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魅力的电影,从开头曲就展现出独特之处。看到影片的后半段,两个主角在印度独立门的长夜漫谈,我哭了。这是第一部让我流泪的印度电影。
《阿辛正传》表面上模仿《阿甘正传》,其内核是创新的,是反阿甘正传拍摄之道,全片充满了这种在对抗中的革新。首先是男女主角之人生对比。阿甘正传中,男女主角的生活是两条平行线,二人都是在本性驱使下懵懂的开启人生,虽然珍妮的人生更随性,但是批判性很弱。在阿辛正传中,通过男主角的智慧型个人奋斗与女主角的聪明式钻营,批判了一种不正确的三观,充分肯定了阿辛的真诚、勤奋、努力的人生,对女主角的人生经历批判和否定。第二是对印度乃至南亚过度宗教化的批判。阿辛在对话中指出,上帝和神在心中,心中要敬仰,但是在生活中不用过度投入。这与阿米尔汗的之前的电影主题是一脉相承的,比如《额滴神啊》,这种批判性非常强烈。第三是对印巴和解以及印度教伊斯兰教和解的期待。应该说很多人都记得阿甘正传中的失去双腿的丹中尉,这里丹中尉的角色由一位巴基斯坦被俘指挥官胡子大叔担任,然后与阿辛化敌为友创建公司携手并进的历程体现了南亚和宗教和解。全片充满了正能量和奋斗精神,我觉得丝毫不比阿甘正传逊色。
翻拍自豆瓣高分电影《阿甘正传》,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饰演主人拉里,全篇按照时间线可以分
为5各部分。 第一部分:拉里读小学阶段 拉里的双腿不能正常走路,被同学们看不起,但是因为有妈妈和鲁帕的陪伴,她们的善良温暖了年幼的拉里,让他感到很快乐,有一天被同学们欺负,拉里不得不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甩掉了腿上的辅助支架,越跑越快。
第2部分:拉里读大学阶段
他成为同学们口中的怪胎,一次被校外混混欺负,追赶的过程中无意闯入了正在训练的短跑队,被教练发现,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也拥有了很多朋友,并获得多次冠军。最后顺利毕业,但也不得不跟鲁帕分开。 第3部分:
拉里参军阶段
拉里传承祖辈的意志进入军队,认识了好战友——巴拉,他们无话不说,巴拉还教会了拉里设计和制作内衣,还准备退役后一起创业做内衣,但再一次战斗中,巴拉不幸牺牲了,拉里因为英勇变现被表彰,也因为负伤
选择了退役。 第4部分:
拉里创业阶段
拉里在战斗中救下了一位敌军小头目——穆罕默德,在他们多次的相处中,穆罕默德被拉里的单纯的善良所感动,并在听到拉里的创业计划时,答应他如果需要,他回
来帮助拉里。 拉里的创业很不顺利,库存挤压严重,他向穆罕默德求助,在共同的努力下,打造了著名的鲁帕集团,事业蒸蒸日上,但拉里心里一直在想着鲁帕,希望可以跟
鲁帕在一起。 第5部分:拉
里的婚姻阶段
鲁帕因为误入歧途,被黑道大佬利用,当决心求死时,因为想到了善良的拉里,她放弃了,并回到拉里的身边。但警察因为她牵扯到了黑道大佬对
她进行逮捕。 鲁帕走的悄无声息,拉里茫然不知所措,不停的奔跑,看似毫无目的,但他一直在跑,跑了全国各地,跑步感化了很多的人,人们说他知道了生活的真理,也被媒
体争相报道。 鲁帕被牵扯的案子有了进展,黑道大佬落网,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拉里找到了她,这一次重逢,他们再也不分开,而且拥有了
自己的孩子。 不过,鲁帕感染重病,已经无力回天,拉里跟她举行婚礼,一直配鲁帕走到生命的最后一
刻,全片完。 影片中,虽然母亲的角色不多,但是她教会了拉里善良,而拉里的善良感化了他遇见的每一个人,善良与善良之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既成就了拉里,也
成就了自己。 时间最强的力量就是善良,善良可以抚平创伤,可以温暖人心,可以照进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愿我们保持善良,做一
瓣高分电影《阿
甘正传》,由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饰演主人拉里,全篇按照时间线可以分为5各部分。 第一部分:拉里读小学阶
段 拉里的双腿不能正常走路
,被同学们看不起,但是因为有妈妈和鲁帕的陪伴,她们的善良温暖了年幼的拉里,让他感到很快乐,有一天被同学们欺负,拉里不得不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甩掉了腿上的辅助支架,越跑越快。  第2部分:拉里读大
学阶段  他成为同学们口
中的怪胎,一次被校外混混欺负,追赶的过程中无意闯入了正在训练的短跑队,被教练发现,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也拥有了很多朋友,并获得多次冠军。最后顺利毕业,但也不得不跟鲁帕分开。 第3部分:拉里
参军阶段  拉里传承祖
辈的意志进入军队,认识了好战友——巴拉,他们无话不说,巴拉还教会了拉里设计和制作内衣,还准备退役后一起创业做内衣,但再一次战斗中,巴拉不幸牺牲了,拉里因为英勇变现被表彰,也因为负伤 选择了退役。 第4部分
:拉里创业阶段  拉里
