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叔控
有些女性是叔控,天生迷恋年长的男人。
某,嫁给比自己大7岁的男人,平时沉默得像棵树。她原以为可以得到照顾,岂料作为家里支柱的还是她自己。年长得多,并不代表智慧也强得多。
某,20出头的小姑娘,凡引得起她好感的唯有30左右的男人。人家要是没认真和她交往的意思呢,她不爽了。万一人家想认真和她交往了,她自己却又没有认真的意思,缩回去了。我劝,你何苦跟老男人搞,你认真和他搞,搞不过他。他认真和你搞,你怕结婚,不如找个同龄人。要搞,旗鼓相当。结婚,大家都还不急。
某,我常说她是大叔控。然而关于某个年长的男人,她说过一句话:他的一切魅力,不过是源于他的年纪。如果他和我一样大,我根本不会喜欢他。
我自己仿佛是没有交往过大很多的男人。学生时代一度也迷恋过已经工作了的男人,结果证明只是个混蛋。
就像电影里面说的,读书又难又枯燥。读书的时候整个人都是灰色的。
而看外面的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光怪陆离,引人入胜,仿佛有无数只手在召唤,快来,快来。
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八岁要梳爱司头,十岁要穿高跟鞋,十六岁可以吃粽子汤团,吃一切难以消化的东西。不知究竟有过多少的少女曾经跟她有一样的想法。
独自在家偷穿大人衣服,对妈妈梳妆台上的一切爱不释手,渴望引起周围男孩子的注意但又对他们不屑一顾。迫不及待地想要长大。
不是每个胸怀大志的美貌少女都可以碰上一个会带她听音乐会参加拍卖去巴黎旅行的男人,不管年长与否。事实上我都快30岁了也还没有碰到这个人,怕是这辈子都碰不到了。所以当机会摆在眼前,你会怎么做?
别忘了,Jenny只有16岁。而我们都知道青春这样短,独自长大又这样寂寞。
我们也都知道长大了其实不过如此,要么结婚生子柴米油盐,要么寻寻觅觅成为剩女。前者是Jenny的妈妈,后者是Jenny的老师。
当一个男人带着一个你所憧憬的世界来到你面前,他懂得你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了如指掌你所知道的东西。关键是,他知道怎么爱护你照顾你,用你喜欢的方式。
你以为这是他爱的表现,殊不知这只是经验而已。经验,才是大叔们的魔力。
年轻的时候迷恋年长的男人,再正常不过。Jenny的故事甚至不能叫做失足,也并非犯错。她只是做了大多数女人都会做的选择,爱上了个骗子,上了他的当。甚至他也不是故意骗她,大叔在少女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只想沾一沾青春的美丽。还未老去的人不会明白。
用青春交换经验,各取所需。可就像某心理学家说男人为了少奋斗10年傍富家女一样,你少奋斗了10年,难道你想早10年死吗?Jenny在16岁时经历了26岁的事情,从此她不再天真。
幸运的是,有些事情早比晚好。而晚,比永不好。
2 ) 牛津vs巴黎
An Education这部电影的题材本来很好,可惜却被拍得不知所谓了。
上牛津是美丽聪慧的Jenny 原本的梦想,当成熟富有的David和浪漫奢华的生活一起出现,曾经学业上的勤奋努力和优异成绩变得好像都毫无意义了。可惜电影老套结局,骗子现形,无知少女迷途知返。
导演和编剧到底想展现什么呢?有钱男人的不可靠?女性自立的重要?
牛津对于Jenny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 结局时Jenny反省时说:“The life I want has no shortcut." 由此她重拾学业。可见牛津对于Jenny不过是通往她向往的巴黎式浪漫奢华生活的跳板。既然同样是跳板,那么如果她有机会通过婚姻得到一个更便捷的跳板,又何乐而不为?如果David可以娶Jenny,或者如果Jenny再有机会和另一个有钱人相爱结婚,那么牛津对于Jenny是否就毫无意义了呢?
