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画面感,离愁别绪;有历史感,千军万马”。你很难想象,这位观众通过对仗的语句形容的是一个音乐节目。然而,看过《经典咏流传》的观者或许很快就会在眼前浮现节目恢弘又委婉的氛围,品味那独特细腻的情感表达。
音乐诗词共通,审美意趣相融。从第一季到第五季,《经典咏流传》首创的“和诗以歌”节目模式始终出新求变,为源源不断的原创歌曲提供动力,汇聚起经典的无穷力量。这是经典的新生,更是将古人之思传递给当下各种境况下的今人以鼓励和共鸣。
壮阔力:山河无限好,大美中华韵
“云游”渐成主流的今天,足不出户也可以有小惊喜。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重点打造的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作为唯一囊括星光、白玉兰、亚广联三项大奖的电视综艺节目,得到国内外电视界专业人士颇多肯定[1] ,它带领观众回溯精神的故乡,从实景出发,在歌曲演绎的过程中尽可能淡化舞台感,让传唱者一步一景、移情换景,道出自然底色和人文印记,于不同的空间意象里感受诗词的纯粹,歌声的曼妙。
许嵩化用宋代词人汪莘的《沁园春·忆黄山》与助演嘉宾程皓如一同演绎出了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奇秀壮美,如梦的音色搭配浑厚的琴声,兼具轻盈曼妙和潇洒自然,唱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旷达,并且融入了一丝神话色彩;鉴赏团嘉宾康震说“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黄山的人其实都是美的”,欣赏这首歌曲的观众自然也将这番美感立于心中,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要前去黄山打卡,将云游落地变成线下游。
当这首歌走红于社交平台后,“东道主”黄山风景区通过官微向歌者发去了在黄山之巅实地演绎这番绝美之声的诚挚邀请,引发网友们的热烈互动与回应,大家纷纷赞叹《经典咏流传》不仅传唱经典,更呈现给了大家一番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的大美镜头。
锦绣华夏,万里山河,值得歌颂的良辰美景浩如烟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凤凰传奇组合以张养浩《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为背景,共同演唱的《云山》。正如两位传唱人在微博发出的唱后感一样,这首歌并没有点名道姓某个山水具象,但是却能让人浮想联翩,也许是养育自己的山水小城,亦或者是能够给予治愈感的的理想之地,“我爱山无价”“云山也爱咱”道出了人与自然山水之间和谐共生的浓厚情感;许多观众在互动中也直言已经深深地沉浸在那抹如梦如幻的云霞里,试图找寻着独属个人的宁静[2] 。
可以说,《经典咏流传》运用诗意的姿态把景致和意境有机融合,巧用虚实结合,依托地理风貌的宏大载体,又不完全拘泥于此,给予观者、听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暖心力:满面正春风,温润浸人心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两年前以一曲《草》感动网友的冯家妹和陈果毅今年再次来到了舞台之上,唱响诗人李峤的《风》。这个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小朋友如今每天仍在坚持练歌、积极锻炼,与病魔作斗争,正如歌词里的那句“它轻轻吹过带来一阵阵歌,看看天气也还是如昨,但春天悄悄来了,开出花几朵”,歌曲里的童真童趣,如春风拂面般给人温柔。天籁旋律传递出的强大信念让人动容,大家纷纷在歌曲评论区祝福“被天使吻过的嗓音”能早日战胜病魔。
与此相呼应的是双腿截肢登顶珠峰的登山家夏伯渝老人与谭维维合唱《山高路远》,“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执着力量激励着每一名力争上游的普通人。
暖心之力不仅存在于微观处,盛世繁华的奉献坚守,也能让人豁然开朗。[3] 第五季中,在冬奥会上惊艳世界的河北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暖心亮相《经典咏流传》。杨柳依依,微笑合唱,邓小岚跟孩子们一起学音乐的场景仿佛出现在了大家眼前。
当孩子们讲起和邓奶奶的故事,笔者也跟台上的邓奶奶一样眼眶湿润了。原来,孩子中许多人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北京,第一次学音乐,第一次去奥体,都是跟这位奶奶一起的。听他们娓娓道来,你会感慨音乐真的有种神奇的魔力,门槛不是很高,包容性极强,音乐是改变命运的魔法,也是山里孩子的希望,而邓奶奶则是改变命运的那一把钥匙[4] 。
可惜的是,天籁之音竟是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绝唱。邓奶奶给孩子们留下的祝福朴素却又最饱含深情,希望他们继续快乐地生活、健康,为家乡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当彼此回忆起了18年里的点点滴滴,一个清澈的乡村音乐家园在观众面前徐徐呈现,邓奶奶18年的忘我坚持,奉献精神将永流传。“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当《春夜洛城闻笛》响起,我们永远会怀念笑意盈盈的邓奶奶。
诗歌可以是柔和温润的,也可以是坚韧有力的。张杰的《少年中国说》将诗词与诵读有力结合,在深情中演绎出了时代担当,振奋人心;陈彼得怒放的《青玉案》用艺术手法彰显出对民族复兴的向往,豪情万丈间却不失深沉,网友说,这些歌真切地“戳到心窝子”,荡气回肠的情愫,或正是因为情真意切的演唱变得可亲可感。