在战斗中救下了一位敌军小头目——穆罕默德,在他们多次的相处中,穆罕默德被拉里的单纯的善良所感动,并在听到拉里的创业计划时,答应他如果需要,他回来帮助拉里。 拉里
的创业很不顺利,库存挤压严重,他向穆罕默德求助,在共同的努力下,打造了著名的鲁帕集团,事业蒸蒸日上,但拉里心里一直在想着鲁帕,希望可以跟鲁帕在一起。 第5
部分:拉里的婚姻阶段 
鲁帕因为误入歧途,被黑道大佬利用,当决心求死时,因为想到了善良的拉里,她放弃了,并回到拉里的身边。但警察因为她牵扯到了黑道大佬对她进行逮捕。
鲁帕走的悄无声息,拉里茫然不知所措,不停的奔跑,看似毫无目的,但他一直在跑,跑了全国各地,跑步感化了很多的人,人们说他知道了生活的真理,也被媒体争相报道。
鲁帕被牵扯的案子有了进展,黑道大佬落网,媒体对此进行报道,拉里找到了她,这一次重逢,他们再也不分开,而且拥有了自己的孩子。
不过,鲁帕感染重病,已经无力回天,拉里跟她举行婚礼,一直配鲁帕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全片完。
影片中,虽然母亲的角色不多,但是她教会了拉里善良,而拉里的善良感化了他遇见的每一个人,善良与善良之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既成就了拉里,也成就了自己。
时间最强的力量就是善良,善良可以抚平创伤,可以温暖人心,可以照进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愿我们保持善良,做一个温暖的人。
今年8月上映的印度电影《阿辛正传》,虽是根据美国经典电影《阿甘正传》改编,但主题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有了新的升华。
电影《阿甘正传》的核心经典台词是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强调的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无限可能。而电影《阿辛正传》的核心经典台词是 :“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便肚子吃饱了,你的内心却渴求得到更多。”它强调的是在这个物质过剩的年代,人类的欲望更大。当人类的欲望变大时,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你也会因此而付出更多的代价。在这部电影中,这句台词隐喻女主角鲁帕。
鞋子
“鞋子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不能以貌取人,要以鞋取人。”当阿辛在火车上说下这句话时,坐在他对面的女人看着一眼阿辛的鞋子,又破又旧,女人对阿辛一脸的不屑。这时,阿辛讲起了自己的人生故事,关于这个鞋子的故事。
阿辛刚开始讲自己的故事时没有人听,后来听的人越来越多。直到他下火车时,听故事的人已经堆满了整个车厢,而且大家都感动得泪流满面。阿辛的鞋子虽然并不新, 但是他却充满了故事。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以鞋子的新旧来判断一个人,而是要了解这双鞋子背后的故事。
人生中的三个贵人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三类人帮助我们成长,他们分别是:信任的人,你爱的人,和你不同的人。我们以阿辛为例,你也可以找一找自己人生中的这三类人分别是谁。
1.信任的人
在阿新的成长中,对他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母亲。可以说,如果阿辛没有这样的母亲,他也不可能从一个平凡甚至有些愚笨的人,变成一个别人眼中的幸运儿。
阿辛一出生就是一个有点愚笨的孩子,还有残疾。出生在单亲家庭的阿辛,按常人的眼光,原本应该去特殊学校上学。但是他的母亲对他说:“没有什么事是你不能做的,你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神要人人都一样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创造出这么多人了。”
阿辛是一个非常听母亲话的孩子,他相信母亲说的话,所以他去了普通的学校上学。这里有一个细节,当时普通学校的校长是不收这个孩子的。校长对阿辛的妈妈说,你不要老是去学校找我,也不要来我家里烦我,我家里现在没有佣人打扫,没有人做饭,我忙得不可开交,我没空搭理你。
阿辛的妈妈很聪明,在这句话中马上发现了校长的痛点。阿辛的妈妈对校长说,我免费给你做午饭,给你当佣人。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就立马付出了行动,把一盒饭递给了校长。说到马上做到,绝对不是画大饼,不得不佩服这个妈妈的观察力和行动力超强。 校长看到阿辛的妈妈穿着打扮都像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女人,却愿意为了孩子甘愿做别人家的女佣,感动之下答应了阿辛妈妈的请求。
