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青莲去找杨子荣,是被指使的吗?
很多人认为,青莲去勾引杨子荣,是座山雕指使的。在下有一点不同的见解。
前后剧情是这样的:
众匪谈论先遣图的时候,有个穿红花黑地旗袍的女人,一步一摇地走过来。当时我们都认为她是土匪的女人之一,按照徐克的一贯风格,山寨里有一群终日半退罗衫吸食鸦片疯疯癫但是美艳无比的女人,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后来座山雕出现,把她“拎”走了,字面意义上的。
再后来,我们知道这个寨子里只有一个女人。而且她的背景很直观,一个痛恨土匪的压寨夫人。
杨子荣出现后,青莲想杀他但是不成功。并且在场的所有人都没把这当回事。他们都知道青莲痛恨土匪,也都知道青莲杀不了人。
再然后,杨子荣变成老九,喝醉了,跟两个兄弟回屋。
青莲悠悠地出现,一个人想拦他,青莲说:“关你屁事,给我滚。”他就滚了。
另一个让老九小心点,也滚了。
两个土匪在门口看到座山雕,愣了一下,然后觉得事不关己,悄悄溜走。
青莲勾引老九,老九说出栓子的事,青莲哭了几下跑出去。然后青莲被座山雕打。
其他土匪对这件事的评价是:“老九真厉害,这女人害死我们好几个兄弟了。”
如果说这一段是座山雕安排的试探,座山雕预期的最佳结果是什么呢?
比如“我和XX掉河里你救谁”这个经典试探,里面有一个正确答案。如果回答:“当然救你”,恭喜你过关了。这叫试探。
老师出卷子是为了让你过,不是为了让你不过。如果大家都不过,老师的麻烦更大,以后没人跟着学了。
让土匪冒充共军是一场试探,杨子荣选择了正确答案,就是扛起枪打共军。假设他没有打死很多人,这场试探就是皆大欢喜,你证明你的忠诚,大家还是好兄弟。
让青莲试探老九,是为了试探什么呢?如果座山雕预期的正确答案是“老九拒绝了青莲,说明他忠诚”,那么他就不应该打青莲。青莲的任务不是和老九上床,是证明老九不想上床,完成任务不是很好?
而且,整个山上就一个女人,他们又是土匪,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人,很难把忠诚和乱性联系到一起。座山雕只要不傻,他就明白,整个山上最忠诚的人,也想和青莲上床。
还有,这件事不是第一次发生,那两个土匪明知道青莲干嘛去,为什么要拦她?为什么要对青莲杀死的兄弟表示惋惜?
无论老八多喜欢杨子荣,如果他知道杨子荣是内鬼,恐怕也想杀了他。这可是生死问题,让青莲试探一下不好吗?
下面问题来了。如果这不是试探,青莲为什么要去刚认识的老九屋里呢?
座山雕明明知道这件事,为什么在屋外守着呢?
座山雕心里不爽,为什么不提前阻止呢?事后打青莲报仇算什么事?
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我们必须明白,青莲这个人物是徐克原创的,她身上带有徐克特有的扭曲审美趣味。这种趣味在青蛇、东反不败身上都有体现。
为了说明“青莲”这个人物如何欣赏,下面引用古龙《欢乐英雄》里的片段。里面有个五人杀手小组,老大是“游魂”,组里唯一的女人叫“红娘子”,两人的出场对话是这样:
红娘子眼波流动道:“你想他会不会来?”
这游魂道:“你说呢?”
红娘子眨着眼,道:“为什么要我说?”
游魂道:“你比我们了解他。”
红娘子笑盈盈走过来,用眼色膘着他道:“你现在还吃醋?”
游魂道:“哼”
红娘子道:“你以为我真的对他有意思?”
游魂目中的恶毒之意更深道:“他在的时候,你从来没有陪过我一天!”
红娘子道:“你难道已忘了是谁叫我那么做的?”
游魂不说话。
红娘子冷笑道:“你为了要拉拢他,叫我去赔她睡觉,现在反来怪我了,你有良心没有?”
游魂道:“没有。”
红娘子又笑了道:“想不到你偶尔也会说句老实话。”
游魂道:“你呢?”
红娘子道:“我在你面前说的句句都是实话。”
游魂道:“我若不叫你去陪他睡觉,你难道不会去?”
红娘子道:“还是样会去。”
游魂道:“为什么?”
红娘子婚然道:“因为我喜欢陪男人睡觉。”
游魂咬着牙道:“陪什么样的男人睡觉?”
红娘子道:“除了你之外,什么样的男人都喜欢。”
游魂目中的恶毒之色已变为痛苦,但眼睛却反而亮了。
红娘子看着他的眼睛道:“你的话问完了吗?”
