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4 周六 端午节第二天晚上看完
电脑投屏到电视
两代达西先生的噱头
第一代达西先生187的身高 依然板板的身材 穿军装依然挺拔
M 这个梗很有意思
整个诡计过程也拍出来了 家属说有新的案例了
看了半天才发现是高斯福庄园女主角 好久不见啊小姐姐 怎么越老越好看了呢
真人真事改变
一切为了国家
一切为了人民
Mark Gatiss麦哥竟然也在
simon Russell Beale
Johnny Flynn刚刚都在the putfit里面出现
现在老爷子演丘吉尔一点不违和啊
Jason Isaacs 哈里波特里面的马尔福他爸
感觉全英国一半的角都来了
评分只有6.2么
又有新的引进片来了!不过,它不是登陆院线,而是登录网线。早在一周前,爱奇艺就宣布同步引进准备上线网飞的《绞肉行动》,而且还强调“无删减”。
“无删减”,再加上片名的“绞肉”,内容简介的“尸体”,让人浮想联翩,差点就感叹:爱奇艺你这次真猛。猛?你想太多了,这部电影的分级是PG-13,是跟大部分迪士尼的动画片同样的分级,你预期看到的那些大尺度场面,压根就没拍出来。
所谓的“无删减”,一开始就是个唬人的噱头。本片是讲述一个二战时期的骗局,而这个骗局其实一直都在戏外。
“全球全网,独家同步”,这是爱奇艺印在海报上的宣传语。如此大阵仗,也意味着,这得充钱才能看。开会员还不行,还得另外付12元,才能完整观看。这不禁被网友调侃:电影拍的挺好的,就是有点短,才6分钟(试看时间)。
先说说本片的评分,它在豆瓣目前分数为6.6,只有800来人评价。为了避免水土不服的误判,我们也结合下国外几个权威评分网站的评价:IMDb6.8,烂番茄新鲜度87%,但观众评分是65%。不管是中还是西,本片都算不上有个好成绩。
本片虽然是美国公司出品,但它其实是部“含英量”十足的电影。一部英国二战时期的故事,当然还是交给英国人来执导。本片的导演约翰·马登,是一位执导莎士比亚出名的英国导演,当年那部把“小辣椒”格温妮斯·帕特洛推上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宝座的人,就是他。
而主演科林·费尔斯就英国味更重了,这位奥斯卡影帝不仅演过英国国王(《国王的演讲》),还演过英国特工(《王牌特工》),纯正的英国口音,是不少想学英式英语的人绝佳素材。科林·费尔斯早已经是不少国人心中英国演员的代表。
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英国味,而它那种内敛的气质,也许才是它最大的深藏不露的英国特色。说到电影上的英式美学,最典型的例子是《国王的演讲》。2011年,很多人无法理解《国王的演讲》为何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其收放自如的克制,区别于强调戏剧冲突的电影,透出一种高级感,这也让很多观众觉得这部电影没味道。《绞肉行动》有着《国王的演讲》的内敛,然而却少了点后者的简洁。本片的预告片基本已经把整个故事的前因,用突出重点的方式给“剪”清楚了。1943年,英军为了打破希特勒对欧洲地区的统治,必须攻下离北非最近的西西里岛。然而当地地形和兵力都意味着英军无法攻破。再说希特勒也不傻,敌人的小心思他肯定多少猜到了。英军要想翻盘,必须蒙骗到希特勒。用什么蒙骗?利用一具流浪汉的尸体。首先让这具尸体出现在西班牙——一具带着机密资料的尸体漂在海岸上。西班牙表面上是中立国,但其实佛朗哥政权一直在支持法西斯阵营,这么一份机密文件自然会被送到希特勒手里。
当然,这是份事先伪造的假文件,目的就是为了骗希特勒,盟军下一个目标是希腊,以便对西西里岛攻其不备、乘虚而入。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招叫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整场秘密行动命名为“绞肉行动”。
