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母亲2020

惊悚片日本2020

主演:长泽雅美奥平大兼阿部隆史郡司翔夏帆皆川猿时仲野太贺木野花土村芳荒卷全纪大西信满浅田芭路

导演:大森立嗣

播放地址

剧照

母亲2020 剧照 NO.1 母亲2020 剧照 NO.2 母亲2020 剧照 NO.3 母亲2020 剧照 NO.4 母亲2020 剧照 NO.5 母亲2020 剧照 NO.6 母亲2020 剧照 NO.13 母亲2020 剧照 NO.14 母亲2020 剧照 NO.15 母亲2020 剧照 NO.16 母亲2020 剧照 NO.17 母亲2020 剧照 NO.18 母亲2020 剧照 NO.19 母亲202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1 20:05

详细剧情

本片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少年杀害了祖父母事件」的构思而改编成电影的崭新故事。长泽扮演懒散奔放的母亲·秋子,挑战堕入了社会黑暗面的女人,而阿部サダヲ则饰演与秋子没有结婚登记而同居的丈夫·遼,影片将重点刻画秋子和她年幼的儿子·周平(郡司翔)之间所展开的关系。

长篇影评

1 ) 她不知道的事

她不知道的事

——写在《您好!母亲大人》开播日

文 / 不良生

(《您好!母亲大人》定档海报)

1

距离丁碧云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六年七个月零一天。

六年的时间很漫长。漫长到我又老了六岁,活成一个中年人的模样。漫长到她已远远飘走六载。漫长到这个世界后来又发生了很多事,而这些事她不再知晓。

六年的时间很短暂,倏忽一瞬,一下就过去了。仿佛她才刚迈出家门去串邻居。仿佛她远行去了,未定归期。仿佛她只是去巷子买菜没回来,小贩的货摊前还有她还价讨价的语气、笑声,和从身体发肤里微微腾逸出来的热气。

六年的时间,足够一个人用来接受另一个人真的离开了的事实,完成心理建设,平和,冲淡,沉谧,安然,与告别。

她沉入了“死”的海底。我也沉入了“生”的海底。我与她两相断隔,两相撇清。没有音讯,没有回信,没有重逢。我们像两隅水面,各自平静,销声匿迹。

2015/3/12-2021/10/13。六年七个月零一天,她不在场。

(《您好!母亲大人》概念海报)

2

因为不在场,她不知道后来的事。

她不知道2015年春夏,在她离开后的第五天,我打开电脑,在网路上写一篇叫“与母亲的99件小事”的日志。一点一滴,掏空记忆似的,断断续续更新着。豆瓣页面底下几万条的评论和留言,陪我走过那段孤独岁月。

她不知道2016年,一次偶然机缘,yoyo与我聊到出版事宜。写下了近十七万字厚重的初稿,与新经典文化签署了出版合同,在我人生的30岁之前。

她不知道2017年四月,新星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她的书,叫《云上》。书名里有她的名字,“云”。后来我带上一本书,来到她墓碑前焚烧成灰。黑烬若蜷花,圈绕着被风吹远。那天的天空,记得也有云。

她不知道2017年冬天,张阿瞳第一次联系到我,在北京聊到影视剧改编的构想。他发给我一张照片,是很多页密密麻麻的阅读手账平铺在一起,手写纸上梳理出书里的时间、地点、人物线。他打动了我,我们决定拍摄她的故事。

她不知道2018年春节,人们奔赴回家团聚的时候,我在除夕去乌镇住了两日。清晨五点钟的东栅空无一人,走在青褐色的石板小路,我听见内心是安宁的。

她不知道2018年夏天,我与一行陌生人自驾游去西藏,川藏线进,青藏线出。徒步攀爬过雨后泥泞的稻城亚丁山巅,望见过青海湖和纳木错湖深蔚的蓝,走在拉萨落满阳光的街头,跟着红衣喇嘛拨动转经筒,听见高原之上的五彩经幡被风鼓得刮刮响。我心念,原来离江苏小城,离你,已经这么远了。

她不知道2019年一月末,离除夕还不到一个多星期,她的母亲、我的外婆也在昏睡中故去。她们这对生前爱与恨交缠太深的母女,现在一定在天上重逢了吧。外婆、她、我,是一脉相承的亲伦之线。她们已远行,我亦将独行。

她不知道2019年四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云上(修订版)》。在重新审视和修改稿件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好多了。同时期,一个叫“柿子炒蛋”的东北女孩根据《云上》画了一本漫画单行本,碧云与小军成了漫画里的母子。

她不知道2019年八月,我独自一人背包飞往银川。沿着褐黄葱绿的湖泊、水沟、土坡,独自行走。我觉得我像那个离开了麦太的麦兜。一个人坐在漫天黄沙里,喝下了一碗最烈的羊肉汤。

