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百态人生
(剧透)很多电影给我的感觉都是都是前边一般般,后边、结尾神来之笔!这个电影也是!
这个电影前边是无聊的金融海龟精英(上层)勾搭政客的娇艳人妻;文青讲师(中层)因为从小没见过父亲,郁郁寡欢,寻找生父,大陆学生阿雪似有似无喜欢老师;贪财的英俊理发男(下层)勾搭美艳的超级富婆。三人是表面上的童年好友!约好了12.31一起跨年,并且三人都挺帅的!
然后第一重反转,本应该最为精明的花花公子金融精英男对人妻付出真心,苦闷不已,人妻一边缠绵一边不愿离婚(哈哈真像个渣男);清纯大陆学生阿雪居然是做ji女赚钱,讲师去当piao客;富婆的儿子,生来的富二代同性恋同样看上了理发男,两人也勾搭起来!
结局再次意想不到,金融男为了逼迫人妻离婚曝光政客丑事,结果讨厌所谓政治的人妻不愿离婚,可能是为了未来可能可以当上特首妻子的权力,引诱金融男被车撞死,自己若无其事;讲师找到的生父原来是变性为女性的男同性恋,师生本来可以修成正果,但因为阿雪家里需要一大笔钱讲师被分手,抑郁自杀(这里阿雪很符合香港人对大陆女孩的想象,有点无语)最搞笑的是,富婆想把理发男推下瀑布搞死理发男,结果理发男看到反光导致富婆意外跌下瀑布死亡,儿子、理发男加拿大注册结婚,坐拥大笔遗产!
如果只是这样,似乎最底层的理发男成了人生赢家!他对不见死去的两个好友没有一点伤心,喝起了本为三个人准备的酒!可是结局,在热烈的过年氛围中,富二代男友和另一个帅哥互相抛媚眼,并且在倒记时中不见了!
这个富二代男好真的是典型的香港有钱男孩!(电影有一幕是一个香港有钱的小女孩指着菲佣鼻子骂,没一点教养,被讲师和阿雪撞见了,还弄脏了阿雪的衣服)一开始看得出来理发男是不太有真心的,担心单纯富二代男孩被骗!哈哈 看到结尾发现这个没心没肺的男孩才是人生赢家,妈妈死了没有一点伤心,准备去继承遗产,还说和理发男共享,结果瞬间他去勾搭其他男的!真是说不出的酸爽!理发男可能要空欢喜一场了!
导演这个电影真的很符合我的审美观感!有影评说三个男的是导演的分身!哈哈也和我有相同点:同是中文系,同是很喜欢钱,同是底层,最重要的感觉自己一定程度上和那个精英男同样天真!
觉得bug是1 剑桥毕业的花旗银行的亚太区总裁这么天真?被撞死?被人妻玩得团团转?好傻逼!2 去hk读书的大陆女生一般应该挺有家底吧!3理发男在和富婆分手后遇到过别的富婆抛橄榄枝,提出优厚条件要一起去大陆开连锁理发店,只要他作出肉体牺牲,但是他拒绝了!这是所谓自尊!很可笑!感觉是又当又立!毕竟当时富婆为了逼他离开自己的儿子,他提出要2kw! 还不如和另一个富婆一起搞事业来得更好!
2 ) under the way
有的时候,并不是所谓的毒品娼妓潜规则才是地下的东西。就像当我走在繁华的海港城夜晚喧嚣的庙街找出隐匿于市井深处的纹身店,不会想到香港,果真如电影里这般压抑和扭曲。
我想 不会只有我这个搞艺术的才会一再的探寻人性背面的真实吧 大千世界的花花人类 难道就没有少时不得的情怀追寻一生一直伴随终老? 难道就没有父母那个年代的成长落在我们身上的残渣? 或着我们天生的那些不可启齿的执着和偏执? Stop Faking,To live like them!