在阿辛的一生中,他的妈妈给了他最大的力量和支持,是他人生中最值得信赖的引路人。如果看我这篇文章的你是一位妈妈,你可以思考一下,你在孩子的教育中是怎样的一个引路人。如果你是一个孩子,你没有这么好的引路人妈妈,那么请你思考如何做自己的引路人。
2.你爱的人
阿辛和鲁帕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他们的关系就像薯条和番茄酱。
鲁帕的爸爸是个赌鬼,为了钱而打死了自己的母亲,自己也因此而入狱。因为原生家庭的伤痛,让鲁帕认为只有有钱才能幸福。所以他虽然很喜欢阿辛,但并不想和阿辛结婚,因为阿辛太笨,因为阿辛没有很多的钱,因为阿辛不能让她成为受人瞩目的女明星。鲁帕有着很多的欲望和野心,所以她认为阿新不适合结婚,只适合做朋友。鲁帕一次次地拒绝了阿辛的求婚。
但是阿辛心里只有鲁帕,一直等着她回心转意。正如前面开篇所说,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欲望所付出代价。鲁帕为了钱和名利做黑帮老大的情妇,再遭受一次次家暴而活不下去后,她想到了阿辛,感到了希望,于是她回到了阿辛的身边。
当鲁帕因入狱而悄悄离开阿辛时, 阿辛满世界去寻找鲁帕。因为没有鲁帕的任何消息,阿辛找不到目的地,只好不停地跑步来填补心中的空白,他跑了整整四年。
当他再一次见到鲁帕时,鲁帕已经身患重病,时日不多了。对阿辛而言,如果他早一点停止跑步,在家里等待鲁帕出狱,他们就能拥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或许鲁帕的病情也能好转。对鲁帕而言,她花了大半生追求的只是欲望带来的副作用, 而人生的幸福时光却极为短暂。
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们到底要追求的是什么呢?是愿望还是你的欲望?为什么人们总是在最后的时候才会想到,你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呢?没有人在最后的时候会去在意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利,而是会在意自己有没有遗憾留在人间。
3.不同的人
阿辛在战场上救了他的敌人,而他的敌人也因为他的纯真善良而洗心革面,成为了一个好人。他敌人因为被愤怒和不满洗脑,成为了一个不法分子,并且认为人生只有一条路可走。在遇见阿辛以后,他发现了人生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阿辛也因为这个性格和他完全不同的人,开始走上了经商之路,也成为了一名知名的企业家。
阿辛是一个头脑简单而且直接的人。他的心里没有城府,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也让他能够很好的活在当下,没有太多的欲望,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因为他的心地善良,让他和巴拉成为好友。巴拉教会了他一门手艺,也为他们制定了完美的经商计划。在巴拉战死战场后,阿辛实现了巴拉的心愿。但阿辛不懂经商,他做的内衣一件也卖不出去。而他在战场上救的敌人这是正好取代了巴拉的地位,帮他走入了经商之路。
内衣销售的转变在于贴上一个标签,相当于一个品牌。阿辛在内衣上了写下自己最爱的女孩的名字,成为了内衣品牌名,内衣的销售一炮打红。因为在那个年代的背景下,很多男生的内衣都是女朋友买的,所以用一个女生的名字作为内衣品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好的营销。这一点是阿辛思维上的转变带来了销售的改变。
跑步
阿辛跑步是因为失去了心爱女孩的消息,他需要找到一种释放的方式。而众人的跟跑,这是因为跟随效应。那些人跟着阿辛跑步,他们其实只是盲目地跟随。他们以为阿辛跑步是因为开悟了,觉醒了,把阿辛当神一样地信仰着,却没有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去跑步。这也是很多随大流的人的心态。直到有一天阿辛说,他累了,他要回家,众人也就停止了跑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阿辛其实还是挺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的人,他并不盲目。
单架
阿辛是一个有残疾的孩子,所以他的双腿上都绑着担架,也因此而经常受人欺负。每当阿辛要被人打时,鲁帕都会对他说:“快跑!”阿辛因祸得福,获得了跑步的特长,而且经常参加跑步的比赛获奖。面对校园霸凌,阿辛不是一个受气包,而是选择面对问题,面对前方。生活的磨难不仅让他学会了快跑,也在跑步中,让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残疾人, 而解开了单架的束缚与框架。他竟然不需要单架也能正常行走了。这件事告诉我们,有的时候束缚我们正是思维的框架。
爱情
阿辛其实是最懂爱情的人。面对爱情,他非常地简单直接,没有任何的功利心。而鲁帕的爱却充满了功利。最开始的鲁帕,为了名利去爱有钱的男人。而有钱的男人则以爱之名,给那些女人名利,以做交换。最后当鲁帕遍体鳞伤时,才明白爱的真谛。
期待
