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全部看完了,其实不少是旧的访谈,也没有真正的团聚,但当鲁伯特对emma说I love you、当Dan说没有哈利波特这一切就不会发生、Tom提起纳西莎演员时的哽咽、当Robbie说五十年后他不在了没关系,哈利波特里的海格还会在时、以及罗琳的结语(以前看过)……还是会泪目。哈利波特陪伴虽然没有二十年但十二年绝对是有的,这些年看美剧也很少一直追到完结的,不少看文的还是完结后一口气补上,爽则爽,但终究不会有那种一路相随的情怀。我大概是初中看了前几部电影后去补原著的,那时候最后的几部还没上,但遗憾的是那时候并没有能力自己去电影院看,或者说那时候也没意识到在电影院看电影的珍贵。
当然其实最敬佩的还是几个导演,甚至那种敬佩会在某种程度超越罗琳。不是说原著不重要,当然没有原著没有这一切,但可能正是因为我看过、把一个世界从文字变成影像变为另一种现实就更加有不一样的意义,更加…震撼,电影工业本来也是我最敬仰的“魔法”之一。而他们回忆拍摄时的语气真的是充满着深切爱意。(但最后结局我真的………看过原著就落差明显) 几位老演员真的很厉害,尤其是海伦娜一出来,本来整得挺伤感阴沉的气氛瞬间就没了,不怪乎那时候的男孩子都喜欢她,哪怕是二十年后她还是这么有魅力,她真的很符合我的审美。 至于汤艾哈哈哈毕竟我的认知里,嗑cp的人从来不需要所谓正主的认可和官宣,现在已经比我预期高太多了太多了,感觉是自己一些童年幻梦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圆满,可以说一声谢谢款待的程度。(不过其实正片里的团聚气氛还不如花絮) 或者说这句多谢款待要献给罗琳和电影剧组所有导演和演员,是一场美梦,谢谢
英国电影界有句老话:“英国演员分为演过哈利波特的和没有演过哈利波特的。”当代很多英国演员,都出演过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这一系列电影是英国电影的巨作。为什么人们会喜欢它,与原著的情节安排脱不开干系。书中写活了许多人物,如斯内普(矛盾体)。B站上有个视频描述了斯内普,标题为:“勇敢的懦夫”。该视频深刻思考了斯内普这一人物,我就不多说了。
主要的泪点是那种披荆斩荆,最终找到真理的过程。这是艺术作品的惯用手法,称为麦高乐。在哈利波特中,麦高乐是友情,爱与正义。这是十分正能量的主题。用得虽多,但在哈利波特系列上却不落窠臼,不得不说,罗姨真的很会写。作者在老套的主题中加入了时间的元素。“真挚的友情经得起时光的磨砺”,我们在电影中,亲眼看见了哈罗赫三人从最初的几个小豆丁成长为lovely的帅哥美女的过程;亲眼视察到了他们三人历经重重磨难,始终不离不弃的真诚;以及彻底打败伏地魔时的那种满足,饱和感,同时也有些不舍和感伤,因为哈利的故事结束了,要跟大家说再见了。
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时光又像一架摄影机,拍下了岁月静好。时光的堆积,使哈利波特系列得到了升华,有了一种厚重感,让人难以忘怀。无论何时,只要听到“哈利”,我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额头上有闪电伤疤的男孩,和他的伙伴们一起,一步一步的长大,学会了责任,学会了去爱。时光不出凡品,《HP》是关于一个少年长大成人的故事,所以不管是小孩子,青少年,中年人甚至是老年人都会与故事产生共鸣,回忆起简单的开心快乐,亦或是初心与奋斗的美好岁月,作者很完美地让哈利勾起了太多回忆。看完《HP(下)》我有点想哭的感觉,但又哭不出来,心中的想法大概是“不舍”吧。
我追哈利波特的电影追了很久,如今终于完结,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最近抽空才看到这演员重聚,我也倍感欣慰,大家都长大了。
最后祝大家2022合家欢乐!