同一部电影或许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point。但是请不要prefer色情镜头的人们谩骂电影的低级。我可不是个圣人,上一段我说的那些垃色也全部都有,但我更自虐的喜欢结局的不得。因为再完美的结局都有不完美的发展,当有人拥有生来的钱包时会抱怨生活缺少真爱和真心,当有人恬静快乐岁月静好时又会抱怨时间的匆匆和自始至终,当有人为了生活辛苦忙碌随机应变随遇而安时又会羡慕起那些慵懒无趣的日子。
别告诉我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我有个完美的生活,一个爱我又正能量的老公,一份足以果腹终生的才华,一张跑赢全国98%年轻人的学历,有车有房没贷款。只是每当我偶然超然世间创作的时候,老公会说“别神经,有那时间老婆歇会儿玩会儿斗地主”我便会说”斗地主没豆儿了“。。。老公便释然了。这便是完美日子中的”不完美“。
所以每每当我意淫生活的天翻地覆和追寻梦想的艰辛时,特别喜欢那种略带一点点真情和假意、有志不得却固执相信未来、像世界呐喊却带有一点点妥协的情怀。 但我只需要一点点,a tiny bit!
3 ) <轉載> 占飛:《當局者迷》信報 2014年4月15日
信報 2014年4月15日
當局者迷 占飛
當局者迷
陶傑執導的《愛.尋.迷》,開跑一周,票房好像不太理想。早前,他接受一位傳媒老闆訪問,說:「這部戲有什麼賣點?靚仔、靚女、對白、脫衣服,加點音樂,就係咁多。我開咪十年,寫的東西,市民在網絡點擊全是免費的,你們畀番七十蚊,當乞丐,回饋我,得唔得?」
得,就憑這句,占飛買票進場,結果是失望。
任何導演,要拍一套好電影,都要有一條絕對清晰的主線。不是成本的問題,例如《狂舞派》刀仔鋸大樹,他們的主線是,「為了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殭屍》口碑極佳,因大家都看到電影向懷舊殭屍片致敬。
驚慄大師希治閣便曾說:「If it's a good movie, the sound could go off and the audience would still have a perfectly clear idea of what was going on.」
《愛.尋.迷》跟《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一樣有個毛病,就是導演對這個時代有太多觀察,有太多話要說,結果反而弄得零碎。然而《紅VAN》至少是一個精采的故事,高潮迭起,演員的演技精湛,搞笑位處理自然;但前者卻連這幾點都做不到,都怪陶傑當局者迷。
電影其實不是沒有主線,只是不夠乾淨利落。他想說的是回歸後的香港,港人身份頓變成「邊緣人」。六個主角,有面臨離婚的闊太、搭上闊太的髮型師、沒有市場的文學教師、當援交的內地女生、捨不得離開comfort zone的年輕闊太,以及迷戀這位闊太的banker。六個「邊緣人」,對照香港,近年被指邊緣化,的確令人感觸。
斧鑿痕迹
如何將複雜的故事和情緒,化為簡約的電影主線,有高低手之別。電影大師馬田史高西斯便說過「Simple is hard」,只是,簡約,並不容易。
電影有很多斧鑿痕迹,時而太深,時而太淺。在「深」的方面,每個主角或配角,都是「才子」。他們不是賣弄中英文金句,就是人生格言。不管是低學歷的髮型師,或乳臭未乾的小學生,也是如此。
感覺突兀,是這部電影的最大致命傷。躺在病床的虛弱婦人,跟前來探病的兒子女友,才第一次碰面,竟說出這樣動人的心路歷程:「我像困在琥珀的昆蟲,飛不出來。」 又或者,流落街頭、自我封閉的變性人,從常理看,應多少表現出瘋癲及娘娘腔,但他卻精神健康,對答如流,當中又夾雜了「陶式金句」。
在「淺」的方面,就是too literal,像專欄文字交代背景,速戰速決。例如電影開首,三個男主角碰面,每人輪流交代身世,真是,所謂拍電影,也不能太過似TVB拍劇呀。
其實後來已有故事交代三人現況,何須「畫公仔畫出腸」?