她不知道2019年初秋,《云上》改编的剧集《再见啦!母亲大人》在宁波开机。12月初,与yoyo、大立等几个小伙伴去剧组探班,与阿瞳众人又重聚,大家都很用心在做这部戏。象山湖畔一处老巷子里,见到导演曹盾荆冲,还开心地与演员董洁尹昉这对剧中的“母子”聊了聊,好像聊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聊。许多心意无需言表,我们彼此都懂。

她不知道2020年始,人类进入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疫情残卷这颗星球。寒冬一季,命运多舛,似乎不是一个顺遂的年份。愈是至暗时刻,她愈是我前行的光。我顺着命运躺下来,变成了一条蜿蜒河流,在远方,重新开始奔跑。

她不知道2021年9月30日,《再见啦!母亲大人》更名为《您好!母亲大人》官宣定档、发布预告片,在她离开后的第七个年头。

她不知道2021年10月13日,《您好!母亲大人》今日20:00优酷开播,爱奇艺和腾讯视频同步播出,在她离开这个世界2407天之后。

假如她还在这里,她一定也会很喜欢看这部《您好!母亲大人》的吧。

而这些事,都是“后来的事”,是她身后的,“身后事”。

全都与她有关,她却全都浑然未知。

又或许,你其实早就知道了的。

(《您好!母亲大人》人物海报)

3

前年夏天,我离开了小城,离开了故宅,离开了与母亲朝夕相伴生活过十多年的地方,也离开了最初写下《云上》第一行的那个房间,去往别的城市生活。尽管那座城没有朋友,没有恋人,但有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离开了熟悉的生活场景和居住环境,梦见她、想起她的次数也稀薄了些。

后来的我,选择一再出走,让自己成为一个抛弃了故乡,也被故乡抛弃了的人。当一个人再也回不到过去,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走得更远。

只是无论走到哪里,肩后的背包里始终放着一张她的小像。很少取出来,并不想在每每抵达一处陌生之境时就煞有介事地捧放在手心,然后郑重却也矫情地说“妈,你看,我带你看未曾看过的世界”。

但我知,每当此时此刻,她都会与我同在。

(《您好!母亲大人》时空海报)

4

无论文字,抑或影像,其实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续命”。

为想留下去的人续,为留不住但仍想留的,在执念且虚妄地续命。

人类传宗接代,生命向后世传递,是如此;文艺呈现,同样是传承一种。无论是《云上》还是《您好!母亲大人》,也都是在为她续命。

能为离去了的人而续命,这是活下来的人之“苦”,又何尝不是“幸”。

世间的人,总是忙碌奔波为了团圆、相聚和成群。庆幸我孤身上路已不再觉得苦。丁碧云,也惟愿你不再觉得被辜负。

(《您好!母亲大人》四季海报)

5

等过完这一季细细密密层层叠叠的秋冬,就满七年了啊。

那男孩,已经走下去了。

这多么值得庆幸啊。

只是偶尔,他还是会停驻脚步,在苍茫的浩渺的孤苦的无垠的荒野的时间洪流里,站定,转身,失神,伤忧,委屈又留恋地朝他的前半生回望那么一眼,然后想要呢呢喃喃轻轻柔柔地唤一声:

“再见啦,母亲大人。”

《您好!母亲大人》定档10月13日,董洁、尹昉演绎年度最温暖家庭剧

2 ) 一部“时间”的挽歌

从《十二时辰》开始,曹盾就开始书写“时间”了吧?

这次的《母亲大人》,把“时间”的命题做得更彻底,更绵长,也更充满诗意。我看到了剧中无数个人间的真情时刻。

剧本非常扎实,用剧本写诗,写散文,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也赋予了电视剧一种“文学性”的质感。 男主也从事着关于“文学”的事业,现实生活中,文学快落寞了,但这部剧竟然能对准文学这个题材,既有卓越的品味,也用巨大的勇气。 全程没有水词,没有过场戏,没有油腻,没有冗余,没有一丝累赘感。镜头温润,触摸着生活中褶皱,剪辑利落,丝丝缝合,为我们打捞、拼接出岁月中柴米油盐的辛酸与幸福。 长镜头、横摇、跟拍、固定机位、空镜,真的考验演员的演技,场面的调度,导演和演员们,全做到了,并且做得真好。