这部翻拍的《阿辛正传》,在阿米尔的诠释下,并不亚于《阿甘正传》。真期待有中国翻拍的《阿甘正传》,能让主题有更进一步的升华。
作为一个庸俗的人,以及经验丰富的单身狗,对于剧中人物的感情发展是最为看重的。
在《阿甘正传》里面,珍妮和阿甘的感情戏是很明了的,虽然珍妮纹身、喝酒、抽烟、滥交、说脏话、吸毒……但是她是好姑娘,她不玩弄阿甘的感情,也不把阿甘当做工具人,她对于阿甘的感情,是爱的,这爱不是肉体之爱,更多的是一种同情和怜悯。
一开始珍妮爱阿甘,但不认为阿甘会知道爱是什么;而后珍妮意识到阿甘对她的爱,也知道自己爱阿甘,爱阿甘的真诚、善良,也厌恶自己,认为阿甘值得更好的人,而不是自己这个吸毒的嬉皮士,一夜欢愉之后不辞而别;而最后在人生的尽头时,珍妮最终和阿甘好好地告别。
《阿甘正传》里面的感情戏,不拧巴,直来直去,喜欢就是喜欢,爱就是爱。我没见过珍妮对阿甘表现出厌恶,也没见过珍妮利用阿甘。珍妮的一生,都是用成年后的放纵去治愈自己童年的一生,她爱阿甘,也认为自己配不上阿甘,所以她宁愿放纵自己远离过往的一切,也不愿意在阿甘身边停留太久,以免舍不得离开。珍妮是阿甘的天使,阿甘也是珍妮的天使。
但《阿辛正传》则相反,鲁帕和珍妮一样有不幸的童年,和阿辛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阿辛问过她,“你愿意嫁给我吗?”鲁帕没有说话,离开了阿甘走向人群庆祝,她什么都没说,却胜过千言万语。
鲁帕的人生目标是10卢比所代表的财富,小学的时候,她的家庭因为赌鬼父亲索取10卢比而打死了母亲,家破人亡,最终沦落到由自己的外祖母照顾自己,而外祖母正好是阿辛家的帮佣。年幼的鲁帕,把一切都归结到钱身上,如果有钱的话,她的人生本不必如此的。
她不得不用自己的一生,去治愈自己的童年。
年少早熟的鲁帕,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有钱人。那么阿辛家算不算有钱呢?自然是算的,大庄园,三代军人家庭,拖拉机,还有帮佣,村里第一台电视剧,简直有钱得不行。
但是阿辛行不行?阿辛不行,鲁帕是把阿辛当做需要同情、关心、爱护的人,如同自己的弟弟一般,作为姐姐,给弟弟下命令是很正常的。只是,阿辛对她的喜欢,她知道吗?
阿辛再次直球出击,但鲁帕还是没有正面回应,只告诉他,自己想做个模特,有钱又出名。
鲁帕是知道阿辛的,可是为什么不直接的告诉阿辛呢?因为要养鱼啊,爱不爱我不说,咱俩这关系算是血浓于水了,结婚是不可能结婚的,但是把你做工具人是没有问题的,就你家这个条件还是很棒的,要不是导演不答应早就答应了。虽然口头上我不说,但行动上给点甜头也是阔以的。诶,就是玩儿,大不了最后再说一句:我一直把你当geigei啊。
鲁帕之后去拍艳照,做争议人物,上报纸,进看守所,阿辛很担心,去找了她,再次直球出击。
鲁帕正面回答了他,不愿意。
她不要过平庸的生活,要成为有钱人、大人物(只是暂时没有找到路子)。
这个时候,我真想鼓励她,一定要坚持自己,好人卡已经发下去了,赶紧去拥抱美好的明天啊。
然后鲁帕投进了黑老大的怀里。
差点没笑死我,这就是你没找好路子?正经的路你是一条都没走啊。
本想脱脱衣服睡睡觉,没想到被榜一大哥套牢了,榜一大哥还有车,大哥爱打人,但大哥是真爱。
阿辛,你错就错在,你不够渣。不像大哥,有钱又有车,有权又有势,你能给鲁帕带来啥,啥也没有,啥也不是,你个老实人。
阿辛给了鲁帕活下去的动力,一想到阿辛鲁帕又感觉自己能撑下去了。
然后有一天,她玩累了,回来了。带着遍体鳞伤、沉默、痛苦,和愤怒。她已经不想要钱了,可阿辛此时已经有了足够的钱。有感情的时候你要钱,有钱的时候你要感情,巧了,阿辛两样都有。
阿辛再次直球出击,然后芙蓉帐暖度春宵,度完之后车来了,她走了,大哥还在等着她。
但大哥心里还是有她,犯法都要她陪同,时至今日,我还是没搞懂大哥究竟是爱她还是不爱她。不过阿辛的基因还是很强的,大哥多年没中标,阿辛一枪就十环。感动。
鲁帕的悲剧,源自于家庭的悲剧,如果小时候不是因为钱的事情而家破人亡,或许她不会在成长过程中以钱为中心;如果不是遭受过虐待,她或许不会那么容易屈服于暴力之下。但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她始终有一个安全的港湾——阿辛,不管她在外面做了什么,经历了什么,阿辛都会无条件的接纳她,关心她,爱她。
而阿辛的悲剧,在于他值得更好的。人生就好像是一场牌局,抽到了什么牌,就要打什么牌,手气烂也罢,手气好也罢,都是自己的人生。只是阿辛的悲剧在于,他拿到的手牌实在是太好,开局就是赢家,接下来步步为赢,人生如此美好,以至于对于当初的缺憾念念不忘。
阿辛的缺憾,是在那个夏夜,那个保护他的小姑娘鲁帕,那个他曾祈祷让鲁帕有钱的愿望,以及想要娶她的想法,没有实现。她是那夜的白月光,也是成年后的朱砂痣。以至于她只要一开口,他就直接成了那年的那个小孩,这已经不是爱,这是一种名为自恋的病,他爱的哪里是鲁帕,分明是爱有着鲁帕陪伴的自己。
有的人,8岁那年,就已经活完了一生;有的人,穷尽一生,都活在8岁那年。
电影结束,它的不讨喜,大概是在于阿米尔汗妄图表达的东西太多,却忘了欲速则不达。这部电影是不讨喜的,男主女主不讨喜,涉及宗教不讨喜,印度现状不讨喜,印度这么些年来的发展史也不讨喜,不受欢迎是正常的,因着印度人并不爱自己的近代史,遍地都是疼痛,哪里励志了,分明是伤痕电影啊。
如果拍中国的《阿甘正传》的话,王小波笔下的王二不就是这么一个人?