游魂突然一把揪住她的头发,反手重重打她的脸,嘎声道:“你这贱人。”
红娘子既不惊惧也不生气,反而笑得更甜,道:“我本就是个贱人,但你却比我更贱。”
游魂又重抓她的脸。
红娘子还在笑,道:“你不但喜欢我去陪别的男人睡觉,还喜欢问我,天天问我这些话你已不知问过多少次了。”
她不让游魂说,接着又道:“因为你喜欢这些话,喜欢被我折磨,只有我在折磨你的时候,你才是个人,你才会快活。”
游魂喉咙低嘶声,用力将她拉了过来。
红娘子吃吃的笑道:“你是不是又想─。”
突听人冷冷地道:“现在不是你们打情骂俏的时候。”
简而言之,游魂让红娘子和有前途的小弟睡觉,以笼络人心。但他同时又很嫉妒,因此仇视那些小弟。而他同时又想知道红娘子和其他人交往的细节,那让他兴奋。
红娘子碍于游魂武功高强,不得不和很多男人交往。她因此仇恨游魂,又知道她和越多人睡,就越是折磨游魂,因此她带着报复心理高高兴兴地和很多人上床,把细节告诉游魂,如愿地激怒游魂,挨打,皆大欢喜。
我记得这个故事暗写游魂(又名“催命符”)不举。可能小说并没有这样说,只是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
放在青莲身上,青莲的身份是“压寨夫人”。其中“压寨”二字,说明了只要山大王娶了老婆,即使这老婆是抢来的,并不心甘情愿,他的山寨组织也会因这个女人,更稳定一些。
压寨夫人这个角色,和山大王的金银财宝一样,可以让年轻气盛的土匪们憧憬、幻想、有个奔头。她必须经常作为老大地位的象征,打扮地美艳如花,在土匪面前抛头露面。
青莲当然是反感的,她对座山雕的反抗,就是勾引山寨里有前途的年轻土匪,让座山雕杀了他们。
座山雕明知道青莲去干什么,还守在窗户下面“听窗根”,也许是为了抓奸在床,也许是在享受这场爱恨交加的游戏。毕竟,座山雕年逾60,抢回青莲是个摆设……
座山雕真的阻止不了青莲偷情吗?那他这个老大还玩什么?明明就是在享受这里面的反抗、偷听、抓奸、惩罚的过程,大人都能看明白。
-------------------------------
评论中提出一种看法,说座山雕派青莲去勾引老九,想以此为借口除掉老九。
这个看法和我上面的讨论,最主要的区别是,我认为青莲不知道座山雕在外面,按照“借刀杀人”说,青莲一定知道座山雕在外面。
参考这几个细节:
1. 青莲第一次出场,花枝招展地走向众土匪,座山雕把她提溜回去了。当时不知道原委,从事后看,明明就是偷情未遂。
2. 青莲看到“栓子”二字,马上就要发作,还是杨子荣紧紧捂住她的嘴。
3. 青莲从屋里跑出来,四下张望,怕被人发现。
4. 青莲总是以为没人看见她,尽管总是有人盯着她。
5. 她的斗争精神很强,而且是一种鱼死网破的斗争,因为她以前以为栓子死了。有反骨而没战斗力,在座山雕的角度来看,不堪大用。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是青莲自发NTR,这件事就比较有意趣,你们体会一下。
如果她只是座山雕的棋子,就比较平淡。你愿意接受哪一个?
这也不是SM,SM的第一要素是自愿。如果拿枪逼着,那就是压迫,不是SM。
2 ) 一个字:四星电影,五星徐克
上海大光明1218提前点映时去看了,超大的二层剧场几乎满座,在场更是有不少上年纪的观众;影片结束时全场观众自发性给出热烈掌声,这是我这个常年看电影的人多年不见的场景,怎不感慨。
今晚陪朋友二刷归来,可以聊聊了。
先说优点:
A镜头下宏伟真实的雪景非常美,无论是村落、山寨、林海、雪原,乃至细节到布景和道具,都鲜明地延续徐克一贯苛刻的美学,东北粗豪之美自然不同于盛唐雍容之美,但一个字:粗旷中见精致所以点赞必须的!
B电影很雄性荷尔蒙,很爆,很man,很流畅。不废话,该打就打;不拖沓,该死就死;不俗套,熊孩子挨耳光大快人心;
C打戏精彩、利落。土匪攻村处处是爆点,但最牛的还是林中遇虎和结尾豪华彩蛋(一定要看彩蛋,记住!超豪华,不看肠子悔青)
D最赞的是人物设置上张弛有度,无论反派正派,都没有脸谱化。毕竟是大师级,电影手法太纯熟了,分寸把握极好。其实这种题材算是群戏,各个角色之间的制衡才是情节推动的关键,所以人物的性格是否讨喜影响着整个观影体验。不能剧透,只能说张涵予man到没朋友;梁家辉拽到你不敢认;林更新居然能演出年轻首长的沉稳气质毫不违和!最喜欢土匪帮八大金刚,原著中不过是路人,老爷赋予他们个性和命运,特别是很傻很天真的老八简直是吉祥物一样呆萌的存在,跟杨子荣基情澎湃相亲相爱真是够了好吗!
