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violinist in a provincial Polish orchestra, whose husband is the director of the ensemble, on a visit to the US ties up with the world- renowned symphony conductor. As it turns out he was once in love with violinist's mother. The conductor, a slightly unstable hypochondriac, returns to Poland to lead the provincial orchestra. He also tries to revive old love affair using the violinist as a surrogate of her mother. Her husband is resentful of the conductor for both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reasons.
Andrzej Seweryn (片中的Adam Pietryk)是1980年的柏林影帝,饰演Marta的Krystyna Janda便是后来布加斯基《审问》里的戛纳影后,和基斯洛夫斯基《十诫》之二的女主角啊……
丈夫的嫉妒源于他本身并不热爱音乐,因为爱音乐的人他的灵魂是自由,没有拘束的。他只会期望结果越来越好,而不是妥协与嫉妒怨恨,人如果不能爱其所择是对自己的不诚实也是对他人的不负责。不过男主安德烈瑟韦林的表演是本片最出色也是整部电影最有探究的角色,拿下柏林影帝实至名归。
B+ 很有意思的剧情片,故事简单力道十足。久居国外的指挥大师载誉归来却饱受精神困扰,他既是波兰追捧的偶像、又是一些人仇视的“敌人”,魂牵梦绕的“波兰母亲”是他追寻半生的归宿,而“波兰母亲”依然选择陪伴懦弱自负的“波兰男人”。文本张力十足,故事逻辑自洽的同时又兼具民族隐喻性。
不管是因为不自由而不快乐,还是因为不快乐而不自由,总之你配不上任何美好。所以去拥抱你的恨吧,它能救你。
伯格曼安利的,所以来看了,忘了他为啥推荐了
有的人一生就囿于一张网里——不爱音乐,不爱自由,不爱人类,狭隘、自大、愚蠢~
大指挥家是英国演员,他所有波兰语的对白都是配音,而且痕迹特别明显,如此处理难道是要故意凸显归来者的格格不入?前半段贝五的旋律是不是塞得太满了?有何必要?乐团指挥的故事有多少安杰伊·瓦伊达自白、自省的成分?总之是看得不得要领。摄影还是蛮漂亮的。
故事的基底是共产主义阵营所控制下的区别于西方相对自由权利的差别,非常典型的段落就是领导安排男主能力相对的较低的乐团成员被替换掉。自然是批判为着力点的,结尾又明显点题。拿着指挥棒的自由人永远自由了,想要指挥棒的人却用得不到自由。中间类似情感纠缠的设置有些稍稍离开了母题,但又是指挥家来波兰的动机。影片头尾的贝多芬何尝不是自由人真正获得自由的循环象征呢。
导演就相当于乐团指挥吧
贝多芬的音乐放在电影里有点太夸张了。也没有必要非得露点
没有自由的灵魂就不要触碰音乐,没有最终的觉悟就不要回归故土,两个乐团指挥指代的时代特征,相互映照为波兰当代史。卑劣可以驱逐高尚,懦弱可以藐视勇敢,然而一切都无法逃脱时间的审判,结尾的脸部阴影尤为震撼。
不喜欢这里的Krystyna Janda , 到了她一开口一耸肩就难以忍受的地步。那种七、八十年代女权主义潮流下,追求中性的、自以为是的态度和穿着。
许愿中字最后自己做了一个出来。全片的力道都在结尾。“换个职业吧。换个能让你的仇恨发光发热的职业。” | 后补:结合《波兰当代电影》中提到的,影片中的指挥及其处境也是瓦伊达和波兰电影的写照。瓦伊达的名扬海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波兰国内年轻电影导演的发展。结合这部电影看真是……微妙
"You were envious of music. Because those who love it are free. And you're not...People who do not love what they do are not free. The don't pose threats, because they're dependent. On critics, authoritiy's acknowledgement, money...You can be bought and sold."
这片里的悲伤块头太大了,甚至有些笨重,就像主角的身型,就像父权
据说是伯格曼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男女主演Andrzej Seweryn和Krystyna Janda原来是真实夫妻,不过拍完这片就离婚了...
在庞大的官僚机器怂恿下,指挥家把爱乐之路走成零和的仕途。注定无效的挣扎后,对外面世界的渴求转化为妒恨。妻子是旁观者也是催化剂,开放式的结尾留下的问题是,她能否拯救这段婚姻和这个男人。换句话说,爱和理想能否逾越意形的高墙。Wajda的角色塑造是温柔的,把夫妻关系的演变拍得尤其感性。故事的中心:高墙里,一切都显得坚实分明,实则混沌易碎,这里培养出的指挥家,不会是Yurii Kerpatenko。
没被打动。和我一开始设想的故事走向是不一样的,没想到核心人物是丈夫,一个并不热爱音乐的指挥家。女主有的穿搭倒被种草了
居然有人不喜欢杨达我震惊了,她这么美居然有人不喜欢她
"Find another profession. One where your hatred may be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