这是电影核心故事,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史实。这不禁让人好奇尸体被德军识破不是溺死怎么办?尸体真实身份被识破怎么办?西班牙没把文件上交德国,那怎么办?德国人没看这封信怎么办?德国人看了不相信怎么办?世界的命运危在旦夕,而人类的和平就被这场诸多不确定的冒险计划左右。光是听这些历史故事,便足够有戏剧性了。
早在1956年,这则历史事件就被拍成了电影《冒充者》。当年改编的版本加入了一条尸体父亲的感情线,一位父亲在各种感召之下,允许因肺结核死亡的儿子参与到这个计划。然而真实历史中,这人是吃老鼠药自杀死的流浪汉,这场戏是无中生有,新版《绞肉行动》剔除了这场戏。
真实性是有了,但没想到是本片竟然将整场惊心动魄的行动拍得如此......让人波澜不惊。《绞肉行动》名曰是间谍片,但更像一部话痨片,全片在室内喋喋不休的对谈,你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部话剧。整场谍战行动基本靠人物口播,巨大的信息密度藏于对白中,一不留神,你就会不知道故事进展。信息量越大,反而越让观众混乱,到头来你会发现,全片最清晰的地方,其实是预告片。
这份专八级别的听力素材,必然是需要听多几遍才能听懂。在反复比对字幕后,观众大致能还原出整个故事。本片对于细节的还原,不可不谓是讲究。一般来说,常规的好莱坞商业片会把重心放在任务进行时,然而《绞肉行动》不是,它花费大量的篇幅在任务的前期筹备(本片一小时二十分钟左右的篇幅都在)。
导演带着观众,从零开始生出整个计划。从寻找尸体,到为尸体制造人设,寻找埋藏在各路的间谍里应外合。这套复杂的流程下来,还没认全角色,观众已经懵了,以至于忽视了不少有趣的彩蛋。
本片其实埋藏了一个让影迷们兴奋的彩蛋,一位叫弗莱明的同僚在写作,他称自己在写间谍小说。也许不少人已经猜到了,这位叫弗莱明的同僚就是伊恩·弗莱明,《007》原著的作者。而007的原型人物达斯科·波波夫也是“绞肉行动”的双面间谍。
处处藏着历史细节,处处考验你的知识储备。也许导演也意识到这么干下去会劝退不少观众,于是强行加入了全片最为鸡肋的感情线(这也是豆瓣网友吐槽的败笔)。你无法理解科林·费尔斯饰演的情报官员埃文,是怎么跟凯莉·麦克唐纳饰演的女秘书通上电的。这场毫无来由的雾水情缘,到头来结束得也是莫名其妙。战争危难之际,人与人之间产生微妙的情愫很正常,但如果没有,真没必要勉强。导演和编剧写得尴尬,观众看得更尴尬。
这部上线流媒体的历史题材电影,真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坚持看完。
不可否认,它在服化道各方面是精致的,但也不可否认,它很乏味。它就像一盘英国美食,看起来丰盛且色彩缤纷,但真吃下去,你就会发现再精致的乏味终究是乏味。不好吃就算了,最后你还发现,买单时他们鸡贼地给你算上了小费。
【首发于“正点观影”,笔名不同,但是本人没错】
2022.07.05
1943年,盟军为打破希特勒对欧洲被占领地区的统治,扭转盟军在欧洲战场上一直损兵折将的颓势,制定了一个大规款的登陆行动。所谓兵不厌诈,为了保证行动的成功,情报部门设计了一个骗局,叫做“绞肉行动”,用一具携带虚假机密的尸体误导德军,骗过希特勒,使其相信盟军的下一个目标是希腊。希特勒中计后,盟军突然登陆了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这是希特勒的软肋,歼灭近20万德军,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为打开欧洲战场的胜利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部电影在谍战这条主线的贯穿下,交织着蒙塔古和亲共的弟弟之间的亲情、蒙塔古和查尔斯之间的友情、蒙塔古和琴之间爱情的纠葛,错综复杂,剪不断,理还乱。
英国情报官员伊文·蒙塔古中校(科林·费尔斯 饰)和空军上尉查尔斯·乔姆利(马修·麦克费登 饰)被安排在一起,共同谋划这个“绞肉行动”。首先是挑选合适的尸体,要求也不胖也不瘦。接着编造履历,从起名字开始,兵种、职务、制服,业余生活,感情经历等等,有点像搞创作,严丝合缝,不能有一点破绽。
