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湖畔的困境
片子从开头起,就在构建一种“湖畔”独有的境域与时间。第一幕俯视那片停车坪的固定全景镜头,在之后多次出现,标识某种段落的起始与结束。随之进入空间的是风声、树林、沙滩,舒服的柔光,似乎是午后四点多的初夏,悠闲安宁。光着身子的陌生人随意散落,湖水的声音很清澈。
时间在这样的空间中游动,如同初始的混沌一般。一种原始的、野生的,脱离历史与社会的封闭时空逐步成形。另外男体本就有原始欲望与狂野的审美象征,比如在古希腊男人们充分享受单性别组成的社交生活,把社会变成巨大的男厕所。于是在这里,男同性恋健硕的赤裸的情欲与粗糙的原生环境变得相当的契合,这样导演可以很自在地营造他想要的东西。
陌生意味着无社会关系与认知背景。片中所涉及到的角色社会背景很少,只提到Henri是伐木工,刚跟女朋友分手,有过放纵的生活。Frank以前是水果商贩,有辆八十年代的老车。除此之外,他们的状态都呈现的十分单调。最具社会性的角色必定是那警察,他甚至不敢相信这里的每个人都不算互相认识,即使是性伴侣。如果把所有固定在此寻欢的人都涂上蓝点表示,那么警察可能是橙色,Henri却必是红色。与警察相比,Henri则多一重不确定性,像是这地域体系的入侵者,神秘且不怀好意。
Michel这角色的设置基本上是导演所要阐释的命题。他是“湖畔”空间的人格化,如湖底的鲶鱼,树影上漂浮的云层,平静底下汹涌的激情与暗藏的险境。他杀死那些违背和侵犯他中心权力的人,即占有与独立的欲望。这里的情形很有趣,炽烈的情欲与隐秘的暧昧,什么才算得上爱情?相信Frank的困境也是我们的困境。
最后他在黑暗中的喊声让我心颤。想到<不羁的天空>里心碎的Phoenix,那样的怀旧和义无反顾。
其实根本不存在灵与肉相对立的问题。每个孤独的灵魂都拥有扑朔迷离的爱欲与邪恶,这是很模糊和无法言喻的事情。我们永远无法知晓和控制,谁会在何时何地击中自己。爱情,本就是这样游离和危险的东西。
不知道为什么想起Warmerdam的<北方小镇奇谈>,也是精妙的空间设置,关于人性与欲望的锁链。只是它走向荒诞的存在主义,而<湖畔的陌生人>走向黑色极简的写实。
至于尺度,只想说同样作为人类,我们有何惧怕在银幕上看到相似的自己。
2 ) 越简单的事情越没有答案
如果把戛纳当作年度艺术电影的高地,斩获金棕榈的《阿黛尔的生活》似乎就是无可置疑的年度最佳。但同样在戛纳,另一部电影《湖畔陌生人》却实实在在击败了它:在同志金棕榈电影的评选中,三分之一都在唯美做爱的少女拉拉,败给了三分之二时间都在树林野合的中年痴汉。除了拿下“戛纳酷儿”,导演Alain Guiraudie也凭《湖畔陌生人》荣膺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导演。
即便是对最宽容的异性恋来说,《湖畔的陌生人》也不是一部容易接受的同志电影——中老年男子松垮着赘肉,任低垂的生殖器晃荡在两腿之间,宁静单一的湖光山色中,穿插了一场又一场各种形式各种姿势的男男野战:渔场情节之露骨,交合画面之直接,白描风格之坦诚,完全撕去一般同性文艺片温情脉脉的矫饰,让人不禁要问:说好的抗争不公的呐喊呐?说好的生死两依的滥情呐?