最令人失笑的是,關楚耀跟男孩親吻,因鋪排不順,看起來非常滑稽。占飛看的這場電影,觀眾的反應是:大笑。
趕稿才子
陶傑的確是才子,傳聞說他可以一邊開咪,一邊寫稿。
很久以前,有目擊證人向占飛說,電台直播室內,陶傑將原稿紙鋪在桌上,當拍檔說話,他就低下頭寫稿;當拍檔停下,他才抬起頭搭嘴。當然,這情況不常發生。而待節目完畢,他還會直接走上二樓辦公室,將原稿紙傳真出去。
另一個才子風采,見於他為電台錄製的聲音專欄。原來,大部分主持都是先寫好稿,再照稿讀,還有不少NG。 陶傑則不同,他出口成文,在錄音室來回踱步,側頭一想,閉上眼睛,就流暢地完成整個聲音專欄《陶言無忌》。 如此才子,卻不一定是好導演,這次算是個經驗吧。
以戲論戲,他已自行總括,正是「靚仔、靚女、對白、脫衣服,加點音樂,就係咁多。」
jimfly@hkej.com
撰文︰占飛
4 ) 才子拍得并不失礼
陶杰的导演处男作《爱寻迷》,老实说我一直是好奇心大于期待值,因为作为知名专栏作家、传媒人的陶杰在那么“高龄”跨界做导演,这个事情就足够令人产生好奇心。但至于期待值肯定是不高的,毕竟就算你是“才子”,拍电影这事不是写专栏或做电台节目,动动笔,开开口就能完成好的。不过,也许是没有这种期待值,当看完这部很特别的文艺爱情片后,我的感觉是,这名中坑“新导演”拍得并不算失礼人,还是可以收货的。
《爱寻迷》是香港电影几乎没有的文人电影,如果要说出近年香港有没有出现过文人电影,有,几年前影评人黄国兆把刘以鬯先生的小说《酒徒》搬上银幕就算一部。《爱寻迷》由陶杰自编自导,可以算香港近年又一部文人电影。但不同于《酒徒》本身的意识流小说,《爱寻迷》没有文人的故作清高或沉闷,三段故事不卖弄高深,十分通俗易懂,而在叙事上也见心思,对白经营上又不缺文人电影某些特点。
影片讲了三段故事,三段故事的主角星(关楚耀)、乐(徐天佑)、贤(吴国耀)小时候是同班好友,二十年后他们因为FACEBOOK找回大家,在香港的酒吧重遇叙旧,然后引申出各自一段情感/情欲故事。他们三个人二十年的际遇各有不同,贤无疑是混得最好的一个,自小父母送去英国读书,毕业后在跨国银行工作,被总部调回香港任职总裁,名副其实金融界精英;乐是大学教师,知识分子;星的机遇最差,因为读不好书只能当一名理发师。三位主角各自的三段故事互相穿插讲述,当中还配合倒叙、插叙、闪回等技巧。
《爱寻迷》的文人电影最明显体现在对白经营上。戏中不少对白就像陶杰平时的一些专栏的文笔,比如开场的酒吧戏,三个女性对话,还有陶杰自己客串出现和名记褚简宁的对话。又或者在对白中经常会“抛书包”。比如阿星第一次和富豪离婚的性感熟妇(罗霖)洗头的戏,当中阿星的对白深情浪漫,而且当她闻到熟妇身上的香水味时竟然能说出香水牌子,还能说出香水的典故,“这个香水是二战时候bla bla bla...”开始“抛书包”。一个洗头仔有这种学识,出口就是典故实在不太符合现实,或许文人电影就是喜欢追求这类理想化人物。
4月份的香港电影,陈果的《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和陶杰《爱寻迷》都被认为有本土政治的指涉,但《红VAN》的表达更加张扬,陈果在宣传中也毫不掩饰表示自己在这部电影里有一定政治表达,但《爱寻迷》却不像《红VAN》那么张扬,两者是一刚一柔,《红VAN》是“画公仔画出肠”,《爱寻迷》则反其道行之,欲言又止。 《爱寻迷》看得出陶杰想把太多的内容和主题都塞入三个故事里。三个故事隐含了香港三种身份和写照,洗头仔阿星和富婆这一段,中英港三角关系若隐若现,星拥抱富婆的儿子说出对方只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点。”