由此电影回到了一个非常老套的话题:一个女人,到底是要“学得好干的好?”还是要“嫁得好?” 我们不能指望电影能给我们什么答案,可是好的电影应该把观众引向更深层面的思考。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灌输式的不能使人信服的答案。
我想真正的教育,会引导人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找到自己乐于为之付出的事业,由此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 教育不是跳板,而是通向内心充实快乐的桥梁。一个女人可以通过婚姻获得安稳富裕的生活,可是唯有教育能给她认识和发掘自己的机会,给她更高层次的快乐。牛津不是通往巴黎的跳板,巴黎也不是通往牛津的障碍。牛津和巴黎都是女人生命中该拥有的风景。
ps: 喜欢片中那首法语歌 Sur Les Quais Du Vieux Paris
3 ) 大叔控的女孩子该明白的,生活没有捷径
无疑,这又是一部跟我的经历有点关系的电影。不止一个算命的告诉我,我在跟我现在男朋友的感情之前,应该还有一段感情上的纠葛,而那段纠葛,他们说,会给我带来伤害,但那是避免不了的。然后,我总是什么都不说。算是默认吧,往事,就像落入淡水的月光,已经波澜不惊。
这电影一直看的我很着急,我明明白白的知道珍妮最终会投入戴维的怀抱,但还是希望有人能制止她,例如她的父母、戴维的那个朋友。看着她站在十字路口时,一步步朝错误的方向靠近,我的心也许和她那位老师一样,痛心,但又知道那是她的宿命,拦不住。
珍妮,漂亮、聪明、多才多艺、有品味,喜欢法国电影和音乐,在高中学习生活的背后,有个巴黎梦,说明这个女孩子是浪漫的,至少是向往浪漫的。在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中乖巧听话,但我们总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叛逆,直到最后的完全爆发。这种叛逆,现在看来真是又可贵,又危险。可贵在,她有自己的思想,不喜欢受人摆布,危险的是,这样的叛逆,往往非常容易让人万劫不复。因为,规则的社会,很难让不服规则的人有机会去实践,它只会给你惨痛的教训,同时也会给你微乎其微的胜利。
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遇到 了戴维这样的中年雅皮男人,她以为,她终于等到了命运为她开启的另外一扇窗。这样的中年雅皮男人,总是富有的,温柔体贴的,有品味的,大多数还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穿干净的白衬衫和精致的西服,或许有一点点微凸的小腹,他们微温尔雅,他们总是带你去精致,有情调的餐厅吃饭,和他们一起谈话,总能迎合你所有的兴趣,然后又能灌输你更深层次的精神食粮。这样的男人,是同年龄的男孩子永远无法给予的。所以,9成的珍妮都会迅速坠入其中。
可是,成人世界的灯红酒绿并非看到的那么美好。当珍妮和老师、校长争吵,认定牛津那条 路,只能带给她枯燥无聊的生活时,我在心里不停的朝她说,他现在给你的那些绚烂,你以后一样会拥有,而且将来的光芒会让现在的霓虹失去所有的色泽,所以,别傻了!
曾经和一名也算是成功人士一起吃饭,当然,是个中年男人,火车站的偶遇。后来邀我一起吃饭,我还是神经很大条的随口答应了。的确很了解我这样的女人,绕着西湖开了很久,到了一处很隐蔽的餐厅。餐厅的格调、口味都很合我意,我随口说,第一次请我吃饭就能如此让我满意的人可非常少,他答,我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挑选的。随后,一起喝咖啡,谈话才是重点。
他毫不讳言的谈到他们那个圈子,也谈到和他们那个圈子有关的女人,他淡淡的说,无疑大家都是你情我愿,各取所需。和我们有关的女人或者女孩,都是聪明、漂亮、有品位的,我们可以带她们进入上流社会,“这样的女孩子本来就该比普通女孩子得到更多”,而我们则在她们身上找回青春。说得云淡风轻,我也听得云淡风轻,我的不动声色倒让他开始猜测。然后,我告诉我对老男人的看法,对陌生人我向来坦诚,告诉他我曾经的一段故事,而后说,这样的情感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的。无论再聪明的女孩,都很难把握一段不平衡的感情,最后陷进去,无法自拔的总是这些女孩子。说白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女孩子容易把这段感情当做生活的主料,而那些男人,就是被迷得神魂颠倒,也知道,不过是生活的佐料罢了。
老男人们跟男孩子的一个很大的区别是,他们已经非常明确事业绝对是第一位的,家庭的稳定是第二位,至于情人只是锦上添花的事了。所以,我很明白的告诉他,如果再有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不会排斥,因为我知道人生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人会遇见,很多事会发生,但是我一定会拒绝。就像珍妮最后说,生活没有捷径一样,这句话从她嘴里说出,显然比她的老师说出来,更厚重,更令人欣慰。
老天很喜欢给这些聪明、漂亮的女孩子出一些迷惑的小选择题,其实,他就是为了最终让你发自内心的明白,生活没有捷径。虽然,你比别的女孩子多了一些天赋,但这是为了让你更好的脚踏实地。老天,总是眷恋勤奋的孩子。