空军上尉查尔斯·乔姆利看上了一个女同事,在电影院和人家套近乎,借着找照片的机会假公济私的进一步接近女同事琴,更把女同事琴也拉进了“绞肉行动”中来,这样他们可以朝夕相处,名正言顺的一起进行好玩的“编故事”。就这样一个叫威廉·马丁少校的人被编造出来。
给“马丁少校”拍照成了一道难题,死尸咋都拍不出活人的感觉。酒吧里寻来寻去也没有结果,正当一筹莫展时,琴新交的男友,罗杰·迪尔伯恩中士,一个美国大兵的到来让大家眼前一亮,这也太像了马丁少校了,不过也太TM的晦气了,拿美国人开涮,这部电影够损的。马丁少校口袋里那封奈将军写的信让蒙塔古中校犯了难为,连改了14稿戈弗雷上将都没通过,最后还是奈将军亲自写了一封才过关。
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四个人开香槟庆祝,作为消遣琴给大家读了帕姆写给马丁少校的情书,尽管知道是假的,但是都被信中内容勾勒出的美好回忆和憧憬所打动,此时此刻,他们又何尝不是这般感受?
再周密的计划,实施中都离不开机缘巧合的运气,这个“欺骗”计划一波三折,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首先是尸体落入西班牙海军手中,当地验尸官偏偏死了,临时验尸官是个博士和病理学家,专门研究溺水身亡案例的专家,负责处理此事的西班牙海军法官偏偏又是一个反纳粹分子,让英国大使馆的海军专员直接把打捞上来的公文包取走,幸亏英国海军专员随机应变,亦以应对,这场戏才没有演砸。
英国和驻西班牙大使馆像真的搞丢了绝密文件一样,电话电报你来我往,不亦乐乎,英国谍报人员大卫上校牺牲色相,做了两次鸭子。重新回到英国的公文包经过检验发现文件被打开过,可以肯定有人读过信。
好运气时刻相伴,德国人终于上钩了,德军开始从西西里岛往希腊调兵。不想节外生枝,琴在家里却遇到了大麻烦,俱乐部里的服务生特迪突然出现在琴家里,拿着那张假扮帕姆的照片,逼问事情的原委,威逼之下,琴只好如实交代,“绞肉行动”暴露了。
最让英国人郁闷的是什么人获取了情报他们一无所知,英国首相坚持按计划进行,西西里岛登陆行动在战战兢兢中进行,结果大获成功。“绞肉行动”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如今被誉为是欺敌行动史上最精彩的篇章。
这里只谈一个细节,最初丘吉尔听到间谍活动的终极方案“鳟鱼行动”时,头摇得像个拨浪鼓,他以几乎粗暴的方式打断说:“我讨厌鱼”
但到了影片最后,绞肉计划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首相本人又发来贺电,这里中文翻译采取的是意译,所谓“大获全胜”,但要明白本文指出的前后转变,这里要看丘吉尔的原话:
mincemeat swallowed rod line and sinker
这是英语的习语,rod是鱼竿,line是鱼线,sinker是铅锤,rod有时候也用hook(鱼钩)替代,意思是鱼儿上钩了,不但上钩,连鱼竿、线和铅锤都吞了。
这里电影翻译成“大获全胜”虽没有问题,但却失去了展示丘吉尔的那种语言才能和前后转变的戏剧性,所以听着这话,在场的人有些喜极而泣,其中的“喜”也来自被宰相逗乐了。
丘吉尔前面说自己不喜欢鱼,更没兴趣钓鱼,现在用的却是一句跟钓鱼有关的俗语,这充分地表示了首相对他们的行动方案的整体性的认可。而这也不并是丘相出尔反尔,他一开始就明确表示自己更喜欢异想天开的方案,“越难以置信越容易被采信”——英国由绥靖而陷入被动,后面一直在赌这种国运;丘吉尔是一以贯之的,他说鱼儿连竿子什么都吞了就表明了这个计划的不可思议性。毕竟人们去钓鱼,都是给鱼儿吃个饵(这个在老炮丘吉尔来看就是太平淡了),现在绞肉机计划可以,合着把竿子、线、铅锤都吞了,就足够fantastic了。
如果再进一步就会发现,丘吉尔最后的说法并不仅仅是修辞:鱼儿不仅仅吞掉了饵,还把放饵的手段和钓鱼的意图都一起吞了,请问这是什么鱼?