那正是英国人曾经对香港的叙述。第二段知识分子阿乐和内地女大学生是较为明显的中港关系,这个主题在香港电影中最为常见。阿乐的性格只有内地女大学生能抚慰,寻找生父的寻根意识又是关于自我身份的迷茫。阿乐和内地女大学生的这对关系让我想起十年前《神经侠侣》当中吴镇宇和内地按摩女的关系,《爱寻迷》中的女学生课余时间也做援交,都是香港男性角色与内地边缘女性的配对。而第三段表达较为直白,因为直指香港当下政治生态。在不到两小时的电影中,陶杰还试图把中港两地的现象片段式呈现,片头开始时的蝗虫论、女大学生下跪像警察求情(感情上她是直把香港警察当大陆公安)、还有现在的所谓“港童”这些怪现象都共冶一炉。
个人较为喜欢徐天佑这一段故事,但戏剧性无疑是关楚耀那一段更大。陶杰身为“新导演”的野心不小,要用不到两小时来讲三个故事也让很多情节无法展开,更何况还要容纳如此多的隐喻,以致结局的说服力较弱(如徐天佑的自杀),剧力有限。影片中的星、乐、贤各自最后的结局是某种宿命,贤从小想change the world,但香港的现实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change,乐的孤绝在身边两个很重要的女性离开之后注定走向绝路。反而只有三人机遇最差的星最后能看到新年的烟花,只因他做事不需有原则,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钱。三位演员关楚耀的突破十分大,除了与罗霖的床戏,还有男同接吻都看得人惊呆,另一位相当有冲击力的演员就是张国强,他的戏不多,但一出场也足以看呆观众。
5 ) 《愛·尋·迷》:给爱欲淋上一盆冷水
I formed them free,
and free they must remain,
Till they enthrall themselves ...
——John Milton
《愛·尋·迷》这部电影由有“香江第一才子”之称的陶杰编剧导演,以他在《爽报》上写的一系列黄色短篇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的,影片当然甚具他的个人风格。不过他自己形容这部电影就是:「這部戲有什麼賣點?靚仔、靚女、對白、脫衣服,加點音樂,就係咁多。我開咪十年,寫的東西,市民在網絡點擊全是免費的,你們畀番七十蚊,當乞丐,回饋我,得唔得?」
影片围绕贤、乐、星三个小学的好朋友的故事展开。故事开始三位小学好友在Facebook找到对方后重聚。见面后发现性格各异的三人经历亦各异。李国贤是一个满嘴跑英文性格直率一心想Change the world的金融才俊,他不能自制地爱上寂寞之政界候选人之妻;阿乐则是一个沉浸文化凋零中的穷讲师,自出生未曾见过自己之亲父,常年酗酒之病母过世,始积极追寻父亲下落,其间与一大陆女留学生爱上,女生替他找寻父亲;阿星一个赚钱大过天的典型醒目香港仔,从小家贫,凭一门剪发技艺,结识了一名离婚富太,他常想出人头地,但受出身所限。见面后,三人各有特别之经历,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全片有几个片段让我深刻,分别是:
一、李国贤在偷看老师之后回家被父母训斥,他一气之下爆出他老爸和菲佣的私情,当然他老爸恼羞成怒,但是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他老妈听到这事情后,虽然生气但是却很很执着孩子骂爸爸的那个Hypocrite拼错了。而孩子最后说我最讨厌伪君子了仿佛也为他接下来的命运做铺垫。
