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绿衣骑士 剧照 NO.1 绿衣骑士 剧照 NO.2 绿衣骑士 剧照 NO.3 绿衣骑士 剧照 NO.4 绿衣骑士 剧照 NO.5 绿衣骑士 剧照 NO.6 绿衣骑士 剧照 NO.13 绿衣骑士 剧照 NO.14 绿衣骑士 剧照 NO.15 绿衣骑士 剧照 NO.16 绿衣骑士 剧照 NO.17 绿衣骑士 剧照 NO.18 绿衣骑士 剧照 NO.19 绿衣骑士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5 20:02

详细剧情

影片根据故事《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改编,讲述亚瑟王在自己的宫廷里举行宴会。一位绿衣骑士前来向圆桌骑士挑战:有谁敢当场砍下他的头,并让他一年后回敬一斧。高文接受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那具依然活着的躯体捡起头颅,回到绿色的教堂。一年以后,高文践约去寻找绿衣骑士。

长篇影评

1 ) 配色之王

很多对称式构图,非常稳重。

首先,别的不说,作为一个画画的人。美术在我这肯定就值4个星了。构图和配色都是一级的棒。构图充满了形式感。像极了穆夏的插画。充满了隐喻和神秘感。很多对称的构图玩得高来高去。观看这个画面,就挺值的。那条黄色的围巾骑在马上,在灰色薄雾的山间行走。绘画的用色也是这个原理。玩得明明白白。很多道具服饰的质感都非常的高级,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充满纹路的斧子,带光环的王冠。带细节的绿色腰带。美术到如此,接近极致。且都有明确的表意。真的很精心。直接用视觉,把人带到欧洲中世纪的神话故事里。连被踩坏的盾牌里画得圣母与圣子都是中世纪绘画风格的东西。而且用色更现代且大胆。每个细节都很用心。美术到如此,就可以了。

中心构图

中世纪的画风,蓝黄配色又很靓丽,而且这只是一个镜头的道具。

片尾彩蛋里最后的赢家

自带光环的王冠

2 ) 星期三38:古老的歌谣,不仅刻在石头上面,更刻进了人们的心里

#星期三电影# 第38期 《绿衣骑士》

推荐星:二星

关键词:模式;寓意;乐趣

故事总有被讲完的那一天:和平的故事,幸福的故事,胜利的故事,我们终会厌倦。所以现在人们开始对传说故事作出调整,比如是将传说放到现代演绎,比如是将传说变得更加合理。最近比较火的两部,《糖果人》是前者的代表,《绿衣骑士》是后者的代表。

很多经典故事,都可以归结为英雄之旅的模式。无论是古罗马戏剧,还是星球大战,到现在热门的超级英雄,都可以看作是这个模式的重新演绎。

而《绿衣骑士》则可以看作是对英雄之旅的一种抵制,一种逃避。那么首先,回顾下英雄之旅的三大部分:启程-启蒙-归来。

启程:主角生活平凡,遇到某个意外,使他无法再继续过往的生活,他必须外出冒险。

启蒙:主角遇到智者,协助他来到黑暗之地。他会遇到朋友,遇到敌人,受到严峻的考验,然后通过考验,获得奖品。

归来:主角会被再次打败,经历死亡,然后复活胜利,荣归故里。

一个故事的结局,会大大影响人们对故事的看法和定义。很多人谈到这部电影时,都谈到了马丁·西科塞斯的《基督最后的诱惑》,人性化的主人公,反传说的故事演绎,以及宿命化的人物命运,都让人们对传说重新进行审视。

高文爵士是个生活糜烂,普通懦弱的纨绔子弟,他难以继承亚瑟王的重责。于是母亲召唤出绿衣骑士,希望帮助儿子成为真正的骑士。高文不甘命运,接受了绿衣骑士的挑战,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颅,一年后,他将去绿骑士的领地。

这个冒险的开始就与死亡紧紧相依。而越接近绿衣骑士的城堡,死亡的气息更加浓密。很多经历逐渐变得模糊,一切变得虚幻、朦胧,好像传说慢慢走进现实。

高文只是走过了一段旅程,没有勇气面对绿衣骑士,没有接受挑战,冒险没有胜利。漂泊的生涯,旅途中的冒险,高文并未找到属于自己的命运。他归来后,人民以为他战胜了绿衣骑士,被追捧成英雄,继承了王位。但好景不长,子嗣战死,婚姻失去,孤独地看着自己的王国慢慢散去。

所以这个旅途的终点并不应该归来,突破懦弱,直面自己的心底,会比存活更有意义。高文的传说,只有变得勇敢,才能成为传奇。

片中的音效和服化道非常精致,观看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灯光的变化,声音的变化,都非常丰富。就拿片头来说,动物的走动与门边躺着的人,近处固定的画框与远处慢慢燃起的火焰,动与静,远与近,让这副画作变得更有寓意。

当今多元化和网络化的侵袭,很多观念甚至信念,都在慢慢崩塌重解,我们只有在古老的故事中,找寻长远的品质和崭新的涵义,才能让我们在传说故事种重获新的乐趣。

3 ) 向死而生!你们看懂这部年度佳作了吗

由好莱坞新贵A24出品、导演大卫·洛维的最新作品《绿衣骑士》终于上线。

但千万别对这个片名产生误会。如果您想看《断头谷》式的奇幻片,或者《亚瑟王》这类史诗片,还请绕道而行。

2021《绿衣骑士》

因为《绿衣骑士》并不是强情节、快节奏的剧情片,而是一部披着奇幻外衣的心理惊悚片,是一首蕴含丰富的寓言诗(影片改编自中世纪英国诗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