后来的后来,那位中年老男人,送了我一张几百元的充值卡,我问为什么,他很意外,以为我装傻。说,你这么聪明,难道真的不明白?我瞪大眼睛很认真的点头,他说,意思就是让你给我打电话。当然,我一个电话也没给他打过,至于我当时是装傻还是真傻,我也搞不清楚。
这部电影,有大叔控的女孩子都应该看看,看完,至少有三点你必须知道的。1、生活没有捷径。2、曾经你身边的男孩子,10年后也许就是另外一个中年雅皮男人。3、老男人无法给予你的,恰恰是男孩子可以给你的,那就是真正纯正的爱情。
感觉似乎还有很多想说的,似乎已经写了好多了,先到这吧。
4 ) 生活没有捷径
珍妮犯的错误,很多17岁的少女都会犯的吧,只要她们也能够在青春躁动期遇见一个温柔多金、帅气体贴的大叔,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艳遇罢了,或者说,没有拥有这个艳遇的资本罢了。 人都是免不了俗的。学习很枯燥,为生活打拼很枯燥,将来生孩子教育孩子又是重复我们年轻时的生活也很枯燥……可是,这就是生活,没有这个枯燥的过程,你永远成为不了生活的宠儿。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想走的路,没有捷径。
5 ) 你的人生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庸俗,一个是堕落
在我看来,An Education更像一部当代中国电影, 我甚至怀疑它是某位拿过先进工作者的高中班主任拍的。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即将面临高考的安妮是个漂亮的学习委员。成绩不错的她被老师和家长寄予厚望,第一志愿填的是北大。在家长看来,女儿如果能考上北大就能结识高干子弟、毕业后也可以找到体面的工作,成为一个中产阶级女白领。这是女儿的完美出路。
而在海量的黄冈密卷底下,16岁的安妮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引发了好学生安妮叛逆而深刻的质问:读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找工作,找完工作找对象,找完对象生孩子,孩子长大也让他考大学,考完大学再找工作,找完工作又找对象,再生孩子······子子孙孙无穷溃也!难道我们的人生就是如此枯燥无聊吗?!这样人岂不是成为了一种工具、一个手段?!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而就在好学生安妮三观动摇的时候,她遇到了人生中的大叔——戴维:有点钱、有点阅历、有点所谓的“品味”、有点小肚腩,同时又有迷人的坏笑。
自古大叔爱萝莉、萝莉同时爱大叔。我爱你青春年少懵懂可爱,你爱我温柔体贴成熟多金。你给我充满活力的少女胴体,我带你去古典音乐会上装逼。两人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的女主人公想要退学嫁给大叔了。就在这时,电影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情节:一向盼望安妮考上北大的父亲居然同意了安妮的愿望。他的逻辑是这样的:考北大说到底就是为了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而你现在不用考就已经能过上那样的生活了,何乐而不为呢?
倒是班主任提出了反对意见,但在安妮对教育制度的犀利吐槽下,老师也只能无语了“你自己也是清华毕业,结果不还是每天坐在办公室里修改无聊作业的女屌丝?”安妮气贯长虹摔门而出,善良的屌丝班主任在教室里抚摸着自己的伤口。
当然,故事肯定不会这样简单就结束:安妮无意中发现了戴维其实是个有妇之夫,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原来伦家是个把妹的骗纸,并不想真心和我结昏。于是少女之心,彻底碎了。
痛定思痛,安妮低头向班主任认错,复读了一年,最终考上了北大。女白领的光辉前景在向她招手。结局是美满的。
安妮最后的结案陈词发人深思:“我想要的东西没有捷径可以获得,一切都得靠我自己的努力。”
安妮的三观最终回到了她父母的水平,小市民的水平。不再有对体制的质疑,不再有对生命意义的拷问。她开始满足于一个小白领的美好前途。
于是,当年和老男人的糜烂生活被定性为了一个不会被记录在档的“ education”、一个完全负面的人生小插曲、一段不小心“堕落”“失足”的黑暗秘史。它只是扬州一梦,它只是人不轻狂枉少年,它只是当年很傻很天真。
而现在,伦家要浪子回头金不换了啦!
就这样,这部电影完成了它极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叙事。它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
你的人生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庸俗,一个是堕落。
没有超越。是的。没有超越的可能性。
如果你不接受庸俗的生活,那么你只能走向堕落的深渊,被老男人玩弄、被甩,最后身心俱伤。
所以,我好像看到了某位拿过先进工作者的高中班主任苦口婆心地说:孩子们,好好学习吧,不要叛逆、不要思考、不要质问,更不要试图超越。
请为当一个写字楼白领——奋斗不止!!!