二、李家乐在大学教中文,当他上课向学生讲述中国的才女时,台下几乎没人在听,不是在上网就是在睡觉,甚至有人吃杯面。为什么我对这个镜头这么有共鸣,可能是因为我热爱文学,并且我也是读中文出身的,记得这样的场景在我大学的课堂里也有出现。那种悲凉的感觉我现在还能感受到。李家乐在影片中说的一句话显示在中文沦落的悲惨:你读中文出去,边个会请你?在这个现实社会中,大家都以名利为重,诗情画意的文化艺术早已边缘化,剩下垂死的挣扎。
三、在瀑布那里,富婆想推阿星落去,阿星在手机反光面看到,顺势让富婆跌入瀑布。这场所谓的情爱,最后不过是人类对物欲的贪婪。
四、最让我觉得伤悲的是李国贤虽然是一个ABC,但他深爱着鬼妹。可惜这个鬼妹却并不像他一样简单。她一路哄着他,他受不了爆了她老公的事情,以为可以与她改变局面。哪知道她恨他让她的名利受损,找人撞死了他。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爱一个人就等于给他一把可以随时捅进你心脏的刀。
五、当然最悲剧的一场是家乐开枪自杀那段。戏中的家乐总是郁郁寡欢,然后命运对他极不仁慈,他觉得生存没有任何意义。因此选择了最艺术也最悲壮的开枪自杀。
我很喜欢一个影评人对这部片子结局的分析:「安排片中陈家乐自尽也大有深意,他对社会的沦落有切肤之痛,却又无从表达,他的死像乔峰,是不能直面自己的历史和父辈的历史,也像陈寅恪,为整个中国文化殉道。半唐蕃金融才俊的死则暗示着直率天真(甚至有点幼稚)充满正义感的那套西方价值观在中国这个酱缸里,是无法生存的,会死的突然,戛然而止。唯有赚钱大过天的醒目香港仔,才能放下一切包袱(他对两个儿时好友死没有丝毫的悲伤,大喇喇端了他们的酒杯)拥抱美好生活。」
我认为整部影片虽然以情欲为噱头,但是不少地方有着政治隐喻,更有人性反思。在电影内涵上完全与陶杰平时的杂文风格一致,无奈是小成本制作,难免在很多方面有限制。期待陶杰先生更有代表性的作品诞生。
6 ) 論陶傑的幾個分身
陶傑是我愛香港的原因之一,也是我特別著迷的一個人,差不多有十年時間,我看遍他寫的所有書,聽了他十年的廣播節目,看過他的畫。有一年還跑去書展和他合影--對我而言,這絕對是小概率事件。今年他導演的電影《愛尋迷》上映了。這部電影由陶傑編劇導演,是以他在《爽報》上寫的一系列黃色短篇小說為藍本(《爽報》已停刊),改編而成的。是部典型的文人電影。得到一眾朋友的襄助,最主要得到金主投資,首肯,陶傑終於可以過一把導演的癮。他如願以償的拍了部三級片,像他熱愛的李翰祥一樣,在片場親身示範床戲。本片也許在技術和專業上尚欠火候,但初執導筒,已經算是交了張不錯的答卷,陶傑聲言純粹玩票,當導演很累,不會再拍。
從龍套和劇組成員名單,可以看到陶傑的人緣:黎小田,儲簡寧(Michael CHugani), 黃永,還有時常在《光明頂》開腔的前特首曾蔭權的大廚于燕平。陶傑就是這種左右通吃的人,說的好聽點兒是上善若水,無孔不入。但在香港有人也會說他圓滑,『抽水』專家,文妓--我以前寫過幾篇文章講這些,作為一個民間陶傑研究專家,我覺得陶傑並不是文妓,回頭看看,他沒有在任何事件上前後矛盾,立場飄忽。不會因為任何文章,被人抓住話柄,文人如此,你只能說高明。
另一面,陶傑是非常懂得賺錢的。地鐵站有他大幅廣告,既有補品燕窩,也有留學諮詢。尤其是留學諮詢,他既為英國文化協會做廣告,也為留學中介機構代言,真可謂甲方乙方通吃。他甚至還做過一種預防男人前列腺疾病藥物的廣告。
陶傑的書在各大書店都被擺在流行讀物櫃位,他毫不介意封面設計誇張、搞笑甚至低俗。陶傑曾經說過,我最討厭文人風骨,你今天拍我膊頭(肩膀)說,你是知識分子,大才子,給我們學校演講就不要收錢了吧。Ok,我不收錢,我坐飛機時,可不可以拍著空姐肩膀說,我是知識分子,大才子,唔該可不可以給我升頭等艙?