只不过,如果您是A24先前出品的一系列恐怖电影的拥趸,比如像《女巫》《灯塔》《仲夏夜惊魂》等等,那么这部电影应该还是会合你胃口的。

2015《女巫》

2019《仲夏夜惊魂》

首先,希望您别被网上“看不懂”的声音或长篇大论的骑士“科普”吓到。虽然《绿衣骑士》中多次出现了代表骑士精神的五角星——象征着虔诚、慷慨、善意、忠贞和友谊。这五大品质作为逐一登场的对主角高文的考验,在不同的段落中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亚瑟王的五角星项链

但在观看的过程中,哪怕你不能及时领会故事情节与骑士美德间的一一对应,也不妨碍你伴随着极佳的视听体验,浸入式地投入到这个故事中。

事实上,影片只有前15分钟对观众不太友好:因为如果对这段传奇一无所知的话,就不能即刻洞悉高文母亲和女友的真实身份。但这无损于一段关于成长的冒险历程本身的精彩:我们跟随忐忑不安的高文一起,不情愿地踏进自我磨砺的修道场,并被沿途大量波诡奇谲的风格化摄影惊得目瞪口呆。

就像上面截取的这个长镜头:顺时针360度环摇过后,被匪徒绑架的高文已成一具枯骨;继而又是反方向逆时针的一圈,高文兀然从地上挣扎起身。

当注意到顺逆时针的区别后,就知道它并不是在描述什么玄幻事件或平行宇宙。这骑士是高文的一个“梦”,这个梦指出了时间流逝中的两种可能性:坐以待毙或奋发求生。

在以往的观影经验中,我似乎还想不到其他电影中类似的创意。或许只有大卫·洛维导演的前作《鬼魅浮生》中“红颜枯骨”的镜头与之相似。这种生死一念、起死回生的精妙设计在文学作品中倒有,比如鲁迅的短篇小说《起死》。

2017《鬼魅浮生》

还有在山谷中遭遇“进击的巨人”的场景:精疲力尽的高文试图坐上巨人的肩膀搭顺风车,可当巨人摊开偌大的手掌时,高文又吓得连连后退——导演想说的是:自我发现的修行,只能依靠自己,绝无捷径可攀。大伙想想唐僧取经,也就明白了。

当然,要都是这么个逐帧解读法,那就没完没了。因为我们能进一步发问:巨人是谁?这些庞然大物打哪来的?还有那个自高文上路起就一路跟踪他的狐狸是何方神圣?是高文母亲幻化而来吗?城堡内的瞎眼老太呢?也是高文母亲的“分身”?

细节:高文母亲做法召唤绿骑士时是蒙着眼的

城堡中的瞎眼老太

除了来路不明的角色,还有情节上的诸多疑惑:作为“你这次选对了”的奖励,绿色斧子失而复得可以理解,但被匪徒抢走的魔法腰带为什么会在城堡夫人手里?还有:扮演城堡夫人和高文女友的都是艾丽西亚·维坎德,这又该当何解?是想说明高文其实是“专一”的,只是碍于功利的目的和阶层的鸿沟无法迈出那一步么?

细节:承诺给女友很多黄金的高文,最终凭几个硬币抢走女友的孩子

其实,一脸问号是正常的,而“没拍清楚”是故意的。大卫·洛维的目的,就是要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不停地扪心自问。而既然这是“诗歌”,当然不会把话说得太明白。

诗诉诸的是私人情感乃至私密的生命体验,所有暧昧不明的伏笔与符号,为的是打破建立在严格因果关系上的叙事策略,以给观众更多、更大的解读空间。谁说一个人隐蔽的心理现象和心路历程会遵循严格的“因果律”?观众只能透过高文若有所思的闪烁眼神去感同身受:从中你读到什么,就是什么。这不仅是高文的自我发现之旅,同时也是发现你自己。

直到身处城堡之内,高文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因此,我们大可以排除那些细枝末节上的隐喻与象征,它们并不具备实际上的叙事功能。要想握住《绿衣骑士》表达核心的任督二脉,我们只需回答以下这两个问题:一、什么是“圣诞游戏”?二、“绿衣骑士”到底是谁?

一、什么是“圣诞游戏”?

游戏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在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举行圣诞宴会的时候,一个外形酷似格鲁特的绿衣骑士不请自来,并向在座的诸公提议玩一个听着就很荒诞的游戏——你们谁带种?是骑士就来砍我呀!

绿骑士身份成谜

乍一听此类把戏我们并不陌生:《水浒传》里的牛二就逼杨志玩过。可游戏虽然简单,规则却暗藏猫腻。绿骑士直接照搬的是《汉谟拉比法典》中“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同态复仇的逻辑:你现在如何伤的我,一年后的同一天,我将悉数奉还。

正当老谋深算的圆桌骑士盘算着“事出反常必有妖”之时,身为权二代的高文爵士坐不住了。本来就一直浑浑噩噩、找不到存在感,气氛都烘托到这份儿上了,干脆倒逼自己一把:靠挑战绿骑士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可问题是:绿骑士根本不是来“挑战”,而是来“下套”的。他径直伸长了脖子等着挨砍,搞得众目睽睽中下不来台的高文便只得就范。而果然,绿骑士是个不死之身,一刀下去后就拾起自己的人头,得意洋洋地走了。临了还抛下这么一句:一年后别忘了履约啊!