但你要认为这是一部缺乏体面的GV,似乎,又错得更远了。
《湖畔陌生人》的故事很简单,没有爱情的Frank,终日流连在山间湖畔的天体浴场,他与一位远窥的离婚肥仔H成为朋友,心却牵挂身材迷人的M。目睹了M杀死他的前性伴L,Frank非但没有和警察说实话,反倒认为这是自己接近M的最好时机。从M杀死L的那个夜晚开始,影片从乏味的慵懒无序,突然转向莫名的惊悚悬疑。
比故事更简单的,是影片场景、美术和配乐,全片只发生在天体浴场,每个日夜都以浴场停车场的车来车往作分界。全片的场景,除了湖和湖岸,就是男子撒欢儿的湖边小树林。但令人震惊的是,单一景别竟被拍出百看不厌的层次,影片摄影师交出了教科书般的自然光运用。全片声效同样简洁,没有用任何配乐,呼呼的风声和哗哗的湖浪声,是催情曲,也是催命符。
行文至此,似乎也没讲出个好在哪里来,还是希望观众自己观片后,体会粗糙但直接的震撼。其实影片的隐喻浅显直白,和所有经典故事一样,越是简单场景设置、简单人物关系,反而更有直抵人心的深刻。《湖畔陌生人》里,什么代表安心却乏味的感情,什么代表魅惑但致命的激情,什么代表清晰但孱弱的约束,不言自明。
你当然可以说,《湖畔陌生人》是Alain Guiraudie导演对同志生态环境的拷问,这恐怕也是影片击败《阿黛尔的生活》获得“酷儿奖”的原因,《阿黛尔的生活》拿同性情爱讨论政治,《湖畔陌生人》在纵轴上则深入得多。但这确乎又不只是在讲同性之殇,同性角度题材探讨理智与激情,无非更加讨巧和激烈,但放大到整个社会,人在动物性和社会性间抉择的艰难,又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呐?
片尾Frank在黑夜里,绝望地三声呼喊,赢得了戛纳德彪西厅观影者经久不息的掌声。对Frank的悲剧命运,道德家大可以讲经论道,但懂得者,谁会忍心真的责怪他。现在,请你也回答一下片中Frank没想明白的那个问题:
是不是只有操别人,才能和别人一起入睡?
实在不必急着给答案。
3 ) 存在主义
有时上网看几篇影评和看电影本身一样有趣,而且由此会忍不住写两句。评论里面一片声地充斥着各种评价,包括道德评价。这其实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观念,或者说是折射了一个偏保守的观影群体。
欲望和恐惧,我能接受的解读止于此,电影本身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做评价,就像生活一样直陈出来,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观念尽可做各种体味。比如说,对于欲望战胜恐惧,评论里都是带着鄙视的感叹,但你也大可从欲望中看到人类的天性和生活的意义。
好吧,对评论就评论这些了。关于影片本身,没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存在主义的东东么?抽离了社会环境的孤立场景,每个人把自己抛进来,带着自私和欲望,而欲望又要依赖别人才能实现。今天我们都生活在复杂的既定社会关系中,而影片展示的就是一个高度组织化之前的简单生态群落。喜欢这部片子的主要原因,除了满屏鸟语花香之外,就是因为它没有说教。再好的说教都能让我倒了胃口,比如《飞越疯人院》和《黑暗中的舞者》。这部片子是极简主义的典范,因其极简体现了当代人文境界的一种高度。
4 ) 真枪实弹的演出!真的?
应该有不少人认为片中性爱场景的真枪实弹是本人演出,很不幸我要打破幻想了。
请戳
http://anthemmagazine.com/busan-13-exclusive-christophe-paou/
以及
http://anthemmagazine.com/this-course-pierre-deladonchamps/
男二号提到包括KJ和SJ的场面都是用替身:“And if you’re wondering, we had people doing stunts for us.”