然后,我们来吐点小槽。
A情节可以压缩得更“硬”一些。尤其是杨子荣入山之前的半小时完全可以浓缩。如果时间能控制到100分钟,观众观影体验会更紧张更刺激;
B首尾两段现代的穿越梗始终是我雷点,尽管结尾老爷用了他的招牌黑幽默尽量淡化了突兀感。ps,请问韩庚是不是投资方的人?唉…(后来我知道,韩庚演的是老爷自己,他年轻时在纽约看到这个故事,就动了心,如此我又有些释然)首映时看秒杀大boss那段也总觉得略仓促。今天看也还是觉得不过瘾,缺点啥。——后来又知道,彩蛋那个才是老爷的结局。天马行空、扣人心弦,那才是徐克啊。可是光腚不给拍成那样,觉得打飞机太胡来。老爷只好做成彩蛋,他努力了很久才争取到这一段可以上映。(唉⋯⋯)
C正如一位影友所说,音效略弱。如果能加强音效部分,这片子的许多打戏就会觉得燃爆了!我也同意他的观点,尤其相比老爷独特的拍摄角度、精美的镜头以及国内最好的3d特效,更觉得那平淡的音效很难匹配(多的不说,就说前一段看的“狂怒”,那战争场面的音效做得,别提多牛了);
D剪辑。这部分我不想多评论,我也不是专业人士,我只是个忠实的影迷,实事求是的说我看了那么多年老爷的片子,感觉就是近作的剪辑都达不到巅峰水准(打戏除外)。难道真的是追求特效会牺牲剪辑功力?不懂。望可改进。
今天刚看到一些信息,才突然醒悟过来,因为胡东涉毒被全面封杀,所以必须删掉一切跟他有关的情节哪怕是他做个背景板在那里站着,那镜头也得删...唉,这也就难怪了。话说这拍电影的其实也是个弱势群体,冰天雪地拼死拼活把戏拍出来了,一个文件,得,全泡汤。
E最难消受还是商业强暴。我知道老爷在内地拍戏有许多掣肘,许多不得已和妥协,给钱的才是真的爷,不妥协就做不出东西了。所以我真心也不忍怪老爷。但作为一个有着心理洁癖的徐克影迷,看到“徐克作品”里被植入youku和小米广告是挺痛苦的,真的;
完毕。
以上优点和槽点,它们都很真实,来自一个奉徐克为大神的影迷。
尽管不客气的吐槽了,但依然要带着诚意给大家推荐:去看吧,值票价,不后悔。
64岁的徐克第一次涉猎这类题材,他带着他的班底深入东北林海雪原,把一本红色样板戏拍出了江湖味和黑帮味,尽管题材染红,但他的作品并没有被染色,无论是情节推进还是人物设置,乃至细节到小人物的造型和台词,也依然有着独特的徐克印记:正中带邪,邪中有正。土匪也好共军也罢,都不再呆板模式化,因为他们都是徐克出品,一个把女人拍得最美、把反派拍得最有魅力的徐克。
电影本身谈不上非常优秀,客观讲就是一本值得票价的商业片,我给四星已足够。但老爷是值得我多给一星的,他和他的团队给的总是良心作品,如同他每本电影结束后的字幕,那是态度、坚持、和细节。
五星,我永远给徐克这样的导演,尊重电影,尊重技术,尊重美,尊重观众,尊重市场。这才是最好的文艺工作者。
3 ) 《智取威虎山》源流考
时至岁末,贺岁档两部大片接踵而至,在《一步之遥》遭遇口碑滑铁卢之后,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也呼之欲出。
从1956年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到文革期间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再到2014年岁末的3D大片《智取威虎山》,一个艺术形象跨越58年,至今仍引人注目和遐想,那就是“杨子荣”。
谁是杨子荣?围绕杨子荣有多少的故事?杨子荣在各种艺术载体上有怎样的演变发展?徐老怪为什么对杨子荣感兴趣?楼主呕心沥血收集大量资料,为你在观影之前补足功课。
一、1956年——“杨子荣”的诞生:小说《林海雪原》
要讲《智取威虎山》,必然从原著《林海雪原》讲起。很多人都知道,这部长篇小说是作家曲波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提醒:不是踢球那个曲波丫),但很少有人认识另一个人:龙世辉。
(曲波插图)
曲波(1923-2002),山东省蓬莱市人。15岁成了小八路。1943年进入胶东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胶东军区做报社记者(小编同行啊)。1945年,担任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
1946年冬,他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深入东北地区茫茫林海皑皑雪原,与国民党在牡丹江一带的残匪做斗争,并最终灭之。这就是《林海雪原》的生活基础与现实题材,杨子荣就是曲波的战友。
1952年到1956年,曲波完成了40万字的书稿。195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那么龙世辉是谁呢?曲波的书稿原名《林海雪原荡匪记》,辗转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后,积压很久无人过问,被一名年轻编辑发现,并亲自进行了大量修改,最终定名《林海雪原》出版。
这位编辑就是龙世辉,他在情节结构、语言风格、人物设置方面都进行了较多改动,其中一处就是“小白鸽”白茹的加入,“少剑波雪夜萌情心”等情节大大丰富了原著的内容和吸引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龙世辉就没有《林海雪原》。
(插图)龙世辉(1925年12月30日—1991年8月18日),
粗略统计,至1964年《林海雪原》印量达156万册。这并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对比一下郭敬明2011年《小时代3.0刺金时代》,全国首发,首印量就是160万册。但后来,书中的杨子荣、少剑波、高波、白茹等一批英雄人物闻名海内外,靠的就是多种艺术形式协同作战。
二、1958年——最早的改编者:话剧《林海雪原》
1958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林海雪原》改编为同名话剧,总导演焦菊隐,演员包括童弟(少剑波)、童超(杨子荣)、胡宗温(白茹)等。
(插图)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其中的亮点:朗诵者正是在当前中国话剧界德高望重的,蓝-天-野!