奇葩游戏和游戏引发的故事基本就是这样了,简单来说,这就是个“请君入瓮”的攻心计,是个“一头换一头,千里送人头”的必输游戏。

游戏不难,可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游戏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因为绿骑士一个人在教堂里猫久了,空虚寂寞冷,要靠隔三差五地跟世人签“阴阳合同”解闷儿?——NO。

这“圣诞游戏”的实质是:向死而生。首先,必须要注意这个游戏的前缀:圣诞。

电影一开场就强调故事发生于圣诞日

想必大伙都知道,耶稣替全人类背负罪过主动赴死,三日后又复活升天的典故。不论在《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原诗中,还是这部改编电影里,我们都能看到大量宗教元素。

譬如:片中各个类似女巫的角色(除了高文的女友Essel)以及旷野中的高文主动扛起自己的“罪”——那把砍下绿骑士头颅的绿色板斧,让人瞬间想起《基督最后的诱惑》《受难》中耶稣背负十字架苦行的场面。

注意高文扛斧的姿势

2004《耶稣受难记》

当然,从宗教或赎罪的角度去考虑“向死而生”就太复杂了,我们不妨回归到这个词的本意:人们总是在说这个词,可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向死而生,其实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概念。海德格尔认为:人们通常将“死亡”二字连用是不恰当的。死,是一个过程,而亡,是死的终结。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

这话有点绕,解释出来是:生命是场一旦发动就注定凋零的倒计时,所以当一个人出生后,就已是个“必死之物”——不论你是长命百岁还是中途夭折,或干脆像高文这样只剩下一年的寿命,这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总归都是奔着死去的。

如果非得要说其中有什么“目的”的话,那也是死。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整个生命就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而“亡”代表着这一过程终于结束了。

如此一说真是好丧好晦气啊。也难怪,中国人大多是比较讳言死的。就像《立论》中描述的那种情况:当你说“这孩子是会死的”时,免不了就要遭到一顿打(在《鬼魅浮生》中亦同样有一段长长的类似台词)。

世人所笃信的,是与海德格尔完全相反的价值观,这就像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或者老百姓们的大白话,“好死不如赖活”。所以,《绿衣骑士》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不适的原因是:它偏偏要把“天经地义”的道理反过来讲——未知死,焉知生?赖活,还真不如好死。

那么,活得这么“轴”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大卫·洛维认为:很有意义。只有向死而生,这“生”才有意义。否则像绿骑士那样不死,“人生”也就不会存在。因为无限+无尽,根本不需要意义。不仅是“不死”没意义,甚至连“不知死”也没意义。

我们细想想:当高文惊觉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年,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恐惧之前:他的生活真的有意义吗?他真的珍惜过自己的人生吗?

影片一开场的两个镜头,就已经大致向我们简单交代了高文是何许人也。第一个点题的写意镜头,是想说明英雄不从来都是英雄,英雄的肉体凡胎需要浴火重生。

第二个长镜头就更有意思:摄影机从天寒地冻、筚路褴褛的悲惨世界一路后退到温柔乡里赤身裸体、呼呼大睡的高文。原来这是个对人间疾苦无动于衷的主儿,Essel问他:你能算骑士吗?高文回答:我还有时间——意思是成为真正的骑士前,他还有大把时光挥霍。

整晚混迹于妓院的高文对母亲声称自己在做弥撒

绿骑士登场前区区十五分钟的铺垫,我们就能看清这个反英雄的初始人设是什么样:整日无所事事地与妓女厮混却又秉持着不拒绝、不主动的渣男姿态,对待宗教信仰也不虔诚,虽与王室沾亲带故却无任何拿得出手的战功。一句话总结: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莫说亚瑟王不知道这个外甥一天到晚在干什么,就是高文自己也从内心深处很鄙视自己——可他实在是找不到生命的目标和存在的意义。就在其生命陷入日复一日、一潭死水的焦灼状态时,他的母亲坐不住了,终于祭出绿衣骑士这个大杀器,逼迫儿子尽快成长。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人并不太会好好生活,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怯懦、贪婪、肉欲、虚荣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不在生存层面将人逼入绝境,所谓思想便无法被唤醒。认清虚度光阴的罪恶、知道生命如白驹过隙般脆弱短暂,重拾“人是会死的”甚至“马上会死的”这一简单无比的人生信念十分重要。

1957《第七封印》

只有最大限度地穷尽“向死而生”这一过程,人才能真正地激发并真实地感受到“自我”这种东西。大卫·洛维的意见是明确的:所谓“自我”,是绝望的产物。它是被逼出来的,并非先天本质的存在,而算人之为人、自由自为的发明。自我发现的过程虽伴着如临深渊的恐惧,但最终“朝闻道,夕可死矣”。

向死而生才能坦然赴死

二、“绿衣骑士”是谁?

说完了何谓“圣诞游戏”以及这个游戏为什么要这么玩,我们就得讲讲游戏规则的树立者——“绿衣骑士”到底是谁。

原作中,“绿衣骑士”就是乔尔·埃哲顿扮演的城堡主。大卫·洛维在原诗的基础上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绿骑士不再与城堡主有关,而成了高文母亲为拯救儿子请出的神灵,魔法腰带也是高文母亲一手为儿子打造的。

这些身份来历上的改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绿骑士”代表的究竟是什么?——代表着与人相对的大自然。或者再换个名字叫它:永恒。

首先,请注意绿骑士的形象:在原作中它可不是一副“树人”嘴脸,大卫·洛维将他的形象这样包装用意很明显:绿骑士之所以是不死之身,正因为它象征着大千世界的造物主——能使所有生命循环往复的大自然(大家不妨再回忆下先前讲过的那个起死回生的镜头)。还有这样一个画面细节:当绿骑士放下板斧的时候,板斧接触到的光滑石面立刻长出了青苔。

而大卫·洛维生怕观众还不理解绿骑士的象征意义,又加入城堡夫人与高文一段长长的对话加以阐明:

绿色是这片土地的颜色,是生命与生物的颜色......绿色是热情消散后留下的颜色,是激情不再、斯人已去的颜色。你走之后,青草会掩盖你的足迹,苔藓将布满你的墓碑,当太阳升起时,绿色又将漫山遍野,无处不在。铜绿会侵蚀你的剑,以及你的硬币和城垛,并且即使你竭尽全力,你所珍视的一切都将屈服于它,包括你的皮,你的骨,你的美德。

要我说,这段台词的唯一缺点就是过于直白跟啰嗦,诗人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充斥着大量人文隐喻和宗教符号的《绿衣骑士》虽然难懂,但也不算是那么难懂,基本上,只要听懂了城堡夫人的一席话,也就基本看懂了《绿色骑士》最想说什么。

或者,你把这个关于死亡与重生的“主题绿”理解成基耶斯洛夫斯基那一望无际、无处不在的“主题蓝”,也不是不可以。

1993《蓝》

从城堡夫人的话里,我们还能进一步思考“圣诞游戏”更深层次的悲剧性意义:渺小的人类面对自然的伟力、有限的人生面对无常的永恒,几千年来我们不一直在乐此不疲地玩着同一个必输游戏吗?高文和绿骑士的对峙有没有让你联想到《第七封印》中骑士布洛克与死神的对弈?