就是這種坦蕩、精明、沒有文人包袱,讓普通虛偽的文化人,知識分子覺得陶傑無風骨。
說了這麼多,和電影有關嗎?
有!陶傑一直強調,真正的藝術家作家,必須懂得精神分裂,不能只會做自己,不能只有一套原則,而他自己津津樂道的,身體力行的,正是如此。如果看得懂,能從這部電影中看出陶傑的幾個分身。
甚至影片一開始的大龍套儲簡寧,就是陶傑的分身之一--一個熱愛並強烈擁護捍衛新聞柿油的老牌新聞人。後來,這個角色面對一個驚天大新聞時的反應,亦是陶傑的內心戲:既想爆出這個大新聞,一舉揚名立萬,又擔心會惹禍,我還要在這裡混下去啊。(權衡之後,還是爆了)
貫穿全片的三個男主角,分別是陶傑另外三個分身:一個滿嘴跑英文性格直率一心想Change the world的金融才俊,一個眷戀古典文化,沉浸文化凋零中,苦苦追尋自己身世(我覺得此處的父親,應當是暗喻文化上的父親多過血統),思想略微迂腐的中文系教授,一個轉錢大過天,發財無原則的典型醒目香港仔。從結局來看,前面兩個分身,在香港死掉了,死於陰謀,死於自己的精神掙扎。唯有賺錢第一的分身活下來,並預示了此後更好的生活。陶傑如此安排,並非完全無心。
陶傑把平時的積累(真實和意淫),盡情傾注在這三個分身上:金融才俊完美的flirting,成功泡到人妻鬼妹,中文教授雖迂腐卻有清純女學生的仰慕與愛(這個純粹是意淫)。賺錢大過天的醒目仔懂得欣賞莫扎特,懂得寂寞女人心。這些都是平時陶傑在節目裡,在文章中不斷重複的概念和故事。甚至那些不經意的細節鏡頭,例如,港孩罵菲傭,內地遊客不排隊搶的士,小學生偷看女老師出浴,也是陶傑平時寫過許多次,說過許多次的觀察所得。但這種『私貨』夾帶的太多,多少有點令整部電影主次不分,算是小小的瑕疵。這也是文人忽然寫小說,文人忽然導電影的普遍問題。如果諸位有心去看看李敖寫的小說,會被小說中比情節更多的長篇大論嚇死。與之相比,陶傑已經盡量收斂了很多。
想像這部電影製作過程,陶傑作為一個『青頭仔』導演,肯定有許多不明白,不專業之處,但從電影效果看得出,陶傑又是多麼的會用人,虛心聽取專業人士意見--如果不是如此,電影不會這麼好看。尤其是片中那段V園豬光會實景,樓上春光,一對兒偷情男女跳探戈,樓下燭光,幾十萬人悲情悼柳絲。那段曲目,出自黎小田--陶傑多年的老友,亦是電影配樂專家。陶傑幾次忍不住在《光明頂》自誇這段鏡頭和配樂,的確是全片最華彩最經典的鏡頭。樓上調情的人,維圓靜坐的人,都是陶傑的分身,人為何不能在柳絲這天和人妻偷食,但內心卻仍在悼念死難者?
