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2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3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4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5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6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3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4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5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6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7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8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19 法老与众神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21 00:38

详细剧情

摩西(克里斯蒂安·贝尔ChristianBale饰)和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乔尔·埃哲顿JoelEdgerton饰)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彼此之间感情十分要好。摩西得到了神的旨意,决心将成千上万...

长篇影评

1 ) 平凡的摩西:评电影《出埃及——法老与众神》

平凡的摩西:评电影《出埃及——法老与众神》

廖康


电影《十诫》1956年问世即成经典,年年在电视上播放。摩西的英雄形象早已牢牢印入人们脑海:Charlton Heston高大强壮的身躯、棱角分明的面孔看上去就像米开朗基罗的雕像走下了圣殿,让人觉得能够领导希伯来人走出埃及,走出奴役,走过红海荒漠、走过艰难困苦,走向自由乐园的人必然是那个样子。Yul Brynner饰演的拉美西斯二世也是举世公认、非他莫属的埃及法老形象,他那炯炯若神的眼光和傲气磅礴的举止也令人经久难忘。更不用说这史诗般的故事本身就具有最激烈的矛盾,最戏剧性的情节,最大的性格转变,最激励人心的情感;直接搬过来就是很好的电影脚本,而《十诫》基本上就是照搬《旧约》的出埃及。重拍这人们熟知故事,用现代的电影技术超越《十诫》的视觉效果当然不难,但谁有可能超越Heston和Brynner这两位明星?导演Ridley Scott显然就没有试图做此超越,他的电影《出埃及——法老与众神》(Exodus: Gods and Kings)没有照搬《旧约》相关章节,而是把神迹尽量拍成自然现象,他塑造的摩西是个普通人的形象。唯如此,重拍这个故事也许才值得一看?但也正是因此,这部电影对大众不会有《十诫》那种魅力。

《出埃及——法老与众神》初始就展现埃及的王宫,极其宏伟,与希伯来奴隶在采石场辛苦做工形成鲜明对照。又加了一段原著没有的战争场面:马战,车战,步战都颇为壮观,不愧是执导《角斗士》的大手笔,足以令期待看大场面和特技的观众满意。同时摩西的地位和能力以及与拉美西斯的生死友情也在这场战斗中显示出来,而且印证了“领导将获救,救星将领导”的预言。然而,这部电影的摩西不是作为先知和神人来塑造的。Christian Bale扮演摩西,他的身材和模样都很一般,难以望Charlton Heston之项背。他也没有《旧约》里摩西那么坚定的信念,就是一个普通人,身处逆境,本着良知,不得已而为之。在摩西获知自己身世之时,本可以展现其内心矛盾,但是电影几乎未着笔墨。摩西被流放,到米甸娶妻生子后,为什么要回埃及解救同胞,也没有足够交代。摩西与拉美西斯由战友到对头的转变也没有像《十诫》那样得以充分展示。

这些不足使《出埃及——法老与众神》显得单薄。信教者可以认为摩西的行为是遵循上帝的指令,不言而喻。但一部电影毕竟是独立的艺术,需要自圆其说。而且这电影是尽力摒除神性,表现摩西为凡人。《旧约》里摩西上何烈山与显形为“燃烧的灌木”的上帝对话,在电影中拍为他撞上泥石流,晕头晕脑地与一个在篝火边的男孩交谈。与其说那男孩是上帝,不如说他是天使或上帝的代言人,抑或就是摩西良知的化身。而在摩西妻子看来,那所谓的与神对话纯粹是他在发昏。这样处理摩西受命,肯定让虔诚的教徒不满。随后摩西与那男孩多次对话,可以解释为自言自语和良心对话,也可以解释为直通天庭与上帝交谈。无论如何,这样表现上帝或其代言人,在很多教徒看来是极大的不敬。摩西的怀疑和争辩在常人看来似乎是必然的,但对笃信者来说则是篡改《旧约》。难怪一些人号召抵制这部电影。