这部话剧在整个《林海雪原》的发展史上都是较为平淡的一笔,但此话剧在上海的演出倒是激发了上海京剧院的灵感,这才有了以后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三、1958-1967年——最牛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
《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后,很快就出现了3个京剧改编本:北京京剧院的京剧《智取顽匪座山雕》、上海京剧院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和范钧宏的京剧《林海雪原》。
其中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就是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最初版本,1958年9月17日最早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公演。
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大会,江青开始插手此剧,并重点向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推荐。
1965年3月到1966年5月,上海市委集中多位艺术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第三次修改,初具同名“样板戏”的雏形。
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在文章中首次将《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等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现代样板作品’”。
1967年“样板戏”在京会演,三年前不为同行看好的京剧《智取威虎山》,一举被抬高到八个“样板戏”之首。当时江青曾对演出人员说:“同志们啊,这个戏可遭罪了,我是淌着心上的血写成的呀!为了你们这个戏,我真是心力交瘁呀!”
1970年7月的《智取威虎山》演出本,是这个“样板戏”的定稿。
为了扩大“样板戏”的影响,1968年11月到1970年10月,它还被压缩摄制成电影。
“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突出强化了《林海雪原》中阶级斗争的主题,体现“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少剑波与白茹因为“谈小资情调的恋爱”被隐去姓名,以“参谋长”和“卫生员”代替。而整个剿匪小分队除了杨子荣外都被更改姓名,孙达德改为申德华,高波改名小郭。同时突出了杨子荣对党的赤胆忠心。
(插图)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扮演者童祥苓(1935——),工老生的童祥苓扮演的杨子荣,却颇有小生的神采,应该是因为演员本身就是个帅哥。
四、1960年——走上大银幕:电影《林海雪原》
196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林海雪原》,编剧刘沛然、马吉星,导演刘沛然,主演张勇手、王润身等。
刘沛然当时写出了上下两集剧本,其中下集内容主要围绕“智取威虎山”展开,情节曲折生动,所以电影厂安排先拍下集。
电影公映后反响很大,但也有批评。1961年,有观众撰文批评该片及同名小说,认为“《林海雪原》之所以不够成功,关键之处在于没有表现出时代特点,没有表现出党的领导作用”。
(插图,海报,剧照)
2007年9月29日,“杨子荣”扮演者老演员王润身在长春病逝。由于其生前行事低调,所以网上的报道和生活照比较少见。小编找到了一张生活照:
(插图)
王润身曾主演过《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战上海》等多部电影。
而导演刘沛然2014年11月24日于京逝世,享年92岁。
(插图)
五、1969年——土匪变“英雄”:寻找“杨子荣”
小说、样板戏、电影,数种艺术形式强力推动下,《智取威虎山》和杨子荣蜚声海内外。但谁也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杨子荣究竟是谁?但没有人问过他来自哪里。
直到1969年,一个美国人受周恩来邀请观看京剧《智取威虎山》,问到“杨子荣来自哪里”,一语惊醒周恩来,他马上指示要在一个月内找到杨子荣的家乡和亲属。
对这位当时红极一时的英雄,人人都想抢到自己的地盘上。山东胶东地区一下子冒出三个杨子荣的家乡,各执其辞。还好有照相机这个工具,调查组几经周折,在杨子荣原所在连队获得一张照片,一百多名战士的合照,人头只有火柴头那么大。对照片进行了翻拍放大处理后,交由村民识别,最终确定牟平县宁海镇(今烟台市牟平区文化街)嵎岬河村是英雄的家乡,而英雄的原名叫杨宗贵。
对于突如其来的“英雄”认证,杨子荣的家人如拨云见日。因为之十几年来,杨宗贵已经被传在东北做了土匪,杨家人因为羞愧一直在家乡抬不起头来。现在好了,平地一声雷,转眼变烈属,人人看得起。
不过世事难料,文革期间,杨宗贵再度受到怀疑,被指责“冒充”英雄杨子荣,各种荣誉又被剥夺,包括家属的各种福利。这是后话。
(插图)杨子荣(后排左三)
杨子荣的一生还原如下:
1917年,杨宗贵出生,13岁时随父母闯关东 ,先后在鸭绿江上当船工,在鞍山、辽阳一带当矿工。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头,被迫跑回山东老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随部队开赴东北,被编入牡丹江军区第2团某部炊事班当战士,不久调到战斗班当班长。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1月下旬至2月7日,参与剿匪“座山雕”。同年2月23日,在继续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至于其何时改名叫“杨子荣”,并无考证。
(但此后,仍有部分媒体“死心不改”,坚持不懈地寻找新的“英雄故乡”,例如2008年《青岛晚报》刊登《杨子荣原型可能是莱西人记者找到其唯一女儿》一文,简直是一篇奇葩文。)
六、1958年后——老少皆宜:连环画中杨子荣
《林海雪原》出版后,全国各地出版社也相继出版了根据小说改编的连环画,其中,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六集一套的连环画册是公认绘画最精良的一种。现将出版的具体情况开列如下。(注:以下名单,仅局限于文革前出版的《林海雪原》连环画。)