2022.01.02
考完研一鼓作气看完了哈利波特系列。非常值得系列,那段时间看了不少电影,但还不错,很多都看啦,一起看的时候也很快乐,虽然现在一个人看,也没有觉得不好看,那这就是真爱哈哈哈哈
应该也有情节在里面,看纪录片我也看得津津有味,虽然长大后的他们只有emma仍旧很美,我还关注了他们的ins,时不时搜索他们最新的动态。包括那年我们的猫猫狗狗,男女主都是很喜欢的演员,所以你仍旧会爱他们的作品,无论过多久,还是会再次喜欢其实,我觉得人也一样,再次遇见也会是心动的感觉,时间会冲淡一切,但是再次泛起的涟漪无法控制。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决定,但是生活告诉我,要一直往前走向前看,不要卷进没有尽头的漩涡有时候,人只有失去才会珍惜,才会懂得珍贵。如果注定要错过,那就是没有缘分,不要强求。于是,我开始喜欢友情。
哈利波特二十周年电影将当年的导演、编剧、演员聚在一起,回想那十年记忆的点点滴滴,这部也是陪伴着我成长的系列电影,依然感动影片里的他们和我。有些语无伦次了,说说印象最深的几个点。一是我震惊哈利波特的电影居然换了这么多导演,影片质量一直在线,而且每一部都拍出了导演的风格,都能将演员的潜力发挥到最大,每一个导演是真的拿心血在拍,倾尽所有。二是这部长达十年的电影居然基本上所有人都坚持下来了,并都全心投入,孩子们在成长,把童真保留在了影片;大咖们在飙戏,将演技与情感全部投入。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似乎都成为了世界上最适合那个角色的人,而且他们都成为了家人,无论是韦斯莱一家还是德拉科一家,他们好像都属于魔法世界,都属于霍格沃兹。三是主题的连贯及震撼,在这里再次致敬JK·罗琳和每一任导演编剧,我小时候看的时候就是觉得是一个一个的冒险故事,在这部影片中其实一群孩子的成长,从孩子走向成人,现实世界里所要学的所有道理,这系列影片都有,友谊的珍贵,表面不等于内在,生死的问题……成人去看也能收获很多。四是魔法世界的构造,在这里要大大夸赞影片中贡献美术、道具、色彩等每一个人,太震撼了,将作者的魔法世界从虚拟带来现实,如果没有他们,哈利波特不会这么闻名于世,每个细节、每个道具都仿佛演员们真的来到了魔法世界,虽然指环王、权力的游戏也有震撼的世界,但是我对哈利波特就有特有的偏爱,想到那个世界心里就有一丝柔软,就想登上通往霍格沃兹的小火车。
那个魔法世界,是这一辈子都想去的地方,想从头,从神奇动物在哪里开始,甚至更早以前,邓布利多的戈德里克山谷出发,参与里面的每件事,遇见里面的每一个人,如果未来AI能做到的话,那真的是圆梦了。(其真实水平请参考哈利波特和神奇动物在哪里)
想不到20多年过去了,三人组还是那么经典,还是那么让人感动,我觉得哈利波特系列这个电影不单单只是电影了,他也是讲述了西方思想的生活和感情,确实,哈利波特这个电影拍的特别好看,情节特别好,在那个时候特效算是厉害的了,主角也是让我们印象深刻,不管是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还是鲁伯特和艾玛沃特森,他们三个是这个电影的灵魂,当然其他人物也很重要!就算过去了100年,这个系列也永远是人们心目中永远爱戴的系列电影:
哈利波特系列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在哪里?
这是我二十年来一直都没弄明白的问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这部书,这部片?为什么全球不论男女老少,都对它有致命的吸引力?
刚刚看「20周年」,一直眼眶时不时地被湿润着,被激动或是感动或是不知什么东西打动着……直到海格说,“我已经不在了。但海格还会在。”下一秒,他的表情肃穆了下来。我眼泪开始落下。
又到最后的最后——"Always"——一切崩溃,哭成狗。幸好我现在一个人在家,哭出声音来也没关系。
是的。这就是有一种你根本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但也突然觉得,可能是这永恒的"Always"把一切都联结上了。
用爱,把你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把你的脆弱与不惧,把你的幻想与生活,把你的过去与现在,把 生 与 死 都联结上了……
我一直标榜自己很喜欢哈利波特系列,说它正是陪伴我青春期的书籍,我如何如何废寝忘食地阅读它,是我十五岁时的我妈送我的生日礼物等等。连如今我三十五岁了,装修房子,家里的地垫都搞的都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我对来访的人介绍说:“你看,这地垫,跨过去就是饭厅厨房,有生活烟火气的地方,而这另一边,就是我做梦搞创作的地方。”我利用着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含义,赋予进了自己的日常里。
可是,我心底里,又一直有一个其实很清晰但又不太敢面对的疑问:“我真的如此喜欢它吗?我到底喜欢它什么?”