伯格曼是从死亡入手来思考上帝与人的关系,而大卫·洛维也是从死亡入手看待人生与自然的关系的。布洛克跟死神下棋敢作弊、高文面对“死神”敢逃跑、西西弗斯甚至敢绑架死神,是何等的徒劳。这是基于自我保存的同样的心理机制:人类与理性面对死亡和永恒的不甘心。

生而为人固然是可以选择的,但由于选择的同时即放弃了其余可能的选项。面对超越时空的全知全能者——不管这全能者被冠以什么样的名号:上帝、死神、命运还是绿骑士,作为人的挑战其实都不会“成功”。

就像高文起初并不明白接受绿骑士的挑战意味着什么,他只是愧疚于自己的一事无成、渴望骑士荣誉而已。虽说这“荣耀”不妨说是一种虚荣和盲目的本能,可勇气难道是错的吗?但高文生平第一次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就错了。

要在必死的结局中获得“成功”,就必须肩负自由行动带来的责任。哪怕这份自由、这一行动是你在不明就里或一时冲动下做出的、哪怕对这个行动你自己都没信心,你也要为你的行为后果负责。不能不负责、让别人负责或者干脆逃避和欺骗。

逃避和欺骗的后果,电影交代的非常清楚:在生死一线的极度恐惧下,高文在想象中做了个与慷慨赴死截然相反的“梦”(与先前那个360度的梦呼应)——他逃跑、他加冕、他抛弃出生底层的Essel并抢走了她的孩子、可他的孩子战死沙场、他因品德败坏失去民心、众叛亲离。硝烟四起、兵临城下时,他终于缓缓解下母亲赐予的那道护身符——魔法腰带。

于是,那颗早该掉落的头颅终于落地,长达几十年的逃避终究难逃一死——还是一模一样的死法。这就是傀儡人生、丧失真我的结局:你以为的骑士荣耀,不过世俗权力;你追逐的权势滔天,不过黄粱一梦。

殊不知:坦然接受命运的“摆布”才是对命运最大的嘲弄。就像面对利斧的锋刃,也能毫不退缩;面对死神步步紧逼,也能载歌载舞,面对诸神的惩罚,也能践行推石上山的无望抗争。莫道人生如梦,至少在告别这个大梦时,你得对得起这个梦。

用伊壁鸠鲁的话来解释下《第七封印》中布洛克以上这句台词:死亡无需畏惧,因为当我们还在世时,死亡并未到来;而当死亡降临,我们也已不在了。两千多年后的维特根斯坦,也表达过此意:死亡不是人生的事件,人没有体验过死亡。

这么来说的话:死亡和活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从死亡的角度看活人,才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而活人看死亡,何妨鼓起勇气、向死而生?

作者| 纪扬;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4 ) 2星只是给影片的开头

影片的开头的确吸引人,以为此部影片会有波澜壮阔,结果全是尿点,拍的什么玩意!看的一头雾水圆桌会议上男猪脚何来的勇气敢砍下绿衣骑士的头颅?既然砍了,那怎么不为了男猪脚兑现承诺而让他变得更加强大?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个神奇的动物也没有给男猪脚注入神一般的力量,平庸的不能再平庸在没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特意搜了豆瓣评分,一开始的评分竟然高达7.6还是7.9我忘记了,结果看了之后大失所望!

5 ) 没看太懂

为了男主的演技给四星,孟买酒店也是他演的,年纪轻轻演技真不错有前途。把一个敏感脆弱的二流骑士演绎的淋漓尽致,胆小怕事但有责任感和信守诺言。氛围渲染的到位,布景道具时代感很强,有种史诗的感觉,但情节和内涵确实没看懂,文化差异吧,整体情节显得拖沓,反倒是最后部分梦境地方三分钟就像演了另外一部电影了

6 ) 高雅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据说都有深厚历史故事背景的《绿衣骑士》和《黑色1847》——胡说九道

高雅不是装出来的,孙子才是! 这句话是郭德纲说出来的,好笑,更有道理。 个人是因为郭德纲才知道的《寒窑賦》: 什么“……灵鸡双翼,飞不过鸦。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人不得时,利运不通……”之类。 真学到了东西,值得叫“老师”。 尤其是“高雅”论点,哥这种俗人,深以为然! 大俗才能大雅! 厉害如四大名著,有叫俗人看不懂? 只不过,各人关注的点、解读的点,常常会不同而已! 高能比李白高雅? 他的“床前明月光”得背,你不懂? 艺术,不是普通人看不懂听不懂就厉害。 最明显的道理,懂都不懂的话,你装孙子给谁看啊? 电影个人近来最鄙视的是《信条》,居然就是以普通人看不懂为宣传噱头。 就离谱! 不说糊弄,不说欺负,就小岳岳,字正腔圆吧?说段河南话,得童叟无欺,你诺兰就懂? 还大导演呢! 呸! 这“呸”的是《信条》的营销策略哈,纯粹个人意见,对事不对人哈,圣贤行,哥虽然只是俗人,也行,不信随便你,哈哈。 爱谁谁! 扯远了,说回电影。 这《绿衣骑士》,据说是根据描写亚瑟王时代的诗歌改编的,源远流长,来头不小。

