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告别伤城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伤心的故事。
阿头的故事是仇恨。童年遭遇灭门惨剧,失去亲人失去名字,活着的每一天就是为了复仇。
阿邦的故事是寻找。相恋5年的女友突然自杀,没有留下一字一句,瞬间的坍塌让曾经的好警官陷入酒精麻醉里,生活的全部便是寻找一个并不美好的答案。
淑珍的故事是欺骗。一个无可挑剔的丈夫,自小富足无忧的生活。而这一切都是幻境。外衣剥落后,内里的真实却是一个残忍的谎言。
好象只有啤酒妹的故事没有伤心。虽然住在破旧狭小的房子,每晚工作都要应付客人的骚扰,可那都是外物的烦恼。她的心简单透明,喜欢了,就去爱。爱了,就傻傻的向前,哪怕会受伤也不回头。
于是,当阿头和淑珍两个注定伤心的人碰撞在一起,结果只有毁灭。而幸运的阿邦遇到了啤酒妹,最终被抚慰了全部伤痕。
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这个很大的城市里,就象电影里90%的夜色一样让人有点伤心,可没有人值得恨,在一旁观望着,都有些可怜,宿命的因果酿这一出悲喜,因此都可以原谅。
如果阿头放弃了复仇,他和淑珍便不会相遇。如果淑珍没有发现真相,那么醒来后,虚假的幸福也可以延续一辈子。如果阿邦不够聪明,啤酒妹不够天真,这一切便不会发生。而那样就成了另一个故事。没有死亡和欺骗,却难说没有伤心。
所以大抵这个电影在说的,是一座城市的悲喜。
二胡、低音钢琴、苍凉嘶哑的男声,灰蓝的清早,迷离的夜。黑白与色彩的擦肩而过,流水一样的镜头转接。所有的伏线都已埋好,只等层层剥茧逼近真相。而真相大白后,死者已死,生者继续。却念念不忘结尾时,阿头那滴稍瞬即逝的眼泪。它来的太迟,消失的太快,却象水晶,让人们看到了那颗来不及的心。
当阿邦和啤酒妹在露台举杯,希望的美正冲淡夜色。而那都是以后的事了。故事散场,或兴奋或沉默的起身,从四方聚在这个电影厅里的人们很快又都流散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故事总在上演,主角也许是你,也可能是我。唯一不变的是这个大大的城市,它永远沉默的观望着每一个故事的开始和结束。而那么久的黑夜之后,太阳总会照常升起。告别伤城,伤心过后,总还有很多很好的事。
2 ) 台词《伤城》
如果用一句台词来形容《伤城》,你会选择哪一句:
不如我们重新来过?
因为难喝所以才喝。
我只是想把属于我的东西夺回来。
那一晚,和我在一起的究竟是不是你?
如果有多一张船飞,你会不会同我一起走?
没有人天生就是杀手,其实杀手也有小学同学的。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
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
想象一下活在你身边的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消失不见了,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曾经听人说过,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伤城》是两年来香港拍得最漂亮的文艺片,尽管有个悬疑凶杀的背景,但是导演一早揭破了谁是真正的“第三人”,因此它并非重点。重点是那种文艺片的闷骚感觉,让观众的心情如同港岛上天空一般阴晴不定,等待着有雨最终落下。
