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基德导演的电影序列里,春夏是很难得的一部没有造成生理不适的片子,从画面来说甚至是唯美和身心愉悦的。
为了远离世俗,寺庙造在山上还不够,还要飘在湖中央,隔水而居。这个设计确实妙,清晨笼罩在水面上薄纱般的雾霭,和晚上倒影在水中灯火通明的庙宇特别像画中景。
寺庙里老和尚却并不教小和尚佛经佛理,也没有给上功课,他教小和尚的是采药、识药和捣药。老和尚自己还暗修武功绝学—弹指神功。寺庙里的发生事情就是救人身体、强人体魄,但就是没有人读经、念佛、修心养性。
金基德对于读书和社会教化一直心存疑虑,他电影里的主人公都必须是野性的,没有被书经教化污染过,小和尚自然也没被社会习俗污染,文化、涵养、道德、担当,这些违反天性的属性不能有。受过教育的普通人都会避免虐待动物,淫邪,杀人,或极端愤怒,更何况对于出家人。但《春夏》里面出家人的社会身份属性并没有对小和尚的行为有一丝的束缚,因为小和尚是本源意义上的人,不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人。 我们赤裸的原始欲望和心理属性是被人类的集体无意识和基因所决定的,教化是盖在赤裸躯体上的一件外衣,而精英阶层的外衣尤其牢固且华美。在知识分子话语权的世界里,这层衣物代表了一切,他所有努力就是为了让他的外衣更华美,以区分那些衣不蔽体,裸露欲望的下层人,他们拍的电影里,都在赞美教化的成果,或者怜悯被教化落下的粗人。金基德不一样,他一上来就把所有人的外衣都扯掉,在金基德看来不管是破衣烂衫还是锦缎华服,藏在下面的灵魂和欲望都是一样的。而对于知识精英来说,这样时刻盯着本性看事情未免太过单调直白而粗鲁,他们自然不会让这样的金基德混进他们的圈子。归根到底还是金基德揭穿了他们没穿衣服的丑态,让人难堪。 和尚坐牢出来,回到寺庙后,他还是没有找到修炼佛法的经书,找到的却是老和尚留给他的一部武功秘籍,他也开始练功。 把身体练好最重要,别读经书读那些有的没的走火入魔了。
主持人:@松野空松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场刊嘉宾:@Not Here、@Her Majesty、@Joeyside、@心是孤独的猎手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3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场刊圆桌的第8天第2场,我是主持人@松野空松,第2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金基德导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在深入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我给了×。这是一部典型的“点子电影”和“解谜电影”。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4星,我觉得很完美,属于看了就知道会是好电影的电影,只不过《春夏秋冬又一春》属于这个范畴下还算看得懂的那部分。电影和宗教联系的比较紧,讲究循环往复,但是最后的硬性循环还是让我有点不喜欢的,可以处理的更加圆润一些。整个电影很干净,人少,景色好,可以看的东西很多,台词少又让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在某个时机去神游,思考一番回来还能接上,我觉得很不错。
场刊嘉宾Nothere
四星,特别喜欢这一部,感觉很舒服,虽然循环的做法似乎有些老套了。片子像是关于人生的,也是关于教育的,但是最终学到最多的还是关于平静的心态的,不争不抢,安静如水。
场刊嘉宾Joeyside
X,金基德用103分钟的时间像我们证明了什么是伟大的垃圾,着里的伟大特指后半段导演亲自上台为大家表演少林功夫,我想如果把灵隐寺里的讲解员主持拉来的话他不仅会对这种三招两式嗤之以鼻,还会对于这样的故事露出「xx今天又往功德箱里投了几百」的神秘玩笑,然后和施主说罪过。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尤其是男女交媾时没有刻画的很激情,反而加大了环境音(流水风声),降低了亵渎程度,又反过来使得我在看这部分的时候觉得更加刺激,不知道怎么回事,金基德还是高明的。
第一个问题是,这部电影对你们勾引了你们哪些比较负面的东西,与电影的画面干净相比较而言。比如@心是孤独的猎手 说,他感到刺激。又或者类似于《此房是我造》那种剪鸭脚的冲动。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严格地说,《春夏秋冬又一春》还是厌女的,女性角色是男性角色脑海中欲望的化身,而非完整的人。这个比较负面。
场刊嘉宾Nothere
我觉得比较负面的感受就是关于人性本恶的意识,让人有些难过。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中间可能有一些负面思考,但结尾的时候我没有任何反差的反应,一定程度上说明,金的佛法造诣不如电影造诣。电影是好看的,但是他勾勒的佛法循环世界是肤浅的,即使这样,我也要给4星。
场刊嘉宾Joeyside
他展现的人性是一种幼稚的人性,即使人物经历了生老病死从小到大的转变,内在所蕴含的恶意却依旧不变,或者来说更低劣,我觉得金基德老师觉得自己可以活得越活越年轻?