6 ) 起码,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悲剧
昨夜深夜开始看《成长教育》,我很喜欢这部电影。
其一,这部电影的叙事非常平静,自信而有底气,波澜不惊,
故事平而不淡,在平静无波的叙述中,你感觉到有异样的东西,
你在等待重重的一击,这种焦虑渐渐累积,加强,直至爆发。
其二,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女主角,这是一个聪明而独立的女孩,
电影跳脱了年幼无知少女被社会油滑成功男欺骗的俗套,虽然故事本身的层面是俗套,
但是它塑造了一个独立,有头脑的女孩。她享受艺术,爵士,向往巴黎,厌恶乏味和无聊,
但是她能掌控自己。她拥有的不仅仅是无辜的天真,还有一份少女的自持,和对自己的珍视。
这份珍视让她俨然是不可侵犯的,我最欣赏两人初夜的那一场戏,她一旦发觉不对,立刻要求停下,
男主角潜在的男孩心态跳出来,居然要用一只香蕉给她破处,女孩笑着拒绝了,
她从这里掌握了两人关系的主动权,她拿香蕉开玩笑,她拒绝叫米妮,她要求得到自己该有的对待:
第一次的温柔,珍贵,还有自己已然是一个成年女人的自觉。
其三,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题和讨论,时至今日,这仍旧是一个问题:
女孩子为什么要读书?是为了所谓的独立,还是为了嫁得更好,更贵?
读了大学,变得优秀,进入社会,独当一面,也未必幸福,
为什么我们不拿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来学习其他的东西,比如挑选男人?
中午我和玛花纤体的人们讨论这部电影,她们请我来为品牌做小小的示范,
女人依然在为这个问题烦恼,争论,找不到满意的答案。
但是我自以为得到了我内心的答案,那就是,学习让我们有尊严。
财富不是唯一的权威,所有的财富都在内心忌惮知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不懂。
是的,也许学习,变得强大也只是形成了我们的悲剧,但是我们仍旧变得可以选择:
起码,我们选择独自承受悲剧,或者和另外一个人走进悲剧。
我们还谈到了“剩女”,我从来不同情剩女,我欣赏她们,
没有女人真的嫁不出去,只要你肯放低自己,但是你不肯,情愿孤独。
她们有能力孤独,这是了不起的。
其四,我和玛花的女孩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
我们都觉得电影的底牌是一个败笔。男人是有妇之夫,这个事情变得无可选择了。
最好的讨论应该是女孩是可以选择的,她的最终选择才会变得更有力量。
其五,我喜欢这部电影对每个人物的描写,哪怕是只有一两场戏的小人物。
我欣赏对女孩爸爸的描写,最后爸爸给女孩送饼干时说的那些话让我潸然泪下。
还有电影中的其他几个女性角色,代表女人的其他可能:
没有权力,暗中有主见却无奈的妈妈,孤独而真诚的女老师,
愚蠢,天真而善良的海伦,她是一只快乐的花瓶,以及男主角的妻子。
我喜欢女人之间的关系,她们真切体谅,感同身受,没有嫉妒和
最好的剧作是准确而微妙,我觉得这部电影的人物描写是准确的。
最后说说我的强烈感受:女主角长得好像故事啊!!!!
那种少女的甜蜜的脸颊,真的很像~~~~
7 ) 怪叔叔的世界
我们的前美编结婚的时候,我对他说:“真幸福,找到那么漂亮的太太。”
原谅我在这犄角旮旯碎碎嘴,我们美编又胖又丑,在我看来还有点夸夸其谈,动不动就搬出自己的旅美经历。
他很自我感觉良好的对我说:“你怎么不觉得是她好运气呢?不是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带着她看世界的男人吗?”