刻意或者无意,每个人的命运在这城里纠结缠绕,疾奔向未知的方向。追寻复仇,最后可能成为了情敌的佣人,也可能发现自己最后毁掉了世间最后一个亲人。爱欲情仇,就像小狗追逐着自己的尾巴,非要到精疲力竭才能停止下来。影片想在这个方面着力描写,但是刘伟强终归不是王家卫。如果说王家卫有时候失之做作,那么刘伟强却失之肤浅,他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表现醉鬼的痛苦和寂寞。
所以这个片子处处惊心动魄,它随时可能断裂开来,但是幸运的是每次其中的著名演员们都用演技和台词挽救了剧情。最复杂的部分莫过于徐静蕾的苏醒,这里只是用了一段眼神的交流就完成了全部场景,最后只需要那个拒绝的结婚戒指完成情节。最凶险的部分在于舒琪家门口的争吵,台词已经完全崩溃,完全靠演员的表现使得这一幕本属滑稽的场景变得感人,具有打动观众的说服力。
即使如此,我们如果反推回去,会发觉其实杜汶泽的存在和出现其实纯属多余。唯一的功效是给予私家侦探金城武的行动找到司法上的合理性解释,这又是何等的浪费?我们还能发现描写徐静蕾和父亲关系疏远的一段,又是何等笨拙和失败,以至于随后要用台词来讲解解释。
梁朝伟没有突破他在《无间道》里的表演,金城武也没有超越他的《不夜城》。徐静蕾若不是临去的那一眼,全片中她的表演完全不及格。而舒琪和多年前一样,除了张开大嘴傻笑,扮演天真无邪的少女之外,演技不见尺寸进步。但即便如此,这片子还是成立了,而且拍得很美,很漂亮。
也因为这样,看完这部电影出来,人心里没有苦涩的回味,不会觉得有哪个角色让人难以忘怀。在流畅和美感之外,《伤城》这个相当小资的名字远远大于电影本身。刘伟强的《伤城》用漂亮的银针扎破了都市生活的皮肤,入针深度达到了0.1毫米。连刺青都不够,更别说刺通城市人的心灵了。它足够精致,足够漂亮,但是不会让人伤感。即便有所心动,也仅只是因为最后那个别致的求婚。开始罗列的每句台词在片中都试图表现,但是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份糖醋里脊,有些酸,但是基调却始终都是甜的。
3 ) 关于伤城的二三事
去看伤城,给自己的理由是为了舒淇,后来经指点又加了一条,为了证明金城同学真的不比周迅差。OK,还好,舒淇又是演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30岁发嗲一样迷倒众生。金城同学确实发挥出色,不知道是不是对手梁老师实力很强,所谓百米飞人大战,定是越有竞争的刺激才越有成绩。
城中尽能见到邵氏的影子,如果大家都不是片尾字幕一出来就鸟兽散,能看到后期的很多工作都是在邵氏完成的。刘伟强从邵氏入行,还是非常念旧情。淑珍老爸就是由当年邵氏巨星岳华扮演的,而当年几乎是邵氏的头牌演员狄龙的儿子谭俊彦,则在电影开始时一闪而过。中间的TVB演员也不少,包括港姐曹敏莉,她的同一场戏中还有TVB高层梁家树的女儿梁靖琪。近年来从大银幕退到TVB的尹扬明(虽然烂片无数,但当年他是多么意气风发啊),已经老到演开门即被杀的黑帮老大副手了。就算是那个特有型,最后被设计和淑珍同归于尽的变态强奸犯,也是TVB艺员出身,后来转投ATV的ATV头牌小生陈宝辕。黄伊汶本来是一个很放得开的女演员,可惜在里面戏份不够多,一开始就割腕。而杜汶泽同学,因为配音不够生动,让他的表演打了很多折扣,他算是中间的喜剧元素吧。
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梁和金城二人在医院的走廊上,背后玻璃之外的夕阳满天,那算是这个灰蓝调子电影最鲜亮之处了。更好玩的是,舒淇那场在家门口对金城大叫“来搞我啊”的戏,如果没记错的话,该是〈美少年之恋〉中冯德伦家的外景,最后一个镜头中,舒淇去探望冯德伦,呵呵,近十年后,又轮回来了。