《绿衣骑士》电影
《绿衣骑士》长诗

开始哥没弄明白,后来看了人家的解读文,一知半解。 故事重点应该是——某贵族子弟,通过与某绿衣骑士的互砍脑袋誓约,领悟要成为骑士的五项美德:慷慨、无私、仁爱等等之类。 故事的爽点设置应该是——某贵族子弟为履行和绿衣骑士的誓约跋涉,途中的各种经历,让他逐渐领会到要成为骑士的五项美德过程展现。 应该是。 哥就期望着,这骑士五项美德听着这么堂皇,展现的过程,就该出乎意料辽阔壮丽吧! 真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地无聊! 就跟普通人碰到小毛贼、做奇奇怪怪的梦、遇到好心大伯大婶等等的遭遇差不多,鸡零狗碎,没什么好大张旗鼓的事情。 照理说,这些普通的事情,就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提,可电影就煞有其事地跟你描述,还详尽,恨不得告诉你它内裤是毛线的。 谁关心那个啊? 可它跟你说,故事的精髓,就是这个! 我——差点说脏话。 所以,哥很不爽。 反正电影弄得神神叨叨的,很无聊! 归根到底,哥就没读过这个诗! “生有涯,而知也无涯。” 得读过这个吗? 很出名? 没能读完莎士比亚,要先要读这个,不然就是“无知当个性”? 那荷马呢? “床前明月光”咋办? 呵呵。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开不起特斯拉说没充电桩? 就不许葡萄真是酸的啊? 特斯拉就不要充电桩? 没读过诗的,就不能说这电影无聊?

为什么要扯上《黑色1847》呢?

《黑色1847》剧照

是因为,哥觉得这俩电影,其实挺像的。 完全不同的电影,怎么会像? 首先,是画面氛围像。 泥巴地,斑驳的旧砖墙,老旧的暗黑城堡,阴郁的色调,都有充满隐喻气息的浓雾,几乎全片都是灰蒙蒙的天空,很少有亮丽的画面!

《绿衣骑士》荒野
《黑色1847》荒野
《绿衣骑士》沿途
《黑色1847》沿途
《绿衣骑士》泥巴地
《黑色1847》泥巴地

说人话,就是,都TM黑咕隆咚的,扮酷呢? 不同的是,《绿衣骑士》神神道道地扮酷,可是个人觉得不酷。而《黑色1847》是简单粗暴地扮酷,有酷到。 《黑色1847》重点——某士兵返乡,亲属遭人迫害冻饿而死,他奋起复仇的故事。 爽点设置应该是——在士兵奋起复仇的过程中,他各种机智果敢的行为展现。 那士兵的特点是部队战斗英雄,能打!在电影里,他一个人能灭掉一队衙差,还把那地方,一把火点了。 然后,复仇过程也是简单粗暴,取人性命于不动声色间,酷到没朋友! 这种不动声色的简单粗暴,就爽啦! 重点、爽点设置简单粗暴,可故事背景可不简单。 那是北爱尔兰的故事,那年,大饥荒。北爱尔兰那时候是英属地,最高律法机构应该是英国管辖。等等等等。 关乎历史、民族、制度、民主那一类大课题,真要探究起来,好多本书,都得说不完。 不要说,像《绿骑士》那种一本轻飘飘的叙事诗了。 但《黑色1847》没有只纠结于这个,有电影的样子,知道抓住故事情节作为重点,给人呈现了一个有始有终的爽快故事。 说故事的目的,不是要人懂,然后有共鸣吗? 胡说八道不要钱,胡说九道不负责。 哈哈,个人意见,尽管不同。 网图,侵权必删。

绿衣骑士形象,这个就敷衍了

7 ) 【电影】22017[6.19]《绿衣骑士》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观影门槛有点高。首先,本片的源头是英国古典文学中一个生僻的骑士故事;其次,它由好莱坞新贵A24打造,整体画面语言都偏文艺抽象,推进得不像一般故事片般节奏明了,对没有背景知识储备的观众,可能相对沉闷。同样是跟亚瑟王相关,如果你是想看《亚瑟王:斗兽争霸》那样一部爽片的话,那本片绝对不会是你的菜。

电影改编自14世纪诗《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算是亚瑟王故事的外传。故事主角是亚瑟王的侄子Gawain,他正值壮年,却未建功立业,终日沉湎于酒色之间,是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这天在国王的圣诞宴席上,闯入了一名面如树人的绿衣骑士,并向所有人邀战:只要有人能砍下他的头,就能获得他的斧,但相应的要在一年后前往绿教堂接受绿衣骑士同样的回击。为扬名立万,Gawain果断站了出来,利落砍下了绿衣骑士的头。

篇幅的重点是叙述一年后Gawain赴约去往绿教堂的旅程,通过荒野旅途中数次奇幻的历练,一步步让他领会了成为骑士应具备的五种品格——虔诚、慷慨、善行、贞洁、友谊。而更重要的则是通过Gawain两段开放式的命运推演,说明了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向死而生。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最后都只会导向同样的终点,因此逃避命运是毫无意义的。

整部电影的摄影都别具一格,深沉的配色衬托出了中世纪古老王国的魔幻气息,而大量运用的对称式构图又使画面虚实结合,显得异常稳重。被放置于苔藓上带纹理的巨斧,暗橘色的骑士披风,自带光环的王冠,金屑点缀的绿腰带,这些道具的细节普通却精致,凸显着剧组的用心。还有摄影师美轮美奂的光影运用,将Dev Patel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曾经稚嫩的脸打磨得深邃而锐利,高级感拉满。纵然情节晦涩难懂,可画面的确看着赏心悦目。

