。在另一个维度的空间里,他们形象可怖,让人尖叫,完全没有了可爱的形象。
孩子是会长大的,世界会教育他们:童年的阳光如此短暂,头顶的大雨和战机,才是真实人生。
4 ) 革命电影
潘神迷宫和HELL BOY导演的早期作品,看来这胖子是一出道就开始披着灵异的外皮高歌无产阶级革命了。即便是鬼片,也不忘批判一下封建迷信,最出彩的细节无异是一罐罐拿来泡药酒的畸形婴儿,革命立场不坚定却依然辨证唯物的老军医在一旁告诉主角小朋友,要相信科学不要被迷信所左右自己的判断,畸形并非来自诅咒,而来自战争与贫困;真正的魔鬼,正是人类的贪婪、愚昧与恐惧。讽刺的是,这些革命儿女的三餐粮票和地下党经费正来自这瓶瓶忽悠乡民的药酒。最后浑身血污的老军医拿着霰弹枪对着窗外明媚阳光等待“真正的魔鬼”到来,反省起自己当年革命觉悟还是不高啥的,整部电影简直升华起来。
镜头较后来的潘神迷宫要更古朴和西班牙,虽然鬼片中各种吓人桥段确实没多少新意,但按导演自己的说法,这更应该是一部寓言童话故事,各色革命反革命人物塑造都立体非常,若不是最后的爆发,还真分不清所谓好人坏人,每个人物都因为有着自身或多或少的人性弱点而更显血性。最大的隐喻无疑是那枚空袭巨型哑弹,从头到尾低沉嗡鸣着矗立于庭院,看着非常革命时期各种人类的各种觉悟与毁灭。
正如那首特傻的革命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5 ) 对于沉入水底的金子,大家有什么看法?
金子的寓意,是人类的欲望,还是希望?
没有金子,离开孤儿院的孩子们依旧前行着。
有了金子,为了它苦苦挣扎的夏千度却沉入水底。
潘多拉打开魔盒,关住了希望。
孤儿院被焚毁,留下了金子。
会有人回来取金子么?
6 ) 简单到爆的电影
本来只是想看看恐怖片感受下鬼怪的单纯,结果花了快两小时看什么狗屁人性。
说实话,生活在这魔性的大陆上,里面哪种恶不早已成家常便饭了?为财杀死孤儿?与养母上床?炸了长大的孤儿院?现实新闻报道中都见过无数次,比这更魔性的都有,这又算得了什么?早就麻木了。
我从不爱看什么描写罪恶讲述人性的片子,因为啊,这些跟现实生活比起来,都太平凡了。
那些评论中感叹人性的你们,也许和我生活的不是同一个人间吧。
7 ) 悲伤··战争···掉落下来的炸弹······
我总是试图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了解一个人,因为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存在绝对的恶与善,就像这个世界一样,每件事情都有它的因果吧····只是我们还不了解对方,所以没有看到他的善良····
其实原本是奔着悬疑片去看的,但是看到最后却更多的是心酸,即使是笼罩在了一片阴郁和灰蒙蒙的诡异氛围下,但是我觉得这片子还是在诉说着战争下的人性的,那温暖和冷漠的人性在战争的氛围中才显现出来···其实最开始我想那个所谓孤独的王子并不是真的想要杀死那个孩子的,只是失手,他的目的只是要金条,过他的幸福生活,我看到的是他的可悲,其实我从始至终都没有用很坦然的眼光去看医生和校长还有那个年轻的女人,直到最后看着她说我不怕你,那副不肯妥协的样子,我才忽然觉得她是那么勇敢和坚强的,或许是真的是看悬疑片的大逆转看多了,从始至终我都没有对任何人信任过,所以对医生和校长也没有真心的认为他们是善良的人,也曾经怀疑jaime,怀疑是他杀死了santi,当然还好不是,因为不是jaime让我感到舒服很多,至少看到孩子是善良的,让我觉得有希望,呵呵是这样一部片子啊····所谓的鬼也不过是一个可怜的没有安息的灵魂,最可怕的是人·····人的贪念害死了他们自己···但是最可怕的是沉溺到那份贪念中···无法醒悟····死对于他才是更好的结果··比他有一天醒悟过来却极度痛苦对于他自己要好的多吧···
这个片子给我看到的只是悲伤,浓浓的掩盖在战争氛围中的悲伤····那个男人的可悲··最后散落在水中的照片···还有无辜死掉的santi的可悲··还有那个扑火的女老师··她的努力和无私····一个只出现过几次的小人物···反而更加让我感动····因为如果善良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思考才真的可贵···我想不管怎么样··一个有感情会哭泣的人···终究是有心的人,一个人有心或许就可以变得善良·······
什么是魔鬼,是注定的悲剧一次次的重演?也许只是一时之痛,有些东西死了却还想是活着,激情戛然而止,像一张模糊的相片,像困住于琥珀中的昆虫····