喜欢伤城的配乐,陈光荣的配乐非常纯熟,几首名曲也用得适当,电子音乐中的二胡也非常亮耳,突然忘了,这片子还有艾回的投资,所以音乐好也就不稀奇了,片尾曲没听到滨崎步的,但是何韵诗已唱得足够劲道。
如果只有一张票子可选择的话,那就选伤城吧。
4 ) 以电影的名义接吻
与金城武合演《伤城》的舒淇在接受采访时戏言,自己已给刘伟强塞了不少红包,希望导演能替她多安排几场与金城武的激情戏。朋友小北听闻这个消息后捶胸顿足,艳羡不已,当然,他羡慕的是金城武,因为可以打着艺术的幌子与性感尤物舒淇接吻。
小北有个崇高理想,就是当一名电影演员。不过这个崇高的理想却有个不太崇高的理由,据他自己说,想当演员是因为可以跟漂亮的女明星接吻。与小北色迷迷的坦荡相比,老牌007罗杰·摩尔就显得虚伪了,他竟然说在电影中亲吻那些性感的邦德女郎时,闭上眼睛满脑子想的都是他的伟大祖国英格兰。
单纯的小北并不知道,电影里的吻戏看似温馨甜蜜欲仙欲死,实际的拍摄过程却并不一定好玩。电影《乱世佳人》里,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的缠绵一吻被法国人看作有史以来最浪漫的吻戏,可这一吻的幕后故事却让人有些啼笑皆非。影片拍摄过程中,克拉克·盖博与费雯丽两位大牌势同水火,经常在片场兵戎相见。为了报复,盖博故意在拍吻戏之前狂吃大蒜,可怜的费雯丽,一边要忍受浓郁的蒜臭,一边还要做出一副意醉神迷的样子。
与小器的盖博比起来,咱们的戛纳影帝葛优简直是模范演员,范冰冰一直对与葛优的那场吻戏念念不忘:“拍《手机》时,刚跟葛优见面,人还没熟呢就要拍激情戏,当天中午一吃完饭就看到葛优跑去刷牙漱口,为下午要拍摄的吻戏做准备了。”有了这样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细准备工作,范冰冰在《手机》里与葛优的那场激情戏简直惊天地泣鬼神,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捏着一把汗,生怕身材孱弱的葛优承受不住。
好在小北的体格足够壮硕,可以放心大胆地继续做他的演员梦,可以在梦中与美女明星们挨个热吻,并且不必担心会有哪个女明星爱吃大蒜。不过最后我还是语重心长地给小北讲了一个真实故事:1996年,王家卫为了引诱梁朝伟跟他到阿根廷拍摄《春光乍泄》,对他说电影中会有激情吻戏,梁朝伟兴冲冲去了,结果到了阿根廷才知道,原来他在戏里的接吻对象居然是个男人,哪个男人叫张国荣……这个故事是告诫理想主义的小北,就算以电影的名义接吻,很多事还是不得不防的。
5 ) 说痛
引子
电影院里大场放的是黄金甲,小场放的是伤城,中间的由公厕连着。也就是说哪边看烦了可以换一部戏,或者不清场时可以看两场!
说
没法不沾染一点先入为主的观点而进入影院,因而开头每一个张力十足的画面都自然而然的给人以兴奋的联想和激动的期待——还有什么比两个风情万种的成熟男人手持威士忌谈论爱的坚持与艰辛更让人心醉?还有什么比一个谈吐儒雅和善而动手却极端暴力的警察更让人好奇?还有什么比清晨吻过依然躺在床上的恋人后却发现手上粘稠着的东西竟是她割腕后的鲜血更让人绝望?真的,这些画面的力道和匠心太诱人了!直到看完金城武在作案现场出现的幻境,我突然打了个冷颤:刘麦二人走上了一条太冒险的道路!所有的联想可能比影片本身走的更远,所有的期待似乎很可能也逃不出已有的那些程式;《老男孩》似的诡谲、美艳与暴戾,《机动攻壳队》式的花哨绚烂的剪辑,还有那港台电影骨子里的那点儿用酒精灯光兑调后发酵出的文艺气,当然还有那似曾相识却多了几分悲天悯人之气的高架桥汽车追戏……如果没有足够合理的剧情安排和对人性世事敏锐深刻的把握,这些诱人的视听语言最终逃不过技术滥情之嫌的批评。《老男孩》那样摧枯拉朽的结构和结局?《机动攻壳队》那样讲生命和存在推向一个终极关怀的哲学思考平台?无论是历史的殿堂还是贫民的好恶都是倾向于认可“有意味的形式”,或者除非你把这种炫技本身标旁成为意义,像杜尚大叔的《泉》一样——然而杜尚是只去展览不去影院的,所以刘麦一再用秀丽面孔下的思索和迷茫告诉你,这是在讲故事,然后再把你丢到一堆线头丛生的画面中自己掰手指头认路——“唉,在前面了,后面的,说你呢,跟上!”——这也是票房考虑的原因吧,为了挽回面子给同去的女友讲出个一二三ABC易洗易萨希也要再去看一把。