不过我不太同意将故事说成是南柯一梦。人生旅途中一切经历都是一点点筑起我们思想认知的碎片,看似无足轻重的点滴,其实都可能具备不可或缺的分量。Gawain会在最后幡然醒悟,不是没有来由的,他是在一瞬之间体味完了选择逃避后的人生,看到了逃避命运的结局,才由此明白向死而生的真理,也才会接受现实,转而坦然迎接命运的安排。那一瞬之间的经历纵然梦幻,却对Gawain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其作用是真确实在的。

虽然,本片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却以现代的手法被改造呈现,尽管不轻易被大众所接受,也算是一场有益的尝试。做不了优秀的电影,也可以当唯美的摄影作品。

坎妹很美,值得一看。整体可褒可贬,不推荐,不收藏。

8 ) 《绿衣骑士》采访问答——对开放式结局的解释

A24出品的《绿衣骑士》终于上了。

影片根据14世纪的诗歌《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改编而成,以亚瑟王和圆桌骑士为背景下讲述了高文为了成为骑士而踏上旅程。

电影的最后一幕取消了原诗中的胜利结尾,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开放式结局,高文在绿衣骑士手中的命运留给了观众的解读。

整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关于男孩成为骑士的寓言故事。在这个故事中,高文试着探索并证明他的荣誉,在亚瑟王和母亲的劝说下前往完成和绿衣骑士在圣诞节定下的约定。

片子的节奏极其缓慢,符号化的意象,晦涩难懂的对白,这足以让不少观众难以接受。视听语言冷冽华丽并令人难以忘怀,有时同样令人毛骨悚然,我个人主要是因为电影的这份美学讲究才能坚持看完。

以下为娱乐报Thrillist的记者对导演大卫·洛维(David Lowery)和主演戴夫·帕特尔(Dev Patel)的采访。

原文链接://www.thrillist.com/entertainment/nation/the-green-knight-ending-explained

记者:我有一个特别喜欢亚瑟王的东西的朋友,我看到这个后立即给她发短信说,“你必须去看看!”

导演大卫·洛维(David Lowery):我希望所有的中世纪主义者和亚瑟王迷都能看一下这部电影。这一直是我秘密的希望之一,尽管存在所有不一致和变化,但我们很希望能得到这些一生致力于这些东西的人们的认可。

记者:我实际上是想问你有多少沉浸在亚瑟王神话和文学中。或者你只是按照你想用这个特定的故事做什么?

导演大卫·洛维:可以说是浅尝辄止。我本可以做更多的研究,但电影拍得如此之快,我甚至没来得及对这首诗进行我想要的所有研究。

我现在知道我自己在做什么的地方做得足够了。我知道我所做的一些改变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也害怕我不会公正对待这样一部规范的作品。

有些调整可以说只是突发奇想。很快,这个心血来潮变成了我肩上的重担,我意识到这是一件已经存在700年的作品是有原因的。

如果我搞砸了……我不敢指望自己能做到保持中立公正,我希望我只是以适当的方式触及原始诗的密度。我随身带着它,这是我从剧本初稿到去年十月完成的一路上对自己的期望。希望里面有很多。

我试图展示这段历史的广度,尽管我们不能把它全部包括在内,希望它能引起一些共鸣。

记者:我认为它以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运作,因为你有点倾斜地进入故事。Dev,是什么吸引了你扮演高文的角色?

主演戴夫·帕特尔(Dev Patel):一些事情。我的意思是,主要是与大卫一起工作。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对我来说,他是一位真正的导演,同时他也是变色龙,就他所拍的电影类型而言。他的剧本让我着迷。几周后,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某些图像。我就是无法动摇它。我真的可以为自己献身。

[高文是] 一个年轻人,他有很大的缺陷。他正在执行这个注定失败的任务,那段旅程有一种真实的肉体,我认为这会很棒。

我可以与我在这个行业的旅程有很多相似之处,尝试成为一名演员,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努力在这一抱负中实现诚信。

记者:你在非常广阔的户外空间拍摄了很多这样的照片。这首诗掩盖了他在到达豪宅和教堂之前经历的许多旅行和冒险以及其他事情,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高文遇到的所有恶棍、鬼魂、巨人和风景。

导演洛维:我真的很喜欢电影中的角色在他们的旅程中长时间行走在风景中。我是贝拉塔尔(Bela Tarr)的忠实粉丝,塔可夫斯基(Tarkovsky)的忠实粉丝,我爱格斯范桑特(Gus Van Sant)。

如果你给我一个10分钟长的角色走路的dolly镜头,我会成为一个快乐的电影观众。然后,这是一部关于一个人在旅途中的电影,如果我不只是看那段旅程的一些片段,看着他走,然后跋涉穿越那片风景,那我就是在欺骗自己。但我也喜欢任务叙述的情节结构。我喜欢沿途的停靠站。

在阅读原诗时,有这些对巨人、战斗和蛇的推论。我们没有蛇,但我们有巨人。还有一个提到经过霍利黑德(Holyhead),这是北威尔士(North Wales)的一个地方,你今天可以去,那里是被斩首的圣人的圣地,她的头被扔进了一个弹簧里,然后根据传说神奇地重新连接起来。我只是想深入研究这些东西。

我们讲述的故事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鸣,不仅仅是斩首,还有我可以表达的骑士精神、荣誉感和对他人的尊重,所以这感觉就像是他建立一个出那一章。并且所有其他章节也建立在文本中的推论或来自文本中提到的亚瑟王传说的推论之上。

我在读原著的时候写了剧本,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想到诗中的原句,比如关于霍利黑德的那一句,然后意识到还有一个章节要包括,并且意识到这要重要的多。我也应该非常重视这个序列。

但是,是的,它真的只是找到那些小线条。我喜欢你可以将这首诗用作当时威尔士的地图。你可以从卡米洛特 (Camelot) 出发,沿着整个旅程前往绿色教堂。有足够多的关于特定地理的参考,你可以像高文那样继续这段旅程,并追随他的脚步,这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这首诗有如此多的细节,你实际上可以用它来构建地图。

记者:这部电影充满了许多美丽而奇异的场景,为高文的旅程铺平了道路。有没有让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真的很兴奋或渴望拍摄的特定场景?

