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China is the next India???
电影是搞笑的,也的确是有内涵的,可是,这样和中国的搭边让人不爽,尤其还是上海。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是大趋势,but, from India to Shanghai? u gonna be kidding me.
好吧,我只能理解成,India的刨冰只会让人腹泻,但是China的奶粉会让人结石。。。
下次Expatriate的时候,你可别屁颠屁颠地跑来上海哦。
2 ) This is Globalization
英文名远没有中文译名这么霸气,只是一个词:外包。
高度发展的商业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市场、生产、销售、物流、售后等等都可以被外包给更专门的机构,甚至在地球的另一边进行。
当人们早已习惯了“Made in China”的时候,“Service from India”也成为可能。
商业资本总是流向成本的洼地。美国人和印度人相继失业,虽然电影的最后,call center被搬到了上海,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公司又在向中国的二线城市和东南亚寻找更加低廉的劳动力。
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踏上了印度之旅,开始了一段跨文化交流和适应的旅程。
一开始,他极度抗拒,不仅仅是对印度,还有对他的公司,在描述他的工作时他说:
“喔,没什么,就是卖一些没用的小玩意儿给乡巴佬。现在我还得培训一些猪头来取代我!”
遇到的一连串笑话非常经典,比如:
只能用右手吃饭、厕所里没有厕纸、不习惯卧室里的神像、追着外国人要钱的小孩等等——这些基本的文化常识,可以说是主人公和公司在外派之前应该做好的功课。
对口音浓重的印度员工,他反复强调:
You people should learn about America.
他对员工进行口音训练,让他们从电影中学习美式发音;也进行产品细节的解释。
从中也发现了美国式生活的奇怪之处,比如,带着奇怪的海绵帽子看球赛。
带着一颗文化本位的心来审视印度文化和印度人,要求别人做出改变。而Asha、Poro还有host家老奶奶的回答很有趣:
“英语也是我们的母语和官方语言。我们都是从英国人那里学来的,只不过口音不同,而且有时候我们的口音比美式口音还更好一些。”
“我的父母在结婚那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爱上了对方,相比来说,美国50%的离婚率才更可怕。”
“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不喜欢自己卖的产品,那为什么还在做呢?为什么不换一家公司呢?”
“你没有跟家人一起住?为什么?他们离你这么近。”
“为什么没结婚?你的年龄可以当爷爷了!”
直到讲到美国人用烙铁来给小牛烫印记的时候,Asha终于说出了这句话:
A suggestion, Sir. You should learn about India.
借着洒红节的狂欢,他开始真的放下架子,跟孩子们互相扔彩蛋,跳到河里洗澡,穿上了传统的印度服装,到后来,可以在贫民窟中坐在地上吃手抓饭,用上了Asha给他设置的宝莱坞手机铃声;
也开始使用更适合当地的管理模式,允许员工摆上一墙的家族照片和神像;发现他原本不屑一顾的小产品竟然有人喜欢,于是申请了一批样品来做奖品;甚至在办公室面临水灾的时候,能够因地制宜地发挥创造力,请他的邻居来帮忙搭建了楼顶办公室。
不仅仅如此,更加的敞开内心,也让他赢得了Asha的爱,尽管已经定了娃娃亲的她,只能把他作为一次“度假”。
经历了抗拒——冲击——接受,他进入了另一个阶段——反思。
文化的碰撞让他能够反过来审视自己的文化,接受不同的生活理念:
比如,破坏也许是件好事;
比如,多跟家人在一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电影是跨文化适应和沟通的绝佳教材,五星好评。
3 ) OUTSOURCED,起名无能
翻博文才想起来这是10年4月29日在Dr.Ruessl家看的叫做《OUTSOURCED》的电影,居然翻译成这个……囧。
很美国味的电影,传达着传统的美国奋斗与乐观的思想,但与其它商业片比,显得豁达了许多,比如说影片并没有将梦想与现实完全对立又让梦想完全压倒现实实现大团圆,而是将两者润物细无声地,通过很自然又爆笑的对话糅合在一起,给了一个最生活化但又丝毫没有戏剧的开放式结局。于是我联想到了佛教的一个词“般若”,意思是“智慧”,往往跟在后面的是“波罗密”,意思是“到彼岸”,于是智慧到彼岸,需要经过水,我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就是水,水所能诠释的对立但又兼容的词组太多了,比如:水至柔但又无所不包;水最清澈但也最神秘;水无形但可容于任何有形物中从而具有形态……道家也说“上善若水任方圆,水利万物而不争”,中国道法儒三家的核心精神是“天道”,然而所有泛神论以一“水”敝之足矣。以一本真之质容于万物,不急不缓,随波逐流,看似无为,实则每一步都有为。
4 ) 世界是平的,但不是公平的
世界是平的,但不是公平的!一个美国本土员工的成本相当于8个印度外包员工的成本,还相当于20个中国上海外包员工的成本!老天!咱们引以为豪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呀!咋就这么便宜呢!其实,相比之下,深圳似乎更便宜吧...