“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其余的一切,都是片刻的欢娱和不幸,转眼间就已跑到那似水流年里去了。我所认识的人,都不珍视自己的似水流年。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东西,所以一个个像丢了魂一样。”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如果说翻拍影史经典注定是打一场败仗,那么,翻拍国内外都高居口碑榜单前列的《阿甘正传》,这败仗简直就是灾难级别。
在先入为主的挑剔比对下,照搬,会被说成「毫无意义」,翻新,会被说成「不得要领」。可即便预知吃力不讨好,阿米尔·汗还是要拍《阿辛正传》。
那话又得说回来,这电影若非由他操刀,恐怕一线期待也留不住。不仅因为在印度,甚或亚洲,这位国宝影人有跟汤姆·汉克斯齐平的影响力,而且因为他自《三傻大闹宝莱坞》后声名鹊起的这些年,愈发精通在电影中透显超乎娱乐层面的意义。
所以后冷战时代的好莱坞童话文本,被他推移到当下印度,还是会让人好奇,究竟能有什么新火花,而这火花,是否依然「可以燎原」。
事实上,《阿辛正传》仍旧实现了「阿米尔·汗化」。虽然难免磕磕绊绊,但是最终不只在于移植,更在于输出,而这里,有跟风评不相关甚至负相关的重要作用。
先说移植。
《阿辛正传》在翻拍上,起码有八成内容是跟《阿甘正传》重叠的。电影一开始,同款白色羽毛的出现,宣示故事的复制,马上要拐入主角通过对陌生人的倾诉,来串起一生传奇的叙述模式。
男主角阿辛,必然是跟阿甘一样,智商75,但是心善,实诚,专情,运动天赋过人,哪怕沧海桑田了,他也还是他。女主角茹帕,也必然是跟珍妮一样,童年不幸迫使她在半生颠沛中,麻醉自我,迎向幼时渴望的名利,最终认不出自己,也不想认出自己。
定量与恒量之间的爱恋,就在始终不平衡的状态中写遍辛酸。阿辛和茹帕的走向,就仍旧是童话对现实的一种同化。也就是说,苦痛乃至苦难,都在阿辛恒久童真的审视、接纳中,实现了一定的粉饰。
但微妙的地方是,这种粉饰并不如常地令人讨厌。男主相对较低的智商,谢绝了所谓「正常」的判断和较真。他越是默默接纳、疗愈那些大于个人的困苦,越是让人被这一个个消化动作所刺痛。于是这粉饰就有点声东击西、先抑后扬的意思,它在反差背后,实质上是悲鸣的,是批判的。
《阿辛正传》保留了这种回甘的痕迹,而且在时下的本土化上,做出了颇为用心的处理。
最为直接的观感,就是故事模式与人物设定,很顺滑地嵌入印度风土。阿甘是坐在美国小镇开阔、干净的车站长椅上,与一两个在场的听众诉说的,此间真正抱有兴致的人,寥寥无几。阿辛则是在绿皮火车上,周遭挤满乘客,没过多久,这自发的故事会就有了满满当当的听众,摇头晃脑地进行互动。
民众习惯,带着衣食住行的细腻区别,迅速构成电影里绝无仅有的本地风情。而这必然不能缺少歌舞片段的点缀。排比的MV形式,相似场景在叠加,而人物情绪在递进,特别是一些秘而不宣的情感,唱词就是宣言,动作就是畅想。这种传情达意的幽微方式不太被国外接受,但不影响它作为印度电影的重要叙事特色。
种种浓郁的印度风情,又在百地实拍与考究摄影中,被阿辛长跑四年所经过的极致美景,推升到更具审美普适性的层面。月光中的喜马拉雅山,日落下的科摩林角,天海一色的拉达克,满天星辉的塔尔沙漠,恢弘壮丽地把个人境遇,嵌套,甚或是擢升到更广大的层次上。
从翻拍角度来看,《阿辛正传》对《阿甘正传》的移植,是大致成功的。只是对电影,尤其是对阿米尔·汗电影来说,这一部分的价值,显然还不够。
事实上,包括IMDb、豆瓣等重要网站在内的许多差评,一再责骂这部电影太过忠于原作,丝毫没有拍摄的必要。
在这里需要先行放下品质优劣的争论,而来厘清一个问题,那就是《阿辛正传》固然有拍给世界看的胆量,但它更重要的对象,还是印度本土观众,而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未必有国外电影的基本储备。
阿米尔·汗的创作,并不是单纯要把一部经典推介过去,更紧迫的,是要通过这个能与当下印度困境勾连的文本,传达自身观念。