我想我们的主人公Jenny也是掉进了这样的自我命题当中。
又聪明又漂亮,应该拥有怎样的人生?她嚣张地对她老师说:“你不也又聪明又漂亮还不是对着枯燥的译文?”她不要这样无趣的人生。
她不懂得牛津的含义,她以为牛津只是带她去参加一些高档的派对。而这一切David 就能帮她实现。高档拍卖会上的随意喊价,音乐会上的艺术熏陶,高档餐厅的纸醉金迷,巴黎旅途中的名贵酒店……我们的文艺女青年Jenny梦想中的文学、美食、音乐、绘画、法国电影和旅游等构成的品味生活,在极短的时间内,David 让她一一得到满足。
她以为自己足够聪明,即使有这么大的年龄差距,她自认为自己能够驾驭。
她的确聪明——熟练地和老男人对话,对艺术品的独到理解,不经意间冒出来的熟练法语,对懵懵懂懂的青涩男孩丝毫不感兴趣。
在一个雨天,David 娴熟而自然地和她搭讪,“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我只是怕你的大提琴被淋坏。”即使像她这样爱思考的小女孩也驾驭不了这样的男人,或者说那个来路不明的男人某种程度上还引起了她的好奇心。
她忘记了这样年龄的男人肯定有错综复杂的历史,层层叠叠,不是一个早熟的姑娘就可以探得的。他也会老生常谈:我爱你,我会为你离婚只是现在不是时候。
在最后要抉择的时候,即使有酒后偷来的胆量,他也只是把车开走。
一个女人再聪明也无法面对一个男人的软弱。
所幸Jenny不是那种想凭漂亮谋生活的女孩,她也懂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当她质问David的朋友为何眼睁睁看着她掉入陷阱,而不揭穿的时候,对方质问她:“你看见我们买名画不也没揭穿吗?
她懂得自己并不比他们高贵。
幸运的是年轻,也懂得精神开小差后应适时回归正轨。电影的结尾她交了个同龄的新男友,当对方跟她邀约去巴黎的时候,她表现得惊喜万分仿佛从没去过一样。
任何的经历都不是虚无的,聪明变成智慧的时候,就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了。
珍爱生命,远离老男人...
前90分钟很好,最后十分钟有够垃圾.........
其实我也愿意用交往过的所有比我老的男人换一张剑桥大学古典文艺学offer
【成长教育】是那么的浪漫,那么的奇妙有趣,这个故事没有丝毫伤痛,它只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在课堂之外的地方。四星
成长教育这么道貌岸然,就比较无聊了。女主反复质问女老师和女校长,我现在明明嫁了这个喜欢的人,我就可以去高级的酒吧餐厅,听时髦的音乐,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学习要去牛津?居然没有一个人能正面回答她。
年少谁不轻狂。嗯摄影很好。女主挺赫本。
"如果在年轻的时候,你还不清楚自己要什么,那么就请去好好的读书”我想在靠着自己的本事供养的温馨的小屋欣赏唯美主义时期的画作,远比在挤满了世故自以为是的富人的拍卖行拍得这些名画,更加有意义。
五星点不是给那些所谓的这部片子教育LOLI不要被有钱大叔把的言论。而是给一个女孩的成长。女孩喜欢成熟男人是必然的,无可厚非。仰慕阅历,仰慕成功,仰慕见识。何错之有。我并不认为何有钱的大叔谈恋爱或结婚就是走了shortcuts。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总之,勇敢。
还是像猪头
珍爱生命,远离已婚男人
差一点能成一个不错的教育片,我以为说的是怀疑人生,结果成了怀疑生人,导演很明显的想给一个大学有无用的论证,最后无非就成了大叔没有用那么大学就有用的单项选择,女主角不错,演技绝对在桑德拉布洛克之上,遇上好剧本前途无量
成功没有捷径。
在消费知识产物时别嘲笑学知识的人
最奢侈不过是做梦的年纪遭遇一场华丽。可惜杯具了。如果生活不足够幸运到有捷径,就总得付出点什么,不是乖巧,那只能是代价了。// "The life I want, there's no shortcut." "I feel old, but not very wise."
人生无常。若David未婚,谁敢说Jenny的选择就是错误?在boring的世界里,我们大可不必争做道德审判长。Carey Mulligan演技不错,很耀眼,剖析到位。只是结尾有些草率。
上了牛津又怎样,会读点拉丁文了又怎样?口中熟极而流地诵出风雅的诗句,不时请出这个画家那个作家,自以为不是俗骨凡胎,其实骨子里还不是一样的虚荣一样矫情?一样为着那点小趣味、小聪明沾沾自喜,追求着一样的东西?只不过年轻天真时一心以为可以靠男人,后来运气坏了点儿发现需要挽起袖子自己挣。
十几岁的时候,大人告诉你要自重要守住贞操,或者告诉你不要打架不能耍流氓,又或者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去火车站扛包,你信么?即便信了你又肯立刻改过自新照着他们的话做么?反倒是年轻时犯过错吃过亏的成年人,会一边看电影一边拍着大腿,我艹,当初真该看看这样的电影。所以这是一部成人教育片。
非常羡慕,青春浪费在同龄渣男身上真不如拿出来长长见识。我的三观也是越来越歪了。
试想了一下,如果最后David不是个有家有口的男人她还能够作出如此选择,才是真正的成长吧。
姑娘们长点心吧!生活不是琼瑶,不是每一个成熟浪漫的帅大叔都叫费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