更让他们不满的是,摩西回埃及后竟然搞起武装斗争,其效果只是让拉美西斯不断地吊死嫌疑犯。就算摩西曾是能征惯战的将军,新武装起来的奴隶战斗力也有限。希伯来人想迫使埃及法老放行,还得依靠神力。但电影把《圣经》里记载的十大天罚表现为自然灾害,还让埃及人做出合理解释,说明与神无涉,因此不必惧怕希伯来人。当拉美西斯的爱子丧命时,摩西甚至告诉他希伯来人也有丧子的。这简直把犹太教的逾越节釜底抽薪了。而对最大的奇迹——分红海——也勉为其难地表现为一种自然现象:海底地震导致海啸,海水退潮以致几乎空干,龙卷风带来巨大的海浪等等。更不用说十诫法版在电影里是摩西在西奈山上自己凿刻的。真不知犹太教徒和笃信《旧约》的基督教徒会怎样痛骂?电影票房和评价都不那么高,也不难理解。

导演Ridley Scott是无神论者。显然,他是想用电影来如实地再现历史——他想象中的历史,或不如说是他对《旧约》记载“出埃及”这段历史的诠释。但我在他的诠释中看到犹豫:他似乎拿不定主意,既要摒弃传说的神迹,将其处理为自然现象,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又要保留摩西与神的对话,半遮半掩地让那个男孩来代表上帝。当然,那也可以看作是摩西扪心自问自答。但他的良心不可能有法力让灾难降临埃及,更不可能让埃及人家长子丧生。那个男孩还是代表神。导演的这种游移不定给我带来无所适从的感觉。你到底要表现什么?那十大灾难究竟是神迹还是自然灾害?既然他已经花了那么大力气让观众看到前面的灾难都可能是自然灾害,为什么不设法把最后一难也写实一番?其实,既然他不信神迹,而且已经给出埃及的故事添加了不少原文没有的内容,又何必遵循《旧约》,一个个再现那些神迹呢?即便是牧师也常常把那些神迹作为寓言来解释,一个电影又何必亦步亦趋,捉襟见肘地再现呢?尤其是那个男孩,选派运用得非常令人不悦。他面目不善,言语不当,神不神,人不人。真不懂为什么导演不选个面目清秀的童子或饱经风霜的老人,用来明确地代表摩西的良心,时不时与之对话。既然导演已经用电影手法否认了多数神迹,为什么不索性否认到底?

耗资一亿四千万的大制作竟然会有这等瑕疵,简直令我怀疑自己是否完全看懂了这部电影,是否错过了什么?在查阅与《出埃及——法老与众神》相关的文章时,我看到这部鸿篇巨制还有导演剪裁的四小时版本,而公演的版本还不到两个半小时。也许答案在另一版本中?无论如何,这电影与《十诫》完全不同,塑造了一个凡人摩西。也试图去神话,再现历史。因而值得一看。

2014年12月21日

2 )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讲这部洗脑神片,简直就是文化毒品

首先我没有看完,但是我一直努力地看到我彻底看不下去才停了下来,主要原因就是片中历史的问题。因为我即将长篇大论的吐槽,所以先说说优点,就是埃及的建筑做得很漂亮,这可以说是这部片子唯一可取的地方,有闲心的朋友可以把声音字幕关掉,好好欣赏下里面的建筑。下面是正文。
这种题材的片子,已经再往丧心病狂的趋势发展了。首先,这个片子告诉大家,仿佛埃及人的奴隶全是希伯来人。我们现在来看看埃及的历史,其中,对于希伯来人出走,历史中就写了基本一句话。可以说这对于当时的埃及来说,根本就是个极小的事情。而现在拍起来,就是集众善于一身的犹太民族在全宇宙的帮助下,奋力追求人类最崇高的自由,经历了无数坎坷,从集众恶于一身的埃及人手中解放出来的故事。仿佛这绝对是人类历史中一个及其伟大的事件。
现在我们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犹太人好好的要到埃及去呢?这种生不如死的地方犹太人是怎么呆了四百年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圣经中写得清清楚楚,当年是犹太人自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地逃到埃及去的,别人根本就不想来奴役你。反而还应该谢谢埃及在最最困难的时候收容了他们,不然亚伯拉罕的子孙早就没有了,更不可能在今天还来拍点这些笑死人的电影。好了,到了电影中,埃及人的救命之恩全然没有,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对埃及人的仇恨,这本来就是埃及的地盘,要来也是你,想走也是你,无非就是自己犯贱,我不知道你恨个什么。
再来我们来复原一下历史的原貌,文献请参照世界犹太人史,历史记载,在那个时代,也就是影片中的二逼其实是非常有作为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埃及遭受了重大的自然灾害,并且拉美西斯二世确实是大兴土木,好了,现在我们用上帝赐予我们的任何正常人都有的正常的脑袋来想想,自然灾害和犹太人外逃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犹太人叫来一个小屁孩儿搞来了自然灾害????还是因为自然灾害来了既吃不饱饭还要做更多活这些人才想到要逃跑????要知道,以埃及的建筑质量,仅仅靠大规模的奴隶劳动是做不出来的,包括金字塔。因为涉及极其精巧的石料加工技术。而当年的埃及社会,那种最低级奴隶劳工,也是在农闲的时候才进行建筑工作。我们虽然不得而知犹太人当时到底是贱民似的奴隶劳工,还是仅仅是没什么地位的奴隶石匠(后者更有可能,因为当年来埃及的时候,他们有个兄弟是在埃及当要职),但是,我们至少知道,假如没有自然灾害,他们的生活是可以忍受的,因为他们已经过了四百年,当年埃及好大喜功的法老,远不止可怜的拉美西斯二世一个人。
现在来好,历史被重新写成了,制造无数星球的上帝,闲着没事儿,一定要来管一个我们称之为银河系的不大不小的星系的边缘的一个小恒星系的其中一颗不大不小的星球上的一个绝对很小的民族的事儿,因为他们自称是全宇宙最最最最有权利的生物的选民。然后这个生物到了地球上的埃及,然后制造了无数惨绝人寰,令人发指,可以说让伟大的埃及文明蒙受了巨大损失的自然灾祸,原因就是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国家被扣上了奴隶制度的不人道帽子,在那一个犹太人自己在回以色列的路上都以攻下别人城市杀光别的民族为荣耀的年代里。你们说这种片子你能忍????这种政治宗教洗脑片还能被人看????我能不给它打一分最好是零分????当然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所以我站出来了。