男一号说“I told him that I wouldn’t do the sex scenes myself and he knew that early on. Christophe [Paou] felt the same way, so we had body doubles”这里的him就是导演Alain
那么替身是谁呢?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替身要当着所有人的面当场ooxx,哈哈哈,好羞涩(采访里也有说到)
但是一般的裸露镜头都是亲自上阵的,以上~
5 ) 人类边缘的景象
这部电影没有背景音乐,感觉静悄悄的,偶尔有人说话,要是把对白也去掉,会是什么效果——或者说,反正电影是法语的,如果完全不考虑对白的含义,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的场景?湖边有一群陌生人。他们在城市的边缘。他们赤身裸体。忽然文明从这里消失了。既然不穿衣服是一件那么自然的事情,那么羞耻也就消失了。回到伊甸园了吗?如果把这些人看做一些黑猩猩或者湖边的长颈鹿会不会很有代入感?突然间感觉到一种原始的纯粹——向喜欢的人走去,叫不喜欢的人走开,到湖里游一下泳。然而,夜幕降临要回家,凶杀案发生了还有侦探会来,文明始终无法摆脱,若是更原始一些,比如一只黑猩猩杀死另一只黑猩猩,需要什么探长?其余黑猩猩无动于衷,反而不是自然的状态吗?
影片有一种长期干旱的感觉。长期干旱还不同于干旱,干旱的时候总是想解渴,而且渴的感觉也更强烈,而长期干旱,知道水不丰沛,解渴的欲望有也就弱化了,毕竟不压制欲望是自找苦吃。而且这种干旱不是水能解决的,也不是性能够解决的,是一种灵魂没有归宿的干旱,整个灵魂彻底漂浮了,生命就像一缕青烟,随时涣散,湖边出现的陌生人,毫不具有社会中的人的厚实感,烟消云散难道不是烟云的宿命?如果人类是一杯水,那么这湖边就像是水的表面,是与真空接触的地方,水分子随时气化,永远离开。同志从来不曾被社会拥抱过,寂然离开和他们的生命历程相配是那么和谐。
另外,影片埋藏着恐惧。这恐惧埋得很深。身为同志,简直无法直视自己的生存状态。『细思极恐』这一群人早就被抛弃了。他们是文明之外的人形生命,他们游走在社会的话语体系之外。他们过着和城市里的水獭一样的生活。人们不常见到他们,知道他们的存在,怀疑他们是否还存在,偶然撞见,诧异,然后消散了,再见或许是好几年后,甚至好几十年后,以为他们早消亡了,没想到他们还活着,他们怎么可能活着呢,从来不知道他们有空间啊,然后他们又消失了。他们的生活以碎片的形式出现在社会当中。这湖边不是伊甸园,也不是人类社会,而是人类的边缘,他们仿佛活在真空当中。这里杀一个人的意义和社会中杀一个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应该说,这部电影勾勒了一些基本元素,构建了空旷的思维空间,人们可以借这个电影去思考同志的生态。
6 ) 《湖畔的陌生人》和《阿黛拉的生活》
接连看了《湖畔的陌生人》和《阿黛拉的生活》,我几乎已经对《女性瘾者》丧失了期待。(不得不承认在imax见识最优秀的画面和声音表达肉体横陈,又受惊吓,又开心。)
同时讨论两部影片,是无法避免的。我的脑海只要一回想其中一个,另一个就会像幽灵一样默默出现。影像好像相互繁殖一样,叫大脑应接不暇。(却为我带来某种幸福感。)
这两部影片都有诗歌一样美丽醉人的外表,本质却都残忍强悍。特写和主观镜头将观众带入的意图很明显,当后者解除防备进入角色,再用大段毫不避讳的做爱片段挑衅之(恐怕很多观众自己做的时候都不敢以这种方式直视partner吧)。这难免会令一部分人恼羞成怒。