主持人松野空松
你们观看是否有类似于负面,原罪的冲动,而这又是为什么?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没有,因为仅止于观看。小孩子给小动物吞石头、绑石头,本身就不是正常人吧。
场刊嘉宾Nothere
我觉得小孩子这样其实挺多的唉,特别是有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做表,特别容易做这种事。
既然,小孩的作为在两个轮回几乎无异,并且不难预料到新的小孩未来会犯色戒,杀戒,你们如何看待在这个佛教中的基督原罪(或者说人性本恶)问题?你们如何看待在这个佛教禅意故事中安插一个人性本恶的线索?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前面我说过了,这是一部解谜电影。金基德安插这个线索就是想让观众解谜,解得人性本恶的智慧。不过这个智慧我们也早就知道了,金基德也没讲出啥花来。人性本恶,其实也与佛教中的修行有切合之处。要修行自己,脱离低级趣味,脱离作恶的可能。
场刊嘉宾Nothere
人性本恶其实我觉得是对的,人本身是一种动物,动物完了活下去就是要杀戮、淫欲、自私。人即使已经脱离了自然斗争(其实也不一定),但是这些东西其实不可能去除。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冬篇章真的蛮疯的,练武术,拖石头苦行僧,基督教故事会是另一种拍法。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他只是用一个类似于寓言故事的技法,里面包含着东方的佛家思想,而我又恰好是一个东方思维环境下成长的人,所以我会给4,如果他要讲一个纯基督教故事,那我大概率会给0
场刊嘉宾Joeyside
因为生来就有邪念,所以到死都逃不过邪念。
请们你们为何觉得这里具有佛家思想?体现在哪里?
场刊嘉宾Nothere
佛在教化,我是这么理解的。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循环往复,片名,都和佛搭边了,整个环境和我脑海里的“禅”都比较接近,就是有点王维诗中所写的那种调了,他尽可能的处理的很干净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金基德其实是一个理论知识不深的导演,他就是把想要表达的用本能去呈现了。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这是一部点子电影,也是一部解谜电影。
一个大点子——电影严格地分成五个季节,场景依据季节发生变化。
几个小点子——小和尚破戒到杀妻的故事(象征欲望对一个人的作用);小和尚虐待小动物的故事(象征宿命和人性本恶,或者通俗点讲就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小和尚杀妻后回寺庙后,杀人的刀和刻字的刀是同一把(象征物之用途与人之心灵的辩证关系);寺庙里门的设置(象征欲望之门);第二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小和尚(象征轮回);金基德本人在电影里出现(金基德内心os:我拍的是元电影,我在影像自反呢,牛逼不?)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金基德不是一个技巧性导演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金基德肯定没有这种os,喜欢说元电影、自反的是今天豆瓣的评论家们。他是一个理论知识很低的人,说白了就是没文化。但正因为如此,反而没有很多刻奇的东西。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我丝毫不怀疑金基德的真诚,虽然他这个人挺可鄙。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纯粹用经验和身体在拍电影的生猛导演,用纳博科夫的话“就是不是用脑子,而是用脊椎” 拍电影,偶尔用用下体。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包括金基德的“厌女”,一定要说是厌女我觉得也不是不行,但更多是他不懂女人,可是他又对女人充满好奇、充满创作欲,这是有复杂性的。有更多导演终其一生老子就不拍女人,我的世界里没有女人,就是男人戏,但反而从来没人说他们厌女。我倒不是“人品和作品分开论”的支持者,我觉得分不开,但人不能被标签化,因为他对女性的表达里其实有很复杂的东西,如果贴上“厌女”两个字,很容易就看不到了。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我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电影根本不是导演一个人的东西,导演拿电影捆绑在自己身上,其实是很狡猾的。
既然如此,那么老师傅在这里作为禅,佛的唯一权威,他作用是什么?他的存在是否弱化了佛教属性?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没有弱化,他的存在是为了让我误解,误解这个老师傅的前半生和年轻人的此刻发生了一样的故事,而这个误解,正是金想要达到的效果。
主持人松野空松
我其实恰恰认为,老师傅的存在是反佛教的,可能金基德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为什么,因为他教化失败了吗?