接下来到金城武与舒淇在陋巷激情过后,我便放弃了,停止在情节中像个动物一样四处冲撞,长出翅膀飞起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开始段落里的镜头所给人留下的“伏笔”最终只是观众一厢情愿的臆想。在墙上画流泪女人的死去女孩只是一个背叛的符号,象征;啤酒妹还是仅仅爱上了酒鬼,而已;那个憨厚惹人爱的警官依然憨厚如昨,如昨……相比较这些失望,乒乓球拍带来的玄机只是顺理成章抓来的壮丁,那个事先安排的餐厅电影飞机也像一个没有完成好的体操动作一样只是好看没有艺术,就连金城武手中的威士忌也远没有多年前另一只手中拿的凤梨纯粹够味。但这一切又似乎在指向什么,包括那么多无可挑剔的镜头:酒吧中俯拍的广角,将吧台上方的女人画头像收到镜头右上角,而角色在中景靠后处远远的坐着;寂寞的医院空地中,护士在玻璃后急冲冲地跑来,拉过玻璃门去叫那个在凳子上低头不动的病人家属,而他没有马上起身……刘麦向往着市场辉煌还放不下浓浓的大师情节,至少是风格上的大师。
从阴影到光,从光到阴影。如果说在《无间道》中这种运用是恰如其分的,经典的,那是因为所有的人物都是压抑的,身份的压抑,命运的压抑,而且整个三部曲也在表现这种压抑。而在《伤城》中,人物是迷茫的,但仍然用那种压抑紧凑的光影和剪辑,就显得有些不协调。仿佛刚学会一招打赢了一场比赛,接下来就一任用下去。这种对光影的肆意,是另一种形式上的对色彩的放纵。对了,在情节上的交错繁复在《无》中行得通是因为有足够的人物分担或者承担宏大的主题,有三部戏可以慢慢来。但在《伤》这种交错繁复由于人物的利用不合理,成了一个人内部的问题,所有的交错繁复只是在表达方式上的交错繁复,与内容拓展和推进关系并不大。在得失的角斗场上,为了抓紧成功,人们总是容易放弃探索自身的可能性,艺术的可能性。
痛
什么是痛呢?身上的伤口还是意外的车祸?任何事件本身并不造成疼痛,而是事件发生后人所需要花费生命去承受回味并不断自我折磨的过程。而承载这种痛的方式又恰恰往往平时难以觉察和理解的。像高个子妻子去世后仍然伸直了胳膊举伞的矮个子丈夫,去世本身是老天爷的事,伸不伸直胳膊举伞是人的事,疼痛与人有关。疼痛的另一个表征是程度,但并不与程度一定成正比。像某个诗人说的那样:疼痛是拿一只薄薄的勺子将满满的幸福浅浅的舀走。如果将所有事件的损失程度无限扩大以至于无暇考虑当事人的情感,只知道点头“太惨了!太惨了!”,这在现实中的确不幸,可放到编剧中就变成了对人内心探讨的逃避,对戏剧效果的谄媚。
再往下看那个据说“伤”的“城”,我开始为这两个汉字流连:这两个字放到一起为何会这样的惹人心碎呢?我终于找到了——这两个字曾停留过的文章标题是那么的让人欲言又止:《伤逝》、《围城》。多希望眼前看到的这部影片能踏踏实实地也秉承着这两部作品所蕴含的人间辛酸,说说杯酒之间抬头低眉的困惑与疼痛。打打杀杀也是可以的,只是这种东西难以驾驭,一牵扯到血与仇,人性腾挪的空间就会变得高度压缩,非此即彼,个中火候太难掌控。所以,在题目上,刘麦的精英用心经营的是那样沉稳,却是这样的遗憾。我更愿意一厢情愿的认为,《伤城》这个标题所透露出的那种悲悯而无助的感情氛围就是出于文学对于人文化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陆导演也深味其中乾坤,只是在操作上太流于表面,把玩得太冲。