《少剑波智勇救同志》 张仲改编周韶华、田子绘画 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3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 青椒改编俞沙丁绘画 天津美术出版社1959年7月出版,60开本。
《奇袭奶头山》(林海雪原之一)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11月出版,60开本,173页。
(插图)
《三路进兵》(林海雪原之二)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6月出版,60开本,106页。
《深入虎穴》(林海雪原之三)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6月出版,60开本,94页。
《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之四)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8月出版,60开本,100页。
《将计就计》(林海雪原之五)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9月出版,60开本,112页。
《大破四方台》(林海雪原之六) 王星北改编罗兴、王亦秋绘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11月出版,60开本,172页。
《飞袭仙姑洞》《智取威虎山》《调虎离山》(林海雪原上中下)曹丽泉改编傅志旺绘画,江西人民出版社1960年9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上)韩廷佐改编肖林绘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3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中)韩廷佐改编肖林绘画,山西人民出版社1963年3月出版,60开本。
《林海雪原》(下)韩廷佐改编肖林绘画,山西人民出版社1963年11月出版,60开本。
《活捉小炉匠》(林海雪原1)景芝改编姚鸿发、赵明钧绘画,辽宁美术出版社1964年11月出版,60开本,128页。
《奇袭奶头山》(林海雪原1)葛庆亚改编钟为绘画,长安美术出版社1965年10月出版,48开本。
七、1959年——最美“杨子荣”:油画《林海雪原》
油画《林海雪原》(十三幅), 布面、纸本油画/纸本素描,是孙滋溪1959年的作品。后来的电影和样板戏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都参照了这套插图。
1958年,29岁的孙滋溪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教师,因喜爱小说《林海雪原》,用一年时间绘制插图。请了很多模特,还被模特顺走过手表。最终完成了十三幅作品,每幅画表现的都是该人物最具代表性的瞬间形象,将观者瞬间带入小说的情境中去。这些油画也是英文版的《林海雪原》(外文出版社)的插图。
《林海雪原》英文版的译者是沙博理(Sidney Shapiro,1915年12月13日-2014年10月18日)。1915年生于美国犹太家庭,二战期间,以美国陆军身份参战。1947年4月来到中国,1949年10月1日应邀参加开国大典,从此定居中国。1962年翻译了《林海雪原》,英文名:Tracks in the Snowy Forest。
关于他还有一个故事:文革期间,他翻译《水浒传》,受江青干预。“当时四人帮他们对总理心怀不满,又不敢明目张胆说他坏话,就拿《水浒传》大做文章,把总理比喻成新中国的宋江,借着骂宋江来把矛头指向总理。我把《水浒传》翻译成Heroes of the Marsh,他们对于我把宋江翻译成英雄(heroes)表示不满。江青说宋江是个“叛徒”,因为他奉皇帝诏令,率领他的部队歼灭了从东北进攻中国的辽鞑靼。我说:“如果你不喜欢heroes,那么outlaws怎么样?”他们以为outlaws是盗匪,可是在英语中outlaws是当作一个褒义词来用的,是民间英雄。”(沙博理,2011年)
老头儿活到了99岁,2014年10月18日逝世。
八、1986、2003年——经典重现:电视剧《林海雪原》
电视剧《林海雪原》有1986年版与2003年版。前者由吉林电视台出品,共十集,导演朱文顺,主演林达信、韩再峰、白玉娟等。
(插图)
2003年版的编剧为王德忱、周七月,导演李文歧,主演王洛勇、于洋、童谣等。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话剧团、深圳市委宣传部文艺创作中心与万科影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这一版版电视剧《林海雪原》争议很大,很多观众包括小说《林海雪原》作者曲波的爱人刘波也撰文批评,2004年10月,杨子荣“养子”杨克武以该剧侵犯了杨子荣的名誉权为由,将总政话剧团告上法庭。2005年8月,终审杨克武败诉,还因此在法律上丢了“杨子荣养子”的光环。
在2003版剧中,杨子荣成了一介伙夫,油腔滑调,牢骚满腹、爱搞小动作、与土匪妻子有感情瓜葛。为此,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不要因为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就在主要人物身上编制太多的情感纠葛,过于强化爱情戏,在英雄人物塑造上可以挖掘所谓的“多重性格”,以免影响了原著的完整性、严肃性和经典性。
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在1986年版与2003年两版剧里,土匪郑三炮都由演员关新伟扮演。
九、2014年——徐老怪为何要拍“杨子荣”:电影《智取威虎山》
12月23日,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上映。电影海报上张涵予版的杨子荣横枪立马,傲视猛虎。
在当代演员里,张涵予还是比较贴合小编心目中的杨子荣形象的,正、硬、有棱角、又不过分冷。首映礼时媒体和观众反应不错,评价说“把样板戏拍出了时代感”。但小范围的点映出来的评价并不能完全听信。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大波观众的评价吧!
徐老怪为什么要拍杨子荣?“说起源头来,还是四十年前我在纽约的时候,当时我在华人区做义工,放过京剧版《智取威虎山》。看了之后我就想,如果有一天入行做跟电影有关的事情,我就要把这个故事变成电影。”
后来,徐克陆续看了《林海雪原》的小说、电影,更觉得这个故事没有过时。1992年,在一次香港、内地导演的聚会中,谢晋导演曾问他想拍什么内地题材的电影,他马上回答:“《智取威虎山》。”当时成龙还在旁边说:“我演!我演!我要演杨子荣!”