只能说,鱼儿之所以这么能吞,也跟鱼儿有关。“史上最成功的欺敌行动”,需要敌人的参与。欺瞒的底色,是“真”,要么是没识破陷阱的鱼儿的信以为真,要么是识破了陷阱的鱼儿的真心想死。寻常人们只见被钓上来的鱼,却不知鱼到底是何种想法,这大概也是电影开始和结束时反复叙说的历史中的最深邃的隐没。
虽说本片展现的是二战历史上一场伟大的欺敌行动始末,但在我看来本片是有妇之夫精神出轨的最好案例。
Motagu能够吸引Jean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于他有过跟女性相处的经验,这是Cholmondeley所缺乏的。Motagu展现出来的绅士、周到和Jean展现出来的适然、灵动都别具风情。但是有妇之夫还是按捺不住自己逐步发起攻势了,这是我对脸叔饰演的Motagu最厌恶的一段。结婚证上有一个感觉还爱着,又对身边的女同事表达着真情。真是大猪蹄子!气死我了!
还是Jean的这两句话让我破防了:While my life may not look like much to you, I have made my own way, alone.她还把脏水泼在自己身上来体面指出Motagu的轻浮。自尊心强的单身女性就这样,自己骂自己好过别人骂自己。
其实我非常想看到他们俩最终走到一起,就像现实中我所期望的。但结局还是分道扬镳了——男人的事业蒸蒸日上,与结婚证上的人重修旧好;女人则要背负压力,打破原本平静的生活重新出发。所以无论怎样,有妇之夫出个轨都是不会亏本的。
这片子看得人郁闷,恨得咬牙切齿,调整一下说说剧情以外的东西:刚开始各种角色出场,节奏太快看得懵,历史背景在会议上被提及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但如果是要讲行动,那Motagu一开始的婚姻状况篇幅太多了;如果是要讲Motagu这个角色,那Cholmondeley的戏份又分配太多。所以我觉得本片没有把行动本身和Motagu的人物线分配好,只能给6.5分。
这部片子里,其实有很多高逼格元素,英国佬在电影的一开始就提出了灵魂拷问,斯叔的夫人早就以女性独特的第六感觉察到婚姻的不对劲,发出了委婉的质问:你不爱我了!?可斯叔没有承认,而且在男性看来,确实斯叔没有不到位的地方,但到了影片中后期,斯叔在向谍战工作中暗生情愫的“琴”坦诚相待之后,承认了夫人觉察到的那股不对劲,光是这条线,就对今天提出了灵魂拷问,七年之痒,多少人能坦诚相待?能冷静对待?这追逐光与热的年代,大多都追逐自由,但自由和自我很接近,再往露骨了靠近叫自私,经过多年互卷,国民素质都提升了不少,可是素质提高的同时,自私也变得更为精巧且无法轻易辩驳,简直与素质起码呈同比例正相关。而现实中,像电影男主那样,首先绝对不犯规,其次找到问题之后,坦诚相待,绝对压制人性的冲动兽性,是很难做到的,也是很少见的。故此为本片的骨骼。