3 ) 众神隐没

在《法老与众神》片子里,在荆棘丛旁,在十灾之时,在西奈山上,向摩西显现的是一个小盆友。总觉得这是一个有点诡异的安排。后来想想,其实也可以说得通……

倒是真有这么一个犹太传统,说上帝圣容不可见,因为1.亮度太高,见者必死。或者2.上帝本来就不可见。或者3.上帝把自己隐藏起来了,参见《以赛亚书》45:15“救主以色列的神啊,你实在是自隐的神”。

那么上帝要显现,咋办?天使Metatron来帮忙~ 所以其实看到的都是Metatron,不是上帝本尊。有个恶搞片叫Dogma(怒犯天条),Alan Rickman演Metatron,就是这个思路。

旧约里也有这么写的,说先知见的是天使,比如《出埃及记》3:2“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

《出埃及记》23:21也提到这个天使,说“他是奉我名来的”,不过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他里面有我的名”。

后来,到了基督教早期的时候,保罗他们也根据这个传统,说律法的来源是天使,摩西是从天使那里得了律法。比如,《使徒行传》7:38说摩西“曾在旷野会中和西奈山上,与那对他说话的天使同在”。《加拉太书》3:19说律法是“藉天使经中保之手设立的”。《希伯来书》2:2也把律法说成是“那藉着天使所传的话”。

那么,这位天使是谁呢……?犹太教的以诺传统说,就是以诺啦,以诺被上帝提走了,变成了天使,就是Metatron。

所以,《法老与众神》的编剧是不是觉得,既然以诺是不会老死的,干脆把他演成个小盆友吧?

这样理解的问题就在于,在Exodus: Gods and Kings里,有Exodus,check。有Kings,check。那Gods呐?片子也没像1999年动画片《埃及王子》里那样,有法老宫里的术士invoke埃及众神的名字,和摩西斗法啊。埃及人的众神和希伯来人的神都没出现,只能看见Metatron这个representative。

所以在这个叫Gods and Kings的片里,Gods反而是不在场的。旧约里面,至少从字面上来看,上帝还是经常露面,说话,甚至有点anthropomorphic的赶脚。但这个片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一个神已隐没的世界里,先知把神的子民带到神的应许之地。好吊诡。

4 ) 全剧唯二感人之处,摩西和他老婆的对话

Who makes you happy?You do.

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life?You are.

Where would you rather be?Nowhere.

And when would you leave me?Never.

May I proceed?Proceed.