主持人松野空松
就夏天他是知道事情,却只做看客。秋天,他的行为也并不是一种众生平等的态度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春拍得蛮那种教育小故事的感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持人松野空松
是的,春天与其说是佛性,不如说是教育。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因为他告诉观众,注定是要循环往复的,人力无法胜天
场刊嘉宾Nothere
宗教毕竟还是人创造的。
主持人松野空松
冬天最反佛。“释迦摩尼小时候喜欢坐禅,冥思苦想。对王子身份不感冒,后来长大后出家寻道。先是觉得苦行能证道,结果身体摧残了,变得消瘦,也没得出什么结果,就放弃苦行,觉得苦行不能证道,改成自然修行。最后觉悟成佛陀。” 冬天,在这里,金基德反而用苦行。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所以你的意思是,金拍了一个邪教佛的故事吗?
主持人松野空松
我认为他自认为的佛教,或者他理解的是很片面的。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就像我刚开始说的,他的佛法造诣不如电影造诣,这点毋庸置疑。
主持人松野空松
佛教中,强调众生皆善,任何人都可以普渡,基督教则不这么认为。在这里,反而更突出罪,甚至人的转变还是通过苦行得到,并不是渗透自然,众生得到。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但这部电影基本是金基德意志的产物吧,这种导演对自己的电影有些绝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而不是比如好莱坞那种剧本写好随便找个导演来拍拍。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佛有好几个派别,有的就是要戮恶的,所以佛本身就是多样的,这点不用深究。
主持人松野空松
所以,《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不可从佛教,禅意去理解,而是金基德借用佛教的假象,将其自己价值观的投射。
场刊嘉宾Nothere
也许他要参透的是人生,所以他不能用一般的方法?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一个借口?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其实观众从哪里理解都可以,只是作者自己未必有那么深,而且观众也有权力比作者想得更深。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这些小点子通过让观众解谜,从而获得解谜的快感。不过,解开了谜又怎么样呢?观众这些解谜人解开了谜,就一定要去敬佩设谜人吗?这些谜语又有什么高明之处吗?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我觉得是他自己理解的佛法吧,类似于逆练九阴真经还有所成。有什么迷吗,这部挺直给的吧。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也没有设置什么谜语吧,这部电影不是非常浅显直白吗。包括佛教思想,其实他就觉得我放在寺院里就是佛教了,如果让他拍基督教,他就放教堂了。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这部电影本来就没什么好解读的,尤其是对于咱们东方人来说,多少都对佛有自己的理解,对所有宗教又有一个理解,所以,无须解读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所以说他连谜都设不好。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为什么要设谜?导演有想设谜吗?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就是给你个剧情,你猜猜我用了什么佛教思想。这就是设谜。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他没想设谜,就是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披了佛的衣服。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寓言不就是谜吗?怎么说都行,我说他设谜是因为我找不到其他词语了。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但导演给的特别直,几乎不需要去联想,假设什么的呀,他自己的想法基本都给出了吧,又不是什么推理小说需要解密。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可能我的话语不准确吧。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因为我个人认为,金基德属于那种电影里所现便是其所想的一个导演。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其实文本本身就是拍一个人的历程,当然要往深看是可以,但深也深不到哪里,他后面《莫比乌斯》倒是走火入魔了,开始搞隐喻了,还有那个《人间,空间,时间和人》,他基本就是从《阿里郎》开始的,后期都开始戴面具了。因为我可能是本群唯一一个看完了金基德全部电影的人,所以感受很强烈,对他的“变化”。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从技法上来看,此片的镜头比较扎实,但是扎实就够了吗?我们从镜头里体验到了禅意和诗意吗?