导演洛维:我的意思是,整个绿色骑士的场景,是我们最后拍摄的。这肯定一直悬在我们头上,因为它太大了,我们没有太多时间来拍摄。所以,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因为我们在[制作设计师] Jade Healy建造的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场景中。我们让Ralph [Ineson] 骑在马上,Sean Harris发表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演讲,这也很可怕,因为我们只有几天的时间来拍摄所有这些。看到这成为现实,看着高文和绿色骑士对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起源,看到最初的对话。

那个场景没有视觉效果,布景是真实的,绿色骑士是真实的——除了他的头被砍掉了。在这三四天的过程中,它在舞台上表现得非常壮观,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看到它实现了。但这也很可怕,因为我们在拍摄时意识到那个场景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哦,我们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拍摄。那个时候有高压锅。Dev,我不知道你还记得多少,所有的日程安排困难,Kate [Dickie] 和Sean都不得不打包去看其他电影,所以我们必须先拍摄他们的所有部分。在我们拍摄这些东西的最后几天,这是一次疯狂的旅程。

主演戴夫·帕特尔:有两个特殊场景,一个显然是高潮场景,因为我们试图驾驭这么多不同的情绪,但又不放弃太多。

我觉得我是一只小蝌蚪,我一直在游上来达到这一刻。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而且,剧透警报,我应该说,我猜,但是当我们穿越时间,我们到达时[高文]是一个年长的国王,我们在拍摄的早期就拍摄了其中的一部分。

因此,在一天的制作过程中,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那样。这对我来说真的很可怕,因为身体素质和实现你想要的一切的想法,或者成功但它建立在谎言之上,看到梦想以消极的方式展开,这真的很有趣。我想让他感到破碎和厌倦,完全不同于这些更强壮的人。所以那是我经常在脑海中回放的东西。我们有一个很棒的化妆团队来真正帮助这个过渡。

记者:好吧,你的焦虑真的得到了回报,因为它们是整个事情中最好的两个部分。

导演洛维:绿衣骑士、国王和圣诞盛宴的整个开场序列,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编辑它只是为了让它正确,因为剧本中有太多的内容。它就像六页长,第一次剪辑是40分钟。它真的是这样的,“哦,我们必须让这片土地变得正确。”

记者:关于最后一幕,在这部电影里,你在诗的结尾处就停下来了。在原版中,他得胜回家并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事。但是电影在那之前就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你会看到如果你失败了,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停在那里?

导演洛维:我总是告诉准备工作的人,如果我们的工作做得对,我们可以在电影结束时高文被砍掉脑袋,这将是一个幸福的结局。我认为我们做到了。

我认为我们可以这样结束电影(就像诗的结尾一样),但这将是多余的,剧透警报,因为我们刚刚在视觉中看到了这种情况。而且我只是不认为那个图像是我们需要结束电影的图像。

我想让它悬而未决。我想把它留给观众。是不是像原诗中他脸上有划痕而快乐地寄出?或者他遇到了他的厄运?

我认为这两个结局都适用。我们对这两种解释都给予同等的信任。但不管你如何解释最后的结局,最后的框架,它以快乐的结局结束,以一个快乐的结局结束,他到达了他需要的地方。不管这是否意味着他死了,他总有一天会死。如果他死了,他就达到了电影开头所缺乏的完整性,这是一件好事。因此,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记者:这似乎更多是关于他真正理解骑士精神和正确做法的旅程,而不是,如果你成功了,这里是你获得的奖励。

导演洛维:正是,完全正确。


大卫·洛维(David Lowery),美国导演,于1980年出生于威斯康星州,代表作有《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和《彼得的龙/Pete's Dragon》。

戴夫·帕特尔(Dev Patel),英国男演员,以2008年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 执导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而闻名。

短评

太多慢镜头,有点拖沓。

7分钟前
  • Pop Quizzer
  • 还行

实在是喜欢不起来chapter类的叙事方式,片子本身对chapter和title card的运用让我感觉是减分的。故事里的时间概念仿佛笑话,并不能让我觉得是导演高超的操控,更像是失重的类比,突然拉长或者压缩,到最后更是十分钟的回顾前世今生。稍微有点失望

9分钟前
  • FDTS
  • 还行

长诗转电影,兜转了那么久终究要谈最重要的承认问题,这当然能让人摆脱有死,但这里真正达成这重境界终究还是原著,而古董寓言的成长故事一经展开,确实是天生现实又自带浪漫,也貌似只有在这样的维度上,才能古典。

11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还行

首先硬件是真的绝了,光和镜头都太美了。故事的话是真的有点故作深沉了,其实就是一个童话串烧外衣下的男人成长史。

12分钟前
  • 饮歌
  • 还行

表以是对经典头韵文学与骑士精神的解构与重塑,实则却更像是仅对“断奶”情结的一次进阶版奇幻演绎,高质量置景艺术的鬼魅表现力,也因大量过于服帖中世纪照明水平的夜戏室内戏,而让按图索骥式的阅读成本累增,观者对高文心旅情绪的捕捉始终受其干扰与影响,不断呈现疲乏态,究其因,不过是一部自离开剧场便已“黯然失色”的风格之作

15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还行

How a boy grows into a man. 7/10. 只想要爽片和动作大场面的观众还是洗洗睡吧。本片灰暗,缓慢,带着六百年前原著的道貌与荒诞。导演通过非常艺术化的影像语言,用高文爵士的荒野奇幻冒险为外衣,表现的却是其自省与求索的精神内核。观影过程中我内心戏好多,以下为节选:1.本片有着强烈断头情结,看完后我脖子好累。2.亚瑟王说话含糊不清一直透着牙疼。3.男孩纸出门在外要保护好自己,尤其心机boy Lord的一吻不是设计好的桃色陷阱我是不信的。4.而且城堡深V女主人霸王硬上弓,也不晓得是她自己觊觎高文爵士的贞操还是为了助攻她老公,她不仅送了一本爱心之书,还与其深入探讨了绿色的哲学涵义。5.我要养毛绒绒小狐狸他看起来好有礼貌的样子不接受反驳!!