5 ) 腮红与眼线


对于西方的宗教文化错综复杂,摩西也是一个三言两语说不完的人物,在犹太教,基督教,穆斯林都有他们自己对摩西的描述和了解,所以影片发布时在埃及摩洛哥禁播也是并不出人意料,各个教派的教徒也为这个事情吵得不可开交。

其实宗教上的电影并没有必要那么较真,如同大部分宗教类的电影拍摄一样,虽然事前有各式各样的小事不断的给这个电影添油加醋,但最终还是会按照教义上描述的过程,所以《法老与众神》算不得是一本能够给人惊喜的电影。

但是尽管如此,《法老与众神》仍然具有相当的娱乐性。开年伊始,成龙大哥就在《天将雄师》里面秀出了自己妖媚的眼线,这个行为让今年纷纷在时尚秀场上露面的“露鸟装”、“遛鸟装”什么的黯然失色,那《法老与众神》就更是将这个方向延伸到了腮红的方向。在男性越来越注重自己容颜的今天,或许2015年应该成为一个里程碑年份,在这一年,各大护肤品牌或许就开始在男士化妆品的产品线上开始搏杀了。不久的将来男士们也许会同样在逛街时走进化妆柜台对营业员说:“您好,请给我来支XX的眉笔,还有XX的腮红,”

“腮红眼影唇线什么的将来不会是女性的天下,男性,这些你也可以拥有”

除此之外,小粉的出现着实让人觉得有点意外和别扭,在诸多字正腔圆的英语或者混杂其他国家的口音的英语当中,当属小粉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格外的突出。私以为小粉出演《极品飞车》这种英国妹子爱上美国飙车小哥的电影非常适合,但如果是《法老与众神》这种略微严肃题材的电影,就还是稍微改一下口音来的好。具体可以向扮演摩西的贝尔先生学习下。

所以简单的剧本还是应该如下(非宗教意义上的):

摩西是一个大企业霸道总裁收养的孩子,从小和霸道总裁的儿子一起生活,但是他们经常会出现一些小摩擦,小霸道总裁总是担心他抢了继承权,于是摩西就被他流亡在国外,没想到摩西流亡的时候不但结婚生子放弃了金融行业转为绿色畜牧业发展,而且还孤身一人带着队伍回来挖墙脚。小霸道总裁在继承了霸道总裁的衣钵后断然决然的想通过霸道统治的方法来组织摩西挖走自己的基层干将,但没想到摩西用流言蜚语重伤霸道总裁,不但高层谣言四起,就连霸道总裁的独生儿子也没有幸免于难,无力回天,眼睁睁看着摩西带领他的基层员工逃往新的公司,霸道总裁追至强弩之末,无奈摩西举出“社会雇佣法”的金字招牌,撕开霸道总裁管理方面的裂口,员工蜂拥而出,以致霸道总裁全军覆没。

6 ) 滚,别打扰我飞升!

我就是想知道,Ridley Scott为啥把Exodus拍的这么平庸?Clint Eastwood为啥把American Sniper拍成这么平庸?

两个都算80岁的老头儿了,而且都是见过大世面,赚过大钱,和历史上各种大人物勾肩搭背过的老头儿。那些人人皆知的电影就算了。你看看Ridley Scott作为制片商的产出规模,看看他那家庭作坊的盈利,看看他早期拍广告的出身(他的Apple II广告被评为历年世界杯中场的最佳广告),就知道在赚钱上面,这老头儿一点不含糊。他要是想取悦电影市场和观众,那是信手拈来的事儿。但这老头儿现在什么都不缺,他压根儿就不想取悦观众了。

Ridley Scott是个古典主义者。他的现代题材影片我都不敢看,因为太血腥太直白,让人觉得人性挡不住兽性,前途一片死黑。黑影坠地的肠子肚子满天飞已经让人很不舒服了,Body of Lies里直接讲人丧失独立判断力,对罪行的自我安慰有多么容易。Counselor 我看了半个片子,吓得没敢往下看,太压抑,兽性大行其道,人在作死路上的才华不可低估....老头儿非常非常悲观。

一旦涉及古典题材,他马上摇身一变,成了另一个生错了年代的安格尔:他镜头里的英雄都古朴的如希腊石柱:沉着,勇敢,心思缜密也侠骨柔情。当年角斗士把影帝颁给Russell Crowe,罗胖子本人也是措手不及。你看他发表的获奖感言的结巴,那是他根本没准备,根本没想到会获奖。其实也不该惊讶:好莱坞等待这么一个完美的古典英雄,下一个黄金时代的Charlton Heston,下一个展示电影魔力的载体,已经等了40年了。