泱泱大国,醒醒吧!
~~~~~~~~~~~~~~~~~~~~~~~
浓浓的印度风情是本片另一大特点,轻松幽默的故事情节很好地传递了印度文化!这也算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5 ) 像喜剧一样简单,也不仅仅是喜剧一样简单
如果电影的名字用直译的,并不次于其中文名“世界是平的”。虽然不如这个有哲学意境,但倒是多了幽默感,似乎更切合喜剧的主题。
哪里仅仅是喜剧这么简单。
美国人很灵活,或许这与民族成长历程有关,这是他们的绝对优势。从钢筋混凝世界,繁华海岸城市,科技超前,安逸舒适的地方突然到一个原生态的民族中生活,真的有点难。跳火车、坐蹦蹦、走牛羊挡道的马路、吃刨冰、吃米饭、跳印度舞、听宝莱坞音乐、过荷丽节、认识破坏神伽梨……一个典型性美国人的生活就这么郁闷的变了。学美国人的口音、穿制服上班、见识“奶酪帽子”、“烤香肠机”,印度人的生活也变了。这就是Outsourced的影响。当然,至于“果亚假期”,就不是任何一个人都那么幸运。
只是需要把心打开,荷丽节会很美丽,员工们很开心,任务能很快完成,得到印度人的款待和帮助,还有美丽的印度姑娘的爱慕。回过头来发现,当时的生活充满乐趣,受到当地人的感染,得益非浅。世界是平的,就需要这样的态度。
导演很聪明的利用了“Outsourced”----时下主流商业运作趋势,利用了Thomas L.Friedman著作《The World Is Flat》,以此为典,做为故事的中心思路,让这样一部简单喜剧拥有一个话题性内涵,不空洞。又借用美印两个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为故事添加轻松的情节,甚至印度的性爱宝典都用上来保证故事的完美。
故事简单明了,人物不多,关系不复杂,但是情节发展节奏把握的很好。看商业片太空洞,看偶像片太腻,看上呈电影又太累。一直都想找到这么一部电影,不会在看的时候睡着,不会在看的时候走神,不会看到很疲惫,陷入其中,结束的时候发现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头脑格外轻松。《Outsourced》就是这样的一部,像喜剧一样简单,也不仅仅是喜剧一样简单。
这部电影话题性的价值也很大,看完以后发现思维延伸到了很多方面。电影拍在印度,出自美国,映射的背景可是全世界。想想中国正是Outsourced的主角。经济价值讨论不了,自己能了解到的很肤浅,不过会去看Thomas L.Friedman的《The World Is Flat》。
6 ) 爱情是圆舞吗
周末刚刚看过的电影,很喜欢。
讲述一个美国人在被外派至印度训练自己的接班人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观念,习惯,生活,爱情。
其实culture shock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第一批留洋的学子们应该是深有感触的。只是在globalization越来越明显的趋势下,文化冲击才被国人所关注。看的时候不禁想起在以前的那些日子。。。
世界是平的,爱情呢?爱情是圆舞吗?当他们相隔了半个地球,爱情也会随着他们绕圈圈,直至画成一个圆吗?片尾的那个电话,让我对爱情,也多了一些希望。
7 ) 世界是平的
一连看了两部和印度有关的电影,但两部都不是印度国产的,能够从其他国家的电影中认识到另一个国家,是后者的魅力。 虽然这部《世界是平的》算不上是令人惊喜的作品,但透过全球化的企业外包现象聚焦到崛起中的南亚印度,不免有点与时俱进的味道。能够以在美国雇佣1个人的报酬雇佣8个人,在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轻易实现,利润至上的美国企业家纷纷都把业务外包到这里,陶德所管辖的call center就是其中的一项外包项目。 为了让call center尽快适应美国的工作状态,公司还外派陶德到印度培训员工,估计这是任何美国人都不情愿的事情:在印度机场外面都是抢生意的出租车,上火车是要追着跳上去的,随地大小便……到处都是素质低劣的人,这让陶德非常反感。 更让陶德难以理解的是观念文化习俗上的碰撞:陌生人见面就直接问人家的私隐;拿食物要用右手,因为左手是去厕所用的,因此这里的厕所居然没有卫生纸;年纪大了还没结婚居然被误以为是同性恋;和家人分开居住看成是大逆不道;在这里有汉堡包,但绝对没有牛肉……这都让陶德这个美国白领常常尴尬为难。 和很多美国电影中的情节类似——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蔑视与嘲笑,美国观念对其他国家的排斥与侵蚀。