想要产生禅意,侯孝贤、蔡明亮和阿彼察邦的镜头语言也许能做到(我不是说只有他们的模式才能做到)。金基德的镜头说不上有多差,空间构造肯定是成功的,但是和禅意和诗意搭不上边儿。也说不上很平庸,但是就是没什么意思。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首先,什么是禅意,这个就很暧昧了,禅意一定是很美好的东西吗,或者能否展现出暗向的禅意?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以我的能力,我说不清。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如果你问金基德啥是禅意,他可能会说在寺庙里就是禅意。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我觉得环境来说,凡是有王维诗中感觉的,就有禅意,人先不论。
场刊嘉宾Nothere
空间上有水的阻隔,水可以缓缓地通过。人在水面上可以变换一种心态,冷静下来。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他拍佛总得来点儿禅意吧,一点没有说不过去吧。他肯定是想拍出来的,镜头没有。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对,但我觉得他拍的禅意不是我们普遍理解的那个禅意,我们是不是大多数觉得禅意听起来感觉起来应该是个很高贵,很仙的东西呀。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仙和佛还是不太一样 ,也不能说高贵吧。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我是指,仙气儿,反正就是偏褒义的那种。但是金基德的影像里,隐藏的还是暴虐,但是佛一定都是慈悲的吗,这个我不是很清楚。是不是有种是愤怒的佛呀?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终极的佛是要无情的,杀人不眨眼。入佛界易,入魔界难,川端康成说的。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禅意是指要有所保留吗?欲参透未参透的状态。
场刊嘉宾Nothere
我感觉禅意就是比较空灵的一种感觉。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心灵似动非动。
场刊嘉宾心是孤独的猎手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句就是能让我非常沉浸进去的禅意诗,一定要尽可能静和幽。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这个的禅意感觉偏诗意。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我觉得我们可以不欣赏一个导演一部电影,但不必指望他一定要怎样怎样去拍,他能做到就不是他了,而如果想看另一方面自然有对应的导演可以去看。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这片子剪辑有点快了,镜头稍多,这是我觉得减弱禅意和诗意的地方,有点白给、直给的感觉。
助理主持人我们敏熙
你是说留白吗?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原来我刚刚(说禅意是有所保留)已经touch到了。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包括这个严格分段,谁都知道,严格分段的电影是很好拍的。某些导演所有的毛病和平庸之处,都可以靠分段这个戏法来掩盖住。(贾樟柯、贾木许别躲,说的就是你们。)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偶然与想象》呢?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三个小故事,不是分段。
主持人松野空松
那洪尚秀、拉斯·冯·提尔、埃里克·侯麦呢?
场刊嘉宾Her Majesty
洪尚秀又不是所有电影都分段,而且他每次都分的不一样。
特邀嘉宾子夜无人
两个贾(贾樟柯、贾木许)也不是每次(都分段)惹。
#FIFF23#DAY8的场刊评分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昨天晚上看了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即便完全抛开视听 不得不说
以轮回为内核、用时空来编码——仅此一点便让我对他生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敬意
“轮回”二字 在我的认知里
一直是个具有永恒意义的命题
看完之后 我开始回想
在我作为佛教信徒的那十年光景里
我对这个世界到底又有何参悟
我从来都是个有神论者
我亦信奉因果、相信缘分。
缘起缘灭 皆顺从于因果轮回之道
故而 在这个世间所发生的一切故事
从未是无缘无故的
小到踩死一只蚂蚁、拍死一只蚊子;
大到一场邂逅、一场恩怨纠葛、
一世夫妻、一世亲人、一世朋友。
抑或 不止一世。
何谓轮回?
谁又能逃得开轮回?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世间万物皆于轮回之中流转
从小小一朵花中便可参出世界运行之质
花种成形、发芽、长大 、含苞、绽放、颓败、腐烂、消散——
人亦如此
情亦如此
星球亦如此
宇宙亦如此
万物皆如此。
花在轮回
人的生命在轮回
人的情感在轮回
人的魂魄在轮回
轮回的命数是永恒的
轮回的生命远比宇宙亘古
地球是圆的、
生活是圆的、
生命应该也是圆的。
不论以什么作为单位
我们其实都是在以圆形为轨迹画圈的:
一顿顿饭是轮回
一觉觉眠是轮回