Exodus应该算是古典题材。问题是Ridley Scott不想歌颂哪个英雄。他说过,宗教最奇妙,人们捧着自己的圣经互相砍得头破血流,最可笑的是那些书里的神说不定还是同一个神。他大概是个有神而不可知论者,否则就不会拍出了那个提出了太多“从哪来,到哪去”这样的问题的Prometheus。

我猜他很不喜欢旧约里的上帝。这片子里他谁都不喜欢:摩西不是个自我反省自我探索的英雄,上帝是个情绪不稳的小P孩,埃及的上层建筑们都该死残暴,只有倒霉的埃及人民和犹太人民如蚂蚁般为大人物们买单。可是观众们对蚁民的悲欢离合没有一丝兴趣,而只在乎上层建筑。结果这片子那里都“不正确”。无怪乎这片子出来后,伊斯兰教的两个国家不爽,基督教大众也不满意,无神论者更不高兴。

Ridley Scott也不象当年拍天国王朝那样谆谆善诱了。那片子有些教化大众的雄心,但反应平平。这部Exodus似乎放弃了教化的目的,就是给一小群人看的,不直白,也不算隐晦。这老头儿的态度已经从“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变成了“滚,别打扰我飞升!”

7 ) 暗流涌动的史诗——《法老与众神》


《法老与众神》几乎是波澜不兴地从年初的茫茫片海中出现,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无论是作为电影巨匠雷德尼•斯科特的新作,还是作为《圣经》史诗的又一次再现银幕,这个结果都未免有些蹊跷。

冷静和理性是这部巨作给人的第一印象,这大约是影史上最为克制的一版《出埃及记》了。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遵奉的《摩西五经》中最为传奇的篇章,这个故事曾被再三搬上银幕。西席•地密尔的两次经典改编跨越了电影的黑白和彩色两个时代,斯皮尔伯格的《埃及王子》更融歌舞和史诗气魄为一体,将动画电影引入一个新的高度。受难、神恩、救赎这些宗教元素成为推动剧情和情绪的关键词,当然更不用说那激情澎湃的两个字——“信仰”了。与之相反,《法老与众神》却独辟蹊径,从头到尾只是冷静平实的叙事,沉郁凝重的色调,连同胞情和兄弟情这些“人性”的元素都被一再淡化,唯一让人感到温情的,只有摩西对家的眷恋,让人想起斯科特的另一部经典《角斗士》。凡此种种都提醒着我们,这是一部斯科特版的“非主流史诗”。

片名就透露出一股“非主流”的气息,片名直译应当是《出埃及记:众神与王者们》“王”取复数也就罢了,“神”居然也不止一位,可谓甘冒一神教之大不韪。《圣经》中,摩西只是听从上帝的指示,并不曾见到上帝的形象,而片中却让上帝以一名少年的形象在他面前显现。这还不算,影片甚至在上帝呼招摩西的一些关键段落插入了几个客观镜头,画面中,摩西对面空无一人。西奈山上,这位先知自以为正在面对面领受神的指示,而画面中显示,他其实是独自一人在石板上刻下了十诫。虚虚实实的镜头语言,不禁让人想起《神探》和《禁闭岛》之类探索人内心幽暗角落的电影,用心不言而喻。

斯科特从“人”的角度重写史诗的努力还表现在,以往版本中着力刻画的宫廷斗法和分开红海等段落都被做了“自然化”的处理,导演并没有说神不存在,但血灾、蛙灾、蝗灾等著名的“十灾”完全可以看作是自然现象,而关键性的渡过红海段落,也可以看作是自然潮汐替犹太人挡住了埃及追兵。最后,摩西眼中的少年消失在人群中,似乎暗示着,所有的“神启”完全可以被读解为他的幻觉。

影片为人诟病之处,在于其刻画人物的平面化和剧情的平淡化,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平”未尝不是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叙事手法。斯科特一直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其实是将以往版本中的跌宕起伏处故意做了反高潮处理,在熟稔以往的《出埃及记》题材电影的西方观众而言,片中的每一处“举重若轻”都充满了惊世骇俗的互文性。与其说是“平”,不如应该说是“黑”得不动声色才对。以史诗面目示人的本片,其实骨子里比《基督最后的诱惑》更加离经叛道。