2010年,成龙宣布新片计划时,其中就有3D版的《智取威虎山》,但因为版权的问题,最终此片到了徐克导演的手里。成龙曾表示“挺遗憾的”。
但其实成龙在30年前已经拍过这个故事,那就是《A计划》,大家可以回想一下“A计划”的故事情节:马如龙潜入海盗巢穴,最后里应外合,将海盗一网打尽。这不就是“智取威虎山”的香港变体吗,只不过山贼变成了海盗。看来成龙大哥走主流路线,也是从30年前就埋下伏笔的。
注:本文由小心和小欣收集资料、编辑撰写,请勿在得到作者允许之前转载使用。谢谢。
ps.实在可惜,影评里不能插入图片,楼主收集了大量图片,只能放到其他平台。
大家可移步微信公众号:小心和小欣,我将把图文完整版整理到公众号上推送。
4 ) 雪原里的侠客们
昨天特意买了票赶去上海看了点映,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12月的夜风带来阵阵寒意,我却感觉不到,拎着大衣走了整整半个路口,路过某块店铺前的玻璃时,发现自己原来整个脸都红了,按照电影里的黑话来说,很是“精神焕发”。
我想这一切不仅是因为室内空调的关系,更主要的原因,是在这部我出来后形容为“燃烧了我整个肾上腺素”的电影。它虽然结束了,但却留给了我长久的余韵,就好像点得很旺的柴火,就算灭了,也还是会有噼噼啪啪的火花和温度难以平息。
关于电影本身为什么让人燃烧,又是如何燃烧,这其中具体的过程,我相信别的影评和感想必定会加以概括,事实上,只要等到24号全国大规模上映以后,去看的人自会明白——语言在这种时候真的是很苍白的。
所以这里这些都不赘述,只说我在昨晚看完电影后和朋友乱发感慨时曾发问,“为什么一个香港导演,能够把一部主旋律的小说(样板戏),改编得这么热血靠谱,同时又没有淹没导演的个性风格,让所有人都觉得这完全就是徐克的导演作品?”
这些本来只是感慨,并不会去想答案,没想到深夜回到朋友的家,躺在床上瞪着眼却睡不着,脑子突然回想起了电影里的一个画面。
那是在重头伏虎戏之前一个其实十分短暂,一闪即逝的镜头:杨子荣告别了203小分队,掉转马头,走向威虎寨的方向,林木之间,白雪皑皑,天地间唯有一人一马。
在看的时候我当时心中就一动,但是很快下面高潮迭起不间断高能高燃的剧情就让我无暇再去多想,直到此时回想起来,突然就灵光一现。找到了那个感慨的答案——
答案就是,徐克想要讲的,仍然是那个他讲过无数次也不厌倦的,关于侠义的故事。
没错,这的确是一部被定义为红色经典的作品,但仔细想来,徐克并不想要着重描画意识形态或者立场的对立,这些当然都有所涉及,但却不是影片核心最在乎的。
它专心而集中地刻画了这一整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摈弃了所有无用的旁支或者传统印象里红色经典里常有的正气凛然的宣言。
这里面所有好人的动机,其实特别简单:保护那些弱小的村民免遭屠戮。
杨子荣去卧底的建议最开始被驳回,于是请辞,决定只身前往危险的威虎寨,当时他甚至没有图可以献,多半有去无会,但他依然去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地间一人一马的镜头之所以触动了我,是因为那让我一瞬间想起了孤独的侠客。
诚然在大东北披着貂裘会唱二人转的杨子荣在外貌上并不像一个我们传统认知里的侠客,但侠客又何须一定要在古代的江湖,也不是一定要会轻功会武艺,只要有侠义之心,便是侠客。
而这说起来堂皇,其实也很简单,当无辜的人将被戕害时,愿意挺身而出,用一己之力,保护与自己无关的生命,那就是侠义之心。
一身本领,仗剑而行,遇有不平事,剑出鞘,大杀四方,愿以身殉。
这种精神,是不需要附加在某个特殊身份上的,也不需要刻意地煽情和口号,就好像杨子荣留下的那封信,“如果七天后没有我的消息,证明任务失败,我已牺牲。”
简单清晰,他想要那样做,就做了,即使不被理解,也无所谓,要死就死,没有二话。
203小队也是如此,三十个人,对抗数量远远多于他们的威虎寨,在临行前同样也没有煽情或者意识形态的强调,只有淡淡一句,年夜饭回来再吃吧。
我终于明白徐克为什么说想拍这个故事想了几十年,诚然,这里面的正方都是解放军,因此它才成为红色经典,但它为什么能够被那么多人所热爱,却不单纯是因为这些身份的标示,因为这本身,其实真的是一个非常爷们,非常纯粹的,关于保护,关于侠义的故事。
我们在红色题材中见到过很多讲信仰的故事,也在武侠题材中见到过很多”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故事,但大部分时候,它们都是一个提炼而出的概念,就好像龙门飞甲里,正义的代表们一起对付宦官的代表。为的是黎民苍生,但我们观众,其实在影片里没有办法真正见到黎民的代表,我们只是认知了这一点,以此作为区分正邪的标准。
但在威虎山里,它变成实实在在可见的最朴素的动机:为了让同胞们在这冰天雪地里活下去,活下去。
这种踏实而明确,和最底层的生命相关联的侠义,才使得它即使是脱离了特定的年代,也依然让观众有所触动。
比如我,并没有看过原著小说,样板戏也只有小时候喜欢看(同样喜欢的还有地道战)但具体说了什么早已记不太清,可以说,并没有和这部电影的过去相连接的回忆来加成观影的效果,甚至我对绝大部分红色题材,一向也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但它依然让我热血沸腾,让我感同身受。
因为它最本质仰赖着的,依然是人心深处所共有的情怀——对正义的向往,对同胞的救济,以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豪情。
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我们在荧幕中看到形形色色不同的故事和人生,但能够打动我们的好电影,永远都是成功地让我们在那些故事和人生里,照见了和自己内心的联系——我们和屏幕里的他们所共有的,他们拥有而我们所向往的,或者他们无法享受而我们终于获得的。
当然光有这种联系还不够,要能够成功地建立这种联系,还需要”硬件“的支持——拍摄手法、故事节奏、人物的塑造…………
这些,徐克都做到了。所以他成功地让电影厅里的观众们都热血沸腾又爽到飞起,走出电影院的时候甚至有些醺醺然,好像猛地灌了一口老白干,酣畅淋漓地痛快。
唯一的区别是,它不会让人宿醉,所以现在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再喝一口了。
PS:所有疑惑影片最后为什么要有这个彩蛋的同志们,我特别想这样回答你们:有脑洞有钱,任性,咋的?XDDD
5 ) 华语银幕的男主角们!终于硬了!