万物复苏,如沐春风。2020年《经典咏流传》第三季接连邀请了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奋战的医护人员和武汉人民;武汉协和医院的传唱者们真情唱响《和你在一起》,将《诗经·秦风·无衣》中的“与子同袍”赋予新时代意义;武汉钢花小学的传唱者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带来了《小池》;北京协和医院的传唱者们用《彭通伯卫和堂》以乐传情,致敬白衣天使的无私付出……用温度和力度为共同抗疫的全国人民留下了富含东方浪漫美学的特别音乐记忆,令人精神振奋。
团圆力:佳节思亲人,天涯共乡愁
作为一个高度重视亲情乡谊的民族,团圆团聚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别具意义。
《经典咏流传》在文化母体的基础上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升华: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令人耳目一新。
离家半生的歌手陈彼得念念不忘乡土的生活气息,于是想以歌诉情。当七旬老人眼含热泪在台上吟唱,满是游子情思的《成都府》幽幽道来,“我行山川异 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那种不知归期的怅然若失,或许就是离乡游子最真实的写照吧。
音乐人鲍比达将“认祖归宗”的情感流露,将一生中所热爱和发扬的中华文化融于歌曲《游子吟》;杨宗纬直抒胸臆地唱出苏轼笔下的月光,牢牢霸屏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热榜前列,这首《念奴娇·中秋》以象征团圆的传统节日作为切入点,勾勒出连结无数中华儿女情感纽带;曹轩宾结合弦乐等乐器,巧用戏曲等形式带来了长篇古风《遥念词》,“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穿越时空的两代人,因家国情怀相连。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特属自己的乡愁故事,这些游子们“让归家的梦如愿”的浓浓情愫深深感染了节目内外的观众。《经典咏流传》将这些生生不息的思念情感串联,或吟或唱,某种程度上来说,思乡眷恋升华为了对中华大地的挚爱。
“文字是有限的,想象却是无限的”。一个节目究竟能带给人们多少力量,每个人也许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经典咏流传》所传承的是时代新意、人文雅意、生活写意。一个个作品接力用现代的表达方式激活古老且浪漫的人间烟火,让听众在与先贤在一次次志趣遇见里获得心灵滋润。
《家香》郭采洁的声音,马头琴,整首歌真的好搭啊。
《苏幕遮·怀旧》胡夏夏这个可以,就感觉不仅好听也合适他,他声音好有故事感。
听了几首李白,就感觉,如果不说这是李白的词,完全不会觉得,也不是不好听,但是没那个味儿。就很喜欢裁缝铺和大老师的登高,真的是有意境的。实名推荐裁缝铺,他们太合适这个节目了!!!
信这个《赤壁赋》我也可
康震这么强的教授,写出来的歌词一不押韵,二无美感,是怎么做到的?
节目组把这么拉胯的词作的歌做为主题曲,多没脑子?
整个节目歌曲大部分词作都很拉胯,能看的的不多,都是没看过几年古书就来瞎写的,写的什么玩意,错漏百出,毫无美感
仅步非烟还不错
请我来写词吧,你们节目组请的人真的太拉胯了,加起来也打不过我一个人
我是谁?
国风歌词世界第一人,吊打方文山的存在
为何敢这么说?
1.本人是古籍整理人,经眼古籍几千种,常年与各种原始古籍打交道(影印版,非出版,出版的断句错误一堆,被我指出不少,可参观我给各大出版社的书评)
2.本人是诗人,不仅是古诗研究者,还自己创作诗词,目前诗词数量已超越乾隆(即诗词数量世界第一人是我),国内读完全唐诗的人就已经寥寥无几,读完乾隆所有诗的人全世界估计都没有(乾隆诗一直被人嘲讽数量世界第一质量十分垃圾),我不仅读完了我还是全面研究乾隆诗词,为乾隆正名第一人(乾隆诗相当一部分很不错),目前已整理点评出三卷,前途漫漫,欢迎各大出版社与我合作,出版乾隆诗词研究书籍,为广大人民群众推荐乾隆诗词
很好的弘扬中华文化的形式
这个节目真挺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歌单里又多了很多歌呀~“大美中华”这一季歌颂山水的格局更大了一些,挺好的,每一季每一期撒撒出场的文案都是绝绝子!央视文案就是牛!
《忆黄山》《天问》
很多歌还是很好听的也不知道到底十集还是十一集……
老传统 动不动就断更。 最后一集 丁真的仓央嘉措情歌+RAPPER 唱李白的诗,为了政治正确大可不必
听了辛弃疾词改编的《直下看山河》,苍茫大气。
央视综艺最大的问题就是动不动暂停更新
只听歌,厉害了,普普通通的歌很多,李凭箜篌引还行,过洞庭粤语部分有点带感,生生不息,送友人入蜀就还行……最后一期至少有两首吧,这质量,真的太一般了
张杰18年和22年的跨时间合唱看哭我,不仅仅是唱功的精进,也是对这个节目我的青春的总结。
又一季完结了~,就这样连续追了5年。
节气歌和忆江南是这个礼拜的单曲循环歌单✌
一如既往的是文化、视觉、听觉得盛宴。
彝族小姑娘唱歌的时候,我真的生理性的麻了一下。这是真的第一次有这种真实是生物上的头皮发麻。太过于震撼。喜欢
表现形式尝试很多,比第四季好很多!
没有前几季那么好了,这一季看到第六期,没有一首歌或者一个故事是让人印象深刻的,感觉歌曲都是为了应付事写的,放弃了
郭采洁、郁可唯、满江也太好听了吧!我爱真歌手!!
信的《赤壁赋》和张晓龙的《鹿鸣》印象最深
2022.11 SH疫情末期电子榨菜。一季绣完一个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