导演在接受访问时曾坦陈自己是个“不可知论者”,认为“宗教是邪恶的渊薮”。但是曾拍出了《银翼杀手》的他显然也不是个唯科学主义者,这从那位被法老吊死的“科学家”的命运可见一斑。毋宁说,斯科特是个人道主义者,《天国王朝》中“良知之国”的骑士,对未知充满着《普罗米修斯》式的好奇心和童心。对一个已经78岁的西方导演而言,依然保持这样的心态实在不易。这部新片因其“渎神”在西方不受待见,在中国因其宗教题材不被理解,在埃及则因为宣扬“犹太复国主义”和“亵渎古代埃及文明”而干脆遭到禁映。《法老与众神》的影史地位,或许只有在未来才能得到充分评价。据导演透露,影片的完整版本会以DVD形式推出,长达4个半小时。现有的口碑会不会象《天国王朝》一样发生大逆转?谁也说不好。

当然,影片自身也并非完美无瑕。开场的战役就出现了不少破绽,法老拉美西斯捅死了一个蛮族士兵后,居然没有抽剑,直接就站了起来。很难想象斯科特这个处理动作戏的高手居然能在完美营造出山崩海啸的银幕奇观之余,犯下这么低级的错误。

风间隼2014年4月9日
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

8 ) 无神论者的《出埃及记》

在观影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另一部在今年已经上映的圣经故事《诺亚方舟》。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看这两部宗教题材的电影却看得津津有味,是因为它们实在是把圣经黑得漂亮。表面上看,这两部电影在情节上都貌似忠实地按照圣经的剧本来呈现,但是讲故事的角度却来自无神论的立场,含蓄但却有意识地安排了心理学和自然科学诠释的可能性。

(1)摩西是个典型的精神分裂者。

在《法老与众神》中,上帝并不是像旧约中那样以天之音的方式启迪摩西,而是以一个孩童的具体形象出现,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高明的颠覆。在剧中,摩西是在一个暴风雨夜里在山上遭遇泥石流后,在生命垂危的濒死状态下,第一次见到上帝化身的孩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孩童分明就是摩西在濒死时候自己产生的幻觉,而且孩童的声音都是取材于自己的儿子。然而,这一次起死回生的经历对摩西造成的心理创伤诱发了他的精神分裂。此后摩西的一生都饱受精神分裂的困扰,而且每次发病的时候,神就会以孩童的形象出现在他的幻觉中。关于精神分裂,很多电影都有过很好的描写,在《美丽心灵》中主人公纳什在犯病的时候就会幻想出不存在的人物。这些幻觉人物都有两个特点:一是不合逻辑的突然出现和消失,第二永不衰老。这两个特点在本剧中也有明确的描绘,上帝化身的孩童常常以恐怖片的效果出现,然后又凭空消失。特别是有一次,摩西去看坐在地上的儿子,结果儿子转过头来竟然就变成了那个孩童,这个情节正是对摩西把自己的儿子幻化为上帝的明确提示。在剧末,年老的摩西坐在马车里,在行进的队伍中看到那个样貌仍然没有改变的孩童,这种不老的幻像正是对精神分裂的典型描绘。在出埃及的过程中,导演也多次从摩西的随从约书亚的视角来表现,摩西始终都是和石头和空气对话。要是在今天,摩西一定会被送到精神病院接受药物治疗,但是在当时,约书亚和其他希伯来人显然更容易将此解读为摩西与神交流。

如果我们接受摩西患有精神分裂的设定,那么就很容易理解摩西与上帝的对话为什么总是充满争执:那都是摩西自己内心的心理斗争的反映。而上帝闪烁其词神神叨叨的言语,以及在摩西无助的时候却不出场的任性,也都可以按照摩西的发病状态而得以合理解释。当然,其中很多细节都颇值得回味,比如针对摩西指控他四百年沒出現的批判,上帝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摩西自己内心最大的困惑,而摩西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此他幻想的上帝也自然无法给出回答。又比如在看到了埃及平民饱受灾难之后,摩西良心上过不去,因此将自责的矛盾心理转移到了自己幻想的上帝身上去,去向上帝质问为什么要伤害无辜的埃及人?导演安排摩西的这些质问一方面是表现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观众对神的善恶对错的思考,颠覆了这个故事本来的宗教意义。我觉这也是剧情设计的一个巧妙之处。