母亲和孩子互相交织,母亲身体里的性格因子,也遗传了儿子,我看到了他们共赴内心召唤之约的决绝,和同样走上不归路的孤独。母亲偷户口本,儿子改志愿,用镜头告诉我们,这是两代人的青春,时间在流淌,但我们是一样的人。 固定机位,窥伺、疏离、隔阂、暗淡,窗外拍傅强醉酒哭诉,门外拍外婆送母亲出嫁,如此克制,隐忍,如此不着一字,我却读懂了导演的欲言又止。 长镜头,小军和尹怡在开水房打水,小军和父亲大年夜偶遇却装作陌路,又让我在悠长的等待中,体味到了导演的言外之意。 每一场戏都有自己的小小兴味,胖胖的姐夫、自然洒脱的小舅、顽劣不羁的大学室友.......每一个小配角,都藏着笑点,藏着温情。姐夫的包子,小舅上出租车前的给我两分钟,徐天的每一次玩笑,都成了我流泪过后的呼吸,都是哀而不伤的神来之笔。 刚看到梅先生上线,他是白月光吗?梅开二度,众里寻他千百度,太唯美的人设了。会很甜吗?甜中会有遗憾吧,一别两宽,苦了两人。 全员演技好,董洁很惊艳,她在摆脱“美人”人设的禁锢,剧中她几乎都是素颜,能看到皮肤肌理的岁月感,但这应该是一个优质演员的勇气,她在走出舒适圈,她忘了她自己的皮囊,而是在塑造人物,塑造作品,为她的勇气点赞。 她没有在“扮演”老,老中有一个女人此生的说话、动作习惯,老中也有美,老中也仍然有年轻时的文静,她几乎开创了一种新的“老年戏”的表演方式的可能性,她的表演是具有开创性的。 尹昉惊艳到我了,以前完全不认识他,但他就是小军。

傅强,演技真好,他的戏不多,但每一场都难忘。

不出意外,这将是今年最精良的国剧。

3 ) 母亲变成风筝后,请抓牢那根细线

我对于讲述母亲的影视作品,都会忍不住找来看看。这当然跟我自己的写作经历有关。我写过很多关于我母亲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我都想多一点,再多一点记录母亲的点点滴滴。而这部剧,就像是品茶一样,一开始觉得平淡琐碎,可是越看下去越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它不是强情节的作品,更像是一篇又一篇散文,向你慢慢地讲述一个单亲母亲与儿子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们极为熟悉的,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周围人身上,都曾经发生过。所以看这部剧,有时候会勾起很多回忆。

母子关系,我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生命中最深入、最复杂,也最纠结的关系。对我来说就是如此,母亲做过的很多事情,说过的很多话,可能连她自己都忘记了,但是我都牢牢记得。她是最能影响到我情绪的人,因为在我内心最深处,她始终占据着核心位置。母亲在,家就在,是她让我们的生命充盈着爱的力量。我知道有这样一个人全身心地爱着我。无论我在外面如何闯荡,心里都是安定的,因为有这个人在。剧中,儿子丁小军得知母亲乳腺癌复发,决定回老家陪伴母亲,在跟领导辞职时他说道:“我以为我是追求自由的风筝,母亲是蹒跚追随的细线,现在母亲变成了风筝,再不抓牢,线就要断了!”看到此处时,忍不住泪落。母亲如果不在了,外在这些户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对丁小军的感受深有体会。

董洁饰演的母亲,是很有说服力的。她小小的身子,肩负了养育家庭的重担,看样子弱不禁风,却有着极为坚韧的生命力。她是一个正直的人,为工友打抱不平丢了工作,还把剩下不多的钱偷偷塞给工友;她也是一个上进的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她自学日语,进了日资企业;她还是一个坚强的人,不论有多少灾难落在头上,她都咬紧牙关往前走……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女性的缩影。在艰难时日中,是她们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是她们牺牲了太多太多,包括情感,包括健康。

而尹昉饰演的儿子,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他继承了母亲身上正直、善良、坚韧的品质,这也让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非常多的挫折、打击,但是他依旧保留着这些闪光的特质,因为那是母亲教会给他的。另外他亲身经历了母亲离异以及之后的艰苦生活,这对他影响也很大。在成为畅销书作家之后,他在一次直播中,面对主持人略显刻薄的问话后,如此说:“父母离异我不知道在别的家庭会是什么反应,但是在我这儿会变成我心里的一句话:丁小军,你一定不能不如别人,一定要比别人强,不能让别人看你和你妈妈的笑话。所以一旦我有什么事情做不好的时候,就会出现两种极端:要么逃避,要么过激反抗。”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的生活。