两部片都有一种缓慢的“渐入佳境感 ”,然后忽然出现“关键时刻”,《阿黛拉》大约是在两人首次相遇之时,阿黛拉的生活显然开始颠簸;《湖畔》则是男主人公入夜目击现场,剧情在平静地影像中却急转直下,影片瞬间从一部懒洋洋的基片变成了一部刺激的类型片。
两片中的“性”占的比重和直白程度都可颠覆影迷道德观,但《阿黛拉》在我,主题依旧是“爱”,不是“性”——也不是“阶级”,或者“同性恋”,对于“同性恋”带来的一些问题,柯西胥的处理方式则跟处理“两地恋”、“姐弟恋”、“婚外恋”甚至“性格不同”的方式一样,不带猎奇性。——性作为爱的一部分,被收入爱的大主题中。阿黛拉的情欲来自对艾玛深深的爱意以及某种精神上的崇拜,艾玛的爱恋却是由对阿黛拉可爱的外表开始的。因此之后不管是由于阶级问题,还是由于志向的远近问题让两人生活出现落差也是自然的,本来“眼见”的东西自然很难敌过“精神”的隽永。这片子残忍的地方就在于无情揭露即便是竭尽其善其美的爱,都有流逝的一天,哪怕你贡献出你的一生用来难过呢。不管导演处理冲突的方式有多激烈,但“消逝”都是内在和原有的,绝非一时冲动。
在“眼见”和“精神”之间,还有“感受”。而这一点,我觉得柯西胥尤其在处理两位主人公的床戏时并不是成功的。对于被诟病最多的“时间太长”“女同性恋并不那么做爱的”这些质疑,我倒是觉得毫无问题,不觉得长,而关于做爱方式相信柯西胥作为一个男导演总有做功课,方式这种事情不好说,即便是男女之间的方式也难有定论。但这些场面sexuality程度甚于sensuality,一上来进入镜头先是屁股而不是脸,器官刺激胜过触觉和幻觉,总觉得不符合两人的“第一次”,颤栗和爱意都不够,尤其是女性柔软温暖这种;主观镜头尚可,但每到第三者视角较远的客观镜头,就特别叫我觉得不适,脱离角色,仿佛觉得不应该在这个地方纯观看。
柯西胥自己是清楚的,他说过要拍出一个吃饭的戏的肉欲感,比拍情爱戏难得多,因为情爱戏里,身体和光线之美就已经足以醉人。可最终他果然在吃饭的戏中获得更多的成功,阿黛拉吃东西的姿态和声音完可以将观者的好色之心挑逗得恨不得扑入荧幕。
皆是同性情欲戏,《湖畔》比《阿黛拉》更彻底勇猛,却并未给我带来类似的不舒适。可能真由于吉罗迪深谙其道,这些戏拍得游刃有余,淋漓尽致。这整部电影就是谈论“性”的,展示男性身体之美,你无法想象这两个男演员的声音有多么好听!而影片恰又是完全超越“性”的,就跟谈论“食物”和“食欲”完全是两回事一样,它欲企及的东西其实更深远。如果说《阿黛拉》最终要摧毁的是“爱”,(灵魂或者因而得到升华?)而《湖畔》的终极目标则是摧毁“灵魂”。
回到大部分有关赞许柯西胥处理同性爱“不边缘化”“不变态化”的评论,其实我觉得这个地方也是这部影片的软肋之一,正因为这段爱情的平常化甚至平庸化,两人在一起之后,所面对的问题与一般情侣无异,可影片并未在这段关系中注入任何新的东西。假如把角色换成男女情侣,或者换个说法,假如观众无法像阿黛拉那样对蕾雅着迷,故事则变得陈旧,性感大减。所以其实这段关系很大程度是立足在蕾雅的魅力上的。经过各种各样角色的考验,蕾雅已经成为我心目中最优秀的新生代女演员之一。她的表演总叫人惊喜连连。
虽然为着《阿黛拉》泪没少留,心没少痛,也因之接连三天梦魇,但《湖畔》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回想起那最后一刻的叫唤,心脏都要僵硬了。
一手捧一部影片掂量,为了让自己想清楚些,我非常有恶意地举了个例子,要是让一个现在中国平均水平的导演来追,追上《湖畔》的时间一定比追上《阿黛拉》长得多。
7 ) 暗流涌动