那么,时隔近三十年再现《阿甘正传》,显然不能止步于照本宣科,《阿辛正传》所做出的剧本取舍,格外值得细味。
不难发现,此中有一些「退步」存在。
第一,《阿辛正传》也嵌入了印度历史,从1971年阿辛出生时的印巴冲突,一直到2018年茹帕去世时的孟买酒店恐怖袭击,都有兼顾。但毕竟印度历史之于世界局势的关联性与影响力,远没有美国历史大,这相对微缩的局面,对本国是奏效的,但确实很难再有打捞全球集体回忆的规格。
不过充斥的敌对、屠杀与战争,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历史的惊人一致,这层讽刺,是不需要熟悉印度过往也能做出的判断。
第二,历史跨度是与女主生卒密切相关的,珍妮是1945年至1982年,茹帕是1971年到2018年,后者死于四十七岁,多活了十年,虽然历史观照的范围扩大了,但从青年到中年的转变,多少减弱了命运捉弄的悲剧性。
第三,性元素被大幅隐去。住院时,阿辛的尿布严实厚大得有了卡通的模样,而阿甘则多少有所暴露,更不用说他在浴室中会大摇大摆地走出来,甚至会在电视直播中,脱下裤子给大家看伤,后者显然更接近于不失天真的成人叙事,更荒唐也更神妙些。
女性角色的身体暴露,在印度版本中更是全方位杜绝。大学阶段,珍妮曾在保护自己的英雄阿甘面前脱下衣服,这一举动,一半讨好,一半挑衅,不仅衔接上西方六十年代开启的性解放,还能回溯到童年时父亲反复性侵造成的巨大阴影,迅速增强批判力度。
而让茹帕童年痛苦不堪的经历,是基于常见的贫穷以及家暴,因此她渴望成为有钱人,以为就此能够摆脱生活中的绝对悲剧,直到未来疲惫地摊在面前,她才意识到金钱根本填补不了心中的空洞,唯独阿辛始终单纯地以为,自己提供了财富与爱,就能让对方斩断过往噩梦。
不像珍妮,因为更为攸关的惨痛童年,导致成长之后更为混沌的麻木感知,推动观众美好愿景的一夜坍塌。茹帕设定上的单线条,使得人物少了层次感与感染力,于是《阿辛正传》也更是阿辛单打独斗的个人史。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小时候被校方以智力问题拒绝入学时,阿辛的母亲是提出帮做家务的建议,以此感化校长,但阿甘的母亲则是跟校长做成了性交易。从底层白人女性的出卖身体到中层小康女性的出卖劳力,底层与女性的双重抗诉,显然大大削弱。
这样当然更符合印度大众电影的规矩。换句话说,退步,放在让本地观众更能接受故事的层面,可以说得过去,哪怕必然招致国外大众影迷的苛责。这或许能看到,阿米尔·汗对主旨的把控,有他的侧重在。
那侧重要提到翻拍版本最好的地方——对宗教的冒犯性。
阿米尔·汗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这不光是因为五十多岁的他通过电脑技术复原,还能接续《三傻大闹宝莱坞》扮演大学生的表演神话,诠释毫无违和感的年轻人,更重要的是,他在多部电影以及非虚构节目里,一再毫无避忌地针砭印度社会的多种问题,以求获得现实的改变。
这种精神延续到了《阿辛正传》,除却带过《阿甘正传》的女性解放——比如为拍半裸照的茹帕正名——便是放大宗教冲突下的包容与理解,而这与《阿甘正传》通过军中密友的肤色来调和种族关系的侧重点大为不同。
阿甘在战场上拯救了本国中尉,阿辛却在印巴矛盾升级的时候,扛回了巴基斯坦的敌军,并在日后相处中,以真心实意感化了对方,让对方选择回国教育民众,放下偏见乃至仇恨。
再者,阿米尔·汗是穆斯林,但在电影中却扮演了锡克教徒,细致还原包头巾的全过程,更是有意的展览。
民族与宗教多年的隔阂、矛盾,都在共时地呈现,但电影想要抵达的,是对这些冲突的化解,至少要以象征着纯粹、人性与某种绝对真理的阿辛,来勾画一个融通和美的图景。
但很显然,国别斗争与极端宗教仇恨都不会一夜之间抹平,就像是阿辛母亲常提的疟疾那般,顽固、痛苦而又危险。相关人士在评分网站上源源不断的恶意一星,以及对这部电影的公开抵制,都更显出阿米尔·汗翻拍的价值,反正关于宗教问题,八年前的《我的个神啊》就有辛辣的深入探讨。
而他想要改写印度困境的决心,一如当年《芭萨提的颜色》的热血所示。日后性别、暴力、教育等等多层次、强力度的种种问题探讨,不断被电影强势带出,引起广泛讨论,主持节目《真相访谈》更是让他在英雄路上越走越远。