但在印度却遭到了有力的反驳,美国人的自大和排外被印度人认为是对他们国家、信仰、文化和生活的不尊重,在印度实现了一种对种族、对观念、对文化平等的积极争取。 后来在充满色彩和欢庆的荷丽节上,这个美国人逐渐脱下了格格不入的西装外套,开始融入到印度的传统与信仰,这是个轻松尽情的开始。 有人可能会觉得电影对印度是贬义的、是偏心的,有中伤印度的嫌疑,我也无从评价,毕竟我没去过印度;但我觉得倘若能够抛开这种自卑心态或者贫国心态或者仇富心态,那么就能更从容坦然地以现实击倒现实。 因为在我看来,即便美国与印度有着太多的发达与发展、太多的自由与束缚、太多的现代与传统、太多的新潮与俗气的摩擦冲突了;但却同样能够保持着属于自己的信仰及对自己的认同,这是世界不同大国崛起的共同秘诀。 电影名字叫《世界是平的》,意味着各国各民族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猛进,彼此之间的疆域、围墙都被推平,交往变得快速、便捷、有效,全球化逐渐演变成一种习惯,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认同也被改变,坚持与懦弱、融合与排斥、创造与毁灭都成为这场演变中的主题,是好是坏,见仁见智。 中国,你准备好了吗?
虽然情节有点俗套 但有不同地域文化做为故事背景 显得还算自然 只是这类轻喜剧没有什么高潮或戏剧性结尾 让人有点不过瘾 不知道同名美剧会不会产生一些让人笑中带泪的情节~
O,M,lady gaga...!!!!!!! can't believe it!!!!! China gotta to be the next India!!!!! 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no way!! definitely!!!
too naive too simple
因为时长的关系,文化冲突的笑点没有电视剧来的多,里面人物也没电视剧那样鲜明。电视剧版的人物都挺好看的。这里的结局算是圆满。
前半段的写实很棒,文化冲突确实很有看点。后半段搞好莱坞狗血了反而就平直了。最后的水淹的高潮蛮好地。“你要买美国货吗?有的。只不过要贵212块”那意思是,除了电影和文化,别的东西中国都能造。
专业英语课的时候让我们看,一个美国人来到印度做监工,从开始一切都很不一样很奇怪,到熟悉并理解了他们的文化,还爱上了一个聪明的印度女人~当然,这个女的我怎么看怎么像芝麻街里的某个生物...其实虽然电影是有些夸张,但是一旦对某个地方有了感情之后,也就没有了所谓文化差异和地域的区别。
India=I'll never do it again
an interesting small-budget film sample. & very helpful for any guy who faces the culture conflict though a special entertaining form.
歪嘴胖女印度人。吐啊吐啊。
放下身段,尝试融入。很能体会打的去孟买吃M记的心情,还有即便回国也会找寻昔日食物饮品的尝试。呐,还真是想去印度呐。去小城市神马的最惬意了。
女主确实丑。什么叫“中国是下一个印度”
男主角很帅,女主角实在实在太丑了!!!!!!!!!!!!!!!!!!!!!!!!!!!!!!!!!!!!!!!!!!!!!!!!!!!!!!!!!!!!!!!!!!!!!!!!!!!!!!!!!!!!
小故事,感动却不小,幽默更加不小。。。美国人在印度。。呃。。
除了女主角长得像忍者神龟,这是部不错的爱情轻喜剧,当然不止爱情而已,否则就太无聊了。“外包给中国了”“一份工资可以请二十个人”
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一開始的彩蛋? 在機場等人的牌子上寫的名字都是電影director和producer的!!!! 當然最後對於上海人來說也是彩蛋- "u r going to shanghai! China is the new INDIA!!!!"
come on,touch and feel india
剧情很不错 男主角还挺帅气的说`` 四星半 不过女主角实在是符合不了审美··
我知道拥有名声大噪的同名经济学巨著,所以我怀着似乎不那么看好的心态来看的,因为那本巨著对我来说太枯燥,但是,看着看着,给了我全新的体验,导演的平易视角和演员的到位演义,让我感到经济学如此贴近我们的生活,非常值得一看!
除了女主不太好看以外……其他还算靠谱了。令我想起另外一部美国人在中国的片子……
http://kankan.xunlei.com/vod/movie/46/462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