我害怕,我其实并没有真的那么爱它。一切都是为了表达热爱而做出来。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这套书,似乎是我青春成长期的记忆里,唯一一件,我妈给我的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礼物。
之所以,她会送我这个作为礼物的原因,是因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时,她带我去看了,这是她唯一一次也是第一次主动问我,想不想去看最近这部电影——她以一种主动的态势和我共赏了这部电影。我心中激动万分。
这对我妈妈来说,是相当难得的。我如同旱地,被久逢了一场甘霖,迫不及待地和她一起在魔法石的精彩世界里滑翔。
电影后,她说这电影真好玩,我也拼命表达出也觉得很好玩的样子。然后她说,你喜欢,老妈把这套书买来送你吧。(那时好像出了四本,到「火焰杯」)毫无疑问,我来不及地点头答应……
我想,那时的我,已经在潜意识里十分清楚,这是与我妈多么难得的联结方式啊!作为从九岁开始她就不在你身边陪伴你的人,作为个性本身就比较偏坚硬不怎么谈感情的人,我这个哪怕已经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也深深知道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和妈妈保持同调”的机会!
是的,所以我“爱”上了看「哈利波特」。深深地沉浸在了魔法的世界里。
二十年来,那套书如今依然在书架上。几个月前搬家,我妈问我,“那套哈利波特,你还要了啊?”(因为这两年我有卖书的习惯)
我立即本能反应地应她:“要!那个当然要!!!这怎么能不要。”她笑笑,点点头。
是她觉得好看。所以我才觉得好看啊。
-
今晚,「回到霍格沃兹」,从一开始,我的眼眶就莫名湿润着,心里激动着。一直到最后的"Always"……我好像有了几分明白了,明白这个电影/书里的魔力、吸引力到底是什么了:
它创造了一个完全虚幻的假想世界,但其中填充着满满的真实成长生活、孤独又勇敢的共鸣心境,然后用 爱 联结了所有。
一切在“假想”里,落了地。
我的感动、激动、哭成狗,有我对我妈的爱、也有一个女儿对她母亲独特的爱的方式、还有我对这部影片/书,真诚的共鸣之爱。
还有许多深深的缅怀……
我原以为我对HP的感情已经随着年岁的增长被冲淡了,我的生活有了新的热爱,也有了新的追求。直到今天看到20年重聚的片尾,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才意识到,HP不仅是陪伴我大半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热爱,它是留在那段生命里的朋友和港湾,它给我带来的热度跨越时空。
从小我就不是太合群的小朋友,想事情的方式和喜欢的东西都比较不同。我还记得在那段漫长而又孤独的童年里,周围的人在看动漫和仙侠剧,在听国内或是其它亚洲国家的流行乐,我在现实中与同龄人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的。但是,每到放学后,到了父母允许我用电脑的日子,我打开那几部电影,或是在夜里偷偷开了台灯翻开那些小说,我就会感觉我的朋友们穿越荧屏和书页来拥抱我。
如今学的这个专业,很难说我还会再去喜欢什么。我懂它的美,我懂它为什么美,我甚至可以引经据典长篇大论它们美在何处,但我好像很难再体会那种在故事中才能拥有的友谊。
HP最后一部上映的时候,我与我的朋友去家附近的小电影院看了首映。那是我第一次在那样的时间点踏进电影院,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当影片结束后人们还会安坐在座位上等待字幕放完。彼时我正处于青春期,我对自己的生活有很多不解,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是这七本小说和八部电影为彼时的我提供了没有论证过程的答案,让我有勇气与自信走向今天的自己,让我在今日有能力理解它们曾为我带来什么,又将为未来的我带去什么。
我不再像十几岁时一样,整个社交网络都与HP有关,如今的我找到了可以为之奉献一生的热爱,也习得了许多令自己轻松处事的法则。我如刚刚起航的帆船,在星夜下驶向广阔的大海。HP对我来说,是留在故土的灯塔,它不能陪伴我远行,正如他的故事大半已完结在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但是,每当我回头望去,它的光束一直在哪里,不止不息。
lumos maxima
*
单从纪录片的角度来看,这部影片使用部分现在的镜头来穿插了大量曾经的蓝光盘纪录片内容,很感慨曾经多年的拍摄回忆与趣闻往事,也是对曾经那段快乐岁月的向往。影片中大家在片头依旧对罗琳女士充满敬意,我也很感慨,真的希望这么好的一个大家庭不要被舆论与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所打扰,盼望着大家真正意义上重新聚在一起时的一天。
- After all this time? - Always.