6 ) 《傷城》:反面教材之作。
花了大概一百分鐘去看《傷城》其實已很奢侈,再為它多寫幾筆實在不值。
不過,造為反面教材,有幾點還是需要錄之而自訓。
首先,本片作為一部類型商業片,犯上了多心的毛病。編導既要佈置懸疑鬥智殺局,又要講人怎麼從傷痛中復甦,還故意要保留相當程度的通俗娛樂性(比如是杜汶澤、舒淇的戲份和不必要的飛車追逐等等),於是到頭來三不像,顯得很低智。
其中劇本裡最大的缺憾在於,編導為了講梁朝偉的傷痛而決定從一開始就暴露他為兇手的身份,欲把他要殺人的背後原因成為全片懸疑的主線。如果編導能給觀眾一個意料之外的答案,或者本片可化腐朽為神奇,可惜結果是老掉牙的「報仇」,而且編導太沒耐性,線索披露得太早、太呆板,使人毫不意外,甚至沒有高潮。
再者,電影也不能滿足宣傳海報上「雙雄」式鬥智鬥力的觀眾期待。梁和金的交流在全片都很表面,既沒有友情也沒有共鳴,他倆的關係幾乎不能被形容。而且在金對兇殺案展開調查時,梁也沒有任何對抗的舉動,完全是各做各的,兩人對於查得出真相與被查出都像沒有所謂一樣。
還有對香港從傷痛復甦的隱喻,也未免太一廂情願了,不是一兩個城市大遠景鏡頭就扣得起來的。(這點得特別跟自己說一次,筆者對於隱喻其實也很天真)
於是,沒有懸疑、沒有衝突、沒有關係、當然也沒有耐性寫人物,更遑論是情調。
只有一件接一件的事件,連故弄玄虛的能力也欠奉,還說寫了7稿才拍,我真的不明白。
城市感觉给一星,音乐给一星,金帅为首的演员给一星……表演0星……剧本真假……剪辑真恶,片头的车戏就彻底把我恶心了。不晓得国语版又阉割了啥
无趣,啊烧的武哥请拿出个代表作来
处心积虑的复仇,所以说偶然太多就是刻意的必然,我们要提高警惕性。
好看,那个时候的男神
侨情而做作的台词,故弄玄虚的情节,毫不感人。
不知为何这个范儿让人想起了不夜城和王家卫=。=“人为什么喝酒,因为它难喝。”..除去动作部分之外,除去无间道的内蕴之外,除去服务女性观众的选角之外,就是这么一句装13的话撑起了这个侦探型的故事。
戴眼镜的梁朝伟绝对加分!
一个人有了复仇的念头,那么他便是悲伤的;一个城市有了复仇的人,那么这个城市便是悲伤的。复仇的念头在心里埋藏了一二十年,整个城市都为他悲伤。在这悲伤的城市里,舒淇扮演的角色注定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这却也意味着,这个城市还有快乐的人,舒淇拯救了阿邦!悲伤城市的天空也布满灰色的悲伤。
刘麦两人控制力已经很成熟了。整部片子非常流畅,疙瘩极少,看了很舒服。剧本依然很聪明,情节比较圆满。杀人都用砸的,血腥了点儿,不过不那样不足以说明男主的仇恨和处心积虑。梁朝伟不温不火。徐静蕾拍得不好看。金城武讲笑总觉得有些生硬。舒淇的角色有些尴尬,意义很小。杜汶泽的每次出镜,都能带
有那个氛围,没那个力道。
多年后再看,因为香港电影的没落而高出的半颗星,这么漂亮的摄影拍这么漂亮的香港很难再有了。
查案的地方太拖沓了,既然大家都知道凶手了,而动机也早早的就猜到了。不过梁朝伟真是全身都是戏啊。
出色的表演群体...烂俗的故事核心...在叙述模式上有一定突破...
梁朝伟+金城武,有点用力过猛
不想看配音版,到网上专门找的粤语音轨,可是音质太差,唏哩哗啦的声音难辨,味道是看出来了,可却不是我要的那种感觉,算了罢,或许这伤城也就那样,期待太高反而不好
完成度这么高的电影才6.8分?梁朝伟眼神的盛宴。也许那时电影从业者还保有精神的操守,佳片甚多,惯刁了观众的品味。放在烂片横行的今天,还是非常出众的。
黄金铁三角拿出了足够的态度和诚意,整个影片的气氛渲染的也不错,可惜剧情太弱,不堪一击。
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金城武
那个年代 男神怎么这么多
一般。