讲述了中年男子弗兰克在湖畔度假时遇到最好的朋友亨利和英俊的陌生人米歇尔之后所发生的故事。湖畔的陌生人与露鸟与欲望与谋杀与爱情。整部影片都很安静,这样的沉稳与安静更加让人感觉心慌。
表达的男同圈混杂荒诞生态环境,因为早有了解所以没有多少感觉。但是拍得好生动自然,湖畔的风呼呼呼,难分难舍的情欲与飞蛾扑火的险滩。
尼玛去过这种地方,十分写实,就差没遇到杀人狂。论同志群体中欲望诱导人飞蛾扑火铤而走险的普遍现实。为破除黑暗,我坚信最后他们性福地生活在一起(泥垢)。
无论性爱还是谋杀,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和影片写实极简的影像风格相得益彰,惊悚猜忌和荷尔蒙气息无处不在。湖畔和小树林这种封闭狭小的猎艳生态圈让男同志们的欲望变得扭曲,他们关心只正剩下眼里想得到的陌生人和得到时下体的快感,除了自己是否得到了,其他都可以不再重要。★★★★
同志的世界是隐藏,偷窥,无节制的欢愉,欢愉后的空虚,和空虚后一遍遍的重蹈覆辙。
天体片,其实片子不错。欲望下迷茫的人。又有爱、又有性、又有悬疑、又有案件,元素多丰富啊。不过四处都是溜鸟侠,好像很难让人很专心看片。
尺度颇大,各种一字排开袒露下体口交射精不遗余力,在同志电影全面都市小清新化的洪流里,实属自然粗野的另类路子。就像几乎全程不穿衣服的两位主角一样,封闭环境使社会属性消失,只剩性欲望主导(Frank的结尾三声点睛)。摄影不炫技却静谧之下处处惊险。
停车做爱湖畔晚,丛林深处陌生人,五尺鲇鱼君所欲,割喉红于后庭花
这就是一部GV啊,看到室友的短评"平静湖水下隐藏的暗流,看不清摸不着,却还吸引着人陷进去。全片也没有一段配乐,也正是这种诡异的安静,让人毛孔发麻,震慑内心不得安宁。" , 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把讲故事的地方圈在了湖边和树林里,过场全部用停车场一个景来解决。但其实故事还有另一条做衬底的时间轴,那就是他们离开湖边和观众视点之后,一起吃晚餐或者喝酒或独处的晚上,故事的某些部分在那里延展,但从不直接呈现。取巧又新鲜的做法。大量用第一视点来展现,主角的疑虑全部变成了观众的疑虑。
我喜欢这个结果。明知危险却抖擞着接近。
贱人就是矫情,越知道危险越爱。典型的电影节路线片。全片不离开湖畔,有戏剧味道,摄影等等一切讲求自然。包括裸戏和做爱方式,绝对接地气。
我承认我是下GV的时候不小心下到的
减肥励志片,胖子只有聊天、自撸跟抹脖子的份儿,只有精壮的游泳健将才能享用男主角。
如果要拿一部电影来解释Queer,大概这部再合适不过。
越简单的故事越难拍,这部《湖畔的陌生人》就是这样,它有这最吸引人的性爱和谋杀题材,其实是很传统的表达纠结欲望的故事。里面有森林的镜头,里面每个人都是去找性伴侣,却又各不相同,流露出的这种混沌无目的的情欲啊~表达得太好了!对这部电影来说,情色场面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从平淡无奇到惊心动魄。没有任何配乐,全自然采集的风声刮得人心起伏不定。情色、生活、死亡,咻咻的欲望,就是传说中那条鲶鱼...
影评人和学者喜爱的那一类,高度精准的镜头语言,黑色电影和希翁优良传统的继承,简约场景和人物带来的寓言色彩。
湖光潋滟情方好,男色空蒙性亦奇。欲要杀人与野战,湖边林下总相宜。
平静湖水下隐藏的暗流,看不清摸不着,却还吸引着人陷进去。全片也没有一段配乐,也正是这种诡异的安静,让人毛孔发麻,震慑内心不得安宁。
你们敢不敢把裤子穿上!!!
这部电影告诫我们:想杀人?你得长得帅,身材好,攻受兼备。若是丑逼的话,男猪第一个饶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