母子关系,未必一直都会是温馨的,其中还有会紧张、冲突,甚至痛苦的时刻。这部剧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于能够细致真实地展现这些时刻。“她已经从一个女孩变成了妈妈,妈妈的意思就是关于你的任何事情,她永远想得比你多,比你悲观。”丁小军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段话,我尤为喜欢。母亲永远想得都会比孩子多,这也决定了母亲总是会比孩子更容易去操心,而孩子因此会觉得这份爱太过沉重,会忍不住逃离,与此同时又会生起内疚。剧中把这个复杂微妙的过程展现得很到位,而之后母子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的过程也同样打动人心。

当然,这部电视剧不只是展现母子情,还有夫妻情、爱情、兄弟情等多种情感,这里就不多说了。我相信不同的观众会从这部剧中看到不同的内容。而我希望过年回家,陪着我的母亲大人再来好好重温这部电视剧。毕竟,能跟自己母亲一起看关于母亲的电视剧,也算是一段极为难忘的经历。

4 ) 真是太舒服了

看到一半就来评价了,虽然一开始感觉导演的叙事很凌乱,但只要看一集,你就会适应整个叙事的节奏。越看越舒服,没有期待,没有亢奋,没有气愤;有舒服的感人,有舒服的揪心,好像所有的一切就应该一直这么走下去。妈妈的故事和自己的故事,都是好似平平淡淡,缺演到了我的心坎。


还有就是,我们因为世俗的偏见将我们的爱情葬送,其实就是我们不够爱对方,皇室公主都会为了爱情脱离皇室

5 ) 我们不想讨好观众,也不想成为牺牲品 | 专访《母亲大人》主创

董洁饰演一位跨度30年的角色丁碧云,故事结束时,她已经是憔悴的老年病人。小她6岁的尹昉,饰演她的儿子丁小军。

这部剧名叫《您好!母亲大人》,开播之初Ifeng电影就注意到了,因为演员阵容,也因为导演是曹盾。

我们当时惊叹于这部剧多线并行的结构和制作水准,也对丁碧云这个“传统母亲”形象表示遗憾。总制片人张阿瞳,在微博上反驳了我们对丁碧云的评价。那只能算一次单向的沟通。

半个月后,我们采访了《母亲大人》的总制片人张阿瞳、编剧巩雪、导演曹盾和荆冲。不是为了辩论人物,而是为了解惑。

为什么选一个小众题材?为什么改编没有戏剧冲突的散文?为什么用四条时空线穿插叙事?为什么淡化了那些热搜式、狗血式的情节?为什么写了一个观众必然不太接受的怯懦男主?为什么在市场上没有太多反响?为什么要三平台拼播?为什么没上星?为什么选董洁?

如果这些问题有一个共同指向的话,那么应该是,你们没有屈服于市场,你们做了一部高品质的剧集,那么再为它说点什么吧,别让它埋没了

1. “我不想让它成为年度悲惨大戏,或年度催泪弹。”

编剧巩雪劝了张阿瞳半年,不要改这本书,太难了、太小众了

原著《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是一本散文集,只有母亲和儿子两个角色,全篇都是片段化的细节,难以支撑起一部剧。

那是2017年底,最火的电影是《战狼2》,最爆的剧是《白夜追凶》《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我的前半生》,那是情绪和类型胜利的一年。《云上》中细腻、琐碎的生活小事,显得没有太大竞争力。

母亲患癌去世的悲剧底色,让巩雪更没信心。原著她分了好几次才看完,“因为你知道结局,再看这些小事,就很像揭人伤疤,很难过。”

当时张阿瞳刚刚离开优酷创业,他坚定地想做一部新的家庭剧,不煽动情绪、不放大焦虑,而是真正关照普通人的生活。

张阿瞳

《云上》符合他的要求,故事源自作者的真实经历,情感克制且细腻。而且在IP被哄抢的当时,《云上》作为一部文学性更强的散文集,版权费并不高,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讲,更容易接受。

要不要做这部剧,张阿瞳和巩雪互相劝了对方半年,最终巩雪被劝服了。

那时她刚刚生完孩子,并跟自己的母亲进行着一种隐秘的较量。“我跟我妈之间隔阂特别深。那会儿亲情虽然是小众题材,但每个人都在面临这些。我觉得创作过程,能够帮助我梳理自己的母女关系。”

巩雪

改编之初,整个团队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不要强烈且虚假的戏剧冲突、不要洒狗血,要真情实感,要生活

原生家庭重男轻女、丈夫出轨、离异、跨国恋、患癌,任何一个点做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似乎都能凭借一段截取视频引爆热搜,让观众充满怒火或泪水,这是当下许多剧集的做法,但整个团队都拒绝这样操作。

巩雪说:“我不想让它拿什么年度悲惨大戏或年度催泪弹,可以渲染,但是我们都没有,很多时候是留白,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去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