同樣,他安排片中陳家樂自盡也大有深意,他對社會的淪落有切膚之痛,卻又無從表達,他的死像喬峰,是不能直面自己的歷史和父輩的歷史,也像陳寅恪,為整個中國文化殉道。半唐蕃金融才俊的死則暗示著直率天真(甚至有點幼稚)充滿正義感的那套西方價值觀在中國這個醬缸裡,是無法生存的,會死的突然,戛然而止。唯有賺錢大過天的醒目香港仔,才能放下一切包袱(他對兩個兒時好友死去沒有絲毫的悲傷,大喇喇端了他們的酒杯)擁抱美好生活。
另外,陶傑經常說,他從小喜歡看電影,初中時就已經懵懵懂懂看了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並建立了品味,同時又對李翰祥導演的風月電影讚賞有加(兄弟也全套看齊,確實是好東西)。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出,陶傑是深明好的三級片之道的,全片不少床戲,但絕無露點(兩點都不露)。一切都欲言又止,做足了前戲,卻不給看實戰。是高明三級電影的精髓。
陶傑想用這部文藝小品,提升港片的品味,這部電影令我想起他執筆編劇的一集《獅子山下》(以中學生課堂學《紅樓夢》為背景的故事,悼念中國文化凋零,批判溫格),本片其實是這部《獅子山下》的一個延伸,和專業電影導演比,有不足之處,但仍是部值得一看的好電影。
关楚耀腹黑双插头怒打三星!斯文闷骚徐天佑加1星!丧到底的结尾再加1星!我就是如此任性!
本片是野心之作,有很多訊息想表達,但弊在人設太刻意,情節也薄弱些;不過,本片的取態,確實比近年很多電影走得前。
才子总是有些婊子情结
就像看了場香港小學的「教育電視」。演員表現不佳、對白不像人話、節奏完全亂套; 劇本本身可以,如果是廣播劇的話。
烂到咩咁。。。。。。呢一粒星系俾Mandy Lieu嘅
导演编剧到底是有多恨大陆阿..片子里无处不在的诋毁鄙夷看不起..像这样的心胸..真心没办法评多一星..
想法非常多,也映射出了不少港人近年来的不安和愤怒,比起普通港片来说内涵立意是相对高了那么一截。但故事实在说得太差了,各种为了瞎掰而瞎掰的刻意,豆瓣文青体的装逼台词从演技做作的演员嘴里说出来真让人痛苦。不过演员确实漂亮,天佑越来越像郭富城了。刘碧丽好美!
太差了,设定上就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拍得也毫无电影语言可言,一块块碎片拼起来一样,且非常做作。拍电影同写文章不一样,要写什么借演员把口讲出来,其实满嘴牢骚尴尬得要命。
友情、爱情、政治、同性,什么都想插一手,最后什么都没讲好,表演做作,剧情狗血,什么野心之作,就一恶心之作。
小成本实验之作,片子野心不小,可谓走在很多港片的前面,无奈蚊虫叮咬处太多,搔来搔去,却就是差了那么一点儿力道。港大中文系援交大陆妹小雪,长得颇有林青霞李英爱的味道,特别加分。
89年才是小學生,但是78年爸爸已經生了他出來起碼兩年。會算數嗎?對大陸女子的認識就是,主動熱情,僅對有利用價值者,不然就眼尾也不會睄一下,再緩交賺點零頭,是一個把國家掛在嘴邊的國家犧牲者——作為一個大陸女的,十分憤怒其目光的狹隘。三個故事基本敘事都做不好,連情慾鏡頭都是不及格的。
是香港电影几乎没有的文人电影 由陶杰自编自导 可以算香港近年又一部文人电影 但没有文人的故作清高或沉闷 三段故事不卖弄高深 十分通俗易懂 而在叙事上也见心思 对白经营上又不缺文人电影某些特点 拍电影这事不是写专栏或做电台节目 所以当看完这部很特别的文艺爱情片后 这名高龄新导拍得并不算失礼人
真的很烂。三段恋情为了抓人眼球都搞的很狗血,结局以死用作答案就是震撼了么,只能说无聊。听说导演是才子,豆瓣里一评价才最经典,才子总是有些婊子情结。
三个港男遇上三种女子,只可惜时间是借来的。7.20 with 斌
隐喻里处处藏着对内地的不满,床戏无激情,表演太死板,其他不知所云,看这样电影干嘛。
關楚耀兩頭插,厲害厲害...
1997过去了,我非常想ta
嘩
陶杰的剧本还算勉强及格,但何必要自己导演呢,导演和制作水平实在太低,如果不绑着陶杰的名头,都算不堪入目了。
香港佬已经沦落到都市小品里都要处处恶心大陆人来展示自己的优越感了。。。我的天,现在提到香港就是低端好不啦,还和网红一样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