而在剧末,摩西在山洞里刻下十诫,他的病情更是进一步发展到人格分裂的程度。代表他的精神意志的人格坐在那里刻石板,而日常生活饮食的那个人格,则被幻想为端茶倒水的上帝。这个剧情也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颠覆。在旧约里,应该是摩西找来石板,而上帝亲自将十诫用指头写在石板上的。而在本剧中,十诫却变成了摩西个人的价值认同,并非神的旨意。由此引发观众对宗教的起源及其意义的反思,这也许是导演期望达到的目的之一吧。

(2)神迹要么是摩西的幻觉,要么是自然现象,要么是以讹传讹。

由于摩西不稳定的精神状态,使得他自己亲历的神迹的真实性都大打折扣,比如燃烧的荆棘等等。而至于那些埃及十灾以及红海分开等无法以摩西一人之幻觉来自圆其说的神迹,电影也尽最大的努力从客观的角度描写,并暗示了科学解释的可能性。比如弦的这篇影评(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245865/)中就给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灾难的出现,一环套一环。首先是血灾,推断之一是红潮,河中藻类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 这种现状,在有些地方每几年发生一次。藻类的有氧呼吸导致水中生物缺氧致死, 所以鱼类都浮在水面上了(电影里解释的鳄鱼咬的...),接着水中生物出逃, 于是引来的蛙灾, 没有吃的,陆地蛙死带来虱灾,蝇灾。而这不是一般的蝇, 而是刺蝇。刺蝇咬人后会留下敞开伤口导致感染。第三灾虱灾导致牲畜的传染性疾病引发第五灾,畜疫灾。 而蝇给人类带来的传染性疾病导致疮灾。只是那年埃及比较惨, 又赶上了雹灾,不常见但是有史料记载。 酷热地带忽然降温为虫卵孵化带来了有利条件, 带来了蝗灾。由于蝗灾吃掉的庄稼和地标植被, 导致土地暴露,进而引发沙尘暴,就是所谓的黑暗之灾。那么接下来, 长子之灾又是怎么回事呢。 推断之一是之前的九灾导致食物短缺,而保存的食物表层由于昆虫排泄以及沙尘导致上层真菌繁殖。而在古代埃及的习惯是长子先吃并得到双份的食物。于是上层的食物被长子吃掉了,而家里其他的人吃的是未感染的食物。最后, 很有趣的是红海分开,推测之一是 “风降”。 如果风强海湾浅就会露出空地,风停后水就会再涌回来。 ”

为了暗示可能的科学解释,导演特意在影片中安排了宫廷“科学家”向埃及王拉美西斯阐述生态危机、气象灾害和瘟疫流行的关系。而且在灾难出现的先后次序上也是做了精心安排,以符合科学的因果关系。在分开红海的时候,导演也是篡改了故事,安排海水向一侧退去,而不是向两侧分开,从而以使得这一神迹获得现实主义的诠释。

当然作为圣经故事不可避免地还是有实在无法理解的神迹,比如长子之灾。导演并不试图对所有的神迹作出解释,毕竟有些神迹可能是历史上以讹传讹的故事,那么就演绎出来让观众自己判断好了。比如埃及人和希伯来人在生活习惯上的某些差异,使得某种儿童高发的流行疾病在埃及人群中的传染率或病死率更高,也未可知。但是在没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年代,这样的事件就有可能在人们的口耳相传中被夸大为上帝对埃及人的惩罚,然后变成故事在历史上流传下来。而埃及儿童和希伯来儿童的死亡率到底分别是多少,后人也很难考究了。

总之,在我看来《法老与众神》是一部打着宗教旗号反宗教的电影。诸如摩西带领奴隶在夜里放火烧杀埃及平民,在今天看来简直与恐怖主义无异。又如在目睹埃及人遭受天灾人祸之后,上帝(摩西复仇心理的化身)竟然还要屠杀那么多孩子,其暴虐无道比起埃及王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与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冲突的故事,非但没有一笔带过,反而大书特书,完全就是在揭圣经故事的老底。当然这也许只是我这个无神论者眼中的《出埃及记》,也许有过度解读之嫌。而导演则是把他对宗教的批判隐藏得如此完美,以至于基督教徒们看了似乎也比较满意,所以说实在是黑得漂亮。

短评

本片中的埃及人是我见过的最坚定的打死我也不信上帝的人们...