12月18日晚,看完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第一个想法就是,2014年,华语电影里的男人们,终于在《智取威虎山》里,集体硬起来了!
回首2014,银幕上无不颜值爆棚小生,谈谈恋爱,纸醉金迷,亦或是唱唱歌、跳跳舞,来完成自己的梦想;现实中,纯爷们儿也越来越少,敢作敢当的男人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行为、样貌都愈发女性的中国男性。
幸好出来了《智取威虎山》,让我们再次看到中国还能有硬汉,中国爷们儿怎么硬起来!
一、 杨子荣硬!中国的孤胆英雄!
说到威虎山,肯定得说到杨子荣,看完电影,你会发现这货简直就是《虎胆龙威》里的布鲁斯•威利、《真实的谎言》里的阿诺•施瓦辛格、《第一滴血》里的史泰龙!会黑话、敢孤身上山、独闯虎穴、智斗群匪,还能一次次化险为夷,每当观众为他捏一把汗的时候,这位满脸络腮胡子被老妇误认土匪的军人都能摆平一切难题!
回头想想,杨子荣不会被感情的事情所牵挂,不会被家族企业接手问题所困扰,不会被喜欢哪个姑娘、哪个姑娘要打胎而烦恼,也不会因为事事不如意想参加个选秀节目一举成名完成自己的梦想,他很单纯,就是一心想除掉土匪,即便是受到自己人的怀疑,他也能用自己的本事去证明他没吹牛逼,这是一个纯粹的角色,正因为他的纯粹、洒脱,他才成为2014中国银幕最有魅力的男性角色。
关键是,这家伙还会做饭!他曾经做过炊事员的啊!
二、 小鲜肉们都硬了!
对,林更新、陈晓都硬了!
不得不说林更新,2012年被徐克挑中拍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当时真是个羞射的小伙子,演的角色也是会脸红的大理寺年轻医生沙陀忠,之后的角色也都以青涩、呆萌为主,谁叫他颜太好,呆萌起来又可爱,不演青春片当然浪费。
但这次不一样,完全硬了起来,留起了胡子,剃了板儿寸,成为了少剑波203。原著里少剑波也年轻,但是很沉稳,林更新确实把这种沉稳、果断演出来了,就连最后笑的时候,都不再呆萌,而是一种英雄的惺惺相惜,把这位有勇有谋的首长演出来了,在中国很容易被定型的电影圈,林更新这一步走的太妙。
再说陈晓,说实话….我只看过他演出过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感觉就是阴柔范儿,看《智取威虎山》的时候,我完全没想到这家伙是陈晓,戴着眼镜看似哈利•波特的高波(都有波),虽然是书生类角色,但也是硬到骨头里,有一种倔强,有一种勇敢,一种喷薄而出的正义感。
佟丽娅、韩庚的角色也很不同。佟丽娅饰演的小白鸽温柔的时候连雪都能被热情融化了,狠起来也跟大冰碴子一样吹到脸上都生疼;韩庚则是一个传承,其实就是徐克导演40年前在纽约的一个缩影,当年他在纽约做义工,给观众放映电影,最多的就是《林海雪原》,从而萌生了拍摄这个故事的想法,韩庚这次饰演的jimmy,其实就是他自己。
三、 徐克依旧硬!
真的,徐克依旧很硬!光是上山打虎这一场戏就能把人看得目瞪口呆,六十高龄的导演,还能有这般的想象力,还能通过整合亚洲特效团队,打造出不输好莱坞的特效,动作设计上还能让观众兴奋连连,这份对电影的坚持,这份打造优秀电影的决心,绝对是值得现今一大批导演学习的!
今天在清华听黄建新谈徐克,说徐导在组里还是全组人的精神力量,带领着全组人向前冲,哪怕是遇上暖冬、停水停电这般困难,也能克服困难继续工作,这就是气魄和勇气,以及心无旁骛对电影的坚持,在拍摄期间,能够专心拍摄电影的导演,真的难得!
让人惊喜的另外一点在于,徐克设计的一大批黑话和桥段,让人捧腹到为情节和主角鼓掌!一个剿匪的故事,除了刺激、紧张,还有能让人开怀大笑同时对主角佩服的五体投地的桥段,实在让人惊喜,我参与的两场放映,观众都开心到鼓掌,而且这种掌声出现在影片中间,很是难得。
总的来说,《智取威虎山》是值得去电影院好好沉浸在其中的好电影,女性观众需要去看看到底中国的硬汉是什么样,男性观众也需要看看到底怎么才是一个男人,年底了,去影院刺激一把、乐一把,不也正是贺岁的目的么?