一次次爱是轮回
一天天生活是轮回
一段段相识是轮回
一场场别离是轮回
一年年
一世世
永生永世。
以上 我的描述并不是悲观的
我从未觉得轮回是件坏事
只是谁也逃不开、谁也躲不过。
曾经 我也渴望着跳脱出轮回
俯瞰这个圆形的世界。
佛教的处理方式
是无念、无欲、无求
是四大皆空
是六根清净。
可随着我的成长
可随着爱的成长
我愈发觉得
在现世
在我还鲜活地活着的时候
我该有所想、有所求。
因果循环并不可怕:
生活如何运转
取决于人们是否甘愿种下一些因;
生活是否快意
取决于人们是否愿意承受一些果。
当人们认清因果
当人们看透轮回
自己是否置身于轮回之中
已然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生而为人
大方承认、坦然接受所谓“五毒”
贪、嗔、痴、慢、疑
既存在 即合理
只是存在从来不等于深受其害
或无形、或有形的枷锁
从来都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
小和尚杀妻后逃回了庙里
他向老和尚咆哮着:
“爱是我一生的罪孽。“
爱本无罪 罪在人心错位。
老和尚说:
“人心动情 即生占有欲
而占有欲是杀念之源。”
此话哪儿都没有说错
因为因与果之间
隔着时空与物质
奈何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投胎到人世间的所有灵魂
皆于亿万场前世的劫数中
败给了无解的情字
故而循环往复
故而轮回
故而为人。
老和尚也曾是小和尚
小和尚最终也会成为老和尚
成为老和尚的小和尚收养的小和尚
在一场场春夏秋冬、
一场场贪嗔痴慢疑过后
还是会变成老和尚。
有的小和尚曾用某种残忍的手段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曾用另一种残忍的手段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也曾有心害死过鱼、青蛙、蛇,可手段不算残忍;
有的小和尚曾无心害死过鱼、青蛙、蛇;
有的小和尚有心害死过鱼;
有的小和尚无心害死过青蛙;
有的小和尚无心或有心害死过蛇;
有的小和尚鱼、青蛙和蛇都没害死过
可他长大后杀过人……
小和尚老了之后诚信忏悔、潜心赎罪
当他登上山巅望向那处小小的湖心亭
望向那些纷繁复杂的往昔
一切才终于了然于心
然而 没有过往
亦没有盘坐山巅、
满眼空阔的自己。
周而复始
闭与不闭
破与不破
都是自己的抉择
都是人生的修行。
又一春里,童僧直接把石块塞进小动物嘴里,从直接度和伤害度上说,都比往小动物身上绑石块更严重,而且他比前一个春里的童僧从作恶中获得了更大的乐趣——金基德强调了他的傻笑。此一细节足以揭示人类的无可救药和恶之走向。
金基德身体素质真好。
春之杀戒,夏之色戒,是因,秋之罪孽,是果。冬之修行,是救赎之道。又一春又是杀戒,是轮回。可见金基德还是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难怪要疯。
画面很好,精神却没有很好的领悟到~~
四星半 作为人类,我们可以轻易地把弱小于自己的小生灵玩弄于鼓掌之间,而让我们背负上命运之石的,又是什么?人之初,性本恶。在人的本性面前,佛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旁观者。
这无疑是金先生最好的一部电影。生的轮回,代价竟然如此沉重。有人说,金基德就像一个执着的苦行僧,背负的东西太沉重。以至于走到顶点时,只剩下他一个人。老和尚自焚那一刹那瞬间升华一切。金基德最后自己上阵,在冰天雪地中拖着石磨前进,他到底是在拍电影,还是在拍他的人生?答案自在他心中。
春是生死的负重,夏是情欲的勃发,秋是因果的了断,冬是自我的修行。水上浮庙宇,人间化禅境。如果是我身处如此胜景,恐怕早就欲念全消了吧?金基德果然是个只执着于讲自己故事的怪咖。
金基德算是一个优秀的二流导演,模仿能力很强,原创能力偏弱。他最好的作品都有出处,《春夏秋冬又一春》模仿裴镛均的《达摩为何东渡》;《收件人不详》模仿今村昌平的《猪与军舰》;《空房间》模仿若松孝二的《无水之池》。
每个人都会回到自己的起点……
不能再好了!
“木盛则春,火盛则夏,金盛则秋,水盛则冬,四季交替,冬去春来。运命之石、轮回、业报、修行、顿悟、救赎。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
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过的最有禅意的电影。关于轮回、人性之恶、因果、救赎、觉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经历怎能领悟,不遭苦难怎能修行解脱。摄影和音乐美得让人心碎。春夏秋冬,鸡猫狗树,鱼蛙蛇龟,苦集灭道,水上孤寺,地上心经,无墙之门,无形之法,蘸水练字,负石致远。(9.5/10)
arte观赏之风景片,轮回,顿悟,都说有禅意,那是装的,个人不喜金基德,矫情。
太難看了。好好說話。
固定的景和漂泊的人,爱欲情仇与四季交替,本不连贯的春夏秋冬,成为生命轮回的标志驿站。恪守良久的无形房墙在月夜下被轻易撞破,兽欲驱动中,符号门便沦为无用,所谓与世隔绝以独善其身,到头来还不是不堪一击的虚禅。历尽红尘方得归空,俗世是一趟弯路,却非走不可。→2018.7.24二刷。
概念先行的电影做到这部是极品了吧。这是美工决定影片风格的绝好例子。还是喜欢“夏”一段。至于“冬”一段,金基德确实疯了……
一个花和尚的轮回和救赎。
里面有佛教“轮回”的概念。是否也说明人类劣根性的从不改变:杀戮,欲望。拍的很美丽,像水墨画般幽静雅丽。
春天里的罪恶和忏悔,夏天里的欲望与情爱,秋天中的生与灭,冬季里的重生与不屈,再到春的又一次延续,爱恨情仇、生离死别,人于世俗循环大约如此。8.2
万物苍生没变,心变了;眼鼻口耳闭了,心没闭。你将你的佛放在哪?是随手可触的案台上,是遥不可及的远山上,还是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