更为大胆的,是故事在结构上的设计。

四条时空线并行,跨度长达三十年——丁碧云从学生到单亲妈妈、丁小军高中大学时代、丁小军重回苏北帮助妈妈抗癌、多年后记者采访丁小军和他的家人。

每集以一个情感主题为线索,在几个时空中串联起不同的内容。母亲和儿子的性格、选择,互相对照。

比如,80年代母亲为受伤的工友讨要赔偿,21世纪小军为了同学反抗学生会的霸凌。母亲勇敢接受梅部长的情感,儿子躲避心仪的女生。

在电视剧的篇幅里,做这样的结构处理,罕见且有勇气

第一集标题

剧本有许多人物行动上的呼应,最终剧集在视觉上、细节上的互文设计,远远超出张阿瞳和巩雪的预期。

如果也有观众看过《母亲大人》,应该记得第2集里那台缝纫机,它几乎是以“新娘”的形象出现。第一个镜头就是缝纫机在“红盖头”下不停摇晃着前行,象征爱情到来。

但到第18集,另一个红色镜头出现时,观众才会瞬间理解两个时空中红色的含义。

红色的拖拉机上系着鲜红的大花结,敲锣打鼓的背景声中,丁碧云也系着红花,她要去参加高考。热闹的考生队伍里,她是唯二的女孩。

整段戏几位主角没有任何一句台词,锣鼓声在丁碧云看到母亲时渐渐消失。她望着母亲的背影,最终解下了大红花,放弃了高考。

丁碧云的两次命运转折点、两次痛苦,都在鲜艳的红色中开始。

在如此长的篇幅里,设定一个视觉上的强烈互文,如此平静地给观众心里扎上一刀,导演曹盾和他的团队功不可没。

2. “我们不想讨好观众。”

曹盾不是张阿瞳唯一的选择,但曹盾是当时所有导演里唯一一个给出认可及合作意向的导演。

那时《长安十二时辰》播出不久,《母亲大人》成为曹盾在这部古装大剧之后的第一部作品。他告诉Ifeng电影:“很少能见到写母爱的题材了,作为一个人能有机会去感谢一下母爱,不容错过吧。”

曹盾

跟曹盾合作了二十多年的摄影师荆冲,这次和曹盾一起联合执导了《母亲大人》。

他开玩笑说,曹盾做摄影指导的时候,他做摄影师,曹盾做导演的时候,他做摄影指导。2019年,荆冲凭借《长安十二时辰》拿下了白玉兰最佳摄影奖。

荆冲

两人联手,给《母亲大人》带来了相当不俗的质感。

不同时空线,用色调做了区分。丁小军童年时期,色调偏暖黄。成年后,色调偏冷偏暗。

除了主演,所有群众演员也都经过了精心挑选,导演组和美术组在还原时代风貌上花费了巨大心力。

荆冲说组里的执行导演都非常较劲,“比如说我要拍一个菜市场,在这个时期,到底应该出现什么样的菜,大家背什么包,说什么话,做什么生意,烧什么煤,他们会找一些老的照片,尽量恢复这个场景。”

编剧巩雪特别感谢整个团队:“我写的景特别碎,包括演员,年纪经常变。可能几句话,到了美术部门那难度就太大了,服装、发型、街景、壁画、电视节目……全部都要做功课。但大家从来没说过你应该集中场景、集中人物,就是你继续写,我们可以。

今年剧组聚会,副导演告诉巩雪,他至今记得某个角色换了多少套衣服。拍摄的时候,每个部门都有一大摞厚厚的笔记

除了还原时代,剧组还做了很多创作。

曹盾介绍:“比如我拍两个主角吃饭,导演组可能希望旁边有一桌人在过生日,那边的欢乐气氛,跟主角之间有一个互动,不管是衬托,还是反讽。那导演组就会跟美术部门要蛋糕,做一个庆生气氛,这都是后期创作加入的东西。”

曹盾还给剧本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意见,加入一条记者采访线。“我想再引入一个旁观的视角,因为一个人在回忆一件事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偏差、筛选或主观的东西。”

这位记者成为全剧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第一句台词是“我们要做的不是取悦观众”(这甚至像整部剧的宣言)。除了第一集,她的采访构成了每一集的结尾。这个角色确实不取悦观众,咄咄逼人的气势,引起很多观众的反感。

但她的问题又如此一针见血,在第四条时空线里补充了丁小军隐藏的故事和心境。在叙事结构上,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续的剧情里,记者的形象逐渐立体,荆冲表示:“不能说她只是简单地完成采访工作,她其实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物。”