此时此刻回看片中经典话语,不是人生如巧克力,不知下一块是什么,而是人生如炸脆球,饱了也还渴望更多。从以不变应万变,转向珍惜眼前人,恰恰代表后者更侧重于情感融通,无论是亲情、爱情,抑或是不同信仰或种族。
整体上,情感上,特别是电影创作上,《阿辛正传》肯定无法超越《阿甘正传》。但未必只是输少算赢,它对于印度,对于现下,能有更大的刺激与疗愈,那价值,早就不需要向影史或影坛索取了。
趁着难得的周末看完了阿米尔汗主演的《阿辛正传》,作为好莱坞电影《阿甘正传》的翻拍作品,印度本土化做得还算比较成功,其中加入了很多阿米尔汗的思想元素,对政治和宗教的结构,对战争的谴责,对家庭暴力的鞭挞。我一直以来也都认为,政治和宗教使人割裂,两者本质上都是少数掌权阶层为了个人私欲对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进行的洗脑式煽动,比如在政治上今日“一寸山河一寸血”永远不要忘记大屠杀,明日又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宗教上这个可以帮你改运势,那个可以保平安,算来算去不过是让一些可怜虫心甘情愿的多交钱罢了。但与之相对的是,文化和艺术则让人相通,两者本质上都是将潜藏于人心底共通的情感外化表现出来,所以无论肤色黑白,语言各异,甚至地域相隔万里,各个地方都会有诗歌,音乐,绘画,舞蹈等等,在这些领域里,人们才不会因为国籍相互憎恨,不会因为种族彼此敌视,不会因为信仰而流血千里,而这才应该是整个世界原本该有的样子。
印度今年翻拍美国老片《阿甘正传》的新电影,二个半小时不显长,非常好地把原作印度化了。50多岁的阿米尔汗不愧是个好明星,从二十多岁演到中年,将角色的“笨”演得恰当、可信,不输原作。以“白痴”的善良、执着、真诚来反衬、抨击社会的假丑恶,呼唤真善美,是自陀翁的《白痴》以来的人类许多文学艺术精品的屡试不爽的“套路”,这次加上印度近几十年历史事件和歌曲、美景的特色,让你在享受之余,可体会人类在大千世界中与自然、命运关系等哲理问题,不错。
拍的倒也不差,也有一些动人的地方,但我实在想不到谁会需要一版印度人原模原样复刻的《阿甘正传》,看着在国内惨淡的票房,似乎印度人自己也不咋需要。
很尊重原作,可问题就出在这里!原作美国那30年发生的事件都很有代表性,印度这30年,不熟悉印度历史的人都不知道。
鬼知道我们多期待有朝一日能复刻一部这样“纪传编年”体电影。其实不难,毕竟我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就以动物不许成精后开始,有《活着》中福贵这样的主角和辅助,有《霸王别姬》荡气回肠的冲突和张力,有《让子弹飞》中细思极恐的桥段和台词………名字我都想好了,叫《新.阿Q正传》。
3.5/5 阿米爾罕這次翻拍湯姆漢克斯的《阿甘正傳》,整體沒有太大改動,但是片長拉長了20分鐘,開頭的感謝名單就佔了快5分鐘,第三幕與愛人的重逢以及再次離別鋪陳也有點過長,不過阿米爾罕版也加入了印度地域最複雜的宗教之爭,將宗教戰爭借喻為瘧疾,永遠無法根除,永遠無法有止息的一天,但是透過拉辛在戰場上所救的伊斯蘭教徒,試圖在宗教之爭上做出改變,這點改的不錯。另外美版的阿甘童年是貓王,印度版的阿甘童年是好久不見沙魯可汗,本人客串實在是太驚喜了。除了片長有點過長這個缺點,整體來說是尊敬美版同時又有在地特色的溫情改編,《三個傻瓜》的CP相隔13年又再度演戀人,如果是三個傻瓜的粉絲,光是這點就一定要看了,另外阿米爾罕真的是完全不會老的不老神仙欸,55歲扮20歲大學生竟然無違和感!!
米叔演学生没啥违和感,演弱智倒是违和感满满,大眼睛瞪着,看着就累。还原度极高(有些镜头甚至都是一比一复刻),本土化挺成功,问题就在这,两头都想抓就把原片的精华都抹去了,比原版少了阿甘不服输,一直向前的精神。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只是一个傻子靠着各种运气获得了成功。“我妈妈以前常说,人生就像炸脆球,即使肚子吃饱了,你的心却渴望得到更多”这话怎么听咋都感觉是人生的意义在于欲望呢?