其次在谍战元素方面,也为我们呈现了比较新鲜的特洛伊视角,笔者系祖国内陆N40°,E110°土鳖一条,如冲撞了大神们让人目眩神驰的眼界履历,还望海涵。故本片的血肉乃是谍战元素,而众人互卷,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卷晕了日耳曼也好,还是说日耳曼内部暗生间隙也罢,好似给人的感觉没有本片的骨骼深刻。
最后,要感谢配角们的奉献,辛苦了,使原本略显单一的两个主要元素更加花里胡哨。自古配角多奇志,不爱**爱**。
老外对于二战,是有着相当的情怀的。
特别是英国人,对于二战的“切肤之痛”大概更甚。一场战斗把自己老大的位置打没了,而且从此以后“一蹶不振”,战争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而故事被誉为二战史上最成功的“欺敌行动”,结局大概是早已明了。
关键是看,怎么讲这个故事。
脸叔的团队,在二战陷入僵局时,准备策划一次“欺敌行动”,情报的力量,在行动中彰显出巨大的力量。
原来,战争除了钢铁洪流的对抗,还有更为广阔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取得的胜利,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意义不言而喻。
故事在设计,被设计中周旋。
同时也在轻视和质疑中艰难前行。
相信如果不是到了最困难的时刻,谁也没有胆量批准执行如此“疯狂”的计划。
事实上,这个行动之所以成功,按照故事介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祈祷”。
因为在行动的最后,计划已经“败露”,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万幸的是,他们成功了。
至于为什么成功,个中细节倒是很值得玩味。
情报究竟有没有暴露?按照故事情节,大概是暴露了(历史真相如何,谁也不知道)。
然而,一份暴露了的情报,为什么还导致敌军“将错就错”?
无外乎两个原因。
第一,掌握情报的军官良心发现(不过,好像也不是。故事里头一笔带过)。
第二,已经将错误的情报进行了上报,这时再说情报错了,自己的脑袋要不保。至于战局,那只是“敌人太狡猾”而已。
两害相权取其轻。
至于这个“轻”,是对个人而言,还是对战局,无所谓的了。
故事没什么好说的了,还是说说故事里头有趣的桥段吧。
脸叔的弟弟,在战时物资紧张的时候,还是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身上“间谍”的嫌疑,始终没有消除,至于是不是,故事也没仔细说,但实实在在的影响了脸叔。
执行计划,需要一具尸体。
本来计划很完美。
忽然尸体的亲人出现,要拿回尸体。
这个……
这么一件无上荣光的事,家属在这里矫情,这是要搞哪样?
在这场行动中,脸叔的感情戏也占很大比重。
然而,关于感情问题,情感专家的言论,简直直击心灵。
那些浪漫和爱情,只属于年轻时,也就挡挡好日子里的子弹。
而在残酷的战争中,奢谈爱情?
为什么要在战争中相遇?