除了丁碧云和丁小军,剧中其他所有角色都是编剧原创的,大量人物在原著中的篇幅只有一两句话,比如现在最受观众喜欢的“白月光”梅众,在原著中只出现过一次。

剧中,他和丁碧云的跨国恋情,清新、温暖,国产剧中几乎从未出现过这样一对动人的中年情侣。

梅众曾以“今晚月色很美,风也很温柔”向丁碧云含蓄告白,在两人失之交臂后,丁碧云在书店意外得知了两句话的含义,心痛至落泪。

剧中所有的哭戏,没有夸张放大,也没有强行制造所谓的“哭戏”时刻。

丁碧云在困顿绝望中收到梅众的汇款,她写借条时实在忍不住哭声,跑到了院子里的月亮门外,导演给了一个远远的镜头,仿佛让她包裹在月色之中,以呼应梅众对她的告白。

曹盾说:“生活中,你看到一个人哭的时候,也不会凑到她的脸上去看。”他以景别和距离,强调真实感和日常感,这在国产剧中相当少见。

梅众的大受欢迎,在张阿瞳的意料之中,“我们能预判到,可能出现的负面声音,其实我们也有预判。”

比如怯懦的男主角丁小军,大学时代,他喜欢校花余雅,余雅也喜欢他。但丁小军不敢爱,甚至写情书帮好友追余雅。几经波折,终于要向余雅求婚时,他因为母亲患癌,提出分手,回到家乡照顾母亲,并选择了一直喜欢自己的高中同学尹怡。

张阿瞳说:“我们不想讨好观众,我们就是想告诉观众,这是丁小军的选择,但不代表你要这么选。有网友说丁小军不该这样,我特别理解,我说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你不是丁小军。”

在张阿瞳眼里,丁小军特别宝贵,因为丁碧云是完美的,而丁小军是一个写实的普通人。

3. “我们不希望变成牺牲品。”

凤凰网指数10月剧集榜中,《您好!母亲大人》位列第二名,且口碑有上涨趋势。但声量之小、关注度之低,让人惊讶。

豆瓣小组很多剧迷发帖,疑问大多相同——这么好的剧,为什么没有人推荐?

有人回复,因为董洁。

实际上,董洁和曹盾相似,她是当时唯一一个理解、拥抱丁碧云的演员

张阿瞳找过知名度更高、流量更大的演员,但有的演员不想演那么老的阶段,有的认为剧本太平。有时讨论会变成一场解释,“解释的过程当中,你能感受到,她不相信角色。”

董洁是相信的,她读完剧本后,又去看了原著,然后分别约曹盾、张阿瞳见面,表达了合作意愿。

张阿瞳说:“董洁对丁碧云的经历确实非常有共鸣。”

面对质疑,张阿瞳试着在网上回应过某些网友,但是后来放弃了:“我们整部剧都在摒弃狗血和强烈的戏剧冲突,很克制,为什么要在播出阶段,因为某些莫须有的质疑声音,就去说一些和作品没关系的事情呢?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这个作品的玷污。”

他认为那些争议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碎片化信息有关,越是这种情况下越需要好作品。

“《山海情》和《觉醒年代》,大家就会屏蔽一些声音,专注于作品,你说那两个剧里所有演员在舆论上都是零瑕疵吗?也不是。《母亲大人》可能还没达到那个高度,但我希望这样的剧多一些。”

除了舆论影响,《母亲大人》还有一个劣势——三平台拼播

剧本立项时是优酷独家定制剧,今年年初的发行目标是台网联播。五六月份张阿瞳收到消息,可能会改成优酷、爱奇艺联播。到了9月份,变成了优爱腾三网联播。

至今还有观众疑惑,为什么这种品质的剧不能上星?张阿瞳说:“我是很受伤的。”

正常情况下,拼播应该是覆盖面更广、受众更多,可事实往往相反。张阿瞳坦言:“这是一个行业弊病,太强调独播剧,太强调独播资源,对于一些拼播的项目,其实不太公平。”

他认为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具备“长短兼容”的视角。

“我从来没有说短视是不对的,因为你要现实一点,互联网用户的注意力很短,需要瞬间热度和话题性。但从长远角度来讲,应该允许一些项目可能没有短期效益,但有长期效益。《母亲大人》可能就是这样的项目,口口相传,总是会有人看到它。从长期来看,它对整个行业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因为没那么多钱做推广,张阿瞳只能天天去某电影公号的文章下留言,推荐《母亲大人》。

几天之后这个国内影视圈流量第一的公号推送了《母亲大人》的剧评,文章的引语中写道“在影视剧普遍漂浮无根的大环境里,还有这么一部朴实真诚的剧存在。它受了冷落,我们更该珍惜。”