17分钟前
  • 滴溜滴溜转
  • 推荐

画面很美,台词很美,服化道很美,配乐很美,但这故事讲得…真的有点无聊…不得不分四天才看完,也不是高困,就是想干点别的。

20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什么玩意啊 史诗不史诗传说不传说的 能不能把故事讲明白了先

22分钟前
  • MURASAKI
  • 较差

一部充满现代性的、重述与改写的骑士史诗,高文爵士成了浪荡懦弱的纨绔子弟,英雄传奇也染上了权谋表演的底色,绿衣骑士的树精造型及对绿色的那段直白阐述则似生态批评典例。大卫·洛维依旧喜欢把玩时间魔术,一如那段360度顺时针(显露可能的未来中的尸体)与逆时针(回到当下)的横摇镜头、无头圣女的还魂与尸骨复原,还有高潮时对老马丁[基督最后的诱惑]的效仿致敬。摄影和色彩叙事都可圈可点。180度倒转的镜头、恍若深井的床榻俯拍、误食致幻蘑菇+目击山中巨人群的场面让人眼前一亮,小狐狸很可爱。艾丽西亚·维坎德的一人分饰两角与人偶戏里的[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注意那个转盘)别有意味。幻梦中抽出绿色腰带之时契如刨出罪恶之蛇。PS:影片中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还是巴里·基奥恩演的Scavenger一角,秒速穿越回[圣鹿之死]。(8.0/10)

2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看不到大银幕有点遗憾,影像包括用光都很棒。

2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在探讨如今缺失的骑士精神到底是什么,故事整体偏神话逻辑,就是莫名其妙人就上路了。在可预料的故事走向下,导演还是延续了鬼魅浮生的部分精髓,拍的很美又很诡谲,宗教感和奇幻性做得很棒

34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想做反骑士的镜像改编,但又下不了勇气改编得彻彻底底,只好用一段幻象让人幡然醒悟,用宏大的格局讲了一个「臭小子成人记」的小故事,不是黑暗童话也不是反英雄史诗,最后呈现的效果既不深刻也不复杂,2小时大概就看那些精致的美术布景与酷炫的声音特效了。

36分钟前
  • 天马星
  • 还行

绿衣骑士是英格兰本土德鲁伊主义的化身,基督教的信责被异教的宇宙论所取代,随着原始充盈(前半部分中屡次出现的圆形构图)被打破,高文被抛向一种反朝圣的旅程之中,不同于中世纪的版本,他在引诱之中不断下降。高文爵士在这里成为了骑士的反面,他是伊壁鸠鲁的,薄伽丘的,甚至是朋克的,走向自我毁灭,又在这种宿命之中成为骑士,或者说成为叙事。大卫·洛维有着一种低配版本的时间—影像,在一些时刻,通过场面调度令未来渗入此在,特别是在高文被劫后,在摄影机的一个环形运动之中死亡,重生,如此调度令人想起沟口健二,以及洛维上上部以时间的凝缩作为主题的“鬼故事”。自《绿》的第一个镜头起,洛维希望呈现一部严肃的史诗致敬影史上的万神殿,却又无法逃脱A24的视觉奇观——我们可以相信一些游戏式的镜头绝非他的本意。

39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2倍速都不算快 这逼装的

40分钟前
  • 梦工厂大爷
  • 较差

What does the fox say的巨制MV

41分钟前
  • 黄色动力伞
  • 还行

【C+】倒也没必要过度执着于符号的意义,最后十分钟的脑内幻想蒙太奇已经把整部影片要讲的东西给捋顺了,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对之前神秘氛围的一种背叛。核心主题与《鬼魅浮生》类似,个体在旅途中丧失了自我,迷离于时空尺度,直至寻求定义才能重获新生。钟意A24那独特的视听美学,但在本片里只是用于营造高雅幻想的手段,实质仍是破碎残缺的闪亮碎片。

42分钟前
  • 思路乐
  • 还行

作为A24铁粉来说说,风格仍然过硬,节奏差强人意,美术无可挑剔,台词不伦不类

46分钟前
  • 蛋花汤的温暖大碗
  • 还行

既成的文本已然是禁锢,而打破现有认识的结构亦是自我重复的,于是足够繁多的符号却纷纷掉落了下来,观看趣味变为了对符号拾捡的趣味,我们对大卫·洛维的期待真的只是如此吗,或者他这次终被自己反噬,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可以看作人类永远无法走出的困局,亦是创作难以跨越的瓶颈。

4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还行

8,绿衣骑士,女巫,灯塔,A24邪门三部曲。没做调研看得我云里雾里,事后查资料才意识到影片做的改动和小心思相当多。这个离谱的摄影和配乐把氛围做到了极致,加上晦涩的对白,真的像是走在原诗里,诡秘壮丽的自然叹为观止,中间的受难和行善增添了颇多的神秘色彩,城堡故事改动最大,但也把高文更加人性化了,有时候,确实再多的磨难也没法改变一个人,也使坏地给出了相对应的另一个结局,所以对照之下,最后展现出的骑士精神难能可贵。题外话,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中国神话传说类似的演绎

50分钟前
  • Sink
  • 推荐

什么几把电影卧槽,感觉就是用冰血暴的镜头弄出了一堆看似意义深刻却一点内容都没有的2小时,还tm不如看一部景区宣传片。后面他来到那个树人的洞里那一段开始我真的崩不住了,睡了过去,导演吃屎吧,这部电影吃屎吧。

54分钟前
  • 黑色谬论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