所以,这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大概还是需要情感专家的醍醐灌顶的。
脸叔和他的搭档,在这次行动中,拯救了千千万万战士的生命。
然而,对他们自己,都没能获得拯救。
故事里头透露出的悲凉,不仅是对战争的悲悯,也是对人性的审视。
圣人不得已而为之。
可惜的是,往往不是圣人,往往不是不得已,已经有人“大开杀戒”。
最后的最后,还是看看神秘的情报局,M的代号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吧。
《绞肉行动》是一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的英国电影,其历史性质极为惊心动魄,但影片整体情节比较拖沓混乱,是一部资深影迷练眼的“做功课”必看影片。
电影讲述了在二战期间的一次重大特务行动,故事发生在英国海军极其复杂的战斗环境中,让观众有机会体验到当时残酷的战争景象。电影富有过程感和历史遗留的深切感悟,使得它充满了可观的情感深度,它足以让观众深深感受到二战中参与其中的士兵们的牺牲和英雄主义。
剧中穿插的男主沾花捻草情节比较多,但非常鸡肋,但再现了英国绅士风度,有情有义但不动手动脚,愿打不愿挨,各走各的路,也是间谍工作特殊的情商。 虽然影片技术上有很多不足,但由于它对二战期间未被广为关注的重大行动表现的深切感悟,使得这部电影凝聚了强悍的历史意义。影片的描述也非常鲜活,完美地表现了战场的枪炮声和残酷的死亡场面。 《绞肉行动》缺乏出色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像是一部纪录片,室内对话太多,间谍专业术语也很难懂,想拍出巨作,但剧本单薄,剪辑杂乱,效果非常不尽人意,与同类二战影片相比是比较牵强的影片。
①我怀疑全片除了两代达西以外的男性角色全都在写小说②原来Q部门是真实存在的吗?伊恩弗莱明拿起有机关的手表那一幕我会心一笑……③伊恩弗莱明,真有你的,别人紧锣密鼓搞秘密工作,你在旁边写洞洞拐。
你岛全明星阵容的主旋律片,本以为会闷但竟然很有趣。凯莉麦当劳姐姐越来越美了非常
居然把所谓"欺敌行动史上最精彩的篇章"拍成了这么一场油腻不堪、莫名其妙的三角恋。I may vomit too, literally
就像是战争背景下的剧本会,每一个主角在为一具尸体编造的故事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很多台词都非常精彩,虽然不是一部典型的谍战片,但是角色的互动和情节的发展都非常吸引人,没有用大起大落的情节却把故事讲得流畅好看,修改信件的情节简直要笑死我了。
有点过于老派+平铺直叙了,爱情线对这个故事的伤害其实并没那么大,只是缺乏明显的起伏,所以看起来比较一马平川,不是特别抓人。
感情戏其实可以没有。
感情戏真的拉低了50%的好感,千万不要去看国语配音版
真实故事是传奇,这部片拍得却很平庸,一平到底,颇有催眠功能。脸书的发挥也平稳,双男主设定,几段嘴炮戏毫无亮点。历史军事迷可以看看,整体不推荐
在爱奇艺观看 买了电子券还会有一步显示检票观影的仪式感 被关在家里的人好怀念电影院!!脸叔hot as always
基本叙事都做不好了。我还是去看老版。
唯一的败笔可能就是感情戏分 很喜欢佩内洛普老阿姨的声音
惊心动魄。
两代达西同台,我找了半天另外一个达西在哪里?哎,直到被提醒“歪芙,明星也会老,不是那时候的样子”,哈哈哈,哎嘛,哎嘛,不就进在眼前。确实拍的过于正经!这大概就是英国主旋律题材电影了。有一丢丢失望!
最精彩的的部分在简介。
在这个题材之下,感情戏并不是不能有,但如今这个比重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干扰到了主线剧情。而说德国内部的反希特勒人士会主动帮助盟军散布假情报,那肯定也是天大的误解。
3.5。拍得非常「正统」,包括表演、调度、音乐等。大主题,小切口。时间比想象中长,由很多小反转撑起来,奇怪明明有很多反转却还是觉得整体很平。更多的触动来自电影之外,无法共情任何一方,甚至也很难为计谋成功而喝彩…愚蠢的人类为何永远无法停止战争。
没太看懂,在电影院昏昏欲睡了。好笑的是那位驻西班牙大使(?为了这个计划他实在是付出了太多
对于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但影片参杂的感情戏比重太大,让原本可以很紧凑题材令人看着有些乏味,西班牙的几场戏略显猥琐,全片2个多小时也没拍出大战在即的紧迫感和防谍保密的危机感。。。脸叔倒是富态不少~
中规中矩毫无亮点
感情戏真的是无聊且不必要 不如多给两个男主一点chemistry来的好嘛 毕竟一部电影聚齐了两位Mr.Darcy what are the od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