按照会员的更新节奏,《母亲大人》还有两集就要完结。但张阿瞳至今没有放弃,“我们不希望变成牺牲品”,他持续不断地在豆瓣、微博跟网友深入交流剧情和人物。

编剧巩雪也说,自己活跃得像个高仿号。她无比感谢自己的人生中能有这样一部作品,她的母亲从来不看她的剧,甚至当初就不同意她考传媒大学,“但是这部戏我妈看了”

对于这部作品,巩雪没有遗憾,也不后悔。“你说如果怎样怎样,它就能够是爆款,我没有这样的遗憾。这个卷子我答完了,我答到自己满意了,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这样答。”

她说:“做让人尊敬的作品,很重要,很值得。”

6 ) 适合反复去观看的剧

这部剧真的要静下心来仔细看,不知道流过多少次泪,母亲永远是子女们心中的牵挂,和剧里的丁小军一样,年纪小的我们会经常因为母亲的管教而叛逆,觉得生活总是自己的,不管是谁都不能强压想法;随着年龄增长和阅历增多,渐渐明白家长们的无可奈何,是倾注了多少心血放弃了多少才能将一个孩子培养长大。以前的我很逃避表现感情,但是某一个瞬间开始变得勇于表达,那时才发现母亲眼底的欣喜,原来我错过了这么多。

另外董洁的演技真的好细腻,之前还觉得她不适合演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但是看下来每个时期的细节都和生活中遇见的同龄人一样,这就是好演员,有些人不要上来就骂,哪来这么多二极管

短评

这是部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充满诗意的剧,很文青的笔触,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硬要保留一块自留地,用来安放不明所以的倔强浪漫。还有个神奇的地方是剪辑,不知是书的叙事顺序还是导演刻意为之,这种把人的一生碾碎再拼接的方式,一旦接受了,还是觉得很妙啊。时间是连续的,但当回忆人生时,却要靠断裂的事件才能串联起来。母亲的一生背负了现实的压力,也获得了超脱现实的爱情,就像人活着总会遇到好事一般地明媚起来。为了“家”,她向命运妥协,为了“成家”,她向生活抗争,“离婚”后“遇见爱情”再“放弃爱情”,她果断地处理着她和孩子的生活。她不完美,但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充满着走向明天的勇气。有时候表达的技巧不是渲染悲天悯人的大情绪,而是刻画通俗但容易被忽略的小情绪。

8分钟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推荐

董洁的演技绝了,挺好看的

10分钟前
  • 起点
  • 力荐

董洁演妈没问题 但是80年董洁去演86年尹昉的妈在这里就显得很违和了 另外get不到尹昉演技

12分钟前
  • 柒柒
  • 较差

非线性的叙述模式从事件和主题出发,将母亲的情感历程和儿子的感情线双线对比,碎片化的剪辑克制冷静,避免了廉价的煽情。唯一诟病的作为主题的母亲依然是个传统的圣母形象,所有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儿子,这个看似伟大的女人未免太过空心。

13分钟前
  • 枨不戒
  • 推荐

8分。1.绝对是今年最值得一看的国产剧,4条时间线规律性穿插讲述母子二人的人生经历,颠覆了以往类似题材的叙事方法。2.兴许是母爱这一主题本身的魅力,剧里的情感非常真挚动人,是那些一个劲谈情说爱的影视剧永远达不到的高度。3.尹昉扮高中生,董洁扮少女都没有违和感,二人对不同年龄段的演绎都带有个人经历中的琢磨,真实而不刻意。

14分钟前
  • 此去经年
  • 推荐

标记“在看”的时候说得有点刻薄了,沉下心去看,慢慢地一集一集追完,好像逐渐相信丁碧云这个近乎完美的母亲形象,也相信丁小军被教育的如此善良是她在数十年里潜移默化的陪伴和影响而来的。三十集的电视剧,节奏缓慢,情节琐碎,多线叙事却互相勾连。女性如何从青年走向老年,男孩怎么从孩童变成善良正直的成年人。细节刻画人物,人物带出时代。在越来越追求宏大叙事烧脑悬疑cp甜宠之外,还有这样一部肯脚踏实地聚焦两代人母与子之间的小事儿的剧真挺难得的。好像因为女主的演员导致这个剧热度不高,都完结了豆瓣还没有评分,无论新闻里怎么说她,董洁在这部剧里演得确实很好,年龄差没有出戏,反倒通过她的表演相信了“母亲”的苦难。不过这也是缺点的一部分,似乎大时代所有的不幸,都被母亲赶上了。其实母亲应该就是八九十年代的一个历史的缩影。

15分钟前
  • 外苏
  • 推荐

好好的一部剧,为什么要点评演员本身?潘粤明都没有这么义愤填膺,作为局外人何必如此抓着不放。作为剧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好好用心去感受的作品。作品里融入了时代与家庭,追求与寻根,向前看也要回头望,希望我们都没有错过什么。