5分钟前
  • 胡三
  • 力荐

不给三星怪可怜的,毕竟这特效,这场面,这特大灾难片,也不容易。史诗片目前是真的翻不了身了,再壮观的奇景观众都见过了,所以看老一套总觉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连音乐都那么乏善可陈,作为商业片也不娱乐,只能舔舔芭乐了。此类型不变革就完啦。

9分钟前
  • Rebel Scum
  • 还行

其实不是太好评价;神话题材还是太不容易了;Christian Bale棒棒棒;应该可以算是神而不棍;猜想引进无望;是不是会有Director's Cut...

13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推荐

为了黑上帝花这么大精力,值得么?

16分钟前
  • 湛卢
  • 推荐

愿主怜悯那些仍旧陷于埃及地,并被邪恶暴虐霸占身心的、依靠世界系统供应的观者们。

20分钟前
  • щит-82
  • 推荐

视觉上全然吃饱

21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推荐

拍史诗片上瘾症患者……其实我觉得除了长子之灾,特别是十灾后几个和最后的分红海都可以用火山爆发(以及引发的海啸)来解释,真想把这个长子之灾的BUG给去掉(要么让耶和华安排一队暗杀部队去干这事),这样,就可以让故事在精分和神棍之间摇摆了。

2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就这样把上帝简单粗暴地处理成脑残的形象,怎么好意思是个有神论的片子呢

29分钟前
  • Lotte Mars
  • 还行

终于感受到犹太佬在好莱坞有多强势了,特效简直是密集恐惧症的噩梦!!!有个叫耶和华的小鬼真会抢戏~~~~~~~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电影院上映的话一定二刷

3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片头强调拉美西斯和摩西如何相亲相爱还被老法老强行撮合(误!但那个交换佩带对方的剑。。)还以为这片子是要上演三观不正的相爱相杀梗,结果后头莫名其妙就被个预言和真相给拆CP了,哎拉美西斯你怂得让人掩面啊……旧约神激动得跟个熊孩子一样,满脑子就是杀杀杀,一点博爱思想都没有……

38分钟前
  • Favillae
  • 还行

三星半… 感觉剧情有点跳跃…为什么Bale总在演苦大仇深的角色……(相比之下还是喜欢埃及王子动画片orz)

41分钟前
  • Norloth
  • 推荐

10年里雷老爷子拍了8部电影,只有2部的票房刚刚迈过成本线,另外6部票房连成本的一半都不到。实在不忍心打两星。

46分钟前
  • nice_shinji
  • 还行

死弟弟打击太大了?是没想拍成史诗吧,所有人物和情节都不知所谓,像是圣经的影像版活着某个游戏的资料片。最后一幕连圣经原文的张力都没拍出来啊。全片都是一种“我也不知道为啥会这样”的氛围中,不知所谓。

49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较差

没有《角斗士》的娱乐性,没有《天国王朝》的思想深度,也没有《罗宾汉》具有说服力的人物塑造,对于斯科特大神来说,只是一部中等水平的尴尬影片,有一些过度工整,但也不能否认本片的观赏性其实并不差,老爷子到底认认真真拍了一部严肃的神话史诗,没有过分苛责的必要,这样的电影看一部少一部。

54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比《诺亚方舟》好一些,将《庞贝末日》践踏成泥。特效叹为观止,分海坑爹只为合海,还算可以。十灾还原度非常满意。期间的战争场面也没有省笔墨,就是故事走向比较流水账,拍不出那种跌宕起伏的感觉。作为圣经普,刷完还能吹吹牛逼,就这样了。

58分钟前
  • ZeonGin Sou
  • 还行

他真就是很严肃的,规规矩矩的拍了这么一个故事。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奇怪的剧情,比如摩西见到上帝,描述成遇到泥石流然后见到自称I am的小盆友(why小盆友,受Apocryphon of John影响么),米甸人竟然按犹太传统生活,给神迹找自然性解释,以及肤浅空洞的神义论追问,等等。特效还可以,情节很一般。

1小时前
  • αρκτος
  • 还行

For My Brother.TONY SCOTT.老雷不需要重返史诗腹地,因为他不曾离开。

1小时前
  • 海洋之 婧
  • 推荐

我給星的原因是斯科特呈現了一個摩西是戰士先知的形象,斯科特本來就是無神論者,基督徒還巴望他拍出迎合口味的電影就是癡人說夢。

1小时前
  • John Coey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