6 ) 情景再现
穿林海 跨雪原 气冲霄汉 抒豪情 寄壮志 面对群山 愿红旗五洲四海齐招展 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上前 我恨不得急令飞雪化春水 迎来春色换人间 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千难万险只等闲 为剿匪先把土匪扮 似尖刀插进威虎山 誓把座山雕 埋葬在山涧 壮志撼山岳 雄心震深渊 待等到与战友会师百鸡宴 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
这个样板戏经典再现,经典永远不会被遗忘。
智取个鸟,杨子荣辛辛苦苦卧底传回来唯一有价值的情报就是“从北面攻”,其他全靠强取。剧情和动作都糙得要命,谁说这是最好的徐克的?站出来,我保证不插死你。
座山雕是水瓶座哦,难怪那么渣。
恭喜张涵予成功挤掉蔡依林成为新一季卡姿兰眼妆代言人.....
一開頭看到韓庚以為在看百事可樂廣告 現代戲簡直不想吐槽純粹騙粉絲 結尾飛機戲和變成鬼片真的太多餘了 但正片好熱血又很爽 經典故事用華麗的外殼包裝這麼玩其實很不錯 慢鏡頭好酷炫 張涵予!最帥臥底 叔控已繳械投降……
难看,实在看不下去。只想中途离场!
英雄多义胆,战场似江湖。杨子荣仍是典型的“徐(氏)侠客”,于动荡时代游弋在官府与匪徒中间,快意恩仇,来去逍遥。革命样板戏的现代演绎,雪冷血热的地域情怀。在张弛流转的子弹时间里,雪橇滑索、飞机大炮都变得浪漫飒爽。商业片至此已经相当可贵,80后偶像明星毫不违和。
经典了,没啥短板,看得人不想走。唯一略觉的那啥的是末了三爷秀真爱和智商,捻溜还扛着女人,余男背上刺了藏宝图么 ??
完全没想到是个抗日神剧……徐克的3-D维持了上一部的水准。张涵予的台词和扮相都好差,杨子荣果然还是得姜文来演对么?不过拍得这么热闹又主旋律,江青老师泉下有知也会很欣慰吧哈哈。韩庚那段“相框”才是本片最重要的东西:它通过将红色经典转换为家族传奇/后记忆,而赋予了这个故事叙事合法性。
一个字,尿性,毫无尿点!而且啊,在国片里,这3D也算是良心了!还有,完全可以按此思路拍个中国版妇联!
【C+】大概徐克也觉得自己讲的太扯了,所以把结局改成了地道枪战,但老子花了那么多钱拍的飞机大战删了多可惜啊!于是又搞了个YY版结局。。。各种刻意制造3D前景(百分之九十都是木头)好出戏。张涵予念台词腔调太性感!
就一个字,合格的商业类型片,爽完了就忘。将抗日神剧套进好莱坞那套类型片的条条框框,节奏很流畅,现代戏很多余,也没什么能让人有印象的地方,倒是最后那场飞机戏有几个分镜头做的很有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而且土匪窝里还拍出了一种武侠片的感觉,为了好看为了爽做了不少表面功夫。★★★
徐克老师不在乎投资方的钱,就像王咖卫老师不在乎投资方的时间。最后那五分钟人民币烧的哗哗的,居然还只是个彩蛋,我觉得当时于东已经趴进金巧巧怀里痛哭了起来
三爷真爱青莲,老八真爱老九!
徐老怪将样板戏拍出来武侠片的味道,斗智斗勇、卧底黑帮,原故事本身就是充满现代卖座商业片元素的题材,加上徐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之成为一出近代版的《新龙门客栈》。内地需要这样大制作、有水准的娱乐大片,张涵予、梁家辉戏份太棒,八大金刚抢戏!电影的彩蛋是检验提前退场和亮灯的试金石
没看出哪里有智,威虎山的对质戏都好剧场化。with 行长 sky
不愧年度最期待,始终认为华语圈内老怪玩3D最有料,不玩叙事和结构花头噱头,红色经典还能拍成动作片;场面劲爆,身手不凡,不乏笑点,国人也能拍英雄片!虽走商业模式路线,那也得好看才成啊!关于我的两点乌龙:1、开场五分钟内严重怀疑自己走错场2、一直在嘀咕坐山雕是谁演的呀?
“有屎没屎啊,有屎拉啊,别他妈瞅着,没屎滚犊子!”、“老九,他们想看俺腚!”这段全场笑喷啊,被辜负的小八的一生。观赏性娱乐性极强的电影,用现代的新鲜方式讲述上一辈的主旋律故事,徐克风混搭京剧调,超级英雄乱入红色经典。张涵予浑身精神气!
好看!好看在于将十七年禁欲时代最具游戏感、动漫感和动作感的戏,放在新时代进行好莱坞式工业拼装,充分满足新一代受众的观影愉悦。不要小瞧任何版本和艺术形式,因为原作早已架构好原始的娱乐驱动,仅就奇观设置和叙事冲突而言,它是长盛不衰的。如果有机会,春节前回家带父母再看。
智取威虎山之寻找梁家辉
徐克发挥其八成半功力,被片头片尾的韩庚拉低。打虎和村庄保卫战很精彩,结尾太夸张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