18分钟前
  • LZ-Tony
  • 力荐

看完前两集直接把我俘获,没想到男女主6岁年龄差毫不违和。双线叙事+倒叙直接回到丁碧云年轻时,董洁从少女演到老年,反差感属实惊艳到我了,老年生病强打精神的眼神,年轻时倔强又充满希望的状态,y1s1她好适合这种有生活有质感的角色啊。

22分钟前
  • HELLKILLYOU
  • 推荐

突然像是似曾相识的“似水年华”一样。。

27分钟前
  • 向往晴天儿
  • 推荐

董洁和尹昉谈恋爱或许还有人看

29分钟前
  • 蛋仔阿白
  • 还行

曹盾这次是配了一个剪辑强势的后期制作组吧,剧情不稀碎剧情也比较连贯。三条叙事线,过去式1的母亲,过去式2的孩子,现在式的母子相处,构成完整的故事。

32分钟前
  • 网瘾治疗少年
  • 推荐

旁观了多年的豆瓣友邻,终于以「作品」的方式和母亲彻底告别,而告别这个过程都是母亲所不知道的事情,让人泪目。

33分钟前
  • 莱克尔博德
  • 推荐

现实生活题材如今怎么这么难得啊 尹昉终于男一了不容易

35分钟前
  • 推荐

妈妈是我和死亡之间的最后一道隔板 她干净 有力 坚强 温暖 好像爱我只是她最不值一提的属性而已

39分钟前
  • 雪人蟹
  • 力荐

这部剧为什么声量这么低?《长安十二时辰》开播的时候就听曹盾说要拍这个,目前看了8集,成色很好。三条(其实还有第四条)时空线并行的结构,在电视剧里应该是比较大胆的,彼此对照。现在时空中记者那条线尤为出彩,每集最后的问题四两拨千斤,专往伤口上捅,当然尹昉对她的“反击”也很好。在丁小军那哑口无言后,记者第六集结尾突然变换了采访对象,也很让人惊喜。特别喜欢丁碧云和梅部长的爱情线,中年人的含蓄与浪漫。

43分钟前
  • 空山
  • 推荐

董洁饰演的是与她自己相似的人生。与前夫情投意合结婚,后因丈夫大男子性格,好面烂赌不顾家庭,导致感情破裂离婚,一个人带着儿子相依为命努力营生,此后爸爸再也没有以父亲的身份出现在儿子的人生中。而现实中顶顶正处在丁小军童年时期,父亲的缺失对性格的影响,让未来虽还未发生但似乎也可预见,那个人毕竟是脱离不了的至亲血缘。对于这一点,让董洁一直处于失德艺人的舆论批判中,被道德卫士键盘侠们咒骂,作为母亲选择不争辩不声明,可能是最妥的唯一选择,而围城里的事也不需要跟外人解释,很难说清,各占各理。但始终相信,一个女人对于自己选择的相濡以沫过的爱情,在没有彻底失望之时是不会轻易放弃的,不如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吧。

46分钟前
  • L
  • 推荐

尹昉演得很好,董洁演得不错,剪辑有新意,可惜了,题材不能共鸣。——————20220406:与母亲又住了一段时间,感情飞涨。对于这种题材终有一天可以共鸣。

51分钟前
  • 微果儿
  • 还行

国产电视剧已经开始不再傻白甜了 但或许有些观众还是傻白甜

55分钟前
  • 我有一只小毛驴
  • 力荐

虽然提前看了大结局但还是会继续追完全集,不仅仅是演员表演,整体的制作也都很棒,注意到片方宣传没有提电影质感,明明比其他狂吹的国产剧画面质感好得多!同时也很开心看到一部歌颂母爱又不煽情不苦情的剧。

56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始终在想以前有《浪漫的事》、《家有九凤》、《我的丑娘》…如今的小荧幕里关于亲情的命题还有什么- -“妈宝”、“有了媳妇忘了娘”的掰扯或是更为戏剧化的出发,因为故事总是太多,容不下把视角聚焦于这般人世间最简单而又直接的关系中。但这里,却有相伴一生的点滴,也写尽了围绕着亲情的所有美好与缺憾。它未有奇迹般的变数,也不曾炮制排山倒海般的撕裂;儿子不停地在回忆与反思,母亲的所有细节串起了整个故事。两名主演战胜了来源于自身最大的挑战(剧集开播前尹昉的婚讯和实际上十多岁的年龄差;董洁不言自喻),全身心投入角色之中,最终有了这般简单真情的好戏。它发出的声音如此珍贵,也如此温暖。

57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