作为之前的作品,可以看出该西班牙导演的手法和元素使用,怀旧的黄绿色调,选择的荒漠般叫人迷惘的场景,长相英俊但嗜血的大反派,优雅的妇人,童稚的孩子,就连片中唯一的妙龄女郎,也简直就是Ofelia的成年版。瞧瞧那个鼻子,眼睛和神态。啊。
#影评# 鬼童额角飙血的造型碉堡了!另,每个欺负人的大龄男童都会莫名有把弹簧刀,这算剧作的约定俗成么。。。
把许多人的罪恶最终归结到一人身上,其它人的罪恶都洗白,这种编剧法则真是过于偷懒。到了《潘神的迷宫》才算是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了。
⒈就我对作品喜爱度而言的话,感觉托罗导演要在“墨西哥三杰”垫底了,不过偏爱惊悚恐怖片的贱熊可能会更喜欢他,而文艺女青年的励志姐更中意冈萨雷斯,我暂时最喜欢卡隆;⒉难怪觉得大反派有些眼熟,原来是《烈焰焚币》的男主呀;⒊困意袭来,本想小睡一下再来观影,结果醒来刚好过零点。-18.3.19/20
对5组人物欲望的明确展示使得戏剧动作一下从外在的恐怖变成了人物内在的渴求。此外大量的符号、剧情隐喻了对西班牙内战的探讨,颠覆了观众对恐怖片的既定印象。最有意思的段落是孩子们用长矛杀死反派,而西班牙内战正是佛朗哥的长枪党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尾给与了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
中规中矩。了解监督的意图,但主题还可以再深化一点的。
6.5分。好无聊的鬼片啊。这淹死鬼也太恩怨分明了吧?平时不出来的,碰上凶手才发挥力量。其实真要把这鬼从故事里拿掉,整部电影依然讲得通。本片唯一吸引我的,也只有那操场上的大炸弹了哦~~~
“一种情绪的及时静止,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一只昆虫被禁锢在琥珀中。”看看此片就知托罗拍文艺片同样在行;温柔醉人的金黄色调混合鲜血的惨然,和夜景的森然成对比;暴雨夜天降炸弹,简直神来之笔;此片西班牙风味很明显,典型的孤堡片,重点不在『鬼』,关于孤独、被遗弃遗忘的灵魂们。
和《潘神的迷宫》一样残忍。欲望、贪婪、战争对于童真的泯灭。PS:里面小男主可爱得让我真想养一只。
把小孩的死和炸弹下落剪辑在一块,谁都会以为是因果关系!最后再推翻了,加一段连续镜头来告诉观众之前你们被糊弄了!这种剪辑,比希区柯克的剪掉高潮还要不道德。
7.0/10。德尔·托罗“黑色三部曲”之二(另两部为《魔鬼银爪》和《潘神的迷宫》)。没能出现各种艳魔造型让我倍感失望,主要还是以剧情和气氛来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拆除引信的炸弹象征着法西斯年代留下的永久性阴霾;摄影不一般,但相比《潘神》实在太一般了,而且还有点故弄玄虚。。。
吉尔莫·德尔·托罗拍小孩子还是很厉害,《魔鬼银爪》《鬼童院》《潘神的迷宫》算是成长三部曲,温情脉脉的恐怖片,画风色彩很棒,《环太平洋》也有孩子,不知《猩红山峰》有没有,可惜像多数导演一样,一去好莱坞基本上就没个性了,就像进了劣质商业片大染缸。
被隐入背景的混乱时代,无尽的贪婪和从前的罪恶,善无法制止恶,那我们还有最后的一招。被含恨沉没的童年和沾染血污的童年一起,在这个封闭的孤儿院里,而全世界的牺牲者报了仇。
托羅平生最佳。
把它当成恐怖片就输了,鬼故事只是琥珀,战争与人性才是困在琥珀中的昆虫。鬼是什么?与人性的恶相比,鬼本身才是受害者,人性的恶才是真正的魔鬼。
的确更像是[潘神的迷宫]的试水前奏,无奈中的温情感还让人想起[孤堡惊情]。不过整个故事充满了滥俗的桥段和直白的符号,本可深挖的西班牙内战也基本沦为了背景板。鬼孩子的造型设计得比较新颖独特。| 有些东西死了却还像是活着,像一张模糊的照片,像困驻于琥珀中的昆虫。(7.0/10)
看过几部关于孤儿怨的恐怖片了,果然这种冷漠的地方是恐惧的滋生地。确实会想起后来的的潘神。琥珀色是为了怀旧
模糊的鬼魂、比鬼恐怖的人、象征历史阴霾难以消散的未爆弹,这些元素全都被《潘神的迷宫》继承并发扬光大。正如琥珀色水池中叹息的冤魂,所有人都是困在战争这枚琥珀里的可怜昆虫。去年《阴影之下》中那颗哑弹的原型原来在这里!
海报超赞。我不喜欢魔幻与现实界限难以区分的潘神,所以便不愿多想此方面方向的东西,恐怖的表面和隐藏的对战争的批判更能让我理解这部片子。
多么悲凉、哀愁的故事啊。。。细腻的故事流露出了战时人们无限的人性。影片的色调一直是我钟情的。PS:小鬼童,是仿着我爱罗设计的吗,很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