哈利波特对我太重要了。十年前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读到邓布利多死的时候,我都没察觉到自己哭了,只觉得眼前越来越模糊,无论怎么努力也看不清后面的字了。那时恍恍惚惚地难受了一周,想起来就能趴在桌上大哭一场。再者就是小天狼星的死,我到今天还能感受到那种撕心裂肺的伤痛。大概是哈利波特首先教会我友谊和死亡。也可以说20周年纪录片也是回顾了演员们的友谊和死亡。我们的斯内普我们的纳西莎……无论多少岁我都相信这个世界有哈利波特,真的太好了。
现在回想起来,都是神奇的经历和美好的回忆,它始终在脑海中滚动播放着。会感慨海格、小天狼星渐露老态,也会缅怀那些逝去的人。深爱我们的人永远不会真正离开我们,你总是能找到他们,就在心里。
海姨部分前后不超过十分钟,作为贝拉毒唯我觉得OK。其他无所谓,I don't care.p.s.《娱乐周刊》报道称该节目曾邀请罗琳参与,但罗琳的团队认为使用她的旧视频就足够了。消息源表示团队的这个决定与她关于跨性别群体的发言和引起的争议无关。
海格演员:"50年后我不在了,但是海格一直都会在。"没想到才过了半年多,就那么快走了,百感交集。
Feel magical to be a small little tiny part of this after all these years. 最感动也最欣慰的是看到最喜欢的罗恩变成了最成熟最稳当的那一个。
大卫叶茨瞎改剧本石锤!为什么把最后的决战弄成一起跳楼!还得意地讲讲讲,恨死。
20年: 12—32岁,和罗恩一样“多了一个肾结石和一个孩子”…… 豹哭
非常幸运可以和哈利波特活在一个时代。像Rupert说的,“我用这部电影丈量我的人生。考驾照的那年,哦,是凤凰社”。片子用海格和斯内普教授做结尾,无论是看见的还是看不见的地方,无论是活着的还是逝去的,都有人在守护着你,always。
我与《哈利·波特》的时光:8部电影(每部都看过至少4遍:《死亡圣器(下)》是我人生中第1部在电影院观看的电影,2013年北影节在影院重温过,后来也给小朋友们放映过 …) + 7本书(加1本《诗翁彼豆故事集》,已珍藏10多年)+《哈利·波特系列的50个精彩瞬间》+《再见,霍格沃茨》+《哈利·波特:一段魔法史》+《哈利·波特故事中的女性》+《J·K·罗琳:生命中的一年》+《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系列纪录片 + …… +《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
“等孩子到了年龄,我们会带着他们看,然后孩子带着他们的孩子看。这个电影会代代相传。所以50年后我不在了,但是海格还在。”
被尾声时“海格”那番话深深击中
初中毕业同学录 “你的愿望” 一栏我都重复写着“嫁给Rupert Grint”
新的一年从暴风哭泣开始了。
一群白眼狼的聚会,就像一群久未归家的孩子回家团聚,吃着妈妈做的年夜饭,却把妈妈赶出家门。西方人所谓的政治正确,只是少数不食人间疾苦的精英狂欢,少数人的权益获得却意味着大多数人权益的丧失,这是特权,绝对不是平权,西方真是越来越魔怔。
我以为我会很冷漠,看完还是哭了十吨眼泪,这是伴随着岁月的情感。我永远都记得在无望而寒冷的中学寒假,被迫补课的课堂上,我们传阅完了前四本哈利波特,黄油啤酒和巧克力娃如何温暖一个孩子的冬天,也记得和发小们一起在院线看了每部电影,幸运的是我们还是好朋友,成长的岁月无价,blessed
和《老友记》重聚的观感不同,和《老友记》的初次相遇是结束多年后的偶遇,而HP的所有人物是伴随着我整个高中到大学到毕业到工作的大段大段的青春生涯,随着角色悲喜,随着主演成长,曾经的美好与不完美都早已封存在了自己的记忆里,偶尔拾起,依旧感动常在。
聊的尴尬,明明不熟了强装作 we're family,丹尼尔还算真诚最后说他的一切都是哈利波特带来的,贝拉真的是青春期男孩的爱慕对象,最后的镜头是斯内普节目组没有心,华纳是找到了财富密码,一部部IP拉出来炒冷饭,四星只给那个魔法世界。
首先说,这部纪录片里面有罗琳,别瞎杠。也许这就是电影工业的魅力,从气质上来说,HP系列大致可按三个阶段划开,每个阶段其实都需要不同导演来lead,这个事虽然不大会是换帅时要考虑的唯一因素,但足够见出制片人的英明,这个才叫合理的IP开发,不是说看谁导了哪个类似的片子出名了就拿过来用,OK?全片按八部的顺序分章节串连对各主要角色、导演和总制片的采访,除了海报上的那几位之外还有海格、小天狼星、亚瑟韦斯莱、伏地魔、贝拉特里克斯、多比和马修斯的采访,都是在影片中的实景拍摄的。汤姆(马尔福)对艾玛(赫敏)的表白让主角三个人之间的尬聊更显得假了。奥德曼提了我才想起尖叫棚屋那场戏有多经典,那是三个老戏骨PK的华彩时刻啊……以及不得不说拉尔夫费因斯太好了,好演员真的值得高价。结尾是斯内普,差点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