在和阿甘正传的历史背景上,一一对应甘地遇刺,蓝星行动和卡吉尔战争,这点结合印度历史的改编很不错。其他部分就是逐帧翻拍,分镜都几乎一样。内容上,阿米尔汗把宗教讽刺的力度放在了深层,算是和原版相比多增加的内核。
1/非常忠于原作的一次翻拍,80%的剧情内容几乎一致,关键的几场戏甚至镜头调度都能见到原作的影子,但电影的本土化做的相当不错。2/这部的故事年代跨度,是从英迪拉·甘地被刺杀的1984年讲到2018年,中间同样穿插了印度这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由于对印度的历史事件不甚了解,这部分的波澜壮阔感不如原作感知那么大。3/阿米尔汗不愧印度国宝级演员,印度电影工业也再一次让人折服,50多岁的他在特效化装的加持下,扮演18岁的大学生竟毫无违和感。4/原版里的核心道具“巧克力”换成了“酥炸球”,妈妈那句至理名言也换成了“人生就像酥炸球,虽然可以让你吃的饱饱的,但你的心却还想要更多”。如果说原作讲的是人生的未知和可能性,那么这部则在强调人生要知足以及珍惜眼下。
有《阿甘正傳》珠玉在前,《阿辛正傳》的翻拍註定失敗,最直觀的感受,是對於原作主要情節的熟悉感和对于印度近現代歷史的陌生感,於是在熟悉與陌生之間不斷跳進跳出,而更加喜劇化的改編和更加緩慢的叙事節奏之間也在不斷跳進跳出,但是在失敗中又不那么失敗的,没有一味地复刻,做了充足的本土化,拍出了印度特色,不同於原作明確的保守主義傾向,改編去掉了對嬉皮士的刻意醜化,顯得更加中立、多元、包容。阿米爾·汗長相過於機靈了,愈發顯得他刻意扮蠢的表演用力過猛,同時部分情節的改動也讓角色顯得有點狂躁症和媽寶味,對比之下,卡琳娜·卡普爾的表演準確許多。
阿米尔汗主演,印度本土化的阿甘正传
巧克力变油炸球,公交车变绿皮火车,而羽毛...依然是羽毛。宝莱坞对“阿甘正传”的1:1复刻,用虚拟的小人物反映壮阔的大时代。问题是,最近三十年印度只有小时代啊,这直接导致电影的历史植入感很轻。另外阿米尔·汗真的是一脸机灵相,很难让人信服智商只有75...
美版阿甘一比一复刻,拍的认认真真,不到必须要改的内容都不会改,本来一开始是抱着看一些印度本土化的期待,到后来一直在思考中国如果拍会是什么样,吴京章子怡主演,妈妈从小告诉阿京要爱国,这样看来进30年的变迁也足够正能量了
其实吧…我挺想知道,要是中国翻拍会是个什么样子(别做梦了)
来个中国版阿甘正传吧 49年拍到19年
基本原样重拍了原版98%的内容,非常忠于原版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属于非常有潜力进入豆瓣电影250的那种电影。几处利用歌曲进行转场、抒情是不错的本土化优点。不过我不是很清楚这样和原版剧情、细节相差不大的翻拍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也没有拍砸,另外阿辛的黄色眼角膜实在是太晃眼了……值得称赞的是阿米尔·汗敢在电影中展现各个宗教友好交流的美好愿景,把印度历史上残酷的宗教冲突全用“疟疾”糊弄过去了,而且以穆斯林的身份演锡克教徒真的是莫大的勇气,也难怪imdb被刷到了5.0分。
一次复刻级别的翻拍,本地化做得不错,阿米尔汗也适合这个角色,唯一不足就是对应历史方面实在是太弱了
本土化得很妙,很印度,内核依旧是治愈的真善美。在本土引起争议是因为米叔敢于以一个纯正穆斯林的身份扮演锡克教徒,亲手认真为自己戴上头巾,敢于重现卡吉尔冲突,还拍出印度人救出巴基斯坦人并成为终生好友这种剧情,只为呼吁自己追求的大同理想,这种勇气和格局令人敬佩。但整体来说太过冗长,尤其是结尾收束太久了。跑步那段的音乐Tur Kalleyan非常好听,一闪而过印度城市灯光以及莫迪的大幅海报。
印度的千疮百孔构成了阿辛的人生底色,但印度不是美国,这个底色的普世性因此淡了许多,更多是被看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奇观。这个改编太过于中规中矩,背景问题过于点到即止,对人物的刻画因此显得为了单纯而单薄。
印度本土化改编的阿甘,歌舞和配乐恰到好处,大体剧情没有变,加入了许多关于宗教的元素,还有沙鲁克·汗的惊喜客串。当然,巧克力也变成了炸脆球。
我们都知道是模仿那个故事,但是总是希望再看一遍,哪怕只是模仿。2022年在英国电影院看的最后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